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医学实在易 >卷八

《医学实在易》·卷八

清朝 医学实在易 陈修园 著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诸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晕气短,欲吐。

附子芍药甘草麻黄(各三钱)桂枝白术知母防风(各四钱)生姜(五钱上九味,以水二杯半,煎八分服,日夜三服。

用桂枝汤去枣加麻黄,以助其通阳;加白术、防风以伸其脾气;加附子、知母,以调其阴阳;多用生姜以平其呕逆。

资寿解语汤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与地黄饮子同意,但彼重在肾,此重在脾。

羌活(五分)防风附子羚羊角天麻酸枣仁(各一钱)肉桂(八分)炙甘草(五分水二杯,煎八分,入竹沥五钱,生姜汁二钱调服。

喻嘉言治肾气不萦于舌本,加枸杞、首乌、天冬、菊花、石蒲、元参。

清暑益气汤(暑,热也。肺主气,热甚则气泄,如暑盛,则金藏也。故清暑必益气,内伤劳倦夏秋当伏黄(汗少减半)苍术(泔浸)升麻(各一钱)人参(去芦)泽泻橘皮神曲(炒)白术(土炒,各五分)麦冬(去心)当归身甘草(炙,各三分)葛根黄柏(酒浸去皮,各二分)五味子(九粒)青皮(去瓤,一分半水二杯,煎八分,食远服。

近效白术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气精。

白术(四钱)附子(一钱五分)甘草(一钱加生姜二片,红枣二枚,水煎。

喻嘉言曰:“此方治肾气空虚之人,外风入肾,恰似乌洞之中,阴风惨惨,昼夜不息。

风挟肾中浊阴之气,厥逆上攻,其头间重眩之苦,至极难耐,兼以胃气亦虚,不知食味,故方中全不用风门药,但用附子暖其水脏,白术、甘草暖其土脏,水土一暖,则浊阴之气尽趋于下,而头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证除矣。其云益精气者,以既知食味,自能多食,精生于谷也。”温脾汤治锢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附子干姜甘草桂心浓朴(各二钱)大黄(四分水二杯,煎六分服。

喻嘉言曰:“许叔微制此方,深合仲景以温药下之之法。方中大黄一味,不用则温药必不能下,而久留之邪,非攻不去。多用恐温药不能制,而洞泄或至转剧,裁酌用之,真足法矣。

鸡矢醴治鼓胀。

鸡矢(干者五合,山间者良上为细末,每服五钱,食后酒调下。

百合汤治解之神剂也。

百合上用水二杯,煎八分,不拘时服。

保生无忧散妇人临产,先服一、二剂,自然易生,或遇横生倒产,连日不生,服二、三剂神效。

菟丝子(一钱五分)当归(酒洗,一钱五分)川芎(一钱三分)白芍药(一钱二分,冬月只用一钱)甘草(五分)荆芥穗(八分)生黄(八分)浓朴(姜汁浸,七分)枳壳(六分)艾叶(五分)真贝母(一钱五分,去心)羌活(五分)

上十二味根据方修合,另将川贝研细末,候药煎好,冲入同服,引用生姜三片,空心服。

此方全用撑法,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者也,浓朴去瘀血者也,用之撑开血脉,俾恶露不致填塞;羌活、荆芥疏通太阳,将背后一撑,太阳经脉最长,太阳治,则诸经皆治;枳壳疏理结气,将面前一撑,俾胎气敛抑,而无阻滞之虞;艾叶温暖子宫,撑动子宫,则胞胎灵动;贝母、菟丝最能滑胎顺气,将胎气全体一撑,大具天然活泼之趣矣;加黄者,所以撑扶元气,元气旺,则转动有力矣;生姜通神明,去秽恶,散寒止呕,所以撑扶正气,而安胃气;甘草协和诸药,俾其左宜右有,而全其撑法之神也。此方人多不得其解,程山龄注独超,故全录之。

失笑散治产后心腹绞痛欲死;或血迷心窍,不省人事;或胞衣不下。并治心痛,血滞作痛。

蒲黄五灵脂(各等分生研,每服三钱,酒煎服。

黄六一汤治气虚口渴不止。黄(灸六钱)炙草(一钱)水煎服。

当归(三钱)川芎(二钱)炮姜(八分)桃仁(二十四粒)炙草(一钱水煎服。瘀血不行,加红花一钱;伤风口痉,加荆芥穗三、四钱,益母草三钱。

七味白术散治小儿吐泻及一切口渴不止。

人参白术茯苓炙草藿香木香(各一钱五分)干葛(三钱共为末,每服三、五钱,白汤调下,或水煎服。

加味芎归汤治妇人难产,交骨不开。

川芎(三钱)当归身(五钱)龟板(三钱,生研)妇人生过男女顶门发(烧如鸡子大水三杯,煎八分服,如人行五里路即生。此方去龟板、头发,名佛手散,安生胎。去死胎。

香薷丸治水肿。

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先将白术为末,后浓煎香薷汁为膏,和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良。

又外台香薷丸以香薷五十斤,水熬膏,令可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三,加之,以小便利为度,无所忌。

金匮防己茯苓汤治皮水,此症因肺闭则木不逆下而泛溢皮肤,状与风水相似,但不恶寒为度。

防己黄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

崔氏疗大腹水肿上气,小便赤涩,颈脉动,不卧方。

苦葶苈(五两,炒)杏仁(二两,炒黄)大枣(四十枚,饭上蒸,去皮核分捣合治为丸,如枣核大,空心服八丸,日晚食消,再服五丸,米饮下。三日后,平旦服五丸,晚服三丸。

时法治气喘咳嗽不已,可代十枣汤。

《金匮翼》云:“吐血不止,将本人血,瓷锅焙干为末,每一钱二分,以参麦汤调下即止。”《金匮翼》云:“凡吐粉红色痰涎,是肺络损伤而血渗也。治以鲜藕、白糯米、红枣三物煎汤,频频服之,久自愈。此方系正白旗迟维新所授,用之最良。

肠痔下血方木耳(五钱,浸一宿,洗净空心生食,禁茶汤半日,三服必愈,但不能除根耳。

磁石丸治膏淋,膏淋者小便浊。

磁石肉苁蓉(酒浸,切焙)泽泻滑石(各一两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不拘时服。如脐下妨闷,加沉香一钱以行滞气。

鹿茸散治下元虚惫,小便溺血,日夜不止。

鹿茸(酒洗去毛,酥炙令黄,)生地黄焙当归(焙、各三两)蒲黄(一合)冬葵子(炒,四两半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匕,空心温酒调服。日一服。一方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炒盐汤下。

柴胡梅连散治骨蒸劳热,久而不愈,三服除根。

柴胡人参黄芩甘草黄连当归白芍(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三钱,童便一盏,乌梅一个,猪胆五匙,猪脊髓一条,韭根半钱,水一钟,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原方有前胡,无人参、黄芩、甘草、当归、芍药,余盖从柴胡饮子增入,以备补虚泻热之用,去前胡者,不欲重散也。

凉膈散治上焦积热,烦躁、面赤、头昏、咽痛、喉痹、口疮、颊肿、便溺闷赤、谵妄、睡卧不安(一切风壅。

薄荷连翘黄芩栀子甘草(各一两半)大黄芒硝(各半两上末,每服二、三钱,加竹叶七片,蜜三匙煎,食后服。与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泄热,各双和散。《本事》加赤芍、干葛,治诸热病,屡效。

《玉机》云:轻者宜桔梗汤,本方去硝、黄加桔梗,舟楫之品,浮而上之,去胸中无形之热,且不犯中、下二焦也。

大枣汤治水饮作痛,峻剂不可轻用。

大戟芫花(炒)甘遂(各等分,研用大枣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药方寸匕约有七分服。次早当下,未下,再一服。服后体虚,以稀粥调养。

栝蒌薤白白酒汤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迟,关上小紧。

栝蒌(连皮子捣,五钱)薤白(如干者,用三钱,生者,用六钱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钱,名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薯蓣丸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三十分)茯苓柴胡桔梗(各五分)白术芍药防风芎麦冬杏仁(各六分)

阿胶人参(各七分)干姜甘草(各二分)白蔹干地黄当归桂枝神曲豆黄卷大枣(百枚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魏念庭曰:人之元气在肺,人之阳气在肾,既剥削,则难于遽复矣,全赖后天之谷气资益其生。是荣卫非脾胃不能通宣,而气血非饮食无由平复也。仲景故为虚劳诸不足而兼风气百疾,立此薯蓣丸之法,方中以薯蓣为主,专理脾胃,上损下损,至此可以撑持,以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甘草助之,除湿益气,而中土之令得行矣,以当归、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以柴胡、桂枝、防风去邪散热,以杏仁、桔梗、白蔹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滋补之药,上拒不受,故为散其邪热,开其逆郁,而气血平顺,补益得纳,为至当不易之道也。

大黄虫丸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伤,内有干血,肌肉甲错,目黯黑。缓中补虚。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杏仁虻虫(各一升)芍药(四两)干漆(一两)干地黄(十两)水蛭蛴螬(各一百枚)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尤氏曰:风气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长生不荣,故薯蓣丸为要方,干血不去,则足以留新血,而渗灌不周,此丸为上剂。

愚按:此丸从《内经》四乌一芦茹丸悟出,但不如四乌一芦茹丸之平易近人也。防己黄汤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黄(各三钱)炙草(三钱五分)白术(二钱)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服后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者加麻黄,胃中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

附子粳米汤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二钱,制)半夏(四钱)炙草(一钱)粳米(五钱,布包)大枣(二枚水三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

大黄附子汤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者。

大黄(三钱)附子(三钱)细辛(二钱水二杯,煎八分服。

桂枝新加汤治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桂枝人参(各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生姜芍药(各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一升,余如桂枝汤法。

大柴胡汤治太阳病未解便传入阳明,大便不通,热实心烦,或寒热往来,其脉沉实者,以此方下之。

芍药黄芩枳实(各三钱)柴胡(八钱)半夏生姜(各五钱)大枣(四枚上七味,以水三杯,煮取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钱,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桃仁承气汤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桃仁(十七个)大黄(四钱)甘草(二钱)桂枝(二钱)芒硝(二钱上五味,以水二杯半,煮取一杯,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至八分温服,日三服,当微利。

小承气汤治阳明病潮热,大便难,脉沉而滑,乃内实腹痛者。

大黄(四钱)浓朴(二钱,炙去皮)枳实(三钱,炙)

上三味,以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日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再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大承气汤治阳明病大实大满,大便不通,腹痛大热,其脉沉实者,此方主之。

芒硝(三合,《内台》方三两)大黄(四两,酒洗)枳实(五枚,炙)浓朴(半斤,去皮,炙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调胃承气汤治汗后,恶热谵语,心烦、中满,脉浮者主之。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斤上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故地统于天,形以承气,故地以承天。胃、土也、坤之类也;气,阳也,干之属也。胃为十二经之长,化糟粕,运精微,而成传化之府,岂专以块然之形,亦惟乘此干行不息之气耳。

汤名承气,确有此义,非取顺气之义也。”宪公此解超出前人,惜其所着者《伤寒类疏》未刊行世。宪公讳孝铭,古吴人也。

半夏泻心汤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俱在,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痞,柴胡不当与之,宜此方主之。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甘草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紧者,此方主之。若有恶寒者,表未解也,宜先解表,然后攻痞。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温再服。

附子泻心汤治心下痞而复恶寒。

大黄(二两)黄芩黄连(各一两)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别煮取汁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生姜泻心汤治伤寒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生姜(四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连(一两)

甘草泻心汤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噫,心烦不得安,医见人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也。

甘草(四两)黄芩干姜(各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吴茱萸(三钱)当归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甘草(炙)丹皮(各二钱)生姜(三钱)半夏(二钱半)麦冬(五钱上十二味,以水三杯,煎至八分,温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方中当归、芎、芍药、阿胶,肝药也;丹皮、桂枝,心药也;吴茱萸,肝药亦胃药也;半夏,胃药亦冲药也;麦门冬、甘草,胃药也;人参补五脏,生姜利诸气也;病在经血,以血生于心,藏于肝也;冲为血海也,胃属阳明,厥阴冲脉丽之也。然绎方意,以阳明为主,吴茱萸用至三钱,驱阳明中土之寒,即以麦门冬用至五钱,滋阳明中土之燥,一寒一热,不使偏隅,所以谓之温也。半夏用至二钱半,生姜用至三钱者,以姜能去秽,而胃气安,夏能降逆,而胃气顺也。其余皆相辅而成,其温之之用,绝无逐瘀之品,故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少腹寒而不受胎者,并能治之,神妙不可言矣。

阴挺方秘授此方,治妇人蚂蚁疮,又名鸡冠疮,俗名下,古名阴挺,今人呼为吃血痨是也。

飞矾(六两)铜绿(四钱)五味雄黄(五钱)桃仁(一两)

共研末,炼蜜丸,每丸重四钱,以方内雄黄为衣。

按:妇人有得此症者,不肯声张,以致毒攻脏腑,经脉不调,经闭,永不生育,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腰腹疼痛,不思茶饭,咳嗽痰喘,乍寒乍热,自汗盗汗。如一月至一年之症,不知道者,或用刀割患处,命在旦夕。如遇此症,只用此丹一丸,重者二丸,坐入下部即愈。

驻车丸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方。

黄连(六两)干姜(二两)当归阿胶(各三两上四味为末,以大酢八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如大豆,候干,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以意量减,日三。

按:张路玉云:“人身有车,皆附脊而行,以司精气神之运度。羊车属肺分,当在上,以职司化气生精,故位反在下,鹿车属肾分,当在下,以职司化火益气,故位反在中,牛车属脾分,当属中,以职司化味归神,故位反在上,此皆平人之常度也。修真家恶其顺行之性,起灭无常,乃修逆行之道,以为内丹之基。《千金》又以平人失其常度,而患下利崩脱,良由鹿车过驶,趱动羊车过动,以致精血不藏,牛车过疲,不能随鹿车之驰骤,以致水谷不克。故用干姜以助牛车之健运,黄连以挽鹿车之倾危,阿胶以救羊车之奔迫,当归以理血气之散乱,庶精、气、神各归其统,而无崩脱之虞,且冷痢得干姜可瘳,热利得黄连可瘥,冷热交错,得姜连可解,阿胶可滋干姜之燥,当归可和黄连之寒,不特为久痢神丹,尤为休息之专药。”附录刀枪跌打神方白附子(面粉裹为衣,置火上煨熟)天麻(酒炒)防风白芷南星(酒炒)羌活(各等分上六味,各等分,研细末,敷伤处。伤重者,用童便并老酒服四、五钱,伤轻者,用酒服二、三钱可也。

卷八

妇人科

妇人之病与男子俱同,惟经之前后,与胎产前后,当另立治法。室女闭经,久必成劳,以天癸正旺,不应愆期也。其症发热咳嗽,及寒热往来,恶疮渐盛。如脉洪、口渴,便秘者,为实热,宜以四物汤加红花、桃仁、大黄(醋炒、)乌药、茜草主之;脉虚、口淡、多寒、腰腹痛、大便滑者为虚寒,宜以四物汤加肉桂、人参、大黄、桃仁、干姜主之,二症脉涩,肌肉甲错,将成干血痨者如虻虫,水蛭攻之,但经闭即为血崩之兆,不可任意攻击,此切症类多忧郁思虑,七情过用所致,属虚者十之六、七。《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为女子不月。”宜以逍遥散解肝经之郁,而诸郁俱解以归脾汤补心脾之血,以治经血之源。景岳逍遥饮心、肝、脾同治,为标本两全之道,服之良久,然后通之。

妇人经闭,照前法。师尼寡妇,寒热往来,脉上鱼际,将成痨瘵,以小柴胡汤加生地主之,或八味逍遥散主之。

妇人经渐迟,是血海虚寒,宜以四物汤加桂、附、吴萸、人参、白术、炙草主之。经渐早是血海挟热,宜四物汤加黄连、黄芩、阿胶、地榆、甘草主之。

愚按二症,经迟者,用归脾汤加附子、干姜,经早者加丹皮、栀子是也。

薛立斋之快捷方式妇人赤白带下,与男子赤白浊同,俱主湿热,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各二钱,黄柏一钱,牡蛎粉三钱,椿根皮(醋炒)二钱,乌梅二枚去核主之。亦有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八味丸而愈者,宜察其脉症而消息之。

赤属血,宜加当归(醋炒二钱。)白属气,宜加黄(盐水炒三钱。

妇人经水不调,多不能成孕,宜先审其寒热虚实,及有无忧郁,以调其经,即是种子之法。又肥人恐子宫脂满,不能受胎,宜以四物汤去熟地,加半夏、贝母、香附各二钱,阿胶三钱,天麻一钱主之。瘦人恐子宫干燥,不能受胎,宜四物汤加人参、麦冬、半夏、桂枝、阿胶各一钱五分,艾叶、吴萸各五分主之。景岳育麟珠为种子良方,不可不知。

堕胎症,丹溪主于脾虚挟火,以胎系于脾,犹钟悬于梁也,故以白术补脾为主,火盛则动其胎气,故黄芩泻火为辅。于是垂其训曰: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达生篇》遵其法,而立安胎方,服多效。然物虽系于梁,而力则藉于栋,巨栋屹然不动,而梁方安,故人之两肾,犹两栋也。如左尺弱,必以六味丸为主,右尺弱,必以八味丸为主,而阿胶、艾叶、续断、五味子之类,于二方随宜加减,应手取效,此赵养葵先生之心法也。大抵三月、五月,胎必应期而堕者,皆是肾虚,必以此法为上。若近时医,必谓丹皮动血,桂枝堕胎,戒而不用。不知庸劣误人,即此等不读书,假小心之辈也。

张石顽曰:举世皆以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半夏、桂附为陨胎峻剂,敦知反有安胎妙用哉,盖子气之安危,系乎母气之有偏胜与否。若母气多火,得芩连则安,得桂附则危,母气多痰,得芩半则安,得归地则危,母气多寒,得桂附则安,得芩连则危,务在调其偏胜,适其寒温。世未有母气逆而胎得安者,亦未有母气安而胎反堕者。所以《金匮》有怀孕六、七月,胎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用附子汤温其脏者,不可不知。

产前嗽喘肿胀及一切杂症,俱以杂症正法医之,不必谓某药动胎,某药堕胎,疑而不用也,《内经》云:“有故无陨。”即此谓也。或以四物汤为主,以护其胎,则所用之药,直入于病,绝无妨碍。观洁古六合、四物汤,凡硝黄之类无所不用,可以观古人之有识有胆也。其方备载于《医方集解》末卷,宜熟读之。

产妇临盆,以忍痛熟睡为主,分娩自有定时,不妨缓缓以待,切勿听稳婆惊悚之言,如交骨不开,是阴气大虚,宜加味归芎汤主之(方见《女科要旨》。

又方以桃仁一个,劈作两片,一片写“可”字,一片写“出”字,仍合之,以糊粘之,吞下多效。

又:胎,犹舟也,血,犹水也,水满则舟行,如血行太早,则胎干涩而难出,必以十全大补大剂服之,如血未行,以保生无忧散主之。

又:产后腹中痛,诸药不效,以手重按稍止者,虚之候,必用峻剂法,羊肉汤主之。

卷八妇人科

催生歌

一乌(乌梅)三巴(巴豆)七胡椒,研(细)末捣烂取成膏,酒醋调和脐下贴,便令母子见分胞。

一产难,密以净纸书本州太守姓名,灯上烧灰,汤调服即产(出《百一选方》。

一小儿逆生,用乌蛇蜕一条,蝉脱二七个,胎发一团,三味烧为灰,分为二服,温酒调下,并进二服,仰卧霎时,其儿即顺生。或用小针于儿脚心刺三七刺,急用盐少许涂刺处,实时顺生,子母俱活也(出刘颖叔《异菀》。

一灸难产法,张文仲灸妇人横产,先手出,诸般符药不效,灸妇人右脚小趾头尖三壮如小麦大,下火立产。

产后一切杂症,先以生化汤去瘀生新,嗣以八珍汤大补气血,即有杂症,亦姑置弗论。

盖产后挟虚,惟补养气血,气血一复,有邪自然涣解,无邪即见平康。此高鼓峰之说,本于朱丹溪先生,时医多宗此说,姑存之。

生化汤当归(五钱)川芎(二钱)炮姜(五分)桃仁(一钱五分)炙草(一钱)水煎服。

又产后中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宜以华佗愈风散治之。

荆芥穗(二、三两,焙干为末)每用三钱或五钱,酒和童便各半送下。若口噤用一两,以童便煎好从鼻孔灌之。

产后乳少,是气血不足,宜猪蹄汤主之。

生黄(一两)当归(五钱)白芷(三钱)木通(一钱)以猪前蹄二只,煮汁五碗,以二碗半煎药,至八分碗服偃面卧一时,其乳擦一,令人吮之,去滓,再同猪蹄汁煎服。

毓麟珠(《景岳》)治妇人气血俱虚,瘦弱不孕。

人参白术(炒)茯苓芍药(酒炒、各二钱)川芎炙草(各三两)当归熟地菟丝子(各四两)杜仲(酒炒)鹿角霜川椒(炒出汗,各二两炼蜜丸,如弹子大,每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汤送下,或为小丸吞服亦可。

如经迟腹痛,桂、附、吴萸之类可加,如血热经早,地骨皮、续断之类可加。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