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问内经,乃轩岐明道之书,开物成务,医道始昌。虽秦煽毒,而医书独全。后之注者,或割裂全文,或删改字句。剽窃诡道,实开罪于先圣。如灵素合刻,篡集类经是已。惟王太仆、马元台、张隐庵注释,俱属全文。
然字句文义,有重复而不作衍文者,有倒置而未经改正者,有以讹传讹而弗加详察者。余细为考校,确参订正,庶几补圣经,下禅后学。
二、六经文史,历代有□卿大儒互参考订,奕世宗仰。至医门经论,未得名儒硕士阅锓梓,故茫无征信,即《素问》一经,各家虽有注释,余详观之,非苟简隙漏,即敷浅不经。隐庵集注,义意艰深,其失也晦。
余不得已而更注之,颜曰“直解”,世之识者尚其鉴诸。
三、隐庵先生有集注之刻,不便雷同,故曰“直解”。注释直捷明白,可合正文诵读,非如张太岳《四书直解》,其训诂有不可读者。
四、《素问》八十一篇,原遗阙二篇,今已搜补矣。每篇名目,俱当诠解,兹刻不第诠解篇名,即篇中大旨亦逐为指出。一篇之中,分为数节,盖以词论冗繁,略分节旨,使观者易于领会耳。
五、轩岐《素问》谓之圣经,不容假借,无奈后人著作方书,偏剿袭其义,摘取其文,而经脉针刺之理、三才运气之道,茫乎若迷,鸣呼!世如斯、医如斯,学道者又如斯,则经几晦于方技,将见素问内经徒寄空名于天壤耳!后之业是道者,当知篇章字句,皆属珠玑,毋容稍为去取者也。
六、是注体会先圣微意,言言中的,字字见解,而一针一血,尤必深入浅出,俾千百世后,永为画定不易之说,庶轩岐问答之神,跃跃纸上,而至精至微之理,炳若日星。然道非浅近,故本注云:非其人勿授、非其真传不传。余之劳心神、历寒暑,以成此解,亦第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而已,此复何计哉。
七、《素问》注解,不下十余家,余多方购览,而明显入彀者,十不得一。然世之学人,便知诸刻纷坛,其中是非莫辨、真伪难分,余岂能执余注而告诸人曰:余解是真也,非伪也。噫!必不能矣!所以虽付剞劂,要亦信诸吾心,质之轩岐,不冀人之知也。虽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倘后之君子,或嗣而续之,倡而明之,又余之深幸也夫。
八、《素问》论人身阴阳、血气,脏腑、经脉,而无治病之法,是以数千年来,医家咸置不问,盖意理精深,无从控讨。是解则理明义达,不冗不漏。然必诚切研求,潜心会悟,始能得其旨趣。昔者,余着《伤寒集注》,梓以问世,亦可谓理明义达,不冗不漏矣,而研求会悟,似鲜其人,因思《素问》之书,亦犹是也。言念及此,良可悲已。
九、《素问直解》外,更有《本草崇原》、《灵枢直解》、《金匮集注》圣经贤论剞劂告竣。尤有《医学真传》之梓,盖本神农、黄帝、仲景诸书,而详明识证施治、品方用药之法也。余尝谓圣贤经论,犹布帛菽粟,布帛御寒而必为之衣,菽粟救饥而必为之食。《医学真传》亦为衣而使人可衣,为食而令人可食也。然必经论俱成而后梓也,姑有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