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鳳山縣采訪冊 >丁部

《鳳山縣采訪冊》·丁部

清朝 鳳山縣采訪冊 盧德嘉纂輯 著

規制

  城池

  街市

  廨署

  倉廒

  營汛

  鋪遞

  砲臺

  險隘

  番屯

  番社

  義塚(附墳墓及養濟院)

  錢糧

  學宮

  學額

  學田

  書院(附試院、奎樓)

  義學(附番社義學)

  社學

  祠廟

  ·城池

  縣城,在郡南八十里武洛塘山之南,地屬大竹里,舊名陂頭街,邑新治也(按邑舊治在興隆里,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亂,莊大田應之,躝縣城者再。五十三年事平,始移建於此)。乾隆五十三年,始建竹城,環植刺竹,編棘為籬,聊蔽內外而已。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倡建四門,分為六座。大東曰朝陽,小東曰同儀,亦曰東便,西曰景華,南曰安化,北曰平朔,其外門曰郡南第一關。道光十八年,知縣曹謹就六門上增建城樓各一,復於四隅築砲臺六座(東北隅、西南隅各一,東南隅、西北隅各二),外浚濠塹(東面即東門溪,餘三面即內濠溝,詳見本條下),廣一丈二尺,深一丈一尺,周一千一百二十丈。咸豐四年,參將曾元福建築土牆,高八尺,寬二尺,上無雉堞,周如濠之數,牆外仍植刺竹。光緒十八年,牆圯,李邑侯淦命眾業戶重修。

  舊城,在興隆里,縣西北十五里,邑舊治也。康熙六十一年署縣劉光泗築土城,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東西南北設四門,左倚龜山,右連蛇山。外浚濠塹,廣一丈,深八尺。雍正十二年,知縣錢洙奉文環植刺竹,圍繞三重。乾隆二十五年,知縣王瑛曾,就四門側增建大砲臺四座。道光五年,知縣杜紹祁再移舊址,舍去蛇山,全圍龜山在內,高一丈二尺,寬一丈五寸,上有雉堞,周一千二百二十四丈,仍置四門。門上有樓,高四丈二尺,東門曰鳳儀,西門曰奠海,南門曰啟文,北門曰拱辰。又於四隅建立砲臺四座,高一丈三尺,今尚完固。

  ·街市

  外北門街(舊志作武洛塘街),在外北門內,逐日為市。

  和安街(一名翠桐腳街),在內北門內,逐日為市。

  頂橫街(一名新打路街),在縣署東數武,逐日為市。

  縣口街(一名石橋仔街),在縣署前,逐日為市。

  登瀛街,在縣署東南數武,逐日為市。

  永安街,在西門內,逐日為市。

  大廟口街(一名菜市仔、一名柴市仔),在縣署南數武,逐日為市。

  仁壽街(一名三角通街),在登瀛街角南,五方湊集,地極喧譁,逐日為市。

  寅餞門街(一名魚仔市、一名鴨仔市),在仁壽街東,逐日為市。

  大老衙街,在參將署前,逐日為市。

  中和街(舊志作中街),在寅餞門街東,逐日為市。

  慶安街,在中和街東,逐日為市。

  仁和街(一名草店尾街),在大東門內龍山寺前,逐日為市。

  下橫街,在草店尾街東,逐日為市。

  打鐵街,在小東門內,逐日為市(以上十五條,俱在縣城內,屬大竹里)。

  過溝仔街,在大竹里,小東門外數武,逐日為市。

  能雅寮街,在大竹里,縣西南十里,逐日為市。

  三塊厝街,在大竹里,縣西十里,逐日為市。

  旗后街,在大竹里,縣西十五里,逐日為市。

  大道公街(舊志作縣前街,又有下街仔、南門口街、大街、總爺口街、北門內街等處,今不作市),在興隆里舊城內,縣西北十五里,逐日為市。

  陂仔頭街,在興隆里舊城北門外,縣西北十五里,逐日為市。

  頂林仔邊街,在小竹里,縣東南二十里,逐日為市。

  大林蒲市,在鳳山里,縣東南二十里,五日一市。

  仁武莊市,在觀音里,縣北十五里,逢節為市。

  楠梓阬街,在觀音里,縣北二十里,逐日為市。

  三奶壇市,在觀音里,縣北二十里,下午為市。

  角宿市,在觀音里,縣北三十里,逢節為市。

  援剿中市,在觀音里,縣北三十五里,逢節為市。

  右衝街,在半屏里,縣西北二十里,逐日為市。

  後勁街,在半屏里,縣西北二十里,逐日為市。

  橋仔頭街(舊志作小店仔街),在仁壽里,縣西北三十里,逐日為市。

  阿公店街(舊志作竿蓁林街),在仁壽里,縣西北四十里,逐日為市。

  半路竹市,在維新里,縣西北五十五里,逢節為市。

  五甲尾市,在嘉祥里,縣北四十五里,逢節為市。

  阿嗹市,在嘉祥里,縣北五十八里,逐日為市。

  大湖街,在長治里,縣西北六十里,逐日為市。

  竹滬市,在長治里,縣西北五十五里,逐日為市。

  圍仔內市,在文賢里,縣西北六十五里,逐日為市。

  潮州莊街,在港東里,縣東三十里,逐日為市。

  嵌頂街,在港東里,縣東三十里,逐日為市。

  東港街,在港東里,縣東南三十里,逐日為市。

  下林仔邊街,在港東里,縣東南四十里,逐日為市。

  枋寮街,在港東里,縣東南六十里,逐日為市。

  水底寮街,在港東里,縣東南六十里,逐日為市。

  新園街,在港西里,縣東二十里,逐日為市。

  萬丹街,在港西里,縣東二十里,逐日為市。

  阿候街,在港西里,縣東二十里,遂日為市。

  阿里港街,在港西里,縣東北四十里,逐日為市。

  右全邑街市凡四十八條。

  ·廨署(附閩海關、通商、釐金、電報等局)

  縣署,在縣城內,南向,大小五十間。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建。大堂、二堂、三堂、花廳、幕廳、內室,外則頭門、儀門——門左福德祠,門右監獄,門內八房辦事所,悉如制。道光十八年,知縣曹謹重修一次,增建水心亭,以驗圳水之多寡。咸豐三年,逆匪林恭作亂,焚燬縣署。是年八月間,代理知縣鄭元杰復行修葺完固。光緒十九年,李邑侯淦稟請重修(按縣署原在興隆里,舊城內,乾隆五十三年始移建於此)。

  縣丞署,在港西里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原在萬丹街,乾隆二十六年知縣王瑛曾奉文移建阿里港。五十年,復移建於阿侯。年久傾圯,現移住街尾天后宮左,室六間。

  巡檢司署,在港東里枋寮街,縣東南六十里,原在東港,雍正九年移建大崑麓。年久傾圯,又移賃公館在嵌頂街,再移舊城。同治十六年,乃移枋寮,屋十九間。巡檢胡震建。光緒十九年,被風損壞未修,現租民房居住。

  典史署,在縣署左(原在舊治,乾隆五十三年移此)。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典史談坤建。道光十八年,知縣曹謹修。咸豐三年,知縣鄭元杰重修。年久傾圯,現存十間(二堂三間、內房三間、外房三間、廚房一間),系光緒十八、十九兩年間典史梁調昌先後捐廉重修。

  儒學教諭、訓導署,俱在興隆里舊治北郊,縣西北十五里(餘見「學宮」條內)。

  南路營參將署,在縣城南門內,原在舊治城南,乾隆五十三年移建。大小四十八間(頭門五間、門外左右各二間、大堂三間、堂左四間、堂右蕭曹祠三間、二堂五間、左右兩廊各三間、上房五間、左右兩廊各二間、官廳五間、廚房四間),咸豐三年被賊焚毀,四年參將曾元福奉文修葺。光緒十九年,參將葉承輝重修。署前為洗馬池。

  下淡水營都司署,在港西里煙墩腳埔,縣東北三十里(原在山豬毛隘口,有營盤,環植刺竹,南北二門,設砲臺二座。雍正十一年,發帑建。歷任武職捐俸重修。咸豐七年,被水衝壞。十年,都司陳光輝重修。同治十年,復遭水災倒成平地。光緒十一年,稟請移建於此)。光緒十一年,都司郭清遠建。大小十五間(頭門、大堂、內室及左右兩廊各三間)。十八年,被風損壞,都司趙菊初修。

  中軍守備署,在參將署東數武(原在舊治參將署前,道光二十八年移此),舊為臺募公廳,大小九間,創建莫考。道光二十八年,改作衙署。光緒十八年,守備王得凱修,增建後房一間,凡十間。

  閩海關,在大竹里旗后碼頭,縣西南十五里,屋二十間,光緒十三年抄民房入官。

  釐金局,亦在旗后碼頭,屋十八間,光緒十二年,武弁吳元德建。

  稅務司,在大竹里哨船頭(打鼓山麓),縣西十五里,屋十四間,同治八年,英商張怡記建。

  電報局,在大竹里哨船頭(打鼓山麓),縣西十五里,屋十二間,光緒六年,武弁江若震建,駐兵三名。

  ·倉廒

  倉廒,在縣署後,計十間,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建。道光十八年,知縣曹謹修。咸豐三年,知縣鄭元杰重修(光緒十四年圯)。

  義倉,在鳳儀書院照牆內左廊,平列九間。同治十二年勸捐民榖六千餘石,董事生員王應運監理。今顆粒無存,倉亦倒壞。一在港西里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屋五間,同治十二年勸捐民榖三千五百餘石,內除糶賣民間得銀二千二百四十七元四角四瓣、置田六宗外,現存銀一百七十一元四角四瓣、榖二百九十二石,交董事生員陳崇管理。

  ·營汛(附塘〕

  南路營額設戰兵六十五名,守兵一百零一名,稿字識九名,號令手三名,內分配各汛、塘、站、局外,統歸存城汛管轄。無營盤,皆散住在東嶽廟(即六將廟)、火藥庫及火房公廳(即內北門街天后宮)等處。

  下淡水營,在港西里煙墩腳埔,縣東北三十里。舊額:設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三員、外委三員、額外二員、馬兵六名、戰兵三百四十八名、守兵二百三十五名。同治八年四月奉文裁兵加餉,擬留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三員、額外一員、馬戰兵四名、步戰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一百九十六名。光緒三年五月,奉前鎮憲張裁汰疲弱戰兵四十四名、守兵八十三名,並陸續事故外,現在實存步戰守兵一百二十六名,作為定額,分派下淡水各汛防駐札外,餘悉在營(按下淡水亦無營盤,舊營在山豬毛隘口,周二里許,環植刺竹,開南北二門,設砲臺兩座,自咸豐七年以後,頻遭水患,已變邱墟矣)。

  防軍營,在港西里西瓜園莊東(營地舊在南太武南坪山頂,光緒十二年鎮海中營統領陶茂森駐札,撫番開墾,至光緒十九年七月,被隘寮溪水衝壞,乃移於此),縣東北四十二里,壘石為牆,周二里許,駐統領一員、兵二百名。

  防軍營右哨(俗呼鳥松腳營),在港東里大阮口山麓,縣東四十五里,光緒七年造營房十五間,繚以石牆,周半里許,駐正哨官一員,兵四十名。一在港東里潮州莊街三山國王廟,護室六間,縣東三十里,光緒七年駐副哨官一員、兵四十名,今仍之。一在港西里萬丹街天后宮,護室(疑有脫字),縣東二十里,駐兵二十名,統歸潮州莊街副哨管轄。

  石頭營,在港東里三條崙嶺,縣東五十里,同治十三年,屯兵於此。現駐都司一員、兵二百名(內分札歸北門、力里社、樹林口、浸水營、出水陂等處,各駐兵三十名,惟大營五十名,合二百名)。

  打鼓山營,在大竹里打鼓山大棚頂,縣西十五里,周里半。營房七十四間。光緒九年統領張福勝造。十七年副將萬國標修。現駐副將一員、兵五百名。

  南路營存城汛,在縣城火藥庫內,屋三間,咸豐四年參將曾元福建。光緒十九年千總陳春元修。駐千總一員、兵一百十五名。

  協防塘,在參將署內,駐額外一員、兵六名。

  舊城汛,在興隆里舊城內大道公街,縣西十五里,租民房兩間,駐千總一員、兵四名。

  攀桂橋汛,在小竹里大樹腳莊,縣東北二十里,租民房三間,駐把總一員、兵四名。

  坪仔頭塘,在小竹里坪仔頭莊,縣東九里,租民房,駐額外一員、兵一名。

  觀音山汛,在觀音里楠梓阬街,縣北二十里,屋六間,駐把總一員、兵四名。

  石井塘,在觀音里援剿中莊,縣北三十里,屋六間,駐額外一員、兵一名。舊營地在湖仔內莊南,今廢。

  阿公店汛,在仁壽里阿公店街,縣西北四十里,舊有營盤,今廢。現租民房三間,駐把總一員、兵四名。

  枋寮汛,在港東里枋寮街,縣東南六十里,屋二十二間,同治十二年巡檢司胡震建。光緒十九年,被風損壞,現租民房。駐額外一員、兵二名(以上九處,屬南路營轄)。

  下淡水營存城汛,在港西里煙墩腳埔,縣東北三十里,駐外委一員、兵四名。

  阿里港汛,在港西里阿里港街,縣東北四十里,屋九間,駐把總一員、兵六名。

  九塊厝塘,在港西里九塊厝莊,縣東北三十里,駐兵一名。

  阿侯汛,在港西里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屋二間,駐把總一員、兵十名。

  萬丹汛,在港西里萬丹街,縣東二十里,舊有營盤,今廢。現租民房五間,駐千總一員、兵六名。

  新園塘,在港西里新園街,縣東二十里,舊有營盤,同治六年被水衝壞,現租民房二間、駐額外一員、兵二名。

  潮州莊汛,在港東里潮州莊街,縣東三十里,租民房五間,駐外委一員、兵五名。

  東港汛,在港東里東港街,縣東南三十里,屋六間,駐外委一員、兵五名(以上八處,屬下淡水營轄)。

  岡山汛,在嘉祥里,縣北五十二里,舊為岡山營營盤在焉,今廢。現移營外,茅舍三間、駐千總一員、兵四名。

  半路竹塘,在維新里半路竹市,縣西北五十五里,租民房,駐兵一名,岡山汛轄。

  大湖塘,在長治里大湖街,縣西北六十里,租民房,駐兵三名,岡山汛轄(以上三處,屬臺南府城守營轄)。

  水師汛,在大竹里旗后街,縣西南十五里,屋四間,駐把總一員、兵四名。(一在港東里東港街,縣東南三十里,租民房二間,駐千總一員、兵六名。一在小琉球嶼白沙尾澳,縣東南六十里,光緒三年屯兵於此,現駐水師汛官一員、兵二十四名(以上三處屬臺東右營轄)。

  ·鋪遞(即驛站)

  鳳城鋪,在參將署內,西北距阿公店鋪四十里,東南距東港鋪三十里;鋪司一名、鋪目一名、鋪兵六名,南路營轄。

  阿公店鋪,在仁壽里阿公店街,縣西北四十里,北距府治四十里,南距鳳城鋪四十里;鋪目一名、鋪兵六名,南路營轄。

  東港鋪,在港東里東港街,縣東南三十里,西北距鳳城鋪三十里,東南距枋寮鋪三十里;鋪司一名、鋪兵六名,下淡水營轄。

  枋寮鋪,在港東里枋寮街,縣東南六十里,西北距東港鋪三十里,南距恆春楓港鋪三十七里;鋪司一名、鋪目一名、鋪兵五名,南路營轉。

  ·砲臺(附軍裝房、火藥庫、演武亭)

  砲臺,在大竹里打鼓山大棚頂,縣西十五里,周二里許,營房二十七間,大砲四尊,光緒元年副將王福祿造。

  一在臨港扼要處,周里許,營房八間,大砲兩尊,光緒元年副將王福祿造。

  一在旗后山嶺,縣西南十五里,周里半,營房二十二間,大砲四尊,光緒元年副將王福祿造。

  軍裝房,在打鼓山營側,光緒九年統領張福勝造,計八間,十七年副將萬國標修。

  火藥庫,在縣城中軍衙右(原在舊治參將署營盤後,乾隆五十三年移此),計八間,環植刺竹,外浚溝渠,周里許,咸豐三年被逆截水灌壞,四年參將曾元福修。光緒十八年被風損壞二間,現存六間,十九年守備王得凱重修。

  演武亭,在縣治西郊,大小十四間,前為演武廳,廳外平埔,即較場地。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建,年久傾圯,椽瓦無存,只餘較場埔而已。

  ·險隘

  一在山豬毛口隘寮社(港西),縣東北四十里。

  一在南太武南坪山麓漏陂社(港西),縣東北三十七里。

  一在崑崙坳山麓加藤社(港東),縣東三十五里。

  一在嘉早山麓力力社(港東),縣東三十七里。

  一在三條崙嶺放索社(港東),縣東南四十五里。

  以上五處,原各設隘首一名,今裁。

  ·番屯

  新港屯,在港西里,縣東北六十里,駐外委一員、兵三百名。

  搭樓屯,在港西里,縣東北三十七里,外委一員、兵三百名。

  放索屯,在港東里,縣東南四十五里,外委一員、兵三百名。

  尖山屯,在嘉祥里,縣北四十里,駐外委一員、番兵一百名。

  以上四屯,駐千總一員、把總一員,統歸臺南分府轄。

  ·番社

  網社、大口社、紅目社、墩仔社、施武郡社、萬年籠社、北棄社、內滿社、擺月社、蘭汝社、一票仔社、施武內社、屠古物社、山豬毛社、山毛孩社、萬里篤社、山無崙社、加六堂社、鬆鬆社、八絲力社、礁老其難社、加少山社、口社、施汝臘社、心武里社,山里留社、錫干社、毛絲絲社、阿律社、施率臘社、礁網曷氏社、加籠雅社、礁朥加物社、益難社、務朗逸社、陳阿難社、加者惹也社、勃朗錫干社、崑崙坳社、烏鴉石社、內社、加走山社、加蚌社、本地社(即糞箕社)、頂望仔立社、下望仔立社、加磅社、陳阿修社、沙里老社、北力力社、加無朗社、古阿崙社、浮圳鹿社、擺律社(一名排力、一名拜律)七腳亭社(即七家陳)、力里社(即立里社)、割肉社、董的社、率芒大社(即知法社)、南屏社、心麻社、沙那谷社、武吉社、大籠坳社、吧郎社、草山社。

  ·義塚(附墳墓及養濟院)

  一在武洛塘山(大竹),縣北半里許,魚鱗疊葬,已無隙地(建置莫考)。

  一在岡山仔埔(大竹),縣西南六里,周里許,嘉慶二十三年莊公漏置。

  一在籬仔內大埔(大竹),縣西南七里,周二里許,嘉慶二十年陳雲起置。

  一在籬仔內莊南(大竹),縣西南七里,縱里許,橫二十丈,嘉慶二十年陳雲起置。

  一在舊城西蛇頭埔(興隆),縣西北十七里,縱里半,橫里許,雍正十二年知縣錢洙置。

  一在灰窯仔埔(興隆),縣西北十七里,縱里許,橫半里許,乾隆五十三年守備莊錫舍置。

  一在石燭埔(興隆),縣西北十六里,周二里許,嘉慶年間洪麟生置。

  一在頂林仔邊(小竹),縣東南二十里,縱里許,橫半里許,乾隆年間劉振漢置。

  一在南梓阬埔(觀音),縣北二十里,周二里許,咸豐九年生員郭對揚置。

  一在梓官莊西道爺埔(仁壽),縣西北三十里,縱九十丈,橫三十三丈,建置莫考。

  一在前鋒莊廍亭埔(仁壽),縣西北四十一里,周里許,建置莫考。

  一在前鋒埔(仁壽),縣西北四十里,周二里許,道光三十年王吉安置。

  一在後協埔(仁壽),縣西北四十里,縱里許,橫半里許,咸豐十年黃寶藏置。

  一在圍仔內老大埔(文賢),縣西北六十七里,縱里半,橫半里許,建置莫考。

  一在加足莊崙仔頂埔(港東),縣東四十里,縱二里許,橫半里許,乾隆五十九年張石港置。

  一在潮州莊打鐵店埔(港東),縣東三十里,縱里許,橫半里許,乾隆五十九年張石港置。

  一在北勢廍刺仔腳埔(港東),縣東三十三里,周四里許,乾隆二十五年曾發生置。

  一在崙仔頂埔(港東),縣東三十一里,縱里半,橫里許,道光十年洪晉成置。

  一在溪洲莊西(港東),縣東三十里,縱三里,橫里許,道光二十一年陳山知置。

  一在新莊埔(港東),縣東三十五里,縱里半,橫半里許,咸豐元年黃寬記置。

  一在東港蠔殼堆埔(港東),縣東南三十里,周二里許,道光三十年鄭朝置。

  一在過港仔埔(港西),縣東北四十二里,縱二里許,橫半里許,咸豐元年藍見元置。

  一在阿侯銅鑼埔(港西),縣東二十一里,縱里許,橫半里許,建置莫考。

  一在萬丹後壁埔(港西),縣東二十里,縱四里許,橫里許,嘉慶八年謝南置。

  墳墓

  寗靖王墓,在長治里竹滬莊(即湖內莊之南),墓後有檨仔林,俗呼寗靖王宅。

  黃節孝婦墓,在鳳山里港仔墘莊。

  唐節孝婦墓,在港西里深水仔莊牛椆湖山。

  養濟院

  養濟院,在縣治西郊較場埔邊,屋六間,嘉慶年間王勇建。

  ·錢糧

  上則田七百十三甲六分零九毫六絲三忽四微,年徵銀一千七百六十一兩五錢三分六釐八毫一絲八忽二微。

  中則田七千九百零三甲五分五釐一毫一絲九忽三微,年徵銀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五兩七錢五分二釐三毫七絲六忽八微。

  下則田一萬三千六百二十一甲四分六釐六毫六絲一忽一微,年徵銀二萬二千六百七十二兩零四釐九毫一絲四忽二微。

  下下則田七千七百二十六甲二分零四毫六絲二忽,年徵銀一萬零二百八十七兩七錢九分三釐七毫六絲六忽四微。

  上則園一百八十五甲二分八釐八毫五絲一忽,年徵銀三百七十四兩零六分一釐九毫二絲六忽二微。

  中則園三千七百五十五甲一分二釐零五絲四忽二微,年徵銀六千二百五十兩零一錢四分二釐七毫九絲三忽九微。

  下則園一萬零五百九十九甲一分一釐五毫四絲二忽一微,年徵銀一萬四千一百一十三兩二錢零五釐五毫零二忽七微。

  下下則園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七甲七分四釐三毫七絲三忽二微,年徵銀一萬三千三百七十六兩九錢六分六釐七毫二絲九忽八微。

  平等沙田四千一百二十四甲一分九釐一毫九絲二忽八微,年徵銀二千二百六十八兩三錢零五釐五毫六絲零四微。

  次等沙田三百三十七甲六分零一毫八絲六忽四微,年徵銀一百四十八兩五錢四分四釐八毫二絲零一微。

  下等沙田八十九甲二分三釐五毫三絲八忽二微,年徵銀二十九兩四錢四分七釐六毫七絲六忽。

  平等沙園五千三百三十三甲七分八釐四毫九絲八忽四微,年徵銀二千三百四十六兩八錢六分五釐三毫九絲二忽九微。

  次等沙園二千三百七十二甲四分二釐四毫三絲六忽,年徵銀七百八十二兩九錢零三絲八忽八微。

  下等沙園一千零五十九甲一分八釐二毫五絲八忽九微,年徵銀二百三十三兩零二分零一毫六絲九忽五微。

  通縣二十八里;共田三萬四千五百一十五甲八分六釐一毫二絲三忽二微,園三萬五千八百六十二甲六分六釐零一絲三忽八微,年計徵銀九萬零六百兩零五錢四分八釐四毫八絲五忽九微。

  附錄四則三等田園每甲徵銀額數

  上則田徵二兩四錢六分八釐五毫。

  中則田徵二兩零一分九釐。

  下則田徵一兩六錢六分五釐。

  下下則田徵一兩三錢三分二釐。

  平等沙田徵五錢五分。

  次等沙田徵四錢四分。

  下等沙田徵三錢三分。

  上則園徵二兩零一分九釐。

  中則園徵一兩六錢六分五釐。

  下則園徵一兩三錢三分二釐。

  下下則園徵一兩零六分五釐三毫。

  平等沙園徵四錢四分。

  次等沙園徵三錢三分。

  下等沙園徵二錢二分。

  右自光緒十四年起,照一條鞭徵收;每銀一兩,另加平餘補水二錢五分。內如上、中、下、下下各則田園,奉部覆准照徵。其沿山、沿海、沿溪之沙田、沙園,原請與墾荒未熟之地暫緩陞科。嗣查此項田園,收成微薄,雖難按則科征,而與墾荒未熟者究有不同。酌定平、次、下各三等,按照內地同安縣不配米各條徵則,酌擬平等沙田每甲徵銀五錢五分、次等四錢四分、下等三錢三分、平等沙園每甲徵銀四錢四分、次等三錢三分、下等二錢二分,永為定例。

  ·學宮

  聖廟,在舊治北郊(興隆),縣西北十五里,大小二十四間(大成殿三間、大成門三間、東西兩廡各三間、禮樂器庫各六間),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楊芳聲建。風雨損壞,四十三年知縣宋永清復建。五十八年知縣李丕煜修。乾隆二年本縣兵馬司指揮施世榜修。大抵瓦屋數椽,規制未備。十七年知縣吳士元重建。歲久傾圯。光緒元年,訓導葉滋東再行募建,至三年落成。中為大成殿,東西廡,前為大成門,又前為櫺星門,兩旁為義路、禮門坊,殿後為崇聖祠。廟前有蓮花潭天然泮池。鳳山對峙,屏山左拱,龜山、鼓山右輔,形家稱為人文勝地。

  崇聖祠,在大成殿後,平列九間(享堂三間、左右官廳房各三間),康熙四十三年知縣宋永清建,同治四年訓導銜陳天奎重建。

  明倫堂,在聖廟左,大小十六間(明倫堂三間,頭門七間、左案牘祠三間、右福德祠三間,後為教諭宅),乾隆十七年知縣吳士元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朱子祠,在崇聖祠左,平列七間(中享堂三間、左右輔舍各二間),乾隆十一年知縣呂鍾琇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祠租三十六石。

  奎樓,在崇聖祠右,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建,高三丈,深廣各一丈四尺八寸。

  名宦祠,在大成門左,享堂三間,乾隆十七年知縣吳士元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鄉賢祠,在大成門右,享堂三間,乾隆十七年知縣吳士元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教諭宅,在明倫堂後,屋十五間(正宅七間、左右學舍各四間),乾隆十一年知縣呂鍾琇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訓導宅,在鄉賢祠右,屋十四間(正宅三間、後進三間、右畔學舍五間、頭門三間)乾隆十七年知縣吳士元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以上俱在學宮之內,總繞圍牆,前高七尺二寸,後高八尺七寸,周一百二十二丈四尺。

  ·學額

  康熙二十五年,題定歲進文武童各十二名,科進文童十二名,撥入府學無成額,廩膳十名,增廣如之;歲貢二年貢一人。雍正元年,特恩廣額一次,加進五名。乾隆元年,特恩廣額一次,名數如前。道光年間,加廩、增、附,廣額各三名,計廩膳十三名,增廣如之,文童十五名,武童仍舊。咸豐年間,再加廩、增文武童廣額各二名,計廩膳十五名,增廣十五名,文童十七名,武童十四名,文童撥府五名,武童撥府九名。光緒元年,特恩廣額一次,加進文童五名,撥府三名。十六年,蒙宮保爵撫憲劉會同閩浙總督部堂卞,奏准全臺學額,鳳山悉仍其舊。

  ·學田

  一在赤山里,下則田(舊志作下則園,今變為田)二十甲,年收租谷一百二十一石七斗四陞(舊志作一百零一石四斗五陞,今加二十石零二斗九陞),康熙二十六年教諭黃賜英置(此項租粟存為聖廟香燈及諸生月課、飯食、獎賞等費)。

  一在嘉祥里,下則田(舊為園,今變田)二十甲,年收租粟一百六十石(舊志作九十六石六斗,今加六十三石四斗),康熙二十六年教諭黃賜英置(此項租粟存為聖朝及學署、學舍修理等費)。

  一在興隆里硫磺,水田九十甲,年收租粟四百三十五石二斗。康熙四十八年知縣宋永清置(按舊志載此田年所收粟,除正供及所費外,以首貢廩生掌其事,估其價值,上下相承充為修理聖廟、義學等費,近歸儒學掌管,已為成例矣)。

  一在半屏里新岐鳳,下則園一所,年收園稅大租銀七十餘元,舊系荒業,乾隆五十四年該處莊民到學認完。

  又興隆里硫磺陂一口,年收陂稅銀二百五十五元,舊系民間公陂,乾隆二十五年堤壞,教諭陳明觀出資修築,遂歸本學掌管。

  以上五處,年共收租粟七百十六石九斗四陞,完糧若干,無從查考。

  ·書院(附試院、奎樓)

  鳳儀書院,在縣署東數武,屋三十七間(正中廳事三間、左右官廳房各二間、兩廊學舍十二間、講堂三間、頭門五間、義倉九間、聖蹟庫一間),嘉慶十九年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建。光緒十七年舉人盧德祥重修。院田(已見「碑碣」部)歲收租粟一千八百五十二石八斗五陞八合七勺(內大租粟七百七十四石五斗一陞八合七勺,小租粟七百四十九石,膏火粟三百二十九石三斗四陞),大租糖六百十五斤八兩,租銀一千二百四十三元五角零五尖(內舊圳水租銀六百元,膏火租銀三百二十九元五角零五尖,義學田租銀一百二十元,大租銀一百一十元,園底租銀七十二元,渡船租銀十二元),全年應完錢糧六百元,師生束脩、膏火九百六十元(內山長束脩二百四十元,如在院加福食銀六十元,送關聘二十元,監院一百元,義學一百二十元,董事一百二十元,諸生膏火二百四十元,度歲銀六十元),花紅、試費、飯食、卷銀、裝送字灰、禋祀、油香、辛金、雜費一千一百四十四元(內每月官師兩課年凡十二課,計獎賞花紅三百六十元,歲、科童試禮房大單歸書院給領,應貼試費一百二十三元,發單日各里諸生到院保結識認,有竟住書院者,監院脩脯無多,酌貼應酬飯食銀八元,月課買卷六元,裝送聖蹟入海,是日眾紳齊到,與祭者數百人,恭送出城,董事預備酒餚數十席以應客,計縻銀一百二十元,祭祀五次八十元,神福十二次十八元,祭舊城節孝祠十六元,張廷欽、鄭朝清建院置業諸同人不沒其功,議貼兩家禋祀六十元,貼聖廟油香三十六元,本書院油香、器具、茶炭及聯輝社祭費六十元,院書辛金三十六元,院丁、租丁九十六元,收租管事四人一百零六元,開課辨酒席六元,賞山長跟班十元、執帖二元、門斗一元)。同治十二年知縣李煐詳請年撥新圳贏餘水租銀六百元,充作賓興經費,勒碑定案(見「碑碣」部),限五、六、七三個月分期繳清,存郊行生息,三年共湊一千八百元,由書院監董帶省給發。如遇恩科,則發半費,而以其半留俟正科(光緒元年恭逢恩科,是年止發九百元,皆閩人分訖,而粵人不與焉。緣此圳既為閩人開築之圳,而水租又屬閩人繳完之租,與粵人毫無關涉,即在粵人,亦莫敢有萌意外之想者。嗣因訓導葉滋東重建聖廟,董事蔡垂芳議建考棚兩處,籌題粵捐二千元,始議以十成之一俾粵抽分,即自光緒二年丙子科為始,歷給至辛卯,共被領去八百七十元,而粵捐至此尚短交七百餘元,以故各閩人憤激不平,即於去年恩科及本年正科,公同向董事議將此項暫行扣給,蓋欲俟該捐項照數繳清,然後賓興亦照數發給也)。光緒十四年舉人盧德祥等僉請將此款每年酌提一百元,以作會試盤費(此款粵亦無分,可見粵籍舉人尚有廉恥,猶勝於粵生之必加一抽分也),永為定例。

  鳳岡書院,在長治里前窩莊,縣西北五十八里,屋二十四間,道光十年副貢生劉伊仲建。先後續置平等沙田園二百零九甲四分六釐六毫零八忽九絲,完糧一百十八兩四錢五分四釐。

  朝陽書院,在港東潮外莊街北,縣東三十里,屋十八間,光緒六年訓導李政純、歲貢陳奎、廩生蔡瀛登等募建。

  屏東書院,在港西里阿侯街東,縣東二十里,屋三十六間,嘉慶二十年歲貢生郭萃、林夢揚等建,光緒六年鄭贊祿重修,膏火租六百餘石。

  雪峰書院,在港西里阿里港街北,縣東北四十里,屋七間,光緒三年職員藍登輝、董事張簡榮、張簡德等建。

  試院,在鳳儀書院東偏,屋三十六間(頭門五間、大堂一座、大堂前閩童廊號十間、座位四百號,大堂後穿心亭一座、亭左粵童廊號六間、坐位二百四十號、亭後閱卷廳事一間、左右官房各三間、廚房一間、廳事後為奎樓、樓左房屋五間),光緒元年增貢生蔡垂芳董建。

  奎樓,在試院後,上、中、下三層,光緒九年生員丁星輝董建,尚未完竣,十八年破颶風吹倒,基址猶存。

  ·義學(附番社義學)

  義學,在永安街縣署西南數武,學舍五間,同治十二年邑侯李煐建,又詳請撥充公爺陂底民間隱匿秧田二十三甲一分二釐三毫三絲,歸鳳儀書院掌管,作義學田,年贌佃首銀一百二十元,為延師脩脯及修理等費。

  一在鳳儀書院曹公祠內,光緒十三年邑侯吳元韜設起,又詳請撥充北畔圳不入甲贏餘水租銀九十元,為延師脩脯及修理等費。

  一在港西里阿侯街,縣東二十里,系民間公充斗糧銀六十元,作為脩脯。

  一在港東里水底寮莊,縣東南六十里,脩脯未詳。

  又三處俱在港東里東港街,縣東南三十里,皆系民間公置,斗糧銀一百九十元、租谷四十六石,充作三學脩脯。

  番社義學

  一在港西里杜君英莊,縣東北三十二里,脩脯百二十元。

  一在港西里嘉獵埔莊,縣東北五十里,脩脯未詳。

  一在港東里北勢寮莊,縣東南六十一里,脩脯未詳。

  一在港東里枋寮莊,縣東南六十里,脩脯未詳。

  一在港東里糞箕湖社,縣東四十六里,脩脯未詳。

  一在港東里赤山莊,縣東四十五里,脩脯未詳。

  右番社義學,系光緒元年臺灣道憲夏獻綸設起,聞當時尚不止此,今已裁去大半。

  ·社學

  大竹里社學二十六處:邑城內十六處、三塊厝三處、大林尾二處、林竹竿莊一處、前鎮莊一處、前金莊一處、戲獅甲莊一處、鹽埕莊一處。

  興隆里社學十一處:舊治城內二處、左營莊三處、廍後莊一處、陂仔頭街一處、內圍莊一處、山頂莊一處、覆鼎金莊一處、桃仔園一處。

  赤山里社學六處:寓潮埔莊一處、赤山莊一處、濫埔莊一處、仙草埔莊一處、鳥松腳一處、夢鯉莊一處。

  小竹里社學十六處:九曲塘莊一處、大樹腳一處、小坪頂一處、公館仔莊一處、前莊社一處、下考潭一處、旂竿腳莊一處、潮州寮一處、灣仔內一處、頂林仔邊三處、潭頭莊一處、港仔埔一處、柚仔腳莊一處、中線莊一處。

  鳳山里社學七處:大林浦莊二處、中州仔一處、海汕莊一處、中阬門莊一處、燒灰園一處、大人宮一處。

  觀音里社學二十五處:楠梓阬街七處、三奶壇六處、籬仔內一處、蛇仔形莊一處、仁武莊一處、頂考潭一處、保舍甲莊一處、滾水莊一處、援剿中一處、姑婆寮莊一處、

  大莊社一處、洲仔莊一處、竹腳厝莊一處、溪埔莊一處。

  半屏里社學八處:灣中港莊一處、後勁莊四處、右衝莊三處。

  仁壽里社學二十九處:阿公店街五處、後協莊三處、梓官莊四處、彌陀港莊二處、頂漯底一處、蠔仔寮二處、大舍甲莊一處、赤嵌莊二處、石螺潭一處、同安厝莊一處、仕隆莊四處、九甲園一處、五里林莊一處、橋仔頭一處。

  維新里社學五處:北領旂莊一處、大社莊一處、蔡文莊一處、半路竹莊一處、竹仔港一處。

  嘉祥里社學十二處:大邱圍莊一處、水蛙潭一處、田寮莊一處、內東皋獵一處、南安老一處、岡山營一處、豎支亭莊一處、那拔林一處、五甲尾一處、石燕潭莊一處、阿嗹莊一處、中路莊一處。

  文賢里社學五處:大海埔莊一處、太爺莊一處、公館莊一處、圍仔內莊二處。

  長治里社學五處:大湖街內二處、湖內莊一處、後鄉莊一處、竹滬莊內一處。

  港東里社學四十一處:過溪仔莊一處、嵌頂街一處、陂內莊一處、九塊厝莊一處、油車莊一處、力力社一處、糞箕湖莊一處、崙仔莊一處、莊頭莊一處、下林仔邊三處、竹仔腳一處、田墘厝二處、嘉早莊內一處、新莊仔一處、五魁樓一處、潮州莊街四處、劉厝莊二處、林後莊一處、八老爺莊一處、四塊厝一處、東港街九處、大北旗尾一處、水底寮三處、北勢寮一處。

  港西里社學四十三處:阿里港街五處、搭樓莊一處、耆老莊一處、隆恩後莊一處、中崙莊一處、鴨母寮一處、九塊厝莊一處、磚仔地一處、阿侯街七處、六塊厝莊一處、海豐莊三處、歸來莊一處、番仔寮莊一處、社皮莊三處、公館莊一處、新隘寮莊一處、鹽埔莊一處、新圍莊一處、萬丹街內三處、廣安莊一處、下蚶莊一處、新莊仔莊一處、水泉莊一處、瓦窯莊一處、仙公廟莊一處、新園街一處、五房洲一處、後大厝莊一處。

  附:港東、西二里番社學八處:大餉營社一處、向潭社一處、放索社一處、蜜婆山社一處、溝仔墘一處、漏陂莊一處、舊隘寮社一處、舊寮社一處。

  右全邑義學七處、番社義學六處、民社學二百三十八處、番社學八處,綜計凡二百五十九處,其餘番話、番俗、物產、民風、歲時、氣候、官秩、叢談、海防、船政等件,已詳舊志,無餘贅言。兵事,惟土寇略舉一二,其他如邊防、兇番及災祥之旱澇、暴風、山崩、川竭、地震等項俱一切無案可查,不得不概從其闕。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廩生盧德嘉謹白。

  風、山崩、川竭、地震等項,俱一切無案可查,不得不概從其闕。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廩生盧德嘉謹白。

  ·祠廟

  玉皇宮(額「靈霄殿」,俗呼為天公廟),在登瀛街,大小九間,創建莫考。咸豐三年董事林港河等重修。

  先農廟,在東門外春牛埔,縣東南半里許,屋一間,創建莫考。今已傾圯,其旁社稷壇在焉。

  一在林竹竿莊(大竹),縣西七里,屋五間(額「德興殿」),道光八年林覃全等董建。

  一在舊治東門外(興隆),縣西北十五里,屋六間,道光五年職員陳天奎修,今廢。

  一在籬仔內莊(觀音),縣北十九里,屋八間(額「青雲宮」),嘉慶十二年洪廷錦董建。

  一在援剿右莊(觀音),縣北三十三里,屋八間,道光二十二年陳上老等董建。

  一在仕隆莊(仁壽),縣西北二十八里,上有奎樓,共五間(額「帝仙宮」),咸豐八年歲貢生許秉綬董建,廟租六石。

  一在崙仔頂莊(嘉祥),縣東北六十里,屋五間,同治十二年徐克、李概等董建。

  一在仙公廟莊(港西),縣東二十里,屋八間(額「仙隆宮」),乾隆四十五年監生高肇輝建,同治十年鄭維新重修。

  一在加走莊(港東),縣東四十里,屋二間,光緒元年徐寬裕修。

  一在新厝莊(港東),縣東四十二里,屋一間,光緒四年陳蹺轟董建。

  關帝廟,在五塊厝莊北(大竹),縣西五里,屋十六間,創建莫考。咸豐九年副將曾元福修,光緒十七年舉人盧德祥重修。廟租二十石,現存癸已年新捐銀三百元,尚未置業。

  一在■〈魚逮〉港埔莊(大竹),縣西十里,屋五間(額「古寺亭」),咸豐八年總理孫裕董建。

  一在舊治東門內(興隆),縣西十五里,屋四間,雍正五年知縣蕭震建,乾隆二十八年知縣王瑛曾修,同治八年中軍劉全重修。廟租二十二元。

  一在赤山莊(赤山),縣西北二里,屋六間(額「文衡殿」),光緒九年阮興隆董修。廟租二十八石,銀七十二元。

  一在中衝崎莊(觀音),縣北二十七里,屋四間,同治二年黃通義董建。

  一在大莊(嘉祥),縣北四十五里,屋四間,光緒元年陳僚董修。

  一在挖仔莊(嘉祥),縣北四十六里,屋八間,道光二十六年洪泉光董建,光緒元年洪沁董修。廟租八石。

  一在阿侯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六間,乾隆四十五年董事郭萃、王廷魁等募建。

  天后宮(額「雙慈亭」,後祀觀音,故名。俗呼大廟),在縣署南數武,屋十八間,乾隆十八年陳光明董建,嘉慶二十三年南路營參府黃修。道光八年職員盧朝宗重修,光緒十三年通裕號等統修。廟租七十石。

  一在登瀛街(額「湄洲宮」,俗呼為興化媽祖廟),屋七間,道光二年黃漢樓修。

  一在內北門街,屋二十二間,道光十八年林豔山董建,咸豐四年漳鎮公標重修。

  一在參將署旁(額「四聖廟」,兼祁關帝、火德星君、馬明尊王,故名),屋六間,乾隆五十九年李紹曾建,道光二十九年稿房陳志行修。

  一在火藥庫內,屋六間,同治五年參將田如松建,光緒十六年南淡信官(?)周士得、郭清遠、王得凱修。

  一在旗后碼頭(大竹),縣西南十五里,屋六間,光緒十三年洋商張怡記等號重修。

  一在舊治龜山頂(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二間(額「龜峰岩」),康熙二十二年奉文建。年久傾圯,乾隆二十七年知縣王瑛曾重建。

  一在舊治北門外(興隆),縣西北十五里,屋二間(額「慈德宮」),同治十二年曾協順董修。

  一在楠梓阬街(觀音),縣北二十里,屋十間(額「楠和宮」),咸豐五年生員郭對揚修。

  一在角宿莊七里山麓(觀音),縣北三十里,屋六間(額「龍角寺」),乾隆三十八年貢生柯步生建。

  一在橋仔頭街(仁壽),縣北三十里,屋一間(額「鳳橋宮」),乾隆六十年陳嘉謨董建。

  一在畢宿莊(仁壽),縣西北三十二里,屋三間,同治八年董事許天文等募建。

  一在阿公店街(仁壽),縣北四十里,屋八間(額「壽天宮」),嘉慶三年黃協記、吳隆興募建,道光四年黃洽泉董修。租糖一千斤。

  一在彌陀港莊(仁壽),縣西北四十里,屋八間,同治十年林長募建。

  一在五甲尾莊(嘉祥),縣北四十五里,屋五間,光緒三年董事黃朝清等捐修。

  一在半路竹莊(維新),縣西北五十五里,屋三間,道光二年董事程感募建。

  一在內能雅寮莊西(鳳山),縣南十一里,屋一間,乾隆二十二年黃欽募建。

  一在東港街(港東),縣東南三十里,屋八間(額「朝隆宮」),同治十三年許漳泉號董修。

  一在下林仔邊街(港東),縣東南四十里,屋八間,同治五年黃長記董建。

  一在放索莊(港東),縣東南四十一里,屋三間,咸豐二年董事蘇習募緣建造。

  一在新埔莊(港東),縣東南四十二里,屋三間,光緒三年董事陳窯募緣重修。

  一在枋寮街(港東),縣東南六十里,屋二間(額「德興宮」),道光十一年林光輝董建。

  一在阿侯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十四間(額「慈鳳宮」),道光五年郭先桂董修,乾隆四十一年鄭麟鼎建。

  一在萬丹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十間(額「萬惠宮」),嘉慶二十五年李增選募建,光緒十六年李文學董修。廟租四十八石。

  一在新園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九間(額「新惠宮」),道光二十二年簡鰲山董建。廟租十元。

  一在內埔莊街(港西),縣東四十里,屋五間,嘉慶八年鍾麟江倡建,道光二十九年舉人鍾桂齡重修。廟租三十六石。

  一在阿里港街(港西),縣東北四十里,屋十間(額「雙慈宮」),乾隆四十七年莊鄉生董建。

  一在鹽埔莊(港西),縣東北四十里,屋三間(額「靈慈宮」),光緒十二年呂雷董建。

  一在打鐵店莊(港西),縣東北四十一里,屋四間(額「慈隆宮」),光緒九年莊耆盧壽董建。

  一在大道關莊(港西),縣東北四十三里,屋二間,光緒十年鍾委董建。

  觀音寺(額「龍山寺」),在大東門內,屋十二間,乾隆三十年居民建,嘉慶十二年陳可寄董修,道光十五年張源裕重修,同治十年隆益號再修。廟租十九石。清溪林成功助田十六甲,六莊鹽州捐渡頭一所,年納銀十六元。

  一在雙慈亭後殿,屋二間(餘見「天后宮」條下)。

  一在城隍廟後殿,屋三間(餘見「城隍廟」條下)。

  一在關帝廟後殿,屋三間(餘見「關帝廟」條下)。

  一在舊城內龜山麓(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九間(額「興隆寺」),康熙五十八年知縣李丕煜建。寺後有石磴,屈曲數層,通天后宮,陟其巔,煙海晴波、平沙落雁,皆在目前,可供遠眺。乾隆五十八年,南路營遊擊丁茂、鳳山縣儒學吳策勳、鳳山縣巡政廳饒燭修,光緒十一年生員藍豐年募緣重修。廟租一百六十石。

  一在舊治西門外(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一間(額「泗洲寺」),創建莫考。今廢。寺前有潭一口,為放生池。

  一在觀音山麓(觀音),縣北二十三里,屋八間(額「翠屏巖」),光緒二年恩貢生蘇懷珠募修。

  一在大岡山腰(嘉祥),縣北五十七里,屋十間(額「超峰寺」),乾隆二十八年知府蔣允焄建,光緒六年李建成募修。

  一在蘭坡嶺頂(觀音),縣東北四十里,屋六間,同治十二年職員藍登輝建。

  一在大湖街(長治),縣北六十里,屋二間,嘉慶五年林同興建。

  一在海埔莊(文賢),縣西北六十六里,屋三間(額「海山宮」),光緒六年劉池募建。

  一在打鼓山麓(興隆),縣西十二里,屋三間(額「元興寺」),乾隆八年住僧經元募建,光緒十七年發火燒燬。

  一在海汕莊(鳳山),縣南十八里,屋二間(額「朝鳳寺」),光緒十六年洪溥募修。

  一在鹹水港(鳳山),縣南十七里,屋四間(額「清水寺」),同治八年廩生林際時募建。

  一在草衙莊(鳳山),縣南十里,屋八間(額「朝陽寺」),道光元年生員陳世芳募建,光緒七年王洪祥重修。

  一在鳳山麓(小竹),縣東西十八里,屋十四間(額「清水巖寺」),道光十四年總理簡立募建,光緒十四年總理黃合春號董修。廟租二十五石、糖一千四百斤。

  一在萬丹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六間(額「萬泉寺」),乾隆三十九年李振利募建,嘉慶二十五年李增選捐修,同治八年李吉利重修,光緒十一年王恆順再修。

  一在兩魚山東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十一間(額「赤山巖」),同治三年黃正春董修。廟租二十五石。

  一在兩魚山西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一間(額「高岡亭」),光緒六年陳宗維募建。

  一在小琉球嶼大寮澳山頂,縣東南六十里,乾隆五十九年居民募建。

  真武廟(祀元天上帝,亦名北極大帝),在新甲莊(大竹),縣西南四里,屋兩間,光緒五年陳弄董修。

  一在左營莊(興隆),縣西北十六里,屋六間,光緒九年林源和董修。廟租十四石。

  一在廍後莊(興隆),縣西北十六里,屋六間,嘉慶五年許卓募建,同治十三年卓隆美董修。

  一在大社莊(觀音),縣北二十里,屋六間,嘉慶十四年林佐募建,光緒十七年林振義董修。

  一在援剿中莊(觀音),縣北三十四里,屋八間,道光二十六年生員林純一募建。

  一在前鋒莊(仁壽),縣西北四十里,屋八間,嘉慶十四年李承業募建。廟租一百三十元。

  一在田厝莊(嘉祥),縣北四十七里,屋四間,道光六年蕭廷獻募建,同治三年陳六嘉董修。廟租十二石。

  一在塗庫莊(嘉祥),縣北五十里,屋八間,乾隆元年孫邱鄭募建,光緒二年居民重修。廟租十六石。

  一在北領旂莊(維新),縣西北五十二里,屋二間(額「北極殿」),嘉慶元年楊神募建。

  一在三鎮莊(維新),縣西北五十三里,屋二間(額「北極殿」),光緒四年楊銓募建。

  一在萬丹街(港西),即萬泉寺前殿(前祀真武,後祀觀音,前後各三間,連左右護室共十三間,實只一□而已),縣東二十里,廟租十三石(餘見「觀音寺」條下)。

  一在下甲莊(長治),縣西北五十四里,屋二間,道光十七年董事黃水募建。

  一在竹滬莊(長治),縣西北五十五里,屋四間,光緒十年董事蔡羅重修。

  一在中莊(小竹),縣東五里,屋五間,乾隆三十三年武生蔡國治募建。

  一在九曲塘莊(小竹),縣東十里,屋八間,同治七年陳寬募建。廟租四十二石,又曹公兩圳應繳油香銀百四十二元。

  一在崁頂街(港東),縣東三十里,屋十六間,乾隆三十九年莊江募建,道光十三年胡國柱重修。廟租十七石八斗。

  一在崎仔頭莊(港東),縣東南四十二里,屋二間,道光二十八年林三寶募建。

  一在大埔莊(港西),縣東二十里,屋一間,光緒十九年陳連德等重修。

  一在阿侯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一間,光緒十七年林慶記號重修。

  保生大帝廟(祀宋吳真人,或稱之為大道公),在■〈魚逮〉港莊(大竹),縣西九里,屋八間,光緒六年總理盧恭募建。

  一在打鼓山麓(興隆),縣西十六里,屋八間,光緒三年黃抱修。

  一在舊城內(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三間(額「慈濟宮」),道光二十八年陳瓊募修。廟租三十石。

  一在桃仔園莊(興隆),縣西北十八里,屋五間,光緒十七年黃見募修。

  一在後頸莊(半屏),縣西北十八里,屋四間,嘉慶二十一年董事楊儒募修。

  一在外埔莊(觀音),縣北二十一里,屋一間(額「保壽宮」),光緒元年吳春盛董修。

  一在大道公厝莊(觀音),縣北二十五里,屋六間(額「保興宮」),嘉慶十八年居民建,光緒九年吳阿崁修。

  一在大社莊(維新),縣西北五十五里,屋十七間(額「澤深宮」),嘉慶十四年蘇串募建,光緒十九年蘇景清董修。

  一在大湖街(長治),縣西北六十里,屋五間(額「長壽宮」),乾隆四十年葉泰興建。

  一在湖內莊(長治),縣西北六十里,屋二間(額「普濟宮」),嘉慶二年王天培募建。

  一在圍仔莊(文賢),縣西北六十七里,屋八間(額「慈濟宮」),康熙二十年李天賜建,雍正三年葉惠修,嘉慶十六年林必捷重修,光緒十八年鄭武再修。

  一在田中央莊(鳳山),縣東南三里,屋十二間(額「真君宮」),乾隆二年林晉國修。廟租二十石。

  一在後莊(小竹),縣東六里,屋五間(額「保興宮」),咸豐元年戴國英修。

  一在考潭莊(小竹),縣東南八里,屋八間(額「保福宮」),道光二十一年武生簡敬心募建,光緒四年簡逢春董修。

  一在頂林仔邊街(小竹),縣東南二十里,屋二間(額「興濟宮」),乾隆十四年葉文賓募建,光緒十三年武舉朱春田董修。租糖四百斤。

  一在中林莊(鳳山),縣東南十九里,屋二間(額「鳳集宮」),光緒二年蕭返募修。廟租二十三石八斗五陞。

  一在海埔莊(港東),縣東南四十三里,屋四間,道光二十七年王利募建。

  一在北勢寮莊(港東),縣東南六十里,屋二間(額「保安宮」),乾隆五十年楊光興董建。

  一在阿侯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八間,光緒十五年曾吉星董修。

  開漳聖王廟(祀陳聖王),在竹巷莊(大竹),縣西里許,屋二十三間,嘉慶六年張元音募建,光緒七年商民通裕號董修。廟租一百五十石,租糖五千斤。

  一在舊城內(興隆),縣西十五里,屋六間,創建莫考。今已傾圯。

  廣澤尊王廟(祀郭聖王),在大樹腳莊(小竹),縣東北二十里,屋八間(額「鳳安宮」),同治元年張九、梁營募建。

  三山國王廟(祀清化威德報國王、助政明肅寧國王、惠威宏應豐國王),在三角通街,屋六間(額「廣寧廟」),乾隆二十年韓江募建,同治十二年洪大吉董修,後殿為昌黎祠。

  一在鹽埕莊(大竹),縣西十二里,屋五間,乾隆五十九年蕭晉期募建,光緒八年謝道董修。

  一在舊治南郊(興隆),縣西十五里,屋八間(額「廣濟宮」,並祀池王),乾隆五十四年呂鍾募建。廟租四十六元。

  一在右衝莊(半屏),縣西北二十里,屋五間,光緒元年武生楊應龍董修。

  一在大莊(觀音),縣北二十一里,屋七間,咸豐七年蘇排董修。

  一在新莊(仁壽),縣西北二十八里,屋三間,咸豐二年黃清募建。廟租十六石。

  一在九甲圍莊(仁壽),縣西北二十八里,屋四間,同治十三年鄭尚募建。廟租四十石。

  一在六班長莊(仁壽),縣西北三十里,屋三間,道光十年鄭興、劉仁募建。

  一在潭底莊(嘉祥),縣北四十六里,屋六間,道光二十年陳筆募建,光緒二年蔡果董修。

  一在那拔林莊(嘉祥),縣北五十里,屋四間,光緒元年林耀西董修。

  一在潮州莊街(港東),縣東三十里,屋九間,嘉慶元年張國俊募建,同治去年周同順董修。廟租二十石。又一座亦在潮州莊街,屋二間,道光元年陳阿漏募建。廟租二十八元。

  一在四塊厝(港東),縣東三十五里,屋五間,乾隆五十九年陳春來募建,光緒十四年陳阿喜董修。廟租十九石。

  一在加走莊(港東),縣東四十里,屋二間,同治十二年張嘉禮募建。

  一在新置莊(港東),縣東四十里,屋一間,咸豐九年陳豐傳建。

  一在荖藤林莊(港東),縣東四十一里,屋二間,道光十年李孟涼募建。

  一在下林仔邊街(港東),縣東四十里,屋二間,同治五年黃長記募建。

  一在海豐莊(港西),縣東二十三里,屋八間,同治四年歲貢生鄭元奎募建。

  一在九塊厝莊(港西),縣東北三十里,屋十一間,乾隆四十三年陳慶祥募建。

  一在大埔莊(港西),縣東北五十五里,屋六間,同治四年劉月磷募建。

  王爺廟(內祀朱王),在籬仔內莊(大竹),縣西南七里,屋五間(額「龍閣寺」),光緒七年武生陳德音董修。廟租八石,又陂稅銀十六元。

  一在林竹竿莊(大竹),縣西七里,屋一間(額「代天府」,內祀李王),咸豐七年李光流募建。

  一在漯仔底莊(興隆),縣西十二里,屋四間(內祀池王),光緒十六年隆益號修。

  一在內圍莊(興隆),縣西十四里,屋八間(內祀池王),乾隆五十四年吳世芳募建,光緒十二年陳華董修。廟租二十元。

  一在濫埔莊(赤山),縣東北八里,屋三間(內祀池王),光緒六年沈芸募建。

  一在楠梓阬街(觀音),縣北二十里,屋一間(內祀朱王),光緒元年郭對北董修。

  一在中埔莊(觀音),縣北二十里,屋五間(內祀池王),嘉慶五年王允、王雄募建。

  一在田寮莊(觀音),縣北二十八里,屋六間(額「代天巡狩」,祀溫王),光緒十年黃屋董修。廟租三石。

  一在下漯底莊(仁壽),縣西北三十四里,屋五間(內祀池王),同治二年莊民建。

  一在頂漯底莊(仁壽),縣西北三十五里,屋三間(內祀李王),光緒十一年生員孫待聘董建。

  一在螺潭莊(仁壽),縣西北三十六里,屋六間(內祀池王)光緒九年廖鴻飛董修。

  一在後協莊(仁壽),縣西北四十里,屋一間(內祀池王),嘉慶十四年張厚董建。廟租十石。

  一在彌陀港莊(仁壽),縣西北四十里,屋一間(內祀池王),光緒元年張邦和、林年三董修。

  一在知高寮莊(仁壽),縣西北四十三里,屋三間(內祀郭王),光緒六年林生董修。

  一在港口崙莊(仁壽),縣西北四十五里,屋一間(內祀雷王),嘉慶十八年林掽董建。

  一在仙草寮莊(嘉祥),縣北四十五里,屋四間(祀溫、吳、朱、李、池五王),光緒五年李賽募建。

  一在大烏山腰(嘉祥),縣北五十里,屋三間(額「崑山寺」,內祀池王),光緒十年李賽募建。

  一在三爺陂莊(維新),縣西北五十里,屋三間(額「武安宮」),光緒十七年楊紅募建。

  一在烏樹林莊(維新),縣西北五十五里,屋三間(額「保寧宮」,內祀池王),光緒六年蘇瑞居募建。

  一在圍仔內莊(維新),縣四北五十五里,屋二間(額「東安宮」),同治三年葉石募建。

  一在蔡文莊(維新),縣西北五十五里,屋四間(額「聲靈宮」),嘉慶九年蔡連登募建。

  一在新園莊(長治),縣西北五十六里,屋八間(額「福善宮」,內祀池王),乾隆二十九年張志凝建,四十九年謝君澤修,嘉慶十七年謝出坎繼修,道光三年楊總芳續修,咸豐十年黃餘慶重修,同治三年黃應清再修。

  一在大湖街(長治),縣西北六十里,屋二間(額「碧湖宮」,祀朱、李、池三王),嘉慶三年林崑義募建。

  一在拔仔林莊(文賢),縣西北六十三里,屋八間(額「福壽宮」,內祀池王),同治二年鄭合募建。

  一在大人宮莊(鳳山),縣東南十二里,屋八間(額「鳳儀宮」,祀溫、朱、池三王),乾隆十二年吳和尚建,光緒九年吳覺修。廟租三十六石。

  一在大林蒲莊(鳳山),縣東南二十里,屋五間(額「鳳林宮」,內祀溫王),咸豐三年吳超然董修。廟租九十八石二斗七陞六合。又一座亦在大林蒲莊,屋八間(額「鳳岫宮」,內祀池王),光緒十七年陳知董修。

  一在東港街(港東),縣東南三十里,屋九間(額「東隆宮」,內祀溫王),光緒十三年陳順源號募建,十七年洪朝輝董修。

  一在加走莊(港東),縣東南四十里,屋二間(內祀李王),乾隆五十四年戴包募建。廟租一百石。

  一在港西莊(港西),縣東二十三里,屋一間(內祀朱王),光緒六年方酣募建。

  一在崎仔頭莊(港西),縣東北三十八里,屋一間,道光十五年居民建。

  一在過港莊(港西),縣東北四十一里,屋二間,道光十八年居民建。

  文昌祠,在楠梓阬街(觀音),縣北二十里,屋二間,嘉慶六年歲貢黃昌選募建,道光二十七年郭汾盛董修。

  城隍廟,在鳳儀書院西偏,屋二十八間,嘉慶五年建,咸豐九年歲貢生吳春華修。

  一在舊治北郊(興隆),縣西十五里,屋十五間,康熙五十七年知縣李丕煜建,乾隆五十八年鳳山縣儒學吳策動修,咸豐六年職員陳大奎重修。廟租十五元。

  一在梓官莊(仁壽),縣西北三十六里,屋八間,光緒五年王泉、何富董修。

  龍王廟,在縣署東偏,與城隍廟比鄰,屋三間,道光二十三年知縣魏彥儀建。

  東嶽廟(祀仁聖大帝,俗呼六將廟),在參將衙右,與四聖廟(見「天后宮」條下)比鄰,屋七間,同治四年中軍趙品建。

  韓文公祠,在三角通街三山國王廟後殿,屋二間(額「昌黎祠」餘見「三山國王廟」條下)。

  一在內埔莊街(港西),與天后宮比鄰,縣東四十里,屋六間,道光七年武生李孟樹倡建,咸豐十二年舉人余春錦募修,光緒十七年例貢生李向清重修。

  祖師廟(額「同安廟」,祀清水祖師、保生大帝、天后、張舍人),在中和街,屋四間,同治十二年舉人王希維修。

  一在前金莊(大竹),縣西十里,屋六間(額「萬興宮」),光緒六年張浚修。

  一在下五塊厝莊(半屏),縣西北十五里,屋一間,道光二十四年曾士鏡募建。

  一在仁武莊(觀音),縣北十五里,屋四間,光緒十年劉梧桐修。

  一在塗庫莊(觀音),縣北二十二里,屋三間,道光九年莊萬建。

  一在保舍甲莊(觀音),縣北二十三里,屋五間,道光六年張同募建。

  一在竹仔港莊(維新),縣西北五十里,屋六間(額「文興宮」),嘉慶十年陳士忠等募建。

  一在二橋莊(鳳山),縣東南十二里,屋三間(額「龍鳳宮」),光緒十四年黃響董修。

  一在阿侯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二間,嘉慶二十二年陳廷春募建。

  太子廟(額「廣濟宮」),在戲獅甲莊(大竹),縣西南八里,屋八間,乾隆二十五年董大章募建,光緒十五年陳賢重修。

  一在三塊厝街(大竹),縣西十里,屋八間(額「三鳳亭」),同治九年同知銜張鑑道重修。

  一在左營莊(興隆),縣西北十六里,屋二間,光緒九年林源和董修。

  一在竹仔門莊(觀音),縣北十七里,屋三間(額「大福宮」),同治六年生員錢英才募建。

  一在竹滬莊(長治),縣西北五十五里,屋五間,光緒十三年莊當董修。

  一在新隘寮莊(隘西),縣東北四十里,屋三間(額「保安宮」),光緒十三年職員陳國馨募建。

  元帥廟,在滾水莊(觀音),縣北三十里,屋八間(內祀唐張睢陽),道光三十年楊燕翼募修。

  一在右衝莊(半屏),縣西北二十里,屋十間(祀張睢陽),道光二十七年徐臨董修。

  一在阿嗹莊(嘉祥),縣北五十五里,屋八間(額「清和宮」,祀辛元帥),乾隆五十八年陳江募建,道光九年陳允董修,光緒三年廩生陳月三、武生陳月璧重修。

  一在石燕潭(嘉祥),縣北六十里,屋三間(額「安和宮」,祀李元帥),光緒十八年沈純潛、葉邦董修。

  廣應廟(俗呼王公廟,祀晉謝東山),在王公廟莊(小竹),縣東南二十里,屋十間,咸豐三年廖安修,光緒九年黃榮記重修。

  鳳騰宮(祀武德尊侯聖王公火神),在莿蔥腳莊(鳳山),縣東南十里,屋八間,光緒七年梁鉗募建。

  呂仙祠(祀呂純陽),在旗后山腰(大竹),縣西南十五里,屋六間,光緒十八年總鎮銜萬國標修。

  臨水夫人廟,在旗后山腰(大竹),縣西南十五里,屋十間(額「順懿宮」),光緒五年林軫董建(按此廟神為陳姓,諱靖姑,福州下渡陳昌女,年二十有四,成神於古田縣之臨水洞。宋淳祐間,封崇福昭惠慈濟夫人,賜廟額「順懿」,歷朝皆有封號。國朝咸豐間,閩人林天齡奏請加封順天聖母)。

  注生娘廟,在仕隆莊(仁壽),縣西北二十八里,屋三間,嘉慶元年生員林邦英募建。

  大將廟(祀陳大將軍,即陳元),在赤山里,縣北八里,屋二間,同治八年中軍趙品修(按舊志「武功」列傳載:陳元,侯官人,臺灣鎮標左營千總。臺賊朱一貴倡亂時,元同本標右營遊擊周應龍率兵禦賊於南路岡山。元奮勇掩擊,賊稍卻,官軍進屯赤山。越日,賊悉眾來,四面圍攻,官軍深入,不清地利。元力戰,數次中創,被獲,逼降,不屈死。事聞,予卹,賜祭一次,廕一子以千總用,厥後居民即其地建廟祀之)。

  寧靖王廟,在竹滬莊(長治),縣西北五十五里,屋五間,創建莫考(按舊志云:王忠義炳蔚,竹滬是墾田地,鄉人立廟祀之)。光緒十七年莊當募修。廟租四十石。

  大將廟(祀康將軍,事蹟未詳),在七老爺莊(大竹),縣西南三里,屋五間,雍正十三年李元、蔡南建,同治十一年葉庚修。

  一在萬丹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一間(祀陳將軍,乾隆五十一年莊大田之亂,將軍曾引兵禦賊,陣亡於此),乾隆六十年吳善心募建。

  大士爺廟,在港仔墘莊(鳳山),縣南十里,屋三間,乾隆六十年貢生李國珍募建。

  火神廟,在舊治東門內(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二間,道光二十九年歲貢生陳琨董修。

  伽藍爺廟,在舊治西部(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一間,道光二十九年副貢生劉維仲董修。

  福德祠,在縣署頭門內左側,屋三間,同治六年知縣凌樹荃重修。

  一在中和街,屋四間,嘉慶十四年居民建,同治五年重修。

  一在縣城小東門外過溝仔街(大竹),屋一間(額「東福祠」),創建莫考。

  一在德乃嘉莊(大竹),縣東里許,屋一間(額「報安祠」),咸豐十一年歲貢生吳春華建。

  一在岡山仔莊(大竹),縣西南六里,屋一間,咸豐五年莊公漏董建。廟租三元。

  一在舊治東郊(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二間(額「東瀛社」),道光二十九年陳琨募建。

  一在舊治南郊(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一間,道光二十九年居民建。

  一在舊治北郊(興隆),縣西北十五里,屋二間(額「鎮福社」),光緒九年余令募建。

  一在崎腳莊(興隆),縣西十四里,屋二間,光緒十四年方帶建。

  一在後勁莊(半屏),縣西北十八里,屋一間,咸豐六年生員林啟泰董修。

  一在頂鹹田莊(仁壽),縣北三十里,屋一間,光緒十五年楊漏董修。

  一在阿公店街(仁壽),縣北四十里,屋二間,光緒二十年黃應年董修。

  一在程鄉莊(仁壽),縣北四十里,屋一間,光緒十五年張典建。

  一在頂林仔邊街(小竹),縣東南二十里,屋五間,乾隆十四年葉文賓建,光緒九年陳芽修,光緒三十年黃合春重修。租糖八百斤。

  一在東港街(港東),縣東南三十里,屋二間(額「福安宮」),光緒十八年邱拱辰董修。

  一在萬丹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三間,乾隆六年李殿建,同治十年李九朝修。

  一在阿侯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一間,光緒十六年黃順發董修。

  一在西瓜園莊(港西),縣東北四十五里,屋一間,光緒十八年洪源、黃寅董建。

  曹公祠,在鳳儀書院頭門內左畔,屋四間(祀前邑侯曹公諱謹,字懷樸,河南人,丁卯解元),咸豐十年闔邑土民建。

  敕建淮軍昭忠祠,在武洛塘山麓(大竹),縣北半里許,屋十二間,光緒二年提督軍門唐定奎建,副將趙元成督造。

  昭忠祠(舊名斌忠祠,俗呼義民祠),在西門內,屋五間,道光二十七年建,光緒十七年邑候李淦重修。

  義祠,在六根莊外(港東),縣東南五十里,屋二間,光緒十一年李光募建。

  節孝祠,在舊治城內(興隆),縣西十五里,屋二間,光緒三年鳳山縣儒學黃而康、葉滋東重修。

  烈女祠,在阿侯街(港西),縣東二十里,屋三間,光緒十一年生員江元徽、陳鳴陽董建。

  潮軍義勇祠,在舊治天后宮左畔(興隆),縣西十五里,屋十間,光緒四年福建補用道方勳建。又籌生息銀六百兩,存交鄭、謝兩姓,為逐年祭祀、修理之費。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