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注》明来知德
周易集注
来瞿唐先生易注自序
乾坤者万物之男女也。男女者一物之乾坤也。故上经首乾坤。下经首男女。乾坤男女相为对待。气行乎其间。有往有来。有进有退。有常有变。有吉有凶。不可为典要。此易所由名也。盈天地间莫非男女。则盈天地间莫非易矣。伏羲象男女之形以画卦。文王系卦下之辞。又序六十四卦。其中有错有综。以明阴阳变化之理。错者交错对待之名。阳左而阴右。阴左而阳右也。综者高低织综之名。阳上而阴下。阴上而阳下也。虽六十四卦止乾坤坎离大过颐小过中孚八卦相错。其余五十六卦皆相综而为二十八卦。并相错八卦共三十六卦。如屯蒙之类。虽屯综乎离。蒙综乎坎。本是二卦。然一上一下皆二阳四阴之卦。乃一卦也。故孔子杂卦曰。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着是也。故上经止十八卦。下经止十八卦。周公立爻辞。虽曰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亦以阴阳之气皆极于六。天地间穷上反下。循环无端者不过此六而已。此立六爻之意也。孔子见男女有象即有数。有数即有理。其中之理神妙莫测。立言不一而足。故所系之辞多于前圣。孔子没后儒不知文王周公立象皆藏于序卦错综之中。止以序卦为上下经之次序。乃将说卦执图求骏。自王弼扫象以后。注易诸儒皆以象失其传。不言其象。止言其理。
本朝纂修易经性理大全。虽会诸儒众注成书。然不过以理言之而已。均不知其象。不知文王序卦。不知孔子杂卦。不知后儒卦变之非。于此四者既不知。则易不得其门而入。不得其门而入。则其注疏之所言者乃门外之粗浅。非门内之奥妙。是自孔子没而易亡已至今日矣。四圣之易如长夜者二千余年。其不可长叹也哉。夫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孔子之言也。曰像者乃事理之彷佛近似可以想象者也。非真有实事也。非真有实理也。若以事论。金岂可为车。玉岂可为铉。若以理论。虎尾岂可履。左腹岂可入。易与诸经不同者全在于此。如禹谟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是真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