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博议 清 罗美
题辞
儒可无用乎。耳目心思等之木石。百年为可悼也。儒可有用乎。兵刑钱谷绍之职司。一时为可鄙也。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求所谓卓然自命。上不溷君王而下不委诸草莽者。其在岐黄之业乎。夫岐黄之业。谈何容易。不知阴阳消长之理者。不可与言医。不知死生变化之故者。不可与言医。不知草木虫鱼邱陵牝牡之性情者。不可与言医。不知古今异宜刚柔互用应变合于秒忽者。不可与言医。若是则五经四子之书。医之宗旨也。二十一史前后成败君臣兴废之所由。医之证据也。与夫诸子百家零星传记杂出于饮食药石之书医之杂俎也。宰相须用读书人。国医须用读书人。如是而儒之一生。
无用不等之木石。有用不缀之职司。休德令闻而擅其美。岂不重赖夫医也耶。医之不可易言。儒之不可易言也。余性鄙寡交。不乐轻与人。人不屑吾与。犹忆总角时。郡中得交罗君淡生。即今之东逸也。探所得细绎胸中经史衮衮可听。旁及古文本学。皆可法知其非常人。未几陵谷变迁。隐见于烟雨蓬茨之下。名可得闻。迹不可得见。如是者三十年。君之读书乐道。视壮年又何如。而内经博议诸书出矣。人谓与东逸先生同时朝夕讨论不倦。所重岂在区区。余曰。儒之无用者如彼。有用者又如此。百岁而后。其欲尚有东逸者。非博议诸书。又焉足千古哉。
友弟石年赵汝揆拜书。
卷之一 天道部
天地阴阳大论
或问于余曰。轩岐述天地之道。明阴阳之本。终以三合为治。帝臣若鬼臾区。犹曰上候而已。未能明其事也。今二千年来。学人如众盲摸象。纷纷以运气治病。卒无一验。而粗心守陋之传。谓此且置之高阁。略无省思。不知乾坤鼓铸万类。人在气交。如鱼在水。民知所生。而不知所以生。今子沉潜内经。发愤而欲明之。其于造物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本。不可不挈其要领。而为后学一明之乎。余曰唯唯。经曰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为九气。九气具。而天地人三才之体用备矣。夫所谓其生五者。合天地人万类。皆生于五行之气也。乃不曰其气五。而曰其气三。则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以一阴一阳而营运之。鼓舞之。其间阴阳各一。而所以能营运鼓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