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伤寒直格 >卷上
  • 目录

    作品目录(5章)

    书签

    没有书签
  • 手机
    手机扫一扫即可阅读
  • 书架
  • 书页
  • 顶部

《伤寒直格》·卷上

伤寒直格 佚名 著

[卷上] 十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卷上] 脏腑配合

  甲胆(手少阳)乙肝(手厥阴)东方木也。

  丙小肠(手太阳)丁心(手少阴)南方火也。

  庚大肠(手阳明)辛肺(手太阴)西方金也。

  壬膀胱(足太阳)癸肾(足太阴)北方水也。

  戊胃(足阳明)己脾(足太阴)中央土也。

  凡先言者为刚、为阳为兄、为腑、主于表;后言者为柔、为阴、为妹、为脏、主于里也。

  [卷上] 十二支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卷上] 脏腑经络配合

  寅三焦(手少阳)卯大肠(手阳明)辰小肠(手太阳)巳包络(手厥阴)午心(手少阴)未肺(手太阴)申胆(足少阳)酉胃(足阳明)戌膀胱(足太阳)亥肝(足厥阴)子肾(足少阴)丑脾(足太阴)手足三阴三阳者,十二经络之名也。

  [卷上] 手足经络配天地四时

  寅卯辰手三阳,天阳春也。巳午未手三阴,天阴夏也。

  申酉戌足三阳,地阳秋也。亥子丑足三阴,地阴冬也。

  [卷上] 合主表里

  (合音甘,入声,余不音者并如字)太阳、少阴合,阳明、太阴合,少阳、厥阴合;足与足合,手与手合。如∶足太阳膀胱水,合足阴肾水。阳为腑属表,阴为脏属里。

  [卷上] 阴阳脏腑

  肝与胆(厥阴)风木也,心与小肠(少阴)君火暑热也,包络及三焦(少阳)相火也(此为阳之脏腑)。脾与胃(太阴)湿土也,肺与大肠(阳明)燥金也,肾与膀胱(太阳)寒水也(此为阴之脏腑)。脾、心、肝、肺、肾兼包络(一名命门),为六脏。胃、小肠、胆、大肠、膀胱兼三焦,为六腑。

  [卷上] 经络病证

  络者,正经脉道之旁小络,如支络、孙络之类也,皆营运气血之脉也,各宗于本经焉。

  手太阴肺病,则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咳喘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臂内前廉痛,甚则交两手而瞀,肩背痛而汗出,虚则气不能报息,小便数变。

  十二经始于肺经,故其序如此。喝(乙介切,声也。)缺盆者,肩前内陷中也。

  (音如,从肩至肘,通名曰,自手至腕,通名曰臂。)廉(犹畔也。)瞀(音莫,眼黑也,昏也,言气乱、两手相交而昏瞀也。)不能报息(俗所云气少不能接续也。)数(音朔,频也。)手阳明大肠病,则齿痛,肿,虚则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腹中雷鸣,气常冲胸,喘,不能久立、肩前痛,大指次指不能为用。

  (音拙,面秀骨,目下起骨也。)鼽(音求,清涕也。)衄(音浓,入声,鼻出血也。)不能为用(言屈伸不能如意也。)足阳明胃经病,则洒洒振寒,善伸,数欠,或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向腹胀,骂詈不避亲疏,气盛则身前皆热,消谷善饥,尿色黄。气虚则身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腹胀满实,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狂疟温汗出,鼽衄,口,唇胗,颈肿,喉痹,腹水肿胀,膝膑肿痛,循胸旁,过乳、冲、股、伏兔、外廉、足上皆痛,中指不能动。

  振(动摇也。)善伸(自然能也。)数欠(频呵欠也。)心欲动(不宁也。)闭户(为恶人,兼多惊。)贲(音奔,勇猛也。)向(向同,热聚也。)栗(战惮也。)支(持也。固也。)(乱也。)膑(音牝,膝骨也。)股(腿髀肉。)伏兔(膝上起肉也。)(户当切,乃胫骨也。)跗(音夫,足面动脉也。)足太阴脾经病,则舌本强,食则呕,腹胀,溏、泄,瘕,水闭,饮发中满,食减,善噫,身体皆重,得后与气,快然而衰。甚则肌肉痿,足不收,行善契,脚下痛,四肢不举,大小便不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泄,水闭,黄胆,不能卧,股膝内肿厥,大指不用。

  本(舌根也。)强(去声,不和柔也。)溏(大便稀薄。)瘕(音假,肚中结病也。)水闭(言水不宣通也。)噫(衣介切,转气也。)后与气(言下气也。)痿(于为切,痹病也。)契(合也,行则不觉脚相揩也。)飧(音孙,食也。)厥(其也,不能运用也。)手少阴心经病,则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甚则嗌干,心痛,渴而欲饮,身热肤痛,烦心谵妄。虚则善悲,时眩仆,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目黄,胁痛,后廉痛,掌中热。

  谵(音占,乱言也。)妄(见虚妄而言也。)眩(玄去声,眩晕昏乱也。)仆(音付,卒然而倒也。)手太阳小肠经病,则嗌干,颔肿,不可回顾,肩似拔,似折。虚则少腹控卵,引腰胁上冲心痛。耳聋,目黄,颊、颔肿,肩、、肘、臂外廉痛。

  嗌(音亦,气系也。)少腹(脐下两旁也。)控(引也。)卵(阴丸也。)足太阳膀胱经病,则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如结,如裂。虚则痔,盛则疟、狂、巅疾,颈项、囟顶、脑户中痛,目黄泪出,项、背、腰、脊、尻后、、脚皆痛,小趾不为用。

  冲头痛(脑后横冲眉间痛也。)(曲脚后也,结括也。)(市兖切,一名,俗所谓腿肚也。)巅(顶也。)尻(居刀切,后阴后分合处也,大而言之睢也。)足少阴肾经病,则饥不欲食,面黑如漆,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悬如饥,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促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意不乐,大便难,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而痛,心烦而痛,黄胆,肠,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卧不安,足下热而痛。

  喝(乙介切。)(音荒。)濡(溏泄也。)寒疡(俗言冻疮。)不便(不利便也。)烦冤(心闷乱不宁。)痿(痹弱。)清厥(手足清冷而厥逆也。)痿厥(欲卧而不安也。)肠(下利也。)手厥阴心胞络病,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虚则烦心,心痛,掌中热。

  澹澹(水摇动貌。)手少阳三焦病,则耳聋,浑浑。虚则目锐痛,耳后、肩、、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能为用。

  (足少阳胆经原缺)足厥阴肝经病,则腰不可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两胁下痛引少腹。

  甚则嗌干,面尘,善怒,忽忽眩痛,巅疾,目赤肿痛,耳聋,颊痛。虚则目如无所见、无所闻,善恐如人欲捕之,胸满呕逆,洞泄,狐疝,遗尿,癃闭。

  腋下曰胁,胁下骨为肋,胁肋之下曰(音区。)面尘(面如浮尘。)忽忽(昏乱也。)眩(头目眩晕也。)洞(疾流也。)狐疝(言狐者,疝气之变化,隐见、往来不可测,如狐也。)遗尿、癃闭(小便癃闭而病疲惫也。)

  [卷上] 内外八邪

  外有风寒暑湿,内有饥饱劳逸。劳逸,非奔逸之逸,乃逸豫怠惰而生病也,与劳相反。故经曰∶劳者温之,逸者行之。使气血营运也。西山记曰∶久劳则安闲以保其极力之处,久逸则导引以宣其积滞之气。或作役者误也。

  [卷上] 内外病生四类

  一者,因气变动而内成积聚、瘕、癫狂、惊痫之类也。

  (音贞,坚积。)瘕(音假,血气聚也。)多喜曰癫。多怒曰狂。

  二者,因气变动而外成痈肿、疮疡、痂疥、疽痔、掉眩、浮肿、目赤、胗、肿、痛痒之类也。

  不因一时所伤而病,乃久以渐积脏腑变动兴衰而病者,是曰因气变动也;脏腑和平,卒然而即成病者,是曰不因气之变动也。浅而大曰痈,深而恶曰疽。

  掉,动摇也。(音漂,赤丹留毒,火也。)三者,不因气之变动而病生于内,则留饮、僻食、饥饱、劳损、宿食、霍乱、悲恐、想慕、忧结之类也。

  僻(邪也。)霍乱(上吐而下泻也。)四者,不因气之变动,而病生于外,则瘴气、鬼魅、虫蛇、蛊毒、蜚尸、鬼击、冲薄、坠堕、斫射、刺割、捶扑、打探、ht拉、触抹、风、寒、暑、湿之类也。

  蜚(去声,兽也。通言兽所伤人。)

  [卷上] 九气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炅(音桂,热也,旧音耿,非。)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也。人喜则气和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缓犹和也,故令人气散也。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令人气消也。恐则气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下也。寒则腠理闭而气不行,故气收也。炅者,热也,热则腠理开,而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也。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也。劳则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也。越,散越也。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也。结者,滞而不通也。

  [卷上] 五邪

  母乘子曰虚邪(乘,胜也,克也),如心火热,乘脾土也。

  子乘母曰实邪,如肺金燥,乘脾土也。

  妻乘夫曰微邪,如肾水寒,乘脾土也。

  夫乘妻曰贼邪,如肝木风,乘脾土也。

  自病曰正邪,如脾土自病湿也。

  五脏腑同法(各以类推)。

  [卷上] 五邪微甚

  微、实、正、虚、贼,从微至甚也。

  此亦大略之言,细而推之,各有微甚。

  [卷上] 十干夫妇配合成五运

  甲己合为“土运”甲刚木,克己柔土,为夫妇成土运。

  乙庚合为“金运”乙柔木,嫁庚刚金。

  丁壬合为“木运”丁阴火,配壬阳水。

  丙辛合为“水运”丙阳火,娶辛柔金。

  戊癸合为“火运”戊阳土,娶癸阴水。

  [卷上] 五运太过不及

  阳刚夫为太过;阴柔妻为不及。

  此其略也。凡六十四年而周甲子,其中有岁运同司天曰天府,同岁支曰岁会,孟年同曰支德符,岁运同司地,刚为同天符,柔为同岁会。凡此二十九岁,太过司天克之曰天刑,及年前大寒交气日,反时程与运程为夫妇曰程德符,皆非太过、不及,乃年运之气也。申、子、辰年寅初交;巳、酉、丑年巳初交;寅、午、戌年申初交;亥、卯、未年亥初交气也。

  [卷上] 十二支应六气三阴三阳

  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

  子午少阴“君火”(暑)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主大热)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

  [卷上] 六气有余不足

  孟少,仲平,季多也。

  《内经》以寅、申、巳、亥四孟为一阴一阳也,子、午、卯、酉四仲为一阴一阳也,辰、戌、丑、未为三阴三阳也。然阳为先,故主虚无变化,轻微而少;阴为后,故形体安静,重浊而多也。故风火动乱至阳为先,居孟,未甚为少;寒湿肃静至阴为后,居季,已甚而为多,燥热各得乎中,故居仲而平也。注曰∶气有多少,是言六气;形有旺衰,言五运也。

  [卷上] 六气

  寒、暑、燥、湿、风、火。

  [卷上] 五运应五脏主病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诸气郁病痿皆属肺金。

  (闷乱也。)郁(结滞、壅塞也。)

  [卷上] 六气为病

  诸暴强直,支痛耍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乃厥阴风木,肝胆之气也)。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之如鼓有声,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血汗皆属于热(少阴君火,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注(泄也。下迫后痛,里急痛也。)结核(言肌肉结硬如果中核也。)溢(上出。)泄(下出。)(音慢,血汗也。)衄(音肉,鼻出血也。)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肿,肉如泥而按不复起,皆属于湿也(太阴湿土,乃脾与胃之气也)。

  痉(其井切,似风狂病也,一名曰尺至切)。积饮(水蓄不散也。)痞(否),肠胃气液血脉否闭,不能营运,谓之痞也。水谷传化阻隔失常,则曰膈(音附)。

  诸热瞀螈,筋惕悸动,搐搦螈,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螈,暴病暴死,皆主于火也(手少阳相火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螈(尺至切)。喑(音)。(哑)。狂(躁乱发狂也)。禁栗(寒战如丧心神之守)。嚏(音帝。)(音纵,儿病也)。螈(音契,小儿病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阳明燥金,肺与大肠之气。)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瘕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青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卷上\论脉] 三部九候

  夫三部者,寸、关、尺也。寸,应天为上部;关,应人为中部、尺,应地为下部。九候者,各浮于天,沉于地,中为人也。

  [卷上\论脉] 脉位轻重

  高骨旁动脉为关。

  中指正按高骨之端是也。俗不明其正理,但以应于下指而差,高骨于头、中指之间,如此则三指各差在本位之后半部耳。或以头指正在高骨,或更在高骨之后者,此不通脉之正理也。便使心精了然,既下指失其本位,则亦无以知为何病也。

  关前至鱼际为寸,是名阳位。

  一名寸口,正在东关前、堂骨后,赤白肥肉际宛中,骨缝陷中,可容一豆者是,乃名鱼际者也。

  关后为尺,是名阴位。

  关后至本经于太阴所入为合,在肘内大约纹动处是名尺泽,长一尺,故名尺也。阴阳两者之间则名关,三部长三寸,以应三才。凡男左、女右,以中指与大指相接如关,度中指上仄中节两横纹之际为一寸。凡取穴以此为则,而脉位之尺寸亦应此也。凡寸脉主自心胸上至头也;而关脉主中,心胃至脐也;尺脉主下,脐以至足也。

  左寸主心及小肠(君火)。左关主肝胆(风木)。左尺主肾、膀胱(寒水)。右寸主肺、大肠(燥金)。右关主脾、胃(湿土)。右尺主命门、三焦(相火)。

  所以然者,左手为阳,阳为君,面南布政,而阳始于子水;以一岁六气正位分之,则应于亥正至丑终气衰也。水之位主于左尺之脉,脉从尺入寸,故水生风木于左关,应丑至卯初之气也。木生君火于左寸,阳道已成,故为君火,犹干始于子而终于巳也,自卯正至巳,二之气也。

  君上而臣下,阳进而升,阴退而降,故右手为阴,始于午火,火面北而受气,自巳至未正,三之气也。三焦为正火,主右尺之脉,相火生湿土于右关,正未以至酉,四之气也。湿土生金于右寸,应酉至亥,五之气也。又主左尺水,周而复始也。及夫男左、女右为夫妇,故左寸君火克右寸之金;左关木克右关之土,左尺水克右尺之火。及夫命门者右肾也,属火不属水,乃手厥阴心包络之脏。举世皆言心包络之脏有名而无形,由不明理也。夫三焦乃水谷传化之道路,自口至胃上口为上焦,下至胃下二肠分处为中焦,下至传化出处为下焦,通曰三焦。今俗妄言无形状而空有名者误也。且如人从头数至足,皆不谓之人,则亦安可言人无形状耶。全身而言之,固名人也,且血脉尽皆环贯脏腑,营运周身,如果无命、三焦之形体,则何得气血营运之道路耶。各浮于腑而沉于脏,中而和缓者胸也。

  脉在肌肉以上曰浮,在肌肉之下曰沉。或以肺养皮毛,心养血脉,脾养肌肉,肝养筋膜,肾养骨髓,以此浮沉而分五脏之脉者,言脉位则可,为用则有失治病之道也。

  [卷上\论脉] 脉息迟速

  呼为阳以应天,脉再动以应春夏;吸为阴以应地,脉再动以应冬秋。

  气出为呼,入为吸。再,两次也。动,至也。

  或闰以太息而又一动者,以应长夏脾土,故一息四至、五至皆为和平。

  太息,言呼吸或有长者也。长夏,六月也。和平,言为平人不病之脉。

  谓一岁四时俱备也。五至以上曰数,不满四至曰迟。数过备者死,不及一至者亦死。

  数为热,迟为寒。过备,八至之上也。是以平人之息,合病患之脉也。

  故经曰∶常以不病调病患。由是小儿八至为和平,十至有热,六至为病寒也。自六岁以下,通曰以此三岁之法。人小则脉如数,长短亦然。

  [卷上\论脉] 七表

  浮、芤、滑、实、弦、紧、洪,此名七表,为阳。少阳之数为七。

  浮脉者,轻手乃得,重按之不见。脉见诸阳为表热,诸阴为表寒。

  脉动于肌肉之上也,浮,属阳,为病在表,一名腑病。或伤风自汗,脉浮为表热,迟缓之阴者,表寒。

  芤脉者,浮大而软,按之中央虚,两边实也。

  芤主热甚失血,寸芤则吐血,微则衄,甚则俱出。关芤则胸痈下血。尺芤则大便血,微则小便血,甚则俱下。

  滑脉者,不涩也,多与实、数相兼,则为病热。或亡液、血衰,虽热而反涩也;或滑兼迟,则为病寒;平而滑者,肾之本脉。

  实脉大而长,浮沉皆得而数,阳热也。

  弦脉者,软虚而滑,端直而长也。弦主于风,或如琴弦,或如张弓者,弦之太过也。

  紧者不缓也,或如转索,或如切绳者,紧之太过也。

  紧脉主痛,多与实、数相兼,则为热痛;或短、紧、微、细,阴脉相兼者,寒痛也。

  洪脉者,极大而数。举、按者,指实热之极甚者也。

  [卷上\论脉] 八里

  八里为阴(象易少阴之数八),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也。

  微脉者,若有若无,极细而软也,多兼于迟,主于阴寒。然或热甚汗泄、吐、利,气而损虚者;或阳厥极深者,或阳极将死,脉欲绝者;脉亦有微、沉、缓、涩、迟、伏、濡、弱诸阴脉见也。不寒便言为寒,须以标本明之。

  先病为本,根本也;后病为标,梢末。又为病之气为本,受病之脏腑经络为标。世俗至此更不明其阳极热证,但以执其阴脉为寒,内外急救于于阳,则残阴暴绝,而反致死亡者不少也。且察色、听声、问证、切脉为神、圣、功、巧,别病之四法,而脉最为下,则安可执巧之一法,而去其神、圣、功之三法耶!及夫八里之脉,皆有此义,以微脉居先,故于此总而言之也。

  沉脉轻手不见,重切之乃得,动在肌肉之下,其位属阴,为病在里。一名脏病,或蓄于胸及膀胱者,虽为腑病,其脉亦沉,则皆宜下之。由十二脏腑俱在里,而经络皆在表也。大抵但以浮为表,沉为里。然虽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其于病脉之浮、沉有所不拘也。故太阴脾脏之病腹满而脉浮者,桂枝攻于表也。夫脉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余脉皆仿此。

  或里热吐、利,气液虚损,或阳厥极深,或热极将死者,亦皆见诸阴脉沉,切宜审之,不可妄以施治。

  缓脉者,纵缓而不急,似迟而小疾。缓而迟为寒,缓大长为热。

  当伤风自汗,或自汗过多,亦为迟缓,热更甚也。

  涩脉者,涩而不滑也。或如刀刮竹,或涩而止住者,涩之太过,主液血衰。

  由汗、泄、吐、利,或血溢、血泄,或热盛耗液而成燥也。一曰涩主心痛,血少故也,以心养血。

  迟脉者,一息四至以下也。迟为病寒,然热盛自汗,吐利过极,则亦为迟也。

  气液损虚,故脉迟而不能数。

  伏脉者,脉附于骨,沉之甚也。伏主水蓄于内,积饮不散也。伏位属阴,在里深也。病之寒热,以随阴阳别之。

  附,切近也。水蓄于内,一名留饮。

  濡脉者,按之似无,举之无力也,有似微弱,多兼于迟,主于极冷。然热泄后,或热极将死者,脉亦濡弱,须以外证标本参之。

  弱脉者,软虚而无力也。弱之虚冷,必兼微与迟也。然而伤风、中暑,热甚而自汗大出,则易缓弱而迟也。

  [卷上\论脉] 四时平脉

  春弦夏洪(一曰数一曰钩)秋毛(一曰潘一曰浮)冬石(一曰沉)

  [卷上\论脉] 六步主位平脉

  初之气∶自大寒日至春分,厥阴风木之阳用事,而气微。

  故曰冬至后日甲子少阳主,然冬至甲子斯无常准,以大约分之∶一月如在冬后,即大寒交初气之分也。一岁六周甲子,以应六气。下皆仿此。(一气正月、二月也)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时物及风木之象也。

  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清正在两阳合明之间,故又云阳明主。

  脉弦也。

  三之气∶小满日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万物皆盛,故亦云太阳主。

  脉洪大而长,天气万物人脉与造化同。

  四之气∶大暑日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天气尚盛,而夏后阴已用事,故又云太阴主。此三阴三阳与六气标本之阴阳异矣。

  脉缓大而长。

  或云紧大而长者,传写之误也。湿土主缓大而长,燥金主紧细而短涩,以万物干湿明可见焉。时湿土盛,肤腠开通,汗液时泄,故脉虽大长而力缓,不能紧也。至秋后气衰,寒凉乍闭,故虽微细而力紧也。

  五之气∶秋分日以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气衰阴盛,故又云少阴主也。

  脉紧细而微。

  终之气(一曰六之气)∶小雪日以至大寒,太阳寒水之位,阴极而终尽,天气之所收隐,故曰厥阴主。厥者尽也。

  脉沉短以敦(敦,浓也)。

  万物收藏在内,寒气闭塞而肤腠气液不能散越,故脉沉短而反有力,敦浓而如石也。

  凡四时六位平脉大退,则时气有余而为病。

  如春弦太过则风为病。

  不及者气衰而为病。

  四时脉微见为平,此言过微也,如秋脉微而兼夏脉之类也。

  反见他脉者,他气有余而来为病也。

  迟为寒,而数为热之类也。

  [卷上\论脉] 结促代

  结脉者,迟缓而时一止,为阴也,主阴盛发躁烦满,或阳厥极深,以至身冷,脉微欲绝,而缓弱时一止者,亦胸烦躁,此止为热极而非寒也,皆须以标本明之。

  促脉者,阳也,数而时一止也,主聚积、气痞,忧思所成;亦或热剧失下,则令脉促。下之则平也。

  代脉者,主缓弱而无力不能动,因而复动,病必危而死。

  [卷上\论脉] 趺阳脉

  趺阳脉者,胃土之脉也。趺阳脉迟而缓者,胃气如经也。

  动在足趺阳之经,故曰趺阳。一曰冲阳者,阳明所过之原。过者,冲也。

  如经,如本经之常脉。

  滑为胃实,紧为脾强。浮而滑者,浮为胃虚,滑则为哕。浮而鼻中燥者,必衄也。沉为胃实(上本下故也),数为消谷(胃热故也),紧则难治。盖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紧燥盛而土湿气衰,故曰难治。浮而大者,气实血虚也(气为阳、血为阴故也)。浮而涩者,胃虚下利也(去液故涩)。伏而涩者,伏则吐逆,水谷不化(内湿故也),涩则气不下食,脉不出则身冷肤硬。

  [卷上\论脉] 太溪脉

  太溪者,肾水之脉也,动于左足内踝下后、跟骨下陷中,足少阴肾水之胃,故曰大浮也。太溪脉,则肾气如经也,弱则微烦,涩则厥逆(微厥也)。

  [卷上\论脉] 死生脉候

  阳病热证不退,反见阴脉者死(脉近于绝故也);汗后热退而见阴脉者愈。阴阳证脉平愈。伤寒咳逆上气,脉散者死(形损故也);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入,形体不仁(不仁者不和也),乍静乍动,命绝也;汗出发润,喘不休者,肺先绝也;阳反独留,体如烟薰,直视摇头,心先绝也。唇吻(音稳)反青,四肢习者,肝绝也(,丑入切,汗出也。习,水流不绝,此言汗不止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脾先绝也(柔,虚也)。溲便遗失,狂言直视者,肾先绝也(溲,小便。便,大便)。寸口脉阴阳俱紧盛(寸口即气口,此言三部,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大汗出,不解者死;身热喘粗,见阳脉而躁者死(汗不胜病也)。汗后微热不解者,病不可便言死也,脉如转索者当日死,谵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生,欲作大汗故也(俗作好汗);脉暴出者死,阴衰欲绝,而阳暴独胜则脉暴出,少间阴气先绝,则阳气后竭而死矣;逆冷,脉沉细者,不过一日死(死证多矣,以致危极则无越此矣)。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