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即咳者,此必两耳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做令大便鞕。当问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讝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蛓。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属桂枝加附子汤。方一。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方二。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属桂枝二麻黄一汤。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