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词征 >卷二

《词征》·卷二

清朝 词征 张德瀛 著

○十二律
十二律分寸毫厘丝数,吕氏、司马氏、郑氏、蔡氏,诸说各异。其后推算家以密率求今律调律数,皆连比例。戴锷士补校象数一原云:黄锺与大吕,大吕与太簇,距一位而成比例。黄锺与太簇,太簇与姑洗,距二位而成比例。故知乐记比音而乐之一言,已露其旨。使由宫声而得全律之声,由全律之声而通子声,则按诸十二律,皆有定位,不特律数之比而后合也。
○乐之七调
乐之七调,传自龟兹人苏婆,以琵琶弦叶之。随郑译推演其声,更立七均,合成十二,以应十二律。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旋转相交。七调者,一曰婆ヌ力,华言平声,即宫声也。[宫声或云中声,辽史乐志以宫声七调属婆ヌ力旦,如正宫黄锺宫之属。按唐时新凉州曲入婆ヌ调,西凉府郭知运所进。]二曰鸡识,[凌次仲云:“宋史乐志引乐髓新经作稽识。”]华言长声,即南吕声也。[辽志以商声七调属鸡识旦。凌次仲谓南吕声为商声之误,是也。]三曰沙识,华言质直声,即角声也。[辽志以角声七调属沙识旦,殆如大食角高大食角之属。]四曰沙侯加滥,华言应声,[“应”或作“颤”。]即变征声也。五曰沙腊,华言应和声,即征声也。[凌云:辽志四曰沙侯加滥声,五曰沙腊,皆应声。又羽声七调,属沙侯加滥旦。案:隋志以沙侯加滥为变征声者,以七声之次序言。辽志以七羽属之者,以琵琶四弦之大小言也。所谓七羽,如般涉调、高般涉调之属,般涉华言征也。]六曰般赡,华言五声,即羽声也。[萧山毛氏谓般赡属征,郑译作羽声误。凌云:辽志六曰船赡五声。案:宋史乐志,七羽之首曰般涉调。赡、涉声相近,般涉即般赡之转。盖七羽之有般涉,犹七宫之有正宫、高宫也。愚案:般涉宋人亦作般沙。]七曰俟利{建},[《辽史·乐志》作“Ψ”。华言斛牛声,[“牛”或作“先”。《宋史》亦作“律”。]即变宫声也。此隋书音乐志所述,而辽志因之。毛氏谓其五旦之中犹留四清,所去羽声,本无清声,此盖祖明人瞿九思之言。然清羽之声,古有成说,张叔夏词源亦以羽声为最清。毛氏所论,固无取焉。至郑译所谓合八十四调旋转相交者,琵琶虽四弦,然推演未尝不广。[唐时并有六弦琵琶、七弦琵琶。六弦者,天实中史盛所作。七弦,开元中郑喜子所进也。]惟以胡部之声为准,究不若以管声定高下也。凌氏误宗其说耳。
○四旦二十八调
《辽史·乐志》云: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考黍律为汉以前所定音。王朴论乐,专恃黍律之,叶以琵琶弦,乃龟兹旧谱所用隋、唐以后之音也。旦者,均也,或曰清也。[宋乐志谓神宗时废四清声不用。盖指隋之四旦,非四宫之清声。]四旦谓第一弦宫声,第二弦羽声,第三弦商声,第四弦角声。二十八调者,宫、商、角、羽皆有七调。征则有其声无其调,分隶四声之中。征调自隋时己阙。宋徽宗时,刘诜为大晟乐府,案古制旋十二宫,以七声得正征一调,卒不克行。故后世所沿用者,并阙征调。
○乐律全书
四宫清声,谓黄锺、大吕、太簇、夹锺,语载宋史乐志,乃古法也。明郑世子乐律全书言之最悉。其云中声之上有半律,是为清声,中声之下有倍律,是为浊声。以人声验之,十二律由浊而清,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皆自然也。继以半律,黄、大、太、夹虽清可歌,至于姑、仲,则声益高,而揭不起,或强揭起,非自然矣。十二律由清而浊,应、无、南、夷、林、蕤、姑、仲、夹、大、太、黄,皆自然也。继以倍律,应、无、南、夷虽浊可歌,至于林、蕤,则声益低,而咽不出,或强歌出,亦非自然矣。世子所谓半律,谓仲、姑、夹、太、大、黄,配巳、辰、卯、寅、丑、子,从子至巳律皆长,故半之。律虽六,而清声则止于夹、太、大、黄四声也。倍律者,谓应、无、南、夷、林、蕤配亥、戌、酉、申、未、午,从午至亥律皆短,故倍之。律虽六,而浊声则止于应、无、南、夷四声也。按之谱字则黄[合A]大[下四■]大[四■]夹[一上■]姑[一一]仲[上■]蕤[勾乙林[尺人]夷[下工■]南[工■]无[下凡■]应。[凡几]其四宫清声,则黄[六幺]大[五■]太[下五■]夹。[一五■]夹之一上当为下一之误。至或高或下,略为别识,则自宋代已然矣。其以勾字为高上下尺之讹者,本朝徐氏乐律考之说也。然朱子大全集载宋燕乐字谱,与上谱字亦多有不合者,备录于后:
A[合黄锺]■[四下大吕]■[四土太簇]二[一下夹锺]二[一上姑洗]■[上仲吕]■[勾蕤宾]■[尺林锺]■[工下夷则]■[工上南吕■下凡无射■凡应锺]久[六黄清]■[上五太清]囗[紧五夹清]
○张尔公十二律圆图
张尔公以十二字分配十二律,绘为圆图,汪灿人律吕通解录之。所配者,骈黄锺、[并,卜公反。]扌保大吕、[扌保,兵亩反。]奔太簇、般夹锺、褒姑洗、帮仲吕、[帮,卜江反。]波蕤宾、北林锺、百夷则、八南吕、勃无射、卜应锺。汪云:其取类全以开合转折。盖并字全在喉中而至浊,所谓黄锺之中声。至扌保字则微开,至北字又微合。及卜字而声出唇端,其声尽矣。愚按尔公之说,盖取朱子谱中绷逋陂牌等字而变通之,然所配实多窒碍。盖中声者,宫之本律也,配以至浊之字,是不以为中声,而以为最下之声也。且并为卜公反,乃合口中第一等字,其音纯清。清浊不辨,欲其不它牾,得乎。
○五音二变
应锺变宫,蕤宾变征,谓之二变。二变椎轮尚书,至周景王时,伶州鸠遂有七音之说。[杜佑通典云:变宫、变征,武王所加也。说本杜预。隋卢贲亦云:周武克殷,得鹑火天驷之应,其音用七。]其后汉称七始,唐名七调,皆合五音二变言之。考徐景安乐章文调云:五音合数而乐未成文。案旋宫以明韵律,迭生二变,方协七音。乃以变征之声,循环正征,复以变宫之律,回演清宫,其变征以变字为文,其变宫以均字为谱,[语载浚仪王氏困学纪闻。]此盖谓二变可辅五音,以济所不及也。然宋人之疵二变者,说正不一。淮南子谓姑洗生应锺,比于正音,故为和。应锺生蕤宾,不比于正音,故为缪。马端临云:二变但为和缪,已不得为正声矣。陈乐书云:二变四清,乐之蠹也。沈原籍《补笔谈》云:变宫在宫、羽之间,变征在角、征之间,皆非正声。蔡元定律吕新书云:变宫、变征,宫不成宫,征不成征,[宋史乐志亦载此语。]古人谓之和缪。又云:变声非正,故不为调。诸家所论,与隋苏夔驳郑译说略同,皆详悉乐理,而略于乐制,故其辞如此。朱子云:凡十二律皆有二变,一律之内通五声,合为七均。祖孝孙、王朴之乐皆同。所以有八十四调者,每律各添二声而得之也。朱子之语,洞窥阃奥,而不悖于古。愚案:张玉田词源,载律生八十四调,其宫、征、商、羽、角,以土、火、金、水、木相配。闰宫、闰征宫,以太阴、太阳相配,二闰即二变也。[郑译云: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冬、夏声阙,四时不备。是故每宫须立七调。朱子之说,正本郑译。]
○二变有定律
文献通考引中兴四朝乐志叙曰:变征于十二律中,阴阳易位,故谓之变。变宫以七声所不及,取闰馀之义,故谓之闰。宋乐志注曰:宫、羽之间有变宫,角、征之间有变征,此见二变有定律,不可易也。本朝毛氏谓黄锺为宫,大吕为变宫,姑洗为征,中吕为变征,是易二变于宫、征后矣。毛氏以今音衡量,则清浊高下可互转移,故创为此说,以矜神悟,然去古不已远乎。若以今音求古音,则前人以字谱一字为变宫声,凡字为变征声,其说最高,远胜毛氏之穿凿矣。[徐新田律吕臆说:欲庆二变之名,谓乙乃宫之低者,非所谓变宫,凡乃角之高者,非所谓变征,然名可废,而其音不可废也。]
○二变音响
向来论二变者,咸定其秩次,辨其得失,鲜有及其音响。白石道人歌曲引唐田畸声律要诀云:征与二变之调,咸非流美,此又兼为制词者言之也。
○旋宫不始于祖孝孙
唐武德九年,命太常少卿祖孝孙正雅乐,因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文献通考谓周礼有旋宫之义,亡绝已久,莫能知之,一朝复古,自孝孙始也。然考隋文帝时,万宝常所进六乐谱十四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并八十四调,百四十律之音调,时论翕然叹服,则非始于孝孙矣。
○旋宫之义
唐、宋词所入之调,各有不同。如以宫调合宫调,但云某中而已。若以宫调合商调,则谓之黄锺商。其它可以此例。盖五音十二律,由此通彼,即旋相为宫之义也,然究以所用之本调为主。
○道调宫
七宫中道调,仿自唐高宗。高宗自以为李伯阳裔,调露二年,特命乐工制道调宫,故宋、元词有用之者。
○十八调
宋史乐志云:教坊所奏,凡十八调,正宫调、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锺宫、越调、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林锺商、中吕调、南吕调、仙吕调、黄锺羽、般涉调、正平调。不用者有十调,高宫、高大石、高般涉、赵角、商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林锺角。七宫之中,高宫阙焉。[陶宗仪辍耕录亦只云六宫。沈括、张炎所纪,仅着其目而已。]考宋教坊队舞云韶部及太宗所制新奏,皆不用高宫。南渡后存而不用。至元杂剧始阙。[高宫即大吕宫。孙氏应鳌谓大吕助黄锺宣气,故虚而不用。其说纰缪,殊不足信。]
○词调接宫调分配
唐五代、宋、金、元词,按诸律宫分五音二十八调,失传久矣。楼敬思着君雅集,以四声二十八调为经,以词之有宫调者为纬,其无宫调者,依世次为先后,附其下。亦无传本。[警思,名俨,义乌人,康熙四十八年,诏词谱者也。[今特搜剔丛残,可考者载之,不可考者阙之,别名则汰之。诸家所题或异,注明于旁,其有本宫之外,移入它宫,咸分隶焉,以备选调者之采择。[杨守斋论作词五要,最重择腔。如十一月须用正宫,元宵词须用仙吕宫。曲谱了然,词或罕及,当扩其意,以为之准。]
正宫[自此至正平调凡十八调,依宋史乐志编录。]
齐天乐[重]瑞鹤仙 忆王孙 斗百花 曲江秋[重]喜迁莺[重]雪梅香黄莺儿 尾犯[重]甘草子 醉垂鞭 虞美人[重]玉女摇仙。
中吕宫
送征衣 昼夜乐 长亭怨慢 柳腰轻 西江月[重]满庭芳 扬州慢 好事近[重]醉公子 柳梢青 菩萨蛮[重]相思儿令 离别难 青玉案 倦寻芳阳春曲 梁州令 虞美人[重]谢池春慢 尾犯[重]春光好 采桑子 惜双双南乡子感皇恩[重]山亭燕慢 踏莎行[重]庆金枝 师师令 万年欢 绮寮怨
道调宫
归自谣 西江月[重]感皇恩[重]长寿仙 大圣乐
南吕宫
瑞鹧鸪[重]一翦梅 南歌子[重]森寺花慢[重]八宝装 一丛花令 望江南[重]满江红[平调]贺新郎 河传[重]生查子
仙吕宫
暗香
疏影 倾杯乐 笛家 鹤冲天[慢]桂枝香 八声甘州 卜算子声声慢 意难忘 鹊桥仙[重]倒犯 蕙兰芳引 好事近[重]燕台春慢 点绛唇[重]望梅花 虞美人[重]满江红]仄调]六幺令[重]临江仙[重]瑶池燕黄锺宫[无射宫亦名黄锺宫此则七宫中之正黄锺宫也]
齐天乐[重]山花子 曲江秋[重[锦缠绊 麦秀两歧 渔家傲 侍香金童绛都春 连理枝 虞美人[重]浣溪沙[重]玉漏迟 天仙子[重] 喜迁莺[重]点绛唇[重]年少游
越调
霜天晓角 水龙吟 石湖仙 永遇乐[重]大 庆春宫 金蕉叶[重]秋宵吟 风来朝 清夜游 祝英台近 解愁 琐窗寒 清平乐[重]春归怨 丹凤吟 翠羽吟
大石调
采桑子[重]阮郎归 木兰花[令]西河 烛影摇红 歌头 恨春迟 曲玉管 琵琶仙[重]看花回 玲珑四犯风流子 隔浦莲近拍 人月圆 塞垣春 望江南[重]两同心 清平乐[重]法曲献仙音 念奴娇[重]满朝欢迎新春 倾杯乐[重]梦还京 金蕉叶[重]凤衔杯 女冠子 塞翁吟 尉迟杯[重]霜叶飞 鹤冲天[慢]受恩深还京乐 柳初新[阳关三迭]
双调
生查子 长相思[重]贺圣朝 盐角儿 巫山一段云 迷仙引 河满子 翠楼吟 尉迟杯[重]慢卷纟由 征部乐 佳人醉 采桑子[重]玉联环 武陵春百媚娘 梦仙乡 长相思[重]谒金门 玲珑四犯[重]秋夜月御阶行 风入松婆罗门令 念奴娇[重]雨淋铃 倾杯乐[重]定风波[重]归朝欢 采莲令花心动 湘月少年游[重]红林擒近 庆佳节
小石调
秋蕊香引 四园竹 法曲献仙音[重]西平乐 蝶恋花[重]夜厌厌 如梦令 南歌子[重]花犯 渡江云 迎春乐 遍地花 江南春[双调]双瑞莲 一寸金[重]骤雨打新荷 添声杨柳枝
歇指调
荔枝香
水调歌头[重]卜算子 浪淘沙[令慢]双燕儿 永遇乐[重]夏云峰 鹊桥仙 祭天神[重]
林锺商
三字令 隔帘听 集贤宾 长相思[慢]宣清 尾犯 破阵乐 蝶恋花[重]南歌子 清商怨 少年游[重]减
倾杯[重]杨柳枝
平调[宜并正平调]
长寿乐 望汉月 鹧鸪天[重]燕归梁[重]归去来[重]步蟾宫 瑞鹧鸪
商调
回波词 一斛珠 品令 永遇乐[重]解蹀躞 更漏子 霓裳中序第一 二郎神[重]高阳台 忆秦娥 三部乐 应天长[慢] 调笑令 解连环 丁香结氏州第一 凤凰阁 西湖月
夷则商[草窗所题如是宜并上]
国香慢
无射商[宜并上]
鱼游春水
商角调[蜕岩词所题如是 啸馀谱所载六宫十一调亦有之与商调异]
定风波重[重]
中吕商
白苎
散水调
河传[重]倾杯令[重]
林锺调
十二时
黄锺清角调[以下二调凄白石自制]
角招
黄锺下征调[晋书律历志论下征调法,谓用笛之宜,倍令浊下,故曰下征。下征乃律之倍,在中声之下者也。]
征招
夹锺宫
暗香疏影
无射宫
惜红衣 楚宫春
夷则商犯无射宫
玉京谣 古香慢
越调犯正宫
兰陵王
○薄媚
赵以夫有薄媚摘词。薄媚曲名,宋官本杂剧有薄媚错取、薄媚郑生遇龙女、薄媚柳毅诸曲。若历弦薄媚,属琵琶曲,南宋时已不传矣。
○衮与赚
衮与滚同,其声溜而下,欧阳永叔词“拍碎香檀催急衮”,蛴改之词“绣茵催衮”,即南曲后庭花破滚之属。又宋时京师尚缠令缠达,中兴后遂撰为赚,取误赚之意,令人正堪美听,不觉已至尾声。
○叉手笛
宋太祖时,乐器有叉手笛,易名拱辰管,谓其执诗之状如拱揖也。和岘因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增入鼓吹部。每边兵得胜,乃连队抗声歌之,其歌词盖小秦王、阳关曲之属。沈存中梦溪笔谈所载凡五曲。
○羯鼓
唐书乐志云:羯鼓为八音之领袖。案羯鼓有大合蝉、滴滴泉二曲,宋时犹有能识其音者。今羯鼓录不载。
○宋燕乐入仙吕调
宋燕乐入仙吕调者,曰摊破抛球乐,曰采云归,词龚其称,它皆类此。
○大曲截用
笔谈云,元稹连昌宫词,有“逡巡大遍[应作“遍”]凉州彻。”所谓大遍者,有序引歌崔哨催扌颠衮破行中腔踏歌之类,凡数十解。每解有数迭者,裁截用之,则谓之摘遍。今人大曲皆是截用,悉非大遍也。案词如梁州序、遥天奉翠华引、钿带长中腔,即沉存中所谓截用者。
○念曲叫曲
笔谈云,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张叔夏讴曲旨要云,若无含韵强抑扬,即为叫曲念曲矣。宋时通音律者,其入微之论多类此,惜未能尽传于世也。
○杀声
七篇曰:玉振也者,终条理也。沈存中、张叔夏之言杀声,蔡季通、熊与可之言毕曲,皆此义也。[旧唐书乐志云:古今乐府奏曲之后,皆别有送声。送声义同。]
○诸宫住字
沈存中笔谈有论诸宫住字之说,与吴君特言制词最重煞尾字,其论颇同。惟吴之所论,未畅其旨。本朝方仰松香研居词尘,有二十八调住字之图,大约本于沉说而推广之者。今录如左:
正宫[合字住,清六字住。]
高宫[下四住。]
中吕宫[下一住,清上五住。白石扬州慢、长亭怨二曲正同。]
道宫[上字住。]
南吕宫[尺字住。]
仙吕宫[下工住。白石暗香二曲同此。]
黄锺宫[即无射宫,用下凡住。白石惜红衣词同此。以上七宫,其起调毕曲之字,并与各宫住字同。]
大石调[住,清下五住,起毕一字。]
高大石调[下一住,清五字住,起毕上字。]
双调[上字住,起毕迟字。]
小石调[尺字住,起毕工字。]
揭指调[工字住,起毕凡字。]
商调[下凡住,起毕六字。白石霓裳中序第一两结,旁谱作■■即下凡下凡也。同此可证。]
越调[六字住,起毕四字。白石石湖仙词两结,旁谱作■,即六字住,兼上四毕曲也。]
般涉调[工字住,起毕勾字,即令高亻上。]
高般涉调[下凡住,起毕尺字。]
中吕调[六字住,起毕亦用六字。]
正平调[下四住,清五字住,起毕凡字。]
南吕调[下四住,清下五住,起毕下凡。]
仙吕调[上字住,起毕下四,清五字。]
黄锺调[尺字住,起毕一字。]
大石调[凡字住,起毕下一。]
高大石角[六字住,起毕下一。]
双角[上五住,起毕工字。]
小石角[上字住,起毕工字。]
歇指调[勾字住,今当用高亻上,起毕下凡。]
商角[下五住,起毕上字。]
越角[五字住,起毕勾字,令用高亻上。]
○中管
中管声在前后二律间,且与前律同出一孔,以之制调,或病音韵重复。考十二律中,惟五宫称中管。太簇宫有,则大吕宫、夹锺宫无。姑洗宫有,则夹锺宫、仲吕宫无。蕤宾宫有,则仲吕宫、林锺宫无。南吕宫有,则夷则宫、无射宫无。应锺宫有,则无射宫、黄锺宫无。乐髓新经云:与前律同字者,加中管二字别之。凌次仲燕乐考原云,南吕商高于夷则音一律,故谓之中管林锺商。馀当准此。推之徐新田管色考,谓银字与中管相为对待,中管乃高调,银字乃平调。并引尉迟青说及白太傅诗以证之,然则中管又为应律之器矣。
○四上
毛氏论乐有不足信者,其论大招,四上竞气,谓四上者,笛声也。笛色谱曰,四上工尺六,为宫、商、角、征、羽,四上,宫与商也。其前章曰,赵箫倡只是也。考王逸楚辞注,四上谓上四国代、秦、郑、卫也。补曰,四上,谓声之上者有四,谓代、秦、郑、卫之鸣竽也,伏戏之驾辩也,楚之劳商也,赵之箫也。毛氏以大招四上为笛声。则屈子时,初无管色谱之说。且其圣谕乐本解说,又以四上为即一三同、一四上。忽而笛声,忽而律算,盖袭唐荆川之论,而不能定其所指。若近人解四上竞气为宫角相应,亦曲说也。
○明曲承宋
明史乐志,载嘉靖间续定庆成宴乐四十九章,其贺圣朝、水龙吟、醉太平等曲,犹承宋之遗响。若清江引、水仙子诸曲,又滥觞于金、元者。惜乎词之音理,至胜国而其绪绝也。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