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林广记卷之一 【前集】
○天文类 太极 天文
太极图
见图
太极图说
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溟涬始牙鸿蒙滋萌三五历纪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 【前律历志】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是太初太一也老子道生一即此太极也 【易系疏】
太极极尽之称 【纪瞻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系】
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変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乹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変化穷焉 【周子通书】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则天地有太极在万物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太极只是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太极便是性动静阴阳是心金木水火土是仁义礼智信化生万物是万事 【文公语录】
两仪两曜之图
见图
两仪图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疏云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既分之后阳气居上为天阴气居下为地居上者轻清居下者重浊有如止水于是天地位焉乃谓之两仪 【易系疏】
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也 【说文】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中庸】
天形如鸡子天大地小表里有氷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运如车毂之运 【浑天仪】
天形穹窿如笠而地之表浮元气之上譬覆奁以抑水而不流者气充其中也 【虞昺穹天论】
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棊尸句天旁转半在地上半在地下 【晋天文志】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 【素问】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変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数起于一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三五历纪】
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 【汤问】
两曜图说
日者太阳之精积而成鸟象乌阳之类其数奇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耦 【张衡灵宪】
月为阴精日为阳精故周髀云日犹火月犹水火则施光水则含影月光生于日所照魄生于日所蔽 【一云朏于向日魄生于背日】
当日则光盈近日则明尽 【考灵曜】
阳燧见日则燧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注)方诸阴燧大蛤也熟磨拭令热月盛时以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许慎注云方石也诸珠也 【淮南子】
日中有踆乌谓三足乌 【淮南子】
大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乌 【山海经】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燋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羽翼 【淮南子】
佛氏言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或言月中蟾桂地影空处水影也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杂俎】
羿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 【张衡灵宪】
月中仙人桂树 【御览】
七政之图
见图
(金)(日)同南北行为嬴分南北次为缩出早为月食出晚为天妖(木)星所在国不可伐可以伐人(水)星出早为日食出晚为彗四时不出则饥(火)行一舍二舍为不祥东行疾兵聚东方西行疾兵聚西方(填)星失次而上一舍为大水下二舍有后戚五纬之変
璇玑玉衡图
见图
(隋志云)玑衡者以北斗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正义云)玑径八尺圜周二丈五尺以璇饰之而运乎上衡为横箫长八尺孔径一寸以玉为饰下端望之以视星辰转玑窥衡是也汉以来谓之浑天仪其术以为地居中而天周焉后言天者皆祖之
十二宫分野所属图
见图
【史记曰】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汉书注云二十八宿各主诸侯分野
诗云
子在宝瓶齐青位丑当磨竭越杨州寅中人马燕幽地卯临天蝎宋豫求辰属天秤郑兖分巳为双女楚荆□午周三河属狮子未居巨蠏秦雍留申魏益州阴阳位酉赵冀州为金牛戍有白羊鲁徐郡亥为双鱼卫并收
十二次日月交会图
见图
【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注云辰日月所会谓日月交会于十二次也故左传曰日月之会是谓辰注云一岁日月十二会所会为辰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玄枵之类是也
诗曰
析木本居寅火卯寿星辰三鹑巳午未实沈居在申梁酉降娄戍娵枵星纪陈孟春会娵舍逆数掌中轮
二十八宿
见图
【隋天文志】庖牺氏仰观俯察以天之二十八宿周于圆穹之广以丽十二位也随天而转谓之经星史天官书曰东宫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南宫朱鸟井鬼柳星张翼轸西宫咸池奎娄胃昴毕觜参北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注云天星有龙虎乌龟之形四方皆有七宫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也
晦朔弦望
见图
【汉律历志】日有晦朔月有弦望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朔望中一日为上弦望晦中一日为下弦日属阳月属阴阴常为阳消铄自月初月从右行渐离于日而明渐生至初七八明半见如弓弦故谓上弦至十五月去日最远故得全其明日月相望谓之望月半后则渐近日左畔而明渐消至二十二三仅存半明亦如弓弦故谓下弦至三十日日月相合月为日消尽谓之晦按紫微垣星图一凡三十七名一百八十三星布列浑象之北上规所以正天地之南北也北斗七星在垣内所以正四时也史志曰中宫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北辰之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曜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旧说皆以纽星即天极在正北为天心不动今验天极亦昼夜运转其不移处乃在天极之内一度有□故浑象杠轴正中置之不动以象天心也自天极外诸星皆随浑象运转以象列宿随天左旋也天有二十八宿为十二次舍布列四方三百六十五度有畸而天极亦具其数古人所谓天形如盖即天心为盖之杠轴列舍如盖之橑轴分布十二次舍之度数紫宫近天极故狭而密列舍布四方故阔而疏也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者也 【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 杓携龙角 【杓斗柄也龙角东方星荐□也】 衡中南斗 【衡斗中尖星也】 魁□参首
【斗第一星为魁】 用昏建者杓 【斗第七星为杓斗之尾也】 夜半建诸衡 【假□杓昏建于寅则夜半衡亦建寅】 平旦建者魁斗为帝车运于中央照临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故扬子云云日一南而万物死 【谓夏至以后日穷南陆一反南道羣阴渐长则万物所以死也】 日一北而万物生 【谓冬至以后日穷北陆一反北道羣阳渐长万物所以生】 斗一北而万物虚 【谓立冬以后斗杓建亥自亥之后阴主于时万物以敛故曰虚】 斗一南而万物盈 【谓立夏后斗建巳自巳之后阳主于时万物单盛故曰盈】 日之南也右行而左旋斗之北也左行而右旋 【日则迎天右行谓春行西方历十星而南秋行东方历七星而北始行西方故曰右行也还从东方故云左旋也斗则随天而行春指东方历三辰而南秋指西方历三辰而北始指东方故云左行还从西方故云右还也】 由是言之天形垠昼夜不息所以分节候运寒暑日与斗建相推移于上而成岁功于下也所以着于图象者欲俯仰之参合先天而趍务也然则浑象人居天外故俯视之星图人在天里故仰观之二者相戾盖俯仰之异也
星说
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说文】 星之为言精也阳之荣也阳精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字日生为星 【春秋说】 众星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晋天文志】 星者水之精也 【三五历纪】 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 【张衡灵宪】
浑象
按【浑象】中外官星图二凡二百四十六名一千二百八十一星分布四方周遍天体惟南极入地常隐紫微宫常见余星近日而伏远日而出四时互见二十八宿为十二次三百六十五度有畸日月五星之所舍也史志曰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形如龙曰苍龙南方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七宿形如鹑鸟曰朱鸟西方奎娄胃昴毕觜觹参为白虎曰白虎北方南斗牵牛女虚危营室东壁有龟蛇体曰玄武凡星皆随天左旋日月五星常违天右转于是乎晓昏正寒暑生岁时成所以着于浑象者将以俯察而知七政行度之所在着于图者将以仰观而上合乎天象也星有三色所以别三家之异出于石申者赤出于甘德者黑出于巫咸者黄紫宫诸星亦同出三家中外官与紫宫星緫二百八十三名一千四百六十四星汉志载紫宫及中外官星才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至晋武时太史陈卓緫三家所著星图至今不改然则施于浑象者惟天极北斗二十八舍为占候之要其余备载者所以具上象之全体也
又【浑象】北极南极星图二古图有圆纵二法图圆视天极则亲视南极则不及横图视列舍则亲视两极则疏盖天体正圆如两盖之相合南北两极犹两盖之扛毂二十八宿犹盖之弓撩
【礼考工记盖弓二十八以象星(注)盖弓撩也古之置盖亦取法于天】
赤道横络天腹如两盖之交处赤道之北为内郭如上覆盖赤道之南为外郭如下仰盖故列弓撩之数近两毂则狭渐远渐阔至交则极阔其势然也亦犹列舍之度近两极则狭渐远渐阔至赤道则极阔也以圆图视之则近北星颇合天形近南星度当渐狭则反阔矣以横图视之则去两极星度皆阔失天形矣今仿天形为覆仰两圆图以盖言之则星度并在盖外皆以图心为极自赤道而北为北极内官星图赤道而南为南极外官星图两图相合全体浑象则星度阔狭之势占候不失矣
风说
天地之气噫而成风 【埤雅】 巽为风 【易系】 飞廉风伯也风师箕星也 【风俗通】 飞廉神禽能致风气 【应劭注吕氏春秋】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 【晋灼注】 崔元微月夜见青衣女伴曰杨氏李氏陶氏又绯衣小女曰石醋报封家十八姨来言辝冷冷有林下风色皆殊绝芳香袭人醋曰女伴在苑中每被恶风相挠常求十八姨相庇士每岁旦作一幡上图日月五星立苑东则免难矣今岁已过此月二月一日立之其日立幡东风刮地折木飞花而苑中繁花不动崔乃悟久伴即众花之精封家姨乃风神也后杨氏辈来谢各褁桃李花数斗云服之可以却老某等亦长生至元和中元微犹儿若少年亦一异也 【传异记】
云说
云山气也 【说文】 云之为言运也触石而起谓之云 【春秋说题】 云师谓之豊隆 【广雅】 周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豊衰之祲象郑司农注二分二至观云气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豊 【周礼】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礼记】
雾说
腾水上溢故为雾 【庄子】 雾也气蒙覆物也 【释名】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雨未降其雾不可行也 【帝王出纪】 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 【雅】 尤作大雾 【崔豹古今注】裴楷能作五里雾裴优能作三里雾 【后汉】 栾巴为尚书忽一旦天大雾对坐不见故失巴所在寻问之巴其日还成都 【神仙传】
雷说
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 【淮南子】 雷天之鼓 【抱林子】 仲春之月雷乃发仲秋之月雷乃收 【月令】 义兴人姓周永和中寄宿道边女子家一更中闻有小儿唤阿香云官唤汝推车女子辝去忽骤雷雨明朝视宿乃一新冢 【搜神记】 雷州春夏多雷秋日则伏地中其状如彘人取而食之 【国史补】
电说
电谓之雷光 【五经通义】 有曰雷无曰电 【公羊】 月支献猛兽两目如天石韭磹之炎光 【太平广记】 天公与玉女投壶袅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所以为电 【神仙传】
虹霓说
虹阳气之动也虹攻也纯阳攻阴之气也 【释名】 雄曰虹雌曰蜺旧说虹常双见鲜盛者雄其闇者雌也一曰赤白色谓之虹青白色谓之蜺 【埤雅】 晋陵薛愿义熙初虹饮其釜愿辇酒灌之随咽便吐金满器于是灾弊日袪 【异苑】
霜说
秋三月青女乃出降以霜雪 【青女乃霜神青腰玉女司霜雪者淮南子】 豊山有九锺霜降而自鸣 【山海经】 邹衍事燕惠王左右谮之系于狱仰天而哭盛夏为之降霜 【淮南子】 驷见而霜陨 【国语】
露说
阳气散为雨露 【大戴礼】 甘露者仁泽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饴一名天酒 【晋中兴书】 汉武帝有仙掌承露饮之 【本纪】
雪说
雪雾雨之征也寒则为雪雨雾冻凝者皆由□发不由天降 【论衡】 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韩诗□□】 正月三白田公笑吓吓西北人谚曰要宜麦见三白 【朝野佥载】 晋州萧至忠畋游见一老麋哀请黄冠者黄冠曰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风即萧君不复猎矣 【幽恠录】
冰说
积冰曰凌冰壮曰冻冰流曰澌冰解曰泮 【风俗通】 光武至蓟上遣王霸往视滹沱河还曰冰牢可渡果可乘 【本纪】
雨说
雨水从云下也 【释名】 太平之时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王充论衡】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 【列仙传】 西海上有人乘白马朱鬣白衣玄冠从十二童子驰马如飞名曰河伯使者其所至之国雨水滂沱 【神异记】 中和三年浙西天鸣如转磨云而雨占曰云而雨是谓天泣 【五行志】 梁大同中甞骤雨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梁武帝观之有喜象虞奇因上瑞雨颂云飞甘洒润玉散珠联 【初斈记作鲁昂道】
霰说
雨与雪杂下曰霰 【尔雅】 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诗】
雹说
雹雨雪也从雨包 【说文】 嵩山有大蜥蜴数百吐雹 【夷坚】
天文名数
两仪
天 【其气轻清其形圜属阳而动】 地 【其气重浊其形方属阴而静】
两曜
日 【太阳之精人君之象】 月 【太阴之精后妃之象】
三光
日 月 星辰
三台
上台 中台 下台
五纪
岁 日 月 星辰 历数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星
岁星 【东方木星十二年一周天】 荧惑 【南方火星二年一周天】 镇星 【中央土星二十八年一周天】 太白 【西方金星一年一周天】 辰星 【北方水星年一周天】
五云
青 【为虫】 赤 【为兵荒】 白 【为丧】 黑 【为水】 黄 【为豊年】
五气
雨 旸 寒 燠 风
六气
阴 阳 风 雨 晦
七政
日 月 木星 金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八风
不周风 广莫风 明庶风 融风 清明风 景风 阊阖风 凉风
北斗
枢星 【贪狼】 璇星 【巨门】 玑星 【禄存】 权星 【文曲】 衡星 【廉贞】 开阳 【武曲】 招摇 【破军】
南斗
上将 次将 贵相 司命 司中 司禄
二十八宿
东方
角 【木】 亢 【金】 氐 【土】 房 【日】 心 【月】 尾 【火】 箕 【水】
北方
斗 【木】 牛 【金】 女 【土】 虚 【日】 危 【月】 室 【火】 壁 【水】
西方
奎 【木】 娄 【金】 胃 【土】 昴 【日】 毕 【月】 觜 【火】 参 【水】
南方
井 【木】 鬼 【金】 柳 【土】 星 【日】 张 【月】 翼 【火】 轸 【水】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二 【前】
○历候类
历法本原
汉律历志
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崅羊谷断两节之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有二筩以听凤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六律六吕緫谓之十二律以配十二月也
律
一曰黄锺 【十一月】 二曰大蔟 【正月】 三曰姑洗 【三月】 四曰蕤宾 【五月】 五曰夷则 【七月】 六曰无射 【九月】 以上属阳
吕
一曰林锺 【六月】 二曰南吕 【八月】 三曰应锺 【十月】 四曰大吕 【十二月】 五曰夹锺 【二月】 六曰中吕 【四月】 以上属阴
律吕生配
前汉律历志注张晏曰推历十二辰以生律吕也自十一月冬至节一阴自下而生至四月六阳终自五月夏至节一阴自下而生至十日六阴终□□则复始盖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天地盛衰消长之理如此所谓阳生于子至午终焉阴生于午至子终焉二至常在月之中如未冬至尚属阴未夏至尚属阳故与十二辰十二卦皆相配
历候名数
四时
春 【木】 夏 【火】 秋 【金】 冬 【水】
八节
立春 【正月节】 春分 【二月节】 立夏 【四月节】 夏至 【五月节】 立秋 【七月节】 秋分 【八月节】 立冬 【十月节】 冬至 【十一月节】
二十四气
自立春至大寒 【见后图内】
七十二候
自东风解冻至水泽腹坚 【见后图内】
十干
甲 【阏逢】 乙 【旃蒙】 丙 【柔兆】 丁 【强圉】 戊 【着雍】 巳 【屠】 庚 【上章】 辛 【重光】 壬 【女默】 癸 【昭阳】
十二支
子 【困敦】 丑 【赤奋若】 寅 【摄提咨】 卯 【单阏】 辰 【执徐】 巳 【大荒落】 午 【敦牂】 未 【协洽】 申 【□凝】 酉 【作器】 戍 【阉茂】 亥 【大荒□】
律吕配卦图
见图
自十一月一阳生其卦为复黄锺气应积阳至四月而六阳巳极其卦为干律应中吕自五月一阴生其卦为姤蕤宾气应积阴至十月而六阴巳极其卦为坤律应应锺一律一吕逓月分配周而复始而一岁成焉
律度量衡图
见图
度始黄锺之长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锺之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量起黄锺之龠其容秬黍中者千二百实龠中以井。水平其槩两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斛之制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附于右合之下。衡起黄锺之重一龠之黍重十二铢积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斤而三百八十四铢三十斤为钧一月之数也四钧为石重百二十斤象十二月也
二十四气图
见图
七十二候图
见图
气候本始
【春秋内事曰】伏羲建八节以文应候晋律历志曰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董巴议曰伏羲造八卦作三昼以象二十四气记月令注曰周公作时制定二十四灬七十二候则炁之始于伏羲而定于周公也
置闰之法
【尧典曰】朞三百六旬有六日朞者一周年也则是二年有三百六十六日今一年只三百六十日尚余六日一年六个小尽又余六日则是一年共余十二日积三年之余有三十六日于是直一闰月以正其时犹余六日又两年复二十四日并前六日再置一闰
刻漏器度
黄帝
创漏水制器以分昼夜○
□□
挈壶氏以百刻分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六十刻□至昼漏六十刻夜四十刻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
汉哀帝
改为百二十刻○
梁武帝
大同十年又改用一百八十刻或增或减类皆疏谬至
唐
夜百刻一遵古制而其法有四匮一夜天池二日天池三平壶四万分壶又有水海水海浮箭四匮注水始自夜天池以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以入于平壶以次相次入于水海浮箭而上以为刻分○
宋朝
所用之制亦如于唐而其法以昼夜百刻分十二时每时有八刻二十分每刻六十分计水二斤八两箭四十八二箭当一气岁统二百一十六万分悉刻于箭上铜乌别水而下注莲心浮箭以上登其二十四气大凡每气差二分半冬至日极短春分日均平冬至后行盈夏至后行缩乃阴阳升降之期今各分图于后
古制莲漏之图
见图
今制莲漏之图
见图
定寅时诀
正九五更二点澈二八五更四点揭三七平光是寅时四六日出寅无别五月日高三丈地十月十二四更二惟有仲冬四更初此是寅时君湏记
昼夜长短图
见图
六十甲子
黄帝命大桡探五行之情占斗罡所建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支干相配以成六旬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巳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傍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戍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巳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镴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戍丁亥屋上土
戊子巳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栢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戍巳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巳酉大驿土 庚戍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砂中土
戊午巳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戍癸亥大海水
四时占候
元旦杂占
四时纂要元旦值甲米贱人疫值乙米麦贵人病死值丙四十日旱 【一云四月旱】 值丁丝绵六十日贵值戊粟麦鱼塩贵又旱四十五日值巳米贵蚕凶多风雨值庚金铁贵禾熟民病值辛麻麦贵禾大收值壬米麦贱绢布大豆贵值癸禾灾人疫多雨
岁首杂占
月令占候图曰正月一日为鸡天气清朗人安国泰四夷来贡二日狗风雨即大熟三日猪天气晴明君安四日羊天气暖臣顺君命五日马如晴明四望怨气六日牛日月光明即大熟七日人日夜晴人民安君臣和会八日谷夜见星辰五谷丰熟
冬至杂占
清台占法冬至后一日得壬炎旱千里二日得壬小旱三日得壬平常四日得壬五谷丰五日得壬小水六日得壬大水七日得壬河决八日得壬海翻九日得壬禾麦大熟十日得壬五谷不成
八节风候
元正日
风东来夏籴贱南来夏籴贱主旱西来春夏米贵豆熟北来水灾○
春分日
风东来麦贱年丰南来五月先水后旱西来麦贵北来米贵一倍
立夏日
风东来雷电东南来年丰民安西来蝗虫人不安北来泉涌地动○
夏至日
风东来八月人多病南来名顺风大熟西来秋大雨北来山水出
立秋日
风东来人疫草木更荣南来秋旱凶西来大雨北来冬多雪大吉○【秋分日】风东来万物不实谷贵南来凶西来人民安岁丰稔北来冬酷寒
立冬日
风东来冬雷凶南来来年五月大疫西来凶北来冬雪寒杀走兽○【冬至日】风东来人灾南来谷贵北来年丰
八节云气
元正日
四方有黄云气五谷大熟有青气杂黄主蝗赤气主旱黑气大水○
春分日
东方青云宜麦岁熟云万物不实人热疫其日晴明万物不成
立夏日
巳时东南有青气年中大丰如青气不见则岁多灾在十月应之○
夏至日
午时南方有赤气宜百谷云气日月光五谷不成人病目痛
立秋日
申时西南有赤云宜粟如万物不成地震牛羊死在来年正月○【秋分日】日入西方有白云如羊宜稻年丰不至多霜人多疥疾来年二月灾
立冬日
西北有白气如龙马宜麻如不至大寒伤物人疫应在来年四月○
冬至日
北方有青云来岁善云凶
杂占晴雨
甲子雨占
朝野佥载云唐俚语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冬雨甲子飞雪千里
六甲晴雨
四时甲申风雨主五谷暴贵小雨小贵大雨大贵若沟渎涨满者急聚五谷闽中占此米价必踊颇有验也
(春)甲申至己丑雨籴贵 (夏)庚辰辛巳雨主蝗大雨大虫
(春)甲寅乙卯雨夏谷贵 (夏)丙寅丁卯雨主秋谷贵十倍
(春)庚寅至癸巳雨籴贵 (夏)甲子庚辰辛巳雨蝗虫皆死
(冬)壬寅癸卯雨春谷贵 (夏)庚寅至癸巳日雨皆主麦贱
(冬)庚寅至癸巳雨籴贵 (秋)庚寅辛卯雨主冬谷贵一倍
岁节晴雨
上元晴宜百果 社日雨果实少 三月三日雨桑柘贱
佛生日雨果少 端午雨来年熟 重九日雨大宜收禾
虹蜺隐见
正月虹见 【十月谷贵】 二月虹见西 【棺才贵】 三月虹见 【米贵于鱼】
四月虹见 【主米谷贵】 五月虹见 【大小麦贵】 六月虹见 【主麻大贵】
七月虹见 【主禾稻贵】 八月虹见 【春粟大贵】 十月虹见 【麻贵谷贵】
十一月虹见 【大豆贵】
日月交蚀
二月月蚀 【粟贱人灾】 三月月蚀 【米贵人饥】 四月月蚀 【谷荒民饥】
六月月蚀 【旱魃为虐】 七月月蚀 【主牛马贵】 九月月蚀 【主年荒凶】
十月月蚀 【主秋谷贵】 十一月蚀 【主年饥疫】 十二月蚀 【主年凶荒】
四时雷震
凡雷初发和雅岁善击烈惊异者有灾起艮籴贱起震棺木贵岁豊起巽霜早降蝗虫起离主旱起坤有蝗起兑金铁贵起干民多疾起坎岁多雨
(二月)雷起艮一鸣米贱起震岁稔起巽及坤主蝗起离主旱起兑金铜贵起干民疾起坎多雨水
元旦雷鸣 【主禾黍麦大吉】 正月有雷 【人民不炊】 春甲子雷 【主五谷豊稔】
三月一日雷 【五谷熟】 三月四日雷 【大熟】 夏 【甲子庚辰辛巳雷蝗虫死】
秋甲子雷 【民暴死】 九月雷鸣 【米谷大贵】 冬庚戍辛亥雷 【正月米贵】
十一月雷鸣 【主春米贵】
晦朔雨雪
正月朔 【疾风雨发屋扬砂丝贵大虫败五谷不成】 二月朔 【雨稻恶籴贵晦日雨人多疾病死亡凶】
三月朔 【风雨民多病百虫生晦日雨大小麦不熟】 四月朔 【风雨麦恶米贵晦朔天雨大□虫灾】
五月朔 【风雨主牛贵人饥不出一年人大饥】 六月朔 【风雨主籴贵晦日同】
七月朔 【风雨米贵人民不安】 八月朔 【阴雨宜麦布贵麻子贵】
九月朔 【风雨春旱夏水麻子贵】 十月朔 【风雨夏旱麻子贵十倍】
十一月朔 【大雪民灾月内雪冬春米贱】 十二月朔 【风雨主春旱夏多雨谷价长】
龙神行风
凡龙神朝会大煞逢合之日皆有恶风无风则雨乘船宜忌乃许真人秘传并见弹冠必用
(正月) 初三 初八 十一 廿五 三十 【龙会日】
(二月) 初三 初九 十二 三十 【龙神朝上帝日】
(三月) 初三 初七 廿七 【龙神朝星辰日】
(四月) 初八 初十 廿七 【龙会于太白日】
(五月) 初五 十一 廿九 【天帝朝玉皇日】
(六月) 初九 廿十 【地神朝玉皇日】
(七月) 初七 初九 廿七 【诸杀交会日】
(八月) 初三 初八 十五 廿七 【龙神大会日】
(九月) 十一 十五 十九 【诸神朝玉皇日】
(十月) 十五 廿七 【东府君朝天日】
逐月恶风
(正月) 【初十日二十日乃大将军下降逢大煞之日午后三刻有恶风】
(二月) 【初九日十二日十四日十七日□诸神交会日酉三刻有恶风】
(三月) 【初三十七廿七神朝上界逢星辰午后有恶风】
(四月) 【初八十九廿三诸神会逢太白午后三刻恶风】
(五月) 【初五十一十九天王朝上帝申酉时恶风】
(六月) 【十九廿七地合日卯辰时有恶风】
(七月) 【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二十七日乃诸神交会朝帝日午后有恶风】
(八月) 【初三日初八日十七日二十七日乃百神俱起之日午后有恶风】
(九月) 【十一日十五日十七日十九日乃名岁恶之日主有恶风起】
(十月) 【十五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七日乃府君朝上界日卯后有恶风】
(十一月) 【初一日初三日十九日二十一日乃名天合之日亦主有恶风起】
(十二月) 【初二日初五日初六日初八日二十日二十六日天地神交会日辰时有恶风】
○节序类
岁时杂记
正月
端月 陬月 斗建寅 日在室
○【立春】乃二十四气之始礼记月令曰出土牛以示农之早晚注云立春在十二月望前策牛人近前示农早也月晦及正月旦则在中示农平也正月望前近后示农晚也月令章句曰十二月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故出其物为形像以送之且以升阳也荆楚记曰立春日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字东京梦华录云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府前百姓卖小春牛花装栏坐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名相献遗
○【立春】乃二十四气之始礼记月令曰出土牛以示农之早晚注云立春在十二月望前策牛人近前示农早也月晦及正月旦则在中示农平也正月望前近后示农晚也月令章句曰十二月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故出其物为形像以送之且以升阳也荆楚记曰立春日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字东京梦华录云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府前百姓卖小春牛花装栏坐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名相献遗
○【元旦】 【元正正朝上日】 正月一日为元日玉烛宝典云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史记曰夏以正为建寅之月商建丑周建子通典曰汉高帝十月定秦遂为岁首成制群臣朝贺仪至武帝改用夏正亦在建寅之朔秦始皇以正月生因名正后讳之改正字从平崔寔月令云元日絜祀祖祢进酒降神毕室家尊卑列于先祖之前各进椒栢酒从少至老岁华纪丽云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屠苏之中每除夜遗闾里一贴药令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染疫疠今人得其方而不识其名但曰屠苏而巳山海经云东海度朔山之东北门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欎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于是黄帝法而象之立桃板于门上画欎垒以御凶鬼桃木亦百鬼所畏也风土记云元日食五辛练形注云辛菜所以助发五藏也五辛即大蒜小蒜韭菜芸台胡荽是也东京梦华录云正月一日开封府放关朴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入场看关赌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
○【人日】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占书云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阴则灾晋董勋云正旦画鸡于门七日金人于户上良为此也荆楚岁时记云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花胜以相遗或金金薄为人象瑞图之形也
○【上元】 【元霄元夜】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史记乐书云汉家祠太一以昏时祠到明注云今人正月望日观灯是其故事唐郑诲明皇杂录曰上在东都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设蜡炬连属不绝结绘彩为灯楼三十间高百五十尺垂以珠玉微风一至锵然成韵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宋朝会要曰干德五年诏朝廷无事区宇咸宁况年谷屡丰宜士民之纵乐上元可更增十七十八雨夜东京梦华录云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正对宣德楼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置灯数万盏正月十四日驾幸五岳观至晚还内次驾入灯山辇前喝随竿媚来御辇团转一遭倒行观灯山谓之鹁鸽旋十六日御座临轩宣万姓先到者得瞻见天表至三鼓车驾还内楼外击鞭一则山楼上下灯烛数十万盏一时灭矣至十九日收灯五夜城闉不禁
二月
令月 如月 斗建卯 日在奎
○【中和】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中者楑三阳之中和者酌仁气之和国家授时建节备物陈仪唐辇下岁时记云德宗时李泌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间以青囊盛百谷果种相遗号曰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帝悦乃着令
○【上丁】释奠无定日唐礼乐志云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以上丁日国斈以祭酒司业慱士三献乐以行礼
○【社日】社无定日礼记月令云择元日命民社为社稷注云元日戊日也今春社常在二月内秋社常在八月内自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如戊日立春立秋则此日不筭礼记祭义云共工氏之子曰勾龙为后土能平水土故祀之以为社孝经纬曰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春祭社祈谷之生故诗之载芟萹曰春籍田而祈社稷也秋祭社报谷之熟故诗之良耜篇曰秋报社稷也荆楚岁时记云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今郡县亦祭社稷于坛
○【花朝】二月十五日为花朝风土记云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月夕乃八月十五夜宋条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
三月
嘉月 寎月 斗建辰 日在娄寒食无定日或二月或三月荆楚记云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节又谓之百五节秦人呼寒食为熟食日言其不动烟火预办熟食过节也斉人呼为冷烟节又云禁烟节新序云晋文公返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绵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山求之
子推烧死因禁火以报之据左传史记并无子推被火焚之事按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非为子推也东京梦华录云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以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唐明皇诏云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承浸巳成俗编入五礼永为定式琐碎录云蜀人遇寒食日采杨桐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叶道家谓之青饥饭
○【清明】二十四气中之一节曰清明唐辇下岁时记云每岁清明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者进上赐绢三疋金椀一口白氏六帖云钻燧改火春取榆柳之火以顺阳时火气东京梦华录云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也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坟享祀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人倾城出郊四野如市芳树之下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低暮而归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戱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各相献遗也
○【上巳】三月初巳日为上巳汉礼仪志曰三月上巳宫人并褉饮于东流水上宋书曰自魏巳后但用三日不用上巳王羲之此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唐辇下岁时记云上巳锡宴群臣在曲江倾都褉饮踏青
四月
正阳月 余月 斗建巳 日在昴
○【八日】四月八日释迦佛生日也岁华纪丽云佛以四月八日生于母之右胁年十九岁于四月八日夜半踰城往雪山入道六年思道不食又四月八日成佛荆楚岁时记云荆楚人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斎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高僧传云四月八日浴佛以都梁香为青色水欎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东京梦华录云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有浴佛斎会乃煎香药糖水相遗谓之浴佛水
○【结夏】 【觧夏】 四月十五日乃僧家结夏之日荆楚岁时记云天下僧此日就禅剎挂搭谓之结夏又谓之结制盖夏乃长飬之节在外行则恐伤草木虫类故九十日安居禅苑宗规云祝融在候炎帝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释子护生之日至七月十五日应禅寺挂搭僧尼尽皆散去谓之解夏又谓解制禅苑宗规有云金风淅淅玉露瀼瀼当斍皇解制之辰是法岁周圆之日大藏经云四月十五坐树下至七月十五僧坐草为一岁禅谈语录谓之法岁
五月
暑月 皐月 斗建午 日在参
○【端午】 【端阳重午菖节蒲节】 五月五日为端午续斉谐记云屈原楚人也遭谗不见用于是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元年长沙有人见之自称三闾大夫曰常苦蛟龙所窃更有惠者愿以苇叶褁五色丝纒之则蛟龙所畏也荆楚岁时记云屈原此日投江死后人以舟楫救之遂因以为俗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大戴记曰午日以兰汤沐浴今谓之浴兰节抱朴子曰五日佩赤灵符心前以辟兵道今钗头符是也风土记曰荆楚人午日烹鹜闽中鹜烹鹅是也又云午日孤叶褁粘米以象阴阳相包褁今粽子是也
又云午日以五彩丝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缯今百索是也荆楚岁时记又曰午日楚人采艾挂于户上以禳毒气今挂蒲柳是也泗人踏百草今人鬪草戱是也又云宗则文常以五月五日未鸡鸣时采艾灸疮最有验夏小正云此日采杂药以蠲阴毒之气今在有采艾采药之说开元天宝遗事云宫中端午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角弓射之中者得食都中盛行此戱孔氏六帖云端午日中尚署进百索绶带今人竞渡浴兰角黍粉团采药摘艾挂蒲鬪草烹鹅佩符系缕百索绶带良有自也东京梦华录云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褁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门首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飬士庶逓相宴赏
六月
季月 旦月 斗建未 日在井
○【三伏】 【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无定日历忌释曰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伐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阴阳书言从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故谓之三伏史记注云六月上伏秦始皇之所置也又云秦穆公始为伏荆楚记云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泗人月令曰初伏荐于祖祢东京梦华录云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时节往住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七月
凉月 相月 斗建申 日在张
○【立秋】之节玉帝司时楚词云菊嫩金风起荷疏珠露圆将秋数行鴈离夏几林蝉东京梦华录云立秋日京城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争买剪成花戴之
○【七夕】七月七日之夜谓之七夕续斉谐记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巳被召弟问织女何事渡河荅曰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傅玄拟天问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也周风土记曰七月初七夜洒扫中庭施几筵设酒脯牵牛织女相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白气光曜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愿乞富乞寿子者乞子惟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荆楚岁时记云七夕女人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罗于果上则以为得巧风俗记云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故古诗云寂然香灭后鹊散渡桥空开元天宝遗事云明皇与妃子每七夕宴华清宫女辈陈花酒馔列于庭中祈恩于牛女也
东京梦华录云七月七夕京城内外瓦子街巷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彩装栏座红碧纱笼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本佛经云摩日侯罗俗云摩喝乐初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尚
○【中元】七月十五日谓之中元道藏经云中元地官检校人间分别善恶其日作元都大会于玉京山幡幢宝盖清饍饮食献诸众圣道士讲诵老子经十方大圣斉咏灵篇大藏经云目连以母生饿鬼中佛令作盂兰盆至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盆中供飬十方大德而后母得食目连白佛凡弟子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飬佛言大善唐王缙传曰七月望日宫中造盂兰盆缀饰镠琲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幡节衣冠皆具各以帝号识其幡自禁内分诣诸道佛祠铙吹鼓舞奔走相属是日立仗百官班光顺门奉迎导从岁以为常东京梦华录云中元先数日市井卖具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以竹斫成三脚高三五尺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冥钱衣服中元日备素食以供飬先祖城外有坟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云鬼道场
八月
桂月 壮月 斗建酉 日在翼
○【秋社】见于春社梦华录云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妳房肚肺鸭饼姜之属切作棊子片样滋味调和铺饭上谓之社饭
○【中秋】 【月夕】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唐欧阳詹翫月序云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诸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言此日为三秋之中也又谓之月夕盖秋景天高气肃月色倍明此夜之月尤为清莹故今人多于此夜赏月龙城录云唐明皇曾于此夜游月宫梦华录云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翫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戱夜市骈阗至晓
九月
菊月 玄月 斗建戍 日在角
○【重阳】 【重九九日】 九月九日为重阳魏文帝书云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续斉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斈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异急令家人缝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乃销景从其言文家登山夕还而鸡犬一时暴死仙书云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晋阳秋曰陶潜九月九日酒遂于宅边采菊花盈把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饮醉而归晋孟嘉传云嘉为桓温参军重九之日游龙山寮佐毕集嘉醉有风吹落嘉帽而不斍梦华录云重阳都下赏菊菊有数种曰万铃菊曰桃红菊曰木香菊曰金铃菊曰喜谷菊无无也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登高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钉果实如石榴子栗黄银杏菘子肉之类
十月
良月 阳月 斗建亥 日在房
○【小春】十月为小春荆楚岁时记云天时和暖似春故曰小春此月内一与谓之液雨百虫饮此水而藏蛰俗呼为药水至来春二月雷鸣启蛰
○【朔朝】十月一日宰臣巳下受衣着锦袄三日东京梦华录云士庶皆出城享坟禁中车马出道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以备十月朔日烧献南粤志云闽中风俗十月一日皆作糯糍或作京饨以祀先祖告冬之意也
○【下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道藏经云下元日水官检察人间善恶明皇实录云三元日宜令崇元斈士讲道德南华等经群公咸就观礼三元乃上元中元下元也正一修真旨要云上元乃正月十五日天地水三官朝天张灵源真人张元精真人飞升之辰上元十天灵官神仙兵马与上圣高真妙行真人同下降人间考定罪福中元乃七月十五日地官下降天真朝元洞边玄女仙真人上升日中元九地灵官神仙兵马名山洞府神仙兵马下人间校定罪福下元日乃衡岳真人升仙日锺离先生飞升日神烈昊真君同弟子四人飞升日下元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旸谷神王水府灵官同下人间校定罪福
十一月
畅月 辜月 斗建宇 日在箕
○【冬至】 【长至】 乃二十四气中之一节玉烛宝典曰冬至阴阳百物之始日极南影有履长之庆阴阳书曰昼夜共百刻每自冬至后日渐长至春分昼夜各五十刻夏至而长极自夏至后日渐短至秋分昼夜亦各五十刻冬至而短极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谓之长至节复卦主事盖阳为君子阴为小人一阳生于此日乃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也汉杂记云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生而君道襄故不贺泗人月令曰冬至日荐黍与羊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其进拜谒贺君师一如元日崔浩女仪曰近古妇人常以冬至进履袜于公姑唐杂录云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杜甫至日诗云愁日愁随一线长东京梦华录云京师最重冬至节更易新衣备辨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十二月
余月 涂月 斗建丑 日在斗
○【腊月】腊无定日说文云冬至后第三戍日是也广雅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秦初曰腊巳而为嘉平祭部云汉改为腊魏台访议云王者各以其行之盛日为祖终日为腊火始于寅盛于午终于戍故火行之君以午祖戍腊木始于亥盛于卯终于未故木行之君以卯祖未腊金始于巳盛于酉终于丑故金行之君以酉祖丑腊水土皆始于申盛于子终于辰故水行之君以子祖辰腊今魏以土德王宜辰日为腊也宋王于火故以戍腊今
大元皇帝亦以火德而王天下故亦以戍日为腊也风俗通曰腊者猎也因猎取兽以祭先祖或曰腊接也新故交接大祭以报功也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之大祭但送而不迎也常言伏腊者皆所以祭祀也故杜甫秋怀诗有云伏腊涕涟涟
○【交年】二十四日交年东京梦华录云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帋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回头鹿马天行帖子以备除夜之用自入此月即有贫者十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廵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駈崇之一道也
○【除日】 【除夜除夕岁除】 岁终一日为除日记月令云是月也日穷干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旦更始吕氏春秋云岁前一日击鼓駈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駈傩李绰秦中岁时记云岁除日傩皆作鬼神状二老人为傩翁傩母唐辇下岁时记云明皇昼寝忽梦虚耗二鬼怒呼武士俄有大人顶帽衣袍捉鬼擘而啖之问其姓氏乃终南山进士钟馗也今人挂钟馗乃食虚耗也荆楚岁时记云徐日家家具殽蔌谓宿岁之储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饮至新年则弃街衢以为去故纳新闽中风俗除日以食物送穷想此义也神异经云山臊鬼犯人则病其鬼畏爆竹今人故作火爆南部新书云岁除日大常卿领官属乐吏并护童侲子千人晚入内至夜于寝殿前傩燃蜡炬燎沉檀荧煌如昼上与亲王妃王以下观之其夕赏赐甚多今人除夜满室皆点灯照岁是其故事也
梦华录云除日禁中呈大驱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假面绣衣装将军门神判官钟馗小妹土地龟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駈崇出南熏门外转龙弯谓之埋崇而罢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寝谓之守岁有宵夜果子古诗云岁序巳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栢叶盏试奠五辛盘金箔涂神燕朱泥印鬼丸梅花应可折请为雪中看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三 【前集】
○地舆类
舆地纪原
自鳌断立极三才奠位(黄帝)疆理南北(尧)命禹平水土遂分天下为九州岛别五服九州岛则冀兖青徐雍杨荆豫梁等州是也五服则甸侯绥要荒等服是也(舜)分冀为幽州并州分青为营州是为十二州州有幽营无梁青(周)有幽并无徐梁王畿居中九州岛环列于外至(秦始皇)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分置三十六郡后平百粤增置四郡为四十郡罢侯置守以治之(汉)初承秦旧至(武帝)恢拓土疆开西南夷置七郡东四郡西北五郡南八郡凡为十三部皆置剌史统治之至(哀)(平)际新置郡国六十三与秦四十合百有三分道凡三十有六侯国二百四十一(光武)中兴以官多役烦乃并省郡国十县道侯国四百余所其后(明)(章)(和)(顺)四帝渐复加置郡国至一百五仍为十三部汉末三国鼎峙各据所有至(晋)分十九道为郡一百七十二八代分裂卒归于唐初天下新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州府三百五十八至(明皇)又因十道增置五道各置采访使如汉剌史之职五季僣乱各据一方至宋(艺祖)以仁厚得天下削平僣伪合而一之抚有四京二十三路(高宗)匹马渡江驻驆吴会保守东南百余年而南北舆图悉归于
(大元皇帝)际天薄海莫非王土开辟以来提封之广未有如今日之盛也
历代国都
帝王世纪曰(伏羲)都陈 【今陈州宛丘县】
(神农)都曲阜 【在鲁城中今兖州仙源县】
(黄帝)都涿鹿 【山名也在涿州】
(少昊)自穷桑 【在东蒙山属鲁】
都曲阜(颛帝)都帝丘 【东都濮阳】
(帝喾)都西亳 【今西京偃师县】
(尧)都平阳 【在河东郡今晋州】
(舜)都蒲坂 【今河东郡河东县】
(禹都安邑 【今蒲州禹都县】
(帝相)徙都啇丘 【在大华之阳今上洛县是也】
(少康)中兴复还旧都(汤)都南亳 【今南京大梁谷熟县】
(仲丁)迁于 【今开封府陈留浚仪】
(河亶甲)都相 【在河北相州】
(祖乙)都耿 【河东皮氏县耿乡】
(盘庚)复归于亳(文王)都丰 【京兆府鄠县东有灵台】
(武王)都镐 【在上林昆明北有镐洮去豊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数十里】
(平王)东迁 【今西京】
(秦)都咸阳 【今京兆府咸阳县】
(汉)初欲都洛阳以娄敬之言遂迁长安 【京兆府长安县】
(东汉)都洛阳 【今西京】
三国(魏)都长安(蜀)都成都 【今成都府】
(吴都)鄂再都建邺 【今建康府】
(晋)都洛阳(东晋)都建康 【即建康府】
南朝(宋)(齐)(梁)(陈)并都建邺北朝(后魏)都平城 【今云中郡云中县】
(西魏)都长安(东魏)(北齐)并都于邺 【相州临章县】
(后周)都长安(隋)(唐)并都长安五代(梁)(汉)(周)都汴 【梁太祖升汴为开封府建为东都晋高祖升为东京置开封府】
(晋)都洛 【今州上洛县】
(唐)都邺迁洛十国僣伪悉归于(宋)宋都汴京至(高宗)迁都杭州
(大元皇帝)奄有天下混一南北建国定都以燕山府为大兴府号称中都山河之固都邑之盛宫室之美前古之所未有美哉万世帝王子孙之基业也
历代国都图
见图
历代舆图
见图
大元混一图
见图
地理名数
四方
东 南 西 北
四维
东南 【巽】 西南 【坤】 西北 【干】 东北 【艮】
六合
天 地 四方 【又云六极】
四夷
东夷 西戎 南蛮 北狄
三江
荆江 【荆州】 松江 【苏】 浙江 【杭州○韦昭云】
□□
娄江 东江 松江 【○吴地记】
三川
泾 洛 渭 【众流注海曰川【一云】河洛伊】
三峡
归峡 【又名巴峡○瞿塘峡】 巫峡 【在峡州又云夔州巫山】 西峡 【即明月峡在夔州之西】
三□
扶桑 蓬莱 昆仑 【并神仙所居】
三壶
方壶 【方丈也】 蓬壶 【蓬莱也】 瀛壶 【瀛洲也】
四渎
江 【出岷山今松州】 河 【出昆仑今澶州】 淮 【出桐柏今唐州】 济 【出王屋今孟州】
五岳
东岳泰山 【兖州】 西岳华山 【华州】 中岳嵩山 【西京】 南岳衡山 【潭州】 北岳恒山 【定州】
五湖
鄱阳湖 【饶州】 青草湖 【岳州】 丹阳湖 【□州】 太湖 【苏州】 洞庭湖 【鄠州】
【一云】贡湖 游湖 胥湖 梅梁湖 金鼎湖 【皆在平江】
五岭
大庾岭 【赣州】 永明岭 【道州】 白芒岭 【道州】 腊领 【郴州】 越城岭 【静江】
九江
乌白江 蚌江 乌江 畎江 源江 嘉靡江 廪江 提江 箘江
【一云】三里江 五州江 嘉靡江 乌土江 白蚌江 白乌江 沙提江 困江 廪江
九泽
大陆泽 【冀州】 雷夏泽 【兖州】 大野泽 【徐州】 彭蠡泽 【杨州】 震泽 【杨州】 云梦泽 【荆州】 荥泽 【豫州】 菏泽 【豫州】 孟潴泽 【豫州】
九河
徒骇河 太史河 马颊河 覆釜河 胡苏河 钩盘河 简河 絮河 鬲津河
地理沿革
尧五服
甸服 侯服 绥服 要服 荒服 【名五百里以侯国服事天子谓之服】
舜十二州
冀 幽 并 兖 青 营 徐 杨 荆 豫 梁 雍 【即禹九州岛分冀为幽并分青为营】
禹九州岛
冀 兖 青 徐 杨 荆 豫 梁 雍
周
六乡 【畿内】
比 【五家为比】 闾 【五比为闾】 族 【四闾为族】 党 【五族为党】 州 【五党为州】 乡 【五州为乡】
六遂 【畿外】
邻 【五家为邻】 里 【五邻为里】 酇 【四里为酇】 鄙 【五酇为鄙】 县 【五鄙为县】 遂 【五县为遂】
秦四十郡 【元三十六郡后平百粤增置四郡】
三川 河东 南阳 南郡 九江 鄣郡 会稽 颕川 砀郡 泗水 薛郡 东郡 琅邪 斉郡 上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代郡 巨鹿 邯郸 上党 太原 云中 九原 鴈门 上郡 陇西 □□ 汉中 巴郡 蜀郡 黔中 长沙 内史 闽中 □海 北□ 象郡
汉十三部【郡国一百有三】
京兆 扶风 冯翊 弘农 河东 河内 河南
右七郡司隶校尉领之
颕川 汝南 沛郡 梁国 鲁国
右五郡豫州剌史领之
魏郡 巨鹿 常山 清河 广平 真定 中山 信都 河间 赵国
右十郡冀州剌史领之
东郡 陈留 山阳 済阴 泰山 城阳 淮阳 东平
右八郡兖州剌史领之
琅琊 东海 临淮 泗水 楚国
右五郡徐州剌史领之
平原 千乘 済南 斉郡 北海 东莱 胶东 高密 菑川
右九郡青州剌史领之
南阳 南郡 江夏 桂阳 武陵 零陵 广陵 长沙
右八郡荆州剌史领之
庐江 九江 会稽 丹阳 豫章 六安
右六郡杨州剌史领之
汉中 广汉 巴郡 蜀郡 犍为 越巂 牂牁 益州
右八郡益州剌史领之
安定 北地 陇西 武威 金城 天水 武都 张掖 酒泉 炖煌
右十郡凉州刺史领之
太原 上党 上郡 西河 朔方 五原 云中 定襄 鴈门
右九郡并州剌史领之
涿郡 渤海 代郡 上谷 渔阳 □平 □□ 辽东 广阳 乐浪 玄菟
右十一郡幽州剌史领之
南海 欎林 苍梧 交趾 合浦 九真 日南
右七郡交州剌史领之
晋十九道 【郡凡一百七十有二】
司州道 兖州道 豫州道 冀州道 并州道 青州道 徐州道 荆州道 杨州道 凉州道 雍州道 秦州道 益州道 梁州道 宁州道 幽州道 平州道 交州道 广州道
唐十五道【州凡三百五十八】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山南道 陇右道 淮南道 江南道 剑南道 岭南道
太宗元年始置十道至明皇开元二十一年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又增置黔中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
宋四京
东京 【开封府】 南京 【应天府】 西京 【河南府】 北京 【大名府】
东京 京东东路 【九州岛】
青 密 斉 沂 登 莱 潍 淄 淮阳
南京 京东西路 【九州岛】
兖 徐 拱 郓 済 单 濮 兴仁 广済
南京 京西南路 【九州岛】
襄 邓 随 金 房 均 郢 唐 光化
南京 京西北路 【九州岛】
郑 滑 孟 蔡 陈 颕 汝 信阳 颕昌
北京 河北东路 【十六州】
沧 冀 慱 棣 莫 雄 霸 德 滨 □ 清 开德 河间 永静 信安 保定
北京 河北西路 【十六州】
相 邢 怀 卫 洺 深 磁 祁 赵 保 中山 真定 安肃 永宁 广信 顺安
河北化外州 【以上并系四京路】
安东上都护 幽 涿 易 檀 蓟 妫 平 营
陜西永兴军路 【二十路】
京兆 河中 延安 陜 耀 邠 鄜 解 庆 虢 同华 保安 绥德 商 宁 坊 丹 环 银
陜西秦凤路 【二十四州】
凤翔 西宁 西安 秦 泾 熙 陇 成 凤 岷 镇戎 德顺 怀德 渭 原 河 兰 巩 会 湟 积石 廓 洮 阶
陜西化外州
安西大都护 北庭大都护 灵 夏 凉 沙 盐 胜 西 伊 甘 肃 迭 宕 豊 宥
河东路 【二十四州】
太原 威胜 平定 潞 晋 府 麟 绛 代 隰 岢岚 宁化 火山 慈 忻 汾 泽 宪 岚 石 保德 晋宁 辽 豊
河东化外州
单于大都护 安北大都护 镇北大都护 云 应 新 蔚 翔 寰 儒 毅
淮南东路 【十一州】
杨 亳 伯 楚 海 泰 泗 滁 真 通 高邮
淮南西路 【九州岛】
寿 庐 蕲 和 舒 濠 光 黄 无为
两浙路 【十四州】
杭 越 苏 润 湖 婺 明 常 温 台 衢 睦 秀
江南东路 【十州】
江宁 太平 南康 广德 宣 歙 江 池 饶 信
江南西路 【十州】
洪 虔 吉 袁 抚 筠 兴国 南安 临江 建昌
荆湖南路 【九州岛】
潭 衡 道 永 郴 邵 全 武冈 桂阳
荆湖北路 【十四州】
江陵 荆门 鄂 安 复 鼎 澧 峡 岳 归 辰 沅 靖 渔阳
湖北化外州
锦 奖 溪
成都府路 【十七州】
成都 眉 蜀 彭 绵 汉 嘉 邛 黎 永康 仙井 雅 茂 简 威 祺 亨
成都化外州
松 当 悉 静 恭 □ 翼 真 干 姚 巂
梓州路 【十五州】
梓 遂 果 资 普 昌 叙 泸 合 荣 渠 怀安 广安 长宁 富顺
利州路 【十一州】
利 洋 阆 剑 巴 文 兴 蓬 龙 兴元 三泉
利州化外州
扶
夔州路 【十六州】
夔 黔 达 施 忠 万 开 涪 恭 珍 承 溱 梁山 南平 遵义 大宁
夔州化外州
费 西高
福建路 【八州】
福 建 泉 漳 汀 兴化 延平 邵武
广南东路 【十四州】
广 韶 循 潮 连 封 端 新 康 梅 英 惠 南恩 南雄
广南西路 【二十六州】
桂 容 邕 融 象 贺 昭 梧 藤 龚 浔 贵 柳 宜 宾 横 化 高 雷 钦 廉 欎林 昌化 万安 朱崖 琼
广南化外州
安南大都护 峯 让 岩 田 爱 驩 福禄 陆 □ 汤 演 林 景 忠 环 笼 古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四 【前集】
○郡邑类
定夺上下路县
至元二十年十一月初七日 中书礼部奉中书省札付该来呈补注各处缺员去不见上中下路州县三等有碍铨注乞照详得此都省拟到下项等级体例合下仰依上承此
一路分州县
路
十万之上为上路 十万之下为下路
州
五万之上为上州 三万之上为中州 二万之下为下州
县
二万之上为上县 一万之上为中县 一万之下为下县
一议定到下项路分不问户数及与不及为上路
江陵 扬州 静江 潭州 成都 杭州 重庆 绍兴 建康 鄂州 淮安 童兴
一江北淮南城子依中原例
上县改立州治
元贞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奏过事内一件节该江南州治少有四万户之上到五万户计的交做下州五万户之上至十万有余的交做中州在先一县里各五家官人有来如今下州里县里依那体例里交五官人中州里添一做六家官人呵怎生商量来合立州的四十四县有
天下城邑
腹里路分所治
【系官】 上都路开平府 【【上】南至大都八百里 开平】
兴州 【【下】 宜兴 兴安】
云州 【【下】 望云】
栢州 【【下】】 松州 【【下】】
宣德府 【【散】 宣德 宣平 顺圣】
奉圣州 【【下】永兴 怀来 □山】
蔚州 【【中】 灵仙 灵丘 广陵 定安 飞狐】
【系官】 大都路大兴府【上】 【西北至上都八百 宛平 永清 宝坁 良乡 昌平】
易州 【【中】 易县 定兴 涞永】
漷州 【【下】 武清 杳河】
通州 【【下】 潞县 三河】
蓟州 【【下】 渔阳 玉田 遵化 豊□ 平□】
涿州 【【下】 □□ 奉先 【今改房山】 】
霸州 【【下】 益津 保定 文安 大成】
雄州 【【下】 归信 容城 新城】
檀州 【【散】 顺州 东安州 西安州 即固安】
【蛮子合驸马】 应昌路 【【下】隶平梁路 应昌】
真定路真定府 【【上】东北至大都六百五十里 真定 元氏 豪城 获鹿 平山 阜平 灵寿 滦城 涉县】
中山府 【【散】 安喜 极 新栾】
冀州 【【上】 南宫 信都 枣强 武邑 新河】
赵州 【【中】 平棘 宁晋 临城 高邑 隆平 柏乡 真皇】
【大大王位下】 晋州 【【中】 古城 饶阳 安平 武强】
【□鲁忽大王下】 深州 【【下】 静安 衡水】
【暹烈大王下】 蠡州 【【散】】
【北安王燕南】 保定路 【【上】东至大都二百二十里 清苑 □城 曲阳 庆都 唐县】 【 行唐 新安 慱野】
祁州 【【中】 蓅阴 东鹿 深泽】
安州 【【下】 高阳 葛城】
遂州 【下】 安肃州 完州
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所管
西京路大同府 【【上】东南至都八百里 大同 怀仁 宣宁 白登 平地】
应州 【【下】 金城 山阴】
朔州 【【下】 鄯阳 马邑】
弘州 【【下】】 浑源州 东胜州 武州 云内州 豊州
平阳路 【【上】东北至都一千八百里 临汾 襄陵 供洞 份西 浮山 冀氏 陵川 武乡 芮城 蒲县】
河中府 【【散】 河东 河津 荥河 临晋 猗氏】
绛州 【【中】 太平 绛县 正平 曲沃 翼□ 稷山 垣曲 万泉】
霍州 【【下】 霍邑 赵城 灵石】
辽州 【【下】 辽山 和顺 榆社】
泽州 【【下】 晋城 阳城 泌水 高平】
路州 【【下】 上党 长子 襄垣 潞城 黎城】
解州 【【下】 觧县 平陆 闻喜 安邑 夏县】
隰州 【【中】 隰川 永和 石楼 大宁】
沁州 【【下】 铜提 沁源】
吉州 【【下】 宁乡】
太原路 【【上】东北至都一千二百五十里 文水 阳曲 徐沟 寿阳 清源 平晋 榆次 太谷 初县 交城】
汾州 【【中】 西河 孝义 平遥 介休】
石州 【【下】 离石 宁乡】
忻州 【【下】 秀容 定襄】
平定州 【【下】 乐平】
临州 孟州 崞州 代州 兴州 管州 台州 坚州 岚州 保德州
隆兴路 【【下】角至都五百 高原 天城 威宁 怀安】
昌州 【【下】】 荨麻林 盖里泊
河间路 【【上】 河间 宁津 肃宁 临邑 斉东】
景州 【【中】 莜县 吴桥 故城 东光 阜城】
沧州 【【中】 清地 乐陵 鬲皮 棣 塩山】
清州 【【上】 会川 兴済 静海】
献州 【【下】 乐寿 交河】
莫州 【【下】 莫亭 任丘】
陵州 【【下】】
顺德路 【【下】东北至都九百五里 内丘 巨鹿平 灵宗】 【 后山 沙河 仕县 鬲和】
广平路 【【下】 来年 曲周 肥乡 鸡泽 广平】
磁州 【【中】 滏阳 武安 成安 邯郸】
威州 【【下】 洛水 非陉】
彰德路 【【下】 安阳 汤阴 临漳】
怀孟路 【【下】 河内 武陟 修武】
孟州 【【下】 河阳 済源 湿县】
卫辉路 【【下】 新乡 获嘉 胙城 汲县】
辉州 【【下】淇州】
平滦路 【【下】西至都五百五十里 芦龙 □宁 延安 昌黎】
滦州 【【下】 义豊 乐亭】
大名路 【【上】东北至都二千七十里 大名 元城 栢乐 魏县 清河】
开州 【【上】 濮阳 东明 长垣 清豊】
滑州 【【中】 白马 内黄】
浚州 【【下】】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管
益都路 【【上】 益都 高苑 乐安 寿光 临淄 博兴 临阳】
峄州 【【下】】 博兴州
潍州 【【下】 北海 昌邑】
沂州 【【下】 临沂 费县】
宁海州 【【下】 牟平 文登】
密州 【【下】 诸城 安丘】
滕州 【【下】 滕县 邹县】
莒州 【【下】 莒县 日照 沂水】
胶州 【【下】 胶西 即墨 高密】
济南路 【【上】西北至都一千里 都平 章丘 历城 済阳 辛门】
棣州 【【上】 猒次 商河 阳信 棣】
滨州 【【中】 渤海 利津 沾化】
淄莱路 【【下】改盘阳路西北至都一千三百五十里 淄川 长山 新城 蒲台】
莱州 【【中】 掖县 招远 胶水 莱阳】
登州 【【下】 蓬莱 栖霞 福山 黄县】
済宁路 【【下】北至都一千三百五十里 邺城 巨野 肥城】
済州 【【下】 鱼台 金乡 沛县 虞城 砀山 豊县】
兖州 【【下】 磁阳 泗水 曲阜 宁阳】
单州 【【下】 单父 嘉祥 任城】
东平路 【【下】西北至都一千三百里 须城 汶上 阳谷 平阴 东阿 寿张】
东昌路 【【下】西北至都一千里 聊城 莘县 堂邑 博平 荏平】
曹州 【【上】 済阴 禹城 楚丘 定陶 成武】
濮州 【【上】 鄄城 馆陶 临清 朝城 观城 范县】
高唐州 【【中】 高唐 夏津 武成】
德州 【 安德 斉河 平原 清平 德平】
泰安州 【【下】 奉符 长清 莱羌】
恩州 【【下】 隶怀孟管】
冠州 【【下】 隶怀孟新管】
河南河北等行省所辖
汴梁路 【【上】北至都一千五百八十里 封丘 杞县 鄢陵 扶沟 太康 开封 祥符 陈留 兰汤 原武 中牟 荥泽 尉氏 通许 颖川】
延州 【【下】 延津 阳武】
许州 【【下】 长社 郓城 长葛 衮城 临颕】
郑州 【【下】 管城 汜水 河阴 荥阳】
钧州 【【下】 新郑 密县 阳翟】
睢州 【【中】 考城 衮邑 仅封】
蔡州 【【下】改汝宁府 汝阳 上蔡 礭山 西平】
息州 【【下】】 颖州
陈州 【【下】汴梁管 宛丘 商水 西华】
信阳州 【【下】汴梁管 罗山 信阳】
河南路 【【下】东北至都一千七百三十里 洛阳 孟津 新安 永宁 宜阳~p 110 巩县 登封 偃所】
陜州 【【下】 夹县 灵宝 阕乡 沔池元韶州 荒畧元号州】
南阳府 【【散】北至都二千二百七十里 南阳 镇平】
蒿州 【【下】】
唐州 【【下】 沁阳】
嵩州 【【下】 卢氏】
裕州 【【下】 叶县 方城】
汝州 【【下】 梁县 鲁山】
邓州 【【中】 □县 新野 内乡】
归德府 【【散】北至都一千五百里 □阳 宁陵 夏邑】
亳州 【【下】 鹿邑 谯县】
徐州 【【下】 萧县】
宿州 【【下】 永城 灵璧】
邳州 【晋宁 宿迁】
襄阳路 【【下】北至京一千六百里 襄阳 宜城 谷城 南漳 枣阳】
江州 【光化】
均州 【【下】 武当 郧县】
房州 【【下】 房陵 竹山】
淮东道宣慰司所管 【至元二十九年属河南省】
扬州路 【【上】西北至都二千五百里 丘都 泰兴】
高邮府 【【散】 高邮 宝应 兴化】
真州 【【上】 扬子 六合】
泰州 【【中】 海陵 如皋】
通州 【【中】 静海 海门】
滁州 【【下】 清流 全椒 来安】
淮安路 【山阳 塩城 淮安 淮阴 清河 桃源】
临淮府 【【散】 盰胎 天长 招信】
淮西道宣慰司所管 【蕲黄道即是】
庐州路 【【上】 合肥 梁县 舒城】
崇明州 【【下】 在城 西沙 三沙】
泗州 【【下】 临淮 江县 五河 淮平】
海宁州 【【下】 煦山 贑榆 沐阳 怀仁】
安东州 【【下】 连水】
六安州 【【下】 六安 英山】
安豊路 【【下】 寿春 安豊 霍丘】
临濠府 【【下】 锺离 荆山 定远】
和州 【【中】 历阳 含山 乌江】
无为州 【【中】 为 卢江 巢县】
黄州路 【【下】 黄冈 黄陂 麻城】
蕲州路 【【下】 蕲春 蕲水 广済 黄梅 罗田】
安庆路 【【下】 怀宁 宿松 桐城 太湖 望江 □人原寨】
光州 【【下】今属汝宁路管 定城 固始 光山】
寿昌府 【【散】今属鄂州行省 武昌】
荆湖北道宣慰司所管
江陵路 【【上】 江陵 公安 松滋 石首 监利 枝江 潜江】
峡州路 【【下】 北夷陵 南夷陵 宜都 长阳 远安】
德安府 【【散】 安陵 云梦 应城 孝感】
汉阳府 【【散】今属湖广省 汉阳 汉川】
沔阳府 【【散】 玉沙 景陵】
安陆府 【【散】即郢州 长寿 京山】
荆门州 【【下】长林 当阳】
随州 【【下】 随县 应山】
枣阳军 【【下】今隶襄阳路 枣阳】
湖广等行省所辖
鄂州路 【【上】 江夏 崇阳 蒲圻 通城 咸宁 嘉鱼】
兴同路 【【下】 永兴 大治 通山】
岳州路 【【上】 巴陵 临湘 华容】 平江州 【【下】】
常德路 【【上】 武陵 沅江】
桃源州 【【中】】 龙阳州 【【下】】
澧州路 【【上】 澧阳 石门 安乡】
慈利州 【【中】】 安定州 【【下】】 柿溪州 【【下】】
辰州路 【【下】 沅陵 叙浦 辰溪 卢溪】
上溪州 【【下】】 施容州 【【下】】
靖州路 【【下】 永平 会同 通道】
沅州路 【【下】 麻阳 虚阳 黔阳】
归州 【【下】 □归 巴东 兴山 新化】
溪洞
播州军民宣抚司 【乐源】
思州安抚司 【婺川】
金筑府 【改镇远 古筑】
沿边溪洞招讨司 【镇安 定安 永安】
叙州宣抚司 【北至都六千里】
马湖路 【【下】】
富顺州 【【下】 宜宾 庆符 南溪 宣化】
戎州 【【下】】 高州 新得州 小宁州 长宁军
宁远寨
镇安府 【【散】】 安远寨 怀远寨
黄平府 【【散】 【长官】 上计 下计 【堡寨】 梅洞 清平 石笋】
镇安路
上林州 鹿林蛮夷 鹿长蛮夷 诸部蛮夷
八番顺元府 【【下】】
八番罗甸宣慰司
葛蛮安抚司 程番咸盛军安抚司
罗番遏蛮安抚司 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
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 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
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 洪番永盛军安抚司
方番河中府安抚司 签龙番静安军安抚司
安庆州 【【下】】 叶州 东滦州 鲁州
知山州 贡州 郡州 龙章州
龙里州 必化州 小罗州 洪边州
【县】 【会朝 朝宗 必际 茶阳 上桥 新安 麻峡 鸭水 □蓬 小罗 高桥 伯纳 章龙 乌山 华山 龙里 都云】
各处长官
都云桑林狗力等
【卢山 木□施 水东 韦番 龙里 方番 罗番】
落葛谷鹅罗桥等 昔不梁骆杯密纳等
瓮城都桑等 农耸古平等
干溪具池等 都镇麻乃等
平普落重顿等 落重当等
平候等 独禄等
三陂等 地蓬等
罗日和等 麦傲等
都云洞 小葛落邦到骆豆虎等
五寨蛮夷军民长官
都云定云等安抚司 各长官
万朝平坝焦溪江水望成等
吴黎当溪 中都云南水等
大洞斡真 李殿李
上都云都 上宫溪崖崖尾
八千寨楼等 铜鼓等
上马芦平崖岭 黎坡重端等
丹竹杨丙等 周包竹明等
上木洞等 平珠平驼等洞
安化等洞 卯雄十围等
安化 【【下】【□】】 只陆 恩安 归仁 各丹
湖南道宣慰司所管
潭州路 【【上】 长沙 衡山 善化 宁乡 安化】
醴陵州 【【中】】 浏阳州 攸州 湘潭州 益阳州
湘乡州 【【下】】 湘阴州
衡州路 【【上】 衡阳 安仁 虚县】
耒阳州 【【下】】 常宁州 茶陵州
宝庆路 【【下】 郡阳 新化】
武冈路 【【下】 武冈 绥宁 新宁】
郴州路 【【下】 郴阳 永兴 宜章 桂阳 兴宁】
桂阳路 【【下】 平阳 临武 蓝山】
全州路 【【下】 消湘 灌阳】
永州路 【【下】 零陵 东安 祁阳】
道州路 【【下】 营道 宁远 江华 永明】
广西道宣慰司都元帅府所管
静江路 【【上】 临桂 灵川 兴安 阳朔 荔浦 古县 永福 义宁 修仁 理定】
柳州路 【【下】 柳城 马平 洛容】
容州路 【【下】 普宁 比流 陆川】
象州路 【【下】 阳寿 来宾 武仙】
邕州路 【【下】 宣化 武缘】
梧州路 【【下】 苍梧】
浔州路 【【下】 桂平 平南】
横州路 【【下】 宁浦 永淳】
宾州路 【【下】 岭芳 迁江 上林】
庆远路 【【下】 宜山 忻城 天河 河也 恩思】
欎林州 【 南流 兴业 慱白】
贺州 【【下】 临贺 富川 桂岭 怀集】
昭州 【【下】 平乐 丘山 龙平 恭城】
藤州 【【上】 覃津 今溪】
贵州 【【下】 蔚林】
融州 【【下】 融水 怀远 通泰 安相 乐善】
海北海南道都元帅府所管
雷州路 【【下】 海康 徐闻 遂溪】
化州路 【【下】 石龙 吴川 石城】
高州路 【【下】 龙白 茂名 信宜】
钦州路 【【下】 安远 灵县】
廉州路 【【下】 合浦 石康】
海外四州安抚司
琼州路 【【下】 琼山 澄葛 文昌 临高 乐会 会同 安定】
南宁军 【宜伦 昌伯 感恩】
万安军 【万安 陵水】
吉阳军 【宁远】
左右两江溪峒
田州路
【州】菓化州 向武州 安定州 奉议州 隆州 功饶州 怀德州 思恩州 婪凤州 兼州 下隆州 归德州 武龙州 归朝州 田州 归辰州
【县】 【罗陂 郍带 唐兴 强山 威德 永宁 都阳 古带 南海 上林】
来安路 【武林 顺安 单阳】
【州】七源州 罗博州 龙川州 安德州 利州 归仁州 归乐州 上隆州 顺隆州 俟州 唐兴州 昭暇州 路城州 四城州 训州
思明路
上思明 下思明 上石西 下石西 思陵
迁隆州
江州 【罗百】
忠州 【宁福】
禄州 【武黎】
定云府 陈蒙州 合江州
太平路
【州】镇远州 养利州 龙英州 结伦州 左州 万城州 思同州 太平州 全茗州 龙州 都结州 安平州 茗盈州 结安州 上冻州 下冻州 上思城州 下思城州 上怀恩州
【县】 【罗阳 陀陵 崇善 永康】
江西等行中书省
龙兴路 【【上】南昌 新建 进贤 奉新 靖安】
宁州 【【上】武宁 分宁】
富州 【【上】】
吉州路 【【上】庐陵 永丰 万安 龙泉】
吉水州 【【中】】 安福州 【【中】】 太和州 【【下】】 永新州 【【下】】
瑞州路 【【上】高安 上高】
新昌州 【【下】】
江州路 【【下】德化 彭泽 德安 湖口 瑞昌】
抚州路 【【上】临川 崇仁 金溪 宜黄 乐安】
临江路 【【上】清江】
新淦州 【【中】】 新喻州
袁州路 【【上】宜春 分宜 万载】
萍乡州 【【中】】
南康路 【【下】都昌 星子】
建昌州 【【下】】
贑州路 【【上】贑县 兴国 信豊 雩都】
会昌州 【【下】会昌并入安远一县 石城 瑞金并入龙南一县】
宁都州 【【下】】
南安路 【【下】大庾 南康 永清】
建昌路 【【下】南城 新城 广昌】
南丰州 【【下】】
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所管
广州路 【【上】南海 东筦 增城 番禺 香山 清远 新会】
韶州路 【【下】曲江 乐昌 仁化 乳源】
新民州 【【下】】 英州 【元系英德府沧光真阳二县】
南雄路 【【下】保昌 始兴】
惠州路 【【下】归善 博罗 海豊】
潮州路 【【下】海阳 潮阳 揭阳】
肇庆路 【【下】高要 四会】
德庆路 【【下】端溪 泷水】
循州路 【【下】龙川 兴宁 长乐】
梅州 【【下】程乡】
南恩州 【【下】阳江 阳春】
新州 【【下】新兴】
连州路 【【下】连山 阳山】
桂阳州 【【下】】
封州 【【下】封川 开建】
福建等宣慰司都元帅府 【大德三年改立隶江断省】
福州路 【【上】闽县 候官 古田 连江 怀安 闽清 永福 长溪 长乐 罗源】
福宁州 【【下】福安 宁德】
福清州 【【下】】
建宁路 【【上】建安 瓯宁 浦城 崇安 建阳 政和 松溪】
邵武路 【【下】邵武 光泽 建宁 泰宁】
泉州路 【【上】晋江 南安 安溪 同安 惠安 德化 永春】
漳州路 【【下】龙溪 龙岩 漳浦 长泰】
延平路 【【下】南平 将乐 尤溪 顺昌 沙县】
兴化路 【【下】莆田 仙游 兴化】
汀州路 【【下】长江 宁化 连城 清流 上杭 武平】
江浙等行省所辖
杭州路 【【上四司】钱塘 仁和 余杭 临安 富阳 于潜 新城 昌化】
塩官州 【【中】】
嘉兴路 【【上】即 嘉兴 秀州】
松江府 【【散】华亭 上海】
海塩州 【【中】】 崇德州
平江路 【【上】即 长洲 吴县 苏州】
昆山州 【【中】】 吴江州 常熟州 嘉定州
建德路 【【中】即 建德 桐庐 遂安 寿昌 淳安 □州 分永】
湖州路 【【上】乌程 归安 安吉 德清 武枣】
长兴州 【【中】】
常州路 【【上】晋陵 武进】
锡州 【【中】】 宜兴州 江阴州
镇江路 【【中】】 丹阳 【丹涂 金坛】
浙东道宣慰司所管
绍兴路 【【上】即 山阴 □县 会稽 上虞 萧山 越州 新昌】
诸暨州 【【下】】 余姚州
庆元路 【【上】即 鄞县 慈溪 象山 定海 明州】
奉化州 【【下】】 昌国州
台州路 【【上】临海 仙居 宁海 天台】
黄岩州 【【下】】
婺州路 【【上】金华 东阳 义乌 永康 武义 浦丘】
兰溪州 【【下】】
衢州路 【【上】龙游 西安 开化 江山 常山】
温州路 【【上】永嘉 乐清】
平阳州 【【中】】 瑞安州 【【下】】
处州路 【【上】丽水 龙泉 松阳 遂昌 缙云 青田 庆元】
江东道宣慰司 【大德三年革去直隶江浙省】
建康路 【【上】上元 江宁 句容】
溧水州 【【中】】 溧阳州
太平路 【【下】当涂 羌湖 繁昌】
宁国路 【【上】宣城 南陵 泾县 宁国 旌德 太平】
徽州路 【【上】歙县 休宁 祁门 续溪 黟县】
婺源州 【【下】】
信州路 【【上】上饶 贵溪 玉山 弋阳 永豊】
鈆山州 【【下】】
饶州路 【【上】鄱阳 德兴 安仁】
浮梁州 【【中】】 乐平州 余干州
广德路 【【下】广德 建平】
池州路 【【下】贵□ 青阳 铜陵 建德 东流 石埭】
陜西等行省所辖
安西府路 【【上】即咸宁 长安 郿县 兴平 高陵 京兆 咸阳 泾阳 临潼 蓝田 鄠县 盩庢】
干州 【【下】奉天 永寿 醴泉 武功】
同州 【【下】朝邑 白水 韩城 澄城 邰阳】
华州 【【下】郑县 渭南 华阴 蒲城】
耀州 【【下】同官 三原 富平】
商州 【【下】洛南】
开城路 【【上】开城】
咸平府 【【散】】
延安路 【【上】霄施 延川 安定 安塞 甘泉 延长 保安 宜川】
鄜州 【【下】宜君 洺川 中部】
绥德州 【【下】青涧 米脂】
葭州 【【下】府谷 神木 兵堡】
兴元路 【【下】南郑 褒诚 城固 西乡】
洋州 【【下】】 凤州 全州
巩昌路 【【下】便宜都揔帅府】
巩昌府 【【散】陇西 宁远 伏羌 鄣县 通渭 会川】
平凉府 【【散】平凉 崇信 华亭】
临洮府 【【散】狄道 渭源】
庆阳府 【【散】合水】
定西州 【【下】】
秦州 【【下】成纪 清水 秦安】
徽州 【下 雨当】
宁州 【【下】宜宁】
德顺州 【【下】陇平 隆德】
陇州 【【下】汧源 汧阳】
成州 【【下】栗亭】
西和州 兰州 会州 阶州 金州 环州
金洋州 文州 镇元州
凤翔府 【凤翔 宝鸡 扶风 歧山 麟游】
土浪路 【【下】】
泾州 【【下】泾川 灵台】
汾州 【【下】新平 淳化 宜禄】
四川等行省所辖 【大德三年改立宣慰司元帅府】
四川西道
成都府路 【【上】北至大都五千八百里】
【成都 华阳 新繁 新都 温江 郸县 双流】
洖州 【【下】付祁 绵竹 德阳 名隹县】
崇庆州 【【下】新津 晋源 仁寿】
彭州 【【下】崇宁 蒙阳 井研 贵平】
安州 【【下】石泉】
绵州 【【下】罗江 彰明】
德州 【【下】 金堂】
通化军 灌州 简州 茂州 威州
春旗城寨 嘉会寨
嘉定路 【【下】龙游 揵为 峨嵋 夹江】
眉州 【【下】青神 彭山】
邛州 【【下】大邑】
潼川路 【【下】东北至都九千一百里 郪县 塩亭 射洪 中江】
遂宁州 【【下】蓬溪 遂宁 小溪三十年七月并入本州岛】
四川东道
顺庆路 【【下】北至都六千里 南克 西克】
广安府 【【散】渠江 岳泚】
渠州 【【下】大竹 流江】
蓬州 【【下】营山 仪陇 相如】
四川南道
重庆路 【【上】西北至都四千一百里 巴县 江津 南川】
忠州 【【下】南宾 临江 酆都】
泸州 【【下】江安 纳溪 合江】
合州 【【下】铜梁 定远 日照】
涪州 【【下】武隆】
夔路 【【下】奉节 巫山】
大宁州 【【下】】 施州 【【下】建始】
达州 【【下】新宁】
梁山州 【【下】梁山】
万州 【【下】武□】
云阳州 开州
四川北道
绍庆路 【【下】元黔州北至大都五千二百里 黔江 彭水】
服州 【【下】惠安】
怀德府 【【散】】 来宁州 柔远州 酉阳州
广元路 【【下】绵谷 昭化 临江】
汕州 【【下】畧阳 铎水 大安】
剑州 【【下】普安 梓潼 江油】
保宁府 【【散】苍溪 南部 闾中】
巴州 【【下】化成 曾口 通江】
龙州 【【下】□川】
永宁路 【【下】定川】
筠连州 【【下】】
云南等行中书省所辖
中庆路 【宜良 富民 昆明】
嵩明州 【邵甸 □林】
晋宁州 【归化 晋宁 晟贡】
昆阳州 【鸟门 三泊】
安宁州 【禄豊 罗次】
威楚开南等路安抚司所管
威楚路 【威楚 定远】
镇南州 【安远】
南安州 【广通】
开南州 威远州
武定路 【 立镇抚所】
和曲州 【南甸 示谋】
禄劝州 【昌龙 石旧】
鹤庆府 【剑川】
大理等宣慰司都元帅府所管
大理路 【云南 太和】
昌府 【永平】
腾卫府 【凤羽 良穹】
赵州 【【下】】 姚州 【【下】】 川州
镇西路 蒙莱路 【邦毛甸】
南甸军民緫管府 茫施路 【人钦甸】
廉川路 云龙甸緫管府
蒙光路 木莲路
谋粘路 孟定路
蒙怜路 【尺迷甸】
木邦路
镇康路 南甸緫管府
大维甸緫管府
缥甸 怒江甸 孟陵甸 大固甸 忙吉剌甸 木八剌甸 忙牙甸 忙盖甸 金井甸 益当甸 鹅麻甸 木倒甸 罗必思土 满东甸 大都甸 蒙怜甸 孟忙甸 忙兀甸 石甸
蒙化路
木朵路
木礼路 木朵甸 小花甸 木榄甸 孟往甸 歹鲁甸 歹罗甸 罗落大甸 木茅甸
罗罗斯宣慰司兼管军方户府所管
建昌路 【北社】
建安州 【【中】】 永宁州 泸州 里州 润州
撒里府 礼州 【芦古县】 隆州 功州
德安路
德州 昌州 苏州 威龙州 普済州
会川路
武安州 黎溪州 麻龙州 永昌州 会理州 通安州
柏兴府 【阖塩 金县】
临安广西沅江等宣慰司所管
临安路 【蒙自 河西】
宁州 【西宁 通海 嵋峨】
石平州 建水州 河迷州 三弄州
广西路 【抢资 防送 都 几索僀】
师宗州 勒州 维摩州
沅江路
罗必甸 带良 带速甸 思摩甸
木桉府
大姑等
云南金齿
银沙罗甸蛮夷 孟纒甸 景新甸 兀索滞大甸 思摩甸 部目甸 沙财泥大甸 不甲侣也构甸 阿都甸 孟定甸 木倒甸 孟绫甸 木麓甸 震浓甸 蒲阿拨思 大部马廿四寨 广甸 甸尾闸 银生罗茫部 必畔 茫部奚娘 八纳等部 和能等部
辽阳等行省所辖
辽阳路 【【上】辽阳】
懿州 【【下】】 盖州 澄州
婆娑府 【【散】】
大宁路 【【上】大宁 和众 富庶 龙山 金源 德和 武平】
霍州 【【下】】 景州 兴中州 建州 川州 惠州
义州 锦州 瑞州 利州 高州
东京路 【玉山 中和】
辽东道宣慰司
东宁路 【【上】府州三十】
开元路 咸平府
广宁路 【【下】闾阳 望平 广宁】
镇东行省 【大德三年五月初】
普腾甸 部目甸 落初 带羊 他郎 困远 不通 沙财 泥大 带思 奚泥伽 纳娄兰甸 茶甸 乌尤 罗配 和泥泥 怯 七十门二 大甸 越甸 兀好滞 带来 普腾侣也构甸 部目思摩甸 带思带良甸 因远罗必甸 带违带羊彻里甸 马龙他郎沙财泥 罗泥罗初不甲甸
曲靖等宣慰司所管
曲靖路 【南定 罗山 交水 石梁】
沾益州 马龙州 【通泉】
陆凉州 【芳华 河纳】
越州 罗雄州
澄州路 【河阳 阳宗 江川】
路南州 【邑市】
新兴州 【普舍 研和】
普安路 【永山 石梁 罗山 普定】
禾龙等部 八纳等部 习旧
仁德府 【为美 归厚 南宁】
乌撒乌蒙等宣慰司所管
乌蒙路 【阿都 奚娘】
东川府 【莅部 乌撒】
丽江路军民宣慰司所管 【临西 小良】
北胜府
永宁州 渠州 顺州 巨津州 通安州 兰州
和罗剌本多
安抚高丽揔管府 渖州高丽揔管府 冘罗国军民安抚司 金兰府水达达田地
甘肃等行省所辖
甘州路 永昌路 西凉府 肃州路 沙州路 爪州 亦集乃路 西安州 山丹州 小和州 新民官
宁夏府路
灵州 应理州 鸣砂州
和林城宣慰司
诸小国土部落去并入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五 【前集】
○方国类 【按广舶官本】
方国杂志
占城国
在海西南自广州发舶至诸蕃惟占城为近顺风八日可达国人多姓翁广舶到其国即差蕃官折黑皮为策书白字抄物数监盘上岸十取其二外听交易如有隐漏籍没入官若民入山为虎所噬或舟行被鳄鱼之厄其家指其状诣王王命国师作法诵呪书符投民死所虎鱼即自投赴请命杀之若有欺诈诬害之讼官不能明令竞主过鳄鱼潭其负理者鱼即出食之理直者虽过十余次鳄鱼自避去宋朝建隆元佑间甞入贡中国今
大元奄有四海诸蕃悉皆归附矣
宾童龙国
隶占城占城选人作地主出即骑象或马打红伞从者百人执盾赞唱曰亚或仆 【番语也】 以叶承饮食椰子酒与米酒岁贡方物于占城今罗汉中有宾头卢尊者盖指此地今讹为童龙佛书所谓王舍城即此地也人云目连舍基尚存
登流眉
属真腊选人作地主堆髟告纒帛蔽形每朝蕃主出座名曰登场众蕃皆拜罢同座交手抱两膊为礼如中国手也
真腊国
舟行北风十日可到天气无寒每嫁娶则男归女舍最可笑一事国人生女至九岁即请僧诵经作梵法以手指挑损童身取其红点其额其母亦用点额唤为利市云如此则其女他日嫁人谐好欢洽宜其室家凡女满十岁即嫁若其妻与客合夫即喜自诧云我妻有姿色且巧慧故人昵云国人犯盗则斩手断脚烧火印胷背黥额犯罪至死则斩或削木椓其尻死令众以当绞罪蕃杀害唐人即依蕃法偿死如唐人杀蕃至死即重罚金如无金则卖身取金赎
三佛斉国
乃绝屡入贡于中国出生牛数万人取食之后用竹木窒其自广州发舡取正南去冬日乘北风半月连夜至凌牙门五日方入三佛斉国以木作栅为城别产物国人俱姓蒲习水陆战临阵敢死官兵服药刀箭皆不能伤以此霸于诸国前后每国王先用金铸形质以代其躯运一室以金为器皿供奉甚严其金像器皿各镌志示后人勿毁代代如此近世有一王见所积金身金器颇多窃之则罪至死储之则不敢开尽载之舟至大海沉之旧传其国地面忽然
单马令
唐舡自真腊风帆十昼夜方到其国主有地主宋朝庆元二年进金三埕金伞一柄
佛啰安
自凌牙苏家风帆四昼夜可到亦可遵陆有地主亦系三佛斉差来其国有飞来铜佛二尊名毗沙门王佛内一尊有六臂一尊有四臂每年六月十五日系佛生日地人并唐人迎引佛六尊出殿至三日复回其佛甚灵如有外国贼舡欲来刼夺佛殿珠宝至港口即风发舡不得多是就港口抢刼他人往别国卖每一人鬻金四两或五两如国内民妻与人有奸即罚所奸人金四五两还本人即以妻嫁与之
晏陀蛮国
自蓝无里国去细兰国如风不顺飘至一所地名晏王它蛮周围七千里人身如黑漆能生食人舡人不敢舣岸山内无寸铁皆以王车渠蚌壳磨铦为刃其上有圣迹用浑金作床承一死人经代不朽常有巨蛇卫护其蛇毛长二尺人不敢近有一井每岁两次水溢流入于海所过沙石经此水浸皆成金旧传曾有舶舡坏舡人扶木飘至此山潜以水筒盛满乘木信风飘流至南毗国以献国王试之果验遂发七舡欲并收此山未至为恶风所坏舡人至山尽为山蛮所食
大阇婆国
名重迦卢离莆家龙风帆八日乃至旧传国王系雷震石裂有一人出后立为王其子孙尚存人物文措一如莆家龙产青塩系海潮入田曝成颗粒及产绵羊鹦鹉及真珠宝物之类
大食弼琶啰国
无国主有四座州其余皆是乡村本国不发舡为无国主故也惟阜宿土豪更互主事遇婚娶时女家报约取牝牛一只有孕者断其尾为信从断牛尾日为许婚之期候牛生犊时始还男亲须要男家割人尾来女家还元割牛尾期信□尾盖男子阳物也以为聘币至则女家喜以鼓乐迎导徇于街者七日男乃入女舍婚合是一家还亲则使男子绝命也盖风俗相尚欲显其婿之雄杰如此物女家永不还亲其国俗自古而然大抵君长各以豪强相尚地产利物名骆佗鹤身长六七尺有翼能飞但不甚高耳食杂物并炙火或烧赤热铜与之食生卵如椰子破之如瓮瓮有国人好猎每三日一出猎以药箭射取兽物
大食勿拔国
边海天气暖甚出乳香树他国皆其树逐日用刀斫树皮取乳或在树上或在地下在树自结透者为明乳蕃人用琉璃瓶盛之名曰瓶香在地者名塌香每岁春末有一等飞禽自天而降不知出没白如丝鴮大如家雀肥甚而味极佳每旦天明即四散飞泊日出则绝不见影国人张罗杀食之惟春暮一月有之交夏则绝每岁甞有大鱼死飘近岸身长十余丈高二丈余国人不食但刳其膏为油多者至二三百斤肋骨作屋桁脊骨作门扇骨节可为臼又有龙涎全不知所出忽见成块飘泊岸下地人竞争货买
大食勿斯离国
秋时露降朝阳曝之即成糖霜真甘露也有树一年生如栗子而长名曰蒲卢可采食之次年再生即名麻茶泽没石子也明年又生栗子是间岁方生没石子一根而异产亦可恠也产麦每粒长三寸甜每大五六尺石榴每重五六斤桃子每重二斤香椽每重二十斤菜每根可重十余斤叶长三四尺米麦皆开地窖之经三四十年不坏穿井百余丈乃见水又产胡羊高三尺余其尾如扇每岁春时割取脂二十余斤再缝合仍生不取则胀死
麻啰奴
野岛贼居其上若他国有舡飘落则群起捉人烧食取人脑盖为饮食器父母死则召亲戚槌鼓共食之非人类也
昆仑层期国
常有大鹏飞则遮日能食骆駞有人拾得其翅截其管作水桶海岛内有野人身如漆国人诱捉卖与蕃商作奴
西天南尼华罗国
事佛教尊牛屋壁皆涂牛粪以为絜各家置坛以牛粪涂置花水爇香供佛蕃商到不得入屋只坐门外
天竺国
隶大秦国所立国主悉由大秦国选择俗皆辫发垂下两鬓以帛纒头衫袴鞋袜国内取圣水能止风涛蕃商以琉璃瓶盛之若遇风涛以水洒之立止
默伽国
古系荒郊人烟因大食国祖师名蒲啰吽自幼有异状长娶妻在荒野生一男子无水可洗弃之地母走寻水不获及回见其子以脚擦地涌出一泉水清甚此子立名司麻烟砌成大井逢旱不干泛海遇风涛以此水洒之则应手而止
勿斯里国
属白达国节制其国终岁不两国人有七八十岁不识雨者止有一大江水极清甘美不知其源所出遇其时水溢四十日浸满田畴候水退而耕其田管下有二州名甜野亦近此江两三年间必有一老人自江水中出发须皓白坐于水中石上国人拜问吉凶其人不语若笑则其年豊稔若蹙额为悲状则必有饥疫坐良久复入水中相传古有圣人徂葛尼建塔顶上有镜如他国有兵舡来其镜先照见
斯伽里野国
出流转至海边复回所过林木皆不烧遇石焚之如炭中须臾自然爆出皆碎如浮石每五年一次火从四季出火国人相与扛舁大石重五百斤或千斤抛放近芦眉国界国有山山上有深
默伽腊国
有国王海出珊瑚树国人采之用索缚十字木将麻线乱绞在十字上用石坠入水中棹舡拖索刮取其树古云铁网取珊瑚盖此类也
茶弼沙国
前后并人到惟古来有圣人名徂葛尼曾到其国遂立文字该载其国系太阳没入之地至晚日入其极洪于雷霆国王每于城上用千人吹角及鸣锣打鼓杂混日不然则小儿惊死也
都播国
铁勒之别种分为三部自相统摄其俗结草为庐牛羊不知耕稼多百合取以为粮衣貂鹿之皮贫者亦缉鸟羽为服国刑罚偷盗者倍征其赃 【出神异录】
奇肱国
民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久下奇肱人车至于豫州界中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后十年东风复至乃使乘车遣回其国去玉门之西一万里 【出博物志】
顿逊国
梁武帝时贵方物国在海岛上其俗人将死亲宾歌舛送于郭外有鸟如鹅而色红飞来万万家人避之其鸟食肉尽乃去即烧骨以沉海中谓之鸟葬 【穷神秘苑】
骨利国
居回纥北方澣海之北地出名马昼长夜短日没后天色正曛煑羊一胛才熟东方巳曙 【出神异录】
大食国
在西南二千里有国山谷间树枝上花生人首如花不解语人借问惟笑而巳频笑辄雕落 【酉阳杂俎】
干陀国
昔尸毗王之仓库为火所烧荡其中有粳米燋者于今尚存若服一粒则终身不患疟疾 【同上】
堕波登国
在林邑之东南接诃陵国西接迷黎国种稻每月一熟有文字即书于贝多叶死者乃以金釭贯于四肢然后加以婆律膏及檀沉龙脑积薪燔之 【出神异记】
诃陵国
在真腊之南竖木为城造大屋重阁以椶皮覆之以象牙为床以柳花为酒以手撮食有毒常人与之宿即生疮与之交会即死旋液着草木即枯 【出神异录】
孝亿国
界周三千余里气候常暖冬不凋落产羊马駞牛宜五谷出金铁衣麻布举俗事妖不识佛法有妖祠三百余所每一日造食一月食之常吃宿食 【酉阳杂俎】
悬渡国
乌耗西有悬渡国山溪不通唯引绳而渡土人佃于石间垒石为室接手而饮互相牵引所谓猿引是也 【同上】
乌苌国
民有死罪不立杀刑唯徙空山任其饮啄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自验随事轻重即决 【出伽蓝记】
缴濮国
以安其尾若邂逅误折其尾即死 【出广州记】永昌郡南千五百里有缴濮国其人有尾欲坐乃先穿地作
拨挍力国
在西南海中不识五谷食肉而巳常针牛畜取血和乳生饮衣唯腰下用羊皮掩之 【酉阳杂俎】
于阗国
妇人袴衫束带走马与丈夫异死者以火烧收骨葬之上起浮图居丧者剪发长四寸 【出伽蓝记】
女人国
居东北海角与奚部小如者部抵界其国男每视井即生也
诃条国
金辽山寺有石鼍众僧饮食将尽向石鼍作礼则饮食悉具 【酉阳杂俎】
道明国
人不着衣服见着衣服者即共笑之俗塩铁以竹弩射虫鸟 【朝野佥载】
义渠国
秦之西有义渠国其亲戚死则聚柴而焚之熏尸于烟上谓之登烟霞 【事见墨子】
贯胷国
在盛国之东其人胷有窍尊者去其衣令卑者以物贯其胷抬之又有不死人在国之东其人长寿不死居圆丘上有不死树赤泉食之乃寿
长臂国
在海之东其人垂手至地昔有人在海中得布衣两袖长丈有余又有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捕鱼今之橇 【与轿同】 人盖象此也与长臂国相连
丁灵国
在海内其人从膝下生毛马蹄善走自鞭其脚一日可行三百
聂耳国
在腹国之东其人虎文两手聂耳而行耳长及颊行则手捧之
无月国 【月肚肠也】
居死即埋之其心不朽二千岁乃复生之在北海外为人无月
一臂国
在西海之北其人一目一孔一臂一脚半体比肩犹鱼鸟相合
三身国
在夏后启之北其人一首三身
二首国
在凿齿国之东其人一身三首
无腹国
在深国国东其人男女皆腹
柔利国
其人反膝曲足居上一手一足
交胫国
其人交胫言脚胫曲戾相交也
小人国
名曰竫长九寸海鹳吞之
异邦习俗
四方蛮
东方之人鼻大窍通于目筋力属焉南方之人口大窍通于耳西方之人面大窍通于鼻北方之人短颈窍通于阴中央之人窍通于口 【酉阳杂俎】
五溪蛮
父母死行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戱一月尽产为椁饰临江高山半凿龛以葬山上悬索下柩高者为至孝初遭丧三年不食塩 【朝野佥载】
三国蛮
三蛮同类 【出慱物志】月民食土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复化为人参镠民肺不朽百年亦化为人细民国肝不朽百年亦化为人皆
南方蛮
南道之酋豪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巾帛绵絮伤一复纵横纳之其温柔不减于挟纩也俗云鹅毛柔暖而性冷偏宜覆小儿能辟惊癎候 【岭表录】
东方蛮
东方有女国每十月令巫者赍酒肴诣山中呼鸟俄有鸟如雉飞入巫者怀中剖视腹中有谷来岁必登有霜雪必大灾其俗名曰鸟卜 【广德异记】
武宁蛮
好着芒心接篱名曰苎绥以稻记年月葬时则以笄向天谓之刺北斗 【酉阳杂俎】
海隅风土
南海屠婆
南海解牛多女人谓之屠婆屠娘皆缚牛于大木执刃以数其罪云某时牵汝耕田不得前某时乘汝渡水不即行今何免死即以策文颈挥刀斩之 【南海异事】
南海鬻发
南海男子女人皆缜发每沐以灰投流水中就水以沐以彘膏滋其发至五六月稻未熟民尽髠鬻于市既髠复取彘膏涂来岁五六月又可鬻也 【同上】
番禺蔬圃
广州番禺县甞有部民牒诉云前夜亡失蔬圃今认得见在某请县宰判状往取之有北客骇其说因诘之民云海之浅水中有藻荇之属被风吹沙与藻荇相杂其根浮于水面或厚三五尺可以耕垦为圃以殖蔬夜则被盗者盗之百余里外若浮筏之乘流也 【玉堂闲话】
番禺蛮媪
有在番禺逢端午闻街中喧然卖相念药笑讶召之乃蛮媪荷山中异草鬻富妇人为媚男药用此日采取如神又去采鹊巢中得两小石号鹊枕此日得之者令妇人遇之有抽金簪解耳珰而偿其直者 【出投荒】
南中师郎
南人率不信释氏虽有一二佛寺课民为僧以督责释之土田设有三数僧亦拥妇食肉但居家不能少解佛事士人以女配僧呼为师郎或有疾以纸为钱致佛像傍或请僧设食翌日宰羊豕噉之曰除斎 【投荒杂录】
南海贫妻
南海贫民妻方孕则诣富室指腹以卖之俗谓指腹卖或巳子未胜衣邻之子稍可卖往贷以鬻折杖以识其短长俟巳子长与杖等即偿贷者 【南海异事】
南方产翁
南方有獠妇免生子便起其夫卧床饮食皆如乳妇稍子卫护则产妇生疾又越俗妻或诞子具糜以饲壻壻拥衾抱子寝槾谓之产翁真倒如此 【南楚新闻】
南中摄僧
唐昭宗即位柳韬为容广宣告使赦文到下属州崖州自来无僧皆临事差摄先时有假僧不伏排位太守王弘夫恠而问之僧曰投次不当偏并去岁巳曾摄文宣王今年又差作和尚见者莫不绝倒为笑 【岭表录异】
南方缚妇
南方男女婚嫁多非礼聘俗有缚妇民喜他家之室女者率少年数辈持刃梃趍虚路侦之俟过即共擒此妇一二月与其妻首罪俗谓之缚妇 【南海异事】
岭南好女
岭南问贫富不教女针缕纺绩但躬庖厨善醓酰者为大好女民争婚姻谚曰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鳝一条必胜一条 【出投荒录】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六 【前集】
○胜迹类
【刘禹锡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凡山岳之广河海之大不有灵物司持其间则地特撮土耳今摭古今胜迹仙灵之显著者表而出之使览者有考云
灵异古迹
剑津
在延平津潭中三国时雷焕为丰城令见赤气斗牛间谓宝物精掘狱基得石函中有双剑取之一自佩一遗张华乃干将莫邪也后华诛剑失焕子华佩剑经延平剑跃堕水使人入水取见两龙蟠后改延平为剑州
巢湖
在庐州古巢县有老姥遇一叟曰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稚子讶之以朱传龟目姥见急去果陷
龟化桥
在成都周地记云张仪筑城屡坏不能立忽龟周旋其间巫言依龟行筑之其城遂立名龟化桥○
义乌县
在婺州汉乌伤县也异苑云东阳颜乌淳孝父死负土成坟羣乌口行土助其为坟乌口皆伤后改为义乌县
卓锡泉
在韶州大庾岭六祖自黄梅传衣钵之曹溪大众取五祖所传衣钵至岭告渴六祖拈锡卓石泉涌众骇
神仙古迹
烂柯山
在衢州图经云晋樵者王质入山见二童子围棊质以斧柯置坐观之童子曰斧柯烂矣质归世巳百岁
真仙岩
在融州洞中有白石滴乳成老君像高丈余状貌道服霞帔俨然
幔亭峯
在武夷建安志云俗传玉帝与武夷君建幔亭彩楼数百间宴乡人男女千余于其上皆呼为曾孙酒行奏曲
独浮山
在湖北澧州图经云昔浮丘子修真于此山今有石屋存焉
灵神古迹
飞阳庙
晋太康中夜有雷电起庙庭明日巳移于江北在水北故曰飞阳庙
霍山庙
在寿州有大铁镬可受三十石每当祭祀时其中水辄自满事毕则自空矣
竹王祠
在荣州昔有女浣纱有大竹流触之有孕生子因为姓土人祠之
五妇祠
在剑州秦王遗蜀美女五人蜀主遣五丁迎女至梓潼皆化为石
竹三郎
庙在邛州初水滨得大竹三节破之得三儿因以为姓后立庙而祀
赵侯祠
在婺州后汉赵炳也民为立祠至今蚊蚋不敢入
古帝王陵
伏羲陵 【在兖州】 炎帝陵 【在衡州】 颛顼陵 【在古澶州】 帝文告陵 【在澶州】
舜帝陵 【在道州】 夏禹陵 【在越州】 隋炀帝 【陵在扬州】 义帝陵 【在郴州】
古圣贤墓
皐陶冢 【在寿州】 庄子墓 【在濠州】 澹台墓 【在苏州】 申公巫臣墓 【在苏州】
廉颇墓 【在寿州】 倚相墓 【在寿州】 陈胜冢 【在宿州】 春申君冢 【在寿州】
公冶长 【墓在楚州】 韩安国 【墓在扬州】 孙叔敖 【墓在光州】 严子陵墓 【在严州】
卓王孙 【墓在蜀州】 嵇康墓 【在扬州】 阖庐冢 【在苏州】 夏侯湛墓 【在扬州】
黥布墓 【在饶州】 周瑜墓 【在旡为军】 杜甫墓 【在衡州】 淮南王墓 【在寿州】
吕蒙墓 【在鄂州】 陈子昂 【墓在梓州】 梁鸿墓 【在苏州】 汉王褒墓 【在资州】
陶侃墓 【在鄂州】 邓艾墓 【在遂宁府】 孟嘉墓 【在因国军】 伍子胥墓 【在苏州】
项伯冢 【在兴元府】 漂母墓 【在楚州】 谯周墓 【在维州】 扬行密墓 【在寿州】
古帝王庙
炎帝庙 【在衡州】 夏禹庙 【在濠州】 孔子庙 【在兖州】 楚灵王庙 【在绵州】
项王庙 【在濠州】 义帝庙 【在郴州】 楚元王 【庙在楚州】 淮南王庙 【在寿州】
光武庙 【在彭州】 吴文帝 【庙在湖州】 梁元帝 【庙在江陵】 徐显王庙 【在衢州】
古贤祠宇
句践庙 【在平江府】 夫差庙 【在平江府】 季札庙 【在平江】 赤松子庙 【在杭州】
伍子胥 【庙在杭州】 孙叔敖 【庙在寿州】 周瑜庙 【在庐州】 英布庙 【在庐州】
雷焕庙 【在隆兴府】 伏波庙 【在鼎州】 张仪庙 【在嘉州】 汉淮阴庙 【在楚州】
鲁肃庙 【在鄂州】 邓艾庙 【在绵州】 严君平 【祠在嘉州】 张九龄庙 【在韶州】
古贤屋宅
言偃宅 【在苏州】 陶潜宅 【在江州】 殷浩宅 【在衢州】 丁令威宅 【在苏州】
屈原宅 【在归州】 梅福宅 【在隆兴府】 蔡伦宅 【在衡州】 王昭君宅 【在归州】
蔡经宅 【在苏州】 李膺宅 【在成都府】 卓王孙 【宅在邛州】 司马相如 【宅在成都府】
王羲之 【宅在抚州】 陆鸿渐 【宅在信州】
古贤台榭
姑苏台 【在平江府昔吴王所筑地】 章华台 【在江陵府楚平王伍文所登】
观鱼台 【在濠州即庄子观鱼之所】 挂剑台 【在泗州即吴季札挂剑之所】
翻经台 【在江州晋谢灵运番经之所】 翻经西台 【在南康军亦灵运所筑也】
齐庾台 【在南康军图经云庾肩吾置】 尔雅台 【在峡州郭璞注雅于此】
刘遗民钓台 【在宣州东晋高士也】 宜春台 仙女台 【并在袁州】
司马相如琴台 【在成都府】
古贤池井
舜井 【在池州有舜城城市有井】 禹井 【在绍兴府会稽山上】 九井 【在寿州遇汲一井则诸井皆动】
八角井 【秀州华亭陆土衡宅】 桓公井 【太平州晋桓温所凿】 葛洪炼丹井 【宣州杭州亦有】
锺繇墨池 【在兴国水尽黑】 张旭墨池 【在鼎州】 风雨池 【在隆兴豫章记在洪井北】
王右军墨池井 【在抚州】
古贤陂堰
芍陂 【在寿州孙叔敖作邓艾修】 润禾堰 【在鼎州唐李进增修】 仲夏堰 【在明州唐剌史于季友开】
宅山堰 【在邛州王元纬所置】 奔牛堰 【在常州古有金牛奔】 龙舟堰 【在杨州魏文帝试龙舟所】
名贤碑碣
李白碑 【在绵州唐于邵文】 曹娥碑 【在绍兴府蔡邕所题】 罗池侯碑 【在柳州唐韩文公撰】
磨崖碑 【在永州即中兴颂碑】 四绝碑 【在扬州损律和尚碑李华文张从申书李阳篆人谓之四绝】
名贤遗迹
兰亭 【在绍兴会稽山今天章寺】 庾亮楼 【在江州庾亮乘月】 李相公书堂 【唐李泌所居】
升仙桥 【成都府相如题柱】 龙山 【在太平州桓温九日登高】 文翁斈堂 【在成都文翁兴斈所】
许旌阳印文 【图经云晋许旌阳逐蛟至此今其印文在西峯崖壁上】
古城遗址
谯陵城 【在亳州楚平王所筑】 柳丘城 【在隆兴府华歆所筑】 逡乃城 【宣州杜预云淮南逡乃县】
夔子城 【归州春秋夔子国也】 犍为城 【在眉州汉武帝遣唐蒙开夜郎置此】 安曹城 【在寿州】
期思城 【在寿州】 马援城 【在澧州】 阜陵城 【在滁州汉侯邑】
龙元城 【在亳州】 锱丘城 【在亳州】 雍齿城 【在蜀中】
阳城 【在亳州汉岑彭邑】
古封县邑
谯县 【在亳州武王封神农之后今谯县是】 一蔡县 【在寿州蔡成父迁州来于此邑也】
六合县 【在真州乃春秋时楚之棠邑也】 桐城县 【在舒州春秋时桐邑乃楚之附庸小国也】
名山古迹
虎丘山 【在平江府上有平石可容千人】 四明山 【在明州山有四面生异木皆不杂】
梅仙山 【在建宁府水南汉梅福修栋】 石帆山 【在州昔有神破江北山以为帆】
方山 【在建康府州阳记曰方山形方如印】 石鼓山 【在宁州上有石鼓天将雨则鸣也】
凤凰山 【在徽州图经云昔有凤凰见此】 望夫山 【在太平州昔有女人望夫而化为石】
夜光山 【在赣州山上夜有光遥见如火】
沿江古迹
若耶溪 【在绍兴即欧治子铸剑徐浩游之云曾子不居胜母之间吾岂游若耶之溪哉因改名为五云溪】
牛渚 【在太平州晋温峤至牛渚水深不可测以犀甬照之见水旋奇形怪状夜梦人谓曰幽明道别何以相照】
玉清溪 【在建宁府水西乃玉清洞天】 濯锦江 【亦名窄桥江在成都俗云此水濯锦分外鲜明】
霅溪 【在湖州四水台为一溪】 姜诗溪 【在峡州后汉列女姜诗妻飬诗母有跃鲤之应】
名寺古迹
建隆寺 【在扬州宋太祖征李重进至此贼平置寺赐额正殿御榻存焉景德三年诏遣使赍御容置殿内】
金山寺 【在镇江府杨子江中寺记云旧名浮玉唐有头陀断手以建伽蓝忽于江获金数镒表闻因赐今名】
甘露寺 【在镇江唐李德裕建时甘露降于此】
惠安寺 【在平江府有张僧孙□龙存焉诚占今之绝笔】
古龙泉寺 【在江州桓伊所造】
名观古迹
灵仙观 【在舒州唐置司命真君庙宋赐观额】 冲虚观 【在常州本登仙观徐错碑云李八百修真于此】
葛仙观 【在信州图经云费长房投杖化龙】 仙都观 【在建昌军本麻姑山咸平中改今名】
真阳观 【在汉州本许旌阳宅后改为真阳观】 九龙观 【在邵武唐九龙见各白天尊驭之表闻遂置观】
冲佑观 【在建宁府崇安县武夷山建安志云玉帝与武夷君建慢亭宴曾孙于此】
西山观 【在隆兴府南昌县许旌阳真君斩蛟倅卸于此至今有镇蛟鈇柱存焉】
玉清观 【在建宁府水西俗传昔有人入水见有琼楼玉殿金字□额曰玉清洞天】
○僊境类
仙灵胜境
【述异记】人闻三十六洞天知名者十耳余出九徽志未行于世也神仙之事虽云渺邈而洞天福地在在有之是以高士乐于登临至于十洲三岛尤费吟咏讵可不周知哉
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 【洞周临一万里名小有清虚之天在洛京又曰天坛峯至峯顶高一百二十里即王褒杜中为小有天洞主是也清虚真人所理】
第二委羽山 【洞周回一万里名大有空明之天在合州郡同马季主为大有真人所理】
第三西域山 【洞周回三千里名大玄极真之天在梁州成都府西界王方平真人所理】
第四西玄山 【洞周回三千里名三玄极真之天在革州山高二千七百丈裴真人所理】
第五青城山 【洞周回二千里名宝仙九台之天在蜀州之青城县山高三千六百八十丈昔黄帝问道希夷真君授帝垄蟜之即□真人所理】
第六天台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上清玉平洞天系在台州唐兴县属玄洲仙伯治之所】
第七罗浮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朱明耀真洞天徐在循州传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所】
第八句曲山 【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金坛华阳洞天系在润州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所】
第九林屋山 【洞周回四百里名左神幽灵洞天在洞庭湖之口吴王使龙城丈人得禹书之洞有金沙龙盆鱼皆四足属此乐真人治之所】
第十括苍山 【洞周回三百里名神德隐玄洞天任在州乐安北海公刘涓子治之所】
二十四治
第一阳平治 【在蜀彭州九龙县治应角宿】
第二鹿堂治 【在汉州绵竹县界治应亢宿】
第三鹤鸣治 【在鹤鸣山与青城天国山相连治应氐宿】
第四漓沅治 【在九陇县有仙乐神早治应房宿】
第五葛璝治 【在九陇县山六百丈有松栗治应心宿】
第六庚除治 【在绵竹县有仙来往度厄治应尾宿】
第七秦中治 【在广汉郡德阳县治应箕宿】
第八真多治 【在怀安军金堂县止有芝神药治应斗宿】
第一昌利治 【在怀安军金堂县治应牛宿】
第二隶上治 【在广汉郡德阳县治应女宿】
第三涌泉治 【在遂宁郡小汉县界有泉治病治应虚宿】
第四稠稉治 【在犍为郡新津县治应危宿】
第五北平治 【在眉州鼓山县山下宿池有神芝药治应室宿】
第六本竹治 【在新津□有□香龙□龙门治应灵宿】
第七蒙禁治 【在越隽郡台登县天下山治应奎宿】
第八平盖治 【在蜀州新津县中有龙门治应娄宿】
第一云台治 【在阆州太君溪张天师将弟子三百七十人往治上教化二年白日升天治应胃宿】
第二浕口治 【在汉中郡江阳县治应昴宿】
第三后城治 【在汉州付方县治应毕宿】
第四公慕治 【在汉州付方县治应觜宿】
第五平冈治 【在蜀州新津县治应参宿】
第六主簿治 【在邛州蒲江县治应井宿】
第七玉笥治 【在成都南门外治应鬼宿】
第八北邙治 【在东都洛阳县治应柳宿】
三十六洞天
第一霍撞山 【高三千四百丈洞周回曰十里名曰霍林之天即郑思远真人韩众真人许映真人为同命君所理其山在福州宁德县】
第二东岳泰山 【高四千丈洞周回一千里名蓬玄大空之天即太昊为青帝治东岳主万物发生考掠死云鬼鬼神所历代帝王振功封禅之岳上应奉娄之精下镇鲁地之分在兖州奉符县】
第三南岳衡山 【高四千丈洞周回二千里名朱陵太虚之天神农氏为赤帝治南岳昔上帝降玉丹宝印赐注生真君永镇灵岳乃宋皇比寿之山上□翼轸之精下镇荆地之分在湖南衡州衡山县】
第四西岳华山 【高七千丈洞周回三千里名太极総仙之天即少昊为白帝治西岳昔巨灵神手擘其上足蹑其下以通河流救民洪波之难上应井鬼之精下镇秦地之分在华州华阴县】
第五北岳常山 【高三千丈洞周回二千里名太乙销玄之天即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山名有五一曰兰台府二曰列女宫三曰华阳台四曰紫微台五曰太乙宫上应毕昴之精下镇燕地之分在定州怕山县】
第六中岳嵩山 【高七千丈洞周回一千里名上帝司真之天即黄帝治中岳土德分精黄老驻单生仙人贝多之树峭玉女织线之台石髓琼环玉人金像上应井柳星张之精下镇周地之分在洛京王屋县】
第七娥眉山 【洞周回三百里名虚灵太妙之天即天真皇人所□昔黄帝曾问道于此皇人授帝以守三一经见传于世严君平佐此山在嘉州娥眉县】
第八庐山 【高三千九百丈洞周回一千七百里名仙灵咏真之天古名天子三障山昔周武王时有方愽先生自李君跨白馿入山结草为庐炼丹得道故曰庐山即王长赵升二真人所理在江州浔阳县】
第九四明山 【有二百八十峯洞周回八十里名赤水之天山有四明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山秦馸山塞海鬼神奔入四洞因名鬼藏山在明州】
藏书洞之左有烧丹灶】第十阳明山 【一云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极玄之天大禹
第十一太白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真德之天即鬼谷子授苏秦佐国之术其祠庙见在长安】
第十二西山 【洞周回三百里名天宝极真之天洪□先生炼丹吴许□二真君□宅上升在洪州】
第十三大沩山 【一云小沩山周回三百里名好生玄上之天一云天柱司玄之天在潭州醴陵县】
第十四潜山 【高七千二十丈洞周回八百里名天柱司玄之天左慈真人炼丹得道即宋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大帝所理在舒州怀宁县】
第十五鬼谷山 【洞周回七十里名太玄司真之天正一真人张天师炼丹修养在信州贵溪县】
第十六武夷山 【洞周回百二十里名升真元化之天即武夷君所理山高三百仞在建宁府崇安县】
第十七玉笥山 【高三十里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太玄秀法乐之天又名羣玉峯昔汉武帝建坛授上清箓天降玉笥因名焉即太秀大王所理□九真人柱昙永萧子云炼丹上升在临江军新淦县】
第十八华盖山 【洞周回四百里一云四十里名容城大王之天有三生石五粒松在温州永嘉县】
第十九盖竹山 【洞周回百八十里一云七千里名长耀宝元之天即禹帝镇此山后孝先真人所理郭先生得道绮里先生丹室存焉在合州黄岩县】
第二十都峤山 【洞周回一百八十里一云百里名实玄之天升仙者必经由此山在容州普宁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 【洞周回七百里一云七十里名琼秀长真之天高三百五十余丈山在容州】
第二十二勾漏山 【高三百丈洞周回三百里名玉阃宝□之天葛洪炼白丹在容州北流县】
第二十三九嶷山 【洞周回三千里名朝真大虚之天孔子为太极上真公所理何侯真人会虞舜分金液上升在道州延康县】
第二十四洞阳山 【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洞阳永观之天在潭州长沙县】
第二十五幕阜山 【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洞真太玄之天在鄂州平江县】
第二十六大酉山 【洞周回一百里名大酉华妙之天尧时□先生宅焉张果老先生修道地生云母崖滴丹砂在辰州七十里】
第二十七金庭山 【洞周回三百一十里名金庭崇妙之天在越州平郯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 【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之天即南极王方平真人会麻姑仙于蔡经宅上升之地又羣仙期会之所山在建昌军南城县】
第二十九仙都山 【洞周回三百里名玄都祈仙之天黄帝驾火龙上升之在州缙云县】
第三十青田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青田大鹤之天即青牛道士得道之所在州青田县】
第三十一钟山 【洞周回一百里名朱日太生之天即马明生所理治之在升州上元县】
第三十二良常山 【洞周回三十里名良常方会之天即茅衷为保命君所理许长史阳郭真人全家得道丹室至今存焉在润州包容县茅山北】
第三十三紫盖山 【洞周回八十里名紫玄洞照之天即刘纲失妇升仙之有五帝仙祠又名碧霞洞在杭州余杭县一云在荆州当阳县】
第三十四天目山 【洞周回一百里名太极玄盖之天山有两目左目高三千丈右目高二千五百丈往岁有列仙降于是山在杭州余杭县】
第三十五桃源山 【洞周回七十里名白马娘光之天秦有千余人入洞避难因隐其山焉皆云得道即黄瞿真人炼丹药得道在鼎州桃源县】
第三十六金华山 【洞周回五百里名金华洞元之天上应婺女星故曰金华山即黄初平真人遇赤松子吐石为羊得道之在婺州金华县】
七十二福地
第一地肺山 【四皓修炼在长安终南山】
第二盖竹山 【施存真人治之在台州黄岩县】
第三青远山 【张冲华真人治之山在黄阳县】
第四曰安山 【地仙刘奉林先生治之在交州】
第五石石盖山 【地仙张兆期治之台州天台县】
第六东仙源 【在台州一云南田山在东海中】
第七青屿山 【东海中接扶桑岛一云玉溜山】
第八郁木洞 【在玉笥山心系临江军新淦县】
第九赤水山 【有白帝宫紫玉楼西番西梁国】
第十丹霞洞 【在麻姑山项属建昌军南城县】
第十一君山 【在洞庭湖岳州一云在青草湖】
第十二焦源 【尹真人得道在建州建阳县】
第十三灵墟山 【在天台山顶台州天台县】
第十四沃洲 【有峭峯二三苍翠插天在越州】
第十五天姥岑 【李先生修道越州嵊县】
第十六若耶溪 【在越州】
第十七金庭山 【在明州】
第十八马岭山 【在柳州】
第十九清远山 【在广州】
第二十洞真墟 【在长沙县】
第二十一清坛 【抱朴子真人隐此在岳顶】
第二十二鹅羊山 【与祝寿山相映潭州】
第二十三洞真墟 【娄敬修道在长安】
第二十四陶公山 【在琼州】
第二十五洞灵源 【在衡州】
第二十六三皇井 【在温州】
第二十七烂柯山 【在衢州】
第二十八芹溪 【在建宁府建阳县】
第二十九龙虎山 【在信州贵溪县】
第三十灵山 【在信州】
第三十一泉源山 【在罗浮山顶属惠州】
第三十二逍遥山 【在西山心属兴州】
获玉天尊像因立祠□在临江军清江县】第三十三合皂山 【汉张天师观宝气光浮于天发洞
第三十四始丰山 【乃仙人华子期治之在隆兴府豊城县】
第三十五金精山 【即张丽英仙女宅汉吴王芮领兵入山凿洞寻仙女见真人上升在雨女州】
第三十六白源山 【在隆兴府南昌县】
第三十七钵池山 【王乔修道在楚州】
第三十八论山 【胜境亚乎十洲润州川阳】
第三十九毛公坛 【刘根修道安吴县】
第四十鸡笼山 【状若鸡笼在和州历阳县】
第四十一桐柏山 【有凤翔其山在忠州】
第四十二平都山 【阴长先生修道在忠州】
第四十三绿罗山 【有白马洞鼎州武陵】
第四十四彰观山 【有碧玉峯在郓州漕陵县】
第四十五抱福山 【岩洞朱砂在交州】
第四十六大面山 【宓用宁自人仙洞蜀州青城县】
第四十七虎溪山 【五柳先生宅在江州德安】
第四十八元辰山 【乃苏真君得道上升之在注州都昌县】
第四十九马迹山 【昔老君降受青童君相仙骨经有马迹印于石坛因立祠宫焉在润州丹徒县】
第五十尧时善养先生修道处 【在鼎州武陵县】
第五十一玉峯 【在河中府】
第五十二蓝水 【在长安蓝田县】
第五十三德山 【在鼎州武陵县】
第五十四天目山 【有交梨□枣在和州历阳】
第五十五商谷山 【四皓先生修道在商州】
第五十六福地 【张天师修道在常州义兴县】
第五十七渔湖 【秦始皇求道在四明山】
第五十八中条山 【张果跨曰馿在河中府】
第五十九司马海山 【在天台山北】
第六十绵竹山 【仙人□崖曾游系锦江县】
第六十一甘山 【在黔州一云长白山在斉州】
第六十二瑰山 【有烟□换骨洞山在汉州】
第六十三金城山 【在古限戍】
第六十四云山 【山在武冈县】
第六十五北邙山 【山在洛阳】
第六十六武当山 【在均州武当县】
第六十七女几山 【在三峡口】
第六十八少室山 【在邓州】
第六十九庐山心 【在江州德安县】
第七十西山源 【在台州黄岩县】
第七十一南田山 【在东海生州】
第七十二玉蟠山 【山接蓬莱仙山】
海中四山
蓬莱山 【一名蓬丘一名云莱在东海中高一千里地方二千里上有金台玉阙乃神山之都上帝游息之地海水正黑而为溟勃风而波浪万丈不可往来惟飞仙间有能到者歌曰大帝仙乡列圣曹蓬山分命镇波涛瑶台影醮天心冷具阙光浮海面高五色雪霜浮玉籁九清星月射金鳌东方曼情曾来此偷摘林中数颗桃】
扶桑山 【在东海中地方万里去中国九十万里太真夫人青童君所治山有木如桑长者数千里大者三百围树两相扶倚同根而生故曰扶桑椹子甘香赤色千岁一实仙人采食体生金光飞翔太空桑上有金凤凰九色鸟日升其凤一鸣即天下羣鸡皆鸣应之曰即出矣】
方丈山 【在大海中高四万七十丈上有太元之宫即是三清司命众真之居上有金浆玉髓饮之长生瑞禽奇木莫可名状又列九源丈人宫府主领天下水神蛟龙巨鲸水族之众歌曰万丈巍峩别是天太元宫府会神仙楼台光照三清路花木香浮五色烟金凤自多盘□闺玉当谁逗灌芝田碧桃紫李新成熟又换人间□万年】
沧浪山 【在大海中山高五百里地方三千五百里四面水皆沧色乃仙浪也山上生石芝其中有紫玉石室即九老仙都统领仙官吏兵等数万人同理此山】
海上三岛
昆仑山 【一曰昆陵在西海戍地北海亥地地方一万里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此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城南之谷此四谷大山寔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西王母宫王母告穆王云此去咸阳三十六万里山高地平方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山方广万里形如偃盆下狭上广故曰昆仑山四角一角阆风巅一角玄圃台一角昆仑宫一角有积金为城名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楼台相映如流精之阙王母之所治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璇□元气流布五常主衍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羣生希奇特出莫盛于此矣】
方丈 【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方丈面各五十里专是神龙所聚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羣仙若欲升天者来此山受太上玄生箓仙家数十万琼田芝草不计须亩如种稻状亦有石泉上有九原丈人宫主领天下水神及龙蛇巨鲸阴精水兽之辈】
蓬丘 【即蓬莱山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北到钟山北阿门外乃天帝君緫九天之维贵北焉山源周回有四城其东高山当心有似柱昆仑也昔禹治洪水既毕乘蹻车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于北阿归大功于九天又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可晓今文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劖五岳诸名山亦然其所刻之独高】
海上十洲
瀛洲 【地方四千里去岸七千里正对会稽一名环洲上有青丘翠水二仙真宫琼室方所地生玉酒饮之长生又产昆吾之铁链为刀切玉如泥地生神芝灵草皆异世人莫能纪述上真神仙居之歌曰珠树玲珑照紫烟瀛洲宫阙接诸天青江翠水山川异玉酒昆吾铁石坚五色碧鸡啼海曰千金丹凤吸朱烟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
玄洲 【在北海中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岸三万六千里地户多山丘有风山响如雷正对天门上有太玄都府仙伯真人所治地生金玉紫芝无风洪涛万丈惟飞仙来往人不可到焉】
长洲 【在南海中方五千里出岸三十五万里上有真都之山一名青丘生甘液玉英紫琼宫府天真女仙所居人不可得而到也】
流洲 【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九十万里上有飞霞山神仙往来奇花异木瑞草灵芝莫可名状仙府之中皆上真灵官居焉】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十万里上有紫虚玉馆神仙所居生灵□神芝玄澜之中甘醴如蜜饮之长生上真灵仙居焉】
生洲 【在东海中地方三千五百里去岸二十三万里相接蓬莱山上多灵芝神药服之飞仙上有仙家万众皆高逸神仙所治焉】
祖洲 【在东海中地方一万里去西岸七万里地生不死琼田芝草又名飬神芝其状如苗可长数尺人死三日以草盖面即采服之令人长生秦始皇获此草遣使问此郭鬼谷先生试之果验遣徐福字君房将童男女五百赍金帛驾舟之海寻祖洲不返始皇甚帐上有仙家万众上真君居于此洲】
炎洲 【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岸九百里洲四面数千里地蒸滔天飞鸟高空不敢度海水四面为之佛上有大山鼠毛长数尺仙人采毛为布名曰火浣布凡为衣以水洗之终不莹絜用火烧之其白如雪又产风生兽青色如狸积薪烧之其毛如故其兽触风乃活上有大州流火之宫仙家万众汉时曾通中国】
凤麟洲 【在西海中地方二千五百里四面有弱水禽毛不浮上多麒麟凤凰因而为名出返云鬼香续弦胶又名集弦胶仙人煑凤凰喙及麒麟角合煎作胶青色如碧玉一名连金泥此神物也上有青华之宫素丹材府皆神仙上真所居治焉世人不可得而到也】
聚窟洲 【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四万里上有大仙形似人鸟之像因名人鸟仙山中有洞玄之宫出返云鬼香树状如桐栢花香闻数百里炼□为香二日□精香二曰震灵香三曰返生香四曰震坛香五曰精凤香六曰却死香凡此六名实神仙异伤人死闻香即活秦汉之时甞通于中国述异志云洲有返云鬼树伐其根心王釜中煑休名参精香死云鬼闻气即活】
三水府君 【龙宫】
一马当山上水府福善安江王庙在江州
二釆石山中水府顺圣平江王庙太平州
三金山乃下水府昭信泰江王庙在润州
五湖大神
青草湖水神庙在岳州 太湖水神庙在苏州
丹阳湖水神庙在太平州 谢湖水神庙在楚州
彭蠡湖水神庙在南康军 【湖周回四百五十里】
四海龙王
东海水府仙官 【居清华宫渊圣广德王所理庙在莱州东海神名阿明】
南海水府仙官 【居丹陵宫洪圣广利王所理庙在广南南海神名巨元】
西海水府仙官 【居素灵宫通圣广□王所理庙在河中府西海神名呪良】
北海水府仙官 【居玄冥宫冲圣广泽王所理庙在孟州北海神名愚强】
四渎源王 【龙庭】
江渎 【源出岷山漹他广源王所理庙在益州建宁县】 河渎 【源出昆仑之墟灵源王所理庙在河中龙门县】
淮渎 【源出南阳桐栢山长源王所理庙唐州桐栢县】 济渎 【源出王垩山清源王所理庙在河阳済源县】
十二溪真 【龙洞】
巫峡溪 【上真庙在夔州】 五云溪 【上真庙在越州】 岷山溪 【上真庙在嘉州】
清远溪 【上真庙在广州】 桐栢溪 【上真庙在台州】 嶓冢溪 【上真庙在嘉州】
昆仑溪 【上真庙在北地】 武陵溪 【上真庙在鼎州】 苎罗溪 【上真庙在越州】
涤溪 【上真庙在利州】 浣纱溪 【上真庙在越州】 沔池溪 【上真庙在洛京】
三河伯庙 【龙潭】
洛河伯 【庙在洛京】 黄河伯 【庙在北地界】 淮河伯 【庙在泗州】
九江水帝 【龙宫】
浙江水帝 【庙在杭州】 扬子江水帝 【庙在润州】 松江水帝 【庙在苏州】
吴江水帝 【庙在苏州】 楚江水帝 【庙在江州】 湘江水帝 【庙在潭州】
荆江水帝 【庙在荆州】 汉江水帝 【庙在利州】 南江水帝 【庙在洪州】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七 【前集】
○人纪类
人纪肇端
自鳌极既判天地设位而人立乎其中参之而为三才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盖人与天地并其道流行于宇宙之间未甞一日泯没也苟人道一日而不立则造化亦几乎熄矣开辟以来由伏羲以至于今上下四千余年天地之所以高厚日月星辰之所以运行山岳河海之所以流峙古今而旡弊者亦以人道立乎其间实主张是实纲维是此所以能参天地赞化育而相为旡穷者也则夫负阴抱阳戴天履地任三纲五常之寄以为人者其可忽诸
人极肇判之图
见图
警世之图
见图
人在天地间寿命既有限量进退则有时节不知限量时节则少时不知努力老者不知歇心此涉世之大患也然而努力歇心人非不能盖少时不知老至是以放荡不为后虑老来悔不及矣老时不知死至是以沉迷不能谙分没世不康宁矣且春耕夏耘则秋冬有成而终年安享或遇水旱则天时人苦柰何故善理生者三时勤劳终视岁之豊凶以计用度不失为安分人也即此观之则知世人事业虽不同皆当少为壮备壮为老备至老则谙分随宜安身立命而后巳
世人寿夭不同在礼七十而致仕则七十岁外乃天假之年放心物外可也今且以七十岁为限尸田一成一图以一圈为一岁寓之桥上以序升降之节又知涉世之难每遇一岁则涂一圈时复瞻前顾后则少者知老至得以自虑预备晚节老者知死至得以谙分保飬寿康皆有所警悟故目之曰警世图若夫父兄是赖之少年子孙不贤之老者固不可语此然后赖父兄为子孙者观之岂不恶乎此是亦警世之逆化也倘未能出人伦而不拘世法者岂得而逃云
竞辰图
见图
【扬子云云】古者之斈耕且养三年通一经去耕飬之余尚通一经则斈千日之工信矣固世有手不释卷没世成者斯人也苟非斈术之偏曰命可也然不失为高尚之士柰何浅斈之人徼幸场屋既蹭蹬亦咎于命吁人事未尽天何预焉○国家以大比取士亦三载考绩之意而士子往往赴文后复悠悠恬不加省时哉易失迨近科文始加勒文临渴掘井不亦晚乎余鉴斯弊以一文为一图记卅有六月
月有小大岁有余间绝长补短例以卅日为月昼成梯阶以序日进计一千八十日且以八十日为游息干故则千日之内每旬作文业三篇可作三百篇经义又倍矣其余七百日每日熟记五六事可记四千事每日量一题可尽七百题暇则编节温诵格范既正则理致何患不明诗词何患不胜是时取功名由可问命其或少挫愈加淬砺天不负人必有大成就者矣何功名富贵忧哉此图可置左右每日涂过一眼日复一日渐涂多余少有志者□之则发愤忘食蚤辰肇孳矣岂失时之□云
四民常业
【管子】斉桓公问曰士农工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士也使就间燕工就官府商就市井农就田野
士
今夫士群萃而州间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悌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斈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工
今夫工群萃而州安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恊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斈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
商
今夫商群萃而州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服牛轺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市贱鬻贵旦暮从事于此以饬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货相陈以价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斈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
农
今夫农群萃而州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及其寒也击草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耨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抢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拨襫沾体涂足曝其发肤竭四支之劳以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斈不劳而能夫是故农之子常为农
氏族本原
【左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此氏族之所由始也今将旧本详加订正为姓五百五十有六分隶五音仍以字画偏傍分类亦披阅一便也
角音属木
赵 【天水】 国 【下邵】 高 【渤海】 弘 【太原】 华 【武陵】 萧 【□南】 董 【陇西】 药 【汝南】 荆 【广陵】
艾 【大水】 敬 【平阳】 曹 【谯国】 革 【青阳】 家 【京兆】 密 【太原】 宓 【平昌】 濮 【鲁国】 洪 【淳煌】
阮 【陈留】 陆 【河南】 侯 【上谷】 焦 【中山】 金 【彭城】 俞 【河间】 衙 【江夏】 从 【东莞】 和 【汝南】
秋 【天水】 虞 【会稽】 虑 【陈留】 雍 【京兆】 廉 【河东】 郜 【京兆】 印 【冯翊】 乐 【南阳】 裘 【渤海】
索 【武威】 锺 【颕川】 怀 【河内】 孔 【鲁国】 晁 【京兆】 周 【汝南】 朱 【沛国】 乔 【梁国】 崔 【博陵】
征音属火
官 【平昌】 员 【天水】 晋 【平阳】 禄 【扶风】 谭 【弘农】 诸 【琅邪】 谌 【河东】 訾 【渤海】 姜 【天水】 薛 【河□】 蓝 【汝南】
蔡 【済阳】 庄 【天水】 莘 【天水】 苟 【河内】 芮 【平原】 郑 【荥阳】 郝 【太原】 祁 【太原】 郏 【武陵】 邓 【南阳】 郦 【新蔡】
那 【天水】 聊 【河内】 给 【巨鹿】 练 【河内】 终 【南阳】 经 【菹阳】 纪 【高阳】 罗 【豫章】 钱 【彭城】 鉏 【吴兴】 迟 【辽西】
逯 【广平】 迮 【陇西】 边 【陇西】 连 【上党】 齐 【汝南】 栾 【河西】 辛 【陇西】 宰 【西河】 宣 【始于】 宿 【东平】 宁 【斉郡】
唐 【晋昌】 廖 【武威】 厉 【范阳】 石 【武威】 真 【上谷】 吉 【冯翊】 贲 【宣城】 支 【合阳】 皮 【天水】 李 【陇西】 季 【渤海】
米 【京兆】 池 【西平】 冷 【京兆】 姬 【南阳】 娄 【□目】 舒 【京兆】 野 【广陵】 于 【颕川】 丁 【済阳】 鲁 【晋国】 智 【鲁国】
夙 【东□】 昝 【太京】 管 【平昌】 竺 【东□】 劳 【□□】 □ 【扶□】 【天水】 利 【河南】 别 【京兆】 靳 【西河】 东 【平原】
单 【□阳】 卓 【西河】 戴 【□国】 □ 【□阳】 陈 【颕川】 猛 【□阳】 仪 【太原】 尤 【吴兴】 秦 【天水】 祭 【河间】 窦 【扶风】
施 【吴兴】 云 【琅邪】 史 【京兆】 滕 【南阳】 毕 【河南】 时 【□高】 黎 【京兆】 尹 【天水】 刁 【弘农】 田 【鴈门】 瞿 【松阳】
易 【太原】 慎 【天水】 师 【太原】 巩 【山阳】 □ 【彭城】 赖 【颕川】 闻 【吴兴】 翟 【南阳】 【京兆】 巴 【高平】 聂 【河南】
归 【京兆】 戢 【东下】 尽 【平阳】 绍 【太原】 束 【河南】 扁 【南阳】 贯 【上谷】
宫音属土
宋 【京兆】 容 【中山】 蹇 【山阳】 空 【□丘】 寇 【上谷】 童 【鴈门】 充 【赞乌】 鹿 【河南】 糜 【汝南】 席 【丹阳】 应 【汝南】
居 【渤海】 屈 【临海】 屠 【陈留】 严 【天水】 木 【吴兴】 桂 【天水】 林 【西河】 松 【东莞】 权 【天水】 桓 【谯国】 栗 【江陵】
欎 【太原】 范 【高平】 藉 【广平】 蓟 【内黄】 薄 【鴈门】 蒙 【安定】 满 【河东】 蔺 【中山】 简 【范阳】 隆 【南阳】 陶 【寻阳】
阴 【始平】 隈 【余杭】 邰 【平庐】 酆 【京兆】 都 【黎阳】 郁 【黎阳】 水 【吴兴】 沈 【吴兴】 沙 【汝南】 游 【广平】 酒 【江陵】
冯 【乐安】 逢 【长乐】 任 【乐安】 仰 【汝南】 仲 【中山】 仇 【韵阳】 倪 【十乘】 计 【京兆】 谈 【广平】 言 【太原】 刘 【彭城】
镡 【临海】 针 【辽西】 钦 【太原】 鞠 【汝南】 曲 【吴兴】 封 【渤海】 敖 【谯国】 双 【天水】 丰 【括阳】 景 【晋阳】 晏 【斉邵】
闵 【中山】 阎 【太原】 阙 【下邳】 明 【吴兴】 农 【鴈门】 冀 【渤海】 岑 【南阳】 奄 【内阳】 勾 【平阳】 司 【顿丘】 韶 【太原】
魏 【银鹿】 孙 【乐安】 彭 【中山】 凤 【邰阳】 鲍 【上党】 士方殳 【汝南】 熊 【豫章】 丘 【河南】 戈 【临海】 暨 【渤海】 甘 【天水】
耿 【高阳】 幸 【鴈门】 斯 【中山】 贡 【广陵】 冉 【武陵】 牛 【陇西】 融 【南银】 乜 【晋昌】 红 【平昌】 公 【括阳】
商音属金
蒋 【乐安】 葛 【顿丘】 花 【东平】 黄 【江夏】 臧 【东海】 茅 【东海】 万 【扶风】 莫 【□鹿】 慕 【吴兴】 叶 【南阳】
苍 【武陵】 蒯 【襄阳】 盖 【汝南】 益 【冯翊】 石易 【鲁国】 长 【魏郡】 潘 【荥阳】 汤 【中山】 湛 【豫章】 汪 【平阳】
江 【済阳】 温 【太原】 减 【鲁国】 况 【庐江】 鄢 【平阳】 邴 【平阳】 邹 【范阳】 郎 【中山】 邬 【颕川】 邵 【博陵】
郭 【邠阳】 鄂 【武昌】 合 【平庐】 邢 【河间】 郗 【山阳】 郄 【済阳】 卿 【内黄】 柳 【河东】 栢 【魏郡】 杜 【京兆】
柯 【済阳】 杭 【余杭】 相 【河内】 桑 【黎阳】 荣 【上谷】 巢 【彭城】 柴 【平阳】 梁 【安定】 何 【庐江】 传 【清河】
伏 【太原】 伊 【陈留】 徐 【东海】 衡 【鴈门】 张 【清河】 强 【天水】 安 【武威】 宦 【京兆】 雷 【冯翊】 康 【京兆】
席 【安定】 麻 【上谷】 库 【内阳】 庆 【河内】 常 【平原】 党 【冯翊】 尚 【上党】 向 【河内】 白 【南阳】 由 【魏郡】
南 【汝南】 丹 【汝南】 谢 【陈留】 谯 【京兆】 解 【平阳】 斛 【成阳】 项 【辽西】 颜 【鲁国】 骆 【内黄】 路 【内黄】
畲 【鴈门】 俞 【会稽】 介 【河南】 全 【京兆】 奔 【琅邪】 左 【済阳】 房 【清河】 危 【晋昌】 通 【西河】 过 【高平】
阚 【天水】 关 【陇西】 成 【上谷】 戚 【东海】 程 【安定】 嵇 【谯国】 章 【河间】 商 【京兆】 方 【河南】 文 【鴈门】
哀 【丹阳】 元 【河内】 羊 【太山】 查 【済阳】 贾 【武威】 贺 【广平】 骨 【下祁】 具 【清河】 昌 【汝南】 暴 【魏郡】
习 【陈留】 卢 【范阳】 匡 【晋阳】 王 【太原】 奚 【谯国】 裴 【河东】 班 【扶风】 寿 【京兆】 平 【河内】 巫 【平阳】
留 【安南】 韩 【南阳】 樊 【上党】 祝 【太原】 姚 【吴兴】 能 【太原】 殳 【武功】 欧 【平阳】 山 【河内】 牧 【弘农】
惠 【扶风】 勤 【汝南】 铎 【鄱阳】 长 【河内】 拔 【琅邪】
羽音属水
汝 【汝南】 沃 【太原】 浦 【京□】 □ 【兰陵】 潜 【豫章】 涂 【豫章】 渠 【鴈门】 凌 【河□】 苏 【武功】 苗 【东阳】
燕 【范阳】 茹 【河南】 蔚 【琅邪】 蒲 【□东】 □ 【京兆】 养 【山阳】 襟 【河南】 祖 【武陵】 物 【弘农】 梅 【汝南】
税 【河间】 穆 【河南】 扶 【京兆】 振 【南安】 储 【河东】 伍 【安定】 卫 【河东】 后 【东海】 续 【鴈门】 缪 【兰陵】
堵 【河东】 璩 【黎阳】 宗 【京兆】 宛 【东海】 富 【斉郡】 顾 【武陵】 顿 【魏郡】 须 【渤海】 胡 【安定】 邳 【清河】
隋 【清河】 詹 【河间】 鱼 【冯翊】 龙 【武陵】 龚 【武韩】 包 【上党】 扈 【京兆】 孟 【平昌】 盛 【广陵】 马 【扶风】
乌 【颕川】 翁 【塩官】 羿 【斉郡】 弁 【平昌】 毛 【西河】 武 【太原】 戎 【江陵】 费 【□夏】 胥 【琅邪】 吴 【延陵】
吕 【东平】 卞 【済阳】 卜 【河西】 韦 【京兆】 干 【河南】 余 【下邳】 谷 【上谷】 具 【清河】 夏 【会稽】 □ 【太原】
臣 【巨鹿】 穷 【巨鹿】 楚 【新平】 许 【南阳】 喻 【江夏】 袁 【汝南】 禹 【陇西】 霍 【太原】 古 【新安】 步 【寻阳】
越 【晋阳】 符 【琅邪】 于 【京兆】 饶 【平阳】 母 【巨鹿】 师 【平原】 来 【河内】 庾 【斉郡】 漆 【东海】 修 【永平】
宫音覆姓
大叔 【东平】 叔孙 【魏郡】 仲孙 【高阳】 公孙 【高阳】 公冶 【鲁国】 东方 【平闾】 南门 【河南】 第五 【陇西】 欧阳 【渤海】 轩辕 【高阳】
商音覆姓
闻人 【河南】 贺兰 【河南】 东平 【河东】 濮阳 【平陆】 夏侯 【谯国】 万俟 【兰陵】 拓拔 【颕阳】 上官 【天水】 鲜于 【太原】 司寇 【平昌】 长孙 【済阳】 千秋 【□阳】
羽音覆姓
淳于 【河内】 单于 【千乘】 宇文 【斉都】 端木 【鲁国】 皇甫 【京兆】 南宫 【河内】 慕容 【敦皇】 斛律 【鴈门】
角音覆姓
锺离 【会稽】 澹台 【太山】
征音覆姓
东门 【済阳】 西门 【晋阳】 北门 【京兆】 司徒 【赵郡】 司马 【河南】 司空 【河南】 尉迟 【太原】 独孤 【高阳】 申屠 【京兆】 诸葛 【琅邪】 呼延 【塩官】
人品名教
三教
儒 道 释
四民
士 农 工 商
三农
山农 泽农 平地农
二亲
父 母
三族
父族 母族 妻族
五品
父子 君臣 夫妇 长幼 朋友
六亲
父 母 兄 弟 妻 子
九族
高祖 曾祖 祖 父 己 子 孙 曾孙 玄孙
九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墨家 杂家 农家 纵横家 【又曰九流】
人道名数
三纲
君 【为臣纲】 父 【为子纲】 夫 【为妇纲】
三德
知 仁 勇
三礼
事天神 事地祗 祭鬼神
四教
诗 书 礼 乐 【又曰文行忠信】
四端
仁 义 礼 智
四维
礼 义 廉 耻
四德
元 亨 利 贞
妇人四德
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五事
视 听 言 貌 思
五教
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六顺
君义 臣行 父慈 子孝 兄爱 弟敬
六德
知 仁 圣 义 中 和
六行
孝 【善于父母】 友 【善于兄弟】 睦 【亲于九族】 娴 【亲于外亲】 任 【信于朋友】 恤 【□□贫穷】
七情
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聦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十义
父慈 子孝 兄良 弟悌 夫义 妇听 长惠 幼顺 君仁 臣忠
形体名数
四体
肱 【左肱 右肱】 股 【左股 右股 亦曰四支】
五官
耳 目 口 鼻 心
五窍
目 【木之精属肝】 舌 【火之精属心】 口 【上之精属脾】 鼻 【金之精属肺】 耳 【水之精属肾】
五藏 【五者之在人各能有所受犹库藏之受财物也】
肝 【属木】 肺 【属金】 心 【属火】 肾 【属水】 脾 【属土】
肝 【受酸】 肺 【受辛】 心 【受苦】 肾 【受咸】 脾 【受甘】
肝 【恶风】 肺 【恶寒】 心 【恶热】 肾 【恶燥】 脾 【恶湿】
肝 【藏魂】 肺 【藏□】 心 【藏神】 肾 【藏志】 脾 【藏意】
六腑
胆 【肝】 胃 【脾】 大肠 【□】 小肠 【心】 膀胱 【肾】 三焦 【心包络】
九容
足容重 【文欲迟】 手容恭 【高且止】 目容端 【不偏视】
口容止 【不妄动】 声容静 【不咳欶】 头容直 【不倾视听】
气容肃 【似不息】 色容庄 【严厉】 立容德 【德者得也如有所受】
温公家仪
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羣子弟及家众分之以职授之以事而责其成功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壹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湏稍存嬴余以备不虞
凡诸卑幼事旡大小母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凡为子妇者母得畜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凡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凡为人子弟者不敢以贵富加于父兄宗族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升降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凡事不敢自拟于其父
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妇故不离侧亲调甞药饵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满容不戱笑不宴游舍置余事专以迎医捡方合药为务疾巳复初
凡子事父母父母所爱亦当爱之所敬亦当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凡子事父母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以其饮食奉飬之幼事长贱事贵皆仿此也
凡子妇未敬未孝不可遽有憎疾姑教之若不可教然后怒之若不可怒然后笞之屡笞而终不改子放妇出然亦不明言其犯礼也子其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悦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
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故不私室妇人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 【如盖头面帽之类】
凡男子夜行以烛男仆非有缮修及有大故 【大故谓水火盗贼之类】 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故不出中门 【小婢亦然】 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铃下苍头但主通内外之言传致内外之物母得辄升堂室入庖厨
凡卑幼坐而尊长过之则起出遇尊长于涂则下马不见尊长经再宿以上则再拜五宿以上则四拜贺冬至正旦则六拜朔四拜凡拜数或尊长临时减而止之则从尊长之命吾家同居宗族众多冬正朔望宗族聚于堂上丈夫左西上妇人右东上皆北向共为一列各以长幼为序共拜家长毕长兄立于门之左长姊立于门之右皆南向诸弟妹以次拜讫各就列丈夫西上妇人东上共受卑幼拜受拜讫先退后辈立受拜于门东西如前辈之仪若尊卑自远方至见尊长遇尊长三人以上同者先共再拜叙寒暄问起居讫又三再拜而止
凡受女婿及外甥拜立而扶外孙则立而受之可也
凡节序及非时家宴上寿于家长卑幼盛服序立如朔望之仪先再拜子弟之最长者一人进立于家长之前幼者一人搢笏执酒盏立于其左一人搢笏执酒注立于其右长者搢笏跪斟酒祝曰伏愿其宫备膺五福保族宜家授幼者盏注返其故长者出笏俛伏兴退与卑幼者再拜家长命诸卑幼坐皆再拜而坐家长命侍者偏酢诸卑幼诸卑幼皆趍叙立其前俱再拜就坐饮讫家长命易服皆退易便服还复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