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要药分剂 >卷九

《要药分剂》·卷九

清朝 要药分剂 沈金鳌 著

滑剂

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刘完素曰。涩则气着。必滑剂以利之。

滑之

卷九滑剂

冬葵子

味甘。性寒。无毒。感冬气而生。降也。阳也。黄芩为使。

【主治】主通营卫。滋气脉。行津液。利二便。消水肿。(开宝)下乳。滑胎。通关格。

(神【归经】入大小肠二经。为润燥利窍之品。

【前论】子和曰。葵子之功。大约利窍通乳消肿滑胎。是其专长。时珍曰。蜀葵花赤者治

卷九滑剂

肉苁蓉

味甘酸咸。性温无毒。得天之阳气。地之阴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女人症瘕。

(本经)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别录)益髓壮阳。治女人血崩。(甄权)男子绝阳不兴。

女子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大明)

【归经】入心包命门二经。为滋肾益精滑肠之品。(兼补剂肾经血分药)

【前论】海藏曰。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凡服苁蓉以治肾。必妨心。丹溪曰。

峻补【禁忌】经疏曰。凡泄泻。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清酒浸一宿。刷去砂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有此。

能隔

卷九滑剂

锁阳

味甘。性温。无毒。得蛟龙之精。感地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虚人大便燥结者。可代苁蓉煮粥。不燥结者勿用。

【归经】入肾经。为大助元阳之品。(兼补剂专兴阳事强筋故能兴阳)

【前论】时珍曰。锁阳之功。不外润燥养筋。治痿弱而已。大约与肉苁蓉相类。

卷九滑剂

紫草

味苦。性寒。无毒。禀天地阴寒清和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阴也。

【主治】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本经)疗腹肿胀满痛。

以合膏血凉血【归经】入肝肾二经。兼入心包络经。为凉血之品。(兼泻剂肝心包血分药)

【前论】仲阳曰。此性寒。小儿脾气实者可用。虚者反能作泻。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禁忌】经疏曰。痘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均忌。

【炮制】备要曰。凡使。去头须必以酒洗用。

卷九滑剂

蒲黄

味甘辛。性平。无毒。得地之阴气。兼得金之辛味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生用。主行血消瘀。通经脉。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热。疗扑打损伤。疮疖诸肿【归经】入肝心包二经。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之品。(生为滑剂炒兼涩剂)

【前论】弘景曰。此即蒲厘花上黄粉也。甚疗血。言闻曰。手足厥阴血分药也。故能治血【禁忌】经疏曰。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均忌。

以上滑剂草部

卷九滑剂

榆白皮

味甘。性滑。禀春阳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白者为。

【主治】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久服断谷不饥。其实尤良。(本经)疗肠胃邪热治诜石【归经】入大小肠膀胱三经。为滑泄之品。(能下有形留着之物)

【前论】时珍曰。此能利窍渗湿热。去有形之积。气盛而壅者宜之。若胃寒而虚者。久服恐【炮制】孟诜曰。有赤白二种。赤为榆。白为。去粗皮。取白用。

以上滑剂木部

卷九滑剂

胡麻

味甘。性平。无毒。禀天地之中气。得稼穑之甘味而生。即脂麻。种出大宛。故曰胡麻。

【主治】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本经)坚筋骨。明耳目。

疗金困。催(廷飞)

【归经】入脾经。兼入肝肾肺三经。为补益滋润之品。(兼补剂)

【前论】河间曰。麻木谷而治风。盖治风先治血。血活则风散。胡麻入肝益血。故风药不可色者

卷九滑剂

麻油

味甘。微寒。无毒。黑脂麻生榨者入药。

【主治】主利大肠。产妇胞衣不下。(别录)天行热闷。膈内热结。服一合。取利为度。

(和【归经】入大肠经。为滋润之品。(外科要药)

【前论】士良曰。外科熬膏多用之。以其能凉血解毒。止痛生肌也。虞抟曰。生用消疮肿

卷九滑剂

大麻仁

俗作火麻仁。味甘。性平。无毒。得土气以生。畏牡蛎、白薇、茯苓。

【主治】主补虚劳。润五脏。疏风气。治大肠风热结涩。利小便。疗热淋。通利大小便。

(又木【归经】入脾胃大肠三经。为滑利之品。

【前论】甄权曰。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而亡津液。汗出愈多。则津枯而大便愈燥。

仲景宙曰皆以上滑剂谷部

卷九滑剂

薤白

味辛苦。性温。无毒。忌牛肉。

【主治】主归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别录)调中。补不足。止久痢冷泻。

气。散【归经】入大肠经。为利窍助阳之品。(心病宜食大利产妇)

【前论】王祯曰。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薤散结。蒜消症。寇氏曰。其叶光滑。露亦难下重由气滞。四逆散加此以泄滞。但按后重。亦有气虚血虚火热风燥之不同。

以上滑剂菜部

卷九滑剂

味甘。性寒。无毒。禀地中阴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通耳鼻气。肠不足。解酒毒。压胃热。止口干。(别录)〔柿饼〕主补虚劳不热咳主清煮【归经】入肺脾二经。为清肺涩肠宁嗽之品。

【前论】藏器曰。生柿同酒食。易醉。或致心痛。同蟹食。令人腹痛作泻。以二物皆寒也。

为助【禁忌】经疏曰。肺经无火。及风寒作嗽。冷痢滑泄。肠胃虚脱。与脾家素有寒积。或感寒

卷九滑剂

榧子

味甘。性涩。无毒。禀土气以生。降也。阴也。反绿豆。

【主治】主五痔。去三虫。蛊毒。(别录)疗寸白虫。治咳嗽白浊。助阳道。(弘景)多食【归经】入肺经。为涤除肠胃邪恶之品。(惟润肺故治嗽)

【前论】李梃曰。榧子之功。总不外润肺杀虫二种。故小儿有好食茶叶面黄者。日食榧子七

卷九滑剂

海松子

味甘。性小温。无毒。得天三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骨节风头眩。散水气。润五脏。(开宝)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

润皮【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滋润之品。

【前论】寇氏曰。海松子润而不泄。同柏子仁、火麻仁。治虚秘。甚良。仲淳曰。气温属以上滑剂果部

卷九滑剂

滑石

味甘。性寒。无毒。禀石中之冲气而生。降也。阴也。石苇为使。制雄黄。

【主治】主身热泄。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热(本经)通九窍六腑津液凝血。解燥渴诸疮肿毒。(日【归经】入膀胱经。兼入心胃大小肠四经。为通利下窍之品(兼通剂)

【前论】罗天益曰。滑石治渴。非真止渴。资其利窍。渗去湿热则脾胃中和。而渴自止耳。

以为淡之膀胱热。

和。

【禁忌】经疏曰。凡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及烦渴身热。由于阴虚以上滑剂石部

卷九

涩剂

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刘完素曰。滑则气脱。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已。

此等鳌按、张氏言此等皆宜先攻其本。此本字乃言病之本。谓先从其发病之所由以治之。然后加以

卷九涩剂

地榆

味苦甘酸。性微寒。无毒。禀地中阴气。兼得天之微阳以生。降也。阴也。得发良。

恶麦冬、朱丹砂、硫黄、雄黄。

【主治】主妇人带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恶肉。疗金疮。(本经)止脓血。诸。

恶疮血崩【归经】入肝肾大肠三经。兼入胃经。为专理下焦血症湿热之品。

【前论】苏颂曰。古者断下多用之。萧炳曰。同樗皮。治赤白痢。寇氏曰。其性沉寒入便血者加【禁忌】经疏曰。此性寒下行。脾胃虚寒作泄。白痢久而胃弱。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作

卷九涩剂

白芨

味苦辛。性微寒。无毒。得季秋之气。兼禀金水之性以生。降也。阳中阴也。紫石英为使。畏李核、杏仁。反乌头。

【主治】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本经)止惊邪伤。

【归经】入肺经。为补肺逐瘀生新之品。(兼补剂)

【前论】思邈曰。肺损者。复能生之。丹溪曰。凡吐血不止。宜加白芨以止之。时珍曰见。

【禁忌】经疏曰。凡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卷九涩剂

芍药

味苦酸。性平。无毒。禀天地之阴。兼得甲木之气以生。升而微降。阳中阴也。

【主治】〔白芍〕主缓中。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中恶腹痛腰痛。女人一切病。胎前产腠理。和血逆喘咳。太溶溶如坐水逐贼血。

鳌按、本草载芍药气性功用。向来皆不分赤白。至经疏始条析之。其旨精微。今因从之。

【归经】入脾肺肝三经。为收敛之品。(兼补剂泻剂脾肺引经药肝脾血分药)

【前论】丹溪曰。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都是血脉凝涩。亦必酒后仲时珍曰。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

家血补白名金芍药。赤名木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白补血。赤行血。白下气。赤补气。

白止痛。赤利小便。

【禁忌】经疏曰。白芍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症。均忌。

卷九涩剂

五味子

味、皮甘。肉酸。核辛苦。都具咸味。性温。无毒。得地之阴。兼天之阳气以生。

可降。阴中微阳也。苁蓉为使。恶玉竹。

【主治】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本经)养五脏除热。

足。收庵)

【归经】入肺肾二经。为收敛滋润之品。(兼补剂肺经血分药肾经气分药)

【前论】东垣曰。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宜此与干姜同治之。又五味收肺气。乃火热必用分量水脏气浮鳌按、东垣丹溪。皆以五味为治火热之药。独寇氏专据本经性温。谓治肺虚寒。不取其除热宜【禁忌】经疏曰。嗽初起脉数。有实火。及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痧疹初发。及一切停【炮制】时珍曰。凡使。以北产紫黑者良。入滋补药。蜜浸蒸。入劳嗽药。生用。俱捶碎核

卷九涩剂

覆盆子

味甘酸。性微温。无毒。

【主治】主起事。缩小便。泽肌肤。乌髭发。女人食之有子。同蜜为膏。治肺气虚寒。

(备要)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补涩之品。(兼补剂益肾脏而固精补肝虚而明目)

【前论】寇氏曰。此能收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故名。士材曰。强肾无燥热之偏。

固【炮制】雷公曰。凡使。淘去黄叶皮蒂。酒蒸晒干用。

以上涩剂草部

卷九涩剂

椿樗白皮

香者名椿。臭者为樗。味苦。性寒。无毒。禀地中之阴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疳。樗根尤良。(开宝)杀疳虫蛔虫疥。鬼疰传尸。蛊毒下血。赤白久痢。

不住。

湿。去脾胃陈【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固肠燥湿之品。(苦燥湿寒胜热涩收敛)

【前论】丹溪曰。椿根白皮性凉而能涩血。凡湿热为病宜用。但痢疾滞未尽。勿用。孟诜满气鳌按、时珍以樗皮为性利。但樗皮亦能止泻。毕竟是涩药。

【禁忌】经疏曰。凡脾胃虚寒者。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忌。以其徒燥也。滞下积气未尽者【炮制】备要曰。凡使二皮。以东引者良。去粗皮。或醋炙蜜炙用。

卷九涩剂

秦皮

味苦。性寒。无毒。禀西北高寒之气而生。降也。阴也。大戟为使。恶吴萸。

【主治】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本经)男子少精。妇人带下。

小煎水敷。(【归经】入肝胆二经。兼入肾经。为收敛之品。(兼补剂眼科要药)

【前论】范汪曰。秦皮之功。以能除肝热而明目。故治目疾惊痫。以其收涩而寒。故治崩带

卷九涩剂

诃黎勒

即诃子。味苦酸涩。性温。无毒。降也。阴也。

【主治】主冷气。心腹胀满。下食。(开宝)破胸膈结气。通利津液。(甄权)下宿物。止腹虚痛。

之。及煎【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收敛之品。(生用清金保肺行气煨用固气实肠温胃)

【前论】寇氏曰。气虚人宜缓缓少用。以此虽涩肠。而又泄气也。庵曰。肺敛则音开。

嗽【禁忌】经疏曰。凡气虚嗽。痢初起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以六棱黑色肉浓者良。酒浸。蒸去核。取肉用。用核不用肉。

卷九涩剂

棕榈皮

味苦涩。性平。无毒。感微阳之气而生。

【主治】主鼻衄。吐血。破症。治肠风。赤白痢。崩中带下。烧存性用。(大明)主金疮。

【归经】入肝脾二经。为止血之品。

【前论】时珍曰。棕灰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

与发【禁忌】经疏曰。凡血症初起。及瘀血未尽者。均忌。

卷九涩剂

金樱子

味酸。性平。无毒。得阳气而兼木化以生。降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本经)〔花〕主冷热痢。(大明)〔东行根皮〕炒用止泻血。及崩带。(时珍)

【归经】入肾经。兼入膀胱大肠二经。为固精秘气之品。

【前论】沈存中曰。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当取半黄者捣干末用。若待红熟熬膏。

为快。

【禁忌】经疏曰。泄泻由火热暴注者。小便不禁。及精气滑脱。由阴虚火炽而得者。均忌。

【炮制】备要曰。凡使。去核毛刺用。

卷九涩剂

南烛子

味酸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纲目)〔枝叶止泄。除睡。强筋。益气。

变【归经】入心脾肾三经。为固涩之品。

【前论】虞抟曰。凡变白之药。都是气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益脾。

鳌按、纲目于南烛枝叶。载有止泄除睡变白三条。于子载有固精驻颜二条。其强筋益力。

子子血半加以上涩剂木部

卷九涩剂

古名苦酒。味酸。性温。无毒。得温热之气。故从木火而化。

【主治】主胃脘气疼。症瘕积聚。产后血晕。及诸失血过多发晕。止心痛。咽痛。杀一切鱼并产【归经】入肝经。为收敛气血之品(散瘀解毒消食)

【前论】士材曰。入药当用米造。二三年陈者。小麦醋不及。但能伤筋损齿。不宜多食。

鳌按、大能开胃气。醒脾气。不但收敛之功见长也。

卷九涩剂

罂粟壳

味酸。性涩。微寒。无毒。得醋、乌梅、橘皮良。

【主治】主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嗽。止心腹筋骨诸痛。(纲目)〔罂粟米〕主行风【归经】入肾经。为敛肺涩肠固肾之品。

【前论】丹溪曰。治嗽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治痢亦然。须先散开胃以上涩剂谷部

卷九涩剂

乌梅

味酸。性平。无毒得木气之全以生。可升可降。阴也。忌猪肉。

【主治】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本经)利筋脉。主下痢。

消酒毒杀虫。解鱼血崩。功同【归经】入肺脾二经。为敛肺涩肠。涌痰消肿之品。(二经血分药)

【前论】时珍曰。凡用。须去核微炒。但多食损齿伤筋耳。

【禁忌】经疏曰。凡风寒初起。疟痢未久者。均忌。

卷九涩剂

木瓜

味酸涩。性温。无毒。禀春初之气。得曲直之化以生。降多于升。阳中阴也。

【主治】主湿痹香港脚。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别录)止吐泻奔豚。及水肿冷热痢心腹痛。

治脚水利【归经】入脾胃肺肝四经。为利筋骨调营卫之品。(兼补剂手足太阴血分药)

【前论】孟诜曰。多食木瓜损齿及骨。皆伐肝之明验。而木瓜为脾肺药。非肝药明矣。时珍袭肝旺鳌按、木瓜治转筋。筋急者得之能舒。筋缓者得之能利。

【禁忌】经疏曰。下部腰膝无力。由精血虚。真阴不足。及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

均忌

卷九涩剂

芡实

味甘。性平。无毒。禀水土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也。

【主治】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聪耳明目。(本经)止渴。

益肾【归经】入脾胃二经。兼入心肾二经。为固本益精之品。(兼补剂)

【前论】张子野曰。人之食芡。必枚啮而细嚼之。使华液流通。转相灌输。其功胜于乳汁也【禁忌】经疏曰。生食动风冷气。小儿不宜多食。以难化也。

以上涩剂果部

卷九涩剂

赤石脂

味甘酸辛。性大热。无毒。禀土金之气而生。色赤又兼火象。降也。阳中阴也。畏恶大黄、松脂。

【主治】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及女子崩漏浓肠胃【归经】入心肾大肠三经。为固敛之品。(兼重剂降而能收直达下焦血分要药)

【前论】东垣曰。赤石脂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胞衣。无推荡之峻。仲淳曰。大小肠下分。故为久痢泄要药。又能去恶血。盖恶血化。则胞胎无阻。东垣云。胞胎下不。涩剂可以下之是也。

【禁忌】经疏曰。凡火热暴注者。不宜用。滞下全是湿热。于法当利。自非的受寒邪下利白止

卷九涩剂

白石脂

味甘酸。性平。无毒。恶松脂。畏黄芩、黄连、甘草。

【主治】主养肺气。浓肠。补骨髓。疗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痛。下水。肠热溏。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固敛之品。(兼重剂降而能收直达下焦气分要药)

【前论】弘景曰。五色石脂。本经疗体亦相似。别录分条具载。今俗惟用赤白二脂。断下痢

卷九涩剂

禹余粮

味甘。性平。无毒。丹皮为使。伏五金。制三黄。

【主治】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本经)疗小腹痛结烦疼。(别录)

(纲目【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固下之品。(兼重剂二经血分药)

【前论】子和曰。此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故主下焦前后诸病。李知先诗云。

下焦

卷九涩剂

明矾

味酸。性寒。无毒。甘草为使。恶牡蛎。畏麻黄。即白矾。

【主治】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除痼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开宝)除湿追涎。化痰坠浊。除风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惊痫。喉痹。齿痛。风眼。崩带。脱肛。阴蚀。阴挺。痈疽疔肿。瘰疥癣。虎犬蛇虫咬伤。(备要)

【归经】入脾经。为燥湿坠痰之品。

【前论】陈师古曰。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取其

卷九涩剂

皂矾

一名绿矾。味酸。性凉。无毒。

【主治】主疳及诸疮。(苏恭)喉痹。牙虫。口疮。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服。疗肠风泻【归经】入脾经。为燥湿化痰之品。

【前论】洁古曰。皂矾酸涌收涩。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则差缓也。

【禁忌】经疏曰。皂矾虽能消肉食坚积。然能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服此者终身忌食【炮制】雷公曰。凡使。以深青莹净者良。赤用。

卷九涩剂

胆矾

一名石胆。味酸辛。性寒。有小毒。畏桂、辛夷、芫花、白薇。

【主治】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

(本经)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恶疮。(别录)治虫牙。鼻中息肉。(大明)带下赤白面【归经】入胆经。为吐风痰敛咳逆之品。(兼宣剂涌吐风热痰涎发散风木相火)

【前论】周密曰。治咽口齿疮毒。殊有奇功。有患喉痹欲死者。鸭嘴胆矾末醋调灌之。

大吐以上涩剂石部

卷九涩剂

乌爹泥

即孩儿茶。味苦涩。性平。无毒。

【主治】主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纲目)治阴【归经】入肺经。为清散之品。(幼科外科要药)

【前论】仲淳曰。本是茶末。故能清上膈。又得地中之阴气。故能凉血清热。治金疮以下诸【炮制】时珍曰。此出南番。云是细茶末。纳竹筒中。埋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成。

小块以上涩剂土部

卷九涩剂

龙骨

味甘。性平。无毒。得阳气以生而伏于阴。为东方之神。升也。阴中阳也。得牛黄、人参良。畏石膏。忌鱼及铁。

【主治】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肠痈内解毒。辟龙骨〕梦寐泄精。小便泄精。(别录)

【归经】入肝胆肾三经。兼入心大肠二经。为固敛浮越正气之品。

【前论】雷曰。气入丈夫肾脏中。故益精药宜用之。海藏曰。并主带脉为病。许洪曰【炮制】广记曰。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次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

以上涩剂鳞部

卷九涩剂

牡蛎

味咸。性微寒。无毒。得海气结成。降也。阴也。贝母为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恶麻黄、细辛、吴萸。

【主治】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疗泄诜古【归经】入肝胆肾三经。为软坚利水固肠之品。(肾经血分药)

【前论】甄权曰。病虚而多热者。宜同地黄、小草用之。海藏曰。牡蛎软坚。以柴胡引之益精【禁忌】经疏曰。凡病虚而有寒者忌。肾虚无火。寒精自出者。亦忌。

以上涩剂介部

卷九涩剂

五倍子

味酸咸。性平。无毒。乃虫食盐麸子木叶中津液结成者。降也。阴也。

【主治】主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敛汗。解酒。疗消渴。泄痢。疮癣五痔。下血脱肛。

脓水小儿【归经】入肺经。为收敛之品。(性涩能敛肺气寒能降火)

【前论】丹溪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

乃鳌按、滑精梦泄诸病。固宜收涩。然必能通而后能涩。医学纲目载一方。以治虚而滑精者。

【禁忌】经疏曰。凡嗽由外感。泻非虚脱者忌。

卷九涩剂

百药煎

味酸咸。微甘。性收。无毒。

【主治】主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乌须发。止下血。久痢脱肛。牙齿【归经】入心肺二经。为收摄之品。

【前论】汪颖曰。功与五倍子同。但经酿造。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以上涩剂虫部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