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论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思以谓知病于未病之前者,此上智之所能也。知病于欲病之初者,此中智之所及也。若夫已病而求医,则常情同然,不必论其智不智也。孙氏曰:圣人设教,欲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尊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斯言可谓切至矣。
气不调,百病自生。众病积聚,皆起于虚。又曰:虚生百病。药石有相欺者,入人腹中,遂相门争,力甚刀剑。言不知性气者,不可服也。凡服食药饵,须量自己性理所宜,不可见彼得力我便服之。
人患疮痍未瘳,不得合阴阳。
妇人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食山羊肉,令子多病。食驴肉,延月。食兔、犬肉,令子无音声并缺唇。食骡肉,产难。食鸡子及干鲤鱼,令子多疮。食椹并鸭子,令子倒出。食雀肉并豆酱,令子面多黑子。食雀肉饮酒,令子心淫情乱,不畏廉耻。食鳖,令子短项。
食冰酱,绝胎。多经大惊者,生子患癫。向非常地大小便,必半产杀人。秽污、死丧家人来看视产妇,则难产伤儿。不根据产图,令子母多妨。产乳若在反支月者,浣濯水以器盛,出此忌月方覆之。产妇人众看则难产,临产忧悒则难产。儿已生,不得自视秽污。便利干悬厕之上,成十二痼疾。产后百日内勿行房。大忌上厕,只室中上盆佳。暑月产卧,忌取凉。百日忌服转泻药。月经不去,大忌合阴阳,生十二疾。卧湿冷地,大忌合阴阳,生十二疾。大忌以冷水洗浴,合阴阳生十二疾。
小儿初生,不以绵裹指拭口中青泥恶血,则入腹生百病。初生举之迟则中寒。脐带隔衣咬断之,不得以刀子截。脐带留至足趺,短则中寒下痢。断脐后浴者,水入脐令儿腹痛。脐带中多有虫,不去之,则入腹成疾。脐留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伤脏。脐不以时截及汁不尽,则寒生脐风。儿生,男以父、女以母故衣裹之,过浓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新生儿衣暖太浓,令筋骨缓弱。解脱儿脐及换衣,如冬月须闭户生火。三日,朱蜜食多则脾胃冷,腹胀,喜阴痫,气急变噤而乖。脐带疮未愈,数洗浴,令儿患阴颓。儿太饱则吐及风中脐。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母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母有热以乳儿,令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喜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儿虚羸。母醉以乳儿,令儿身热腹满。乳儿当极,散其热气,勿令奔出。
乳儿不得用宿乳。母欲寐,则不得乳儿,恐失饥饱及填儿口鼻也。
浴儿水不冷热得所,则令儿惊,亦致五脏病。儿冬不可久浴,久浴则伤寒;夏不可久浴,久浴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痫。小儿不浴,又令儿毛落。
风痫者,衣暖至汗出,却外风入腹为病因。惊痫者,惊怖大啼,多为病因。先不哺乳,吐而变热者为食痫。
新生无病,惧不可逆针灸。
衣甚薄,则乳食不消,大便醋臭,此欲为癖也,乳哺食即作疾。
新生一岁儿,外人来气息忤之,则为客忤病。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从外还者,不避之为客忤。虽是乳母及父母从外来,亦能令儿为客忤。一应亲戚及外来人,有衣服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并能令儿为客忤。一应人执作喘息及乳母乳气未定者,并能为客忤。乳母遇醉及房劳喘后,乳儿最剧,能杀儿。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息,未盥洗易衣装而便向儿边者,令儿中马客忤。一岁儿勿见马来及闻马鸣惊,能令小儿作客忤。儿衣布帛绵中及履中不得有头发。白衣不得用青带,青衣不得用白带,皆能为客忤。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惊小儿致病,欲防之法,当将儿避之。若不避者,当烧牛屎,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秋初夏末,晨夕暴冷,不避之,多患壮热下痢。小儿解着伤风,亦作伤寒病。寻常晚夜及阴雨夜,小儿衣物不得在露地,有钓星鬼禽,喜落毛羽于人中庭,置儿衣中,便令儿作痫病,必死,七八月尤忌。儿生未能行,而母再有娠,使儿饮此乳,作病。小儿饮食过度,不知自止,作疾。小儿夏月积冷,洗浴过度,及乳母亦将冷水洗浴,以冷乳饮儿,儿壮热,忽值豪雨凉,即令儿病痢等。夏月暴寒,小儿不避之,入胃则暴病。中客忤,心腹胀满刺痛,口人失明之本,有十六件事:生食五辛,接热饮食,热食面食,饮酒不已,房室无节,极目远视,数看日月,夜视星火,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奕不休,久处烟火,泣泪过多,刺头出血过多。又由驰骋田猎,冒涉风霜,迎风追兽,日夜不息之所致也。地因寒暑风湿,皆作蒸气,人足履之,谓之风毒,名为香港脚。妇人产后尤宜慎此。四时之中,不得久立、久坐湿冷之地,令人作香港脚病。酒醉汗出,脱衣靴袜,当风取凉,皆成脚气。患香港脚人忌大怒,忌房室,忌牛羊肉、蒜、蕺菜、菘菜、蔓菁、瓠子、酒、面、酥油、乳糜、猪、鸡、鹅、鸭,不得犯之。一方用鲤鱼外,鱼亦忌。又忌生果酸酢之食。宜食生牛乳与生栗子,及粳、粱、粟、米、酱、豉、葱、韭、薤、椒、姜、橘皮。
病有三患:一患觉之晚,二患骄狠恣傲,三患狐疑不决。犯之多枉伤性命。故曰:法为信者施,不为疑者设。
欲临近亡人,宜将少金牙散涂鼻孔、耳门,及视疾者亦然。亦宜带绛囊一方寸匕,男左女右。
新食毕取风者,令人患胃风。因醉取风者,令人患漏风。新沐浴毕取风者,令人首风。
新房室毕取风者,令人患内风。尊贵人骨弱肌肤盛,因疲劳汗出,偃卧不时动摇,被微风所及,得血痹疾。凡常之日,忽然暴热,顿取凉快意,生病亦然,暴寒亦然。
冬时严寒,最宜周密,若触冒之者,为伤寒。四时之气,皆能为病,其伤寒尤重,以其杀厉时行之气,犯之多病。所谓时行之气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冷,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
凡热病、大病新瘥之后,食猪肉及羊血、肥鱼、油腻等物,必大下痢,医所不能治。
食饼饵、粢黍、饴脯、炙、枣栗诸果物,脯修及坚实难消之物,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下之则大痢难禁,不下之必死。下之复危,皆难治也,不可不慎。但得食糜粥,宁少食令饥勿饱,不得他有所食。引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白糜,若羹汁、雉、兔、鹿肉。
不可食猪、狗肉。当静卧,勿早起梳头洗面。非但不可体劳,虽言语亦不得多,亦不得生心用意烦劳。凡上气事并令人劳复,女劳当舌吐数寸而死。凡瘥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病更发,大困。食生鱼,下痢必不止。食生菜,令人颜色终身不平复。病新汗解,饮冷水者,损心胞,令人虚,补不复。食生枣及羊肉者,必膈上作热蒸。食犬羊等肉者,骨中蒸热。食鱼肉与瓜、生菜,令人身热。食者,病发必大困。早起劳多及美饮食过多,致发欲死。
谷疸者,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酒疸者,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女劳疸者,由大劳大热而交接毕入水所致。黄胆,有人以竹筒使人极吹病患鼻中者,无不死,大慎之。
夏伤暑,至秋作疟。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中,至暑有所用力,腠理开,又中邪气,能交接损,令人卵缩筋挛。
食生物,令虫卵生。入腹者,成虫蛇及鱼鳖。
劳倦或饮食过常,作吐血。
服药吐利后,常须闭口少语,于无风处温床暖食将息。
凡人执作汗出当风,因以房室过度,醉饮饱满行事,令心气逼迫,短气脉悸,得风癫病。
热沐发而湿结之脑,汗未止,得湿癫病。
因大惊及当风从高坠下,致喜悲善恐怖,如有鬼物患。
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必伤脾。
凡患痢服止药,初服痢须转剧,愚人不解,便不服其药,此误也。但服不过,再三服之。
痢大熟烂为佳。亦不得伤饱。
凡疳,盐、酱、酢、酥、油、枣皆忌,惟白饭、豉、苜蓿、苦苣、芜菁不在禁限。
凡日月蚀时忌食饮,腹中生虫,及房室生子不具足,必患月蚀疮。日月蚀不得与儿乳,(饮酒当风入肺,胆气妄泄,即令人目青气喘。酒客劳倦当风,喜怒气舍于肺,面目黄肿,起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此七种气积聚,坚大如杯,若拌在心腹中,疾痛不能饮食,时来时去,每发欲死,如有祸祟。
尸疰鬼疰者,即五尸之中尸疰也。又挟诸鬼邪为害者也。其大略令人寒热、淋沥、沉沉嘿嘿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注易傍人,乃至灭门。觉如此候,宜急疗之。
人有九虫,其虫凶恶,人之极患也。常以白筵草沐浴佳。根叶皆可用,既是香草,又尸虫所恶也。
凡服补药及治诸病,皆须先去诸虫,并痰饮宿,醒醒除尽。不尔,必不得药力。
脾劳热,有虫在脾中,令人好呕。肺劳热,生虫在肺。肾劳热,四肢肿急,有虫曰蛲虫,如人得伤寒及天行热病,腹中有热,及人食少肠胃空虚,若齿断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里有疮。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当数看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唇内如粟疮者,心内懊痛闷者,此有三虫在上,蚀其五脏。下唇内生疮者,其人喜眠,此虫在下,蚀其下部,人不能知,可热病蛄毒,令人喜寐,不知痛处而面赤如醉,下利脓血,当数视其人下部大小之孔,稷稷然赤,则是虫也,剧能杀人。
若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如浴水,则伤肾。人因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而得肾着之病,身体重,腰以下如带五千钱,腰中冷如水。又其人本来不吃,忽然謇吃而好嗔恚,反常性,此肾之伤也。取寒眠地卧,冷湿地气所伤,则腰痛。坠堕伤腰则腰痛,房室后用则肝伤善梦,心伤善忘,脾伤善饮,肺伤善痿,肾伤善唾,骨伤善饥,肺伤善嗽。
远思强虑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度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五劳七伤,有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聋,口焦,小便自利者。
虚损少气,腹胀,内急拘引,少腹至冷,不得屈伸,不能饮食,寒热头痛,手足逆冷,大小便难,或腹下痢,口干,梦中泄精,或时吐逆恍惚,面色枯瘁,又复微肿,百节酸疼者。
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色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腹中悬急而有绝伤外引四肢者。
虚劳寒,饮在胁下,决决有声,饮已如从一边下,决决然也。有头并冲皮起引两乳,内痛五劳七伤,小腹急,脐下膨亨,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目暗,愦愦不乐,胸中气急逆,不下饮食,茎中策痛,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去精,惊恐虚乏者。
凡男女有因积劳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体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或少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者。
有大劳虚劣,寒热呕逆,下焦虚热,小便赤痛,客热上熏,头痛目疼,骨肉痛,口干者。
有虚劳不足,四肢烦疼,不欲食,食则胀,汗出者。
有虚劳少气,胸心淡冷,时时惊惕,心中悸动,手脚逆冷,体常自汗,肠鸣风湿者。
有虚劳损羸乏,咳逆短气,四肢烦疼,腰背引痛,耳鸣,面黧黑,骨间热,小便赤黄,心悸有大虚不足,小便数,嘘吸焦引饮,膀胱满急者。
有左胁气冲,膈上满,头上有风如虫行,手足顽痹,鼻塞,脚转筋,两目时肿痛者。
有虚损短气,咽喉凝唾不出,如胶塞咽喉者。
有五劳六绝,其心伤者,令人善惊,妄怒无常者。
有五劳六绝,其脾伤者,令人腹满喜噫,食竟欲卧,面目痿黄者。
有五劳六绝,其肺伤者,令人少精,腰背疼,四肢厥逆者。
有五劳六绝,其肝伤者,令人少血面黑者。
有五劳六绝,其肾伤者,有积聚,少腹腰背满痹,咳唾,小便难者。
六绝之为病,皆起于大劳脉虚,外受风邪,内受寒热,令人手足疼痛,膝以下冷者。
有五劳六绝,腹中雷鸣,时时泄痢者。
有五劳六绝,或闭或痢,面目肿,心下愦愦不欲语,憎闻人声者。
有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无有冬夏,悲忧憔悴者,凡是病皆须服之者。
有虚劳百损者。
有五劳六极七伤虚损者。
男子女人虚损伤绝,头目眩,骨节烦痛,饮食微少,羸瘦百病者。
有虚劳,肾气不足,腰痛阴寒,小便数,囊冷湿,尿有余沥,精自出,阴痿不起,忽忽悲喜者。
有五劳七伤六极,强力行事举重,重病后骨髓未满而行房室,所食不消,胃气不平者。
有五劳七伤,每事不如意者。
有阴下湿痒汗出或生疮,茎中痛者。
有溺血者。
有膀胱冷,咳唾有血,喉鸣喘息者。
有膀胱、肾冷,坐起欲倒,目,气不足,骨痿者。
有膀胱寒,小便数,漏精稠浓如白米泔者。
有胞屈僻,津液不通者。
有尿白浊者。
有胞转者。
有上焦热,腹满而不欲食,或食先吐而后下,肘挛痛者。
有上焦饮食下胃,汗出,面背身中皆发热者。
有上焦冷,下痢,腹内不安,食好注下者。
有上焦闭塞,干呕,呕而不出,热少冷多,好吐白沫青涎,吞酸者。
有中焦实热闭塞,上下不通,隔绝关格,不吐不下,腹满澎澎,喘急者。
有中焦热,水谷下痢者。
有中焦寒,洞泄下痢,或因霍乱后泻黄白无度,腹中虚痛者。
有下焦热,大小便不通者。
有下焦热,或下痢脓血,烦闷恍惚者。
有下焦热毒,痢鱼脑,杂痢赤白,脐下小腹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者。
有膀胱、三焦津液不下,大小肠中寒热,赤白泄痢及腰脊痛,小便不利及妇人带下者。
有下焦虚寒,津液不止,短气欲绝者。
有下焦虚寒损,或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或不利。
有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劳冷而发者。
有三焦虚损,或上下发,泄、吐、唾血,皆从三焦起,或热损发,或因酒发者。
有手足厥冷,脉绝者。
有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闻人语,胸中噎塞而短气者。
有吐下汗出而小便复利,或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或发热恶寒者。
凡霍乱,务在温和将息,若冷则遍体转筋。此病定一日不食为佳,仍须三日少少吃粥,三日已后可根据常食息,七日勿杂食为佳,所以养脾气也。
有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心腹痛者。
有霍乱吐利止,而身体痛不休者。
有霍乱转筋,血冷汗出,呕者。
有霍乱吐利已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有霍乱已服理中、四顺,热不解者。
有妇人霍乱呕逆,吐涎沫者,慎不可下。
有年老霍乱羸劣,冷气恶心,食饮不化,心腹虚满,拘急短气,呕逆,四肢厥冷,心烦气闷有毒冷霍乱,吐利烦呕,转筋肉冷,汗出,手足指肿,喘息唾死绝,语音不出者。
有霍乱蛊毒,宿食不消,积冷,心腹烦满,鬼气者。
有霍乱洞下不止者。
有霍乱引饮,饮辄干呕者。
有先服石人,因霍乱吐下服诸热药,吐下得止,因即变虚,心烦,手足热,口干燥,欲得水,呕逆迷闷,脉急数者。
有时行热病后,毒未尽,因霍乱吐下仍发热,心胸欲裂者。
有霍乱,皆因饮食,非关鬼神。因饱食肫脍,复餐乳酪,海陆百品,无所不啖,眠卧冷席,多饮寒浆,胃中诸食结而不消所致。思谓:此说止为贵者言,若贫下,此证亦以瓜、李、生霍乱人忌与米饮,胃中得米,即吐不止,但与浓朴葛根饮。若冬瓜叶饮,但沾渍咽喉而不可多与。若服汤时随服吐者,候吐定乃止。诊脉绝不通,以桂合葛根为饮。吐下心烦,内热汗不出,不转筋,脉急数者,可犀角合葛根为饮。吐下不止,发热心烦欲饮水,可少饮米粉汁为佳。若不止,可与葛根荠饮服之。
妇人霍乱呕吐者。
霍乱四逆,吐少呕多者。
霍乱久,将远行预备者。
霍乱永不发丸者。
中热,霍乱暴利,心烦,脉数,欲得冷水者。
阴阳二气,拥而反戾,阳气欲升,阴气欲降,阴阳乖隔,变成吐利,头痛如破,百节如解,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百病滋生。时服石散,真气既尽,石气孤立,惟有虚耗,唇口干焦,精液自泄。或小便赤黄,大便干实。所食之物,皆化作小便,此皆由房室不节之所致也。
热结中焦则为坚。下焦热,则为溺血,令人淋闭不通。
气淋之为病,溺难,涩,常有余沥。石淋之为病,茎中痛,溺不得出。膏淋之为病,尿似膏,自出。劳淋之为病,劳倦即发,痛引气冲下。热淋之为病,热即发,甚则尿血。
下焦结热,小便赤黄不利,数起出少,茎痛或血出。温病后余热及霍乱后当风,取热,过度饮酒、房劳,及行步冒热,冷冻饮料逐热,热结下焦作淋,及散石热动关格,小腹坚,胞胀如斗。诸有此淋,悉治之立验。
录忌如下:丧孝、产乳、音乐、一切鱼、一切肉、喧戏、房室、酢滑、生冷、蒜、粘食、米豆、油腻。
上并忌,不得食及不得用心。其不禁者,并具本方之下。再发,若不尔,若虽瘥复发,复发不可治。
妇人产后,饮水不即消,三焦决漏,小便不利,仍相结渐渐生聚,遂流诸经络故也。
凡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大忌之。
水有十种,不可治者有五:第一,唇黑,伤肝;第二,缺盆平,伤心;第三,脐出,伤脾;人气急积久不瘥成水病者。
有患水肿,腹大四肢细,腹坚如石,小劳苦足胫肿,小饮食便气急,此终身疾。不瘥,服丹酒客有虚热,当风饮泠水,腹肿,阴复胀满者。
水病有通身洪肿者,流肿者,百药治不瘥而欲死者。
有大肿,眼合不欲开,短气欲绝者。
男子女人新久肿,得暴风入腹者。妇人新产上厕,风入脏,腹中如马鞭者。嘘吸短气咳嗽者。
卷之六
耆婆万病丸
牛黄麝香犀角(一方云一铢,今各一分)桑白皮茯苓干姜桂心当归芎芍药甘遂黄芩蜀椒细辛桔梗巴豆前胡紫菀蒲黄葶苈防风(各一分)
蜈蚣(三节)石蜥蜴人参(一寸)朱砂雄黄黄连大戟芫花禹余粮芫青(七枚)
上三十一味,并令精细,牛黄、麝香、犀角、朱砂、雄黄、禹余粮、巴豆别研,余者合捣,三至热猪韭、骨汁作羹粥,食之三四顿大良,亦不得全饱。产妇勿服。吐利以后常须闭口少语,于无风处温床暖室将息。若旅行卒暴无饮,以小水送之为佳。若一岁以下小儿有疾者,令乳母服两小豆,亦以吐利为度,近病及卒病皆用。多积久疾病即少服,常取微溏利为度。崔氏无黄芩、桑白皮、桔梗、防风,为二十七味。
万病丸治症开录如下:卒病欲死。蛊毒吐血,腹痛如刺。卒中恶口噤。五疰鬼刺客忤。猫鬼。疟病未发前一日。诸有痰饮。患冷癖。宿食不消。症瘕积聚。拘急,心腹胀满,心痛。
上气喘逆,胸满不得卧。伤寒时行。大痢。疳湿。水病。头痛恶寒。小便不通。大便不通。
耳之)。
疮。痔疮。冷疮积年不瘥者。癣疮。恶刺。蝮蛇螫。蝎螫。蜂螫。妇人诸疾,胎衣不下。小儿客忤。小儿惊痫。小儿乳不消,心腹胀满。
卷之六
仙人玉壶丸
雄黄藜芦丹砂矾石(一作矾石)巴豆八角附子(各二两)
上六味,先捣巴豆三千杵,次内矾石,又捣三千杵,次内藜芦三千杵,次内附子三千杵,次辄治五百杵。内少蜜,恐药飞扬。治药用王相吉日良时,童子斋戒为良。天晴明日,无云雾,白昼药成,封密器中,勿泄气,着清洁处。大人服丸如小豆。欲下病者,宿勿食,平旦服二丸。不知者,以粥饮发之令下。下不止,饮冷水以止之。病在膈上吐,膈下利,或但噫气即已。若欲渐除,及将服消病者,如麻子大三丸。卒中恶欲死不知人,以酒若汤和二丸,强开口灌喉中。鬼疰病百种不可名,浆水服二丸,日再。
玉壶丸治症开录如下:男女与鬼交通,歌哭无常。腹中若有虫,欲钻胁出,状急痛,一止一作。忧恚气结在胸心,若连噫及咳,胸中刺痛。心腹切痛及心中热。饮、痰饮。诸疝。卒上气,气但出不入,并逆气冲喉,胃中暴积聚。症结坚痞。积寒热痞。食肉不消,腹坚胀。腹中三虫。下痢重者。卒关格,不得大小便,欲死。疟已发、未发。卒霍乱,心腹痛,烦满吐下,手足逆冷。寒热往来。伤寒敕涩,时气热病。淋漓疲瘦,百节酸疼。头卒风肿。
痈疽痤疖,瘰及欲作。鼠。中水毒。齿痛。耳聋脓血汁出及卒聋。风目赤或痒,视物漠漠泪出,烂。中蛊毒,吐血,腹内如刺。中蛇蝮诸毒,犬所咋,狂马所咋。妇人产后余疾,及月水不通,往来不时。妇人胸中苦滞气,气息不利,小腹坚急,绕脐绞痛。小儿百病,惊痫、痞塞及有热。小儿大腹及中热恶毒,食物不化,结成积聚。小儿寒热,头痛、身热及吐。小儿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化。欲问人孝,省人病(先服之及系头上)。头上系玉壶丸辟百鬼。独宿山泽、冢墓、庙社、丛林之中,烧一丸,百鬼走去。
以蜡和一丸如弹丸,着绛囊系臂,男左女右,山精鬼魅皆畏之。
卷之六
千金须知
中慢惊为阴痫。
缓纵为痱。
淋为癃。
黄为瘅。
强直为。
喘嗽为咳逆。
膈气为膏肓。
热死为。
怔忡为悸。
利为滞下。
脏毒为痢之蛊毒。
肠风为肠滞下血。
咳逆为哕逆。
服金石药为服石。
度者,量也。
渍者,浸也。
和者,调也。
敷者,涂也。
暴者,晒也。
咀者,秤毕细切也。
三两者,今之一两。
三升者,今之一升。
方寸匕者,正方一寸,散子以不落为度。
钱匕者,五铢铜钱上全抄也。
钱五匕者,今五铢钱边五字者,以抄之令不落为度。
半钱匕者,一钱抄取一边。
梧桐子大者,以二大豆准之。
刀圭者,如梧桐子大。
一撮者,四刀圭。
如弹丸,如鸡子者,十梧桐子准之。
一升者,取平升为正。
一把者,二两。
草一束者,三两。
桂一尺者,削去皮半两。
甘草一尺者,二两。
蜜一斤者,有七合。
猪膏一斤者,二升二合。
半夏一升者,洗毕五两。
椒一升者,三两。
吴茱萸一升者,五两。
菟丝子一升者,九两。
子一升者,四两。
蛇床子一升者,三两半。
地肤子一升者,四两。
巴豆以枚计者,去皮心,二分淮豆六枚。
附子、乌头以枚计者,去皮,半两淮二枚。
枳实以枚计者,去穣,二分淮二枚。
枣三枚淮一两。
生姜一累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