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疫
小儿多患此症,以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症。邪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必至亏损。初起宜服羚羊角散清热凉血。久则胃脾汤滋益其内。又有牙根腐烂者,人中白散。
加减羚羊角散(此方银花、羌活、僵蚕、生地等皆可酌入)。
羚羊角(末)防风麦冬(去心)元参知母(酒炒)黄芩牛蒡子(研炒)甘草节金银花淡竹叶十余片,煎服。
胃脾汤此汤必实有不足之症方可用,初起切勿轻投。
白术(土炒)茯神陈皮远志(去心)麦冬(去心)沙参五味子(研)甘草节虚弱自汗者,去沙参,加参、。
人中白散治小儿走马牙疳,牙龈腐烂黑臭。
人中白(尿壶中白碱,,一两)儿茶(五钱)黄柏薄荷青黛(各三钱)冰片(二分五厘)
共为细末,先用温汤漱净,吹药于疳上,日六七次,吹药涎从外流者吉,内收者凶。
卷之三·杂疫
捻颈瘟
其症喉痹失音,颈大,腹胀如虾蟆者是也,宜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麸炒)川芎(酒洗)茯苓人参甘草姜、葱煎,食远服。发冷倍用葱。
卷之三·杂疫捻颈瘟
虾蟆瘟
其症咽喉肿痛,涕唾稠粘,甚则往来寒热,身痛拘急,大便秘结,有类伤寒,亦与捻颈瘟相似,但以不腹胀为异。治法,凉散、和解、攻下、败毒,随症施治无不获愈。方俱散见各医书,本门不多赘。其治疗捷法,于初起时,用手在病患两臂,自肩、项,极力将其中凝滞疠气恶血,赶至手腕数次,用带子将手腕扎住,不令恶血走散,用针刺少商穴,并十指近甲盖薄肉正中处,捻出恶血则愈。(少商穴在大指外边仄面靠甲角处,摸有穴者便是。)
又法,将脖项患处,口衔盐水,用力吮咂,俟其皮色红紫成片则愈。或用针将项下一挑,手捻针孔出血,密密挑捻愈。
卷之三·杂疫捻颈瘟
大头瘟
(外科门亦名时毒。)
此症有阴阳,有可汗不可汗者。其症发于头上,并脑后、项、腮、颊与目,赤肿而痛,发热,症似伤寒。治疗散见各医书,本门兹不多赘,用前刺法亦妙。
大力子丸兼治哑瘴。
元参连翘(去隔)甘草桔梗川大黄(生熟酌用)石膏(,研)川连(酒炒)黄芩(酒炒)荆芥防风羌活大力子(炒,研)
为末,作丸。或姜煎服亦可。
又方僵蚕(二两,浸)大黄(二两)
姜汁丸弹子大。蜜水和服一丸。
又方普济消毒饮(见《医方集解》,专治大头瘟初起。)
又方大头瘟生疙瘩及喉闭,并将疙瘩刺出血,即愈。
卷之三·杂疫
瓜瓤瘟
其症胸高胁起,呕汁如血,宜生犀饮。
生犀饮黄土(五钱)犀角(二钱,镑)苍术(泔浸,油炒)川连山茶(一撮)
流水煎,入金汁和服,日三夜二。虚,加人参(盐水炒);大便结,加大黄;渴,加花粉;表热,去苍术、黄土,加桂枝;(性热,似不宜,当酌加别解表药。)便脓血,去苍术,倍黄土,加黄柏(使;)便滑,人中黄代金汁。
卷之三·杂疫
杨梅瘟
(形似杨梅。)
其症遍身紫块,忽发出霉疮者是也。用清热解毒汤下人中黄丸,并刺块出血。(霉,音枚,物着湿变色。)
清热解毒汤川连(酒洗)黄芩(酒洗)生地白芍(酒炒)石膏(,研)知母(盐、酒炒)
人参甘草升麻葛根羌活日三服,夜二服。姜煎。
人中黄丸大黄(三两,尿浸)苍术(油炒)桔梗滑石(各二两)人参川连(酒洗)防风(各五钱)
香附(两半,姜汁浸,生用)人中黄(二两。如无,坑垢代之。)
神曲糊为丸,清热解毒汤送。如气虚,用四君子汤送;如血虚,四物汤送;痰甚,二陈汤送;热甚,童便送。
锦按:二方用参,非取其补,取其鼓舞之,以祛邪也。
卷之三·杂疫
疙瘩瘟
其症发如瘤,遍身流走,旦发夕死。三棱针刺入委中三分,出血,并服人中黄散。(委中穴在两腿屈盘当中,前对膝盖。)
人中黄散人中黄(一两)明雄朱砂(各一两)
共为末,薄荷、桔梗汤下二钱,日三夜二。
消毒丸治时疫疙瘩恶症。
大黄牡蛎()僵蚕(泡去涎,炒。各一两。)
共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新汲水化下一丸,无时。
卷之三·杂疫
软脚瘟
其症便清泄白,足难移,(即湿瘟。)宜苍术白虎汤。(即白虎汤加苍术。)
卷之三·杂疫
绞肠瘟
(一名痧。)
其症肠鸣干呕,或水泻,气不通则探吐之,宜双解散。有阴阳二症。
阴痧:腹痛,手足冷,身上有红点,用灯草蘸油点着,将红点淬之。阳痧:肠痛,手足暖。
以针刺少商穴,并十指尖近甲处。(刺法见前。此刺法,治诸中、霍乱、咽喉等病俱效。)
阴阳水方滚水(一盅)冷水(一盅)
对服立愈,或加炒盐少许妙。
观音救苦丹(磨点眼角二、三次,兼治咽喉诸症。含麦大一块,化咽。一切肿毒、恶疮、蛇蝎伤,津研,擦患处。)
火硝(一两)白矾(四两)黄丹(二两)朱砂明雄(各五分。以上二方兼治阴阳二痧。)
共细研,勺化开,候稍冷,搓成小锭,瓷器收贮听用。(毋出气。)
地浆于南墙背阴处,掘一坑,入凉水一罐缴之,再候澄清,取饮。
又方生明矾末二钱,冷水、滚水各半盅,调服。
又方绿豆一、二升,水二、三桶,熬汤,以瓮贮之,令病患浇洗。稍冷,全身入瓮中,泡透或稍愈,且毋遽出,效。
双解散(即防风通圣散。泄泻,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涎嗽,加姜制半夏。)
防风荆芥薄荷麻黄白术(土炒,泔浸)川芎(酒洗)当归(酒洗)白芍(酒炒)
连翘(去隔)山栀(炒)黄芩石膏()桔梗甘草滑石(末)芒硝大黄(生熟酌用)
《医方集解》之双解散,减去硝、黄,引用生姜、葱煎。(以上四方,专治阳痧。)
卷之三·杂疫
鸬瘟
其症两腮肿胀,憎寒,恶热。外用赤小豆、柏叶,共捣烂,水醋调敷。内服,薄荷浓煎汤,服之。
卷之三·杂疫
龙须瘟
其症喉硬、舌强,并牵耳中。急以针刺喉上,横七针,竖七针。朱砂,不拘多少,研。蜜一匙,入烧酒和匀,灌之。
卷之三·杂疫
芋头瘟
其症昏沉不食。用芋头烧灰存性,研,黄酒送下。
卷之三·杂疫
蟹子瘟
其症喉痛,发热恶心,痛连腮颊,头亦痛,喉旁有疙瘩,四散红丝如蟹爪,压舌针挑之。要挑爪,不可挑顶。每爪上挑一针,令血出,旋以朱砂末搽之,再含咽醋少许即愈。如刺当中顶,即为伤蟹盖,必出脓,不食而危。
卷之三·杂疫
版肠瘟
(刮出紫疙瘩六个,即难治。)
其症初发如伤寒热病,三四日小腹胀满。不治数日即死。用麻一缕,如指粗。
先自两肩头刮至手腕,刮出紫疙瘩,针刺破,挤去恶血,又自两大腿跟刮至两足跟,有紫疙瘩刺破,去恶血,(俱男先左,女先右。)又自咽窝刮至脐下,刺法如前,实时汗愈。
卷之三·杂疫
胁痛瘟
(一名结肋瘟,甚恶,不治数日即毙。)
其症但胁肋痛。萝白切片,蘸烧酒刮痛处,出痧即愈。未愈,用豆油一大盅,铜勺熬三分之一,服之愈。又法,青布包黑矾,蘸烧酒刮痧。又法,烙香油浓饼碗口大,乘热熨痛处,冷即易,可用三四饼,饼弃勿食,忌生冷。
卷之三·杂疫
刺蝥瘟痧
其症壮热、烦闷,遍身痛如蝥刺所伤,俗名蝥刺瘟,以痧治之。林月溪患时疫,壮热,口渴,胸腹迷闷,手摩之如蝥刺伤痛,遍体皆然,因放腿湾痧廿余针,毒血成流,用山甲、天虫、角刺,加活血顺气药,稍饮之而痊。
卷之三·杂疫
地葡瘟痧
暑热时疫,恶毒之气攻于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气壮实,内不受邪,不入于里,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为肿为胀。忌饮热汤热酒,刺腿湾痧筋并十指尖出毒血,内服宝花散。(治痧仙剂。)
郁金(一钱)细辛(三钱)降香(三钱)荆芥(四钱)
共为细末,清茶调三匙,冷服。
桃仁红花汤(治血凝结。)
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一钱)青皮(八分)乌药(四分)独活(六分)
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
水煎服。
紫朴汤(治痧有食气壅盛者。)
浓朴(姜汁炒)山楂葡子(研)三棱莪术枳实(麸炒)连翘(去隔)青皮陈皮细辛等分,水煎,冷服。
卷之三·杂疫
手足麻瘟
其症先少腹痛,作羊毛疔挑之,无血,随作紫疙瘩,手足麻,麻至不知人而死。急令人以足病者手之三关脉上,(男左手,女右手。)用力勿放,直待四肢不麻,病患自觉心头发火,方放之,自愈。若放之早,虽愈后亦缠滞。三关脉即两手寸口诊脉处。
卷之三·杂疫
扣颈瘟
此症仕宦幕友不可不知,倘遇患此死者,而顾执言为人所逼勒可乎?可补《洗冤录》一则。
闻之老医臧枚吉云:余髫时闻先祖言,凡人无故自缢者,为扣颈瘟。伊芳时未解详问,及后遍阅方书,并无此说。辛巳年一人来言:其乡有一妇人,平日家道充裕,子女成立,夫妇和偕,忽一日无故自缢几死,救之始免。询之毫无所为,惟日郁郁不乐,藏绳袖中,无人处即自缢。罗守月余,饮食言动如常,述此求治。余因忆少时所闻,细绎其或者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不结于胁下,而结于手足厥阴,及手太阴之三脏合病者。《内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今病则忧戚,可知刺疟论曰:厥阴之疟,意恐惧,腹中悒悒。又,肝疟者,善太息,其状若死。又,肺疟者,善惊,如有所见。疟如此,疫可类推。因处一方,用香附、郁金、雄黄为九气汤,开膻中之郁,再加二陈以开膈中之痰,更加羌活、细辛温肝逐风,鬼箭羽、丹参、赤小豆,以通心包兼泄火邪,生姜煎服。服后竟头痛,发热,身痛,瘟疫症悉具,自出其袖中之绳云:谁纳我乎?告以自缢,茫不记忆。寝疾七日,又服发汗药而解。始知此症亦系疫疠或百合病之类乎。
按:既云疫疠之疾,何不投火、赴水、刎颈,而必欲自缢乎?意或太阴邪气传厥阴,而风木太过者,故不思金、火、水,而独喜木也。缘肺金藏魄,肝木藏魂,脾土藏意智,而心君藏神,为一身之主。包络实为臣使,代心君行令,而主喜乐,今手厥阴包络先病,臣使失其喜乐之职,以扰心君之神明,君火不生土,传足太阴脾而意智不清,土不生金,因传手太阴肺而悲忧,金不平木,因传足厥阴肝而郁怒,肺金承所不胜,而木寡于畏,故风木太过。且肝之魂挟肺之魄,不安其舍,出而为祟,故喜木而自缢也。非有祟凭之,乃魂、魄、意智作疠也。或苏合丸、牛黄清心丸,当亦可用,惜未诊其脉色何如也。此症原名扣颈伤寒,然与寒疾太无涉,故改名瘟疫,而名实俱当也。
卷之三·杂疫
野狼掐翻
(有两种。)
其初喉痛,旋气不通,杀人甚速。对直虎耳尖,照耳叶边用瓷锋刺出血即愈。(徐乐然传。)
又一种,心中不安,旋不能言,牙关紧闭,不醒人事,身冷,出凉汗,以手试其两颊下有斜出一硬物碍手便是。竹箸摇开口,入指探喉,两旁有物如麦大,有单有双。并掐破出血,初病血鲜,久病血紫立愈。指顶先用盐擦。
卷之三·杂疫
蚰蜒翻
(小儿多患此。)
两目红肿,鼻流涕,日夜啼号。以针密刺太阳穴,(两眉尖后。)如指甲大一块,立愈。刺后以芋头捣烂,敷印堂至山根。
卷之三·杂疫
椅子翻
不语不食,形如呆痴。用椅子圈手拿处削下木片,煎服愈。
卷之三·杂疫
扁担翻
发即两肋撑胀难忍。用扁担肩挑处削下木片,煎服愈。
卷之三·杂疫
王瓜翻
两胁形如王瓜,胀痛。用针自咽喉挑起,从上而下密挑至脐上,横挑两肋,挑至腰脊骨而止,随挑随愈。初挑无血,渐挑即有血,挑至腰脊对头即愈,不然再发不救。(马道人传。)
卷之三·杂疫
白眼翻
其症唯翻白眼。顶门灸三艾,如不愈再灸三艾,即愈。
卷之三·杂疫
绕脐翻
(一名痧,莒父岳廷臣传。)
其症先绕脐痛,渐痛至满腹,旋气塞胸胁,两肋胀满,冲咽喉,气不通,不省人事,不急治即死。先以针挑两耳尖,次挑结喉下咽窝两骨尖,次挑背后肩胛骨下两骨尖,并令出血立愈。
卷之三·杂疫
疙瘩翻
其症先寒后热,浑身发疙瘩赤紫黑色,渐至大,恶寒发热,不治即死,宜参连散。
参连散人参黄连(共为细末,等分)麝香冰片(各少许)
四味再共研,黄酒调服。外以透骨草、黄龙尾,(俗名黄连一草。)煎水洗之。
松峰日:一名紫疙瘩,与前疙瘩瘟症治迥异。
卷之三·杂疫
麻雀挣
其症胸背肿痛,小腹胀满,见食即呕,心中跳跃,挑两大腿腋,见血即愈。
卷之三·杂疫
鸦子挣
其症眼肿,浑身青紫,两胁攻心,句似有落字。大小便不通。男挑龟头,女挑鸡冠,(阴户之心。)出血即愈。
卷之三·杂疫
乌沙挣
其症两胁胀,胃口痛甚。随将病者手腕赶捻,视有紫疙瘩者,即此症也。治用大针将手腕重刺一针,起针时若见紫血喷出,痧胀随消,忌冷、白饭、绿豆。
卷之三·杂疫
黄鹰挣
其症肚腹搅痛,翻上翻下。治法从胳膊上赶下内中气血,用带子将两手腕扎住,各指稍抱甲肉上当中刺一针,捻出恶血即愈。
卷之三·杂疫
羊毛挣
(一法,用青布蘸烧酒遍身擦,黄蒿水薰洗亦可汗。又法,用手推背上二筋,撮起掐紧时许。)
其症发热无汗,心内发烧,口干呕吐,前后心毛孔周遭高阜,(句疑有错误字。)紫色三四处,即此症也。治用针挑前后心,挑患处,将羊毛剔净,蒙被出汗即愈。如不应,再用砂糖少许,生姜三片,武夷茶一撮,同煎服。忌腥冷月余,无不效。
卷之三·杂疫
鹁鸽挣
其症浑身发烧,解里衣体热不可当,心口一块滚上滚下,挑肚脐并两乳即愈。
卷之三·杂疫
乌鸦挣
(狗挣同此治法。)
其症头痛,头沉,头扬,恶心,眼黑发搐,指甲先青,然后遍体皆青,上吐下泻,不能言,小腹痛,甚至无脉,身凉,如不急治,倾刻殒命。牙关如闭,速用箸摇开口,令病患卷舌视之,根下如有青红紫泡,急用针刺泡见血,用雄黄末点之,滚水和雄黄末饮之,或炮药点之亦好,被盖头出汗即愈,忌风三日。
卷之三·杂疫
兔儿挣
其症直走旷野,趋跳不宁。急用凉水和炮药灌之,只许走治,不许坐治。或有用湿土埋其头,使闻土气即愈者。
卷之三·杂疫
长蛇挣
其症腹痛打滚。先挑肚腹三针,次头顶一针,脚心三针即愈。
卷之三·杂疫
缠丝挣
其症腹胀痛,头痛,心翻,(一作烦。)前后心或有紫黄眼子,针破以醋擦之。如遍体麻木,无此痕者亦是此症。将胳膊腕、腿腕青筋针出紫血,用炒盐调滚水灌之即愈。水入姜三片亦可。
卷之三·杂疫
哑叭挣
其症不能言。用鞋底蘸凉水打头顶门。如孕妇患此,将顶门发分开、以手蘸凉水轻轻拍之即愈。
卷之三·杂疫
母猪挣
其症以头拱地,打滚。先针舌根,次将两手除大指不针,其余八指,将包甲薄肉每刺一针,捻出恶血,再用猪槽水洗手腕即愈。
卷之三·杂疫
老鼠挣
其症唇黑紫肿,咽喉肿痛,或胸膈膨胀。挑眉须角,(须疑作鬓。)见血即愈。或再挑两肩中心。(句疑有错误。)
卷之三·杂疫
虾蟆挣
其症腹胀满或疼痛。将肚脐周遭挑之,又挑小腹三四针即愈。
卷之三·杂疫
海青挣
其症头痛,头打滚。用带子扎住头,然后将眉际、眼根、咽窝、顶心各处挑之即愈。忌风三日。(眼根即大眼角。)
卷之三·杂疫
眠羊挣
其症似睡,眉眼不开,转身疼痛发胀,喝气疼痛。治法挑尾巴骨根出血即愈。
卷之三·杂疫
野雀挣
其症浑身发红,或前后心有红黑紫眼,头痛,胁胀。挑腋下六针,发一针而愈。(发字上下疑有落字。)用苋菜种煮水洗浴甚良。
卷之三·杂疫
狐狸挣
其症头痛,或干哕发呕,不思饮食,头仰,浑身出汗,张口乱呼,谵语。用针挑咽窝、并前后心则愈。
卷之三·杂疫
猿猴挣
其症坐卧不宁,心窝胀满,口舌发青,指甲青,小腹疼。挑阴囊线即愈。
卷之三·杂疫
莽牛挣
其症肚胁胀痛,心痛。翻起唇来挑里边,挑唇上牙花即愈。
卷之三·杂疫
鹰嘴挣
其症肚胀疼,头晕,眼黑,心内胀。用白矾水灌之,再挑后心及耳稍即愈。(又方,胡椒七粒,生姜七片,陈麦糠一撮,同研烂酒煎,去渣,调四钱服。)
松峰按:诸挣挑刺,随即将恶血捻出为妙。有病深重者,挑刺无血,必用手极力捻之,见血即愈。诸挣遇有口噤不开者,用乌梅揩擦牙龈,涎出即开。盖酸先入筋,木能克土,使牙关酸软则开矣。若用铁器等搅之,恐伤其齿。
上诸挣症治,余得之岱宗石壁间,录而藏诸箧笥,遇患是疾者,如法施治,历有奇效。后余游秦晋于太行道中,亦见粘一纸于壁前,所见者大同小异,俱变挣为翻,盖因其方言各异耳,而症治则无殊也。因取而对较增订之,以广为流布,至其命名亦各有义意,甚毋以其涉俗而忽之。松峰再志。
卷之三·杂疫
赤膈类伤寒
(松峰曰:是皆疫症,实非伤寒也。)
凡胸膈赤肿疼痛,头痛身痛,发热恶寒,名赤膈伤寒,宜荆防败毒散(见捻颈瘟)。加蒌仁(去油)、黄连、黄芩、紫金皮、元参、赤芍、升麻、白芷。如症有表复有里而胸膈赤肿疼痛者,双解散(见绞肠瘟。)加蒌仁、黄连、紫金皮。如表症已退,大便燥实,胸膈肿痛者,凉膈解毒加蒌仁、枳壳、桔梗、紫金皮、赤芍。又宜棱针刺肿处出血。如半表半里,胸膈肿痛者,小柴胡汤加桔梗、蒌仁、紫金皮、赤芍。
凉膈散连翘(去隔)大黄(酒浸)甘草栀子(炒黑)黄芩(酒炒)薄荷加竹叶,生蜜煎。
卷之三·杂疫
黄耳类伤寒
凡耳中策策痛者,是风入肾经也。久则变恶寒发热,脊强背直如痉之状,曰黄耳伤寒。宜小续命汤加僵蚕(泡焙)、天麻(酒焙)、羌、独,次用荆防败毒散加细辛、白芷、蝉蜕(去足翅)、黄芩、赤芍、紫金皮。
小续命汤防风桂枝麻黄杏仁(泡,去皮、尖,研)川芎(酒洗)白芍(酒炒)人参甘草黄芩(酒炒)防己附子(制。防己、附子少用。)
卷之三·杂疫
解类伤寒
(按《素问》尺脉缓涩,谓解。音亦,与此处所讲不同。)
解者,肌肉解散。者,筋不束骨。其症似寒非寒,似热非热,四体骨节解散懈堕,倦怠烦痛,饮食不美,食不知味,俗呼为痧病。《内经》名为解。其原因或伤酒中湿,感冒风寒,房事过多,妇人或经水不调,气血不和,皆能为此,似痧病实非痧病也。治宜先蘸热水打其臂膊里面,或以麻蘸水刮之,刮打必皆令其皮红紫为度,更宜针刺十宣、委中二穴出血,当服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麝香沉香丁香檀香(白者)香附荜茇白术诃子(煨,去皮)朱砂青木香乌犀角(各二钱)薰陆香龙脑(各一钱)安息香(二钱,为末,用无灰酒熬膏)苏合油(入息香,内二钱)
共为细末,用安息膏并炼蜜丸如弹子,蜡包。用时温水化服一丸。(丸用蜡包,不出气为妙。)
卷之三·杂疫
痧病类伤寒
岭南闽广间,溪毒、沙虱、水弩、射工、蝈短狐、虾须之类,俱能含沙射人。被其毒则憎寒壮热,百体分解,似伤寒。初发,土人治法,以手摩痛处,用角筒入肉,以口吸出其痧毒,外用大蒜(煨)捣膏,封贴疮口即愈。诸虫唯虾须最毒,其毒深入于骨,若虾须之状,其疮类疔肿,不治必死。彼地有、、、HT等鸟专食以上诸虫。故以此鸟毛粪服之,及笼此鸟于身畔吸之,其痧闻气自出而愈。
卷之三·杂疫
喉管伤寒
其症喉中作痒难过,吃茶酒汤水便不可救。
薄荷(二分)麝香(一分)
为细末,吹喉。待气通吐涎碗许,然后吃陈米汤半碗即愈。
松峰按:此虽名伤寒,实疫疠之类。夫曰喉痒,似病之轻者;曰难过,则痒不可当矣。虽然何至吃茶水便不可救乎?观其待气通三字,则痒时其气已有大不通者在矣!味其言吐涎碗许,则气之所以不通,涎为之也。此症甚恶,亦世之所不轻见者。
卷之三·杂疫
油痧瘴
其症两胁胀满,筑心疼痛,或腹内搅肠作痛,头晕眼黑,或大小便闭塞,气不通畅,命在旦夕。将绵花子油与吃试之,食之香甜不油气者,即是此症。速将绵子油令病患吃足,或用之四五两、半斤、一斤立愈,仍将油吐出不少,奇方也。
卷之三·杂疫
乌痧瘴
其症国中,头疼恶心,两胁胀痛攻心,不能坐卧。(得此症吃黄豆不腥气者便是。)用车头油十二两,黄连三钱,乳香三钱。二味为末,用车头油共捣匀,丸梧子大,百草霜为衣,用无根水送七丸立效。愈后一日无食。忌腥冷、气恼数日。(车头油,即车毂中所积油垢,或用六两、三两、两半皆可。)
卷之三·杂疫
哑瘴
(乃山岚溪郁蒸之毒。)
其症血乘上焦,令人昏迷,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而不能言者,皆由败血瘀心,毒涎聚胃所致。用柴胡二钱,黄芩钱五,半夏一钱制,人参一钱,枳壳一钱麸炒,大黄二钱,黄连六分,甘草七分,姜三片,枣一枚,煎服效。
卷之三·杂疫
锁喉黄
其症面黑目黄,舌白语涩,牙关紧闭,胸痛,缓不过二三日即死。人皆错以乌痧瘴治之,多致误命。如遇此症,将牙关搅开,用蓝布擦去舌白,次以钱蘸盐水刮两太阳穴,(穴在眉稍眼角之际,试有坑窠便是。)出紫点泡,针刺出血,见黄水为度,脖项两侧亦如此治。后用生大黄三钱,硫黄一钱,共捣粗末。水二盅,煎一盅,温服立愈。
卷之三·杂疫
HT脖子猴HT
(恝平声。即用手HT物HT字。)
其症咽喉暴肿而痛,痰涎壅盛,水浆难入,甚则脖项亦肿,寒热交作,头面烘热,或四肢厥逆,气息不顺。用真阿魏三分,麝香三分,巴豆一个,去油,杏仁一个,去皮、尖,红枣一枚,去核。共捣烂,丸梧子大,银朱为衣,绵纸包一层。用时将纸撕去,按男左女右塞鼻孔,汗出即愈。避风,忌口二三日。(所忌不言何物,止食粥饭、小菜,便无不是。)
松峰按:此系热毒而用巴豆者,亦热因热用,以毒攻毒之意。此与前症虽俱系咽喉之病,而症治各有不同。
卷之三·杂疫
谷眼
(谷,亦作骨。)
其病初觉时,头晕心乱,烦躁不宁,渐而心腹疼痛,即是此症。有紧慢之分,紧者立刻殒命,急以银针针大眼角内白皮(如无银针,想铁针亦可。)及两耳稍、鼻尖、囟门、太阳穴,(见前。)
见血即愈。(皆针挑破皮,捻血,非直刺。)凡有心腹痛兼吐泻,俱是此症,俱宜挑。初起先挑鼻尖,后挑别处,挑后用陈醋半碗,(无陈用新。)入银子少许,共入砂锅,熬三四滚,临服时,再用银子入醋内研搅,温服,立刻回生。若治迟危急,看舌根下有紫泡,挑破,盐擦即愈。
卷之三·杂疫
天行虏疮
(建武中,南阳击虏所得,故名。)
其症发斑疹,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或戴白浆,随决随上下,(此句费解。)
此毒恶之极。急治,取好蜜通摩疮上,以蜜煎升麻数匕拭之。
卷之三·杂疫
疫厥
(亦名瘟疫暴亡。)
凡人感瘟疫,视其症脉,尚不至殒命不救。而突然无气,身直,甚至无脉,且不可惊慌,视为告终,此疫厥也。急用腊月雄狐胆,温水研灌即活。若牙关已紧,即搅开灌之。雄狐胆必腊月预为构收为妙。
松峰曰:如得此症,不论有无狐胆,总宜先针少商穴并十指甲上薄肉。(穴道针法见前。)
摄出恶血,并用好猪牙皂末吹鼻,或用京中灵宝如意丹十余粒吹鼻,可活。
卷之三·杂疫
羊毛疔
(与前瘟疫兼痧并羊毛挣大同小异,三症治各不同,故并存之。)
万历间金台有妇人,以羊毛遍鬻于市,忽不见,继而都人身生泡瘤,渐大,痛死者甚众,瘤内唯有羊毛。有道人传一方,以黑豆、麦末涂之,毛落而愈。(,音乔。疑即北方之荞麦。)
卷之三·杂疫
缠喉风
其症咽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杨氏一字散。
雄黄(水洗)蝎稍枯矾藜芦牙皂(炙焦,各等分)
上共为细末,用一豆大纳鼻中,搐之立效。
卷之三·杂疫
赤瞎
其症两目突然红肿疼痛,此亦时疫也。救苦汤治之。
桂枝连翘(去隔)红花细辛归尾甘草(各一钱五)苍术(泔浸,焙)胆草(各七分)
羌活黄芩麻黄柴胡防风本黄柏(各一钱)黄连(五分)生地知母(炒,各一钱)白芍(二钱)
食远服。
卷之三·杂疫
神鬼箭打
其症身痛有青筋,以乱发擦痛处,发卷成团而硬者方是此症。用金银花浓煎汤饮之。不愈,再加甘草。发不卷不硬者非此症,不必服,另察脉与兼症治之。
卷之三·杂疫
雾气
其症心烦少气,头痛项急,起则目眩欲倒,身微热,战掉不自安,时复憎寒,心中欲吐,吐时无物。新猪粪(不拘多少。)入上好黄酒中搅开,用细白绢滤出青汁,顿热服之,尽剂。铺浓,上盖暖,覆卧取汗,天寒房内生炭,常令暖毋寒,寒则不汗。如汗出,候干乃起,慎风冷,兼治疟及风劳虫毒。
卷之三·杂疫
化金疫
其症初觉即昏不知人,不治即死。急以生豆令嚼,甘美不腥即是。以幕上有河字钱一文,放入喉中即化,有化至三四枚而愈者。
卷之三·杂疫
抱心疔
其症肚痛连心,两胁胀满,脊背痛,上连头痛,痛极浑身强直,昏晕欲死。视其脐上必有红丝一条,照心口蔽骨下二指挑断其丝。又于两肋骨端亦挑两处,如前法。又于脊上对脐肾俞穴,上下各指半,再挑二处,如前法,皆将盘丝挑尽断,皆以皂矾末纳挑眼内令满,以手揉之即愈。忌腥冷、豆腐、诸豆,并一切蔓生之物。三日后食发物,发所挑疮口。
卷之三·杂疫
瘟痧
其症恶寒发热,或腹痛,似疟非疟,气急喘逆,头面肿胀,胸腹饱闷胀满,或泄泻下痢脓血。
轻者牵连弥月,重者危急一时。治宜放痧,消食积为主,俟痧毒已泄,然后和解清理除其寒热,健脾养血补其中虚。
卷之三·杂疫
宜识痧筋
凡痧有青筋、紫筋,或现于数处,或现于一处。必用针去其毒血,然后据症用药。(按:轻者针即见效,不用服药。)
卷之三·杂疫
放痧十则
一在头顶心百会穴。一在两眉中间印堂。一在两眉稍洼陷处太阳穴。一在结喉两旁。一在舌底下筋之两旁。一在双乳。(以上俱斜挑。)一在两手背十指尖当中近甲薄肉。一在两臂湾。
一在两足背十指尖当中近甲薄肉。一在两腿湾。(以上但直刺。)
卷之三·杂疫
放痧法
(原作刺痧,今改作放字,兼挑与刺二字言之。)
腿湾上下有细筋,深青色或紫色,或深红色者便是。(皮白嫩者方显紫红色。)刺之则有紫黑毒血。腿上大筋不可刺,刺亦无毒血,反令人心烦,两腿边硬筋上筋不可刺,(硬筋,腿之大粗筋。
其上筋,乃指靠皮之小筋言。)刺之恐令人筋吊,(缩也。)手臂筋色亦如此辨之。至于宜针挑者,唯取挑破皮略见血。(如无血,手挤之。)至于指尖刺之太近指甲,令人头眩。凡刺不可太深,银针方佳,铁性有毒。
锦按:两腿湾、两臂湾,止此二处宜寻痧筋刺之。余处亦不言痧筋,是无痧筋也。只按穴放之可耳。法有直刺、斜挑之异,故以放字该之。至于挑法,亦当有随症施治者,如头痛则挑印堂及太阳穴,胃痛则挑心窝,腹痛则绕脐挑之。胁痛则密挑两肋以及挑肩井穴,挑背挑项,挑耳尖耳叶,挑腰挑软肋,(数处皆诸痧必挑之穴。)俱用针斜挑皮挤血。
至于少商穴及两手足指尖,乃系直刺,如无血亦须挤之。
卷之三·杂疫
刮痧法
背脊颈骨上下及胸胁两肩背臂之痧,用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KT麻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卷之三·杂疫
新定刮痧法
脖项后当中洼处刮一道,脖项后两旁左右大筋上各刮一道,前身两肩下胁上软肉缝中各斜刮一道,两胁肋软缝中左右各刮三道,左右肩靠着肩井软肉处各刮一道,背脊骨两旁竖刮,自项下至腰各刮一道,背后胁肋软缝中左右各刮三道。以上皆用钱蘸盐水刮之。两臂内用KT麻一缕,捻松绳蘸水刮之,但要出痧红紫为度。诸穴并治一切痧症,唯KT麻刮臂湾,专治眩晕恶心痧。若非病症,刮之亦不红紫。
松峰曰:前刮痧法出《痧胀玉衡》书。新定刮痧法乃屡用而屡效者,并录之以备择用。
卷之三·杂疫
治痧三法
肌肤痧用油盐水刮之,则毒不内攻。血肉痧看青紫筋刺之,则毒有所泄。内形痧须辨经络脏腑,在气在血,则可消散而绝其根。(此段言当用药。)
卷之三·杂疫
治痧分经络症候
足太阳膀胱痧,腰背巅顶连风府胀痛难忍。
足阳明胃经痧,两目红赤如桃,唇干鼻燥,腹中绞痛。
足少阳胆经痧,胁肋肿胀痛,连两耳。
足太阴脾经痧,腹胀版痛,且不能屈伸,四肢无力,泻不止。
足厥阴肝经痧,心胃吊痛,身重难移,作肿(身上。)作胀。(腹内。)
足少阴肾经痧,痛连腰肾,小腹胀硬。
手太阳小肠经痧,半身疼痛,麻木不仁,左足不能屈伸。
手阳明大肠经痧,半身胀痛,俯仰俱废,右足不能屈伸。
手少阳三焦经痧,胸腹热胀,揭去衣被,干燥无极。
手太阴肺经痧,咳嗽声哑,气逆发呛。
手厥阴心包络痧,或醒或寐,或独语一二句。
手少阴心经痧,病重沉沉,昏迷不醒,或狂言乱语。
卷之三·杂疫
用药大法
痧症药宜冷服。盖昏迷不醒,乃痧之热毒攻心,故心不能自主而昏迷。冷药入口,从膈间顺流而下,则热毒在胸臆者,随药而消,故旋清醒,即尚昏迷,必有食积、血痰阻塞,再按脉症用药,开导攻下,未有不醒者,兹特举用药之一隅,以俟神而明之者。用荆、防之类,从表而散;用青、陈二皮,从中而消;用枳实、大黄之类,从大便而下;用木通、泽泻之类,从小便而行;用楂、芽、卜子之类,所以治其食之阻;用银花、红花之类,所以治其血之壅;(银花治血未解。)用槟榔、蓬术之类,所以治其积之滞。
卷之三·杂疫
痧前禁忌
忌热汤、热酒、粥汤、米食诸物,犯之轻者必重,重者立毙。
卷之三·杂疫
痧后禁忌
痧后略松觉饿,骤进饮食即复,忍耐一二日,乃可万全。
《痧胀玉衡》书言治痧甚精详,第其中尽有过拘泥之处,即如风劳臌隔等杂症,皆以痧论,则所见无非痧者有是理乎。兹特择其中大纲紧要数条,诠次而注释之,而治痧之大法亦尽于此矣。
锦再志。
卷之三·杂疫
扑鹅痧
其症痰涎壅盛,气急发喘,喉声如锯,痛似喉鹅,但喉鹅喉内肿胀,此则无之。又形似急喉风,但喉风痛而不移,此则痛无定处。且喉鹅无痧筋,(解见前。)此有痧筋。根据前刺法刺之,服吹方开后择用之。
冰硼散治痧症咽喉肿痛。
天竺黄硼砂(各二钱)朱砂冰片(各二分)元明粉(八厘)
共为细末,瓷瓶贮,蜡封口。(出气难用。)患者吹喉中。
救苦丹治痧气郁闷之剂。
枳实萝卜子(各一两)乌药连翘(各八钱)郁金(二钱)
共末,清茶稍冷下。
荆芥银花汤此治血滞之剂。
荆芥银花红花茜草丹皮赤芍(各一钱)白蒺藜(去刺,研末,八分)乌药(五分)香附(三分,捣)
水二盅,煎七分,微温服。
附治诸痧痛方井水、河水各半和服。泥浆水澄清服。白糖和梅水服。晚蚕沙末,白滚汤候冷调服。以上治痧症无食积阻滞者。
吐法治新食阻住痧毒,明矾四分,白汤一碗,候冷化服。又方:食盐一撮,白汤一碗,候冷和服。二方必多饮方吐,少则不效。(按:白矾稍多些亦可。)
卷之三·杂疫
青筋
此症因气逆而血不行,并恶血上攻于心也。多由怒气相冲,或忧郁气结不散,或恼怒复伤生冷,或房劳后受寒湿,以致精神恍惚,心慌气喘,噎塞上壅,呕哕恶心,头目昏眩,胸膈痞满,心腹刺痛,胁肋腰背痛,头痛脑痛,口苦舌干,面青唇黑,四肢沉困,百节酸痛,或憎寒壮热,遍身麻痹,手足厥冷,颤掉,默默不语,不思饮食等症,皆恶血攻心所致。古无治法,惟刺两手曲池上青筋,出瘀血可愈。或屡患屡刺,莫之能除。夫人以气血为主,故丹溪曰:气血和,百疾不生。此病先伤于外,而复损其血,兹制一方,名白虎丸。白虎西方肺金之谓,青筋乃东方肝木之象,以白虎而治青筋,金能平木,有至理存焉。能代针砭之苦,且免后之复发。兼治男子久痢便血,妇人崩漏带下,并一切打扑内损,血不能散,心腹痛欲死者,服之神效。
白虎丸千年锻石,不拘多少,刮外杂色泥土,研细水飞,糊丸如梧子大。每用烧酒送五十丸,看轻重加减。初觉一剂取效,过三五日病已老,宜多服。
松峰按:原方下注云,此药能顺气散血,化痰消滞。则凡霍乱痧挣,皆可以通融治之。惟烧酒送,独于青筋为宜。盖青筋,多生冷寒湿所致。至热症或用冷水冷茶送,气滞用陈皮,食积用麦芽水送,随症变通可耳。
卷之三·杂疫
痰疫
患此病者,初得之亦并不显寻常瘟疫应有等症,不过头微痛,身微觉拘急寒热,心腹微觉疼痛胀满;三两日内抖然妄见鬼神,狂言直视,口吐涎沫,鼻中流涕,手足躁扰,奔走狂叫,脉沉紧而数,身体不热。亦有热者,却与邪入阳明胃腑发狂迥异。此感疫疠之气,风火痰三者合而成病。不急治,三二日即毙。宜先针少商穴并十指,(刺法见前。)
急服竹沥解疫煎一二剂神效。此亦世所罕有之症,曾有患此者,余深觉异。因思暴病皆属于火,怪病皆属于痰,以意为之,先用刺法,后用药饵辄效。一时患者数人,方知其为疫也,治之应手而愈,遂定其名曰痰疫,笔之以备采择焉。
竹沥解疫煎(自定新方。)
黄连黄芩栀子胆草僵蚕(泡,焙)胆星蒌仁(去油研)川贝(去心研)橘红半夏(制)
流水煎熟,用竹沥、姜汁兑服,总以竹沥为君。(多则一盅,少亦半盅。)
上七十二疫症,或谓命名多不雅驯,言之不文,似未足以行远也。余应之曰:此真所谓少所见则多所怪也!余周行海内,越历已深,其症大概北省恒多,而南国恒少。饥馑之岁常多,而丰乐之年颇少。且其命名也,皆出自经史子集,名山石室,并良医口授,试之而历有奇效,方敢笔之于书。洵非无稽之谈,索隐鄙倍者之可同日而语也。试观古今来医书中字句之欠通,歌辞之鄙俚,平仄乖违而读不上口者,未可更仆,以视余之说疫中而敢有是乎。以上不过数症,命名仍其方言土语耳。而说者辄目之为涉俗,独不闻古圣人于迩言,犹必察焉耶。吾愿世之大方家,阅是书者,不鄙薄焉,而以为刍荛之尚堪询也,则浓幸矣!松峰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