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张荫堂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说起“探花”,先要从科举制度谈起。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严格考试逐级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制度。科举制相对于世袭制和魏晋南北朝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九品中正制而言,是历史的进步。科举制由我国首创,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曾经对世界各国选官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
关于科举制的起源,历来有两种说法:即汉代肇兴说;隋文帝开皇(年号)说。宋人章如愚在《群书考索·续集》卷三十八《选举》中谈到:“科目肇于汉,兴于隋,著于唐而备于宋”。
科举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可分成常科与制科。据笔者统计,共有146种之多。其中制科是指皇帝临时诏令开的科举。开科时间不固定,科目变化也较大。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等。常科开科时间、科目基本固定。如“明经”、“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进士”科等。分科取士,故有科举之名。各科之中,唯进士开科时间最长、影响最大。隋炀帝于大业三年(607)下诏开设“文才美秀”等十科。其中“文才美秀”科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