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三國志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
三國志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 三國志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
三國志卷五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 三國志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三國志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三國志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三國志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三國志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三國志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三國志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三國志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三國志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三國志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三國志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于張徐傳第十七 三國志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三國志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三國志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三國志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三國志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三國志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三國志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 三國志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三國志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三國志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三國志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 三國志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三國志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一 三國志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卷三十三 蜀書三 後主傳第三 三國志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
三國志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三國志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第七 三國志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三國志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三國志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三國志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 三國志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
三國志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
三國志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三國志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弟一
三國志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 三國志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
三國志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三國志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三國志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三國志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三國志卷五十五 吳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第十 三國志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
三國志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
三國志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三國志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三國志卷六十一 吳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三國志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一〕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唐,會海賊胡玉等從匏里上掠取賈人財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進。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父曰:「非爾所圖也。」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堅追,斬得一級以還;父大驚。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會稽妖賊許昌起於句章,自稱陽明皇帝,〔二〕與其子詔扇動諸縣,眾以萬數。堅以郡司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與州郡合討破之。是歲,熹平元年也。刺史臧旻列上功狀,詔書除堅鹽瀆丞,數歲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