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录 原序
雅乐部 云韶部
清乐部 鼓吹部
驱傩 熊罴部
鼓架部 龟兹部
胡部 歌
舞工 俳优
琵琶 筝
箜篌 笙
笛 觱篥
五弦 方响
击瓯 琴
阮咸 羯鼓
鼓 拍板
安公子 黄骢叠
离别难 夜半乐
雨霖铃 还京乐
康老子 得宝子
文叙子 望江南
杨柳枝 新倾杯乐
道调子 傀儡子
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平声羽七调
上声角七调 去声宫七调
入声商七调 上平声调
跋
拍板本无谱。明皇遣黄幡绰造谱,乃于纸上画两耳以进。(案:《御览》五百八十四、《文献通考》一百三十九并作“画一耳进之”。)上问其故,对曰:“但有耳道,则无失节奏也。”(案:旧脱“则失”二字,依《御览》、《类说》、《文献通考》补。)韩文公因为乐句。(案:旧作“韩文日乐句”,依《御览》补正。此下旧有“古乐工”云云六十五字,与上文不相比附,亦错简也,今删去,别附于后。)
好逑传(佚名)
凤凰池(烟霞散人)
归莲梦(佚名)
狐狸缘全传(醉月山人)
恨海(吴趼人)
合锦回文传(李渔)
蝴蝶媒(南岳道人)
梅兰佳话(阿阁主人)
梦中缘(李修行)
平山冷燕(佚名)
三国演义(罗贯中 )
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警世通言(冯梦龙)
醒世恒言(冯梦龙)
喻世明言(冯梦龙)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图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魔兽
云海仙镜-(之一)仙山落东海
人文始祖“伏羲”为何是人首蛇身?
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
水仙花的传说
浅谈中国古代神话
孟姜女哭长城:一段被 “夸大” 的历史?
神话产生的时代
民间故事大揭秘:那些陪伴我们童年的经典传说
两个对两个不对 (打一成语)
一切错误归他人 (打一成语)
六一前夕来相会 (打一字)
一个老头穿黄袍,脱了黄袍,一身长毛,拔去长毛,一身疙瘩,咬去疙瘩,一身疮疤。 (打一植物)
徽钦二宗被劫持 (打一成语,上楼格)
凿壁偷光 (打三国人物)
大戈壁 (打一中国地名)
谁知无人发一言 (打一字)
嘴巴像铲把虫啄,脚丫像扇常下河。走路摇摆爱伸脖,呱呱呱呱也唱歌。 (打一动物)
头戴塑料帽,身穿锡花袍,用手挤一挤,入口变成泡。 (打一洗漱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