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七修类稿 >卷二十四 辯證類

《七修类稿》·卷二十四 辯證類

明朝 七修类稿 郎锳 著

牧牛圖

  世傳畫有牧牛圖。乃仙筆也。日見一牛食草欄外。而夜宿欄內。殊無指實。聞之者或疑或罔。亦無定見。不知此畫乃南唐後主所有。獻於宋太宗。太宗詢之羣臣。皆莫知也。獨僧贊寧曰。此海南珠脂和色畫之。則夜見。沃焦山石磨色畫之。則畫見。各一牛也。 【出《昨夢錄》。】 據此。畫必有矣。但沃焦山人不可到。而珠亦無脂。恐一時取辨應對云爾。惜當時太宗不再根求。昨讀邱至綱《俊林機要》。其言似皆戲術。要其至理。亦若近是。故聞人亦嘗試驗一二。彼云。牛圖之畫。乃用大蚌含胎結珠未就如淚者。立取和墨。欲日見者於日中畫。欲夜見者於月下畫。此說似有理焉。蓋蚌珠乃日精月華所成。今以未就之淚。布於日月之下。待其乾焉。則受此之精於墨矣。各以時見。或有之也。予亦惜珠淚難得未試耳。書此以待辯博。

  飲器

  飲器。韋昭以為椑榼。晉灼以為虎子之屬。顏師古曰。匈奴以月氏王頭共飲血盟。是飲酒之器也。予意二字原出《張騫傳》。其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 【蓋胡人得帝王頭為鉢盂。吉祥。】 榼即今之匾榼。虎子。便溺之器。故顏說為是也。近時人又以貯酒之器謂之急須。亦止為一飲字訛之。殊不知古人以溺器為急須。乃應急而須待之者。反又不知其義。可笑。又枝梧。謂不能主也。 【屋之小柱者枝。屋之邪柱者梧。】 故項羽斬宋義。諸將莫能枝梧是也。今人以推調哄人曰支吾。乃音同而字義不同也。

  書竹一法

  《韻語陽秋》嘗曰。陸探微作一筆畫。實得張伯英草書訣。張僧繇點曳斫拂。實得衞夫人筆陣圖訣。吳道子又授筆法於張長史。信書畫用筆。同一三昧。然即近代論之。如戴進、呂紀、周臣輩。畫亦神品。未見其能書也。第宋、元以來。惟善畫竹者。必能書。若東坡、與可、仲圭、仲昭是也。故子昂有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應知八法通。本朝王紱亦曰。畫竹之法。簳如篆。枝如草。葉如真。節如隸。二言信諸。

  郎稱

  曰江郎。劉顯甫曰劉郎。劉禹錫自稱劉郎。梁顧協曰顧郎。北齊盧師道曰盧郎。邢邵呼袁肇脩曰清郎。後周獨孤信曰獨孤郎。沈約曰沈郎。隋滕穆王曰楊郎。宇文皛曰宇文三郎。唐明皇曰三郎。張昌宗曰六郎。崔徽名緇郎。元結名漫郎。錢起曰錢郎。安祿山稱李林甫曰十?予嘗因己姓之少。而思古之名人稱郎者眾矣。因略具于左。備記問之一也。漢鄧通為黃頭郎。吳周瑜稱周郎。晉桓冲名買得郎。謝道蘊稱夫王凝之為王郎。何晏稱粉郎、何郎。王僧辯稱鮑泉為玉郎。潘岳曰潘郎、檀郎。王僧虔曰王郎。齊江 【明本作『早』】 郎。程元振曰十郎。蕭悅曰蕭郎。蕭嵩與梁武帝亦曰蕭郎。五代王審知曰白馬三郎。後唐稱石敬瑭曰石郎。王溥呼子祐為二郎。王安石小字獾郎。謝瀹稱柳渾曰宅南柳郎。朱熹小名沈郎。徐憲人稱曰鳩郎。楊延昭善戰。虜人呼為六郎。

  表字不同

  國朝大學士解縉。江右人也。詩文字書。迥出一時。有李白風才。任公亨泰作其文集序曰。薦紳其字也。楊公士奇作墓碣名曰。字大紳。世人皆曰。名縉。字縉紳。嘗見其圖書亦然。此不知何說。豈相訛一至於書金石刻耶。

  刀劍錄缺

  陶弘景之作《刀劍錄》。以其刀劍小事。記者不詳。遂使精奇湮沒。故特記之甚悉。自予觀之。遺漏甚多。顯顯名世若舜之吳刀、周之赤刀、魯之孟勞、魏文帝之百辟刀六。名靈寶、含章、清剛、揚文、質素、龍鱗。其於劍也。周之錕鋙、吳之屬鏤、楚之干將、鏌鎁。越王所帶者步光。區冶所鑄者五柄。純鉤、湛盧、豪曹、魚腸、巨闕。魏之飛景、流采、華鋌。張華所得之龍泉、太阿。皆見之經史。著人耳目。不可缺也。以至列子三劍。含光、承影、霄練。孫權之六劍。白蛇、紫電、辟邪、流星、青龍、玄蛟。唐武庫之四刀。儀刀、鄣刀、長刀、陌刀。紛紛種種。豈特過半哉。噫。學之不博。書之難作也明矣。

  (雨回)字

  《史記》。漢景帝後三年十二月晦。(雨回)。徐廣註曰。一作晝。又作圖。未詳。墨談云。疑(雨回)。雷字之誤。十二月晦日而雷。紀異也。此說固是。但不知(雨回)字古文。非誤也。惜徐廣亦不識耳。近時所刻古字便覽。收亦廣矣。然止得靁、□、(田回)、(雨□)、(吕吕)五字。又未有前字也。

  五株柳

  《藝苑雌黃》云。士人言縣令事。多用彭澤五株柳。非也。且五柳非彭澤時所栽。用之誤矣。又引《苕溪漁隱》論沈彬不當用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之句。以予論之。沈之用事固似有礙。若陶公既號五柳。又曾為彭令。人品詩章。高出千古。用以美縣令。亦自穩當。何謂五柳非為令時所栽也。若欲刻舟求劍。是非作詩之法。祗是論理耳。此東坡所謂小兒強作解事者。

  一解一章

  古之樂府詩章。皆被之於樂。今樂府數句後則曰一解。又數句曰二解。如此言者。蓋即古人之一段義終。則於瑟上解一柱馬也。又一段則又解一柱馬耳。詩之曰一章幾章者。蓋《說文》者十成章。十者數之終。詩畢亦樂之一終也。故曰一章。

  僧衣

  僧舊著黑衣。元文宗寵愛欣笑隱。賜以黃衣。其徒後皆衣黃。故歐陽原元《題僧墨菊》詩云。苾蒭元是黑衣郎。當代深仁始賜黃。今日黃花翻潑墨。本來面目見馨香。又薩天錫贈《欣笑隱》詩云。客遇鐘鳴飯。僧披御賜衣。正謂是也。今制禪僧衣褐。講僧衣紅。瑜伽僧 【今赴應僧也】 衣葱白。

  舉子問試題

  予嘗疑宋時舉子秋試。皆得詣考官而問題。意若《桯史》所載沛然雨字頭者是也。何其不禁之如是。後知唐制禮部試詩賦題。不皆有出處也。或以己意立之。故舉子皆許進問。謂之上請。至宋亦循故事。景祐中。始詔出題必在經史。禁其上請耳。

  南北京東西都

  京都二字。皆大也、總也之訓。《左傳》及帝王世紀皆以天子之居曰京、曰都。但東西南北曰京都者。蓋天下以洛陽為中土。唐都雍。洛陽在關東。故以為東都。宋都汴。洛陽在西。故以為西都。南京應天府。宋真宗時建。其名以其在汴之南。北京大名府。仁宗建也。以其在汴之北。今我朝之稱南北者。又自以二都之地相去云之耳。

  唐雙名美人

  元稹妾名鶯鶯。張祐妾名燕燕。柳將軍愛妓名真真。張建封舞妓名盼盼。又善歌之妓曰好好、端端、灼灼、惜惜。錢塘楊氏曰愛愛。武氏曰賽賽。范氏曰燕燕。天寶中貴人妾曰盈盈。大曆中才人張紅紅。薛瓊瓊。楊虞卿妾英英。不知唐時何以要取雙名耶。

  霓裳羽衣曲考

  霓裳羽衣曲舞不傳於世久矣。雖學士知音之流。亦徒求想像而已。予以讀過詩書有關斯曲者。會萃成文。述註于左。其舞律呂節奏。庶亦可知過半矣。按明皇遊月中。見仙女素衣奏樂極妙。記其音。歸而製之。 【《漁樵閑談》云。與羅公遠遊回。令伶人作。鄭嵎詩註。與葉法善遊。歸於笛山寫其音。】 會西涼節度楊敬述進婆羅門曲。聲調相符。遂合二者而製。名為霓裳羽衣。 【《碧雞漫志》云為創於敬述。潤色於明皇。沈存中云。用月中所聞為散序。用楊曲為腔。諸書皆同。】 其音屬黃鍾。其調屬商。 【見《前漫志。沈存中亦引。辨為商調。】 其譜三十六段。 【見《渾成集》。】 其奏樂用女人三十。每番十人迭奏。而音極清高。 【見《齊東野語》。《樂天》詩亦曰由來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其舞服之飾。樂天詩曰。虹裳霞帔步搖冠。鈿音纍纍珮珊珊。奏曲之數。白詩又曰。散序六奏未動衣。中序擘騞初八拍。繁音急節十二遍。唳鶴曲中長引聲。 【《但漫志》云。飾奏有二十二遍。餘皆同。】 惜文人往往指為亡國之音。 【如杜牧詩曰。霓裳一曲千峯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故棄而不傳。然周草窻述之。真有注雲落水之意。非人間曲也。 【見《齊東野語》。】 予因摘出。以告知音者。

  孔叢子

  《孔叢子》七卷。孔氏八世孫孔鮒撰也。嘉祐中。宋咸註之。咸敘鮒不世用。退集先君仲尼、子思、子上、子高、子順之言。及己之事。為六卷。至漢武時。孔臧又以己著書賦附於卷末。為之連叢上下篇。本朝宋學士景濂辨為即咸偽作。蓋以子思、孔子。相去甚遠。疑無問答。予據《闕里誌》云。子思。曾子弟子。逮事仲尼。則亦或有其言也。其曰偽書。則無疑矣。何也。文非西京。一也。漢唐之志不載。止見於《中興書目》。二也。其言先世。俱稱子上、子高、子順。於己之篇言已多矣。復曰。子魚名鮒甲。陳人。似非一氣自己當云者。三也。其中論行夏之時與仁者樂山等語。皆牽強之解。使當時朱子以為然耶。寧不即取夫子之言。肯復為之解乎。四也。以子思年十六至宋。為宋樂翔之徒圍之。遂作《中庸》。予考子思。魯繆公欲用為相。不受。適衞。不仕。反魯教授其徒數百。疑此時作《中庸》也。況十六亦非作書之時。或者依於《史記》謂嘗困於宋。子思作《中庸》之二句。遂不各句分解而謬從之。五也。末後《敘世》一篇。尤為謬亂。以孔安國為孔茂所生。孔驩又加為孔仲驩。六也。夫孔臧。漢武時人。孔季彥。後漢安帝時人。臧何知數世之後事。七也。予又以為偽固偽矣。或者非咸所為。其註豐生子和之處。以為孔氏子孫所作之書。故不稱名而稱字。然則歷稱某生某者。又何如耶。且孔喜字仲和。亦非子和。苟咸有心偽為。亦必考其譜志。況咸亦名人學士。未必苟且如此。必朱子以後之人為之也。但其書論說高遠。不雜奇怪。子上以前之言。似有聖賢氣象。子順以後之言。似多縱橫之家。必亦善為書者之作歟。

  韓文失處

  韓文《明水賦》曰。明為君德。因所以名焉。予嘗讀《周禮》曰。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則是因取日月。故曰明。非取義於君德也。又《與馮宿論文書》曰。子雲豈與老子爭彊而已乎。取侯芭以《太玄》勝《周易》。夫老子猶龍。而《道德》五千言無往而不可取。今許其人過老子。書似周易》。則不惟不知揚子。是亦不知老子也。《讀墨子》又曰。孔子賢賢以四科進褒弟子。夫賢賢乃子夏也。四科乃門人所分。亦非孔子以此為進褒。又曰。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以為孔、墨。必挽而同之。可乎。是猶以孟子與荀子同道者也。《及與孟尚書》云。秦滅漢興且百年。其後始除挾書之律。夫漢惠帝四年。除挾書之律矣。上遡高帝元年。纔十餘年耳。其不考亦甚矣。雖然。豈非因文之盛而不暇深思以致此耶。石守道有曰。吏部《原道》、《原仁》、《原毀》、《行難》、《佛骨表》、《諍臣論》。自諸子以來未有也。

  晉春秋楚檮杌

  晉文《春秋》。楚史《檮杌》。二書不著作者姓氏。元人吾子行以謂一日併得之也。金華宋景濂、王子充直以為子行所作。然無據也。予考漢、唐、晉、宋之史書目未載焉。此則子行所著無疑。

  旅忽二字

  舊讀季氏旅於泰山之註曰。旅。祭名。及旅酬下為上。註曰。旅。眾也。以為旅字必有二訓。後見韻譜。方知祭名之旅當從示。旅酬之旅卻從方。蓋因增韻中誤起。遂傳寫訛而為一。又忽然在後。是忽焉也。故本朝頒書《史記·孔子世家》、高宗石經。皆作焉字。此雖非若旅字之差。而同文之責者。亦所當知。

  家語非孔安國所為

  予嘗疑孔衍序《家語》。乃孔壁所藏。安國所為。其後王肅序之尤詳。何無一言之及孔壁事。其曰元封時。吾仕京師云云。卻又是安國言語。何己為序之而又以吾為安國。疑必有訛字也。後聞何燕泉先生改註《家語》。意其必已改正明白。得而讀之。其於缺略者補之。舊註之庸陋者易之。而他書所載為《家語》者。則又別為外篇。可謂深有功於聖門矣。然吾之所疑。彼猶在焉。又未嘗不扼腕而三嘆焉。昨見魯齋王文憲公《家語考》一編。以四十四篇之《家語》。乃王肅自取《左傳》、《國語》、《荀》、《孟》、《二戴》之書割裂織成之耳。然後知其所序若是。而孔衍之序。意亦王肅自為也。故己序遂不言在孔壁事耳。惜燕泉未見王考。徒為悵悵。有力者梓其文。附於何序之後。使後人有所考云。餘意見事物類。

  六紫芝

  唐元德秀。字紫芝。魯山令也。宋趙師秀。字紫芝。溫州詩人也。同時又有俞紫芝。字秀老。亦詩人。俞紫芝。字無本。少遊為字說者。元蔣惠。字季和。號紫芝山人。俞和。字子和。號紫芝生。同時皆能書者也。然六人皆以紫芝或為名、為字、為號。而又皆以秀、和成意。人多誤記。故錄出。

  文文山

  《墨談》辨文山公嘗為相也。死日。《續綱目》止書少保樞密使信國公者。程學士據黃文獻公《番禺客語》。好異之過。辯證紛紛。惜少證。公自書丙子正月十八日午時拜相之詩。尤為親切。《墨談》又據文傳補遺引公祭妻之文。則歐陽夫人死於公之前。據《續綱目》收公屍事。則夫人又似死於公後。不能的從。予細考而思之。景炎二年。公與夫人為追兵所迫。至空坑。夫人與佛生、柳娘、環娘。皆為俘虜至燕。留東宮。公死之日。夫人得令旨收屍。後隨公主下嫁。逮大德七年。得公主懿旨還鄉。臨終時。問浣婢索舊香囊。曰。此落齒時得之父母者。持祭文曰。此得之丞相者。吾死懸之心前。將以見吾父母吾夫於地下為無愧也。 【已上出《指南錄》末鄧傳註。】 不獨如是紛紛事蹟年月日時可證。但夫人既陷而公被執。音信無傳。不應哭妻祭文。又得至於夫人也。予意公與夫人間關阻難之時。必已同約死節矣。特先書以與夫人。使勵其志。若自為之贊。亦前寫具衣帶之間。此更《墨談》之欠考。是則前乃《續綱目》之非。後則《續綱目》之是。 【《若啽囈集》云。張千載訪夫人於俘虜。使焚公屍。囊骨回付公子事。真胡說也。】

  五侯七貴

  五侯七貴人。知其為漢世者。然不知其人也。多誤以金日磾七世內侍。或以張安世七世顯宦。名為七貴。又以王元才、王益才、王顯才、王仲才、王季才。此弟兄五人為五侯耳。殊不知皆后氏之族西京者也。元才五人。乃光武所封后族東京者也。潘岳《西京賦》曰。窺七貴於漢庭。註云。並后族也。庾亮又曰。西京七族。東京六姓。蓋指呂、 【高帝后姓。】 上官、 【孝昭后姓。】 霍、 【孝宣后姓。】 趙、 【孝成后姓。】 丁、 【孝哀母姓。】 傅、 【孝哀后姓。】 七族耳。五侯則成帝之舅五人。同日封侯。乃王譚、 【平阿侯。】 王商、 【成都侯。】 王立、 【紅陽侯。】 王根、 【曲陽侯。】 王逢時 【高平侯。】 也。

  諺語始

  今諺謂臨產曰坐草。起自晉也。陳仲弓為太邱長。出捕盜。聞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車治之。又罵人王八賊。蓋五代王建行八。素盜驢販私鹽。人罵王八賊也。今鄙人微薄者曰小家子。出《漢書·霍光傳》。霍禹長史任宣謂禹曰。樂成小家子。得幸大將軍。至九卿至矣。火伴。出《古樂府》出門見火伴。火伴始驚忙。打草驚蛇。乃南唐王魯為當塗令。日營資產。部人訴主簿貪污。魯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不快活。桑維翰曰。居宰相如著新鞋襪。外面好看。其中不快活也。又有疾曰不快。見《三國·華佗傳》。阿誰。見《龐統傳》。遠水不救近火。乃梁杜朔周之言。走是上計。見《南史·王敬則傳》。有告敬則曰。三十六策。走是上計。煖房。見王建宮詞云。太儀前日煖房來。經紀。因唐滕王、蔣王好聚斂。太宗賜帛諸王。敕曰。滕叔、蔣兄。自能經紀。好物不在多。晉元帝曲宴賦詩。學士朱鞏止成一聯。自言好物不在多。宋張循王以銀鑄成一毬。名曰沒奈何。五代唐明宗將立后。夫人曹氏謂王淑妃曰。我素多病。性不耐煩。妹當代我。金逆亮制尖靴極長。取於便(革登)。足底處不及指。時謂之不到頭。又制短鞭。謂之沒下稍。元新官出京。有應盤纏者同去就與管事。謂之猫兒頭。宣和間。婦人鞋底以二色帛合而成之。名錯到底。林商為尉。性廉。令丞皆貪。一日宴會。令丞皆舞而動手。尉止回身而已。令問之。林曰。長官贊府皆動手。尉再動手。百姓可活耶。此取銀動手之起也。五代唐明宗責王建曰。汝為節度使。不作 【音做】 好事。不長進。亦出《世說新語》。今罵人曰雜種。出晉《前燕載記》。贊曰。蠢茲雜種。有身。出漢元帝與王政君一幸有身。

  郭四箭

  元末僭竊雖多。獨陳友諒兵力強大。與我師鄱陽湖之戰。相持晝夜。勢不兩存矣。時郭英子興兄弟侍上側。進火攻之策。友諒勢迫。啟窗視師。英望見異常。開弓射之。箭貫其顱及睛而死。至今人知友諒死於流矢。不知郭所發也。《功臣錄》中亦含糊載云。有言英之箭者。《傳信錄》又誤以其子興之箭。殊不知觀太祖聞友諒死。喜甚曰。郭二兄弟一箭。勝十萬師。功何可當是矣。蓋子興乃英之兄。行二。而英行四。太祖每稱郭四者。英也。且友諒之死。兩軍莫知。鐵冠道人望氣而後知之。語上作文望空以祭。陳軍奪氣。於時方敗去。因移日未知英箭。英亦不大居功。故人不知也。獨《忠烈傳》中明載。

  稱相

  歷代宰相之稱不一。擇出書之。美惡亦可見也。袁盎目申屠嘉為愚相。公孫弘贊曰儒相。田千秋乘車入朝曰車丞相。張蒼重計籍曰計相。又贊曰名相。王商以貌稱真漢相。翟方進曰通明相。後漢杜林曰任職相。謝安曰風流宰相。武后呼杜景儉、憲宗稱李絳。皆曰真宰相。令狐綯為相。其子怙勢。人稱為白衣宰相。盧懷慎曰伴食宰相。陸贄號內相。閻立本為丹青宰相。姚崇為救時宰相。蘇味道為模稜宰相。李邦彥為浪子宰相。梁陶弘景曰山中宰相。蘇瓌、蘇頲贊曰再世賢相。關播曰盲宰相。楊再思曰癡宰相。宋李沆曰聖相。丁謂曰鶴相。杜衍曰清白宰相。陳升之曰荃相。蔡確曰三旨宰相。寇準為真相。李綱為中興首相。王欽若項有疣曰癭相。蔡京、童貫附之。時人目京曰公相。貫曰媼相。梁師成內侍擅寵為太尉。人目之曰隱相。宋慧林道人權寵侔宰相。孔顗嘆為黑衣宰相。魏野亦稱白衣宰相。

  記里鼓

  本朝嘗以記里鼓出題試士。多有不知為何物者。知者又不知始於何時。何人創也。近《墨談》以楊鐵崖記《里鼓賦》數言通用之辭。即以為制度。又無時與人也。殊不知唐元和間金忠義作。宋天聖間。內侍盧道隆又造之。 【制見《三朝志》。】 又有候風地動儀。漢張衡造。 【制見《本傳》。】 水運渾儀俯視圖。亦衡造。蓮花漏水秤。天聖中燕肅造。 【已上三物制見《王海漏刻門》。】 指南車起於周公。人所共知。然漢張衡、後魏郭明善、燕肅。俱嘗為之。 【制見《愧郯錄》。】 又聞元有燈漏、沙漏。此則不知何人所造。制見何書。因記里鼓併諸巧器拈出。苟欲為者。可考焉。

  時文石刻圖書起

  成化以前。世無刻本時文。吾杭通判沈澄刊《京華日抄》一冊。甚獲重利。後閩省效之。漸至各省刊提學考卷也。圖書。古人皆以銅鑄。至元末。會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盡崇處州燈明石。果溫潤可愛也。

  俗言訛

  宋時指賊人曰白日鬼。見誕謾者亦曰白日鬼。 【出《劉跂暇日記》。】 又三佛齊國來朝貢時。跪於殿陛。先撒金錢花。次真珠龍腦。謂之撒花。蓋胡人至重禮也。後北兵犯闕。索民財與之。謂之撒花錢。以重禮媚胡耳。 【出《坦齋草》。】 今人不知二事所來。以謂空手得錢謂之白入己。反以鬼字為訛。以謂如化緣一類謂之撒化錢。反以花字為訛。皆以聰明逆之也。又木格閣板。謂之鬼背兒。陸德明《禮記釋文》註閣庋。庋字九毀反。毀與鬼音相近。音少訛即為鬼字也。故閣板之鬼背兒。當用此庋字。乖角。不曉事意。故韓詩曰。親朋頓乖角是也。今人反以為聰明意。錯矣。

  漁鼓

  漁鼓起於宋。名通同部。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