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程嚴可均校輯
武帝二
增太室祠詔元封元年正月
朕用事華山。至于中嶽。獲駮麃。見夏后啟母石。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荅。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無伐其草木。以山下戶三百為之奉邑。名曰崇高。獨給祠。復。亡所與。(漢書武紀。)
改元大赦詔元封元年四月
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懼不任。維德菲薄。不明于禮樂。修祠大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此三語漢書作故用事八神。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屑然如有聞。)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後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此下漢書有其以十月為元封元年。)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復博奉高蛇丘歷城無出今年租稅。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有[有過之有當作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史記封禪書。又褚補武紀作依依震于怪物。又略見漢書武紀。)
武帝 一
令諸侯治邸泰山下詔元封元年四月
古者天子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諸侯有朝宿地。其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漢書郊祀志上。)
與奉車子侯家詔
春時。子侯于北館與家別。(初學記十八離別門。)
帝與子侯家語云。道士皆方言子侯仙去。不足悲。(史記封禪書索隱。顧胤案武帝集。)
巡邊詔元封元年十月
南越東甌。咸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漢書武紀。)
遷東越民詔元封元年冬
東越險阻反覆。為後世患。遷其民于江淮間。(漢書武紀。)
產芝赦詔元封二年六月
甘泉宮內中產芝九莖連葉。上帝博臨。不異下房。賜朕弘休。其赦天下。賜雲陽都百戶牛酒。(漢書武紀。)
尊祠靈星詔元封二年夏
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漢書郊祀志下。)
祠后土詔元封四年三月
朕躬祭后土。地祇見光。集于靈壇。一夜三燭。幸中都。宮殿上見光。其赦汾陰夏陽、中都死罪以下。賜三縣及楊氏皆無出今年租賦。(漢書武紀。)
增封泰山詔元封五年四月
朕巡荊揚。輯江淮物。會大海氣。以合泰山。上天見象。增修封禪。其赦天下。所幸縣毋出今年租賦。賜鰥寡孤獨帛。貧窮者粟。(漢書武紀。)
武帝 二
求賢詔元封五年四月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漢書武紀。)
禮首山祠后土詔元封六年三月
朕禮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為黃金。祭后土。神光三燭。其赦汾陰殊死以下。賜天下貧民布帛人一匹。(漢書武紀。)
定禮儀詔元封七年即太初元年
制詔御史。蓋受命而王。各有所由興。殊路而同歸。謂因民而作。追俗為制也。議者咸稱太古。百姓何望。漢亦一家之事。典法不傳。謂子孫何。化隆者閎博。治淺者褊狹。可不勉與。(史記禮書。)
詔兒寬元封七年
與博士共議。今宜何以為正朔。服色何上。(漢書律厤志上。)
定正朔改元太初詔太初元年
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廣延宣問。以理星度。未能詹也。蓋聞昔者黃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驗。定清濁。起五部。建氣物分數。然蓋尚矣。書缺樂弛。朕甚閔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紬績日分。率應水德之勝。今日順夏至。黃鍾為宮。林鍾為徵。太簇為商。南呂為羽。姑洗為角。自是以後。氣復正。羽聲復清。名復正變。以至子日當冬至。則陰陽離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攝提格。月名畢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史記厤書。又略見漢書律厤志上。)
幸河東詔太初二年四月
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應。其赦汾陰安邑殊死以下。(漢書武紀。)
武帝 三
封李廣利為海西侯詔太初四年
匈奴為害久矣。今雖徙幕北。與旁國謀。共要絕大月支使。遮殺中郎將江故雁門守攘。危須以西及大宛皆合約。殺期門車令中郎將朝及身毒國死[死當作使]。隔東西道。貳師將軍廣利征討厥罪。伐勝大宛。賴天之靈從泝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積。士大夫徑度。獲王首虜。珍怪之物。畢陳于闕。其封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漢書李廣利傳。)
擊匈奴詔太初四年
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后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漢書匈奴傳。)
詔路博德天漢二年
彊弩都尉路博德。將兵半道迎陵軍。(漢書李陵傳。)
吾欲予李陵騎。云欲以少擊眾。今虜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鉤營之道。(同上。)
詔李陵天漢二年
以九月發出遮虜障。至東浚稽山南龍勤水上。俳徊觀虜。即無所見。從浞野侯趙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騎置以聞。所與博德言者云何。具以書對。(漢書李陵傳。)
詔關都尉天漢二年十一月
今豪傑多遠交。依東方群盜。其謹察出入者。(漢書武紀。)
改鑄黃金詔太始二年三月
有司議曰。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洼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褭蹄。以協瑞焉。(漢書武紀。)
武帝 四
以劉屈氂為左丞相詔征和二年春
制詔御史。故丞相賀。倚舊故乘高埶而為邪。興美田以利子弟賓客。不顧元元。無益邊穀。貨賂上流。朕忍之久矣。終不自革。迺以邊為援。使內郡自省作車。又令耕者自轉。以困農。煩擾畜者。重馬傷耗。武備衰減。下吏妄賦。百姓流亡。又詐為詔書。以姦傳朱安世獄。已正于理。其以涿郡太守屈氂為左丞相。分丞相長史為兩府。以待天下遠方之選。夫親親任賢。周唐之道也。以澎戶二千二百封左丞相為澎侯。(漢書劉屈氂傳)。
封李壽張富昌詔征和二年八月
蓋行疑賞。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壽為邗侯。張富昌為題侯。(漢書戾太子傳。)
以劉去為廣川王詔征和二年
廣川惠王于朕為兄。朕不忍絕其宗廟。其以惠王孫去為廣川王。(漢書景十三王傳。)
報桑弘羊等請屯田輪臺詔征和四年 案。後漢書注作元年。非。
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臺。輪臺西于車師千餘里。前開陵侯擊車師時。危須尉犁樓蘭六國子弟在京師者皆先歸。發畜食迎漢軍。又自發兵凡數萬人。王各自將。共圍車師。降其王。諸國兵便罷。力不能復至道上食漢軍。漢軍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載。不足以竟師。彊者盡食畜產。羸者道死數千人。朕發酒泉驢橐駝。負食出玉門迎軍。吏卒起張掖。不甚遠。然尚廝留甚眾。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 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師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迺者以縛馬書稨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者。迺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彊。夫不足者。視人有餘。易之卦得大過。父在九五。匈奴困敗。公車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于 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貳師下 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候者言。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于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又卜漢軍一將不吉。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能飢渴。失一狼。走千羊。迺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五伯所弗能為也。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索。問以所聞。今邊塞未正。闌出不禁。障候長吏使卒獵獸。以皮肉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後降者來。若捕生口虜。迺知之。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漢書西域下渠犁城傳。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御史奏田輪臺。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由是不復出軍。又略見後漢樊準傳注。)
武帝 五
赦詔後元元年二月
朕郊見上帝。巡于北邊。見群鶴留止。以不羅罔。靡所獲獻。薦于泰畤。光景並見。其赦天下。(漢書武紀。)
力農詔武帝未
方今之務。在于力農。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漢書食貨志。)
益封衛青元朔二年 已下十四首。皆不云詔。
匈奴逆天理。亂人倫。暴長虐老。以盜竊為務。行詐諸蠻夷。造謀籍兵。數為邊害。故興師遣將。以征厥罪。詩不云乎。薄伐獫狁。至于太原。出車彭彭。城彼朔方。今車騎將軍青。度西河。至高闕。獲首二千三百級。車輜畜產。畢收為鹵。已封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谿舊塞。絕梓領。梁北河。討蒲泥。破符離。斬輕銳之卒。捕伏聽者三千一十七級。執訊獲醜。敺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益封青三千八百戶。(漢書衛青傳。)
又益封衛青元朔五年
大將軍青躬率戎士。師大捷。獲匈奴王十有餘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戶。(同上。)
武帝 六
削梁王地元朔中
首惡失道。任后也。朕置相吏不逮。無以輔王。故陷不誼。不忍致法。削梁王五縣。奪王太后湯沐成陽邑。梟任后首于市。(漢書梁平王襄傳。)
封霍去病等元朔六年五月
票姚校尉去病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得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藉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再冠軍。以二千五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上谷太守郝賢四從大將軍。捕斬首虜千三百級。以千一百戶封賢為終利侯。騎士孟已有功。賜爵關內侯。邑二百戶。(史記衛青霍去病傳。漢書霍去病傳。)
議后士祀元狩二年
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無祀。則禮不荅也。(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上。)
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春
票騎將軍率戎士。隃烏盩。討遫濮。涉狐奴。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攝讋者弗取。幾獲單于子。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里。合短兵鏖皋蘭下。殺折蘭王。斬盧侯王。銳悍者誅。全甲獲醜。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收休屠祭天金人。師率減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戶。(漢書霍去病傳。又史記衛霍傳少十餘字。)
又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夏
票騎將軍涉鈞耆。濟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連山。揚武乎鱳得。得單于單桓酋涂王。及相國都尉以眾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謂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虜三萬二百。獲五王王母單于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師大率減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戶。賜校尉從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長。鷹擊司馬破奴再從票騎將軍。斬遫濮王。捕稽且王右千騎將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虜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虜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戶封破奴為從票侯。校尉句王高不識從票騎將軍捕呼于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虜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戶封不識為宜冠侯。校尉僕多有功。封為煇渠侯。(漢書霍去病傳。又略見史記衛霍傳。)
武帝 七
渾邪王降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秋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攻匈奴。西域王渾邪王及厥眾萌。咸相 率。已軍糧接食。并將控弦萬有餘人。誅獟駻。獲首虜八千餘級。降異國之王三十二人。戰士不離傷。十萬之眾。咸懷集服。仍與之勞。爰及河塞。庶幾無患。幸既永綏矣。以千七百戶益封驃騎將軍。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寬天下之繇。(史記衛霍傳。又漢書霍去病傳少幸既永綏矣一語。)
益封霍去病元狩四年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約輕齋。絕大漠。涉獲單于章渠。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漢書作歷度難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登臨翰海。執鹵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師率減什三。取食于敵。逴行殊遠。而糧不絕。以五千八百戶益封驃騎將軍。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屬驃騎將軍。會與城。不失期。從至檮余山。斬首捕虜二千七百級。以千六百戶封博德為符離侯。北地都尉邢山從驃騎將軍獲王。以千二百戶封山為義陽侯。故歸義侯因 王復陸支樓專王伊即靬皆從驃騎將軍有功。以千三百戶封復陸支為杜侯。伊即靬為眾利侯。從驃侯破奴昌武侯安稽從驃騎有功。益封各三百戶。漁陽太守解校尉敢皆獲鼓旗。賜爵關內侯。解食邑三百戶。敢二百戶。校尉自為爵大庶長。(史記衛霍傳。漢書霍去病傳。)
得寶鼎元鼎四年六月
閒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穀。今年豐楙未報。鼎曷為出哉。(漢書郊祀志上。)
朕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蒙豐年。今穀嗛未報。鼎焉為出哉。博問耆老。意舊臧與。(漢書郊祀志下。張敞上薦鼎議引。)
武帝 八
封韓千秋子等元鼎五年
韓千秋雖亡成功。亦軍鋒之冠。封其子延年為成安侯。摎樂其姊為王太后。首願屬漢。封其子廣德為龒侯。(漢書南粵傳。)
議郊祀樂
民間祠有鼓舞樂。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漢書郊祀志上其春既滅南越下公卿議。)
使公孫遂往朝鮮元封二年
將率不能前。乃使衛山諭降右渠。不能顓決。與左將軍相誤。卒沮約。今兩將圍城。又乖異。以故久不決。使故濟南太守公孫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從事。(漢書朝鮮傳。)
封莽通等征和二年秋
侍郎莽通獲反將如侯。長安男子景建從通獲少傅石德。可謂元功矣。大鴻臚商丘成力戰。獲反將張光。其封通為重合侯。建為德侯。成為 侯。(漢書劉屈氂傳。)
冊書答公孫弘等元光五年
問弘。稱周公之治。弘之材能。自視孰與周公賢。(漢書公孫弘傳。)
策廢陳皇后元光五年七月
皇后失序。惑于誣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漢書外戚傳。)
策封齊王閎元狩六年
維六年(漢書作惟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閎為齊王。曰於戲。小子閎。受茲青社。朕承祖考(漢書作天序。)。維稽古。建爾國家。封于東土。世為漢藩輔。於戲念哉。恭朕之詔。惟命不于常。人之好德。克明顯光。義之不圖。俾君子怠。悉爾心。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厥有 不臧。乃凶手而國。害于爾躬。於戲。保國艾民。可不敬與。王其戒之。(史記三王世家。漢書武五子傳。)
武帝 九
策封燕王旦元狩六年
維六年四月乙已。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旦為燕王。曰。於戲。小子旦。受茲玄社。朕承祖考。維稽古。建爾國家。封于北土。世為漢藩輔。於戲。葷粥氏虐老獸心。侵犯寇盜。加以姦巧邊萌。於戲。朕命將率。徂征厥罪。萬夫長。千夫長。三十有二君(漢書作帥。)。皆來降旗奔師。葷粥徙域。北州以綏。悉爾心。毋作怨。毋俷德(漢書作毋作棐德。)。毋乃廢備。非教士不得從徵。於戲。保國艾民。可不敬與。王其戒之。(同上。漢書武五子傳。有刪節。)
策封廣陵王胥元狩六年
維六年四月乙已。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胥為廣陵王。曰。於戲。小子胥。受茲赤社。朕承祖考。維稽古。建爾國家。封于南土。世為漢藩輔。古人有言曰。大江之南。五湖之閒。其人輕心。揚州保疆。三代要服。不及以政(漢書作正。)。於戲。悉爾心。戰戰兢兢。乃惠乃順。毋侗(漢書作桐。)好佚。毋邇宵人。維法維則。書云。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後羞。於戲。保國艾民。可不敬與。王其戒之。(同上。漢書武五子傳。有刪節。)
敕責楊僕書元鼎六年秋
將軍之功。獨有先破石門尋陋。非有斬將騫旗之實也。烏足以驕人哉。前破番禺。捕降者以為虜。掘死人以為獲。是一過也。建德呂嘉。逆罪不容于天下。將軍擁精兵不窮追。超然以東越為援。是二過也。士卒暴露連歲。為朝會不置酒。將軍不念其勤勞。而造佞巧請。乘傳行塞。因用歸家。懷銀黃。垂三組。夸鄉里。是三過也。失期內顧。以道惡為解。失尊尊之序。是四過也。欲請蜀刀。問君賈幾何。對曰率數百。武庫日出兵而陽不知。挾偽干君。是五過也。受詔不至蘭池宮。明日又不對。假令將軍之吏。問之不對。令之不從。其罪何如。推此心以在外。江海之間。可得信乎。今東越深入。將軍能率眾以掩過不。(漢書酷吏楊僕傳。)
武帝 十
賜嚴助書
制詔會稽太守。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會稽東接于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間者闊焉久不聞問。具以春秋對。毋以蘇秦縱橫。(漢書嚴助傳。)
詔賜吾丘壽王璽書元朔初
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湊。以為天下少雙。海內寡二。及至連十餘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職事並廢。盜賊從橫。甚不稱在前時。何也。(漢書吾丘壽王傳。)
賜丞相劉屈氂璽書征和二年秋
捕斬反者。自有賞罰。以牛車為櫓。毋接短兵。多殺傷士眾。堅閉城門。毋令反者得出。(漢書劉屈氂傳。)
報李廣元朔二年 案。水經注作詔李廣。
將軍者。國之爪牙也。司馬法曰。登車不式。遭喪不服。振旅撫師。以征不服。率三軍之心。同戰士之力。故怒形則千里竦。威振則萬物伏。是以名聲暴于夷貉。威稜憺乎鄰國。夫報忿除害。損[損當作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若迺免冠徒跣。稽顙請罪。豈朕之指哉。將軍其率師東轅。弭節白檀。以臨右北平盛秋。(漢書李廣傳。又略見水經濡水注。)
報公孫弘元狩元年
古者賞有功。褒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夙夜庶幾。獲承至尊。懼不能寍。惟所與共為治者。君宜知之。蓋君子善善及後世。若茲行常在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乃上書歸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閒。君其存精神止念慮。輔助醫藥以自持。(漢書公孫弘傳。)
武帝 十一
報石慶元封四年
間者河水滔陸。泛濫十餘郡。隄防勤勞。弗能堙塞。朕甚憂之。是故巡方州。禮嵩嶽。通八神以合宣房。濟淮江。歷山濱海。問百年民所疾苦。惟吏多私。徵求無已。去者便。居者擾。故為流民法以禁重賦。乃者封泰山。皇天嘉況。神物並見。朕方荅瑞應。未能承意。是以切比閭里。知吏姦邪。委任有司。然則官曠民愁。盜賊公行。往年覲明堂。赦殊死。無禁錮。咸自新。與更始。今流民愈多。計文不改。君不繩責長吏。而請以興徙四十萬口。搖蕩百姓。孤兒幼年。未滿十歲。無罪而坐率。朕失望焉。今君上書言。倉庫城郭不充實。民多貧。盜賊眾。請入粟為庶人。夫懷知民貧而請益賦。動危之而辭位。欲安歸難乎。君其反室。(漢書石奮傳。)
報齊人延年太始中
延年計議甚深。然河迺大禹之所道也。聖人作事。為萬世功。通于神明。恐難改更。(漢書溝洫志。齊人延年上書。言開大河上領。出之胡中。東注之海。書奏。上壯之。報云云。)
報樓蘭國請立質子征和元年
侍子。天予愛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當立者。(漢書西域傳。樓蘭王死。國人來請質子在漢者。欲立之。質子常坐漢法。下蠶室宮刑。故不遣。報云云。)
報車千秋征和四年冬
朕之不德。自左丞相與貳師陰謀逆亂。巫蠱之禍。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迺何樂之聽。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雖然。巫蠱始發。詔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聞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至未央椒房。以及敬聲之疇。李禹之屬。謀入匈奴。有司無所發。今丞相親掘蘭臺蠱驗。所明知也。至今餘巫頗脫不止。陰賊侵身。遠近為蠱。朕媿之甚。何壽之有。敬不舉君之觴。謹謝丞相二千石。各就館。書曰。毋偏毋黨。王道蕩蕩。毋有後言。(漢書車千秋傳。)
武帝 十二
臨北河遣使者告單于元封元年十月
南越王頭已縣于漢北闕下。今單于即能前與漢戰。天子自將兵待邊。即不能。亟南面而臣于漢。何但遠走亡匿于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為。(漢書匈奴傳。又見武紀有刪節。)
責問暴勝之征和二年秋
司直縱反者。丞相斬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漢書劉屈氂傳。司直田仁部閉城門。坐令太子得出。丞相欲斬仁。御史大夫暴勝之曰。當先請。丞相釋仁。上聞而大怒。下吏責問御史大夫。勝之皇恐自殺。
沈命法
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弗捕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漢書咸宣傳。于是作沈命法。應劭曰。沈。沒也。敢蔽匿盜賊者。沒其命也。)
建元鼎文建元元年
定天下。萬物伏。(鼎錄。)
祀大室牛鼎文
有漢建元三年八月。作牛鼎。祀太室。銘曰。
惟甲午丙寅。帝若稽古。肇作宗器。審厥象。作牛鼎。格于位。室從用饗。億寍神休。惟帝時保。萬世其永賴。(西湖游覽志。宋紹興二十年。賜臨安寍壽觀古器。其一漢。鼎高尺有九寸。兩耳旁出曲上三尺牛首。識云。)
泰山鼎文太始四年
登于泰山。萬壽無彊。四海寍謐。神鼎傳芳。(鼎錄。)
泰山刻石文
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海之內。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咸來貢職。與天無極。人民蕃息。天祿永得。(續漢祭祀志上注引風俗通。)
武帝 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