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春秋穣梁传注疏 >卷十

《春秋穣梁传注疏》·卷十

春秋穣梁传注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 著


  ◎文公

起元年,尽八年

  文公

襄王二十六年即位,名兴。

  [疏]《鲁世家》:文公名兴,僖公之子,以襄王二十六年即位。《谥法》:“慈惠爱民曰文。”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正即位,正也。

继正,谓继正卒也。隐去即位以见让,桓书即位示安忍。庄、闵、僖不言即位,皆继弑。○去,起吕反。见,贤遍反。弑,申志反。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

诸侯丧,天子使大夫会葬,礼也。传例曰:“天子大夫称字。”盖未受采邑,故不称氏。字者贵称,故可独达也。○贵称,尺证反。

  [疏]“诸侯”至“达也”。释曰:范云传例者,非正例,推以知之。定十四年传曰:“天子之大夫不名。”隐七年“凡伯来聘”传曰:“凡伯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又九年“南季来聘”传曰:“南,氏姓也。季,字也。”是天子之大夫称字,据传文可知,故亦得云传例也。

  葬曰会,

言会,明非一人之辞。其志,重天子之礼也。

  [疏]“重天子之礼也”。释曰:五年,“毛伯来会葬”,“会葬之礼於鄙上”。此叔服来会葬,云“其志重天子之礼也”者,旧解以为叔服在葬前至,先乡鲁国,然后赴葬所。毛伯以丧服发后始来,先之竟上,然始至鲁国,故传释有异辞也。或当此释书之所由,故云重天子之礼也。彼解会葬之处,故云於鄙上。二者互言之,未必由先后至,理亦通也。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薨称公,举上也。葬我君,接上下也。僖公葬而后举谥,谥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

  [疏]“薨称”至“加之矣”。释曰:重发传者,桓不以礼终,僖则好卒,二者既异,故传详之。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毛,采邑,伯,字也,天子上大夫也。○锡,星历反。采地音菜,地本又作邑。礼:有受命,无来锡命,锡命,非正也。

  [疏]“礼有”至“正也”。释曰:重发传者,桓则薨后见锡,此则即位见锡,嫌其得正,故传发之。

  晋侯伐卫。

  叔孙得臣如京师。

  卫人伐晋。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礼:卿不得会公侯。《春秋》尊鲁,内卿大夫可以会外诸侯。戚,卫地。○戚,仓寂反。

  [疏]注“内卿”至“卫地”。释曰:“内卿大夫可以会外诸侯”者,下二年传文。不於此发例者,伯者至尊,大夫不可以会,但《春秋》内鲁,故无讥文。以失礼深,传不可云得会。至於三年垂敛之会,则是凡常诸侯,礼虽不达,人情通许。故发内大夫可以会外诸侯之例。

  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

郑嗣曰:“商臣,缪王也。?,文王之子成王也。不言其父而言其君者,君之於世子,有父之亲,有君之尊,言世子所以明其亲也,言其君所以明其尊也,商臣於尊亲尽矣。○弑其,申志反,传同。?,苦门反。日?之卒,所以谨商臣之弑也。夷狄不言正不正。

徐乾曰:“中国君卒,正者例日,篡立不正者不日,夷狄君卒,皆略而不日,所以殊夷夏也。今书日,谨识商臣之大逆尔,不以明?正与不正。”○篡,初患反。夏,户雅反。识,如字,又申志反。

  [疏]“夷狄”至“不正”。释曰:传言此者,以夷狄之弑有日与不日,嫌同中国,故分明别之。

  公孙敖如齐。

  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

彭衙,秦地。○衙音牙。秦师败绩。

  丁丑,作僖公主。作,为也,为僖公主也。

为僖公庙作主也。主,盖神之所冯依,其状正方,穿中央,达四方。天子长尺二寸,诸侯长一尺。○为僖公庙,于伪反。冯,皮冰反。长尺,直亮反,又如字,下同。立主,丧主於虞,

礼:平旦而葬,日中反而祭,谓之曰虞,其主用桑。吉主於练。

期而小祥,其主月栗。作僖公主,讥其后也。

僖公薨,至此巳十五月。作主坏庙有时日,於练焉坏庙。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

礼:亲过高祖则毁其庙,以次而迁,将纳新神,故示有所加。○坏音怪,下同。檐,以占反。

  [疏]“作为”至“可也”。释曰:僖二十年“新作南门”,传曰:“作,为也。有加其度也。”彼传意言作所以为讥,则此作亦讥可知,故下传云“作僖公主,讥其后也。”案庄公之丧巳二十二月,仍讥其为吉秂,今方练而作主,犹是凶服,而曰吉主者,三年之丧,至二十五月犹未合全吉,故公子遂有纳币之讥。庄公丧制未二十五月而秂祭,故讥其为吉。此言吉者,比之虞主,故为吉也。此虽为练作之主,终入庙以辨昭穆,故传以吉言之。然作主在十三月,坏庙在三年丧终,而传连言之者,此主终入庙,入庙即易檐,以事相继,故连言之,非谓作主坏庙同时也。或以为练而作主之时,则易檐改涂,故此传云於练坏庙,於传文虽顺,旧说不然,故不从之,直记异闻耳。麋信引卫次仲云:“宗庙主皆用栗,右主八寸,左主七寸,广厚三寸。若祭讫,则内於西壁慆中,去地一尺六寸。右主,谓父也;左主,谓母也。”何休、徐邈并与范注同,云天子尺二寸,诸侯一尺,状正方,穿中央,达四方,是与卫氏异也。其藏之也,《白虎通》亦云藏之西壁,则纳之西壁中,或如卫说;去地高下,则无文以明之。何休又云:“谓之虞者,亲丧巳入壙,皇皇无所见求,而虞事之。虞,犹安也。虞主用桑者,桑犹丧也。取其名与其觕觕,所以副孝子之心。”练主用栗者,谓既埋虞主於两阶之间,易用栗木为主,取其战栗,故用栗木为主。又引《士虞记》曰:“桑主不文,吉主皆刻而谥之。”盖为秂时别昭穆也。徐邈注《穣梁》尽与之同,范亦当不异也。

  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晋大夫阳处父。

  [疏]注“晋大夫阳处父”。释曰:经不言阳,注知之者,以下有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故也。

  不言公,处父伉也,为公讳也。

讳公与大夫盟,去处父氏,公亲如晋,使若与甚君盟,如经言邾仪父矣。不书地者,公在晋也。庄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不去高傒氏者,公不亲如齐,不与其君盟,於耻差降。○伉,苦浪反。为公,于伪反。去处父,起吕反,下同。傒音兮。差,初卖反,又初佳反。何以知其与公盟?以其日也。何以不言公之如晋?所耻也。出不书,反不致也。

  [疏]“何以”至“不致也”。释曰:传决不言公者,据隐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言公也。彼传云:“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故此没公,彼存公也。庄二十二年“及齐高傒盟于防”,传曰:“不言公,高傒伉也。”彼巳有传,此又重发者,高傒存氏,今处父去族嫌异,故重发之。传不於高傒发日以明公存者,二者理同,此又须辨公不言如晋意也,故就此一发之,后注云“书日,则公盟也”,是亦意同之事也。传又云出不书,反不致也者,以致者必有出,出者不必致,今出既不书,故反亦不致也。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穣,盟于垂敛。

垂敛,郑地。○穣,户木反,本又作縠,九年同。敛如字,《左氏》作垂陇。内大夫可以会外诸侯。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建午之月,犹未为灾。历时而言不雨,文不忧雨也。

僖公忧民,历一时辄书不雨,今文公历四时乃书,是不勤雨也。

  [疏]“历时”至“雨也”。释曰:传发之者,以僖公忧民之情急,故备书之。今文公继父之业,无志於民,故略书之。以二者既异,故传分而别之。庄三十一年“冬,不雨”,不发传者,以一时不雨轻故也。下十年、十三年意亦与此同,故省文不发之。

  不忧雨者,无志乎民也。

无恤民志。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大事,祫也。时三年之丧未终,而吉祭於大庙,则其讥自明。○大庙音泰,注及传“大祖”同。跻,子兮反,升也。祫,户来反,下及注皆同。

  [疏]注“大事”至“自明”。释曰:旧解范云其讥自明者,谓吉秂於庄公书吉,此大事于大庙不书吉者,以同未满三年,前巳书吉,则此亦同讥,故云其讥自明。此解取杜预之意也。然杜云其讥已明,故得以吉秂并之,范云其讥自明,焉知远比吉秂!盖范意以丧制未终,不待讥责,其恶足显,故云自明也。秂祫之礼俱在庙序昭穆,所以为制异者,《公羊传》称“五年再殷祭”,何休云:“谓三年祫,五年秂,秂所以异於祫者,秂则功臣皆祭也,祫则合食於大祖而巳。”是何休意祫则三年,秂则五年也。范於闵二年注同杜预,以秂为三年之祭,必不得与何休同也。《公羊》云:“五年再殷祭。”秂既三年,盖祫则五年也。若然,祫在五年而云三年之丧未秂者,据时三年未终而为祫祭,故以三年言之,不谓祫祭亦在三年也。或以为秂祫同三年,但秂在夏,祫在秋,直时异耳,於范注不妨,但与《公羊》“五年再殷祭”违也。何休又云:“天子特秂特祫,诸侯秂则不礿,祫则不尝,大夫有赐於君,然后祫其高祖。”然诸侯秂则不礿,或如何说,云大夫有祫,恐其不然。《公羊》亦以此大事于大庙为祫祭,杜解《左氏》以大事为秂,与《穣梁》异。

  大事者何?大是事也,著祫、尝。

祫,合也。尝,秋祭。祫祭者,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祭于大祖。

祫祭者,皆合祭诸庙巳毁未毁者之主於大祖庙中,以昭缪为次序,父为昭,子为穆,昭南乡,缪北乡,孙从主父坐也。祭毕,则复还其庙。○昭缪音韶穆,下及传同。乡音向,下同。跻,升也,先亲而后祖也,逆祀也。

旧说僖公闵公庶兄,故文公升僖公之主於闵公之上耳。僖公虽长,巳为臣矣。闵公虽小,巳为君矣。臣不可以先君,犹子不可以先父,故以昭穆父祖为喻。甯曰:即之於传,则无以知其然。若引《左氏》以释此传,则义虽有似,而於文不辨。高宗,殷之贤主,犹祭丰于祢,以致雉雊之变,然后率脩常礼。文公傎倒祖考,固不足多怪矣。亲谓僖,祖谓庄。○长,丁丈反。先,悉荐反,下同。祢,乃礼反。雊,古豆反,雉鸣也。傎倒,丁田反,下丁老反。逆祀,则是无昭穆也。无昭穆,则是无祖也。无祖,则无天也。故曰:文无天。无天者,是无天而行也。

祖,人之始也。人之所仰,天也。君子不以亲亲害尊尊,此《春秋》之义也。

尊卑有序,不可乱也。

  [疏]“大事”至“义也”。释曰:大是事也者,祫是祭之大者,故云大是事也。著祫尝者,谓以大事言之,著明是祫尝之祭也。尝连言者,祫必在秋,故连尝言之。然周之八月,夏之六月,而云著祫尝者,盖月却节前,巳得立秋之节故也。先亲而后祖,亲谓僖公,祖谓闵公也。僖继闵而立,犹子之继父,故传以昭穆祖父为喻。此於传文不失,而范氏谓庄公为祖,其理非也。何者?若范云文公傎倒祖考,则是僖在於庄上,谓之夷狄犹自不然,况乎有道之邦,岂其若是?明范说非也。则无天也,谓天道先尊而后亲,今乱其上下,不仰法天也。此《春秋》之义也者,以嫌疑之间,须取圣证故也。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公子遂如齐纳币。

丧制未毕而纳币,书非礼。

  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沈,国也。溃之为言上下不相得。○沈音审。溃,户内反。

  夏,五月,王子虎卒。叔服也。此不卒者也,

外大夫不书卒。何以卒之?以其来会葬,我卒之也。

会葬在元年,

  [疏]“何以卒之”。释曰:重发之者,尹氏则以为鲁主,此为会葬,事异,故重发之。或曰,以其尝执重以守也。

僖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叔服执重任以守国。○守,手又反。

  秦人伐晋。

  秋,楚人围江。

  雨螽于宋。外灾不志,此何以志也?曰,灾甚也。其甚奈何?茅茨尽矣。

茅茨犹尽,则嘉穣可知。茨,蒺藜。○雨螽,于付反,下同;下音终。茨,在思反。茅,草也。

  [疏]“外灾不志”。释曰:外灾不志,重发之者,志灾或为王者,之后或为甚而录之,故不得一例危之。注“茨,蒺藜”。释曰:徐邈云:“禾稼既尽,又食屋之茅茨。”今范云“茨,蒺藜”,则与徐异也。《公羊》与《考异邮》皆云:“螽死而螽於地。”故何休云“螽犹众也,死而坠者,象宋群臣相残害也”云云,“上下异之云尔”。今《穣梁》直云“茅茨尽矣,著於上见於下谓之雨”,与谶违,是为短。郑玄云:“《穣梁》意亦以宋德薄,后将有祸故,故螽飞在上,坠地而死。言茅茨尽者,著甚之验,於谶何错之有乎?”是郑意以雨螽於宋,亦为将祸之应也。

  著於上见於下谓之雨。

见,贤遍反。

  冬,公如晋。

  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

  晋阳处父帅师伐楚,救江。此伐楚,其言救江,何也?江远楚近,伐楚所以救江也。

时楚人围江,晋师伐楚,楚国有难,则江围自解。○难,乃旦反。解音蟹,又古买反。

  四年,春,公至自晋。

  夏,逆妇姜于齐。其曰妇姜,为其礼成乎齐也。

妇礼成于齐,故在齐便称妇。○为,于伪反。其逆者谁也?亲逆而称妇,或者公与?何其速妇之也!

郑嗣曰:“皆问者之辞。问者以使大夫逆,例称女,而今称妇,为是公亲逆与?怪称妇速,故反覆推之。”○公与音馀,注同。反覆,芳服反。曰,公也。其不言公,何也?

据庄二十四年“公如齐逆女”言公。非成礼於齐也。

非,责。曰妇,有姑之辞也。其不言氏何也?贬之也。何为贬之也?夫人与有贬也。

邵曰:“夫人能以礼自防,则夫妇之礼不成於齐,故讥公而夫人与焉。”○与音豫,注同。贬,彼检反。

  [疏]“其曰妇”至“贬也”。释曰:宣元年巳有传,今故深发之者,彼书夫人,此直云妇姜,嫌文异也,故彼此明之。以彼称夫人,又书至,此不然者,《公羊传》曰:“其谓之逆妇姜于齐何?……娶於大夫者,略之也。”徐邈亦以为不书至、不称夫人,下娶贱,略之。若以诸侯下娶大夫使为略贱,则大夫亦不得上娶诸侯,且天子得下婚诸侯,何为诸侯不得下娶大夫?是《公羊》之言,不可以解此也。盖不称夫人,不言至者,以其妇礼成於齐,故异於馀称。传云“夫人与有贬也”者,解不称氏之意,非释不称夫人也。

  狄侵齐。

  秋,楚人灭江。

  晋侯伐秦。

  卫侯使甯俞来聘。

俞,羊朱反。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僖公母,风姓。

  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趓。

含,口实也。《礼记》曰:“饭用米贝,弗忍虚也。”诸侯含用玉,荣叔,天子之上大夫也。荣,采地,叔,字。○含,户暗反,释旧作唅。趓,芳凤反。饭,扶晚反。

  [疏]注“含口”至“叔字”。释曰:“饭用米贝,不忍虚也”,《礼记·檀弓》文。诸侯含用玉,《礼纬》文也。

  含,一事也。趓,一事也。兼归之,非正也。

礼:含、趓、襚,各异人。○襚音遂。

  [疏]注“礼含”至“异人”。释曰:知各异人者,《杂记》称诸侯之丧有趓者,有含者,有襚者,又此传云兼归之,非正也,明天子於诸侯含襚常各异使也。其曰且,志兼也。其不言来,不周事之用也。

何休曰:“四年‘夫人风氏薨’,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最晚矣,何以言来?”郑君释之曰:“秦自败子殽之后,与晋为仇,兵无休时,乃加免缪公之丧而来,君子原情不责晚。”用,或作辞。○殽,户交反。趓以早,

乘马曰趓,乘马所以助葬,成风未葬,故书早。○乘,绳证反,下同。而含已晚。

已殡,故言晚。国有远近,皆令及事,理不通也。《礼·杂记》曰:“含者执璧将命曰:‘寡君使某含。’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须矣。’含者入,升堂致命,子拜稽颡。含者坐委於殡东南,有苇席,既葬,蒲席。降,出反位。”明君之於臣,有含趓之义,所以助丧尽恩,含不必用,示有其礼。○令,力呈反。相,息亮反。稽颡音启,下息党反。苇,于鬼反。

  [疏]注“已殡”至“其礼”。释曰:旧解以为传与《杂记》违者,传言含趓,上关天子之於诸侯及夫人耳。《杂记》所云唯论诸侯自相於,不是天子施於诸侯之事,故彼既殡犹致含,此则责其晚也。何者?诸侯及夫人於天子生有朝觐之好,有疾则当告於天子,天子遣使问之,有丧则致含,无则止矣,故未殡以来,是以及事。今天子归趓大早,归含大晚,故讥之。其诸侯相於,有疾未必相告,比殡以来,道远者容其不至,故示其礼而已,不责其晚也,以事既有殊,讥亦有异。今恐不然,何者?范云“国有远近,皆令及事,理不通也”,则是传之不通,故引记文为证。何得云天子与诸侯礼异?是旧说妄耳。又云“明君之於臣”云云者,证君之於臣有趓含之义,不必皆用也。案郑《释废疾》云:“天子於二王后之丧,含为先,襚次之,趓次之,馀诸侯,含之趓之,小君亦如之。於诸侯之臣,襚之,趓之。其诸侯相於,如天子於二王之后。於卿大夫,如天子於诸侯。於士,如天子於诸侯之臣。京师去鲁千里,王室无事,三月乃含,故不言来以讥之。”是郑意亦以讥王含晚也。范前注引郑释,似将传为是,后注取彼记文,则以传非者,范以何休取“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为难非类,故上注取郑释以排之,下注既以传为非,故引《杂记》之文为证,二注并不取郑君非王含晚之说,益明范云传为非也。

  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

  王使毛伯来会葬。会葬之礼於鄙上。

从竟至墓,主为送葬来。○竟音境。为,于伪反。

  [疏]“毛伯来会葬”。释曰:《左氏》、《公羊》及徐邈本云召伯,此本作毛伯,疑误也。

  夏,公孙敖如晋。

  秦人入鄀。

鄀音若。

  秋,楚人灭六。

  冬,十月,甲申,许男业卒。

  六年,春,葬许僖公。

  夏,季孙行父如陈。

行父,季友孙。

  [疏]注“行父,季友孙”。释曰:《世本》:季友生仲无佚,佚生行父是也。

  秋,季孙行父如晋。

  八月,乙亥,晋侯髈卒。

髈,好官反。

  冬,十月,公子遂如晋。

  葬晋襄公。

  晋杀其大夫阳处父。称国以杀,罪累上也。襄公已葬,其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君漏言也。上泄则下闇,下闇则上聋,且闇且聋,无以相通。

臣闇不言,君无所闻,上下否塞。○累,劣伪反,下同,或如字。泄,息列反,又以制反。聋,鲁公反。

  [疏]传“襄公已葬”。释曰:徐邈解襄公已葬,谓《春秋》之例,君杀无罪之大夫,则是失德,不合书葬,今襄公书葬,则是无罪,而以累上之辞言之者,以襄公漏泄阳处父之言故也。旧解亦云襄公罪轻,故不追去葬文。今以为传云襄公已葬者,谓卒哭日久,葬在前,杀在后,是罪累不合及君,故起累上之问,非是释合书葬以否。

  射姑杀者也。

杀处父。○《左氏》作“射姑”。射姑之杀奈何?曰:晋将与狄战,使狐夜姑为将军,赵盾佐之。阳处父曰:“不可!古者君之使臣也,使仁者佐贤者,不使贤者佐仁者。今赵盾贤,夜姑仁,其不可乎?”

邵曰:“贤者多才也,战主于攻伐,仁者有恻隐之恩,不如多才者有权略。”○盾,徒本反。攻如字,又音贡。恻,初力反。襄公曰:“诺。”谓夜姑曰:“吾始使盾佐女,今女佐盾矣。”

称处父语以语之,故传曰漏言也。○女音汝,语,鱼虑反。夜姑曰:“敬诺。”襄公死,处父主竟上事,

待诸侯会葬,在鄙上。○竟音境。夜姑使人杀之,君漏言也。

亲杀者夜姑,而归罪於君,明由君言而杀之,罪在君也,故称君以杀。

  [疏]注“亲杀”至“以杀”。释曰: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今虽是射姑之杀,罪君漏言,故称国以杀。

  故士造辟而言,诡辞而出,

辟,君也。诡辞而出,不以实告人。○造,七报反。辟,必亦反,君也,注同。诡,九委反。曰:用我则可,不用我则无乱其德。

此士对君言之辞。

  晋狐夜姑出奔狄。

  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礼:天子以十二月朔政班告于诸侯,诸侯受於祢庙,孝子尊事先君,不敢自专也。言朝者,缘生以事死,亲存,朝朝莫夕不敢泄鬼神,故事毕,感月始而朝之。○犹朝,直遥反,注及下同。朝朝,上如字,下直遥反。莫音慕。泄,息列反。

  [疏]注“礼天子”至“朝之”。释曰:《周礼》“太史班告朔于邦国”,郑玄云:“天子班朔於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日朝於庙,告而受行之。”《论语》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是告朔用特羊言庙。郑云“祖庙”,范言“祢庙”者,以无正文,各以意说,或祖或祢,通言之耳。何休亦云“藏於祖庙,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君北面而受之”,是亦受政之事也。凡告朔之礼,因听视此月之政,故谓之视朔,谓之听朔也。其朝庙之礼,孝子缘生以事死,因告朔在庙,故感月始而亦享祭宗庙,故亦谓之朝享,其岁首谓之朝正也。据《玉藻》及《祭法》之文,则天子听朔於明堂,朝享自祖考以下五庙,诸侯则听朔於大庙,朝享自皇考以下三庙也。《公羊传》称:闰月“曷为不告朔?天无是月也。闰月矣,何以谓之天无是月?是月,非常月也。”此传云“闰月者,附月之馀日也”,“天子不以告朔而丧事不数”。《公羊》、《穣梁》皆以为闰月不合告朔,《左氏传》云:“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主?”则闰月当告朔,与二传异也。案哀五年“闰月,葬齐景公”。《公羊传》意以为并闰,此传云“丧事不数也”者,闰月不告朔。二传虽同,其於丧事,数与不数,其意又异也。范氏《别例》云:“书不告朔有三,皆所以示讥耳。则此文,一也;公四不视朔,二也;襄二十九年,公在楚,三也。”公既在楚,则是不告朔,故亦以为一。注又云不敢泄鬼神,解生则朝朝莫夕,死则每月始朝之意也。

  不告月者何也?不告朔也。不告朔,则何为不言朔也?闰月者,附月之馀日也,积分而成於月者也。

一岁三百六十日,馀六日,又有小月六,积五岁得六十日而再闰,积众月之馀分以成此月。

  [疏]注“一岁”至“此月”。释曰:古今为历者,皆云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之行天,一日一夜行一度,故谓一度为一日。一岁十二月,唯有三百六十日,是馀五日四分日之一也。又月一大一小,则一年之间又有六日,并言之,则一岁有十二日,故积五岁得六十日。此皆大率而言,其实一年不得有十二日,范不如历法细计之,故云五岁得六十日也。

  天子不以告朔,而丧事不数也。

闰是丛残之数,非月之正,故吉凶大事皆不用也。不数,所右也。○丛,俎洪反。犹之为言可以已也。

郊然后三望,告朔然后朝庙,俱言犹,义相类也。既废其大,而行其细,故讥之。

  [疏]“犹之”至“已也”。释曰:重发传者,前为三望发,此是朝庙,嫌异,故重明之。范例“犹”有五等,发传者三:僖三十一年“犹三望”,独发传者,据始也;宣三年不发传者,从例也;成七年亦不发传者,亦为从例可知也;此年发传者,朝与三望异也;宣八年发传者,嫌仲遂有罪,得不寝礼,又绎祭与朝庙礼异故也。

  七年,春,公伐邾。

  三月甲戌,取须句。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

据僖二十六年公“伐齐,取穣”,不日。○句,其俱反。不正其再取,故谨而日之也。

僖二十二年,公已“伐邾,取须句”,过而不改,於此为甚,故录日以志之。

  [疏]“不正”至“日之也”。释曰:哀元年“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二年“王二月,季孙斯”云云“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彼比年伐邾,而取两邑,经不书日,今僖之与文,父子异人,特言谨而日之者,以文公是不肖之君,缓主逆祀,取邑致讨,不得序列於诸侯,讥其过而不改,故录日以见恶。僖虽伐邾,才始一度,又是作颂贤君,故与文异也。

  遂城鄋。遂,继事也。

因伐邾之师。○鄋音吾。

  夏,四月,宋公壬臣卒。

壬臣或作王臣。

  宋人杀其大夫。称人以杀,诛有罪也。

  [疏]“宋人杀其大夫”。释曰:《公羊》以为三世内娶,使若无大夫,故不书名。《左氏》以为无罪,故不书名。今此传直云“称人以杀,诛有罪也”,则谓此被杀者为有罪,故称人以杀,仍未解不称名所由。案僖二十五年“宋杀其大夫”,传曰:“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之位,尊之也。”此传云诛有罪也,又经称宋人,则与彼异。盖成公壬臣新卒,昭公杵臼未即位,国内无君,故不称名氏,从未命大夫例,故八年郑《释废疾》亦以此为无君。若然,两下相杀,《春秋》不书,又不得言,其此书杀大夫而云无君者,以受命於嗣天子,是以言其孤未毕丧,故无名氏。八年书“司马,官也”者,彼虽实有君,而不重瓜牙,无君人之度,故经书“司马”,传以“无君”释之。郑玄云,亦为上下俱失,罪臣以权宠逼君,故称人以杀。君以非理杀臣,故著言司马。不称名者,以其世在祖之位,尊亦与僖二十五年“宋杀其大夫”同,是其说也。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令狐,秦地。○令,力丁反。

  晋先蔑奔秦。不言出,在外也。辍战而奔秦,以是为逃军也。

辍,止也。为将而独奔,故曰逃军。○辍,丁劣反。将,子匠反。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扈,郑地。○扈音户。其曰诸侯,略之也。

晋侯新立,公始往会,晋侯不盟,大夫受盟。既以丧娶,又取二邑,为诸侯所贱,不得序下会,讳使若扈之盟,都不可知,故略之。○丧取,七住反,本亦作娶。

  [疏]注“讳使”至“略之”。释曰:旧说使若扈之盟都不可知者,谓后十五年,亦不序诸侯探解下文故云都也。今以为范解诸侯不序之意,鲁讳其不与,故总言诸侯,似若扈之盟,诸侯都不可知,非是探解下文始称都也。

  冬,徐伐莒。

  公孙敖如莒莅盟。莅,位也。其曰位,何也?前定也。其不日,前定之盟不日也。

  [疏]“莅,位也”。释曰:重发传者,以徐伐莒而往莅盟,嫌非两国交盟之例,故明之。

  八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天王崩。

襄王。

  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

衡雍,郑地。○雍,於用反。

  [疏]“公子遂”。释曰:再称公子者,若下文直言遂,恐为继事之辞。两名不辨,故重言公子以详之。

  乙酉,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

郑地。○雒戎音洛,本或作伊雒之戎,误。公孙敖如京师,

吊周丧。不至而复。丙戌,奔莒。不言所至,未如也。

若其巳行,当如公子遂至黄乃复,今不言所至而直言复,知其实未如也。未如则未复也。未如而曰如,不废君命也。

雍曰:“受命而出,义无私留。书如京师,以显命行于下。不书所至,以表不去之罪。”未复而曰复,不专君命也。

复者,事毕之辞。未如,故知其未复,加毕事之文者,言君命无辄专之道。其如非如也,其复非复也。唯奔莒之为信,故谨而日之也。

  [疏]“谨而日之也”。释曰:襄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传曰:“其日,正臧孙纥之出也。”范云:“正其有罪。”彼云:“正其有罪”,则此亦正其有罪。两处发传者,此其如非如,其复非复,臧孙则实奔,嫌其意异,故举二者以包其馀。成十六年“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亦同此例,故不复发之。若然,侨如亦是有罪,书日亦以包之。於彼注引徐邈云:“礼:大夫去,君埽其宗庙,不绝其祀,身虽出奔,而君遇之不失正,故详而日之,明有恩义也。”与此异者,书日之义有二种之意也:一为正罪,一为兼君恩。知者,以闵二年“公子庆父出奔莒”,文承九月之下而不书日,传称“庆父不复见矣”,明罪重合诛,故去日以见恩绝,则书日者有恩可知。以此推之,归父公子愁不书日之从例可知也。然归父有罪,非成公遂之者,归父杀嫡立庶,宜世不长,鲁人逐之,实得其罪,但恶成公遂父之使耳,不言归父无罪也。

  螽。

  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司马,官也。其以官称,无君之辞也。

何休曰:“近上七年,‘宋公壬臣卒’,‘宋人杀其大夫’,不言官。今此在三年中言官,义相违。”郑君释之曰:“七年杀其大夫,此实无君也。今杀其司马,无人君之德耳。司马、司城,君之爪牙,守国之臣,乃杀其司马,奔其司城,无道之甚,故称官以见轻慢也。”传例:“称人以杀,杀有罪也。”此上下俱失之。○见,贤遍反。

  宋司城来奔。司城,官也。其以官称,无君之辞也。来奔者不言出,举其接我也。

  [疏]“来奔”至“接我也”。释曰:重发传者,嫌奔杀异也。来奔不言出,发传於此者,以是来奔之始,故发之。子哀不发者,从此例可知。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