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一年乙未(西曆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四月十四日,中日和議畫押,各派大臣至燕臺換約,臺灣割讓日本。
朝鮮之役,我師敗績,群臣請幸西蜀。皇上下罪己之詔,聲淚俱下,不忍播遷,恐驚皇太后聖心。先遣大臣張蔭桓侍郎、邵友濂撫憲往日本行成;日相伯爵伊藤博文、子爵陸奧宗光接見敕書,以內中無全權之意,令其回國。隨員伍廷芳曾與伊藤同學於西國,爰探其意。伊相云:『必有重臣如恭邸與李傅相者,並帶有全權便宜行事之敕書,方許與講和議』。正月十九日,再派爵相李鴻章抵日本。二月十九日(即西曆三月二十日),齊集於春帆樓。至馬關第三次議和,途中被日人小山欲報其弟之仇,一手執攀傅相輿,一手放鎗,中在左目下,幸不傷目,猶能視事。二十七日,日本戰船九號抵澎。二十八日,日艦被砲打傷,猶奮勇駛入港,進攻澎湖。翌日六點鐘,盡得全島。澎湖總鎮周振邦、澎湖廳陳步梯乘魚船奔入臺北請罪。副將朱尚泮兵敗,副將林福喜紮媽祖宮接戰多時,互有殺傷,亦奔回臺北;唐撫帥嘉之。時李傅相傷愈,與伊相往返議約,商量數四;其節錄載在公報,不能盡述。至三月十六日議定大略,一賠餉,二割地,三通商,共十一款;限三禮拜畫押,互派大臣在燕臺換約。星使回國,皇上與王大臣、皇太后商議,至四月十四日始行畫諾。後俄國率德、法出阻割遼之議,令我國出銀以贖之;而讓臺之議與各款均照原議。
論曰:澎湖砥柱海中,為臺灣之門戶。如廣東之於瓊島,依作輔車;鎮江之於崇明,倚為唇齒。故當日延平王先登澎嶼,紅毛遁歸;劉國軒敗回安平,克塽納土。前車覆轍,後車宜鑒。唐公既膺專閫,豈不知岩疆一失,臺島港汊縱橫,防難勝防,自當籌畫保障,何以任一失明之周振邦統師鎮守,不崇朝之間,屏藩遽失。聞者莫不嘆其調兵簡將之無方也。嗟嗟!行軍之要,地勢為重;故爭江南者競據武昌,入川蜀者首圖巫峽。誰握兵符,而潰潰若斯耶!
四月二十三日,鎮紮獅球嶺統領候補道林朝棟調守臺中,以提督胡國華統廣勇六營守之。
先是澎湖既失,唐帥令提督張兆連統銘軍六營,分布基隆海口。以銘軍正營張正玉紮社寮砲臺,以陳登科紮澳底三營,以副將曾蘭亭紮仙洞一營、北斗一營、基隆田寮港一營。令林朝棟鎮紮獅球嶺六營,分統官林超拔、衛隊林廷輝,遣賴寬紮一營在大熕尖,傅德陛帶一營以為犄角,謝天德紮一營在紅淡林,鄭以金帶一營紮虎仔山,袁明翼帶一營紮佛祖嶺。棟軍營務處見日輪在澳底游弋,倡議兩軍分守南北汛。以澳底、三貂、瑞芳、北斗、大熕尖、紅淡林、大水窟為北汛,以萬鱗坑、金包里、白米甕、仙洞、瑪索、佛祖嶺、虎仔山、獅球嶺為南汛。海口砲臺,仍以砲勇守之。張兆連猜忌,以為爭功,遂譖林道足病於唐帥。適臺中府孫傳袞日日告警,遂命撤回臺中。林道以前隊先行,至五月初二拔隊回臺中。
論曰:行兵之道,如奕棋然,有一要點即下一子以鎮之,而後全局可以制勝;不然,一著之差,全局俱敗,勝負之機,間不客髮也。憶甲申法國寇臺,劉帥銘傳失基隆,退守臺北,遣林朝棟與楚軍王詩正同紮堵、六堵,與法軍相持二閱月,法軍不得逞志於臺北也。今命林朝棟紮獅球嶺,所部將士皆前隨征之人,地勢險要甚悉,可謂用得其人矣;奈何張兆連一譖,唐總統即調駐臺中,致天塹之險不崇朝而失。雖張兆連之猜忌,亦唐公一著之差也。
五月初二日(西曆五月二十四日),臺灣紳民立前署臺灣巡撫布政使唐景崧為民主總統,以前南澳鎮鎮守臺灣幫辦軍務劉永福為將軍。
先是李傅相使日議約,定於四月十四日畫押,宮內躊躇未定。兵部侍郎孫毓汶、吏部右侍郎徐用儀奏以停戰日期已滿,請皇上速行畫押。臺灣得京信,謂緩十日不畫押,各國將出阻割臺之議。臺南遍貼告白,痛罵孫、徐二人,言甚悽楚;旋被京官參奏,罷退。至四月二十一日,知和議已定,割臺難以挽回,官紳士庶痛哭呼天,飛章乞命,老成烈士拊膺而嘆。電奏到京十六字曰:『臺灣士民,義不臣倭,願為島國,永戴聖清』。並電總理衙門、南洋大臣、閩浙總督、福建藩臺等處文曰:『敬稟者:臺灣屬倭,萬民不服,迭請唐撫院代奏臺民下情;而事難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也,悲慘曷極!伏查臺灣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南洋屏蔽。惟須有人統率,眾議堅留唐撫臺仍理臺事,並劉鎮永福鎮守臺南;請各國查照割地紳民不服公法從公剖斷,臺灣應作何處置,再送唐撫入京、劉鎮回任。臺民此舉,無非戀戴皇清,以圖固守,以待轉機。情形萬緊,伏乞代為電奏』。總理大臣回云:『來電均已進陳。和議一事,已於十八日定約。臺灣久隸版圖,感激朝廷恩澤,一歸他屬,忠憤勃發,胥在意中。但時勢所迫,勉從其議。其大要約有兩端:一則戰不可恃,二則進迫京師;利害攸關,視臺尤重。臺無接濟,一拂其情,勢必全力並攻,徒損生靈,終歸淪陷。查自三月起,累次來電有云「臺無兵輪,坐困絕地,其危可知」;有云『臺營分部兵少,防不勝防,勇難急到」;有云:「一二仗後,無營移換,久支強敵,難操勝算」。貴署撫體察實在情形,不可因一時義憤而激〔動〕。現以新約內日本聲稱:「本約批限二年之內,地方人民願行遷徙者,准任所之,其有田地,聽其變賣他人;但期滿之後,未能遷徙者,日本認為人民」,皆載在和約中。是日本得地,而百姓之不願居臺者仍有遷、賣兩途。貴署撫每思念朝廷愛護臺民,並將以上定約勸諭臺民,勿得因一時過憤,致罹後患」等語。唐撫將京電抄示,臺北紳民展觀之下,不勝駭異,知事勢已無可挽回。臺北籌防局日集眾會議,欲抗朝命,或議請他國保護,紛紛不一。四月二十七日,閩縣人道銜陳季同倡言立民主國之謀,同工部主事邱逢甲(臺中人)、候補道林朝棟(臺中人)、內閣中書教諭陳儒林(臺北人)推唐為民主。集臺北紳商於是日公進賀表,同送至署請視事。鑄金印一顆,文曰:「臺灣民主總統之印」;銀章一顆,文曰;「臺灣民主將軍之印」。總統,西語譯為伯里璽天德。即於五月初二日,眾紳庶在臺北親送金章與唐撫帥;其銀章須另日遣員送到臺南劉幫辦。是日,各國駐臺洋商、兵艦皆鳴砲升旗慶賀。唐薇帥既膺臺民公舉,暫主總統,即電致各直省大吏曰:『日本索割臺灣,臺民不服,屢電奏不允割讓,未得挽回。臺民忠義,誓不服倭。崧奉旨內渡,甫在摒擋之際,忽於五月初二日將印旗送撫署,文曰:「臺灣民主總統之印」,旗藍地黃邊;不得已允暫視事。民主總統由民公舉,仍奉正朔,遙作屏藩,商結外援,以圖善後。事起倉猝,迫不自由,已電奏並佈告各國。能否持久,尚難預料,惟望憫而助之』!遂以陳季同為外務卿,以邱逢甲為內務卿,以陳儒林諸紳為議員。唐總統及紳民知臺灣孤立,力請英國相助,而英國守局外之議,不可為他山之助;力請於法國,而法國適有馬達嘉斯戛島國之役,未能兼顧。而俄國注意於遼東,離臺甚遠,亦無意相護。
五月初六日(西曆五月二十八日),李經芳乘輪船到三貂海,將臺灣交讓與日本。同日,日本海軍大將子爵樺山資紀帶兵五千,從三貂角澳底登岸。
日本海軍大將樺山帶兵艦十五艘,統帶步兵四大隊、工兵一中隊、衛生隊半部、騎兵一大隊,次於三貂角澳底。時西北風烈,各船皆力抵風威。我統將張兆連、分統官副將曾蘭亭帶勇三營,在地防堵。日軍工兵一中隊、步兵一中隊奮勇先登岸,與我防兵少數接戰;一時半間,我軍放去澳底潰散。
論曰:當時大兵多紮基隆、滬尾要塞,以為日本艦隊必由此處攻擊。樺山精海戰之術,偵探三貂角澳底港深可泊巨艦。而我國官弁視為荒僻之地,不派大軍駐守,僅少數之兵防堵而已。故樺山一鼓登岸,以為根據地。翌日,近衛師團亦連■〈舟宗〉而入。此兵法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焉。
噫!為將者詎可不識地理乎!
五月初七日(西曆五月二十九日),日本大將樺山統軍直抵瑞芳。
日軍既得澳底,遂踰三貂嶺,險歷山谷,達於瑞芳之大路。曾軍盡退瑞芳。午前十一時著手攻擊,三時,日軍抵瑞芳。
五月初八日(西曆五月三十日),日本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親王抵澳底登岸。同日廣勇統領吳國華與日軍戰於瑞芳,小捷。
獅球嶺統將吳國華率所部直抵瑞芳,戰於金山;營弁籃宜、簡淡水奮勇直前,頗有殺傷。日軍小卻。
五月初九日(西曆五月三十一日),唐民主調滬尾守將李文忠三營、陳得勝三營助銘軍戰於瑞芳;軍潰,張兆連傷足遁。日軍領瑞芳。
各軍驕於小勝,兼以李文忠、陳得勝六營,遂自晨至午奔馳到瑞芳與戰。然士卒皆淮、楚產,峰回路轉,途徑生疏,加以飢疲已極,不能成隊伍。統領張兆連自將百人為前鋒,足趾被冷鎗所中,麾下爭負狂奔,諸軍望之而潰,日軍遂領瑞芳。
五月初十日(西曆六月二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率近衛帥團出雙溪口。同日,福建候補道楊汝翼統兵往臺北。
日軍至三貂嶺,宿金膠蔣。一行軍士,呼吸幾絕,始達山頂。聞前衛在金膠蔣劇戰。親王走巖石,手持青竹杖,左右手引換,十分疲困。多數軍兵病人等呻吟,親王通過敬禮之。是夜宿金膠蔣,與將校協議,預期三日海陸夾攻。斥候長志岐中尉報告探悉戰線。午後十一時就村宿泊。
楊汝翼於正月間奉部命渡臺,統領翼字營,駐臺中、鹿港、番挖等處,軍務不甚整頓。唐總統召往臺北,預向臺中府索餉,始肯拔隊。
五月十一日(西曆六月三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率師團本隊,大將樺山統軍攻基隆。銘軍統領張兆連遁臺北,基隆市全陷。
張帥既敗於瑞芳,始回基隆。日軍北川宮親王率近衛師團,自行指揮。大將樺山率前衛騎兵半中隊及步兵二中隊,本隊步兵五中隊、騎兵半中隊、砲兵二中隊,右翼步兵四中隊,左翼步兵四中隊,同側枝隊步兵二中隊,星夜追我兵前進。分兵一隊攻北斗,一隊攻田寮港,進取基隆海口。自午前十時兩軍著手射擊,至午後二時川村旅團突擊。時大雨傾盤,親王揮本隊前進。日軍占領基隆,軍士死者三十二人。張兆連棄營,由火車路遁於臺北。兵士四散而逃,死傷一百五十人。烽煙滿山,砲聞數里,旋相繼淪失。日軍兵艦三艘由海岸施擊,同時入港;水陸皆獲全勝。基隆市街遂失。日軍駐步兵一中隊於基隆,放三軍艦保護。時天氣熱至九十度,軍士羅紗服裝甚為困難;按預定估領基隆,軍需品等由澳底海道輸送。親王滯駐數日,整頓軍隊前進。
同日,日軍進攻獅球嶺,取之。
獅球嶺防軍自恃天險,俯瞰山下,頑強抵抗。是日大雨如注,電閃雷轟,山鳴谷應,與砲聲相和。守山軍士。衣襟盡去。日親王率右隊在山下指揮,川村少將勇敢攀登,軍士拼力攻打;相拒三時之久,我兵始行潰散,獅球嶺為日所得。
五月十二日(西曆六月四日),臺北省城粵勇焚署內變,唐總統景崧夜逃滬尾。
先是京師撥餉一百萬,裝在火輪運至臺北,洋鎗子藥大砲無數,唐撫運入庫內。兵民知庫中多財幣。其管帶官系哥老會首李文魁,見之垂涎。初八日,殺唐撫行營中軍管帶方良元,入索庫餉。唐見勢凶猛,揮令恣意往取之。至十二夜,集眾到撫署喧鬧,將撫署廚房放火藥焚之。時喊聲震地,人相踐踏,入庫劫掠財物。抬出之銀,中多鉛倏假藉。各街市衙門縻爛。火藥庫忽然轟炸,死者一百余人,連各處銃斃者共數百人。一時變起倉卒,唐總統率親丁數十名乘夜奔逃滬尾德商忌利士洋行。是日電催林朝速、邱逢甲、楊汝翼帶兵赴援。十三日電報曰:『千急急赴援』!十四日曰:『萬急急速赴援』!邱逢甲之勇前紮在南崁,亦奔回紮拺東,各領餉銀三個月。楊汝翼拔隊至大甲,聞變逗留不前,乘間逃回福州,將餉銀席捲而去,余勇在臺輾轉無依。
五月十四日(西曆六月五日),唐總統乘輪船渡廈門。
十四日,唐總統在滬尾電召各軍赴援,無一至者。臺北人情洶洶,兵勇劫掠橫肆。在淡諸勇弁皆有反戈之意。唐先托德人保護其家屬內渡,爰率親丁同乘鴨打輪船,懸掛德旗。忽滬尾砲臺上大砲打入舟中,死傷十余人。德船愛魯易將弁開砲回打砲臺,銃斃者七、八人,唐帥始得飛渡。是日民間騷動,被勇匪搶掠者約一百余萬元。臺北人爭渡內地者不下數千。
論曰:讀唐公「請纓日記」,公雖翰林起家,能於彈煙砲雨之中賞識劉軍門永福諒山諸戰,挫法軍精銳,奏膚功於異域,雍雍乎有儒將之風。故當簡放臺灣道時,陛見西太后,委以海疆重鎮焉。何以臺灣割讓,紳民舉為伯里璽天德?亦冀臺亡而復存。何以調度失宜,日軍登岸月餘,變生肘腋,黑夜逃遁,外無赴援之兵,內乏弭禍之策?臺北生靈塗炭,競爭內渡,舟中之指可掬,不俟兵臨城下,一身已莫保矣。雖曰此中有天命焉,抑亦人謀之不臧也!予嘗詠兵變詩,有曰:保險地分南北部,調兵勢隔馬牛風』,此猶謂南北不相統屬也。觀十三、四日電曰:『千急急!萬急急!速赴援』!林朝棟、楊汝翼猶可云雖鞭之長不及馬腹,而紮南崁之兵近在桃園,臺北有淮楚軍、粵軍十余營,外無一兵一卒可援,何以電文如此其急,諸軍視如弁髦?此豈人所能解耶!
五月十五日(西曆六月六日),臺北紳民並歐美人令辜顯榮往基隆請日將樺山,辦理公使水野遵入城安民。
唐總統於十二夜逃去,兵勇乘危搶掠,屍橫遍野,街人閉隘閘為守。紳士劉廷玉、陳儒林等、洋商李春生請歐美人英德商先迎日軍安民。時辜顯榮(鹿港人)遊於臺北,見商民無主內亂,亦於十四日往請。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同水野遵巡哨,遂引見樺山及山田大尉,極言亂民之變,願為前導。日帥察其誠,使人偵探,果系實事,民不堪其苦;遂統大軍於午前三時入城安民。亂勇奔逃,人心始安。遂駐步兵二中隊於滬尾、步兵八中隊於臺北,收容殘兵四千,送之廈門,收其兵器。
同日,候補道統領棟字營林朝棟拔隊援臺北。
林朝棟於五月初七回彰,初八唐民主數次電音催回臺北。林道以兵發不可復止。十一日,行抵彰化,校閱精壯。十四日,遣防軍營傅德陞、棟右營謝天德為前鋒;以岳裔為參軍,總理棟軍營務為援臺北第一隊;以分統林超拔、林蘭、賴寬三營為二隊;自將鄭以金、袁明翼、林玉亭及營務處梁美甫為三隊;又令族親林文欽募勇四千人為後勁。十六日,兵抵新竹,知縣王國瑞令前隊保新竹。
五月十六日(西曆六月七日),新竹知縣王國瑞請棟軍參謀岳裔往臺北迎接唐民主。是日廣勇千余奔至新竹界,為兵民截殺。
傳聞唐民主在滬尾,王國瑞請岳裔由平頂觀音山達八里坌迎之。先是十二日之變,唐檄前臺灣鎮吳光亮八營赴援。吳時老耄,其下乘危劫餉以潰。適臺北潰勇走依之;甫過桃仔園中壢,粵民團勇始聞臺北失守,見廣勇金帛纍纍,疑為劫餉叛殺之徒詐稱南下以襲新竹,於是沿途截殺,軍械衣服洗搶一空。適棟軍數營聞喊聲震地,亦派隊出哨,於是廣勇遭殺者數百余人。後知是吳軍,令安紮城外觀音寺。
同日,孫傳袞卸篆,以黎景嵩代理臺灣府。
先是澎湖破,砲聲轟天,人民大恐。孫傳袞命德功鼓舞舉人林文欽自募練勇鎮紮城內;旋恐練勇生變,一夜撤歸。然是時早稻將熟,土匪揭竿而起,官眷行李多遭劫掠。臺中縣葉意深本是書獃,不能同富紳募勇鎮壓,驚惶無措,請彰紳保護內渡。彰化縣丁燮頗有膽略,諭德功、吳景韓、廩生周紹祖在保甲局,命功招募練勇,以貢生吳景韓為副帶,每夜親行巡查,日間令練勇出城巡捕盜賊。時在變亂中,丁燮邀同遊擊鄭榮到北斗溪底圍擄強盜,地方以安。未幾,早稻登揚,民間依舊收穫。臺中廖姓土匪欲搶官租,功令該地局紳勸以且緩。功請黎府派勇百名紮犁頭店。北投堡土匪亦謀搶官租,功令紳士吳倫明佯勸待黎府回去而後任所欲為。各請勇百名鎮之。是以人民安堵,感荷練勇鎮守之力。
先是臺灣民主唐帥下令,欲回籍者聽之。於是各府縣紛紛告退回籍。臺中府孫傳袞十六日卸篆,以黎景嵩代之。初,臺北兵變,民猶不知,及黎到任,歷歷道之。孫曰:『似此,兄何敢接印』?黎曰:『臺北現無主帥,其亂焚如,我在此不猶愈乎』?孫府爰收行裝,不日起程。黎查府庫只余二千左右洋銀,兵餉不敷所用。鄭榮令勇圍署,遂擄王淮三向孫索餉,孫令人取給之。蓋孫於破澎湖時,庫款行李運回內地。是時民間咸怨庫款無余,地方何以保全,各有不平之意。孫驚甚,爰於十六日轎門密封,隨林朝棟家眷出城,由汴仔頭渡福省。
五月十八日(西曆六月九日),棟軍諸勇搜殺廣勇於觀音亭。
廣勇駐於觀音亭,群疑洶洶。生員吳陽興、姜紹祖、胡嘉猷、吳鎮觥各擁數百人,擬襲臺北。是日不期而會者萬人,遍山漫野。棟營傅德陞議取廣勇軍裝,配船內渡。謝天德部下於收軍裝時,爭取銀物,廣勇開鎗拒之,喊殺連天。客民乘勢攻下,數百余名潰卒多遭殺斃。
五月十九日(西曆六月十日),林道朝棟在後隴聞日本兵至桃仔園、唐帥內渡,收兵回彰。日本北白川宮親王率師團全部自基隆到臺北駐紮。
岳裔行次八里坌,始知唐撫十五日附輪內渡,即時奔回。林道朝棟聞信,自後隴率林超拔兵回彰。日本近衛師團半部由遼東到基隆。親王於十日率師團全部集於臺北。時樺山總督開府臺北,安撫良民。
同日,新竹苗栗紳民議抗朝命,推生員吳湯興為首將,祭旗誓師。
吳湯興,苗慄名諸生。先是帶練勇一營,易儒服為武裝,有赳赳桓桓之象。至是眾人推為首,冀復臺北。收集首提督茂林二營、棟軍謝天德等營,生員邱國霖、徐驤、吳鎮觥、義首姜紹祖諸鄉勇。是日祭旗誓師,設大鼓一面,築三丈高架掛之,旗幟整齊,立約法數章,有事則擊鼓,各莊聞鼓音即齊集其所,並約眾接濟糧食費用。如敢抗命,聲罪罰之。紳民奉行惟謹。
五月二十一日(西歷六月十二日),日本各中隊由鐵路進發,以圖南方。
自六月十三日沿途鐵路截斷,日本工兵隨時修築。各停車場略有小戰,甚為困難,日軍留二中隊守於驛站。
五月二十二日(西曆六月十三日),日本坂井支隊斥侯騎兵駐三角湧,為居民殺戮。
初,日本騎兵在三角湧受民厚遇。尋而居民或耕煙割草,或山中逃走,用計襲擊日騎兵,出沒無常;一旦反抗,草木皆兵。自是日受居民殺傷,有不能固守所領陣地之勢。日本支隊與臺北斷絕,糧秣悉歸居民手。
同日,日軍山根少將分兵由劉潭甫進發,達大姑陷攻擊,互有殺傷。
日軍分兵一隊沿河岸右側,步兵一大隊沿其左傍進發劉潭甫。初受居民厚遇,有送糧食者,以兵三十名保護之,直進劉潭甫,亦無所顧慮。忽市內兩側射擊,日兵死者九人。尋而山根少將開鎗向西北射擊百二十回,本隊圍繞市面,午後遂占領陣地。山根少將令步兵一小隊向大姑陷地方偵察,而第二縱隊不到劉潭甫而達桃仔園為住民襲擊,死者十八名。
五月二十二日(西曆六月十三日),日軍步兵大隊向大姑陷進發,遣斥候騎兵與居民射擊,尋占領大姑陷陣地。
時劉潭甫北方有義民守保壘射擊。十五、十六日,山根少將令砲兵中隊向保壘大戰。少頃,步兵亦到,一齊攻擊,莊民故棄陣地。午後一時,日軍遂占領大姑陷。
五月二十三日(西曆六月十四日),苗栗縣生員吳湯興集各營統將誓師出戰於楊梅壢。日軍退卻。
是日,首提督茂林、傅宏禧二營,棟軍謝天德、傅德陞二營,姜紹祖一營,吳鎮光亮一營,各營均抽五成隊次楊梅壢一帶。適遇偵探日軍小隊,接戰一時之久,日軍退卻。自是連戰殺戮;運送彈藥之日本兵,三十名之中止余二名回報耳。
五月二十五日(西曆六月十六日),苗栗生員邱國霖師敗於大湖口。
邱國霖引七百人,於二十五日抵新竹。越日,到大湖口接戰。日軍亦整隊前進,鎗子如雨,日軍死者數十人。邱軍猛搏不支,敗績而退。新竹城內勇丁餉食不足,紳民將首提督二營配船內渡。知縣王國瑞亦內渡。
五月三十日(西曆六月二十一日),日本旅團集軍前進。生員吳湯興、徐驤等統義民禦之。
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日本旅團齊集各隊前進。苗人吳湯興、徐驤等沿途迎抗,互有殺傷;然日軍遇手持兵器者殺之,以次漸進新竹地方。
論曰:自臺北至新竹,沿途雖有鐵路,而峰回路轉,徑仄溪深,邱壑皆可伏兵,易守難攻之地也。然臺北一破,岩疆已失,日本已鹽其腦而拊其背。況清廷已下割讓大詔,唐帥渡廈,紳富挾貲遁逃。在籍臣民欲抗朝命,不願納土歸降,而餉械已竭,將非夙選、兵皆烏合,雖有抱田橫之志,效丹誠於舊君者,而日軍統常勝之師,居高臨下,詎能維持殘局耶?爾時日軍縱有小挫,而勢如破竹,逐節迎刃而解。是役也,諸君雖不能捍衛桑梓,子弟化為沙蟲,識者嘉其志,未嘗不悲其遇,何敢以成敗論人哉!
閏五月初二日(西曆六月二十三日),署苗栗縣李烇集紳民議守苗慄,請臺灣府黎景嵩發給餉械,姜紹祖力戰死之。
苗栗一縣多廣人,李烇系廣東人,與紳民一氣。聞日軍已據新竹,與諸生吳湯興、徐驤、舉人謝維岳、富戶黃南球等商議,遣徐炳文至臺灣府請發軍裝,並請領餉銀。時府庫已空,即准將該縣錢糧作勇餉,遂檢軍裝給發。自是吳湯興統領諸土勇。徐驤紮營頭份,輒與日軍接仗,互有殺傷。日軍只守新竹城,不能前進。苗人姜紹祖,年十八,率佃丁百余人赴戰,被日軍擄獲十余人,姜亦與焉。日軍遍詢姜名,姜家人慨然承認,逐見殺;而姜幸免,卒為新竹人保出,再招勇迎戰。後姜死於亂鎗之中,苗人憫之。
閏五月初三日(西曆六月二十四日),臺灣府彰化縣丁燮回籍,管帶防軍營羅樹勳代之。
先是云林縣呂兆鐄請退,唐帥以羅樹勳之子羅汝澤代之。至是丁告退,臺中候補官甚少,羅樹勳原帶防軍營,與紳士契洽,黎府命德功、吳景韓、周紹祖請署彰化縣。父子為同僚,亦臺灣官制創格也(清例父子宜回避)。丁回之時,城內外紳民讓送。蓋澎湖破後,匪徒在北壇巷強劫官眷,丁公立殺之,地方以安。
閏五月初五日(西曆六月二十六日),臺灣府黎景嵩集臺、彰、云、苗四縣紳富會議,籌款守禦,開設籌防局,並圖恢復臺北。以花翎副將楊載云為新楚軍統領。
黎差人探知日軍止千余人,又聞大嵙崁及桃仔園、大湖口一帶臺民旋歸順旋即截殺,於是議籌餉械,欲圖恢復。臺中各紳亦言府庫一空,洋銀無幾,內地如無接濟,難以維持;雖臺中錢糧抄封,可以籌收,奈富戶多逃漳、泉等處,不如暫守以待救援。黎府空空妙手,勃勃欲試,議派富戶軍需及飭各保分局徵收錢糧,按期分收。隨令前在臺之武弁及楚員招募遊勇,一時勢急,無暇選擇,凡有應募者一概收入,務使速於成軍。並電請臺南派兵撥餉赴援。即於白沙書院設籌防總局,請林文欽、施仁恩、莊士哲、許肇清、林朝選、吳鴻藻、王學潛等臺灣紳士輪值常川辦事,議抽米厘並什稅充餉。
同日,日軍分路攻剿:一由新竹大路,一出安平鎮,一援三角湧。
中壢平頂各路尚未疏通,沿山之民時常逼城。日軍分三路攻剿。一枝兵出新竹大路。一枝出安平鎮新埔,遇新埔義民胡嘉猷扼守竹圍,回環重疊,日軍傷亡百余人,力疲收隊而回。一枝兵出三角湧,遇三角湧義民黃曉潭、蘇力、蔡國梁、黃國添、張龍安等率眾力拒,開地窟以陷馬足,沿山埋伏,日軍路徑生疏,為疑兵誘入,死傷亦百余人。適臺北聞報,添兵派將,由大嵙崁馳援。有降將余清勝引導,由小路俯攻三角湧,遂破之。但平頂之民,恆聚眾劫糧,雜沓紛至,日軍頗形跼蹐。閏五月初六日(西曆六月二十七日),新竹紳民迎日軍入城安民。
自二十三日北白川宮親王率師團軍隊全力攻擊大湖口等莊,大戰三次,吳湯興、吳光亮等及土勇接仗大敗,死者二百余名,傷者百八十名。前紮新竹城棟字營傅德陞、鄭以金等兵勇撤回。吳湯興、徐驤等皆戰敗,奔回苗栗縣。新竹紳士鄭林等率眾迎請日軍入城安民。時日軍止有二千余人,僅守城中,晝夜巡緝甚嚴,派兵數名在香山塘稽查行人來往。時臺人偽造八條章程:一除去竹圍,二割髮,三借女人御用,四人死焚葬等事,印分各縣;臺人聞之,咸懼。
論曰:日軍入新竹者只二千余人。新楚軍紮在頭份,傅德陞、鄭以金紮近新竹南門外筆尖山。日軍山根少將日夜防守,但人少不足分派駐紮,城內紳富乃雇勇協守,新楚軍始不能克復新竹。外間謠言,新楚軍如入新竹,必盡行斬殺,居民反生惶恐,遂致雇勇協守也。
同日,臺灣府黎景嵩令生員林安瀾、賴澄江等奉黎府命至三角湧,諭義民由山後攻擊。
彰化北門外李來成素入山販賣,熟悉新竹山內路徑;同林、賴二生員、糧科書辦陳周,請黎府給發公牌,及由府新頒銀票萬余,與三角湧義民黃曉潭、蘇力、蔡國梁、張龍安等從山後攻擊日軍,險履崎嶇,備嘗艱苦。
閏五月初七日(西曆六月二十八日),日軍探至老科崎,為義民小挫。
日軍既得新竹,將騎兵直趕到老科崎。忽徐驤等埋伏擊之,直逼至新竹城外數里始回。
同日,臺灣府黎景嵩使籃翎副將楊載云統領新楚軍二營、傅德陞一營、鄭以金一營進攻新竹。
日軍駐竹止二千余人,派二守備兵把守香山大路,查察行人,擒拏山賊(以土人抗拒者為山賊)。吳湯興率生員徐驤扼拒頭份,大小數十戰,不分勝負。黎府所招土勇已成,遂命副將楊載云(楚人)統領,並令棟軍傅德陞、鄭以金再隸新楚軍。葫蘆墩土人陳瑞昌亦招募土勇一營,紳富林姓助其軍械,一齊並紮頭份,每日邀戰,以圖恢復新竹。
同日,福州人葛竹軒由海道往臺北,謁日人民政局長水野遵領護照;日人詢以進取中路方略。黎府聞知,旋下獄。
葛竹軒,福州人,曾為棟軍賬房。自彰化梧棲港由海道到臺北,向郊戶算腦金。見伊澤修二學務部長,引見民政局長,請領護照。日方詢以臺中情形,葛謂富紳內渡,無復鬥心;彰化餉匱,亦不足恃。此事岳裔所言,按即邱師爺,前與竹軒同為林蔭堂幕友。後黎知府偵知,將葛竹軒下獄。後林家保出。
同日,臺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陳文騄回籍,紳民恭送登舟,以其印交劉永福。
陳文騄,丙午年曾任臺灣府,中路防堵辦理得宜,一切圳務及有益地方事次第舉行。至甲午十月調署兵備道,臺中士民攀轅送至數里外,爐香絡繹。其治臺南也,當海防危急之秋,晝夜籌兵籌餉,精力消耗殆盡。劉永福自接鎮印,即將府庫並軍裝庫鹽餉盡行派人管理,大權悉歸掌握。陳與議論時政,語輒齟齬不合,遂遵上諭回籍。臺灣府唐贊袞前聞澎湖失守,寢不安席,亟請告假,逡巡而回,以朱和鈞代之。至是朱知府亦告退。全臺各官,如系實任者,如臺北之藩司顧兆棟,皆請回去。臺南安平縣謝壽泉亦告退,以旗人忠滿署理,並管臺南府印(太尊陳仲英公前年任臺灣府,功蒙以文字受知。公為修志局提調,功任採訪委員,所作施九緞、戴案諸紀略,嘗蒙青眼獎許。其甲戌同年蔡香鄰山長生辰,其壽文命功代擬,而敘仲英公之名拜撰。公為翰林院學士,眼光如炬,壽文進呈,幸蒙首肯。及公任臺灣道,乙未春,功進郡請謁,見公軍書旁午,夜分不寢,會宴嘉義、鳳山二縣主;是夜功叩陪末席,公談論國事欷歔太息。功嘗賦詩一首,請教於公,以誌知己之感云爾)。
同日,臺南紳民議請劉軍門永福為民主,並設議院、糧臺。
初,臺立民主,以劉為大將軍,所鑄銀印躊躇不奉送,故劉往來文牒,仍用前部敕幫辦之銜。及唐逃廈,臺南紳士以臺既無主,生員李清泉往鳳山請劉為民主,擇日會各縣紳士拜謁,電邀臺中同襄盛舉。黎府聞之不悅。臺中以路途遠涉電辭。劉遂住安平,以其三子守打狗,令陳國馨帶義勇三營守海口,令吳光中帶義勇守下淡水。並請設立議院,以舉人許獻琛、貢生徐元焯、生員林馨山等為議員。設籌防局,以兵部郎中許南英、分(?)部郎中陳鳴鏘為局長,分五段籌防。東段舉人林際春,西段職生李清泉,南段職生吳敦迎,北段職生曾兆琦,中段舉人林鴻藻,布置周密。時南路土匪蔓延,使許南英帶勇平之。但糧餉支絀,以陳鳴鏘為糧臺,籌措軍需。閏五月十五日(西曆七月二十六日),苗栗縣李烇與吳湯興互相攻訐。
前黎府准苗栗錢糧收作軍餉,吳湯興所部之勇每人月餉洋銀十二元,開銷頗巨,疊向縣中索取,不給其用,即將糧串自行徵收。李烇厭之,備文詳府,以吳湯興徒博虛名,全無實際,所收餉多為中飽,前各軍攻打勝仗,皆徐驤之力,而興冒為己功,詳報上憲。另保舉苗人富戶黃南球甚洽眾望,可為諸軍統領,請收興統領關防。吳湯興亦備文指李烇短處,請派員代換。黎府不能決,令苗紳和解。兩造俱稟臺南幫辦劉。回電云:『俟派吳彭年到地查明情節核辦』。
論曰:吳湯興與李烇攻訐,劉軍門派吳彭年到地查明,吳湯興乏餉以備器械、募壯士,致日軍一鼓而下其城,坐視岩邑淪陷。然李烇倉惶攜眷由梧棲港以逃,吳湯興收合余燼,偕老父妻子至彰化,奉黎府之命,與徐驤諸同志偕行,死守八卦山。嗟乎!廉、藺交歡強敵不敢壓境,張、許同心睢陽不能遽破;古人云,師克在和,諒哉!
閏五月二十日(西曆七月十一日),臺灣府黎景嵩遣苗栗舉人謝維岳向張帥之洞乞師。
臺中糧餉缺乏,臺南亦無接濟。苗栗舉人謝維岳年少有膽氣,黎遣往南洋大臣張香帥告急,乞師請餉械。香帥命道員易順鼎到臺南查軍情。
閏五月二十六日(西曆七月十七日),臺南南澳鎮幫辦軍務劉永福兼掌臺灣總鎮印。
臺灣總鎮萬國本聞臺灣歸日本,四處土匪紛起,乘夜挈眷內渡,將印交劉永福。臺南紳民公請劉駐臺南府城,令其子常駐鳳山打狗督軍。閏五月二十七日(西曆七月十八日),黑旗前敵正統領縣丞吳彭年、副統領副將李維義帶兵二營抵彰化。
黎府自攻新竹之後,互有勝負,不願請劉黑旗助餉。鹿紳力請黑旗帶兵恢復。黑旗自備糧餉兩個月,以後欲就臺中支給,紳富不敢答應。時籌防局紳遞公稟請劉帥派兵前來。爰遣吳彭年帶屯兵營、旱雷營、七星隊,以職生吳敦迎為前敵各軍糧臺。是日到彰,閤城之紳民迎接。年紀止三十九歲,膽略不凡,有儒將風。軍令嚴肅,在彰時凡逃勇皆殺之不殉情。面集四邑紳士,籌款募勇(按吳敦迎,字汝祥,臺南人。劉帥派吳彭年來彰,因汝祥彰化有租館,熟悉情形,同率兵抵彰,擔任糧臺。時紳富多逃亡,汝祥不避艱險,膽力過人。時功帶練勇力孤,得相援助,膽氣益壯,地方秩序以安)。
六月初四日(西曆七月二十五日),署臺灣府黎景嵩以副將李維義代楊載云領新楚軍,抵中港,進紮頭份。
初,黎到任後連遣兵攻新竹。傅德陞紮十八尖山攻南門,砲力可及新竹城內。楊統領楚軍攻北門,鄭以金攻西門,以及徐驤等苗勇三面環攻。日本大軍未至,城內止千余兵。黎府有顧盼自雄之意,嘗云新竹攻破,即欲稱為民主,有輕視劉之意。至是劉不自將來彰,以貳尹吳彭年為統領,黎輕之。副統領李維義職居副將,官階甚高,降為之副,心懷不平。黎府擢為新楚軍統領,將隨帶黑旗兵三百余名往攻新竹。
論曰:自新楚軍疊報小勝,黎景嵩舉趾高,夜郎自大,嘗謂劉軍門是戰將、非大將,不願求援臺南。又欲賴黑旗之威以克敵,故將吳彭年副帶李維義誘為新楚軍統領,以接楊載云之任,冀旦夕復新竹,即可稱臺民主焉。豈知臺中彰化一隅,止有地稅項三萬,兩月余間餉金告匱;忽頭份與苗栗連敗,始願將新楚軍交吳彭年。伊時吳告急臺南,旬日間添兵數營,又運地雷鎗砲,絡繹不絕,然已鞭長莫及矣。左氏稱莫敖狃於蒲蘇之役,舉趾高心不固,殆黎府之謂歟?
六月十五日(西曆八月五日),黑旗統領吳彭年統兵自彰化拔隊往苗栗,圖復新竹。
自李維義帶兵往攻新竹,未見大勝,黑旗之威少減。至是苗紳請吳親往。蓋吳兵力甚單,止帶屯兵營管帶徐學仁、黑旗親兵管帶袁錫清、幫辦林鴻貴,總計止三百余兵。十六日至苗栗駐紮。
六月十八日(西曆八月八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率本隊攻新竹筆尖山,克之。
是時新楚軍數營在筆尖山附近,包圍新竹。時城中日兵少,僅敷守城之用。日親王於三日到新竹城詳察地形,於八日早指揮軍隊向筆尖山攻擊,鎗砲聲震山谷。
午後十時,日軍一齊突入,新楚軍敗績。是夜日軍露營,以田間污水煮飯。
六月二十日(西曆八月九日),新楚軍統領藍翎副將楊載云與日軍惡戰,死之;李維義逃回。
新楚軍紮在頭份等處。九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率大軍驟至,由香山及頭份山後四面環攻。徐驤等以及鄭、傅諸軍力戰。李維義帥營亦被馬兵踏破。日軍一路由鹽水港殺人。前新楚軍統領楊載云與日軍大戰。時日軍放開花大砲,子如雨下,銃煙散布,不見人面。諸軍及李維義皆脫逃,惟楊載云力戰,不避銃火。日軍前後夾攻。回見大營已破,尤復奮勇為殿,身中數銃而斃。自楊載云帶新楚軍紮頭份山上,大小數十戰,日軍不能越香山一步。迨聞黎府易李維義為帥,冀圖一戰而勝,可保其位,乃奮不顧身,直冒砲火,以死殉之,此地遂失。兼以日本近衛師團多調兵將,勢如摧枯拉朽,新楚軍新帥李維義一敗塗地。論者悲楊之遇,未嘗不服其勇也。嗚呼烈哉!今遺塚在頭份山上,土人虔奉香火不絕焉。
附頭份弔古詩
頭份嶺下車紛紛,頭份嶺上日欲曛。荒塚纍纍蓬蒿滿,停輿憑弔新楚軍。回思乙未六月間,臺島治兵如絲棼。伊時廉、藺不交歡(黎景嵩不服劉永福),南北將帥門戶分。公本血性奇男子,丹心捧日才不群。初寄專閫拜登壇,詎料金牌召孔殷。公憤奮臂衝前敵,身冒砲火甘自焚。鳴呼新楚軍!統將誰?藍翎遊擊楊載云。
六月二十二日(西曆八月十二日),彰化聯甲局致書於嘉義、臺南保甲局紳,請籌餉接濟。
新楚軍一敗,潰勇回歸,逼索餉項。府庫已空,聯甲局致書於嘉義、臺南兩局,請接濟糧餉。其書略曰:『彰化之有苗栗,猶嘉義之有彰化也;非傳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耶?自臺北一破,本邑悉索敝賦以給軍需,維持殘局,此固臺人所共知也。但杯水難救車薪,一木難支大廈。今新楚軍一敗,潰勇索餉,急於星火。祈執事顧念大局,不分畛域,籌撥餉項相助,以蘇涸鮒。不然,苗栗一破,則臺中之藩籬盡撤,恐貴縣亦難高枕而臥矣!盼望依依,不盡所言,惟執事實圖利之』。
六月二十三日(西曆八月十三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分軍隊攻苗栗縣,破之。黑旗統領吳彭年〔親督諸軍力戰〕,管帶袁錫清、幫帶林鴻貴死之。
西曆八月十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統近衛師團到新竹,向南方進發。吳彭年帶兵至苗栗縣整頓隊伍。以其兵力太單,令徐驤再募土勇;旗甲已發,尚未成軍。日軍初以小隊前探,每一隊數十人;每戰一排四、五人,錯落散布,有進無退。開花大砲,以馬馱之,一刻鐘放數十響,出口即破裂開花,流星飛打,軍隊皆退卻。吳彭年初騎頳馬出陣,鞭之不行,再換白馬始行,親督諸軍力戰。黑旗管帶親兵袁錫清、幫帶林鴻貴身先士卒,屢衝敵鋒,在苗栗東畔大山左右血戰。吳在後督軍,手刃逃兵數人。二弁先後被日軍鎗斃,苗栗東畔大山遂被日軍得之。吳見已失左臂,二十四日夜帶殘兵由三叉河至大甲,時已申刻矣。是日日軍小隊由海道而進,至大安港,施放開花砲,臺人皆目所未睹,各相驚駭。黑旗管帶談發祥督兵對仗,旋亦奔潰。是日苗栗縣李烇奔逃梧棲,帶印內渡福州。吳湯興、徐驤等皆奔入彰化城。(按當日吳季翁原騎白馬,以其為軍中所忌,囑功向林孝廉允卿借頳馬用之。功差馬夫牽至苗栗營中,季翁連騎數次,頳馬任鞭不行,令馬夫牽回霧峰。厥後白馬同吳公死於陣中,而頳馬亦於是年十月自斃。可知頳馬未受吳公豢養之恩,其主人亦未受價金,故不願同殉難,而白馬則願同生死也。憶!獸類如此,人亦當思其故矣)。
附五言古詩
峻嶺夕陽掛,荒煙糺戰地。回憶乙未秋,日軍奮擊刺。袁、林二兵弁,抵抗罔回避。鎗砲中滿身,鮮血灑鞍轡。前衛奪東山,先樹蝥弧幟。乘輿忽過此,觸目心膽碎。忠勇大和魂,華表特標誌。黑旗諸將士,遺骸埋何處?安得有心人,搜尋泐石記!
六月二十八日(西曆八月十七日),吳彭年兼統新楚軍,電請臺南救援。
新楚軍敗績,余勇零星回彰。黎府庫中告罄,積欠楚軍餉銀二萬余元。紳富軍需不樂取出,各堡所收錢糧只有一二成,惟抄封有二萬兩。黎無可如何,即收余燼,付吳統之。因請臺南劉帥,以前所帶兩月之餉均已用完,並云鹿紳自苗栗破後,所約餉銀亦無著;劉帥甚怒。
七月初二日(西曆八月二十二日),日軍北白川宮親王由後壟發,(西曆)二十四日駐大甲。
日軍是行,人馬萬余,糧秣人夫,運送困乏。由海運者遇大雨,糧船沉沒,或途中寄泊。大甲河川漲溢,幾乎絕糧。以田中污水煮飯,軍士百病生。分軍一支隊,由葫蘆墩取臺中臺灣縣。
七月初五日(西曆八月二十五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分軍至臺中,直入臺灣縣安民。
初六(?)日,日軍小隊紮牛罵頭,土人迎之。初四日,至大肚媽祖宮。吳彭年親到茄苳腳安置營壘,盡將溪筏斫壞,日軍恆在對岸放砲。黑旗軍沿溪巡緝,截竹筏數十隻,並獲戰馬一匹。有人暗渡溪北者,吳獲二人殺之。日軍不得飛渡。初五日,日軍大隊由大甲繞葫蘆墩,土人迎入。拺東林大春招集國姓會數百人,戰於頭家厝等處,村落焚數處;各據竹圍打仗。吳彭年聞報,令新楚軍鄭以金著防軍營往援,軍民死者數十人,日軍亦戰死十余人。至晚敗回彰化。是役也,日軍一至,業戶頭人皆望風迎接,人心戰慄,各掛日本善良民白布條於胸間,家家戶戶插日旗,日軍皆不加害;惟遇有帶軍裝者殺之。日軍直入城安民,無人阻之。知縣史濟道奔逃。
論曰:人貴有濟變之才,而後猝遇艱鉅,進退有度。前臺中縣葉意深胸無經濟,身握縣篆,不能利用紳富僱勇,保守地方秩序。犁頭店廖有富余黨、北投土匪蜂起,二處欲鎗官租。功時在局中,聞風令在地局首安頓,即請黎府各派勇百名鎮壓之,卒令鴟喙不張;不然,先搶官租,後搶民租,弱肉強食,其地方不堪設想焉。葉懸不能保民,甚至逃在呂汝玉家;厥後欲渡福州,又請彰化縣丁公派局勇護送到鹿港。同一知縣也,其賢不肖判若宵壤矣!故日軍得一鼓而平也。
七月初六日(西曆八月二十六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在大肚媽祖宮,至崁仔腳分配軍隊,准備擊彰化城。
是日,親王由大甲發。正午,抵大肚媽祖宮,前衛山根少將先在。親王出馬,至崁仔腳附近,視察八卦山陣地。忽八卦山巨砲榴彈飛落左側,彈丸蹴立,沙土濆起,幕僚喫驚勸避,親王徐步,仍行視察。探知上流可以徒涉,因在崁仔腳將本師團及山根、川村兩旅團軍隊分配,夜間在大肚溪暗渡。
七月初七日(西曆八月二十七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率軍隊分路前進彰化;右翼川村少將指揮之,左翼山根少將指揮之。
是日,日本近衛師團並各隊齊到。右翼統將川村少將帶第二聯隊二大隊、第一聯隊第一半中隊、山砲兵半中隊、機械砲十門,由右大肚溪河岸國姓井、茄苳腳運機械砲施擊指揮;左翼統將山根少將帶第四聯隊一大隊及山砲兵一中隊、第一聯隊二大隊、第三聯隊一大隊及砲兵一中隊,由左渡船頭溪徒涉,向大竹圍、■〈石巤〉山坑一路前進。內藤支隊由八卦山後指揮襲擊。是日各掩旗襲紮近城各莊,於(西曆)二十八夜雞鳴攻擊彰化城。是日,黑旗兵亦數營到城。
七月初九日(西曆八月二十九日),日軍北白川宮親王率兵攻彰化城,破之。知府黎景嵩、知縣羅樹勳奔逃,黑旗統領吳彭年力戰死之,營弁李士炳、沈福山在八卦山戰死。
初六日,聞臺灣縣破,各議棄城。兼以吳湯興許募敢死軍三千名不至,籌防局餉款不能給,因電報臺南。回云:『吳湯興誤兵、鹿紳誤餉,無難以軍法從事』。並令吳死守。徐驤等亦云:『不戰而退,何顏見劉幫辦乎』?吳然之,遂晝夜巡緝,以待援軍。初八日,果有旱雷營及七星全隊共四營繼至;有旱雷大砲由鹿港上岸,派韓煥英解之。云林縣羅汝澤所募簡義、簡大肚、張祐亦於初八日至,軍械多未齊備。初八晚,吳使王得標帶七星營守中寮,劉得勝帶先鋒營守中莊仔,孔憲盈一營守茄苳腳,李士炳一營並沈福山帶親兵營守八卦山。初九日,日軍川村少將率右翼軍隊由大肚越溪而進,與黑旗七星隊大戰於中寮、茄苳腳。北白川宮親王率本軍隊由大竹圍中莊仔,向市仔尾中路而來。副將陳尚志率勇同羅樹勳父子陣頭督戰,大敗。山根少將率左翼軍隊、內藤支隊由■〈石巤〉沙坑、柴梳金暗襲八卦山後,一軍由坑仔內、八卦山南畔番仔井包抄。黑旗及徐驤、吳湯興等大戰於八卦山,自卯至已初,兩時之久,日軍三面蜂擁而來,不避銃砲,將八卦山三面圍住,遂破。親王騎馬登八卦山寨,黑旗兵在中寮、茄苳腳等莊,猶據蔗園死戰。吳彭年在市仔尾橋頭督戰,見山上已豎日旗,勒馬由南壇督兵欲再上山,兵士欲翼之而奔,吳堅執不肯。山上銃子如雨下,身中鎗傷墜馬而死。李士炳、沈福山皆戰死於東門外,彰化人悲之。
已刻,日軍迫城下,城門皆閉不得入。適有轎倚城邊,一軍由東門緣轎篙作梯上城,一軍由北門入城,一軍由番社入南門截我兵去路,城中居民紛竄。黎景嵩逃西門,羅樹勳與子羅汝澤由南門而逃。前帶防營官弁花翎副將陳尚志死於市仔尾,其哨官千總嚴云龍死於紅毛井;吳湯興戰死東門外。日軍入城安民,若遇帶軍裝者及強壯似戰敗而回者以及途中相觸,多殺之。若閉門者無事。午後,封刀止殺。城門三面皆有日軍,惟留西門一路為我軍逃生之路。騎兵二中隊已刻追至員林街而止。吳湯興之妻投水而死。其勇與徐驤同奔臺南。王得標奔至北斗,接臺南餉銀四千兩,助簡義募勇。是役也,軍民死者四、五百人。日軍遂召葛竹軒辦糧臺四城總理,並楊吉臣設保良局招安善人,各堡紳董設局保民。辜顯榮單騎由和美線至鹿港,街人因以不大恐。自是日親王滯在彰化街臺灣府署內一個月。彰城設野戰病院,初止患者二百余人,後數日疫症流行,忽千余人。患者多在市內舖戶,病人呻吟。至九月中旬,病勢益烈,師團中健者約五分之一。山根少將、中岡大佐、緒方參謀及其他將校,多入鬼籍。
論曰:初,吳公到彰帶黑旗軍士七百人,李維義又分其半,其兵力已單。至苗栗募勇未成軍,猝遇勁敵。旋林鴻貴、袁錫清戰歿,左臂已失。此豈戰之罪哉!公至牛罵頭,思扼溪而守,見識甚高;無如割讓之詔已下,紳富內渡,人心瓦解,無奈回守彰城。劉帥又電令死守,公故不顧成敗利鈍,效死弗去,直欲以身報國,不敢畏縮不前,率至身中數鎗,與馬同陣亡。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如此哉!宜乎其英靈不泯也。初,公戰歿,紳民皆不知,適吳汝祥微服出城見之,令其僱人吳阿來將公尸同三壯士合埋。詎非公靈爽之式憑耶!繼現身於廈門,終而衣冠臨其家,示夢其母云:上帝嘉其忠,令掌某方禋祀。太史公曰: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如公者,可謂死得其所哉!
附哀季子歌(即詠吳季籛)
延陵季子真奇英,雍雍儒將願請纓。統率黑旗鎮中路,桓桓虎旅號七星。糧秣輜重斷接濟,軍校枵腹呼癸庚。矧兼同寅不協恭,滿腔忠悃謀罔成。將軍天上忽飛來,晉原草木皆戈兵。蕭蕭兮馬鳴,悠悠兮旆旌。郟辰之間師敗北,蝥弧旗樹八卦城。巨砲雷轟力劈山,榴彈雨下響匉訇。身中數鎗靡完體,據鞍轉戰莫敢攖。血濺衣襟溘然逝,凜凜面色猶如生。君不見壯士五百人,就義從田橫。人居世上誰無死,泰山鴻毛權重輕。慷慨激烈殉知已,至今婦孺咸知名。
論曰:嘗憶澎湖初破後,地方騷亂,有幕友欲往臺北,出城被無賴者洗搶;是時知縣丁燮將無賴殺之。孫府命功請林允卿自備資脯僱勇一營,紮大聖王廟以鎮壓之。營官候補知縣林燕卿、藍翎遊擊林友卿,月余忽將此勇撤回。問其故,蓋其勇欲謀搶劫財物,林允卿聞知,恐擔責成,即自撤回也。時地方變耗岌岌,紳商請功向孫府請僱勇一營,餉金官負其半,余令地方紳商捐出。功思城內府庫已空,恐難收集勇費,商人亦少厚貲,請每月每名勇費四元皆向官領出,哨官以總理充之,與管帶者皆不給餉金。功知總理平日皆無資產,因定二名文護兵,令總理兼之,每月八元,藉資家用。但與官約定,此團勇能守地方,不能出戰。是時衙門差役請求撥勇補助,於是無賴者一概收入彀中,城市人家幾於夜不閉戶矣。保甲局每月收舖戶五、六十元,以作局費兼辦勇務,是以人無後言。適臺北委功辦理臺中團練,功請各地方紳士整頓局務,土匪乃斂跡。時凡官眷行李,局中派團勇保護,北至苗栗、南至斗六,無敢搶劫者。且北投拺東林大春、廖有富派下皆安輯不敢騷動,故能早稻收成。不然,地方秩序難保,又詎能高枕而臥耶?
七月初十日(西曆八月三十日),日軍至北斗街,紳民迎之。黑旗大兵數營退駐云林縣。
同月初九日,彰化已破,黑旗兵軍械餉銀陸續運至北斗,與敗軍相遇,乘夜越溪退入云林縣等處。
七月十二日(西曆九月一日),日軍至斗六,云林縣紳民迎之。
七月十三日(西曆九月二日),日軍至他里霧、大莆林,土人迎之;旋被眾圍殺,退駐北斗。
日軍初至大莆林,土人迎入。旋軍隊誤殺婦女,民間率眾鳴鑼,將街外大橋抽起,日軍陷於水中,死者十余人。土人簡宜、簡硯、黃丑率眾截途,銃死多人。大戰半日之久,各莊亦聚眾環攻,日軍退紮北斗街。是日,黃丑、簡宜各取首級數個,黃丑獻解嘉義邑主孫育萬,電請劉黑旗賞銀一千二百元,酒豬軍械賞賜諸土人。
並令簡宜統三營,黃丑統二營,生員陳一昌、鄭鴻春、土人陳貺、簡硯、簡陸、簡大肚各帶一營,分紮斗六、樹仔腳、溪洲,黃丑同廖三聘紮西螺,黑旗統領王得標帶二營紮樹仔腳,苗栗生員徐驤帶二營紮斗六、溪底等要隘。自是斗六各莊,凡日軍所到之處,土人皆誘殺之。
七月十四日(西曆九月三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巡視鹿港,旋回駐彰化;以川村旅團駐軍鹿港,以山根旅團駐軍彰化,分兵各處駐守。
日軍以步兵二中隊、砲兵一小隊駐永靖街,以步兵一中隊駐二八水街,以步兵三中隊、砲二門駐北斗;各兵站驛地,駐守備兵二十名;其他部隊各旅團相合在彰化。時日兵多染腳氣、虎列拉、赤痢諸疫。其困難非常。並令工兵修築道路,自九月初旬至九月終,諸軍滯在北斗,溪水加漲,運送糧食以及彈藥,種種為難。連日出兵,疊遇云林土民截殺。同時運送糧食十五船,由大甲河往鹿港,被洪水淹沒。
七月十五日(西曆九月四日),日軍再統大隊攻樹仔腳,不克,退駐北斗。
日軍十三日退紮北斗,星夜賫文到彰化報知,爰整大軍數營攻樹仔腳等處。連戰數日,互有殺傷。溪中一帶沙漠,數里無人居處,中多蔗園、林投、蘆葦可為埋伏之所,沙埔暗埋竹釘桶,上舖竹木,馬軍多陷於泥淖,人馬死者甚多。兼以風雨疊作,黑水浩淼,一望無垠,奔湍騰激,泥濘沒脛,駕車者有覆轍之虞,掌筏者多望洋而嘆。溪壑之間,無異河海,雖有投鞭斷流之眾,難以一齊飛渡。而土人熟諳水性,形勢險巇,瞭如指掌。日軍在此連戰數十陣,多有損傷。日間越溪而戰,夜間即退駐北斗;軍書旁午,甚為棘手。七月二十五日(西曆九月十四日),日軍云集,沿紮東螺溪岸,連營武東山麓防堵,並由海道以分黑旗兵力。
是時,北斗連戰十余日,不能越渡。云林沿沙連溪洲一帶,亦連營互攻。南投張圭等亦暗行聚眾,欲由山後包抄。日軍防於水者復防於山。兼以北斗近海豐崙,陳戇番亦有內應之意。日軍於燕霧堡、武東堡交界沿山之處,自湖水坑、中山等處連營以截南北投之路,由沙仔崙、二八水連營以防沙連暗襲之途,由員林街、永靖街、社頭連營以防內變,布置周密,巡哨嚴謹。於北斗紮大軍,以攻樹仔腳等處。
八月初二日(西曆九月二十一日),狂風大雨交至,日軍停戰。
初二日,狂風陡起,吼聲如虎,萬籟怒號,沙飛石走,排山撼岳;凡深林古樹以及龍塍鱗隰之間,游牧動植之物,無不為風伯所大創。加以兩師繼至,不啻銀河倒潟,山流暴注,急湍奔騰,有傾盆倒峽之勢,幾使平土變為澤國。日軍停戰數日,以俟天氣稍晴,再興大師。是時黑旗兵紮云林,每夜暗渡,謀襲北斗,夜間銃聲疊響,海豐崙頭人陳戇番密約相應。然日軍器械精良,民皆畏怯,各莊自相彈壓,不敢輕動。
八月初五日(西曆十月三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同參謀明石元二郎自統本隊指揮、右翼支隊則阪井少將指揮、左翼支隊則內藤大佐指揮、前衛川村少將引率指揮,由莿桐巷小路掩襲南下。
時近衛師團各中隊惡病死傷,兵員約減少三分之一,其余各隊統率,由南方進發。當時濁水溪流浩大,軍士糧食難以攜帶。渡溪每筏載兵員二十名、馬四匹。北斗以下又有虎尾諸溪,行軍極困難。夫役每日票一元。兵士病者皆抬至彰化病院,戰死者用火葬,埋在太高營後山。斗六大路,我兵或埋地雷,溪底或開地窖,以陷馬足。兼以蔗園、林投埔,臺民沿途埋伏襲擊。時武東堡內灣莊土人陳鳴鳳兄弟,引日軍由西螺進兵,黃丑及廖三聘二營拒之,旋敗走,街市被日軍焚之,由莿桐巷小路進兵。
論曰:是時我兵群集斗六云林縣。但斗六之形勝,東西雄負高山,北則東螺溪繞之,西南則虎尾溪環之。我軍星羅棋布二溪岸,日軍斥候前衛詎能飛渡耶!矧障害物甚多。相持一月之久,日親王探悉西螺,莿桐巷一帶止二營土兵,爰令鄉導引率前進,已抄過斗六前面。自此險要既失,雖劉黑旗派兵迎敵,一旦驅市人而與勁敵戰,鮮有不棄甲曳兵而走。嗚呼!行軍者貴能相度地勢,正陣不勝以偏師勝之,此兵法所云運用之妙在於一心也。
八月十七日(西曆十月五日),日軍與黑旗戰於樹仔腳,克之。
八月十八日(西曆十月六日),云林統將王得標、義民簡義、生員徐驤等與日軍戰於他里霧、雙溪口,敗績。
是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本隊展開步兵四中隊,列陣以戰,前衛步兵二大隊激列向右方戰斗,斥候騎兵直前衝擊,徐驤、黃丑、簡義等退入村落。適日軍前衛砲兵又到,由後包擊,占取側面陣地。我兵合義民併力攻打,日軍勢甚危險。時日軍撤兵援護步兵二中隊先行衝鋒,其後步兵一大隊增進,合計日軍十四中隊在戰斗線內,我兵漸次退卻。日親王再引中隊乘勝直搗,遂佔領他里霧等陣地。是役也,日軍兵死十四名、將校一名、馬三頭,我兵及義民亦死傷數十人。
八月十九日(西曆十月七日),日軍攻云林縣,破之。黑旗諸軍退入唵古坑。
是日徐驤紮在斗六溪底,王統領得標諸營率簡義分紮斗六街外村落,以細碎鐵裝砲攻擊。日軍步兵三大隊前哨亦漸進。日軍將校以下死傷十七名,力攻三點鐘之久,巨砲如雷,馬軍行如旋風,諸軍皆退卻。至十點鐘,日軍破斗六街,遂入云林縣署,出示安民。黑旗諸軍死者百余人。我兵戰鬥尚酣,各執械巷戰,日軍非常雜沓。云林縣主李品三身親戰陣,不肯奔逃,左右掖之而行。午後,日軍掃通道路。
徐驤、簡義等軍逃入唵古坑,仍以碎鐵裝砲射擊;日軍地位危險,步兵中隊遂為放逐。
八月二十日(西曆十月八日),日軍進紮大莆林,黑旗統將楊泗鴻力戰死之,前安平知縣忠滿兵亦敗退。
日軍由小路掩襲至大莆林,道路險惡,兼以泥土粘路,軍士困難。我統將楊泗鴻統兵紮在觀音亭,忠滿亦列營互相犄角。午前五時,日軍掩至,土人林姜母二營等由田溝兩側射擊,截殺七、八人。兩軍對壘,至午後五時,日軍極其困難。戰至夜間九時,日軍疲勞。我統將楊泗鴻等燃炬照路力戰,奪回日軍陣地。楊泗鴻忽中銃陣亡。日軍就野營露宿。忠滿引退。劉黑旗以蕭三發統楊軍。
八月二十一日(西曆十月九日),日軍連進打貓莊,我統兵官忠滿等敗走。
是日辰刻,日軍乘楊泗鴻陣斃,而忠滿竭力守打貓莊,日軍前衛抗抵力戰;我兵退卻,走入嘉義城。
八月二十二日(西曆十月十日),日本北白川宮親王統各隊攻破嘉義城,世襲云騎尉參府莊□□死之。
是日,日軍臨嘉義。兵士不出,參府莊即吹角呼隊。連吹三次,只有近侍兵丁數人。即開城直出,與日軍接戰,一鼓而斃。邑主孫育萬與管帶官歐陽陞率兵上城守禦。午前五時,日軍二旅團著手攻擊,右翼由西方南方向街市圍繞,左翼由東方掩襲。北白川宮親王統本隊,令前衛左右翼皆展開,砲兵放開花砲射擊,繼而右翼射砲隊亦至。我兵亦在城上力射。日軍左翼力戰救應,本隊左翼又向東方砲臺射砲,右翼展開。我兵激烈奮射,銃如雨下。日軍本隊遣步兵一中隊並步兵一大隊集合攻擊,左翼及砲兵射擊,折崩東門城樓。我兵在城抵抗不支,哭聲震地。日軍本隊步兵二中隊及大隊隨川村少將登城上樹旗。忽西方砲臺向日軍射擊,日兵負傷甚多,第二旅團副官帽被銃丸貫透,嘉義遂破。我兵接戰死者三、四百人,民婦投井死者數十人。蓋嘉義城內民人鱗集,城門既閉,無處可逃,所以死者較多耳。時柳了林莊黃扁帶土勇將庫銀擁搶而去,知縣孫育萬收余軍奔回臺南。日軍設立病院,以療負傷者。
同日,日軍混成旅團長伏見宮親王從海岸上陸,攻鹽水港;我民兵拒戰,旋被攻破。
先是初八日,日軍混成旅團由海岸上陸攻鹽水港。是日,嘉義既破,北白川宮親王抱病,坂井少將、川村少將二司令官亦病,同親王乘轎指揮軍隊,分步兵一大隊與海軍連絡攻擊。時鹽水港我兵數營拒戰。日軍分三路前進,右翼及左翼始由西向東攻擊。我兵銃砲齊下抗擊。日軍支隊忽退卻,本隊將左右翼展開,放砲兵居中,左翼用七寸半山砲同右翼山砲向街中射擊。我兵亦用大砲堵禦抗擊。日砲兵暫行停止,更用開花砲向市內射入,彈丸裂破,火光四射,兼用榴散彈。我兵驚退。日軍本隊及右翼步兵中隊前進攻擊,左翼亦同一運動擁攻。午後一時,日軍奮勇樹旗,飄揚於市門上,鹽水港破。日軍在港設立病院,治療負傷者。
八月二十三日(西曆十月十一日),嘉義縣蕭蘢學甲莊生員林碧玉率莊丁禦之,日軍死傷亦多。玉力戰不退,身中數鎗,死之。
林碧玉,嘉義人,閤族尚武,素嫻拳鎗劍術。是日,日軍攻擊該莊,玉率團勇數百名,手持雙劍,夾棉被漬水以當砲子。年五十余,氣力健壯,禦之,力竭。中銃陣斃。其子亦殉焉。
八月二十六日(西曆十月十五日),臺南府劉永福逃泉州廈門。
初,嘉義破後,劉令鄭超英守安平、柯月坡守砲臺,並分兵紮罾門溪上。大戰數日,相持不下,而糧餉既乏,內地全無接濟。劉設銀票權用,安平五行及洋行米打莊序端(?)答應。奈兵勇約七、八千,日需薪米,非全以票可用。市間疊因票鬧事。巨富之商固屬無妨,以商生活者難以支持,商民受虧甚多。又用貳尹鄭文海代忠滿署安平縣,疊索紳富軍需,甚至舉人張紹芬、生員蔡佩蘭皆因軍需押縣,辦理糧臺陳鳴鏘亦被押,自繳萬兩始解脫。自此富商多逃廈門,人心驚惶,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日本吉野艦又泊安平港外,內外交困。至二十六日,劉託英將講和。或謂日軍賠劉餉項四十萬,或謂日軍不許。劉見事勢已孤,假籍出安平點兵,爰僱德艦載逃廈門;日船追至廈門港口,搜尋不獲,始免(按初劉永福到安平祭旗,燭火因風高頻滅,劉以手拉之,燭火遂不息。取蟋蟀一隻、塗猴一隻、螳螂一隻置盤中,以蟋蟀作臺民,以螳螂作日本,以塗猴自比;揚言於眾曰:『以此三物卜勝負,置於盤中封之;明日開視,若死者則負,活者則勝』。翌日開之,果塗猴勝;借此射覆之術,以堅眾心,是亦即術以籠絡兆姓也。平日養洋犬四、五隻,出門則隨之;飲食先飼犬。凡請劉者必備牛肉一碗以飼之。乙未二月間,德功適謁陳觀察,忽劉會見,德功在道憲官房窺之,見劉一出轎,四犬由轎內跳出,劉與陳行禮,犬亦舞躍,儼效人行禮)。先是,臺灣鎮萬國本之弟守打狗砲臺,失火,萬鎮以銀萬兩築賠,劉堅欲殺之。其布置打狗也,令軍士帶乾糧以備戰。各處虛張旗幟,夜間止三、四人巡更,連營數十,析聲相聞。海外見之,誤以為真。港邊要隘,多埋地雷,對岸造竹橋,設旱雷以伏之。各國洋行皆被遂到安平。自已出沒無常,或忽在此點兵,或忽在彼巡察,面貌相似,人莫辨其何者為真劉、何者為假劉。作事令人不可測,多類此。凡出兵,令人民炊糯米甜粿餉兵士。
九月初三日(西曆十月十八日)辰刻,臺南府商民同德記洋商請日軍由南門入城安民。
初,劉永福藉言出安平港點兵,民在夢中,皆不知覺。至兩三日,不見劉回城。兼以兵勇官弁紛紛逃去,似無戰心。日本海軍司令之吉野艦及浪速、太和兩艦、秋津島艦忽入泊安平港內,民始知劉遁去。紳民挈眷搭船,港口行李堆積如山,爹利士等號火輸俱各滿截。是時人心既亂,或夫妻異船,或新婚一夕即別,或父往而子不及隨,或箱篋遺失,或身無長物而行。每人船稅五、六金,哀哭之聲,人不忍聞。岸上之兵勇肆劫財物,自相爭殺,舖戶均各閉門。安平五行及民人商議,爰請英德商牧師到二棧行請日軍大隊入城彈壓,日軍遂於九月初三日拔隊入安平城安民。
九月初四日(西曆十月十九日)午刻,日本水軍由安平南路入安平港。
先是劉在打狗布置周密,群以為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至二十六夜,日船大攻打狗,劉永福三子迎敵。二十七日,砲臺被日軍大砲打崩,劉三少爺遂逃入安平。日水軍第二隊吉井氏少佐登打狗岸,誤踏地雷,負傷而斃,並斃日軍十四名。劉弁鄭青在鳳山之交二棧行,數十人遇日軍與戰。旋聞劉帥已遁,斷橋退入山。日軍大隊於初四日入安平港。
九月初八日(西曆十月二十三日),日軍近衛師團北白川宮親王由北路入安平。
先是劉黑旗遣兵弁紮蕭榔、麻豆以及罾門溪、學甲等處。溪中各隘多埋地雷,並開地窖以陷馬足;相持不下者十日,兩軍各有損傷。初三日,日本海軍向安平攻擊,混成旅團由南方上陸援護,我兵抵抗不支潰散。日海軍先入安平,北路北白川宮親王引率坂井少將居中央指揮,右翼伏見宮親王引率指揮,左翼川村少將引率指揮。西曆十月二十三日,日本四旅團集合,向臺南府街市圍繞。我兵抵抗敗潰,遺蜂巢砲十門、臼砲五門、銃約一萬挺,其他彈藥各種兵器無數。洋商發銀收買洋銃千枝,收載黑旗兵千名歸廈門。是役也,總計日軍近衛師團及前衛自上陸以來,計軍夫一萬五千名,死亡一千五百名,疾病五、六百名。九月初九日(西曆十月二十七日),日本總督樺山資紀乘輪到臺南府。
初九日,總督樺山由火船到臺南府,並攜帶各隨員以資辦公之用。至十七日,為日本天皇誕辰,即所謂天長節也;因於廣東會館盛設茶會,並演日本戲劇以慶祝。是日,紳商到者一千余人。
九月二十七日(西曆十一月十一日),日本近衛師團長大勳位北白川宮親王薨,以吉野艦護送棺柩返東京。
附:臺灣隨筆
附錄吳統領彭年傳
·附錄臺灣隨筆(見乙未十月閩報)
西曆十月十四日,西報云:現劉軍門託英領事為魯仲連,已許日人議和之事四款云:一、軍門駐臺南,軍糧已乏,日人須出四個月軍糧給劉軍;二、軍門之兵欲赴廣者,日人須備舟載往;三臺南民庶,日人當一視同仁,不可因不服之故,肆厥刑罰;四、日人須照舊載之約,或遷或居,至兩年之久,聽民自便。各條件請於日人,日人回答軍門云:議和之事,或允與否,彼難定之;惟爾願降與否,限禮拜六下午時回信。時嘉義縣已被日人佔據數日矣,劉軍之勢益孤,故有願和之舉。迨至禮拜四夜,約有三、四艘日戰艦由澎湖駛至臺南,其泊舟處約距安平一百零五里,即打狗港也。日艦至時,打狗砲臺即為所佔。嗣日軍更由該處向南進發,至禮拜六日午後,有日舟四艘駛泊安平之南。臺南府貳尹鄭文海往見日艦水師提督,僅在英小舟,另遣三人往謁日舟,而日人亦敬迓之,唯不與商和議。後又展至禮拜日十點止。至禮拜六午後三點,安平砲臺白旗已掛,意非投降,乃欲日人來其地以商和議也。是夜不見動靜,至次晨禮拜日,始遣一官云,彼具有全權議和,唯其所約和限之期已過,因彼是夜十點始往,而日舟已駛他處矣。現盡人皆知軍門大勢已孤,難以持守,倘能保全性命,彼亦肯降。唯日人所答,尚在搖移。劉軍門寧甘戰斃,必不甘為所愚。且軍門不敢親造日舟,恐為所拘。以臺南四處皆有日兵開仗,難免益自張皇。更兼臺南紳民亦不肯軍門偶離此地,因劉帥一離,兵民必起爭鬥。數月來臺南之民為軍民約束,頗見安堵;雖有日兵至臺南開仗,其民情之安靜,亦與臺地未割以前無殊,皆軍門之善於約束也。
又申報云:廈門訪事人來信云:九月初三,臺南府城因餉絕兵丁譁潰,日本兵乘勢入城,土匪又乘勢四出搶掠,劉永福大將軍亦無用武之地。
謹按:當和議協約之時,臺民呼天愴地,電奏乞哀。中朝以瀋陽為陵寢重地、京師為宗社攸關答之,是亡一臺灣,可以保全東三省,而京師可高枕而臥,中國金甌微缺而已,無異乎以羊易牛也。上諭云,實缺人員到者仍其官,未曾一語及紳士;是臺人為中朝之棄民,痛癢無關,其去留似可以自便也。矧有草莽效忠,如殷之頑民,背城一戰,或斷將軍之頭,或效睢陽之烈,肝腦塗地,徒委諸白楊衰草之間,中朝未下旌忠之詔,豈不哀哉!
又按:自日軍破新竹以後,戰死者不知凡幾,如吳湯興、徐驤輩,始則樹義旗於苗栗,一戰於大湖口,再戰於苗栗頭份,三戰於八卦山,妻亡子死,破家亡產。旋奉到劉軍門之命,領兵守斗六要隘,卒死於亂軍之中,尸骸委諸溪谷。些二人既非有官守之責,又非巨富之家,亦欲效愚誠於舊君者,其歷境之慘苦,至今人猶憫之!
·附錄吳統領彭年傳(見吳德功「瑞桃齋文稿」下卷)
吳公諱彭年,字季籛;家浙江,後徙廣東省。初以貳尹候補,年少英敏,且有乾才。
光緒二十年乙未,臺灣割讓日本,臺之紳民立唐景崧撫憲為民主,據守臺北。劉軍門義據守臺南,其兵勇衣服旗幟皆黑色,號為「黑旗軍」。公入劉慕,言聽計從,司掌營中地方文券,兼參贊軍務。劉帥以公韜鈐諳熟,膽略過人,甚器重之。
時日軍已據新竹。臺中太守黎景嵩招立新楚軍。苗栗義民首吳湯興、徐驤欲圖恢復,屢戰不克。黎府初不依劉,自行整軍;然軍餉支絀,疊請劉濟援,劉亦以支絀辭之。適苗栗縣李烇與吳湯興因糧餉齟齬,互稟於劉;劉令公統帶黑旗勇七百余名,以副將李維義副之,並令查辦苗栗之事。邀同安平紳士吳汝祥到彰,薦辦糧臺。到彰數日,黎府用李維義為新楚軍統領,分公所帶黑旗勇之半,而公之勢已孤矣。
公於〔六月〕十五日拔隊至苗栗。十八日,日軍大隊水陸並進。前新楚軍藍翎副將統領楊載云戰死於頭份,李維義逃回。公在苗栗所募土勇,尚未成軍,倉猝遇勁敵。六月二十一日,黑旗親勇管帶袁錫清、副帶林鴻貴皆戰歿。公於是先騎頳馬出陣,悲鳴不行,再易自己白馬出陣。日軍四面掩至,偕苗紳徐驤、吳湯興等收合余燼而逃。行至鰲頭,公欲就大甲溪邊扼險紮營,以待援兵;奈人心瓦解,全無戰志,即回駐彰化,飛電請乞師。劉帥回云:餉可向鹿紳支取,許吳湯興招募敢死軍,援兵隨至,先行死守。
二十七日,黎府被敗勇追索餉銀,無可支給,以新楚軍統領授公。公斯時兼領重任,餉項更乏,再電信云:自帶兩月之餉已經用盡,而鹿紳餉項失約;吳湯興敢死軍未集,亦無器械。劉帥甚怒之。
七月初二日,日軍百余人到大肚。是夜滿城惶恐,官僚欲議去城。公又電聞劉帥。回電云:兵來禦之,死守無恐!公於是堅心死守。星夜帶勇駐紮茄苳腳,以扼大肚溪咽喉;城內外人民皆蒸飯到營,供給三餐。
初三早,派勇巡哨溪邊,見日軍駕筏而渡,黑旗勇擊之退。翌日,黑旗勇與日軍戰於李厝莊溪底,斬馘二,獲戰馬一匹、米十余包。公飛電報捷,劉帥獎賞兵勇二百兩。
自初三至初六日,臺南援兵數營繼至。初七日,忽報日軍入葫蘆墩駐紮,公急派彰化縣羅樹勳帶防軍營並鄭以金一營、臺南勇一營救臺灣縣,遇日軍於頭家厝等莊。土人林大春、賴寬亦率土人與戰。互駐紮於民間竹圍,攻打一日一夜;日軍蜂擁而來,即據臺灣縣。
初八日,羅樹勳收軍回彰化。是日日軍遍紮烏日莊沿溪一帶,繞過彰化城之背。時臺南兵勇疊至,奈甫到地喘息末定,不能分佈駐紮。
初九早,日軍山根少將一隊乘夜越烏日莊溪而來,大隊由大竹圍、■〈石巤〉砂坑而進,直搗八卦山,分一隊由番仔井包抄;川村少將一隊又越大肚溪而來。時黑旗勇駐紮茄苳腳,稍卻。公黎明聞知,使其友代理諸務,急上馬揮令箭趕進。黑旗勇奮力抵擊,日軍卻退。忽見八卦山上日軍爬山飛上,銃聲如雷。時徐驤、吳湯興守八卦山率勇力堵,連發大砲數響,未能中的,喊聲震地;日軍遂奪八卦山,眾勇紛紛奔下。公急由茄苳腳回救。至北壇巷,公拔劍斬退軍,揮令上山奮戰。忽山上鎗子飛下,公身中數傷,血濺衣襟,墜馬而歿。其隨行壯士三人欲擁公而走,亦被銃斃。日軍由東門而來,無梯可倚,即緣轎上城,開門齊入;一由市仔尾入北門。黎太守從西門逃二林。羅樹勳率其子羅汝擇在中莊仔督戰,同奔南門,向燕霧而逃。彰化城陷,猶不知公之何往也。
初十日,(日軍)駐城將帥令人民收城內外尸首,適其友吳汝祥潛逃出城,甫至北壇巷,見公尸在焉。其夥阿來亦偕收尸者同至其地,汝祥令集三壯士同埋之。迨汝祥回至廈門,聞客館主人言:公數日前,曾宿其館,住歇兩日,並言臺灣時事不可為。共駭然久之。後數日,聞其家忽見公肅衣冠而入,言吾已不就劉幕,上帝命理某方禋祀矣。倏忽不見,家人嗟訝之,越數日而凶耗至焉,始知前日歸來者乃公之魂耶。
初,公之到彰,止帶七百余人,兵力已單,而李維義又分其半,其爪牙已失。至苗栗募勇未成軍,猝遇勁敵,而林鴻貴、袁錫清相繼戰歿,其左臂已失。此豈戰之罪哉?亦時勢使然耳。公至鰲頭,思扼溪而守,其見識甚高;無如紳富內渡,人心瓦解,不得已回守彰化;而糧餉支絀,劉帥又令以死守,故公力戰捐軀。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此?宜乎英靈不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