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鬼谷子 >第一部分·悄取篇

《鬼谷子》第一部分·悄取篇

鬼谷子 鬼谷子 著

摩①篇第八

[原文]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②者揣之主③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④。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⑤。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窖⑥、匿端⑦、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⑧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⑨日成而人不知,主兵⑩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11),故曰“神”;成之于阳(12),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13);积善也,而民道(14)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15),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16)。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17)。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18)也,行者成(19)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20)。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21)也。”

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22)与时相偶者(23)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24)’。

夫几者(25)不晚(26),成而不保(27),久而化成(28)”。

[注释]

①摩:揣摩的意思。

②内符:情欲活动在内,符验就表现在外。

③揣之主:揣是用观察表现于外的符验来判断内心状况,而符验是揣的基础。

④隐:在隐密中进行。

⑤有为之:自己所应采取的办法,有所作为。

⑥窖:地窖。

⑦端:端绪、开始、前兆。

⑧符之:与此呼应。

⑨主事:所做的事情。⑩主兵:所指挥的军队。

(11)谋之于阴:策划不让人知道。

(12)成之于阳:使人公开了解。

(13)其所以利:为什么那样有利呢?

(14)道:当作应走的路。

(15)不争不费:不使用武力,不消耗军费,意思是防患于未然。

(16)比之神明:称之为神明。

(17)其摩者??有以卑: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因此摩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18)发:扩大名声。

(19)成:使其成功,来观察对方。

(20)卑者谄也:所以会出于笨拙,是为了迎合对方的意思。

(21)无隙:紧密的意思。

(22)道数:道与术。

(23)与时相偶:道理、权术、天时三者合一才能成事;偶是伴同、顺沿、并列之意。

(24)独行之道:只有圣人最能实行揣摩之术。

(25)几者:通晓机微的人。

(26)不晚:勿失良机。

(27)成而不保:把事作成,也不居功。

(28)久而化成,久而久之,一定能成功。

[译文]

所谓“摩”是一种与“揣情”相类似的方法。内心活动是“揣”的对象。

进行“揣情”时,有“揣”的规律可依,而这些规律却是隐而不现的。适当地去“摩”时,要根据对方欲望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内情就会通过外部形象反映出来。内在的感情要表现出来,必然要有所作为,这就是“摩”的作用。

在“揣摩”之后,要适当地离开对方,像把地窖盖上一样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回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这样,办成了事,却不会留祸患。在此处“揣摩”对方,而要在另一处,观察对方表现,顺应事物规律,使我方“揣摩”能在对方应验,则办事无所不成。

古代善于“摩”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只要把带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就一定可以钓到鱼。所以说,主办的事情一天天成功,却没有察觉;主持的军队日益压倒敌军,却没人感到恐惧(才是高明的)。

圣人谋划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神”,而办事成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所谓“主事日成”的人是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好处,他们还在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中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人们把“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政治策略称为“神明”。那些主持军队而日益压倒敌人的统帅,坚持不懈的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消耗人力物力,老百姓也不知道为何敌国拜服,也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为此,普天下都称“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在实施“摩”时,有用和平进攻的,有用正义征服的,有用娱乐麻痹的,有用愤怒激励的,有用名望威吓的,有用行为逼迫的,有用廉洁感化的,有用信誉说服的,有用利害诱惑的,有用谦卑争取的。和平就是宁静,正义就是刚直,娱乐就是喜悦,愤怒就树威吓,名望就树声誉,行为就是实施,廉洁就是干净,信誉就是清明,利益就是求取,谦卑就是谄媚。所以,圣人所施用的“摩”之术,平常人也都可以具有,然而没有能运用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运用不当。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周到慎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已的主张;主办事,最困难的就是必办成功。

这三个方面只有成为圣人才能胜任。

所以说谋划必须周到慎密;游说要选择与自已观点相通的对象。所以说:“办事情要稳健,无懈可击。”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是与天时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必须使自已的说辞合于情理,合情合理才有人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规律。

好比抱着柴草向烈火走去,干燥的柴草就首先着火燃烧;往平地倒水,湿的地方就要先存水。这些都是与事物的性质相适应的。以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这就是“内符”与“外摩”的相适应的道理。所以说按着事物的不同特性来实施“摩”之术,哪有不发生反应的呢?根据被游说者的欲望而施行“摩”之术,哪有不听从游说的呢?所以说只有圣人最能实行揣摩之术。

大凡通晓机微的人都会把握好时机,有成绩也不居功,天长日久就一定取得成功。

[解析]

“摩”篇是“揣”篇的姊妹篇。

“摩”意为研究、揣摩,推测事情。所以“摩”意就是“揣”情之术。

“揣情”和“摩意”的规律,则是秘中成事。所谓“用之有道,其道必隐”,而隐微之道的关键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事无患。”秘中成事是成就各种事业的规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中概莫能外。

神奇的善摩者们,走向神明境界的关键即如此。鬼谷子曰:“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神明是智者崇仰的概念,从韬略的角度观察,神明是与阴谋为一体的。无精彩之阴谋不达神明之境界。古人言“阴谋”并非今日的贬义,而是在神秘中使功成事遂的高招。比如管仲在他的著作《管子》中论商汤是以阴谋而得天下,而成为一代明君。管子云:“女华者,祭之所爱也,汤事之以千金。曲逆者,祭之所善也,汤事之以千金。内则有女华之阴,外则有曲逆之阳。阴阳之议合而成其为天子,此汤之阴谋也。”

由此可知,古人并非鬼谷子一人评论过“阴谋”。不少人都曾高度地评价过“阴谋”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犹如神明一般,其价值妙不可言。“阴谋”

是神秘的,然而它所成就的大事却焕然而卓越,光明而正大,有如日月之高悬,有目共仰既然神明的决策常常源于“阴谋”,那么“阴谋”的实践又当如何?鬼谷子认为:“揣情”、“摩意”。

“揣情”、“摩意”,常常因机而发,顺情而得。本篇提出十种“摩”

的基本法式。即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十法。而这十法却因人性参差,万物纷坛而因机而行。

所谓“十法”就是“摩”的十种研究事物的方法。在人们明确了行为目的后,即可择法而行之。

“摩”的行为方式也是有规律的。高明的“摩”者。善于独立思考,能辩察对象的内心欲求,他们如同湖边垂钓的渔翁一样,投饵藏钩、稳健自得,鱼儿也就自然上钩了。把握对象的内心,从而游说他,设谋使之对我方言听计从,是件难事。然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按照一定的规律,从同气相求的角度认识它,将心比心,将事比事,往往能够驾驭他人,驾驭天下。

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都借天意来征服天下人心。先秦陈涉、吴广如此,刘邦如此,黄巾军如此。洪秀全也以此“摩”尽天下人内心,而自编神话谋得起义。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自幼苦读四书五经等,但几次投考秀才皆名落孙山。

后来,洪秀全在西方基督教宣传品《劝世良言》的影响下,创立了拜上帝教。

先后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宣传说中国人原来信奉的一切神仙佛道等皆是妖魔邪神,只有上帝才是唯一的真神。

为了鼓舞广大人民跟随他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洪秀全精心编造了一个神话。用神话宣传说,洪秀全在考试失败后得到的《劝世良言》,是皇上帝赐给他的“天书”。回到家后曾大病40余天。在此期间,忽有天使下凡接他到天上去,天母在圣河为他洗去了污秽,圣贤之士为他剖开胸腹,换上新的五脏六腑,终此脱胎换骨。洪秀全见到了一位满口金色胡须拖地,相貌魁伟,身形高大,高踞宝座之上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超越时空,无所不能的真神皇上帝。皇上帝见到洪秀全后十分高兴,说洪秀全是他的次子,带领他从天上俯瞰全世界,只见人世间妖雾弥漫,鬼怪横行,迷害人民,众生惨凄。

然后,皇上帝特赐给他一口宝剑和一颗印玺。上帝的长子,也就是其哥救世主耶酥教他如何用宝剑斩妖魔,印玺则是震服邪神的宝物。最后,皇上帝命洪秀全下凡人间做太平天王,救世诛妖。

太平天国起义前夕,洪秀全等又利用当地所谓鬼神附体的迷信方式,宣传有一个拜上帝会会员临死时鼓乐之声由天而降,被天使迎入天堂,不久,这一拜上帝会员的神灵附于一名幼童身上。这个幼童忽然神情昏迷,口中念念有词“三八二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三八二一”隐“洪”

字;“禾乃玉食”隐“秀”字;“人坐一土”隐“全”字;四句联起来的意思就是:“洪秀全当作你们的君王”。

洪秀全编造的这一承上帝之命,下凡诛妖的故事,虽是荒诞不经的神话,但当时广大群众,热切地希望改变受苦受难的生活,因此,幻想能有一个真命天子出世,铲除人间不平。洪秀全利用人们这一心理的要求,掀起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历史研究也多在揣摩研究中,从事物的两种定性结果里考证事物的真相所在。

比如,汉末,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兵败?原因一直不明。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军确实兵败赤壁,然而一千多年来对其败因的评说,以“火烧论”为多见。近几年来有学者对“火烧论”提出质疑,认为曹操败北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疾病论”不是没有道理的。史料中这方面的记载不少。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述:“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魏书·武帝传》)“先王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王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王与吴军水陆并进,追至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军引归。”(《三国志·蜀书·先王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数万人,与权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关于曹军疫病流行的时机,《三国志》似乎未交待清楚。《资治通鉴》上说的十分明白。

“??进,与曹操遇于赤壁,时曹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卷六十五)。可见曹军患病是在赤壁之战之前。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给孙权写信,对这次战败颇不服气。信中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俾周瑜虚获此名。”(《曹操与孙权书》)当代历史学家翦伯赞也认为,曹操败北的原因是“曹操远道疲惫,军中又流行时疫,战斗力不强。”

可以认为曹操若不是遇到大障碍,是决不会轻易“自退”的。也决不可能随便“引军还”的。曹操兵败赤壁,除了军事方面的原因,疾病流行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可知,许多科学研究,历史考证的结论也是在对立事态的揣摩中得出结论的。

“揣摩术”就是通过别人表现出来的情况去了解他们掩饰的情况。摩是揣的一种方法。揣摩之后内部就有反应,这叫内符。揣摩最难,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揣摩要趁对方特别高兴的时候,去使他狂热,于是无法掩饰内心的想法,从而揣出他的真情;或者趁对方特别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惧,使其不能自持,于是露出实意。情绪在心里变动,必然要表现在外边,所以可以通过人的外表看到的情况来判断内心的活动。揣摩的方法很多,可用和平进攻,可用正义责难,可用奉承讨好,可用愤怒刺激,可用名望威吓,可用行动逼迫,可用廉洁感化,可用信义说服,可用利益诱惑,可用谦卑欺骗。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率领大军西进攻打匈奴,班超也随军效力,为联络西域诸国共同对付匈奴,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一行36人,历尽千辛万苦,首先来到鄯善。开始几天,鄯善王对他们态度很友好,不几天就变得冷淡了。班超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前来施加压力,迫使鄯善王不敢接近汉朝的使者。恰巧鄯善王的侍者来访,班超故作已知道地问:“匈奴的使者来几天了?住在什么地方?”这件事本该是瞒着班超等人的,经班超这么一问,竞把鄯善王的侍者给唬住了,他只好说了实话:“他们已经到了三天,驻地离这里有三十里。”

班超立即把这个侍者扣留起来,召集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商议对策,对他们说:“我们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到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变了。如果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人,我们的尸骨也不能回乡了。你们看怎么办?”

大家都说:“如今到了紧要关头我们听您的。”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对匈奴人发动火攻,使他们摸不清咱们有多少人,他们一乱,咱们就能把他们全部收拾掉,消灭匈奴的使者,鄯善王才会对汉朝友好。”大家异口同声表示赞同。

到了黑夜,班超率领着36个壮士偷袭匈奴使者的营地,他让10个人擂鼓呐喊,制造声势其余的人放火烧帐,冲杀进去。一时间,匈奴营帐大火熊熊,鼓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匈奴人从梦中惊醒,到处逃窜,大都作了班超等人的刀下之鬼。

战斗结束后,班超派人把鄯善王请来,叫他看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王被吓得面如土色。班超乘机劝他与汉朝建立友善关系,鄯善王连连点头称是。

为了表示诚意,鄯善王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去做人质。

班超把这一事件的经过报告给窦固,窦固很高兴,并替班超向朝廷请功。

于是班超被升为军司马,继续承担联络西域诸国的重任。

班超智勇双全,随机应变,通过鄯善王外表的变化,来判断其内心活动,用火攻的办法消灭匈奴使者,促使鄯善国与汉朝友好。

统治者要发布政策也应赢得百姓之心,即审时度势,征服大众。清朝康熙年间曾经下令禁止吸烟。烟不是指鸦片,而是指烟草。

烟草,于17世纪中叶开始从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便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当时的名医张介宾曾在《景岳全书》中慨叹说:“(烟草)自古未闻也,近自我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有种植烟草矣!”从此,它就像恶雾毒瘴,蔓延四方,危害着千百万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到崇祯未年,竟至“三尺童子,莫不食烟”,更有甚者,“虽青闺稚女,金管锦囊(烟管烟袋)与镜奁牙尺并陈矣”。一时间,男女老幼,皆当“瘾君子”,情况令人怵目惊心。

到了康熙年间,吸烟现象更是“蔚然成风”,朝野之中,不论臣民,不分妇孺,许多人常是烟筒不离身,任情地吞云吐雾,并以能有一杆称心如意的烟筒为雅,故时人流传着这样的话:“烟筒杆,木不如竹,玉、象嘴,不如铜。”对此,康熙皇帝深为忧虑,他认为:“最可恶的是吃烟,烟这个东西最能耗人精气,不光我不吃,就是前朝的老皇帝也是不吃的。”因此他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先从朝中大臣开始,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戒烟,禁烟活动。

在一次早朝之时,康熙选定素有“烟袋大臣”之称的史贻直和陈元海二人作戒烟试验。康熙当众给他俩每人赏赐水晶烟管一支,并命其公开作抽烟表演。二人受宠若惊,当即兴致勃勃,遵旨装烟点火。谁知,他们才吸一口,便见烟火沿着透明的水晶烟管直往上冒,还发着辟辟啪啪的响声,直至唇边声仍不断。在场臣子,无不惊呆,顿悟康熙用意;史、陈二人,更是深知皇上的苦心了,自此一改陋习,戒掉了烟癖。此举成功,康熙便下御旨,传谕全国官吏军民,禁止种烟吸烟,结果吸烟之风大敛。

康熙禁烟之法,正是最高统治者掌握了天下民心趋向,揣摩国精,出奇制胜,妙法惊人,而获得了成功。

又如到德国去的中国人,大都在法兰克福机场下飞机,然后乘汽车或火车前往目的地。火车站就在机场下面,有电梯相通,给由飞机换乘火车的旅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西欧国家,许多飞机场都是与火车站连接在一起的,于是人们又创造了一个新名词“机场火车站”。例如在法国,旅客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飞机场还是在火车站,两种不同交通系统已完全融为一整体。

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机场与火车站融合的建设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德国航空港协会要求迅速补上这重要的一课。在法兰克福机场火车站,乘火车去赶飞机的旅客人数比例还不算高。T993年的3200万飞机乘客中,只有29%在此转乘火车,而乘自家小汽车的多达53.4%,使用出租小汽车的占11.6%,使用租车的约占2.7%,使用公共汽车的占3.2%,但在慕尼黑新机场,42%的赶飞机的乘客,乘火车去机场,乘小汽车的只占40%。

德国航空港协会干事长尼罗比施强调,“飞机场的目标必须是,让旅客总量的分布继续向公共交通倾斜,而在所有机场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将使拥挤不堪的公路交通转向铁路,并大大减轻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为此,德国交通部门计划在科隆/波恩机场建立火车站,使该机场同高速铁路线相连。航空协会预计,这一计划有可能在2000年实现。

建设机场火车站也是空中交通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据航空港协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各国际机场运送的旅客超过20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3%,飞机起降次数增加3.1%。

在欧洲,瑞士在机场火车站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瑞士的机场火车站还为进出境旅客备有旅馆。行李托运也是飞机铁路联运,不用旅客操心。

在企业活动中,“摩意”术更是必要,只有摸清市场的需求,员工和顾客的不同心理才能成功。

新加坡南益集团的创始人李光前对于聘用新员工极为重视。一是经人介绍,二是严格考试,取用学校推荐的前十名,而且两年期满后才正式录用。

而后很少有员工半途而废,其关键是李光前采用理想的“钓人”之术。

李光前一开始就采取终身雇佣制。公司尽力照顾员工的医药教育等福利。并有优厚的年终分红,退休后每月又有半个月的退休金。公司每年抽出20%的盈利作为该公司职员的年终分红。1950年南益集团获利逾5000万元,因而年终分红就达100多万元。有的分公司职员领到等于他们3—5年月薪总量的年终分红,少则也有数月月薪的分红。但当该单位转亏为盈时,须从该年度应分发给职员的花红额中扣除以前预先分发的花红数,剩余的是该年可以分发的实际金额。由于集团的利益和职员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职员对集团都有一种归属感,工作干劲十足。即使节假日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

南益集团从1951年开始就实行“保养金”制度。规定员工每月均从薪金中扣出5%,而集团付出该员工月薪的10%,存入银行的特别户,后转入各员工的名下,使员工在退休后的生活有保障。

南益集团还制定了“居者有其屋”的计划,使每一位职员都拥有自己的房屋。集团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把约3年的薪金总额借给职员购买房屋,房契的业主是集团。而在每年的年终花红中,将该职员的花红的一半作为偿还买房贷款,直到还清。然后就把契约归职员。即房归己有。

由于南益集团实行上述的制度,职员都十分为集团卖力工作,成为中坚分子、骨干人员。所以在新加坡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人有本领把南益的人挖走”。

在一切因素中,人是第一最宝贵的因素。集团经营的好坏与前途如何,是与全体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分不开的。该集团用终身雇佣制,优厚待遇,解决职员的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使集团发展。这是最好的“钓人”之法。

在企业经营中,人的因素第一。日本的“拉链大王”吉田忠雄,依据日本民族的特点设计出“善的循环”的经营策略,获得了成功。

吉田忠雄是日本吉田工业公司的总载。他所经营的这家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拉链制造公司。

吉田忠雄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经营方略,简言之,就是“善的循环”。他说:“??仁慈就会循环给我们,仁慈在我们和别人之间不停地循环运转。”

他认为,企业赚钱多多益善,但是利润不可独吞。为此,吉田公司将利润分成三部分,推行“利润二分法”,即以质量较好的产品及低廉的价格,让利1/3给消费者;让利1/3给销售公司产品的经销商及代理商;让利1/3给自己企业的职工和股东。

根据这个经营原则,吉田要求公司员工在本公司的储蓄帐户上存款,公司则每月按高于日本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支付给存款职工利息,这对职工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在公司每年支付的红利中,吉田本人占16%,其家族占24%,其余均由本公司职工分享。不仅如此,公司还鼓励雇员购买本公司股票,规定凡到本公司工作满5年的职工,都可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并获取每年18%的较高股息。极大地鼓励职员投资。在办公制度上,吉田实行面对面的指挥、协调和监督,实行集中办公,在客观上大大强化了管理效率。

在企业经营中,日本的本田汽车在面向社会需求方面,“摩意”是场分成功的。它从降低噪声公害入手,而顺利走向国际市场。

近年来,本田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市场极为抢手。1986年,本田汽车公司在美国销售了69万辆轿车;1989年75万辆。在加拿大销售8万辆;1993年在世界销售量达200多万辆。

本田认为在当今强手如林的国际汽车业中,光靠模仿是成不了第一流企业的。只有重视想象和独创才能打进国际市场。因此,它坚持独创开发的方针,从而赢得市场。

60年代中期以后,轿车已成为日本的大众化交通工具。由于当时汽车引擎的生产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使噪音过大,成为一大公害。本田抓住这个问题,从生产开始,就以开发低公害汽车为主攻方向。1972年,本田终于研制出低公害汽车引擎,首次符合美国马斯金反公害法案的要求。翌年,这种引擎用于轿车生产取得成功,使产品畅销。不久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家如丰田、福特、克菜斯勒等,向本田求助转让低公害引擎的技术。本田获取可观的利润。

“摩意”在于出奇制胜。

有个美国商人搞录有流水之音的录音带,而赚了大钱。

费涅克是美国商人。在一次休假旅游时,小瀑布的水声激发了他的灵感。

于是他带上立体声录音机,专门到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游逛,录下了许多小溪、小瀑布、小河的流水声和自然界小鸟的鸣叫声等,然后,复制成录音带,以高价出售。生意意外的兴隆,尤其是购买流水声的“水声”录音带的人特别多。“水声”带十分畅销。费涅克因为了解到许多城市居民饱受各种城市的噪音干扰之苦,却又无法摆脱。希望关闭门窗听到大自然的声音。这种录音带就成为奇妙的商品,把人们带入大自然的美妙之中,向往大自然的心理得到了满足。而且,有些失眠者也没有想到他们听了“水声”录音带,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能使失眠者进入梦乡。费涅克看准目标增加投入,出奇取胜,赚了大钱。

还有个公司“摩意”人们的特殊心理,利用虚无飘渺的“买卖”发了财。

加里福尼亚有一家公司。开办新的业务。凡交纳25美元的人就可以把银河中未命名的星星,用他的名字命名。公司为这些人出具证明。还可以向公司买一张该星星在银河系中太空位置图。而这些图并不是真实银河星际的照片,而是绘制的臆想而出的画儿。人们都想让自己的名字与星星共存,争先恐后地购买。该公司发了财。人们也清楚地知道仅仅是一张画儿而已,简直是一桩虚无飘渺的事。

这一成功,说明了公司的经营者“摩意”成功。他们“摩意”世人都想让自己永恒的心理,从而发了财。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