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手经起止图
手经起止图
少泽穴
手太阳小指之穴,在手指之端外侧,小肠脉起于此穴,止于听宫。
少冲穴
手少阴心经之穴,在手小指内廉去爪甲如韭叶,心脉起于极泉,止于此穴。
关冲穴
手少阳三焦之穴,在手小指次指之外侧,即手第四指之端也,三焦脉起于此穴,止于丝竹空。
中冲穴
手厥阴心包之穴,在手中指之端,包络脉起于天池,止于此穴。
商阳穴
手阳明大肠之穴,在手大指次指之端,大肠脉起于此穴,止于迎香穴。
少商穴
手太阴肺经之穴,在手大指之端,内侧白肉宛宛中,肺脉起于中府,止于此穴。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足经起止图
足经起止图
涌泉穴
足少阴肾经之穴,在足心,肾脉起于此穴,止于俞府。
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之穴,在足小指外侧之端,膀胱脉起于睛明,止于此穴。
窍阴穴
足少阳胆经之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胆脉起于瞳子,止于此穴。
厉兑穴
足阳明胃经之穴,在足大指内次指之端,胃脉起于承泣,止于此穴。
隐白穴
足太阴脾经之穴,在足大指之外侧也,脾脉起于此穴,止于大包。
大敦六
足厥阴肝经之穴,在足大指之端三毛之中,肝脉起于此穴,止于期门。
凡言手经者,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脉气之行,不至于足也。凡言足经者,足之三阴,从足走胸;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脉气之行,不至于手也(此手足阴阳之说,较之井、荣、俞、经、合之说,简而明,书之以便后学观览)。
以上图论详注,明阴阳交接,阳不混于阴,阴不混于阳,以见阴阳之不杂。
以下借为问答,明阴阳交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以见阴阳之不离。
或问:头为诸阳之首,阴气自HT项而回,如手三阴,肩胸走手,足三阴,自足走胸,全不及于头面,然则头面之部,全无阴乎?答曰:何得无阴?如眼者,肝之窍,肝乃足厥阴经也。鼻者,肺之窍,肺乃手太阴经也。耳者,肾之窍,肾乃足少阴经也。舌者,心之窍,心乃手少阴经也。口者,脾之窍,脾乃足太阴经也。何尝无阴?或问:十二经有十二络,共任、督、脾络而为十五络。其经一一相传,宜皆谓之经。其经之外,又何者为络也?答曰:人身脉气之行,直行大隧者为经,分支交经者为络。十二经之络,乃十二经之别也。盖别者,本经脉气,行至交经之处,所交之经,则直行其经矣,而本经之脉,则散之诸经,以养诸经之脉,而别行之,所谓络脉也。如手太阴肺经,其脉气之行,起于中焦,自胸博中府穴,下行至手大指之少商穴而止,自此其脉气则散于诸经,以养诸经之脉。自列缺穴,交手阳明大肠经,而阳明经,则又自手大指次指之端商阳穴,往上而直行其经矣。此言肺之一经,诸经仿此。盖人之一身经有不到之处,络无不到之处矣。
或问:人身有阴阳,六脏属阴,六腑属阳。足三阴,自足走胸;手三阴,自胸走手;手三阳,自手走头,可易知也。足三阳,自头走足。足三阳,是胆、胃、膀胱三腑,俱在下部,又谓之足经。其经脉之行,宜自足而上,乃自头而下者,何也?答曰:人身一天地也,罗膈以上属天,罗膈以下属地。所以云,呼出于心肺,天也,阳也;吸纳于肾肝,地也,阴也。头、面、耳、目、口、鼻、舌五脏之透窍,阴也。手三阳、足三阳俱在头,阳也,亦上阳下阴之意,此皆人身生定不易之阴阳也。至于经络之流行,自阴传阳,自阳传阴,又一身流动之阴阳也。人之一身,上则属阳,天也;下则属阴,地也。天地阴阳,人生之始,其部位各一分定。足三阳部位穴情既定于头,其脉气之流动,乌得不自高而下行也?大抵诸经脉气,经络未交,寂然不动;经络一交,脉气即行,是人身流动之阴阳,皆生定不易之阴阳相交接也。
人身是一小天地。今再以天地之阴阳申言之,天属阳,地属阴,此天地已定之阴阳。至于地气上升而为云,天气下降而为雨,又天地交泰流动之阴阳也。昼则属阳,夜则属阴,亦天地已定之阴阳。至于昼而复夜,夜而复昼,日者,阳之精,月者,阴之精,每一月初旬,则日前行而月后,先阳而后阴也,十五之后,则月前行而日后,先阴而后阳也,阴阳交济亦流动之阴阳也。由此推之,人身之阴阳,可洞悉矣。
或问:真阳之气,蓄于命门。阳气鼓动,煦育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质,先天之元气在于此;其气熏蒸脏腑,腐化水谷,后天之气血生于此,命门之所由称也。而十二经之中,不载命门,何也?答曰:命门之气,人之有生,胞胎凝结,即含此气。其气熏蒸煦育先天无形之真阳,生后天有形之脏腑。先生两肾,其次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胜己者。肾属水,故五脏由是而为阴。其次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膀胱三焦,以生其己胜者。小肠属火,故六腑由是而为阳。则命门实五脏六腑之根蒂,阴阳之橐龠,十二经之总司也。且其气与膈膜脂膏之内,五脏六腑之隙,水谷流化之关,融会于其间,熏蒸膈膜,腐化水谷,发达皮肤分肉,营运四旁。五脏非此,悉皆寒凝之质;六腑非此,难成腐化之功。是命门之气,统通脏腑,默行十二经络,岂一经之所能尽,十二经之所能遗者哉?何谓不载?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十二经脏腑图
十二经脏腑图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十二经歌
太阳小肠足膀胱,阳明大肠足胃当,少阳三焦足胆配,太阴手肺足脾乡,少阴心经足为肾,厥阴包络足肝方。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
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并心包络为六脏;大小肠胆、胃、膀胱,并三焦为六腑,合之而为十二经。十二经各有其络,共阳跷、阴跷、脾之大络为十五络。十五络之外,犹有支络。盖经者径也,经脉之行,以气血之流行周身,经常而不断者言也,如川流之不息矣。络犹兜也,如人横线为络,以兜物也。络脉之行,以气血之分布一身,无微而不周者言也,如川流之分派而不泄矣。(有云:十二经,加督脉、任脉为十五络,非阴跷、阳跷也少,不知当看一别字。十二经共督、任二脉之别,为十五络。别即阴跷、阳跷,非有二也。)
五脏(脏者藏也,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实。如心、肺皆有空窍,肝、肾、脾亦有小小筒系,条数不一之空窍,心包亦然)。
六腑(腑者空也,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如肠胃皆空,饮食入胃,则胃实而肠空,下入于肠,则肠实而胃空,实则又下行矣,膀胱亦然)。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十二经所属歌
手经太阳属小肠,膀胱经属足太阳,肝足厥阴手包络,胃足阳明手大肠,胆属少阳足经寻,三焦手内少阳临,肾足少阴手是心,脾足太阴手肺金。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十二经纳甲歌
(此歌,诸腑配阳,诸脏配阴)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阳腑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
旧云: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虽三焦为决渎,犹可言壬,而包络附心主,安得云癸?且二脏表里皆相火也,今改正之。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同厥阴,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须分明。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十二经注释
少阳,阳之始,一阳初出地外,即嫩阳也,故谓之少阳。太阳,阳之盛,阳气升至极之分也,故谓之太阳。阳明,居太阳、少阳之中,两阳合明,曰阳明,阴阳等也。少阴,阴之始;太阴,阴之盛,厥阴者,两阴交尽曰厥。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荣卫清浊升降论
清气为荣。清者,休之上也,阳也,火也,离中之阴降,午后一阴生,即心之生血,故曰清气为荣。浊气为卫。
浊者,体之下也,阴也,水也,坎中之阳升,子后一阳生,即肾阳举而使之,故曰浊气为卫。地之浊不能升,地之清能升为阳,举而使之上也。天之清不降,天之浊能降为阴,驱而使下也。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此之谓也。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入式诀
诸脏腑已各有图穴注于册论中矣。根据此图穴,另再各画一张,统共置于面前,或脏或腑,将每经图论,一一随穴挨着。有上行者,有下行者,有从身后正行,身前正行,与偏行者,其墨线是脉行之路,墨圈是脉络之穴,细细辨明。或本经有遇他经穴名者,即以他经穴图与本经穴图并看。庶知本经穴图与他经穴图其经脉之行,或在一路,或相隔几寸几分之不同,随穴图将经络所行之路,一一认明,只记脉行起止二穴,是借穴以审经络,不必如专门针灸,每穴而记之也。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冲脉论
(冲者要也,言其为阴脉之海,通受诸经之气血也。)
冲脉者,与任脉皆起于胸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循腹,上会于咽喉,终唇口;其支者,起于足阳明之气冲,并足少阴之经,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至胸中而散。其见证也,令人逆气里急。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带脉论
(言其总束诸脉如带也)
带脉起于季胁,环身一周如带,与足少阳会于维道。其见证也,腰腹从容,如囊水之状,若妇女则赤白带证,盖由湿热于此渗流而下,故名带下。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阳跷脉论
跷者,言其为健足行步之关要也。
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其脉长八尺。生于足太阳之申脉,与足少阴会于居,与手阳明会于肩、巨骨,与手足太阳、会于阳维会,与小肠经之俞,与手足阳明会于胃经之地仓、巨,又与任脉会于胃之承泣。其见证也,令人阴缓而阳急,并宜刺之。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阴跷脉论
阴跷脉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亦长八尺。生于足少阴然谷之后,上内踝,循阴股入阴,至胸里,入缺盆,出胃经人迎之前,入鼻,属目内,合于太阳。女子以为之经,男子以为之络。其见证也,令人阳缓而阴急。此经之病,多取足少阳之交信(内踝上二寸),盖以交信为云。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阳维脉论
阳维者维于阳,为诸阳之会,与阴维皆络于身。若阳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自收持。其脉起于足太阳之金门,与手、足太阳及阳跷会于小肠之俞,与手之太阳会三焦之天(在缺盆之上)、胆之肩井,又与足少阳会于阳白,上循胆之本神、临泣,正当脑空,下至风池,与督脉会于风府、哑门。其见证也,苦寒热。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阴维脉论
阴维者维于阴,为诸阴之会,与阳维皆络于身,若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经起于足少阳之筑宾,与足太阴会子脾之腹哀、大横,与太阴、厥阴会于脾之府舍、肝之期门,与任脉会于任之天突、廉泉。其见证也,苦心痛。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奇经八脉总论
经云,脉有奇常者何?盖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常脉之中。若常脉满溢,则流入奇经。其八脉者,任脉任于前,督脉督于后,带脉束于中,冲脉为诸脉之海,阳维则维络诸阳,阴维则维络诸阴,阳跷本诸太阳之别,阴跷本诸少阴之别。譬诸圣人,设沟渠以备水道,而无滥溢之患,故总八脉为一篇,以备参考云。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内景图
内景图旧图有精道,循脊背,过肛门者,甚属非理,而且无子宫命门之象,皆大失也,今改正之。
心系七节。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以肾系十四椎下,由下而上,亦七节也。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
内景赋
尝计夫人生根本兮,由乎元气;表里阴阳兮,升降沉浮;出入营运兮,周而复始;神机气立兮,生化无休。经络兮行乎肌表,脏腑兮通于咽喉。喉在前,其形坚健;咽在后,其质和柔。喉通呼吸之气,气行五脏;咽为饮食之道,六腑源头。气食兮何能不乱?主宰者会厌分流。从此兮下咽入膈,赃腑兮阴阳不侔。五脏者,肺为华盖,而上连喉管,肺之下,心包所护,而君主可求。此即膻中,宗气所从。膈膜周蔽,清虚上宫。脾居膈下,中州胃同,膜联胃左,运化乃功。肝叶障于脾后,胆腑附于叶东。两肾又居脊下,腰间有脉相通,主闭蛰封藏之本,为二阴天一之宗。此属喉之前窍,精神须赖气充。又如六腑,阳明胃先,熟腐水谷。胃脘通咽,上口称为贲门,谷气从而散宣,输脾经而达肺,诚肺腑之大源。历幽门之下口,联小肠而盘旋。再小肠之下际,有阑门者在焉。此泌别之关隘,厘清浊于后前。大肠接其右,导渣秽于大便;膀胱无上窍,由渗泄而通泉。羡二阴之和畅,皆气化之自然。再详夫藏府略备,三焦未言,号孤独之府,擅总司之权,体三才而定位,法六合而象天。上焦如雾兮,霭氤氲之天气;中焦如沤兮,化营血之新鲜,下焦如渎兮,主宣通乎雍滞。此所以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如川。又总诸脏之所居,隔高低之非类。求脉气之往来,果何如而相济?以心主之为君,朝诸经之维系。是故怒动于心,肝从而炽。欲念方萌,肾经精沸。构难释之苦思,枯脾中之生意。肺脉涩而气沉,为悲忧于心内。惟脉络有以相通,故气得从心而至。虽诸脏之归心,实上系之联肺。肺气何生?根从脾胃。赖水谷于敖仓,化精微而为气。气旺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此是化源根,坎里藏真命。虽内景之缘由,尚根苗之当究。既云两肾之前,又曰膀胱之后。出大肠之上左,居小肠之下右。其中果何所藏?蓄坎离之交,为生气之海,为元阳之窦。辟精血于子宫,司人生之夭寿。称命门者是也,号大根者非谬。使能知地下有雷声,方悟得春光弥字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