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外科证治全书 >卷五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外科证治全书 佚名 著

通用法(计七法)

针法

外科用针,因痈疽脓成不得外泄,毒瓦斯壅遏,疮肿,肌肤内渍,故用针决之,俾脓泄气通而肉之浓薄,如皮薄针深则反伤好肉,转增其溃。肉浓针浅,则毒脓不出,反益其痛,用针可不慎哉。大抵用针以斜锋偏锋为善。其法从旁刺入,以防透膜。欲大开口,则将针斜出,欲小开口,则将针直出。所谓顺而导之也。然用针自有其时。果其脓熟不能自溃则用之,若未成脓,不必用针。在膏粱怯弱之人,及肚脐骨节近筋之处,自有代刀散、咬头膏等药备用,不必用针也。

卷五通用法(计七法)

砭法

凡赤游、丹毒、疔疮、红丝走散,或时毒、瘀血壅实等证,皆宜行砭法。然不可太深。

《内线缚定,两手指轻撮箸尾,令瓷锋正对患处,约悬寸许,再用重箸一根频击箸头,令毒血遇刺即出,毒瓦斯自退。若毒瓦斯入腹膨胀者难治。

卷五通用法(计七法)

灸法

经云: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瘀不行,不行则卫不通故热。大热不止则肉腐为脓。盖痈疽白塌木肿本属阴寒,得灸之力,回阳温腠,实为尽善,若一切阳毒红肿痛,概用灸法,虽云宣壅散结,恐火攻反致逼毒入里,大痛大肿、神昏痰涌、吁吁作喘奈何?既不敢以人试药,又不忍糊混相传,故特辨明此条,以待高明校定。阅诸灸法,有用隔蒜灸者,用蛴螬灸者,用附子饼、豆豉饼、木香饼、香附饼灸者,其法不一,总以通壅积、畅荣卫而已。至于灸壮之大小,则量疮势定也。

隔蒜灸法(按阴疽流注及麻木痹、寒湿痹痛等证以此灸之。疔疮生下部偏僻之处,或可用。)

大蒜头去皮切片,约至三个钱浓,安患顶上,用艾壮于蒜上灸之三壮,即换蒜片再灸。

每日附子饼(按溃疽血气虚寒不能收敛,以此灸之。)

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以津唾和为饼,约三个钱浓,置患口上,以艾壮灸之。每日灸数壮,但令知热勿令痛。如饼干,再易饼灸之,以患口红活为度。

豆豉饼按顽疮恶癣以此灸之。

江西淡豆豉为末,量患大小,唾津和作饼或黄酒和亦可,约三个钱浓,置疮上,艾壮灸之。

,令疮孔出汗瘥。

木香饼(按扑损闪肭,血瘀气滞,以此灸之。)

以木香五钱为末,生地黄一两杵膏和匀,量患处大小作饼,置肿上,以艾灸之。

香附饼(按瘰痰毒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以此灸之。)

生香附为末,生姜自然汁和,量患大小作饼复患处,以艾灸之。

蛴螬灸法(按疳、、恶疮诸药不效者,以此灸之。)

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

凡艾灸火疮不收口,用瓦松阴干为末,先以槐枝、葱白煎汤洗过,然后以末搽之即收。

卷五通用法(计七法)

熨法

凡流注痰核、鹤膝、肢体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筋挛骨痛,及跌扑损伤,用之止痛散血,热敷患处熨之,肿痛即止。

一法用大葱一握,束作数节,切为饼置患处以热物熨之,或铺艾灸之。必易饼多灸多熨为妙。

卷五通用法(计七法)

拔毒法

蓖麻拔法(此惟红肿非常,不得已而用之。若胎前产后及患白色者禁用。)

用蓖麻子仁捣烂如泥铺绢上,照患处大小,取绢盖上贴患处,用布扎好,痛止即去之。

黄蜡拔法(按溃疮日久,臭烂色黑,翻花起肛及不痛顽疮溃烂,用之拔毒最妙。

用黄蜡为屑,先以湿面随肿根作圈,高寸许,实贴皮上如井口形。圈外围布数重,防火气烘屑。随化随添,以井满为度,去火杓喷冷水少许于蜡上,俟冷取起。蜡底青黑色即毒出之征也。

卷五通用法(计七法)

绷缚法

凡阴疽溃后,敷贴药,外用绢帛四、五层安盖上面,再用棉布八寸见方两块,四角用软棉纱细皮膜连属,融融然气血流畅,易生肌肉也。

卷五通用法(计七法)

洗涤法

凡痈疽溃后,脓水腥臭,不洗涤之则毒遏延肤,或秽积生蛆,气血不能融舒,安望其生新在临证措宜。重者一日一洗,轻者间日一洗。每次用淘米第二次泔水糯米者尤妙。六、七碗投药于内,入锅煎至汤醇,沥去渣。以新绵蘸汤淋洗患处,汤冷再易。并轻手捺患旁,令宿脓随汤而出,以净为度。洗讫,用软绵纸挹干,随敷贴以应用之药。盖洗之以药汤者,疏畅荣卫,一举两得也;煎之以米泔水者,以泔之逐秽生新,惠而不费也。人之气血得香则行,得臭则逆,故洗药中又当以集芳散为最。

解毒散(洗一切溃久恶腐。甚者先用此药后用集芳散。)

白矾(四两)雄黄(一两)贯众(二两)

研细末,和滚水,待温洗之。

集芳散(洗一切溃烂痈疽。)

官白芷川芎藿香木香防风(各三钱)甘草(三钱五分)葱(一大把)

蛇椒神效散(洗风阴湿诸疮。)

卷五备用法(计六法)

神灯照法

凡痈疽轻证初起,七日前后神灯照法最宜,能使未成者消,已成者溃,实有奇验。其法用雄许。以真麻油润透点照,离疮半寸许,自红晕外圈周遭徐徐照之,以渐照入疮口上,所谓自外而内也。更须将捻猛向外提,以引毒瓦斯,使药气从火头上出,内透疮中则毒随气散,自不内侵脏腑。初用三条,渐加至五、七条。疮热渐消,可渐减之。照罢随用后敷药,如大脓已出,则不必敷药,只用膏药贴之。

敷药方用车前草、蔹草、金银花、五爪龙草各等分,鲜者捣烂加陈米粉两许,飞盐二、三分,共倘五爪龙草一时难得,即单用四味亦能奏功,不必一定拘执也。

卷五备用法(计六法)

骑竹马灸法

其法令病患以手肘凭几而坐,男左女右,将手臂竖起要直,用竹篾一条自臂腕中曲处横纹间后用二人扛起,令病者脚不着地,仍使人扶定,勿令伛偻,却将前量臂篾,从竹杠上尾骨坐处,直贴脊背量至篾尽处记之。此取中之处,非灸穴也。又用薄篾量男左女右手中指节两横纹处,截为同身寸法。将此寸篾即安前脊中点记处,两边各开一寸尽处即是灸穴。各灸五、七壮,疽发左则灸右,疽发右则灸左,两边俱甚则左右皆灸。此穴乃心脉所过之处。凡痈疽皆心火留滞,灸此则心脉流通,则毒自散矣,有起死回生之功。屡效。

卷五备用法(计六法)

麻油截法

凡痈疽一切恶疮,预防毒瓦斯内攻,真麻油一斤,银器内熬十数沸,候冷用酒两碗入麻油五盏,凡中药毒,急饮麻油,药毒即消。屡效。

按此方凡大便秘结而毒蓄于内者。最宜用之以疏通其毒。如阴疽及大便不实者,却非所宜。

卷五备用法(计六法)

洪丞相蜞针法

凡痈疡初作,势毒盛,血凝不散者,宜用此法以杀其势。取大蚂蝗一条,入笔管内,以管若血不止,以藕节上泥涂之即止。若疮头未明,以井边泥涂上,先干处即是。

卷五备用法(计六法)

桑枝火烘法

凡阴疽、发背、流注、附骨等证俱宜用之。取桑木枝长九寸,劈如指粗,一头燃着,少顷吹息止疼痛,消瘀肿;已溃则补阳气,散余毒,生肌肉。如阴症痛甚,或重如负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内消,其日久用之,虽溃亦浅,且无苦楚。

卷五备用法(计六法)

牛胶蒸法

凡痈疽、发背、痔漏、恶疮、疮久顽不敛等证,用牛皮胶一块,水熬稀稠,摊浓纸上,每众二两煎汤热洗去胶纸。外用膏药贴之,次日再照前蒸洗,直至脓尽疮干为度。

卷五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以下内治方仙方活命饮(一)治一切阳毒,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穿山甲(蛤粉炒)白芷陈皮当归制没药防风金银花皂刺天花粉甘草节贝母(去心)赤芍上酒一盏,煎数沸,温服。

败毒汤(二)治痈疡赤热痛,烦热作渴。

连翘赤芍银花当归黄芩天花粉(各二钱)甘草节(一钱)

上酒水各半煎,去渣温服。小儿减半。凡红痈初起及脓作未溃,热毒壅盛者,以此方煎送醒消丸三钱立效。

人参败毒散(三)治四时伤寒瘟疫,憎寒壮热,风湿风眩,项强身痛等证。

人参云苓甘草枳壳(麸炒)桔梗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薄荷(各等分)

上研粗末,每用一两,生姜三片,水煎服,暖卧取汗。

荆防败毒散(四)发散疮疹,及时气风毒邪热。

本方即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防。

阳和汤(五)

熟地黄(一两)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甘草(一钱)姜炭(五分)

麻黄(五分)

上酒水各半煎去渣,入鹿角胶溶化和服。

阳和丸(六)

即前方内肉桂、姜炭、麻黄三味,照分为丸。

防风通圣散(七)治三阳表里实热。

熟军芒硝归身白芍荆芥麻黄桔梗滑石(加倍二钱)石膏栀子仁黄芩连翘薄荷川芎白术甘草防风(各一钱)

上加葱三根、姜三片水煎,去渣热服。(按方内滑石、石膏体重力轻宜倍用。)

四物消风饮(八)治血虚内热,皮肤游风,瘾疹瘙痒等证,及劳伤冒风身热口燥。

生地黄(四钱)归身赤芍(各二钱)荆芥薄荷蝉蜕(各一钱五分)柴胡川芎黄芩(各一钱二分)生甘草(一钱)

上水煎服。

龙胆泻肝汤(九)治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囊痈,下疳、便毒、杨梅,凡肝经有余之证宜服之。

龙胆草归尾防风知母木通丹皮甘草(各二钱)连翘黄芩金银花天花粉赤芍(各一钱五分)

上水煎去渣温服,或对陈酒一杯服。

导赤汤(十)治心火及小肠热证,小便赤涩作渴。

木通生地黄甘草梢(各等分)竹叶(二十片)

上水煎服。一方加人参、麦冬。

散消饮(十一)消痈散表。

羌活荆芥淡豆豉当归防风(各二钱)川芎制乳香制没药柴胡(各一钱五分)

枳壳甘草(各一钱)薄荷叶(五分)

上水煎去渣热服,复卧取汗。如兼燥渴加生石膏三、五钱。

托邪饮(十二)

西党参(去梢,生用,五钱)归身(三、四钱)白芷(一钱五分)防风(二钱)荆芥穗桔梗(各二钱)橘皮(二钱)甘草川芎(各一钱)

上水煎去渣,对陈酒一杯温服取微汗。如头痛、项强加羌活。

润肠煎(十三)治大肠干燥,或津液枯竭,或风热气秘,宜用此方通润之。

枳壳(二钱,气虚减半)油当归(二钱,血弱倍用)杏仁泥(二钱)槐角(二钱)橘皮(二钱)火麻仁(五、七分)

上水煎顿服。

小柴胡汤(十四)治邪在胆肝,半表半里,寒热往来,喜呕,或日晡发热,胁痛耳聋,郁怒等证。

人参柴胡黄芩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上水煎,绞去渣,再入火滚数沸温服。

逍遥散(十五)治肝脾血虚,郁怒伤肝,胁痛等证。

柴胡归身(酒洗)白芍(酒炒)白术(土炒,各一钱)甘草(五分,炙)薄荷叶(五片)

上水煎加味逍遥散(十六)治肝脾血虚发热等证。

即前方加丹皮、栀子仁各一钱。

二陈汤(十七)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中脘不快,脾胃不和等证。

陈橘皮陈半夏(各二钱)茯苓(一钱五分)甘草(八分)

上水煎加味二陈汤(十八)治流注核,皮里膜外之凝痰,宜兼阳和丸用。

即前方橘皮易薄橘红五钱,加白芥子二钱。

独参汤(十九)治气虚、气脱及反胃呕吐,喘促,粥汤入胃即吐,凡诸虚垂危者人参(二两,如无人参,则以真阿胶、党参蜜炙代之。)

上水一升,煮取四合,乘热顿服,日再进之。兼以参煮粥食之更妙。一方加大枣十枚。

四君子汤(二十)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面黄体瘦等证。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炙草(一钱)茯苓(三钱)

上加姜、枣水煎,或加粳米百粒。

六君子汤(二十一)治脾胃虚弱,饮食难化,胸膈痞闷,呕吐吞酸等证。

即前方加陈皮、半夏(各一钱五分。)

香砂六君子汤(二十二)治过服凉药,以致食少作呕,或中气虚滞,恶心胀满等证。

即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各八分。

四物汤(二十三)治血虚营弱,一切血病,当以此为主。

归身(三钱,酒洗)白芍(二钱,酒炒)川芎(一钱)地黄(三钱,凉血用生地,补血用熟地)

上水煎加减四物汤(二十四)治血虚伏热。

即前方加山栀、柴胡、丹皮。

八珍汤(二十五)治气血两虚,调和阴阳。

即前四君、四物合剂。

十全大补汤(二十六)治气血俱虚,肢体倦困,遗精惊悸,晡热作渴,真元损败即八珍汤加肉桂一钱,黄酒炒二钱。

四物养荣汤(二十七)

即四物汤加人参二钱,肉桂五分,甘草炒,白芷各一钱。

保元汤(二十八)

人参黄甘草上水煎(按本方补气黄炙用,托毒黄生用。)

加味保元汤(二十九)

即前方生用,加肉桂。

补中益气汤(三十)治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体倦食少,气虚不能摄血等证。

人参(一钱)黄(三钱,蜜炙)白术(炒)归身、橘皮(各一钱五分)甘草(一钱,炙)升麻柴胡(各八分)

上加姜一片、枣三枚水煎去渣温服。(如病外证未痊,、术宜生用。)

归脾汤(三十一)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怔忡、惊悸、盗汗、嗜卧、少食、忧郁不舒等证。

人参白术(土炒)归身黄(蜜炙)枣仁(各二钱,炒)木香甘草(各五分,炙)

远志(一钱,多汗燥热酌用)龙眼肉(七枚)

上水煎食远服。

加味归脾汤(三十二)治脾经血虚发热等证。

即前方加柴胡、山栀各一钱。

当归补血汤(三十三)治气血损伤,肌热口渴,目赤面红,脉大而虚,重按无脉者宜用。

黄(一两,炙)归身(三钱)

上水一蛊,煎八分食远服。

当归黄汤(三十四)治营卫损伤,自汗发痉及大疽溃后脓血过多等证。

即前方当归、黄各一两,加糯米一合煎。

大防风汤(三十五)治足三阴亏损,寒邪内侵,鹤膝,附骨,下部等疽,不论已溃未溃俱宜。又治痢后脚膝软痛。

人参白术防风羌活(各二钱)当归(三钱)熟地(三钱)黄(三钱)杜仲(三钱)川芎(一钱五分)肉桂甘草(各五分)淮牛膝附子(各一钱)白芍(一钱)

上酒水各半煎。

和表八珍汤(三十六)治表虚自汗,营卫不和,饮食无味等证。亦能托毒生肌。

当归身黄(生)续断(各三钱)白术白芍(各二钱)甘草白芷(各一钱)川芎(五分)

上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归芍地黄汤(三十七)治肝肾真阴不足,不能滋养荣卫,眼花耳鸣,口燥舌干,津液枯竭。

熟地(三、五钱或加至一、二两)怀山药(三钱)山萸肉(二钱)牡丹皮(一钱五分)

泽泻茯苓(各一钱)归身(二、三钱)白芍(二钱)

上水煎,食远服。

千金内托散(三十八)治痈毒内虚,毒不起化或腐溃不能收敛及恶寒发热。

人参黄生防风浓朴当归官白芷川芎桔梗白芍甘草上酒水各半煎服。阴疽酌用。一方有金银花。

代刀散(三十九)治痈疽脓熟不溃。

绵黄(生)皂刺(各一两)制乳香生甘草(各五钱)

上研细末和匀,每服三钱,热陈酒和服立溃。

附经验方用黄葵子,研一粒酒服则出一头,二粒出二头。

玉真散(四十)治跌扑金刃破伤风,重者牙关紧急、腰背反张;并蛇犬所伤。

天南星(汤泡七次。如急用,以湿纸裹煨)防风(各等分)

上研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三钱,童便调服,虽瘀血亦愈。

护心散(四十一)治疮毒内攻,口干烦躁,恶心呕吐,服此护心解毒。

绿豆粉(一两)制乳香(五钱,净末)辰砂(一钱五分,飞过)

上研末,和以生甘草煎浓汤,每调下三钱,时时呷咽,要使药常在膈间。凡大痈发在三日后,宜连进十余服,使毒瓦斯出外,可免变证。即四、五日后,宜间服,解毒止痛护心。

槐花蕊(四十二)治杨梅、下疳、痔疾神方。

新槐蕊(拣净生用。)

上一味,每食前用清酒吞下三钱许,早午晚每日三服。杨梅、下疳初感,或毒盛经久难愈者如不能饮酒,即用滚水或盐汤送下。

六味地黄丸(四十三)治肾水亏损,小便淋漓,头目眩晕,腰腿酸软,阴虚发热,自熟地黄(八两,蒸捣)山茱萸山药(各四两,炒)丹皮(三两)泽泻(三两)白云苓(三两)

上为细末,和地黄膏加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滚白汤或淡盐汤送下。此方用煎汤,即名六味地黄汤。下八味丸同。

加减六味丸(四十四)治肾虚梦遗,关元不闭。

六味地黄丸方内去泽泻、茯苓,加莲须、龙骨、线胶各一两。

八味地黄丸(四十五)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或下元冷惫等证。

六味地黄丸方内加肉桂、制附子各一两。

加减八味丸(四十六)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寝汗憔悴等证。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炒,用泽泻切片蒸五次倍用。

醒消丸(四十七)治一切痈毒壅肿,血凝气滞,红热疼痛。其效如神。

制乳香(一两)制没药(一两)雄精(五钱)麝香(三分)

上研和,取黄米饭一两捣烂,入药末再捣为丸,萝卜子大,晒干,忌烘。每服三钱,热陈酒送下,醉盖取汗。待酒醒则痈消痛止矣。

犀黄丸(四十八)治乳岩、瘰、痰核,横、流注、肺痈、肠痈等证。

于醒消丸内去雄精加犀黄三分,如前法为丸。每服三钱,热陈酒送下。患生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

三黄丸(四十九)专治红肿热毒,瘀痛大痈,杨梅广疮,结毒悬痈等证。

制乳香(一两)制没药(一两)雄精(五钱)麝香(一钱五分)熟大黄(二两)犀黄(三分)

上以熟军酒浸透,入碗隔汤蒸,俟军软熟捣烂,然后以乳、没、雄、犀、麝五分和,再捣千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钱或三钱。

五通丸(五十)凡大痈生于要紧穴道,将在发威之际,服此甚效。

广木香五灵脂麻黄乳香(去油)没药(各等分,去油)

上各为末和匀,用饭捣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钱。

紫元丹(五十一)治一切阴疽、阴发背、失荣、乳岩、恶核、石疽、贴骨、流注、龟背、痰核等证。凡初起皮色不异或微痛或不痛坚硬漫肿俱可用此消之。

当归独活红花羌活秦艽穿山甲(焙)川断僵蚕(生)牛膝延胡索川郁金全蝎(各一两)骨碎补(四两,去毛,炒)蜈蚣(十条,炙)蟾酥(五钱,酒化拌药)共为细末、番木鳖(一斤半)麻黄、绿豆煎水浸透,去皮心入麻油内煎老黄色取起,拌土炒筛,去油另为末。

上将制过木鳖末同前药末各半对和,水法跌为丸。每服八分,身弱者五、六分,临卧热陈酒忌此。

小金丹(五十二)治一切阴疽、流注、痰核、瘰、乳岩、横等证。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番木鳖(另有制法)地龙(各一两五钱末)乳香(去油)没药(去)

〔批〕:(番木鳖,水浸半月,煮数沸,再浸热汤中数日,刮去皮心,用香油煎百余沸,捞炒,入盆中拌罨一夜去土用。)

上各末称足,共归一处和匀,用糯米一两二钱研粉为浓糊和入诸末,捣千棰为丸如芡实大。此浸药,用小杯合盖,约浸一、二时,以银物加研,热陈酒冲服,醉盖取汗。凡流注等证初起,服消乃止。如成脓将溃,溃久者当以十丸作五日早晚服,杜其流走,庶不增出。但方内五灵脂与人参相反,不可与有参之药同日服。孕妇忌此。

洞天救苦丹(五十三)治痈疽溃烂不堪,毒瓦斯深固。

蜂房(取露天有子者)雄鼠矢(尖者)青皮楝树子(取立冬后者)

上用瓦炙存性,各为细末,等分发准研和。每服三钱,陈酒送服,隔两日一服。

保安万灵丹(五十四)治风寒湿痹,湿痰流注,附骨阴疽及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血气凝滞,偏身走痛,破伤风,牙关紧急;截,解风寒,无不应效。

茅山苍术(八两)雄精(五钱)麻黄羌活荆芥穗防风细辛川乌(汤泡去皮)

草乌(泡去皮)川芎石斛全蝎当归何首乌甘草天麻(各一两)

上共为细末,炼蜜丸重三钱,朱砂为衣,瓷器收贮。视年老壮,病势缓急斟酌用之。如风寒发热而出,令其自收不可露风。若病无表邪,不必发汗,但用热酒化服,多饮无妨。服后避风,忌冷物,戒房事。孕妇忌服。

大枣丸(五十五)凡溃烂不堪之证将见内膜者,先用洞天救苦丹等药托尽毒瓦斯,以此丸补益收功。

山羊矢(不拘多少,取晒干入锅炒存性,磨粉)大枣(去皮、核)

上药先将枣捣烂如泥,然后入羊矢末,捶至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钱,仍用黑枣煨汤送服,日二次。

子龙丸(五十六)

甘遂大戟(各按法精制为末)白芥子(炒为末)

〔批〕(甘遂:每斤用甘草四两煎汤浸三日,清水再淘浸数日,去心沥干,面裹煨熟,取晒炒研用。大戟:去旁枝,水煮透,去骨切晒。)

上末各等分,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三分,淡姜汤送下,日三次,忌与甘草之药同日服。

以下外治方抑阳散(五十七)一名红宝丹,治痈毒红肿热疼痛。

天花粉(三两)姜黄香白芷赤芍(各一两)

上生研细末,鸡子清调敷或醋调搽。

附集验方治一切阳痈赤小豆天花粉(等分)

上为末,米醋调敷。

抑阴散(五十八)治阴疽漫肿不红,坚硬木痛或不痛,及筋挛骨痛,一切阴寒凝滞冷证。

草乌(二两)南星独活(去节)香白芷野狼毒(各一两)

上为细末,葱汁调涂。

冲和散(五十九)一名阴阳散,治阳中有阴之证,初起不甚大肿,微红微疼,发热,积日不消。

紫荆皮(五两,炒)独活(去节)香白芷石菖蒲赤芍(各二两)

上为细末,葱汁调敷。

乌龙膏(六十)治一切痈疽瘰,无名肿毒,初发热未溃者神效。

陈小粉(不拘多少以锅炒之,初炒如饧,炒久则成黄黑色,冷定放地上出火毒研末。)

上用陈米醋调成糊,熬如黑漆,以瓷罐收贮。用时量毒大小摊纸上,剪孔贴之,即如冰冷,其痛即止。少顷再痒不可揭动,久则肿自消,药亦脱落。此方果验,易而有功。

(按小粉能和血络,米醋能消瘀滞,瘀破血和,故痈疽初起,可消而愈。然溯痈疽所由发,,以此膏调抑阳散敷用,遇阴疽等证,以此膏调抑阴散敷之,则源流俱清,其效更速,特表于此。)

咬头膏(六十一)治痈疖脓熟不溃。

制乳香制没药杏仁木鳖粉(生)蓖麻仁铜绿(等分)

上为细末,另以巴豆不去油加倍,同药末捣成膏,再加白砒一分捣匀。临用取绿豆大一粒放患顶上,用膏药掩之。溃即揭下洗净,用膏贴。胎前产后忌之。

附《肘后方》(亦名咬头。)

雄麻雀矢(名白丁香,头尖挺直者是)

上研细以米醋调。每用小豆大一粒,乘湿安患顶上即溃。一方加胆矾。

海浮散(六十二)凡阳毒溃后,宜以此敷掺,极能止痛。有毒提脓,毒尽生肌,妙品也。

乳香没药(等分)

上研极细,干掺患上,以膏药盖之。

平安饼(六十三)专治恶肉毒根。

乌梅肉(一钱)轻粉(五分)

上研和不见粉亮为度。如硬用津少许,不可用水。研至成膏,照患口大小作薄饼几个,贴毒根上,用膏药盖之,日易一次。俟毒根不痛,落下方止。

消管锭(六十四)治疮口久不合,内有脓管,用此化之。

皂刺尖(炙末)柘树膜(炙净,各五钱末)真蟾酥(一钱,净末)榆面(一钱)红腹金钱鳖(炙净末,二钱)

上研极细固藏,每遇漏管先以猪鬃探其浅深,后以绵纸卷药为条塞入。日易日塞,至愈乃至。

针头散(六十五)治一切顽疮,内有脓管、瘀肉以此化之。

赤石脂(五钱)轻粉麝香(各五分)乳香(三钱)白丁香(三钱)生砒黄丹(各一钱)蜈蚣(大者一条,炙干)

上为末,搽瘀肉上,其肉自化。若疮口久不合,内有脓管者,须用此腐之。以糯粉糊和作细条阴干,入管内,以膏药盖之,内服托里之药。

推车散(六十六)专治多骨推车虫(即滚矢蜣螂,炙末)干姜(细末)

上虫末一钱配姜末五分,和匀研细,吹孔内。内有骨,次日不痛自出。吹过周时无骨出,则知内无多骨也。

五美散(六十七)治脓窠恶疮皮硝(一两,炒末)章丹(一两,炒研)硫黄(三钱)雄精(三钱)轻粉(一钱)

上研细末干掺、油调俱可。或用洞天嫩膏调敷,外以绵纸掩绑,不可揭动。五日后揭下,再敷一、二次全愈。如湿痒极,则先用金银散敷上,再用此药加敷。

螵蛸散(六十八)治湿热破烂,毒水淋漓等证。或下部肾囊,足股肿痛,下疳诸疮。

海螵蛸(不必浸)人中白(等分,)

上为细末,先以汤熏洗患处,后以此药撒之。如干者,以麻油或熬猪油或蜜水调敷。如肿而痛者,加冰片少许。如湿水甚者,临时对加五美散用。

二味拔毒散(六十九)治风湿诸疮,红肿痒痛,痱等疾甚效。

明雄黄白矾(等分)

上为末,用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处,痒痛即止,红肿即消。

金银散(七十)专治恶疮痒彻骨。

硫黄(一两)银朱(五钱)

上将硫黄打碎,入铜勺熔化,再加银朱搅和,离火倾油纸上,冷定取起研末,醋调敷止痒神效。如破烂,烂孔痒极者,白蜜调敷。

金霜散(七十一)治不痒恶疮、杨梅、瘭疽、火赤天等证。

杏仁(三钱,去皮、尖,研)雄黄(一钱五分)轻粉(一钱)

上研细末,雄猪胆汁调敷。

五宝散(七十二)治痈疽溃烂,余腐未尽,肌肉不生,用此定痛化腐生肌。

人指甲象皮(薄切)长发(各五钱)麝香(一钱)冰片(二分)

上用红枣去核,逐枚包甲,以长发捆扎,同象皮在瓦上炭火炙溶成团存性研粉加麝、冰研匀贮用。

山莲散(七十三)治一切溃烂不堪,与内腑止隔一膜者,敷之立效。

大活鲫鱼(一尾)山羊矢上将鱼破腹去杂,以山羊矢打碎,塞实鱼腹,放瓦上慢火炙干存性为末,加麝香一钱,研和贮用。

象皮散(七十四)治痈溃久烂,孔如掌之大者,以此掺之,至孔收小后,再用六和散敷。此药并治刀伤、跌损出血。

猪前蹄扇骨(十两,炭研)象皮(一两,炙存性,研)

上共研极细听用。

六和散(七十五)治一切痈疽等毒,痛止腐尽破烂不收者,掺上即愈。

海螵蛸龙齿(水飞)象皮(炙存性,研末)瓜儿血竭乳香(去油)轻粉(等分,研末)

上研极细末,或干掺或熬鸡蛋油调拂。

洞天膏(七十六)治阳痈疮疖。

香白芷(四两)木鳖子肉蓖麻子仁独活(各三两)大黄(三两)乳香没药(各二两)老葱(二斤,洗去泥,风干,后入)

上用麻油三斤浸药,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用桑火熬至药枯,用绢将药渣沥去,将油下纸摊用。如作嫩膏则每斤油内入黄丹三两不用六两,熬黑取用。

阳和解凝膏(七十七)治一切阴疽溃烂、瘰、冻疮、湿痰流注等证。并可贴背心截疟。

新鲜大力草(即牛蒡子草连根叶三斤)白凤仙花(四两活者)

上用香油十斤,将二味熬枯去渣,次日再入后药。

川芎(四两)川附子桂枝大黄当归草乌川乌地龙(无则用穿山甲)僵蚕赤芍上熬枯,住火片时,油将冷,用夏布滤净渣,将油称准斤两,用细绢将油入锅内要清净为度为度。即以湿粗纸罨火,将油锅移冷灶上,下后药末。

制乳香末制没药末(各二两)麝香末(一两)苏合油(四两)

上将三味研极细,同药合油入膏熔化搅匀,半月后摊贴。

卷五

备用要方(计九方)

紫金锭(一名神仙太乙丹,一名玉枢丹、一名万病解毒丹。)解除一切中毒、积毒、虫鬼气,狂乱,迷死,牙关紧急,小儿急惊等证。凡行兵兴役之处,尤不可无。

五倍子(捶碎洗净,焙末三两)山慈菇(去皮、净末,二两)千金子(即续随子仁,去油取霜,一两)红牙大戟(去芦焙干,净末一两五钱)麝香(三钱,另研)

上和匀,用糯米煮浓饮为度,分作四十锭。每服半锭,用井花水或薄荷汤磨服,利一、二次邪鬼气、鬼胎、挛急疼痛,以暖酒磨服。凡修合时日,须用端午、七夕、重阳或天医、天德、月德日,于净室内焚香修制。凡奇怪之病,屡用如神。医家大家均宜预配应用。

蜡矾丸(一名黄矾丸。)治金石发毒,一切痈疽,托里止痛护脏腑,神妙。不问老少,皆可服之。

黄蜡(一两,黄色者佳,熔开离火入矾末)白矾(一两,明亮净者为末)

上和匀多人众手急作成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渐加至四、五十丸,熟水或盐汤送下,,及内痈排脓托毒。

千金化毒丸治诸恶毒。

明白矾上为丸,每服三钱,以葱头七茎煎汤送下,则痛肿俱退。再用仙方活命饮二剂去其余毒。此服,后用消毒之药,其效异常。治刍荛之人,用此即退,不用托里药亦愈。若金石毒药发疽者尤效。盖矾能解金石之毒也。一方用矾末五钱、朱砂五分,热酒下亦效。此药托里固内,止泻解毒,排脓不动脏腑,不伤气血,其药易得,其功甚大,偏僻之处,不可不知此方。或虫蛇咬伤,熔化热滴患处,痛止毒消。或热酒服数钱皆效。

吕祖一枝梅凡男妇大人小儿新久诸病,生死难定之间,用此芡实大一饼,贴印堂之中,点官香一枝,香尽处一时后不肿不红皮肉照旧不变,谓之白云漫野,病虽轻浅,终归冥路。小儿急慢惊风,一切老幼痢疾,俱可贴之。凡病用之,皆可预知其生死也。

雄黄(五钱)朱砂(三分)五灵脂(三钱)巴豆仁(五钱,不去油)蓖麻仁(五分)银朱(一钱五分)麝香(三分)

上研细末,于端午日净室中,午时共研加油燕脂为膏,瓷合收贮,勿经妇人之手。临用豆大一圆,捏饼贴印堂中,其功立见。用过饼送入河中。

琼酥散此麻药也,治一切肿毒等疮,服之开刀不痛。

蟾酥(一钱)半夏(六分)闹羊花(六分)胡椒(一钱八分)川椒(一钱八分)川乌(一钱八分)荜茇(一钱)

上共为细末,每服半分,黄酒调服。如欲大开,加白酒药一丸。

整骨麻药此药开取箭头,服之不痛。

麻黄胡茄子姜黄川乌草乌(各等分)闹羊花(倍用)

上共为末,每服五分,茶、酒任下。欲解用甘草汤,服之即苏。

敷麻药此药敷于患上则麻木,任割不痛。

川乌尖(五钱)草乌尖(五钱)胡椒(一两)蟾酥(四钱)生南星(五钱)生半夏(五钱)

上为末,用烧酒调敷。一方加荜茇五钱。一方加细辛一两。

冲和汤治疮属半阴半阳,似红非红,似肿非肿。此因元气虚弱,宜补托消之。

人参陈皮(各二钱)黄白术当归白芷(各钱半)茯苓川芎皂针制乳香制没药金银花甘草节(各一钱)

上酒水各半煎服。

完疮散治湿烂诸疮,肉平不敛,及诸疮毒内肉既平,而口有不收者用此最妙。

滑石(一两,飞)赤石脂(五钱,飞)粉甘草(三钱)

上为末干掺,或用麻油调敷,或加枯矾一钱,痒者极宜。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饮食中毒

凡食物经蛇、虫、百脚游过皆有毒。人若中之,觉热胀满者,急用苦参三两、苦酒升半煮半沸,陆续饮之,吐食出即瘥。或甘草煎汤服,吐十余次,或生韭汁服数升俱效。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酒毒

饮酒中毒者,经日不醒是也。用黑豆一升煮汁温服一盏,不过三盏即愈。中烧酒毒者,用锅以旧布浸湿,贴其胸膈,仍时时灌之,醒乃已。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面毒

食面后胃脘胀闷烦渴,宜用萝卜生啖之,或捣汁服之。盖麦面大热,萝卜能解其性。

或用大蒜嚼食之,亦善解面毒。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瓜毒

食诸瓜及黄瓜中毒,每多腹痛而泄。以糯米煮粥饮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果毒

凡果品不时有毒,中之,以猪骨烧灰,冷水下一、二匙。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桐油毒

桐油令人呕泄,饮热酒即解;若清油,则柿饼汤解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牛马肉毒

急用甘草末四两,无灰酒调服,尽量饮,须臾当吐泄。若渴不可饮水,饮水必死。又方用淡豆豉捣汁,和人乳服之即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肉脯毒

凡肉经密器盖过夜者为郁肉,屋漏沽着者为漏脯,皆有毒,误食者杀人。宜饮韭汁解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狗肉毒

凡食狗肉胀满不消,用芦柴根鲜者捣汁饮之,干者煮汁饮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鱼毒

凡食鱼中毒烦乱者,用橘皮煎浓汁服之即解。或捣冬瓜汁饮之。鳝毒食蟹即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河豚毒

毒之所在:腹之子,目之睛,脊之血。故浸血不净有紫赤斑眼,及误破肠子,或修治不如法及染屋尘者,皆胀杀人。中之用橄榄汁,或芦根汁及粪汁并解,甘蔗汁亦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蟹毒

凡食蟹中毒,用紫苏叶煎汁饮之或藕汁或捣蒜汁俱可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鳖毒

凡食鳖中毒,用豆豉一合,新汲水一碗,煎浓汁顿服。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鸡毒

好醋饮之即愈,未愈再服。鸡子亦然。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雉毒

犀角末,新汲水调服。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鸭毒

糯米泔水,热服一、二盏。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鸟雀毒

豆汁饮之。又生扁豆末冷水服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斑鸠毒

葛粉二合,姜汤调服。或用生姜一味捣取汁,将渣焙干为末,即以姜汁糊丸日服。(按斑鸠常食乌头、半夏苗,中其毒,故以生姜解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诸菜毒

食后腹胀是也,以醋解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菌毒

忍冬藤叶生啖之即愈。或煎浓汁饮之。一方用地浆水饮之。一方用白矾少许,温汤服。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钩吻毒

钩吻生池旁,与芹菜相似,惟根有毛,以此别之。误食则杀人,用荠(即甜桔梗。)煮汤顿服。一方服桂心汤效。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砒毒

凡中砒毒者,其人烦躁如狂,心腹绞痛,头眩欲吐不吐,面色青黑,四肢逆冷,六脉洪数。

地末水化冷服,亦解其毒。如已服久,急以黑铅一块不拘多少,用凉水于石上磨汁,旋磨旋灌,如吐泄交作则解。后以甘草煎浓汁灌之,醒后仍颠倒不语,每日用生绿豆研粉,冷水和饮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巴豆毒

其证口干两脸赤,五心烦热,下利不止。用绿豆煮汤冷服之,或甘草、黄连煎汁冷冻饮料之,利止而安。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附子毒

凡服附子中毒,头肿、面裂、血流,或见内热诸证。急用绿豆、黑豆捣汁饮之。或浓煎二豆汤,常饮之。一方用田螺捣碎和水饮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乌头草乌毒

甘草煎浓汤服之,或米醋调砂糖服之俱可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硫黄毒

其证背膊疼痛作闷,目暗漠漠。用黑锡煎汤饮之,或冷服猪血,或乌梅肉一两焙,沙糖五钱,浆一大盏煎七分呷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砂毒

生绿豆磨粉,水和饮一、二碗。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雄黄毒

汉防己煎汤饮之。有用雄黄搽疮或熏阴疮而疮受其毒者,防己煎汤洗数次即愈。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钟乳石毒

其证口渴下利不止,食猪肉则愈。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藤黄毒

芦粟叶煎汤,入倒潋西瓜汁一碗,服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藜芦毒

雄黄为末,用水调服一钱,或煮葱汁饮之俱可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木鳖毒

生姜自然汁和热酒饮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苍耳子毒

苍耳子不可同粳米饭食,食则猝发心痛,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如迟即死。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皂矾毒

面糊一钵,急服愈。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断肠草毒

(一名水莽藤,又名莽草。)

黑豆一碗,甘草五钱共煎浓汁服下,登时即解。又冬青树叶冷水捣汁,服下即解。生羊血亦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半夏毒

其证口不能言,倒地将死者,速用姜汁灌之,须臾苏。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野狼毒毒

杏仁捣烂,和水服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花椒毒

凡服川椒气闭欲死者,新汲水饮之即解。地浆水更妙。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鸩毒

葛粉二两,水二盏调服。口噤者灌之,或绿豆粉三合,水调灌。如已死,但心口温者,可急灌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斑蝥毒

黑豆汁、绿豆汁、靛汁、黄连、浓茶、葱汁俱可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蜈蚣毒

雄黄、鸡冠血浸舌并咽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地龙毒

盐水饮之可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青娘子、亭长、地胆虫毒

平胃散加酒炒黄连五分,黑豆三十粒,两服可解。或以猪脂和豆汁饮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野狼烟毒

醋少许饮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轻粉毒

药中有轻粉,中其毒,骨痛筋挛。用出山铅五斤打壶一把,盛烧酒十五斤,纳土茯苓半斤、验。服至筋骨不疼乃止。服轻粉口破者,以三年陈酱化水频频漱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铅粉毒

沙糖调水服,或急捣萝卜汁饮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银HT毒

饮黄泥水二茶杯即愈。或用饴糖四两,作成小丸,以真麻油吞下即愈。又方用乌梅煎浓汁灌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煤炭毒

一时晕倒者,急宜风凉处以清水灌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烟毒

沙糖调水,饮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杏仁毒

蓝子研水服,即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乌梅毒

生白扁豆研末,冷水服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诸药相反毒

蚕蜕纸(即出过蚕之故纸也。)烧灰细研一钱,冷水服下。或荸荠取汁调靛青服。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盐卤毒

凡服盐卤垂危者,急取活鸭或活鸡斩去头,将颈塞口中,以热血灌之可解。如服卤多者,必用数只方足尽收其毒。更宜热豆腐浆灌之。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蒙汗药及闷香毒

饮冷水即安。每临卧时食大枣一、二枚,或含口中,便不致迷。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丹石毒

其证头眩、耳鸣、发热、困笃、恐惧不安,用地浆服之为上,或蚌肉食之良,或用黑铅一斤溶化,投酒一升,如此十余次,待酒至半升,顿服即解。

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

中挑生毒

(即蛊毒。)

此淫术也,岭南、闽、广有之,而福之古田、长溪为最,乃于饮食中行厌胜之法,鱼肉能反之乡,饮食当先以银器试之,有毒即黑。或用犀角搅试,有毒则起白沫。又验中蛊之法,吐如火炽者,此中蛊也。胸膈痛毒在上,则服白矾。升麻以吐之。膈下痛,毒在下,则以米汤调郁金末二、三钱服以泻之,或将三味合服,不吐即下。(宋李巽岩侍郎,为雷州推官,鞫得此方,活人无算。载范石湖集)

一、虾蟆蛊、蝌蚪蛊,其证心腹胀痛,口干思水,不能饮食,闷喘。用车辖脂半斤,热酒渐渐服之,其蛊自出。

一、蛇蛊,饮食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不下,吐不出,心下热闷。用马兜铃一两煎服即吐出。

一、金蚕蛊,用石榴根皮煎汁饮。

一、中蛊吐血,或下血如鹅肝,或心腹急疼,如有物咬,不即治者死。用败鼓皮烧灰酒服二钱,或小麦面三合,分为三服,以冷水调下,半日服尽,下蛊即愈。

附五种蛊毒方雄黄麝香(等分)

上共末,用生羊肺如指大,以刀切开纳药末两匙在内,吞下。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