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重楼玉钥 >卷八

《重楼玉钥》·卷八

清朝 重楼玉钥 郑梅涧 著

卷下

制针法

制针须用马嚼环铁。以马属午午属火火克金取克制。能解铁毒之义也。故本草用马衔铁作医针为妙。若以真金制针。用之更佳。其炼之法。以马衔铁琢作二寸长。或三寸。不拘长短。要光圆尖者数针。三棱式者数针。以便分症从穴按用。不可过于尖锋恐易折针于肉内也。次以蟾酥涂针尖上入火中微。不可令红。取起复照前涂酥三次。乘热插入腊肉皮之里肉之外。将后药用水三碗煎沸次。入针肉在内。煮至水干。倾于清水中。待冷将针取出。

于黄土中插百余下。以去火毒再用。细石打磨净及端直。仍用松子油涂之。当常近人气为妙。

卷下

煮针药方

麝香(五分)胆矾(一钱)朱砂(三钱)没药(三钱)郁金(三钱)川芎(三钱)归尾(三钱)

磁石(一两)石斛(二分)皂角(二钱)穿山甲(三钱)甘草节(五钱)沉香末(五钱)北细辛(三钱)

以上诸药。能引气味入针内。

卷下

任脉穴

任脉起于会阴。循腹上行会于咽喉。至承浆止。凡二十四穴。是科只用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四穴。(后载会阴一穴云凡喉风禁针故不列入总条)

承浆(一名天池,一名悬浆)在颐前下唇棱下陷中。经云。足阳明任脉之会。刺二分。留五呼。灸三壮。主治口眼斜。口噤不开。暴喑不能言。偏风半身不遂。刺三分。徐徐引气而出。一云疗偏风口面肿。消渴饮水不休。口齿疳蚀生疮。灸之亦佳。日可七壮。至七七壮止。即血脉宣通。其风应时立愈。艾炷不必大。但令当脉即能愈疾。千金云。小儿唇紧。灸三壮。百症赋云。泻牙痛而即移。通元赋云。治头项强。

廉泉(一名本池一名舌水)在颔下结喉上中央舌本下。仰面取之。经云阴维任脉之会。按刺疟论所载云。舌下两脉者。廉泉也。气府论曰。足少阴舌下各一。卫气篇曰。足少阴之标。在背与舌下两脉。然则廉泉非一穴。

当是舌根下之左右泉脉而且为足少阴之会也。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主治咳嗽喘息。上气吐沫。舌纵舌下肿难言。舌根缩急不食涎退场门疮。

百证赋云。兼刺中冲穴。堪攻舌下肿痛。

天突(一名玉户)在结喉下三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刺五分。留三呼。灸二壮。低头取之。主治上气哮喘。咳嗽喉痹。五噎肺痈。吐咯脓血。咽肿暴喑。身寒热咽干。舌下急。不得下食等症。

璇玑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刺三分,灸五壮。主治胸胁满。咳逆上气。喘不能言。喉痹咽肿。水饮不下。实症。

会阴(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任脉别络。侠督脉波脉之会。任督冲三脉所起任由此而行腹。

督由此而行背。冲由此而行少阴之分。宜灸不宜针。主治阴寒阴中诸病。凡喉风禁针。

卷下

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出腋下循臂内行人寸口。至鱼际。出大指之端。止于少商。凡十一穴。今录六穴。

中府(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去任脉中行华盖穴旁横开六寸。乳上三肋间陷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

手足太阴之会刺三分。留五呼。灸三壮。主治肺急胸满。涕浊喉痹。气逆善噎。食不下。肺风面肿。肺胆寒热。此穴主泻胸中之热。其治与缺盆风府多同。

云门在中府上直行一寸六分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刺三分。灸五壮。甲乙经云。刺太深令人逆息。千金云。灸五十壮。主治咽痛喉闭。瘿气伤寒四肢热不已。咳逆短气上冲心胸等症。

天府在臂内廉腋下三寸动脉陷中。用鼻尖点墨到处是穴。刺三分。留三呼。禁灸。灸之令人气逆。主治暴痹内逆肝肺相抟。血溢口鼻。飞尸鬼注。百证赋云。兼合谷可追鼻中衄血。

尺泽在肘中约纹上。屈肘横纹筋骨罅中。动脉是也。

手太阴所入为合。肺实泻之。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甄权云。臂屈伸横纹之间。筋骨罅中。不宜灸。主治呕吐上气。喉痹腹痛。心烦舌干。及小儿慢惊风。可灸一壮。千金翼云。邪病四肢重痛。诸杂症候。尺泽主之。一名鬼堂。又云。五般肘痛寻尺泽。

鱼际在手大脂本节后内侧陷中。散脉中。白肉际。

手太阴所溜为荣。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壮。主治咽喉干燥。乳痈舌上黄。身热恶寒酒病。百证赋云。兼腋门能治喉痛。一传齿痛不能食饮。左患灸左。右患灸右。男三灸。女四灸。

少商在手大指内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白肉宛宛中。手太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五吸。宜用三棱针刺。微出血泄诸脏之热。不宜灸。主治项肿喉痹。烦心呕哕。雀目不明。唇干唾沫。饮食不下。手弯指痛。小儿乳蛾。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国中风暴卒。昏沉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水粒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冲。中冲。关冲。少泽。商阳。使血气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也。

卷下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

心包络经。起自天池。循胸中出胁下。入肘内曲泽下臂行循中指出其端。终于中冲。凡九穴。今录四穴。

天池(一名天会)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着胁直腋撅肋间气府。论注曰。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手厥阴足少阳之会。刺三分。灸三壮。主治胸胁烦满。头痛寒热疟。千金云。治颈漏瘰。灸百壮。

天泉(一名天)在曲腋下。去肩臂二寸。举臂取之。刺六分。灸三壮。一曰刺二分。主治恶风寒胸胁痛。

曲泽在肘内廉横交陷中。筋内侧动脉。屈肘得之。

手厥阴所入为合。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主治咽喉疼痛。身热烦渴。臂肘摇动掣痛不可伸。

中冲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陷中。手厥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一壮。主治热病汗不出。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舌强痛。神农经云。治小儿夜啼多哭。灸一壮。炷如小麦。百证赋云。兼廉泉堪攻舌下肿痛。一云主治神气不足。失志。灸三壮。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中风痰涎壅盛。牙关紧闭。及喉痛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少商。少冲。并此穴。使血气流通。乃起死回生之妙诀。

卷下

手少阴心经穴

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终于少冲。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其直者。

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内后廉。行手太阴肺。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凡九穴。今取二穴。

少冲(一名经始)在手小指内侧端。去爪角如韭叶。手少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一壮。主治热病烦满。心火炎上。眼赤血少。呕吐血沫。口热咽酸。乍寒乍热。臂内后廉痛。手弯不伸。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中风跌倒。卒暴昏沉。双单蛾痹。喉紧不开。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商诸穴。使血气流通。乃救急之要法也。

通里在腕侧后一寸陷中。手少阴络。别走手太阳经。刺三分。灸三壮。主治热病头痛目眩。喉痹苦呕。肘臂肿痛。神农经云。治目眩头疼。可灸七壮。马丹阳云。治欲言声不出实则四支重。头腮面颊红。喉闭气难通。不能饮食。以三棱针微刺出血。不宜灸。

卷下

足阳明胃经穴

足阳明胃经之脉。起于鼻之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侠口环出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大指间出其端。凡四十五穴。

今取八穴。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开四寸五分。足少阳阳明之会。刺三分。没皮向下。禁灸。主治头风疼痛如破目疼泪出不明。玉龙赋云。兼攒竹能治目痛头痛。

颊车(一名曲一名曲牙)在耳下曲颊端。近前陷中。侧卧开口取之。刺三分。灸三壮。一曰灸七壮。至七七壮。炷如小麦。主治中风牙关不开。失音不语。口眼歪斜。颊肿齿痛。不能嚼物。颈强不得回顾。凡口眼斜者。

则左泻右补。斜则左泻右补。灵光赋云。针齿痛。

地仓(一名会准)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微有动脉。若久患风。其脉亦有不动者。手阳明足阳明任脉阳跷之会。刺三分。留五呼。灸七壮。病左治右。病右治左。若过大口反。却灸承浆即愈。主治偏风口眼歪斜。牙关不开。齿痛颊肿。灵光赋云。地仓能止口流涎。

缺盆(一名天盖)在肩上横骨陷中。为五脏六腑之通。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刺太深令人逆息。孕妇禁针。主治喉闭汗出瘰寒热。缺盆中肿外溃。伤寒胸中热不已。

阴市(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刺三分。留七呼。禁灸主治腰膝寒如注水。痿痹不仁。不得屈伸。寒疝小腹痛满少气。千金云。水肿腹大灸。随年壮。

犊鼻在膝膑下骨上。骨解大筋陷中。形如牛鼻。故名。一曰在膝头下。近外窟解中。刺六分。灸三壮。一曰刺三分。主治膝痛不仁。难跪起。香港脚。灵光赋云。善治风邪湿。

足三里(即下陵穴)在膝眼下三寸。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坐而竖膝低跗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正矣。足阳明所入为合。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千金云。灸二百壮。至五百壮止。一云。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秋月不宜出血。恐土虚也。主治胃寒心腹胀痛。逆气上攻。藏气虚惫。胃气不足。恶闻食臭。腹痛肠鸣。食不化。大便不通。小肠气。华陀云。疗五劳七伤。羸瘦虚乏瘀血乳痈外台明堂云。人年三十已外。

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使眼无光盖以三里能下气也。千金云。凡邪病大呼骂走。三里主之。名鬼邪。太乙歌云。

兼束骨刺。治项强肿痛。体重腰瘫。又云合太冲中封。治行步艰难。百证赋云。兼阴交。治中邪霍乱。天星秘诀云。

兼二间。治牙疼头痛。并喉痹小便不利等症。

厉兑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按本轮篇曰。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经脉经筋等篇。俱云中指缪刺篇曰。邪客于足阳明之络。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各一。据此诸篇之说。可见中指次指之间。皆阳明脉所发也。足阳明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一壮。主治面肿喉痹。齿龋恶风。百证赋云。与隐白相偕。治梦魇不宁。

卷下

足太阴脾经穴

足太阴脾经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几二十一穴。今取四穴。

隐白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如韭叶。足太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宜灸三壮。主治中痛呕吐。食不下及足寒不得温。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之立愈。小儿客忤惊风。

三阴交在内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足三阴之交会。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凡妊妇不可刺。主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妇人产难。月水不禁。赤白带下。宜先泻后补。凡小肠疝气。外肾偏坠。小便不通。

浑身浮肿。宜先补后泻。千金云。内踝上三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筋骨挛痛。喉痹项颈满。肠痔逆气痔血阴急等症。又云男女梦与人交泄精。三阴交灸五壮。梦泄神良。昔有宋太子善医术。出逢一妊妇。太子诊之曰是一女也。徐文伯亦诊曰。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性急欲剖视之。文伯曰。臣能针而落之。为泻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妊娠不可刺此穴。且能落死胎也。

阴陵泉在膝下内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或曲膝取之。与少阳经阳陵泉内外相对。一曰稍高一寸。足太阴所入为合。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主治腹中寒痛。胀满喘逆。不得卧。小便不通。阴痛。足膝红肿。通元赋云。

能开通水道。喉痹胸满。

血海(一名百虫窠)在膝膑上一寸。内廉白肉际陷中。一云在膝内辅骨上横入五分。刺五分。灸五壮。主治肾脏风两腿疮痒湿不可当。妇人月事不调带下。先补后泻。百证赋云。兼地机。治妇人经事之改常又云兼冲门治癖有验。灵光赋云。兼气海疗五淋症。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