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普济本事方 >卷第八 伤寒时疫(上)

《普济本事方》·卷第八 伤寒时疫(上)

宋朝 普济本事方 许叔微 著

治太阳中风,阳脉浮,阴脉弱,发热汗出恶寒,鼻鸣干呕。桂枝汤。(今伤风古方谓之中风)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桂枝汤

桂枝(去皮,不见火)芍药(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上粗末,抄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若二三月病温,宜阳旦汤。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麻黄汤

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恶风,无汗而喘。

麻黄(去节,百沸汤泡,去黄汁,焙干,一两半)杏仁(三十五枚,去皮尖)桂枝(去皮,不见火,一两)甘草(半两,炙)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不须KT粥。

加减法。伤寒热病,药性须凉,不可大温。夏至后麻黄汤须加知母半两、石膏一两、黄芩一分。

方,不有仲景论治伤寒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大青龙。桂枝治中风;麻黄治伤寒;大青龙治中风不用对之黄对若证荣行脉中,卫行仲景用桂枝以发肌之药耳,故仲景于桂枝证云:令遍知中风不可大发汗,汗过则反动荣血而荣行脉中者也。寒邪居脉中,非是以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仲之邪。荣卫之病尔,大抵二药皆发也。何以验之?仲景《桂枝第十九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第四十七证》云:发热汗出者,此中风汗出者,荣和而卫不和。又《第一卷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是知伤寒脉浮紧者,荣卫俱病也,麻黄汤中并用桂枝。此仲景之意也。至于大青龙虽治伤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之病。然仲景云: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便有筋惕肉之证,故大青龙一证尤难用,须是形证谛当,然后可行。故王实大夫证治,只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盖审之也。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大青龙汤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秤)桂枝(去皮,不见火,一两)杏仁(二十枚,去皮、尖)大枣(五枚)生姜(一两半,切碎)甘草(一两,炙)石膏(如半鸡子大,碎)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若汗周身润,止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温粉方

白术本(去苗,净洗)川芎白芷(不见火)

上细末,每服一两,入米粉三两和匀,粉扑周身以止汗。无本亦得。若汗已出,尽剂服必汗多亡阳,厥逆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不见火)芍药(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炙)附子(半两,炮,去皮脐)

上粗末,抄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十个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有一士人,得太阳证,因发汗,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予诊其脉浮而大,药稍微急恶寒,脚便难,一则汗止。复佐以甘草芍药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桂枝加浓朴杏子汤

桂枝(去皮,不见火)芍药(各一两)甘草(六钱三字,炙)浓朴(六钱三字去粗皮,姜汁炙)杏仁(去皮尖,十七个)

上锉如麻豆大,抄五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肥枣二个,擘破,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

戊申正月,有一武臣为寇所执,置舟中板下,数日得脱,乘饥恣食,良久解衣扪虱,次日遂作伤寒,自汗而膈不利。一医作伤食而下之,一医作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渐觉昏子汤医曰无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大柴胡汤

柴胡(二两,去苗洗)黄芩(去皮)芍药(各三两)半夏(六钱二字,汤浸七次)

枳实(二枚,去穣,麸炒)大黄(半两,伊芳尹汤液论大柴胡同姜枣共八味,今监本无脱之也)

上粗末,抄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肥枣一个,擘破,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脉洪与柴曰:至尊从之,痛鼻曰:阳明胡,此仲景者急下之,人多口干燥者,急下之。

斯二者,则其他疑惑处者,亦犹急当救表,急当救则为径捷,免致用蜜兑也。

稳也。

又记一乡人伤寒身热,大便不通,烦渴郁冒。医者用巴豆药下之。虽得溏利,病宛然如旧。予视之,阳明热结在里,非大柴胡、承气等不可。巴豆只去积,安能荡涤邪热蕴毒邪。

急进大柴胡等三服,得汗而解。尝谓仲景百一十三方,为丸者有五。理中、陷胸、抵当、乌梅、麻仁。是乌梅治湿,皆用小丸以未闻用巴豆小丸药以下邪气方》云:若身体疼痛,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白虎加苍术汤

治湿温多汗。

知母(六两)甘草(炙,二合)石膏(一斤)苍术(三两,米泔浸)粳米(三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取六厘清汁,温服。

癸丑年,故人王彦龙作毗陵仓官,季夏得疾。胸项多汗,两足逆冷,谵语。医者不晓,杂进药已湿相抟,三日愈。此实邪、虚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受暑而湿邪胜之,水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故《经》曰暑湿相抟。名曰湿温足汗未尝干。每服此药二三盏,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黄建中加当归汤

黄(蜜炙)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秤,各一两半)白芍药(三两)桂(一两一分去粗皮不见火)甘草(一两,炙)

上粗末,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一个,水一盏半,同煎至八分,去滓,取七厘清汁,日三服,夜二服,尺脉尚迟,再作一剂。

昔有乡人丘生者病伤寒。予为诊视,发热头疼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

予曰:虽属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于建中但只得汗矣时日,官,武之曰:二年乎文伯曰效乎。

之戒。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蜜兑法

蜜四两,铜器中文武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候可丸。即取出捻作梃,如指许长二寸,当热时急作,令头锐,纳谷道中,以手急抱定。欲大便时乃去之,未利再作。

有一士人家病者二人,皆旬日矣。

一则身热发汗,大便不通,小便如经,神昏多睡,诊其脉长大而虚。予用承气汤下之而愈。

一则阳明自汗,大便不通,小便利,津液少口干燥,其脉亦大而虚。予作蜜兑三易之,下燥屎,得溏利而解。其家问曰:皆阳明大便不通,何治之异?予曰:二症虽相似,然自汗小便利者,不可荡涤五脏,为无津液也,然则伤寒大证相似。余证稍有不同,要在变通仔细斟酌,不可不谨。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破阴丹

治阴中伏阳。

硫黄(舶上者)水银(各一两)陈皮(去白)青皮(去白,各半两,末)

上先将硫黄铫子内熔,次下水银,用铁杖子打匀,令无星,倾入黑茶盏内,研细,入二味匀研,用浓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如烦躁,冷盐汤下。如阴证,冷艾汤下。

顷年乡人李信道得疾,六脉沉不见,深按至骨,则沉紧有力。头疼身温烦躁,指末皆冷,中此证则药阳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小柴胡加地黄汤

治妇人室女伤寒发热,或发寒热,经水适来,或适断,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亦治产后恶露方来,忽尔断绝。

柴胡(一两一分,去苗,洗净)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黄芩(去皮)甘草(炙)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个,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辛亥中寓居毗陵,学官王仲礼,其妹病伤寒发寒热,遇夜则如有鬼物所凭,六七日忽昏塞,涎响如引锯,牙关紧急,瞑目不知人,疾势极危,召予视。予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经来否?其家云:月经方来,病作而经遂止,得一二日,发寒热,昼虽静。夜则有鬼祟。从昨日来昼胸两时顷,涎下得睡省人事,次授以小柴胡加地黄汤,三服而热除,不汗而自解矣。(一呷散附卷末)

又记一妇人患热入血室证,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涵养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前药。予曰:小柴胡用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则有一焉。刺期门穴斯可矣。予不能针,请善针相搏谵语方今人书》海蛤散治血结胸。

期门二穴,直两乳第二肋间,是穴肝经脾经阴维之会。妇人伤寒,过经不解,当针期门使经不传,可针四分。又治胸中烦热,奔上下,霍乱泄利,腹坚硬,喘不得卧,胁下积气,产后余疾,饮食不下,胸胁支满,心中切痛,可灸五壮。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海蛤散

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

海蛤滑石甘草(炙,各一两)芒硝(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鸡子清调下。

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则小肠壅。小肠壅膻中血不流行,宜此方。若小便血数行,更宜桂枝红花汤,发其汗则愈。《活人书》云此方疑非仲景方,然其言颇有理,姑存之。桂枝红花汤只桂枝汤中加红花一捻。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真武汤

治太阳病汗过不解,头眩筋惕肉。

茯苓(去皮)芍药(各三分)附子(一枚,炮,去皮脐,用四之一)白术(半两)

上粗末,抄五钱,生姜五片,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若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者去分。

乡里有姓京者,以鬻绳为业。子年三十,初得病身微汗,脉弱恶风。医以麻黄药与之,汗遂不止,发热心多惊悸,夜不得眠,谵语不识人,筋惕肉,振振动摇。医者又进惊风药。

予为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清心丸

退余热,生津液,止烦渴。

地骨皮(去心)黄芩(去皮)麦门冬(用水去心)青黛车前子乌梅肉蒲黄(炒)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非时含化一丸,或熟水化服。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竹叶石膏汤

治大病后虚羸少气,呕逆欲吐。

石膏(四两,杵碎)半夏(七钱半,汤洗七次)人参(半两,去芦)麦门冬(二两,用水去心)淡竹叶(半把)甘草(半两,炙)呕者加生姜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粳米一百余粒,煮至八分,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白虎加人参汤

石膏(四两,杵碎,绵裹)知母(一两半)甘草(二两半,炙)粳米(一合半)人参(半两,去芦)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煮至八分,米熟为度,去滓温服。(《局方》云食后服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春时及立秋后并亡血虚家并不可服)

有人病初呕吐,俄为医者下之,已七八日,而内外发热。予诊之曰: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或表而愈云:寒。

表不过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肉豆蔻汤

治伤寒汗后吃噫。

肉豆蔻(一个)石莲肉(去心,炒)茴香(各一分,炒)丁香(半分,不见火)枇杷叶(五片,拭去上锉细,用水四盏,生姜十片,煎二盏,去滓,空心温服,分二服。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良姜汤

橘皮(去白)良姜(切,炒)桂枝(去皮,不见火)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秤,各一分)麻黄分,炙)杏仁(二十上粗末,用水四盏,姜十片,枣三个,同煎至二盏,去滓,下槟榔末再煎三沸,通口服一盏不下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吃噫又方

枳壳(半两,去穣,麸炒黄)木香(一钱)

上细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未知,再与。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滑石丸

治伤寒衄血。

滑石末,不拘多少,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立止,只用药末一大钱,饭少许,同嚼下亦得。老幼皆可服。

阳晦叔云:鼻衄者当汗不汗所致,其血青黑时,不以多少,勿得止。宜服温和药以调其荣卫。才见血鲜,急以此药止之。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桂枝汤

方在前

有人病发热恶寒自汗,脉浮而微弱,三服此汤而愈。此方在仲景一百十三方内,独冠其首。今人全不用,苦哉。仲景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所以名发之不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茵陈蒿汤

治胃中有热有湿有宿谷,相抟发黄。

茵陈蒿(嫩者,一两半)大黄(三分,以湿纸裹甑上蒸)栀子(小者十枚去皮)

上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调五苓散二钱服,以知为度。

五苓散。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又治霍乱吐泻,燥渴引饮。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五苓散

猪苓(去黑皮,一两半)泽泻(二两半)白术(一两半)白茯苓(去皮,一两半)

桂(一两,去粗皮,不见火)

上件各事持捣为散,拌匀,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汗出即愈。又服。

卷第八伤寒时疫(上)

瓜蒂散

治头中寒湿发黄胆。

瓜蒂(二七个)赤小豆秫米(各二七粒)

上细末,水法丸如大豆大,一枚许纳鼻中,缩鼻令入,当出黄水,切不可吹入。

庚戌年避地维扬界,有一家病伤寒七八日,身体洞黄,鼻目皆痛,两髀及项颈腰脊强急,大而调五又记一家病身体痛,面黄喘满,头痛,自能饮食,大小便如经。予诊之脉大而虚,鼻塞且烦发药之又记一舟梢病伤寒发黄,鼻内酸痛,身与目如金,小便赤而数,大便如经。或者欲用茵陈五清道鼻一呷散,即《九龠卫生》方驱风妙应散。疗危恶诸风,角弓反张,失音不语,牙关紧急,涎潮发搐,目瞪直视,精神昏塞。(呷迄甲切吸呷也)

大天南星(不拘多少)

上选腊辰日,以河水露星宿下浸四十九日,浸毕取出,用米泔水洗去滑,焙干为细末。

每服大人用一钱,小儿一字。并生姜薄荷汤调服。如牙关紧急,口紧不开,即斡开口。先以此药

四库全书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