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寿世保元 >前言·卷十 单品杂治

《寿世保元》前言·卷十 单品杂治

明朝 寿世保元 龚廷贤 著

食盐治验

一凡觉胸中酒食停积。或被人劝饮过多。一切诸物。心下胀满。只用盐花擦牙齿。温水漱下。不过二次。如汤泼雪。实时舒畅通畅也。

一用盐揩擦牙齿。少时吐水放掌中洗眼。夜见小字。此擦牙牙固。洗眼眼明。

一小便卒不通。炒盐纳脐中。即下。

一干霍乱。上不得吐。下不得利。出冷汗。气将绝。炒盐一大匙。炒令红。童便一小碗二味温和服之。少顷吐下即愈。俗名绞肠痧腹痛。

一肝脏气虚。风冷搏于筋。遍体转筋入腹不可忍。热汤三斗。入盐半斤。乘热渍之。

一齿龈宣露。每旦捻盐纳口中。以热水含漱百遍。不过五日。即密致坚固。

一眼生浮翳粟翳。露膜遮睛取雪白盐生研少许。以大灯草蘸盐。轻手指定浮翳就点。

凡三次。疼痛勿惊恐。屡效。

一面上酒刺。并酒鼻。切忌手搔手挤。只用无灰好盐炒过。如痒即将盐擦之。如出血出水。即将盐按在伤处止之。久即除根。

一蝎螫痛不可忍。以苦盐点大眼角。若螫左边点左。右边点右。或只以盐汤渍伤处为妙一妇人阴户极痒难忍。以盐涂之即已。

一寸白虫。上攻心痛。用盐煮马齿苋一碗。入醋半盏。空心食之。少时虫出。

一香港脚作痛。每用盐涂擦脚膝。至足甲。淹少时。却用热水泡洗即已。

一喉痹肿痛。用盐炒红。研末吹患处。五七次。吐出涎即愈。

卷十单品杂治

香油治验

一中风不语。或痰厥气厥。忽然倒仆。不省人事。急用香油三。四两。入麝香末二三分搅匀。将病患之口。斡开灌下。通其关窍。即便苏醒。如无麝香。用生姜自然汁半盏同服亦可一中信石毒。或因气恼自服。急用香油灌之一碗余。或吐或行下即愈。若以酒调服者难救。其毒发散于周身也。

一痈疽疖毒。并天泡杨梅等疮。用香油一斤。入水半钟煎炼。油耗白烟起。住火。以瓷瓶收贮。每早晚用熟油一钟。对好无灰酒一钟。温服。七日除根。

一心疼噤了牙关。欲死者。隔年老葱白三五根。捣如泥。取汁。将病患口斡开。用茶匙送葱汁入喉中。用香油四两灌下。油不可少用。但得葱油下喉。其人即苏。少时将腹中所停虫积等物。化为黄水。从大小便出。微利为佳。永不再发。若葱干无汁。加水在内捣汁。

一诸虫入耳。用香油灌之即出。

一产后生肠不收。用香油炼熟。以盆盛候温。却令产妇坐油盆中。约一顿饭时。用皂角末少许。吹鼻中。即作嚏。立上。神效。

一伤寒三五日。忽有黄。用生香油一盏。水半盏。鸡子白一枚。和之令匀。顿服之。

一虫咬心痛。香油盐熬服一盏。

一中菌毒。用香油一盏。入甘草不拘多少。煎一沸。勿令黑。冷服即解。

卷十单品杂治

生姜治验

一呕吐不止。用生姜一大块。切薄片。勿令折断。层层擦盐在内。用水湿苎麻布裹之。

外用纸裹。水湿火煨。令纸干。取出苎麻布并纸。将生姜捣烂。和稀米汤呷服即止。北方无苎麻。

用夏布亦可。

一咳嗽连咳四五十声者。用连皮生姜自然汁一合。加白蜜二茶匙。同放茶钟内。顿滚温服。三四次即愈。

一感冒风寒。发热头疼腹痛。用连皮生姜一大块。连根葱白七根。连壳核桃三枚。打碎细茶一撮。水三碗。煎热服。被盖出汗。

一痔疮突出。疼痛不止。立坐不便。先用韭菜洗净。以沸汤煎于瓦木器内熏之。用手沃洗即愈。如未消。用生姜切薄片。放于痔上痛甚处。以熟艾作炷于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若肛门上有两三个痔。三五日后。如前法。逐一灸之。屡效。

一老人咳嗽喘息。烦热不下食。食即吐逆。腹胀满。生姜汁十五合。白砂糖四两。二味相和。微火温之。一二十漱即止。每度含半匙。渐渐下汁。

一伤寒胸膈不宽。一切寒结热结。水结食结。痞结血结。痰结支结。大小结胸。痞气结者。

俱用生姜捣烂如泥。去汁取渣。炒热绢包。渐渐揉熨心胸胁下。其满痛豁然自愈。如姜渣冷再入姜汁。再炒再熨。热结不用炒。

卷十单品杂治

葱白治验

(神效葱熨法)

一虚怯人肢。体患肿块。或作痛。或不痛。或风袭于经络。肢体疼痛。或四肢筋挛骨痛而又治流注。并跌扑损伤肿痛。用葱头细切捣烂。炒热敷患处。冷则易之。再熨肿处。即已。

此外补阳气。而逐散壅滞之法也。

一刀斧伤破。血流不止。痛苦难禁。急将葱白捣烂。炒热敷伤处。痛与血随止。葱冷再三易。遂不复痛。

一小便不通。小腹胀满。不急治。即杀人。急用连根葱白一斤。捣烂炒热。以帛裹。分作两处。更替熨脐下。即通。加些麝香在内。

一妇人胎漏。时时下血。用葱白一把。浓煎汁饮之。

一妇人吹乳乳痈。肿痛不可忍。用连根葱捣烂。铺乳患处。上用瓦罐盛火。盖在葱上。

一时蒸热。汗出立愈。

一白虎风。走注痛痒。用三年陈酽醋二碗。葱白一斤。煮一沸滤出。布帛热裹。当患处熨之。

一切肿疮。无名肿毒。以葱白共蜜捣如泥。贴患处立愈。

一人因伤其拇指。并爪甲劈裂。索金创药裹之。其痛不止。急取葱白入糠灰火煨蒸热。

剥皮劈开。其间有涕。取搽损处。

仍多煨。取继续易热者。凡三易之。立愈。又一人因误截去一指。亦用此法。则血止痛消。亦不溃。良方也。

卷十单品杂治

萝卜治验

一酒疾大便下血。旬日不止。用生萝卜拣稍大圆实者二十枚。青叶寸余及下根。用瓷瓶取井水煮。令十分熟烂。姜米淡醋。空心任意食之。立止。用银器。重汤煮之尤佳。

一腹内初有积聚。服此利下如鹅卵大。即愈。用萝卜切如面条半盏。熟香油半盏。一处同炒黄色。入水二盏。煎至一盏。连萝卜空心温服。通后。以米饮养二三日。

一吐血并衄血。用萝卜捣汁一钟。入盐少许。服之立止。或以萝卜汁藕汁同饮。及滴入鼻中亦妙。

一牙宣出血。用白萝卜一碗。加盐一钱。不时漱口。即止。

一疥疮搔痒不止。用萝卜一个。内剜取一孔。纳硫黄。不拘多少。仍塞口。灰火中烧成汁。取出捣研。再加猪油同捣。外加硫黄银朱各少许。搽疥效。

一声音不出。用萝卜三个切片。入皂角一挺。去皮子。水一碗。煎至半碗以下。服之。

不过三服。能语声出。

卷十单品杂治

大蒜治验

一蜈蚣咬伤。痛不止。用独蒜擦螫处。痛立止。

一切无名肿痛恶毒。发背痈疽。用蒜掐断。擦患处立消。

一痢疾用古墓中锻石。大蒜捣为丸。如梧子大。米汤送下。

一心痛。五月五日午时。取独蒜五个。捣如泥。入黄丹三两为丸。鸡头子大。晒干。醋磨一丸服之。

一蒜味辛热。为阳中之物。令人气实闷乱而自吐。若蛇虫蛊瘕。尤为宜之。褚澄以蒜一升。吐李道念之鸡雏。齐谐记云。

郭坦之儿。食蒜一畦。吐消食笼于顷刻。蒜之妙用如此。

一治小儿白秃疮。凡头上团团然白色。以蒜揩白处。早朝使之。

一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用独头大蒜。烧熟去皮。棉裹纳下部。气立通。又治腹满不能服药。以此导之。冷则易之。立效。

卷十单品杂治

苦参治验

一时疫热病。狂言心躁。结胸垂死。苦参切片微炒。每服五钱。水煎温服。连进数服。

有汗无汗即瘥。达斋以酒炒热服。

一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苦参五两。乌梅二十个。锉片。水二升。煎一升分服。

一伤寒三四日已呕吐。更宜吐之。苦参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得吐立瘥。

一天行时病。四五日结胸满痛。身体壮热。苦参一两锉。以醋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尽饮。食当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用温覆取汗愈。

一狂邪发恶。或披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苦参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

一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忍。连胸膛脐腹。及近阴处皆然。痰涎亦多。夜不能卧。

苦参(一两)皂角(二两)

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苦参末为丸。如梧子大。食后。温水送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次日便愈。

一疮疥。盖能杀虫。苦参炒烟出为末。米饮下。

一发背痔疮疼痛。疥癞瘙痒。苦参炒为末。水丸。每服三钱。酒送下。

一杨梅棉花等疮。苦参生捣汁饮之。有效。

一肠风泻血。并血痢热痢。苦参炒带烟出为末。米饮下。

一方。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一发黄谷疸。食劳。头旋。恶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劳疸者因劳为名谷疸者因食而得)

苦参(三两)龙胆草(一合)

为末。牛胆丸如梧子大。生大麦汤下五丸。日进三服。劳疸。加栀子仁三七个。

一治卒心痛。又治饮食中毒。鱼肉菜等。取吐愈。

苦参三两。好酒一升半。煮八分。分二次热服。

一治酒鼻。

苦参(四两)当归(二两)

为末。酒糊丸。茶下。

一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有黄水。及生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并治。

苦参(四两)荆芥(一两)

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茶送下。

一治杨梅疠风等疮。能治内热。消疮毒。补心养气。苦参半斤洗净。锉碎。分作二处。

将绢袋兜浸酒一坛。春冬浸一月。秋夏浸十日后。早晚间服。大治疮科之圣药。平居无病服此药能消一切风毒。理脾胃。常服。每坛用半斤。有疮。用一斤。每坛用酒十五壶。

一苦参汤齐大夫病龋齿。仓公为之作苦参汤。日漱三升。五六日病愈。盖取其苦能安齿蠹。寒能去风热也。后人无风蠹。有用苦参汤洁齿。久而病腰重。降多故也。

卷十单品杂治

百草霜治验

一白痢肚腹疼痛。百草霜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用酒调服。米汤亦可。

一久疟不愈。

百草霜(二钱)香附米(三钱)

研末。生蜜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乌梅汤下。隔一日用一服。不过三服。立效。

一吐血下血。百草霜末。每服三钱。米饮调下。

一吐血。用糯米汤下。

一口鼻中出血。用一字吹入鼻。

一皮破血出。及灸疮出血。掺半钱。立止。

一便血血痢。男用公猪血。女用雌猪血。和百草霜为丸。或以血蘸服。

一血崩。用陈槐花一两。百草霜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烧红秤锤淬酒下。

一诸疮并疮。百草霜末。过江龙(即验船锻石)烧过为末。二味研细。掺疮上即出水。

敛疮口神效。

一舌肿硬。闭塞闷乱。百草霜、食盐各等分为末。水调。涂舌上。

一治热心气疼。百草霜末。每服三钱。用童子小便调下。

一治妇人产后下血不止。杂草烧釜锈二钱。酒调服。

一治吐血及伤酒饱食。低头掬损。吐血至多。并血妄行。口鼻俱出。但声未失者。投之无不效。百草霜每服三钱。童便酒和服。

一治跌扑损伤。恶血入肠胃。下血溺如瘀血者。百草霜研细。好酒调服。

卷十

杂方

法制芽茶

(鲁府传)清火化痰。消食止渴解酒。

芽茶(一斤净冷水洗过烘干)白檀香(为末半两)白豆蔻(为末五钱)片脑(一钱另研)

上用甘草熬膏。与茶拌匀。将三味药末撒开晒干。不拘时嚼咽。任意下。

法制枸杞子

(鲁府传)补诸虚。滋肾水。延年益寿。

甘枸杞子(红者半斤)白檀香(为末五钱)白豆蔻(为末四钱)片脑(一钱另研)

上用甘草膏拌枸杞子。三味末为衣。任意取用。

法制人参膏

(鲁府传)

补元气。生津液。轻身延年。

人参(清河大而坚者四两)白檀香(为末二钱)白豆蔻(为末钱半)

上用甘草膏同煎为膏。

上清丸

龙脑薄荷(二两)乌梅肉(二两)孩儿茶(五钱)硼砂(三钱)百药煎(五钱)真玄明粉(五钱)冰片(三钱)白砂糖(三两)

上为细末。薄荷汤丸如弹子大。噙化。一方。有诃子。无玄明粉、百药煎。

梅酥饼

清上焦。润咽膈。生津液。化痰降火。止咳嗽。

南薄荷叶(三两)紫苏叶(五钱)白粉葛(一两)白砂糖(八两)乌梅肉(一两半另末)

上为细末。入片脑一分半。研细放入。同研匀。加炼蜜和成剂。略带硬些。丸如樱桃大每一丸。噙化。

桂花饼

清痰降火。止咳生津。

桂花(一两)孩儿茶(五钱)诃子(七个)甘草(五分)

上锉末。桂花水为饼。每嚼一丸。滚水下。

玉露霜

真干绿豆粉一斤研细薄荷叶一斤。以水微湿之。用甑先将薄荷叶铺底上。用棉布隔住。

筛子筛豆粉于布上。又用薄荷叶铺上盖住。纸糊封固。蒸一炷香为度。取出。去薄荷。每豆粉一斤。用白糖霜四两。和匀用之。

楂梨膏

用鲜肥山楂十斤去核。甜梨十斤去核。共捣取自然汁。入锅煎熬如汁十斤。入蜜四两。

共熬成膏。

法制半夏

大半夏一斤。先用汤泡七次。姜汁浸七日。白矾水浸七日。芒硝水浸七日。皂角水浸三日。

再用白矾芒硝煎。水浸。一日一易。至七日。大者切片。小者为末如霜露。名半夏膏。大者名法制半夏。每一斤。加薄荷叶六两。炙甘草三两。

卷十杂方

歌曰

开膈屡臻实效。止呕未必虚谈。更能止嗽化涎痰。蕴积胸中不散。夏日能消暑渴。冬天却解沉寒。随时细嚼有余。甘利济人生千万。

上上合香油方

排草末(四两)檀香(一两)甘松(一两)零陵香(三两)丁香(三钱)薄荷叶(二钱)

真麝(二钱)白芷(二两五钱)大黄(二两)北细辛(五钱)荔枝壳(二两七钱)苏合香油(二两)

上为细末。

衣香方

官桂(二两)白芷(三两)大黄(三两)山柰(一两)小茴香(五钱)细辛(七钱)薄荷叶(一两)

上为末用。

德州肥皂

独活(五钱)白芷(三两)细辛(七钱)红豆(五钱)

上为末。肥皂三斤。磨为末。净糖一斤。共捣烂为丸。

上上香茶饼

檀香柯子皮儿茶硼砂(各一两)沉香(一钱)薄荷叶(一两)甘松(一两)乌梅肉(五钱)

上为末。甘草一斤。水七斤。熬成膏为丸。再加些冰片。尤妙。

京山王府香豆豉

盐(一斤)薄荷叶(四五两)草果(十个去皮)莳萝(二两)小茴(一两)花椒(一两)

官桂(二个)红豆(去皮五钱)陈皮(切丝二两)甘草(去皮切二两)杏仁(去皮切二两)瓜仁(五钱)橙皮(切丝二两)紫苏(切丝二两)姜(二片临时切丝)菜瓜(十斤去穣切片临时用)

上药俱为末。于三月三。或五月五。用大黄豆一官斗。水淘净。浸一宿晒干。笼蒸熟。

冷一宿。细面拌匀。用罗筛去粗渣。登箔十二尺高。芦席摊豆。约二指浓。用黄蒿或楮叶并席。

密覆七日。上有黄衣。取晒干簸净。入料物。六月六日下。不用水。搅匀。一日拌四五次。

装坛内。逐日轮晒。至三七倾出。晒半干湿。复入坛内取用。或将油拌。即是湿豆豉。

糯米酱法

糯米一小斗。如常法做成酒。带浆入炒盐半斤。

淡豆豉(半斤)花椒(三两)胡椒(五钱)大茴(二两)小茴(二两)干姜(二两)

上与酒浆盐药。俱合作一处。磨成浆。则成酱。调和五味最佳。

神仙醋法

清明日用糯米一小斗。注水浸一七日。不许下手放水米内。去一七日后。将米放蒲。包吊在屋檐上。四月八日取下米。入水三壶。桃条搅一七日。封固坛内。六月六日来开。其味酸美

延寿酒

好上等堆花烧酒一坛。入龙眼去壳一斤。桂花四两。白糖八两。封固经年。愈久愈佳。

其味清美香甜。每随量饮。不可过醉。能安神定志。宁心悦颜香口。却病延年。

赛襄陵酒妙方

乌头(去皮脐)细辛白芷良姜官桂(去粗皮)白术(去油芦各十二两)杏仁(一斤十两去皮尖)

上为末。入白面一百斤。搅令匀。用绿豆五斤煮熟。略冷。同和一处。做成小块。内用桑麻叶包裹。外用白纸包裹。尝风处置箔摊上。过一七日翻一次。方法用白米一斗。用此面十二两。

卷十

通治

一论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通治百病。此药真能起死回生。当制十数万锭济人。奇效不可尽述。

神仙太乙紫金丹

(一名万病解毒丹一名紫金锭一名玉枢丹)

山茨菇(南北处处有之俗名金灯笼叶似韭花似灯笼色白似有黑点结子上有三棱二月开花三月结子四月初苗枯空地得之迟则苗腐烂难寻矣与有毒老鸦蒜极相类但蒜无毛茨菇有毛包裹剥去皮洗极净焙干二两)川文蛤(一名五倍子锤破刮洗令净焙干二两)千金子(一名续随子去壳拣色极白者用纸包裹换纸欲十数次去尽油以色白再研纸无油成霜为度一两)麝香(拣尽血毛皮壳细研净三钱)红牙大戟(苏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戟次之去芦根洗极净焙干一两半此方绵大戟色白者太峻利反能伤人弱人并有吐血者慎之慎之)

上制法。宜端午七夕重阳。吉日修合。量药多寡。预期数日前。将前五味各为极细末。

设盥洗盆。出入必净手。各用新洁器盛。纸盖。至期用数盆。各逐盆配合分两。搅和数百次。极匀。仍重罗两遍。根据方用糯米浓稠调和。于木臼内杵数千下。极光润为度。每锭一钱。每服一锭。病势重者连服。通利一两行。无妨。用温粥补住。要极其洁净。如法修制。

一切饮食药毒虫毒瘴气恶菌河吃死牛马驼羸等诸毒。并用凉水磨服。南方虫母瘴疠伤人。才觉意思不快。即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

一痈疽发背对口。天蛇头无名疔肿杨梅等。一切恶疮。诸风瘾疹赤肿。未破时。及痔疮并用无灰淡酒磨服。及用凉水调涂疮上。日夜各数次。觉痒立消。已溃出脓血者。亦减分数。

一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妄语。胸膈壅滞。邪毒未发。及瘟疫。及喉蛾缠喉风。冷水薄荷一小叶研下。

一心气痛并诸气。用淡酒或淡姜汤磨服。

一赤白痢疾泄泻。肚腹急痛。霍乱绞肠痧等症。及诸痰病。并用薄荷汤磨服。

一男子妇人。急中癫邪。喝叫乱走。梦交鬼胎。狂乱失心。及羊儿猪癫等风。中风中气口眼斜。牙关紧急。语言謇涩。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脚腰腿周身皆疼痛。行步艰辛。诸风诸痫。并用暖无灰酒下。

一自缢溺水死。心头暖者。惊死客忤死。未隔宿者。冷水磨灌下。

一蛇毒风犬。一应恶虫伤。冷水磨涂伤处。另用淡酒磨下。

一久近疟疾。临发时东流水煎桃柳枝汤磨下。

一小儿急惊慢风。五疳五痢脾病黄肿。瘾疹疮瘤。牙关紧急。并用蜜水薄荷小叶同磨下及搽。量儿大小。一丸作二三服。

一牙痛。酒磨涂。及含药少许。良久下。

一汤火伤。流水磨涂伤处。

一打扑伤损。炒松节无灰酒下。

一年深日近头痛。太阳疼。用酒入薄荷研烂。磨纸花贴太阳穴上。

一诸蛊肿胀。大麦芽煎汤下。

一妇人女子。经水不通。红花煎汤下。有孕妇人不可服。

一家患传尸痨。兄弟五人。已死者三。方急令服此药。遂各进一锭。一下恶物如脓状。

一下死虫如蛾形。俱获生。遂以此药广济传尸症。无不验者。

女子久患痨瘵。为尸虫所噬。磨一锭。服之。一时吐下小虫十余条。后服苏合香丸。

凡半月。遂如常。药品虽不言补羸。瘦人服之并效。诚卫身之宝也。每料费银不过二钱。可救数十人。内有山茨菇、千金子。皆有子可种。可如法合制以济人。

一牛马六畜中毒。亦以此药救之。

一方。加雄黄透明者三钱。历试治诸疮。极效。

万应剪金丹

天数五。地数五。金木水火土。若人病血气。能救世间苦。

青皮(去穣三钱)黄连(去皮三钱)半夏(汤泡七次约九个)乌梅(七个全)杏仁(二十五个不去皮尖)陈皮(去白三钱)木香(一两)槟榔(二十一个)枳壳(去穣二钱)巴豆(三十五个去壳)黄丹(水飞一两)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御米(五钱)黄蜡(二两捶入水中去渣一两五钱)

上为末。用黄蜡溶开。入药末和匀。如硬。加蜜少许。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汤列于后红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椿根白皮汤下。产后痢。当归汤下。噤口痢莲肉、山药、防风、粟米汤下。痢下如鱼脑脓汁。用真人养脏汤加附子一片煎汤下。水泄。用五苓散煎汤下。霍乱吐泻。姜汤下。口吐清水。诃子汤下。头痛腰疼。冷气冲心。下元虚损。酒下。咳嗽。桔梗、杏仁汤下。气痛。宿食不消。生姜汤下。心痛。酒下。腹痛。

葱白汤下。脐下痛。芥菜汤下。蛔虫寸白虫咬心痛。槟榔汤下。时气。井花水下。浑身壮热砂糖水下。阳毒伤寒。栀子、黄连汤下。阴毒伤寒。附子、枣儿汤下。虚热。柴胡、竹茹汤下。寒热。乌梅汤下。上焦虚热。大黄汤下。脾胃虚寒。酒下。一切风痛。升麻汤下。大小便不通。木通汤下。一切疮疼。萝卜汤下。五劳七伤。猪胆汤下。打扑伤损。酒下。小儿天吊惊风。防己汤下。

十仙夺命丹

三棱莪术木香沉香丁香没药川芎皂角苦葶苈巴豆(去壳捶去油各等分)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樱桃大。每一丸。空心。凉水送下。

一梅核气。一鼓满。一积聚痞结。一瘕气块。一冷腹痛热水泻。

一冷心疼。一食积。一气积。一经脉不通。一冷积。

卷十

金疮

夫金疮者。或刀斧枪剑所伤。出血不止。若出血太多者。外用止血生肌之药。内用清心补血而调理之。大抵脉浮细易治。紧数者。难治。

一治金疮出血不止。

海螵蛸(五钱)白龙骨(五钱)五倍子(二两)赤石脂(一两)血竭(三钱五分)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以冷水洗净。敷于伤处。百发百中。

一治刀伤石磕。损血不止。肿痛不可忍。用葱一大把。切烂。捣如泥。熟研乘热敷之。

如冷再换。其痛即止。

一治伤破手足。血出不止。一时无药。即以自己小便淋洗伤处。虽痛甚而即愈。

一治石伤刀损破者。用砖上陈锻石研细末。敷肿处。血止即愈。不出脓。又不痛。神效一止血住痛生肌。

金疮丹

嫩老鼠(未生毛不拘多少)韭菜根上各等分。石臼捣烂。入嫩锻石末于内。掺干成饼。为度。阴干。用时以刀刮药末。敷伤处。

一论金疮所伤。并一切疮。马断梁等疮。

一捻金

用月黑牛胆一个。装入锻石四两。白矾一两。阴干取出。入黄丹炒一两。研和敷患处。

凡一切手足皮肤。偶然出血不止。或枪刀刺伤。或伤破手腕。血长流不止。用手指紧捺患处。或麻绳扎住。半日或一日即住。急服八物汤。生血气为主。

一治箭伤。能收敛金疮口。无疤痕。用刘寄奴为末。掺之立效。

一治金疮箭镞所伤。用松树悬皮。生为末。锻石通红。研为细末。和匀敷之。止血收疮口。神效。

一治毒箭伤破欲死者。用盐汁敷之。如无盐。用靛青搽疮。立愈。

一治打破肢体。血出不止。(中州傅体爱传)用生半夏为末。掺患处立止。

一凡刀斧所伤。血不止。切勿饮水。令血不止而死者多。若血不止。急以布蘸热汤含之令冷水浸之即止。

一箭头入骨肉。不能出者。用鹅管石为末。撒在四围。箭头自出。

一治刀斧重伤。斫断手足。血出不止。痛入骨髓。急用手按上捉住。

降真香(二两锉末)老松香(五钱)

上同研细末。童便洗净。四围用药敷住。止血住痛。生肌接骨。

一治金疮肿痛。出血不止。寒热口干。此气虚血无所附。而血不归经也。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麦冬主之。阳气复而愈。

一治刀斧伤破。打破跌破。出血不止。开口不合。用此止血生肌住痛。立时见效。

金疮散

银末发灰血竭人指甲(烧存性)珍珠(烧存性各等分)

上为末。研匀。每用掺于患处。立效。

一治医针入。而针折在肉中。以鼠脑捣如膏涂之。

铁棘竹木诸刺。在肉中不出。并蛇骨刺入毒痛。方用烧死鼠敷之。

卷十

齿伤

一人齿咬破指头。痛不可忍。久则烂脱手指。并手掌。诸方不载。急用人尿使瓶盛之。

将患指浸在内。一宿即愈。如烂者。用食蛇龟壳烧灰敷之。如无龟。用鳖壳烧灰。搽敷立愈。

卷十

中毒

人为百药所中伤。其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又曰。洪大而迟者生。微细而数者死。大凡百毒所中。用甘草绿豆水煎服之。能解百毒。

一方。宜多灌香油为最良。

一治信毒水粉山砒霜。及一切杀人之毒。

巴豆壳(壮者十四个弱者七个)花椒(去目五分)甘草(五分)

上共捣为末。凉水化服。实时呕吐。如不吐再服。其毒尽出。如呕吐不止。用旧壁土滚水泡服。立止。

一论中砒霜毒。于肉饭中得之者。则易治。饮酒中得之者。则散归百脉。难治。若在胃膈作痛。可吐。在腹中。可下。急服药。得吐泄则愈。

一中砒霜毒诸方一方。用绿豆半升。细擂去渣。以新汲水调服。

一方。用人粪汁灌之。立愈。

一方。用腊月猪苦胆服之。立已。

一方。用旱稻草烧灰。以新汲水淋汁。绢巾滤过。冷服一碗。毒从下利。

一方。刺羊血饮之。立效。

一方。用黑铅。井水磨服效。

一方。用生麻油一碗。灌之立愈。

一方。用羊血阴干收贮。用井花水调服。

一方。用新鸭血杀吃之。不用水调。

一中砒霜水粉毒。用胆矾一分研烂。入井水一小盏和匀。服之立解。

一中山砒霜毒将死。用丝瓜根、木槿叶研。凉水调吃一二碗。立解。

一中信毒水粉山砒霜毒。并小儿虫积。用荸荠食之。立解。

一中巴豆毒。煮黄连汤饮之。

一中巴豆毒。利下不止。

干姜(炮)黄连(炒)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凉水调服。

一中水粉毒陈壁隔去硝屑。水丸。百草霜为衣。水送下。

一解砒霜毒。

硫黄(四钱)绿豆(粉五钱)

上为细末。冷水调。频频缓服。冬月用温服。如肚痛再加一服。待肚不痛。用鸡毛探吐。吐后用温温稀粥。四五日不可食饭粽。以此救数人效。

一治误吞金铁并铜钱。羊胫骨炭火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米饮送下。取下物从大便中出。一治误吞铜钱。或金银等物不能化者。用砂仁浓煎汤服之。其物自下。

一治误吞针。用雄磁石为末。丸如樱桃大。吞下。即服通利之药。打下大便而出。

昔有一女子。将针尖误咽下肚。诸医不治。用蚕豆煮熟。同韭菜吃下。针同菜由大便而出。

一儿误吞针。鲠喉不下。死在须臾。用黑砂糖和黄泥为丸。令儿吞下。泥裹针于内。由大便而下。

一方。用木炭烧红。急捣细末。米汤调服。

一方。用磁石一块。当呵之自出。

一中半夏毒。以生姜汁饮之。

一中杏仁毒。捣盐汁解之。

一中桐油毒。柿饼嚼吃。立解。

一中花椒毒。闭气不通。新汲水饮之。

一中藜芦毒。葱煮汁服。解之。

一中阿芙蓉毒。或致不省人事。用酽醋温热。入砂糖灌下一二碗。探吐之。

一中草乌、川乌、附子之毒。呕吐不止。以香油灌下立解。

一方。用多年陈壁土泡汤。如渴用水调服之。

一饮馔中毒。用黑豆、甘草煮汁。恣饮无虞。中砒霜者亦效。

一治人或酒后口渴。或发热太甚。夜间吃水。误食水蛭在腹。或至三五个月。而面黄肌瘦。

腹胀满。诸药不效。用泥土为丸。香油为衣。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二百丸。空心。

温水送下。其蛭从土而下。且油能泄泻泥土水蛭之出也。故效。

一治误食河豚鱼毒。一时危困。仓卒无药。用香油多灌之。毒出尽。即瘥。否则杀人。

又法。用白矾末。以沸汤调灌之。立愈。

一治误吞田螺。哽喉不下。死在须臾。用鸭一只。以水灌入口中。少顷。将鸭倒悬。令出涎水。与患人服之。不一刻。其骨即化。

一治误食鳝鳖虾蟆毒。用豆豉一大合。新汲水浸。令豉水浓。温服之。此三物令人大小便秘。脐下痛。有致死者。

一治误食蟹中毒。煮紫苏饮一两盏。即解。

一方。以生藕汁。或煮干蒜汁服。均效。

一治凡中六畜肉毒。用犀角浓磨水。只服一碗便好。

一治误中斑蝥毒。煮黑豆汁饮之。又宜泽兰叶研汁饮之。

卷十中毒

补遗

一治服信毒方。建昌胡春寰传。

威灵仙(生者七钱干者一两)绿豆粉(一钱)芝麻(一钱)

上将威灵仙研烂。同下二味。入凉水二碗。搅匀。先服一碗。次将鸡毛。如服白信。用红公鸡尾毛。如服红信。用白鸡毛一根。入喉中即吐。次又服前药。又探又吐。三日愈。

一治信毒神方。建昌邓少山传。

百草霜(一钱)硫黄(五分)白矾(煮过巴豆三粒烧成灰三味研末)鸡清(三个)黄土(一两)

上水研化。滤去渣。将药入内调下。

一方。用绿豆粉、白矾、甘草。各等分为细末。每三钱。香葱汤下。

一中砂毒。研绿豆汁以解之。

一治牛肉伤。成胀满。用干稻草浓煎汤。服之立效。

一中箭毒。以盐贴疮上。灸盐三十壮瘥。

一中鳝鱼毒。可食蟹即解。

一中食牛马肉毒。甘草四两。研酒服。尽量饮之。须臾即吐或泻。如渴。切不可饮水。

饮之即死。

卷十

骨鲠

一治一切骨鲠。或竹木箭刺喉中不下。

胜金方

于腊月中取鳜鱼胆。悬北檐下令干。每有鱼鲠。即取一皂子许。以酒煎化。温温呷下。

若得逆便吐。骨即随顽痰出。若未吐。更吃温酒。但以吐出为妙。酒即随性量力也。若更未出。

即煎一块子。无不出者。此药应是鲠在脏腑中。日久疼痛。面黄甚者。服之皆出。若卒求鳜鱼不得。蠡鱼鲫鱼鱼俱可。腊月收之。蠡鱼即黑大头。

一治鸡鱼等骨所鲠。用金樱子根。将竹签取出。捶烂水煎。用罐嘴插入喉内灌下。勿犯牙。

一治诸骨鲠喉。用玉簪花为末。无花用根取汁。用好醋调汁灌服。不可犯牙。犯之即落。

一治鸡鱼骨鲠。用霜梅捶成指大丸子。再将棉裹。用线穿在内。冷茶送下。扯住线头在手。一呕即出。

一治鱼骨鲠不出。以蒜纳鼻中即出。

一治鸡鱼骨鲠。灯心灰。以米糖如指大。蘸灰置喉中。勿令沾齿。待糖化。骨即化下。

一治诸骨鲠喉。以狗涎饮之即下。

一治骨鲠。取硼砂一小块。口含化即下。

一诸骨鲠喉。(池素水传)黄蜡为丸。如枣大小。将温茶饱服。多多为佳。然后服一丸当时诸骨或吐或下。如神。

一鸡骨鲠。用香油煎滚。待温服之。即可吐出。

一诸般骨鲠。及鱼鲠咽喉。吞吐不得。以橄榄食下即化。如无橄榄。用核烧灰。水调下亦化。

卷十

邪祟

脉来乍大乍小。乍长乍短。为邪祟脉。又寸尺有脉。关中无脉。为鬼脉。

鬼脉得病之初。便谵语。或发狂。六部无脉。切大指之下。寸口之上。有动脉者是。

卷十邪祟

承祖灸鬼法

一治一切惊狂谵妄。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等症。以病者两手大拇指。用细麻绳扎缚定。以大艾炷置于其中。两介甲。及两指角肉四处着火。一处不着即不效。灸七壮神效。

一论妇人瘟疾。此方最妙。

辟邪丹

虎头骨(二两)朱砂雄黄雌黄鬼臼皂荚芜荑仁鬼箭藜芦(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臂上。或当病患房内烧之。

一客忤者。中恶之类也。多于道间门外得之。令人心腹绞痛。胀满气喘。入心胸。如不急治。能杀人。捣墨水和服一钱。

一飞尸者。游走皮肤。穿脏腑。每发刺痛。变作无常处。

一遁尸者。附骨入肉。攻凿血脉。每发不可得近。见尸丧。闻哀哭便作。

一风尸者。淫濯四肢。不知痛之所作。每发昏沉。得风雪便作。

一沉尸者。缠骨结脏。冲心胁。每发绞切。遇寒冷便作。

一尸疰者。举身沉重。精神错杂。觉昏废。每节气至。则辄至。大恶。

上俱宜服苏合香丸(方见诸气)

一论中恶客忤。心腹胀满痒痛。如锥刀刺痛。气急口噤者。以热汤或酒送下。若不下。

扶起头灌之。令下喉。须臾瘥。未苏。更与三丸。腹当鸣转。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亦须折齿灌之。药入喉即瘥。忌芦笋猪肉冷水肥皂之物。

备急丹

大黄巴豆(去壳油)干姜(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量老幼虚实用之。

一论心腹痛如锥刺。下血便死。不知人事。及卧魇啮脚踵不觉者。诸恶毒瓦斯病方。此是汉文帝时太仓公淳于意方。故名。

仓公散

白矾皂荚雄黄藜芦(各等分)

上四味共为细末。每用如豆大。纳竹管中。吹入病患鼻内。得嚏则气通。便活。若未嚏更吹之。以得嚏为度。能起死回生。

一方。治急时气。缠喉风。渐入咽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名如圣散。加全蝎七枚。吹鼻吐痰。

一论凡遇尸丧。玩古庙。入无人所居之室。回来暴绝。面赤无语者。名曰尸疰。亦曰鬼疰。

即中祟之谓也。进药便死。宜移病患。更行火醋熏鼻法。则可复苏。否则七窍迸血而死。

一论凡感臭秽瘴毒暴绝者。名曰中恶。不治即死。宜烧炭火一杓。以醋沃之。令患人鼻受醋气。则可复苏。既苏以藿香正气散服之。(方见霍乱)

一论初到客舍馆驿。及久无人居之冷房中。为邪厉所袭。但闻其人吃吃作声。便令人叫唤。

如不醒。可用牛黄、雄黄各一钱。朱砂五分。共为细末。每一钱。床下烧。一钱酒灌之。

一论凡馆舍久无人到。积湿容易侵人。预制此法。即可远此害。极宜暑月烧之。以却瘟疫。并散邪气。

太仓公辟瘟丹

茅术(一斤)台乌黄连羌活白术(各半斤)川芎草乌细辛紫草独活防风甘草本白芷香附当归荆芥天麻官桂甘松干姜三柰麻黄牙皂麝香芍药(各四两)

上为末。红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每一丸烧之。

一卒中恶。捣韭菜汁灌鼻中。又宜葱心黄刺鼻中。血出良。

卷十邪祟

论祟脉

凡面色黯惨。或邪视如淫。凡脉乍大乍小。乍浮乍沉。乍长乍短。乍有乍无。或错杂不伦。

或刮快暴至。或沉伏。或双弦。或钩啄。或滚运。或横隔。或促散。或尺部大于寸关。或关部大于尺寸。皆是染祟得之。刮快钩啄。多见于脾。洪运滚滚。多见于肝。横隔促散。多见于心脉。大抵祟脉。心脉虚散。肝脉洪盛。尤可验焉。盖心藏神。肝藏魂。心虚则惊惕昏迷神不守舍。而神气得以入其魂耳。

卷十邪祟

补遗

一治客忤卒死。

还魂汤

麻黄(三两去节)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

上锉。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灌之。通治诸卒死。

卷十

五绝

五绝。一曰自缢。二曰墙壁压。三曰溺水。四曰魇魅。五曰冻死。

凡五绝。皆以半夏为末。冷水为丸。如豆大。纳鼻中愈。心温者一日可治。

又治卒死。半夏末如豆大许。吹鼻中。

扁鹊治产后晕绝。半夏为末。冷水丸如豆大。纳鼻孔中即已。

一救自缢死者。凡自缢高悬者。徐徐抱住解绳。不得截断上下。安被放倒。微微捻正喉咙。

一人以脚踏其两肩。以手挽其顶发。常令弦急。勿使缓纵。一人以手摩捋其胸臆。屈伸其手足。若已僵直。渐渐强移动之。勿令泄气。又以竹管吹其两耳。候气从口出。呼吸眼闭。仍引按不住。须臾以小姜汤。或清粥。灌令喉润。渐渐能动乃止。此法自旦至夕。虽已冷可活。自夕至旦。阴气盛为难救。心下微温者。虽一日以上。亦可活。百发百中。一法以半夏吹鼻中。

一治自缢气已脱。极重者。只灸涌泉穴。男左女右。灸脚三壮即活。

一法。男用雄鸡。女用雌鸡。刺鸡冠血。滴入口中。即活。

一救水溺死者。先以刀斡开溺者口。横放箸一只。令其牙衔之。使可出水。又令一健夫屈溺人两足。着肩上。以背相贴。倒驼之而行。令出其水。仍先取燥土或壁土。置地上。以溺者仰卧其上。更以土覆之。止露口眼。自然水气吸入土中。其人即苏。仍急用竹管。各于口耳鼻脐粪门内。更迭吹之。令上下气相通。又用半夏末搐其鼻。又用皂角末棉裹塞粪门。须臾出水即活。一方。艾灸脐中。即活。

一冻死。及冬月落水。微有气者。脱去湿衣。随解活人热衣包暖。用米炒热囊盛。熨心上。

冷即换之。或炒灶灰。亦可。候身温暖。目开气回。后以温酒。或姜汤粥饮灌之。若先将火灸。必死。一用雄黄、焰硝各等分为末。点两眼角。

一压死及坠跌死。心头温者。急扶坐起。将手提其发。用半夏末吹入鼻内少苏。以生姜汁同香油打匀灌之。次取药服。如无药。以小便灌之。一取东边桃柳枝各七寸。煎汤灌之。

一中恶魇死者。不得近前呼叫。但唾其面。不醒。即咬脚跟及拇指。略移动卧处。徐徐唤之。待少苏。用皂角末吹鼻取嚏。或用韭汁灌鼻内亦可。

卷十

井冢

一凡夏月不可淘井。井中及深冢中。皆有伏暑气。入则令人郁闷杀人。如欲入。必须先以鸡鹅鸭鸟毛投之。置下至底。则无伏气。毛若徘徊不下。则有毒瓦斯也。亦有纳生六畜等置其中若有毒。其物即死。若或不死。而尤当先以酒数升。遍洒井冢中四边畔。停少时。然后可入。若觉有此气冲欲死者。还取其井中水洒人面。令饮之。又以灌其头及全体即活。若无水取他水用之。

又方。如已中毒。以水其面。并冷水调雄黄末一二钱。入水之。若转筋入腹。痛欲死者使四人捉手足。灸脐左边二寸十四壮。又生姜一片劈破。酒五盏煮浓顿服。又醋煮衣絮令彻温。裹转筋处。又浓煮盐汤。通手洗患者手足。摩胸肋间。即苏。

卷十

蛊毒

夫蛊毒者。有数种。皆邪厉变感之气而毒人也。令人心腹搅动痛。如有物在咬。血肉皆烂。

如不即治。食人五脏则死。此病有缓有急。急者十数日即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腹内。气力羸瘦。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痛烦躁。而所中之物。变为虫。渐食脏腑而死矣。欲验之法。

令病患唾于水内。沉者是蛊。浮者即非。大抵脉数而细者死。浮而缓者生。一治蛊毒方。

晋福散

晋矾福建茶(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即吐出也。未吐。再服必吐。

一论解一切虫毒。并蛊毒。如被狐蛊毒。鼠毒。恶菌毒。河豚毒。疫死牛马驴肉毒。或蛇虫恶犬所伤。又治一切恶疮。并一切痈疽发背。诸风瘾疹。及无名肿毒。随手取效。万无一失。

凡人家居旅行不可无此药。

万病解毒丸

(又名神仙太乙紫金丹方见通治)

一凡中蛊毒。不论远年近月。但煮一鸡卵去壳。以小银钗插入其中。并含入口。一饭之顷。取钗视卵俱黑。即为中毒。

一嚼生大豆。不觉腥者蛊。豆皮胀烂者蛊。噙白矾味甘不涩者蛊。唾津液水碗中。沉是蛊。浮非蛊。

一辟蛊用荸荠。果名地栗。须用江南所产之大者。切晒为末。常随身。每以白汤调下二钱。

一治百蛊不愈。用白鸡鸭血灌入口中良。

一解药毒蛊虫蛇诸毒。大甘草节。以真麻油浸。年岁愈多愈妙。取甘草嚼。或水煎服神效。

又方垢腻散。取白矾一块。令病患咀之。如觉矾甜。即是蛊毒。乃用梳齿内垢腻。不拘多少食之。即吐恶物。

卷十

救荒辟谷

辟谷仙方

黑豆五升洗净后。蒸三遍。晒干去皮。火麻仁三升。汤浸一宿。滤出晒干。胶水拌晒。

去皮淘净三遍。碓捣。拌黑豆。

上为末。用糯米粥合成团。如拳大。入甑蒸。从夜至子住火。至寅取出。于瓷器内盛贮不令风干。每服一二团。以饱为度。不得食一切食物。第一顿七日不食。第二顿七七日不食。

第三顿三百日不食。渴即研火麻子浆饮。更滋润脏腑。

容貌胜常。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杵碎煎汤饮。开通胃脘。以待冲和气也。

救荒代粮丸

黑豆(去皮一升)贯银(一个)赤茯苓(一钱)白茯苓(去皮五钱)白术(五钱)砂仁(五钱)

上切碎。用水五升。同豆熬煮。文武火烧。直至水尽。拣去各药。取豆捣烂。丸如鸡头子大将瓦瓶密封。每嚼一丸。则任食苗叶。可以终日饱。虽异草殊木。素所不识。亦无毒不饥与进饭粮亦同。

防俭饼

栗子、红枣、胡桃、柿饼四果。去核皮。于碓内一处捣烂揉匀。捻作浓饼。晒干收之。

以防荒俭之用。

辟谷散

山药莲肉(去心皮)芡实(去壳)白扁豆(去壳炒)绿豆(去壳炒末各八两)薏苡仁(去壳十二两)小茴(炒四两)白粳米(炒黄二升)

上共磨为末。每服五钱。滚白汤调服。或白汤调。蒸糕食之亦妙。

凡远行水火不便。或修行人欲省缘休粮。用黄、赤石脂、龙骨各三钱。防风五分。乌头一钱。共泡。于石臼内。捣一千杵。炼蜜丸如弹子大。要行远路。饱吃饭一顿服一丸。可行五百里。服二丸。可行一千里。

长生不老辟谷丹

云南雪白大茯苓。去黑皮令净。定粉、黄丹、白松脂、白沙蜜、黄蜡各二两。朱砂五钱金箔二钱。水银三钱。先将蜜、蜡、松脂于净瓷碗内溶为汁。倾药在内。以木匙搅匀。候温就大丸如指头大。用水银为衣。有死水银法。先洗手净。用水银三钱。点在手心内。以指头研如泥。见手心青色。将药三五丸搓揉。后以金箔约量摊碗内。以药丸在内摇动。使金箔都在药上。密器收贮。服时用乳香半钱。水三小盏。煎汤温送下。不嚼破。服后第三日觉饥。以干面和白茯苓末烙成煎饼。食半饱。以后药在丹田。可不饥渴。久则交过五脏。阴滓俱尽。诸人得服。并无所忌。使人添气力。悦容颜。身体康健。百病皆除。救贫拔苦。实济世之良方长生之妙法。其间若欲饮食。俱不妨事。但七日之内吃食。药必随下。至半月药在丹田。

永不出矣。

养元辟谷丹

安五脏。消百病。和脾胃。补虚损。固元气。填精补髓。能令瘦者肥。老者健。常服之为佳。

用黄健牛肉。不拘多少。去筋膜。切作棋子大片。用河水洗数遍令血味尽。仍用河水浸一宿次日再洗一二遍。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入瓦坛内。黄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夜。取出焙干为末。如黄沙色者佳。焦黑无用。每牛末一斤加入后药二斤为则。

人参(四两)白术(去芦陈土炒)白茯苓(去皮为末水浮去筋晒干)薏苡仁(炒)怀山药(水润切片同葱盐炒黄去葱盐不用)芡实仁(去壳各半斤)莲子肉(葱盐炒去心并葱盐不用)

小茴香(炒四两)干姜(炒四两)白扁豆(姜汁炒半斤)砂仁(炒二两)青盐(四两)甘草(四两)乌梅肉(二两熬浓汁半瓶)粳米(炒黄取净粉五斤末)川椒(去目二两)

上药为末。与米粉末和匀。外用小红枣五升。陈年醇酒五斤。煮枣极烂去核。加炼蜜二斤。

共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丸。不拘冷热。汤水任下嚼吃。一日服三五次。可不饥。如渴只饮冷水。

卷十灸法

定例

一定分寸。取本人男左女右手中指。相屈如环。即以杆心从中节旁侧。量两头横纹角。

即截断为一寸。用之不误。最为的当。

一点穴法。皆要平正四体。勿使歪斜。灸时恐穴不正。徒坏好肉矣。若坐卧立。并不得拳缩。坐点则坐灸。卧点则卧灸。立点则立灸。反此一动。则不得其真穴矣。然下火灸。则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多后少。先左后右。宜审用之。

一论灸艾炷大小。经云。凡灸要艾根下广三分。若不及三分。使火气不得达。病不能愈则是炷欲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但去风邪而已。小儿及体弱者如麦大。

一点艾火。古忌松柏枳橘榆桑枣竹八木。切宜避之。今用清麻油点灯。传火于艾茎。点发其艾是也。兼滋润灸疮。至愈。仍不疼痛。用蜡烛尤佳。

一着艾时。宜正巳午时。方可用火。若午后未时。气盛不可下火。并失饥伤饱。忧愁恐怒。怒骂喜笑。天阴下雨。风雷闪电。并皆忌之。

一下艾时。必先以蒜切片擦穴上。然后安艾。不然则动止之间。其艾必落矣。

一着艾火。痛不可忍。预先以手指紧罩其穴处。更以铁物压之。即止。

一着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宜仍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苏。再停良久。以稀粥或姜汤与饮之。以壮其神。复如前法。以终其事。

一着艾火后。须要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若见灸疮不发者。用故鞋底令热熨之。三日而发。仍以小鸡鲢鱼豆腐等热毒者与之食。谓以毒攻。其疮必发。若气血虚弱者调之以药饵。

一灸后疮未发。宜柏树叶贴之。

一灸后切宜避风冷。节饮酒。戒房事。远七情。可择幽静之所。养之为善。

一灸疮痛不止。用柏叶芙蓉叶。端午午时采。阴干为细末。每遇灸疮黑盖子脱了。水调少许。如膏贴纸上。贴之即愈。

一灸疮洗法。以葱艾薄荷等物煎水温洗。令逐风邪。

一灸疮已发。黑烂疼痛。用桃枝、杨柳枝、胡荽、黄连。煎水温洗。

一灸疮出血。用百草霜为末。掺之即止。

一灸疮已发。可用膏药贴之。一二日一见。使疮脓出多而疾除也。其膏必用真麻油。入治病之药。或祛风除湿。养气滋血。诚疗损补虚之药。随症入之为妙。

卷十灸法

取穴法

脊骨二十一节。大椎三节。至尾共二十四节。

合谷(一名虎口)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按之。

曲池肘外辅骨。屈肘两骨中。以手按胸取之。手阳明大肠脉所入为合谷。

颊车(一名臼关)耳下曲颊端。近前陷中。开口有空。

肺俞项后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千金。对乳引绳度之。或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正坐取之。

心俞五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肝愈九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脾俞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肾愈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正坐取之。

膏肓愈四椎下。近五椎上。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

令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毋令摇动取之。铜人。灸百壮。多至五百壮。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入内。

腰俞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其穴。

百会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直两耳尖。

中脘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胃之募。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

丹田脐下二寸。三焦募也。

关元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也。

气海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

三里膝下三寸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

卷十灸法

灸诸病法

一论中风口噤不开。牙关紧闭。及中气皆效。

人中(一穴)颊车(二穴)三里(二穴)合谷(二穴)

一论卒中恶风。心烦闷痛欲死。秘穴立效。取两足大指下横纹。随年壮灸之。

一论中风口噤不开。机关二穴。在耳下八分微前。至五壮即止。

一论风中血脉则口眼斜。中腑则肢体废。中脏则性命危。凡治莫如发表调气和血治痰诸法。然后可扶持疾病。若要收全功。火艾为良也。

一论风中血脉。口眼斜。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张口得之有穴动脉应手)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许陷者宛宛中开口得之)地仓(二穴在横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动者是)

凡向右者。为左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陷中二七壮。向左者。为右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陷中二七壮。

一论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肩(二穴在肩端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曲池(二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风市(二穴在膝外两肋骨平立舒下两手着腿中指尽处宛宛中)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胫骨外廉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宛宛中)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

凡觉手足痒。或不仁痛。良久乃止。此将欲中腑之候。宜灸此七穴。病在左则灸右。在右则灸左。

一论风中脏。气塞涎上。不语昏危者。下火立效。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风池(一穴在颞颅后发际陷中)大椎(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上陷者是)肩井(二穴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当中指下)曲池(二穴同前)

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足三里(二穴同前)

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将中脏之候。不问是风湿气。可速灸此七穴但以次第灸之。各五七壮。日别灸之。随年壮止妙。素有风人。尤须留意。此灸法可保无虞。

此法能灸卒死。凡人风发强。忽怕痛不肯灸。忽然卒死。谓是何病。风入脏故也。

一论暴哑不能言者。速灸脐下四寸。并小便阴毛际骨陷中。各灸一七壮。重者二七壮。

并男左女右手足中指头尽处。各灸三壮。神效。

一论癫痫。不拘五般。以两手中指相合灸之。神效。

一治痫疾尽发。灸阳跷申脉。在外踝下赤白肉际。夜发。灸阴跷照海。在内踝下。赤白肉际。各二七壮。

一癫狂。诸般医治不瘥者。以两手并两足大拇指。用软绳急缚之。灸三壮。要四处着艾半在肉半在甲。要四处尽烧则效矣。此法神效。

一论魇死秘法。

凡夜梦魇死者。皆由平日神气不足。致使睡卧神不守舍。凡魇死者。啮患人足踵。即大指甲侧。即苏。

又法。用牙皂末。吹入鼻中亦妙。若经一二更者。亦可灸之。

又一法。灸大敦穴七壮。即醒。

一论妇人月家得此。不时举发。手足挛拳。束如鸡爪疼痛。取左右膝骨两旁。各有一个小窝。共四穴。俗谓之鬼眼。各灸三壮即愈。

一治阴毒腹痛。脉欲绝者。先以男左女右。手足中指头尽处。各灸三壮。又灸脐下一寸五分。名气海穴。脐下三寸。名关元穴。各灸七壮极效。

一论真阴证。四肢厥冷。腹痛如锥刺。急服大附、姜、桂。如冰。此中焦寒冷之甚。宜急灸脐上二穴。脐下二穴。脐左右两穴。每七壮。神效。

一论中寒阴症神法。但手足温暖。脉至。知人事。无汗要有汗即生。不暖不醒者死。

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脐下二寸。关元在脐下三寸。艾灸三七壮。

一论哮吼神法。

胸中两边。名郁中膻中。百会一穴。用艾灸之立已。

一论霍乱吐利。及伤寒忽患咳逆。连声不绝。

乳根在正直乳下。容一指许。骨间陷中。但妇人则屈乳头度之。乳头齐处是穴。艾炷如小麦大。灸三壮。男左女右。火到即瘥。只是三壮。不可多灸。

一论呃逆咳逆。灸气海三五壮。气海直脐下一寸半。

一论灸疟秘法。无问新久。

令病患仰卧。以线量两乳中间。折其半。从乳至下头尽处。是穴。男左女右灸之。

一治疟如神。

令病患跣足。于平正处并脚立。用绳一条。自脚板周匝截断。却于项前般过背上。两头绳尽处。脊骨中是穴。先点记。待将发。急以艾灸之。三七壮。其寒热自止。此法曾遇至人传授。妙不可言。名曰背监穴也。

一论腹中有积。及大便闭结。心腹诸痛。或肠鸣泄泻。以巴豆肉捣为饼。填脐中。灸三壮。可至百壮。以效为度。

一论灸远年咳嗽不愈者。将本人乳下。大约离一指头。有其低陷之处。与乳直对不偏者此名为直骨穴。如妇人即按其乳头。直向下。看其乳头所到之处。即是直骨穴之地位。灸艾三炷。其艾只可如赤豆大。男灸左。女灸右。不可差错。其嗽即愈。否则其病再不可治。

一论灸劳虫。于癸亥日灸两腰眼低陷中之穴。每穴灸艾七炷。若灸十一炷。尤妙。须先隔一日前点穴方睡。至半夜子时。一交癸亥日期更灸。其虫俱由大便中出。即用火焚之。弃于江河中。如虫有黑嘴者。则其在内已伤人肾脏矣。此不可治。虫宜谨避。瘵有数虫。如蜈蚣。

如小蛇。如虾蟆。如马尾。如乱丝。如烂面。如苍蝇。如壁油虫。上紫下白。形锐足细而有口。或如白蚁。孔窍中皆出。此皆劳瘵根毒。

一论四花穴。治骨蒸劳热。以稻杆心量口缝。如何阔。断其多少。以如此长裁纸四方。

当中剪小孔。别用长稻杆踏脚下。前取脚大指为止。后取脚曲横文中为止。断了。却还在结喉下。垂向背后。看稻杆止处。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安分为四花。灸纸角也。可灸七壮。此四穴正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

一论泄泻三五年不愈者。百会穴五七壮即愈。(有灸至二三十壮而愈者)

一论小儿大人吐泻日久垂死者。

天枢(二穴在脐旁各开二寸是)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半)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

一论霍乱已死。而腹中尚有暖气者。以盐纳脐中。以艾灸。不计其数。

一论翻胃垂死。男左女右。手拿棍一条。伸手放在地上。与肩一般高。肩上有窝。名肩井穴。灸三壮即效。

一论翻胃噎膈神效。

膏肓(二穴令病患两手交在两膊上则膊骨开以手指揣摸第四椎骨下两旁各开三寸四肋三间之中按之酸痛是穴灸时手按则膊上不可放下灸至百壮为佳)膻中(一穴在膝部中行两乳中间陷中仰肘取之灸七壮)三里(二穴在脐下三寸节外两筋间灸七壮)

一论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愈。谓之厥逆头痛。

曲鬓二穴。在耳上。将耳卷前。正尖之上。可灸五七壮。左痛灸左。右痛灸右。

一论牙疼痛。随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后骨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灸毕。项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

一论牙齿痛百药不效。用艾炷如麦大。灸两耳当门尖上。三壮立已。

一论治心痛神法。

两手肘后陷处酸痛是穴。先用香油半钟。煮汤温服。即用艾入水粉揉烂为炷。每处灸五壮。其痛立止。

一论偏坠气痛妙法。

蓖麻子一岁一粒。去皮捣烂。贴头顶囟上。却令患人仰卧。将两脚掌相对。以带子绑住二中指。于两指合缝处。艾麦粒大。灸七壮。立时止痛。神效。

一论蛊病及痞块。

中脘(一穴或两分三寸)右关(二穴)分水(一穴在右)章门(一穴在左)

再用线比患人五手指之长。作朝圆贲。以铜钱调下背。至此钱所止脊骨处。

一论痞积妙法。

以双线系开元旧钱一个。悬于颈上适中处所。钱胸前直垂而下。孔对脐为率。却将顶上之线。

悬于喉上。向背后垂下。至钱孔对脐而止。用墨点孔之中。再钱之两边点处。各灸一火。至十余壮。更服他药。痞积即消。其效甚速。

一论黄胆。

病患脊骨。自上数至下第十三椎下。两旁各量一寸。灸三壮即效。

一论衄血良法。

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灸三壮立止。凡衄血自此入脑注法也。

一治衄秘法。

急用线一条。缠足小指。左孔取左。右孔取右。俱出则俱听取。于脂头上灸三壮。如绿豆大。若衄多时不止者。屈手大指。就骨节尖上灸各三壮。左取右。右取左。俱衄则俱取。

一论下血不止秘法。

命门一穴。用篾二条。自地至脐心截断。令患人平立取之。取向后自地比至脊尽处是穴又须按其穴处疼。方可灸。不疼则不灸也。灸可七壮止。断根永不发。

一论灸肠风脏毒便血。久不止者。以患人平立量脊骨。与脐平处。椎上灸七壮。或年代深者。更于椎上两旁各一寸。灸七壮。无不除根。

一灸痔疾。先以柳枝浓煎汤洗痔。艾灸其上。连灸三五壮。忽觉一道气。转入肠中。因大转泻。先血后秽。一论脱肛秘法。

百会一穴。尾一穴。各灸三壮。炷如小麦大。当正午时。用桃柳枝煎汤浴净。灸之立效。

卷十灸法

灸诸疮法

一论一切疮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盖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

隔蒜灸法

用大蒜头去皮。切三文钱浓。安疮上。用艾炷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杀其大势。不能为害。如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如不痛或不作脓。及不起发。或阴疮。尤宜多灸。而仍不痛不作脓不起发者。不治。此气血虚之极也。

一论脑项后疽。一名夭疽。俗名对口。男左女右。脚中指下俯面第三纹正中。用好蕲艾灸七壮。

一论发背痈疽。初起未破。用鸡卵半截。盖疮上。四围用面饼敷上。用艾灸卵壳尖上。

以病患觉痒或泡为度。臭汗出即愈。

一灸疔疮。用大蒜捣烂成膏。涂四围。留疮顶。以艾炷灸之。以爆为度。如不爆。难愈宜多灸百余壮。无不愈者。又灸痘疔蛇蝎蜈蚣犬咬瘰。皆效。

一论灸痔神法。

用克薄虫。其虫圆而扁。去足。将此虫令放痔上。用艾炷灸七壮。立效。

一论痔漏肿痛。脓水粘。痛不可忍。用艾炷如梧子大。灸尾闾骨尖上七壮。全愈。

一论瘰已破。以男左女右手搦拳后纹尽处。豌豆大艾炷。灸三壮。三四日已。

一论瘰。用养荣汤。其皆消。唯一二个不消者。用癞虾蟆一个。剥取皮盖瘰上。

又用艾灸皮上七壮。立消。

一治两脚俱是疙瘩。肿毒骨痛。用独蒜切片。铺放痒痛处。每蒜一片。用艾灸二壮。去蒜。再换再灸。至愈为效。

一论赤白汗斑神法。

或以针刺之出血亦已。宜灸夹白穴。先于两乳头上涂墨。令两手直伸夹之。染黑处即是穴也。

一论破伤风。及风犬咬伤。此方最易而效良。

用胡桃壳半个。填稠人粪满。仍用槐白皮衬扣伤处。用艾灸之。若遍身汗出。其人大困则愈。远年者。将伤处如前灸之亦效。

一论癫狗咬伤。并治瘰。用穿山甲(锉黄土炒)熟艾斑蝥上为末。和匀作炷。如黄豆大。每一齿伤处。用乌柏叶贴疮口。灸十四壮。如无乌柏叶以干人粪薄薄贴之。

一人被人打死。或踢死。急救百会穴。在头顶中。艾灸三壮立苏。

一论妇人难产及胞衣不下。急于产妇右脚小指尖上。灸三壮。炷如小麦大。立产。

一论妇人无子。及经生子。久不怀孕。及怀孕不成者。以女人右手中指节纹一寸。反指向上量之。用草一条。量九寸。舒足仰卧。所量草自脐心直垂下。至草尽处。以笔点定。此不是穴。却以原草平折。以折处横安前点处。其草两头是穴。按之有动脉。各灸三壮。如箸杪大。神验。

一论小儿初生三四日。至七日。口噤不吮乳。多啼者。是客风中于脐。循流至心脾二经遂使舌强唇撮。灸承浆一穴。取法在唇棱下宛宛中是穴。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在耳下曲颊骨后是穴。

一论小儿脐风。以艾灸脐下即活。

又方。用线比两口角折中。以墨记之。放脐中四下。灸七壮。

又方。新针七个。刺两眉口圆圈一百余下。

又方。用四角草燃火。将小儿在火上左右各转三遭。令出汗即已。

一论小儿慢惊慢脾危症。药力不到者。但看两脚面中间陷处。有太冲脉。即灸百会穴。

其穴直取前后发际折中。横取两耳尖折中。在头之中心端正旋毛处是也。如有双旋。及旋毛不正者非。艾炷约小麦许。但三五壮而止。灸后仍与醒脾散等补药。

一论小儿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横文头白肉际。各一炷。如小麦大。

一论小儿吼气。无名指头灸之良愈。

一论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撮痛不可忍者。灸百会二壮。

一论小儿惊风。男左乳黑肉上。女右乳黑肉上。周岁灸三壮。二三岁儿灸五七壮。神效。

一灸蛇毒。人被蛇所伤。用艾当咬处灸之。引去其毒。即瘥。

益府秘传太乙真人熏脐法

能补诸虚百病。益寿延年。

麝香(五分为末入脐内后用药末放麝香上将面作团围住上用槐皮灸一百二十壮不时须换槐皮)

龙骨虎骨蛇骨附子南木香雄黄朱砂乳香没药丁香胡椒夜明砂五灵脂小茴两头尖青盐上各等分。共为末。入脐中。用艾灸之。

夫肺为五脏之华盖。声音之所出入。皮毛以之滋润。肾水由之而生。腠理不密。则为风寒暑热。乘虚而入矣。有七情当调抑之。有郁结当解利之。或不审而伤于辛燥之药。则气不散留滞于肺中。多生粘痰。而喘急咳嗽。或伤于房劳。饮食不节。致使吐血咳血。作寒作潮头眩体倦。精神怯弱。饮食不思等症。医者治之无益。则必用此急治。其效可胜言哉。用麝香以引透诸药。入五脏六腑之中。大无不入。小无不至。丁香坚守其胃。启饮食之进。青盐入肾以实其子。使肺无泄漏。夜明砂以补其血。散内伤之有余。乃伏翼之粪。食蚊子。盖取其早餐雨露。夜饮人血。而得天人之气。故能补五劳七伤之病。非此不能达也。乳香、没药、木香、小茴。升降其气。不致咳嗽。龙骨、蛇骨、朱砂、雄黄。以削病根。两头尖巡视各经络。有推前拽后之功。附子、胡椒。补其元气。使血行血室。气归气宅。痰散为津液。五灵脂连操其肺。削有余。补不足。用槐皮之浆。闭押诸药之性。使无走窜之患。用艾灸之有拔病除毒。起死回生之功。使其患劳瘵失血。阴虚遗精白浊。阳事不举。精神倦怠。痰火等症。妇人赤白带下。子宫冷极无子。凡百重病。无所不能疗者。用此灸法。则接人性命延年益寿。得卢扁之妙术矣。其法先用面作一圈。将药一料。分作三分。先以麝香入脐后以面圈置药在内。按紧。以槐皮盖上。以蕲艾灸之。三十壮。但觉热气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一身热透。其人必倦怠。沉沉而睡矣。至六十壮。必大汗如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骨髓内风寒暑湿。脏腑中五劳七伤。尽皆拔除。至一百壮。则病少有不冰释者矣。灸时慎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其效难以尽述。当珍藏之。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