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接服方)
人参须(五分)左牡蛎(一两)茯苓皮(三钱)白芍(一钱五分)制首乌(四钱)
炒苡仁(三钱)大腹皮(一钱五分)元眼肉(一钱五分)枣仁(三钱)苏梗汁(三分)
淡竹叶(三钱)
尤(又诊)
阳回脉起。舌强渐平。肿胀亦减。诸恙皆轻。自觉神情颇振。此亦气旺之明征。拟宗血脱益气法。
冀其便血勿崩。
病之扼要也。
制附子(三分)左牡蛎(七钱)带皮苓(三钱)炒建曲(三钱)制首乌(四钱)
车前子(三钱)焦米仁(三钱)大腹皮(三钱)苏梗(三分)干竹叶(三钱)红枣(三钱)
加赤小豆(三钱)煎汤代水。
尤(又诊)
腹形瘪小。便血稍见。心悸不寐皆减。时值夏至大节。营卫两虚之体。船路尤易触动风热。还宜谨慎。
人参(一钱)川连(三分)丹皮炭(一钱五分)制首乌(四钱)黄(一钱五分)
枣仁(三分)地榆炭(三钱)生冬术(一钱五分)党参(三钱)小红枣(三枚)
尤(又诊)
交节前后。便血未行。神脉皆段。
人参(一钱)制附子(三分)春砂仁(五分)云苓(三钱)绵(一钱五分)地榆炭(三钱)
炒枣仁(三钱)苡仁(三钱)左牡蛎(八钱)小红枣(三钱)元眼肉尤(又诊)
便血匝月未发。中气有权摄血矣。血得贮于营。则虚阳不致上越。所以自觉精神行动。颇属安适也。
台人参(一钱五分)制附子(三分)炒枣仁(三钱)左牡蛎(八钱)黄(三钱陈皮五分泡汤炙)
煨木香(三分)炒木瓜(一钱)炒丹皮(一钱五分)炒冬术(一钱五分)春砂仁(五分)
大黑枣(三钱)
尤临经旬日前。腹痛不已。入夜交寅卯时更觉痛极难堪。肝郁血分也。拟疏其痰气。养其营血。可许得痊。
旋复花(一钱五分)广郁金(三分)甘枸子(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老苏梗(一钱)
瓦楞子(三钱)杜仲(三钱)青皮(五分)归身(三钱)枣仁(三钱)
尤(又诊)
叠进养血化痰法。是月月事如期。病势大减。眠食并适。仍守前意。
旋复花(三钱)老苏梗(一钱)小茴香(三分)川断(二钱)白蒺藜(三钱)
广郁金(五分)炒丹皮(一钱五分)真橘络(一钱五分)归身(三钱)小青皮(一钱)
尤(又诊)
癸水甫净。养心脾佐调奇脉。
炒枯熟地(三钱)广郁金(三分)川贝母(三钱)归身(一钱五分)紫石英(三钱)
怀牛膝(一钱五分)老苏梗(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炒枣仁(三钱)橘白(五分)
尤(又诊)
日来脉情和缓。营卫气血流通。拟培养奇经八脉。佐理肝脾。
熟地炭(二钱砂仁末拌)川杜仲(三钱)川贝母(三钱)云苓(三钱)白蒺藜(一钱五分)
浮归身(一钱五分)炒枣仁(三钱)青皮(七分)苡仁(三钱)炙橘白(一钱)
尤(又诊)
气为血帅。气顺则营血循序。叠进和肝运脾。诸恙皆安。仍守前法。冀其临经痛止焉妙。
尤(又诊)
痛经止后。怀麟三月矣。微见呕痰纳少。虽属恶阻余波。即是肝胃不和也。
制首乌川断冬术白芍浓杜仲山药黄芩生甘草川贝母砂仁枣仁橘白加川石斛煎汤泛丸尤乳房结。大小不一。起经四载。屡发酸。痛楚则更坚大。胸膈梗痛如束。脉弦舌红。一派肝郁。
结于阳明部分也。有关格之根柢。怡养为佳。
制首乌(四钱)乌药(一钱)青皮(三分)归身(一钱五分)川贝母(三钱)
广郁金(三分)橘络(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栝蒌皮(三钱)杞子(二钱)左金丸(五分)
尤(又诊)
乳痛缓胀松。胸脘亦舒。脉症合参。究系营虚肝郁也。
制首乌(四钱)川贝母(二钱)枣仁(三钱)归身(一钱五分)元参(一钱五分)
枸杞(三钱)柿霜(三钱)东白芍(一钱五分生炒各半)广郁金(四分)
蔡历节风痛已缓。四肢尚是麻木。内风未化也。
生皮(三钱)明天麻(七分)姜半夏(一钱五分)归身(三钱)白蒺藜(三钱)
广郁金(五分)钩勾(四钱)生甘草(五分)秦艽(三钱)桑枝(七分)蔗浆(一杯)
羹暑风暑热。蕴伏于经。病交四日。昨午壮热无汗。烦躁昏谵。热逼肝胆。气火直升犯胃。呕吐痰少。频频嗳气。夜半得汗极畅。表热退净。脉尚濡数。舌红苔黄。伏邪未必即化。转疟可虑。
金石斛(三钱)枳壳(一钱五分)赤芍(一钱五分)鲜佛手(一钱五分)炙鳖甲(三钱)
青蒿(一钱五分)鲜竹茹(一钱五分)老枇杷叶(一钱五分)
加白荷花露(一两)
羹(又诊)
暑风郁伏肺卫。暑温热蒸营分。争而为间日疟。寒轻热重。曾发两度。邪犹蕴蓄。治宜先解卫风。继清营热。非比秋邪入少阳。而用小柴胡和解者也。
带叶藿梗(一钱五分)苦桔梗(五分)郁金(五分)归身(一钱五分)牛蒡子(一钱五分)
青蒿(一钱五分)黑栀(一钱五分)赤芍(一钱五分)鳖甲(四钱)秦艽(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鲜佛手(一钱五分)
羹(又诊)
暑疟今交三度。寒势减轻。汗易泄而热退颇早。营阴素虚之质。伏热犹深。非垣途也。
牛蒡子(一钱五分)广郁金(五分)丹皮(一钱五分)赤芍(一钱五分)香青蒿(二钱)
炙鳖甲(五钱)黑栀(一钱五分)鲜佛手(一钱五分)秦艽(一钱五分)益元散(三钱)
羹(又诊)
辰刻指尖微清。实时壮热。渴饮如长鲸吸川。神烦谵语。酉刻得汗。汗多如注。小溲频数。此乃瘅疟明征。经云。阴气孤绝。阳气独发。但热不寒。是为瘅疟。细参其文。既云不寒。即是阳明潮热矣。
此不寒。但身不觉寒。其指尖微清。背觉微寒。皆作但热不寒例看。故云饮以桂枝白虎汤。二进必愈。内经金匮文辞深奥。非精思参悟。则临症不明其妙也。同议方。以冀应手。
鲜生地(五钱)肥知母(一钱五分)桑叶(一钱五分)小青皮(五分)生石膏(七钱)
川贝母(三钱)丹皮(一钱五分)生甘草(五分)生鳖甲(五钱)白粳米(五钱)
羹(又诊)
连进白虎汤。疟来热短且缓。口渴谵语并少。再守前意。益其津气。以化余邪。
鲜霍斛(一两)肥知母(一钱五分)淡芩(三钱)大竹叶(三钱)青蒿(一钱五分)
川贝母(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鲜芦根(一两)秦艽(一钱)益元散(三钱)
羹(又诊)
疟将止。养阴清理为主。
生洋参(一钱五分)金石斛肥知母(一钱五分)鲜竹茹细生地(七钱)羚羊角(一钱五分)
天花粉(三钱)竹卷心(三钱)鳖甲(四钱)川贝母(二钱)青蒿(一钱)白茆根(一两)
羹(又诊)
疟止热化。胃中痰气未清。治以疏通腑浊。佐理脾元。
生洋参(一钱五分)生冬术(一钱五分)枳壳(三分)川贝(一钱五分)生鳖甲(四钱)
制半夏(一钱)栝蒌(二钱)建曲(三钱)金石斛(三钱)广郁金(一钱)佛手露(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