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尔雅注疏 >卷十·释兽第十八

《尔雅注疏》·卷十·释兽第十八

晋朝 尔雅注疏 郭璞 著

  [疏]“释兽第十八”。○释曰:《释鸟》云:“四足而毛谓之兽。”《说文》云:“兽,守备也。”此篇释其名状,故曰释兽。

  麋:牡,麔;牝,麎;其子,(《国语》曰:“兽长麛。”)其迹,躔。(脚所践处。)绝有力,狄。(○麔,音咎。麎,音辰。,於兆切。)

  [疏]“麋牡”至“力狄”。○释曰:此释麋之种类也。《说文》云:“鹿属也。冬至解其角。”《春秋·庄十七年》:“冬,多麋。”麋,总名也。其牡者名麔,其牝者名麎。《诗·吉日》云“其麎孔有”是也。其所生之子名。其脚迹所践之处名躔,其绝异壮大有力者名狄也。○注“《国语》曰:‘兽长麛。’”○释曰:此《鲁语》文也。鲁“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鮞,兽长麛,鸟翼鷇卵,虫舍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韦昭云:“鹿子曰麛,麋子曰。”是其事也。

  鹿:牡,麚;牝,麀;其子,麛;其迹,速;绝有力,〈鹿开〉。(○麚,音加。麀,於牛切。麛,音迷。〈鹿开〉,音坚。)

  [疏]“鹿牡”至“力〈鹿开〉”。○释曰:此辨鹿之种类也。《说文》云:鹿,解角兽也。群萃善走者也。其牡名麚,其牝名麀。《诗·小雅》云:“麀鹿麌麌。”其迹名速,绝有力者名〈鹿开〉。

  麕:牡,麌;(《诗》曰:“麀鹿麌麌。”郑康成解即谓此也。但重言耳。○麕,音君。麌,鱼矩切。)牝,麜;其子,麆;其迹解,绝有力豜。(○麜,音栗。麆,音助。豜,五见切。)

  [疏]“麕牡麌”至“力豜”。○释曰:此辨麕之种类也。《说文》云:“麕,麞也。”麕,其总名也。牡名麌,牝名麜,其子名麆,其迹名解,绝有力名豜。○注“《诗》曰”至“言耳”。○释曰:《诗·小雅·吉日》篇文。郑笺云:“麕,牡曰麌。麌复麌,言多也。”是郑康成解即谓此也。云“但重言耳”者,谓再言麌也。

  狼:牡,獾;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獥,音亦。)

  [疏]“狼牡”至“力迅”。○释曰:此辨狼之种类也。舍人曰:“狼,牡名獾,牝名狼,其子名獥,绝有力者名迅。”孙炎曰:“迅,疾也。”《诗·齐风》云:“并驱从两狼兮。”陆机《疏》云:“其鸣能小能大,善为小儿啼声,以诱人。去数十步,其猛健者,虽善用兵者不能免也。其膏可煎和,其皮可为裘,故《礼记》‘狼臅膏’,又曰‘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是也。”

  兔子,嬎;(俗呼曰〈兔隹〉。)其迹,迒;绝有力,欣。(○嬎,芳万切。迒,音刚。)

  [疏]“兔子,嬎”至“力欣”。○释曰:此辨兔之种类也。崔豹《古今注》云:“兔有九孔。”《论衡》曰:“兔舐豪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其子名嬎。”郭云:“俗呼曰。”其迹名迒。《字林》云:“迒,兔道也。”绝有力名欣。

  豕子,猪。(今亦曰彘,江东呼豨,皆通名。)〈豕隋〉,豮。(俗呼小豮猪为子。○〈豕隋〉,音伟。豮,音坟)。幺,幼。(最後生者,俗呼为幺豚。○幺,音腰。)奏者豱。(今猪,短头,皮理腠蹙。○奏,音腠。豱,音温。)豕生三,豵;二,师;一,特。(猪生子常多,故别其少者之名。○豵,音宗。)所寝,橧。(橧,其所卧蓐。○橧,音缯。)四豴皆白,豥。(《诗》云:“有豕白蹢。”蹢,蹄也。○豴,音滴。豥,音垓。)其迹,刻。绝有力,〈豕厄〉。(即豕高五尺者。○〈豕厄〉,音厄。)牝,豝。(《诗》云:“一发五豝。”○豝,音巴。)

  [疏]“豕子”至“牝豝”。○释曰:此辨豕之种类也。其子名猪。郭云:“今亦曰彘,江东呼豨,皆通名也。”《说文》云:“猪,豕而三毛叢居者。”《字林》云:“豕,後蹄废谓之彘。”《小尔雅》云:“彘,猪也。其子曰豚,大者谓之豜。”《方言》云:“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音奚。吴扬之间谓之猪子。”云“〈豕隋〉, 豮”者,舍人曰:“〈豕隋〉,一名豮。”郭云:“俗呼小豮猪为〈豕隋〉子。”豮谓犍猪也。云:“幺,幼”者,豕之最後生者名也。郭云:“最後生者,俗呼为幺豚。”云“奏者豱”者,谓皮理腠蹙者名豱。郭云:“今豱猪,短头,皮理腠蹙。”云“豕生三,豵;二,师;一,特”者,郭云:“猪生子常多,故别其少者之名。”《诗·召南》云:“一发五豵。”郑笺云:“豕生三曰豵。”张逸问曰:“豕生三曰豵,不知母豕也?豚也?”答曰:“豚也,过三以往犹谓之豵,以自三以上更无名也。”故知过三亦为豵。其生子二者为师,一者为特。云“所寝,橧”者,郭云:“橧,其所卧蓐。”《方言》云“其槛及蓐曰橧”是也。舍人曰:“豕所寝草名为橧。”某氏曰:“临淮人谓野猪所寝为橧。”李巡曰:“猪卧处名橧。” 橧是所居之处。云“四豴皆白,豥”者,豴,蹄也。豕四蹄皆白名豥。其迹名刻。绝有力名〈豕厄〉,即下篇“豕高五尺”者也。云“牝,豝”者,豕之牝者名豝。○注“《诗》云:‘有豕白蹢。’○释曰:《小雅·渐渐之石》篇文也。案《诗经》直云“白蹢”,不云“豥”,则白蹢不知几蹄白。而郭氏引之者,以《尔雅》主谓释《诗》,《诗》中言“豕白蹢”惟此而巳,故知本以训此也。郑笺以“豥”为“骇”,骇者,躁疾之言也。骇与豥字异义同。○注“《诗》云:‘一发五豝。’”○释曰:《召南·驺虞》篇文也。毛传云:“豕牝曰豝。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发。”郑笺云:“君射一发而翼五豝者,战禽兽之命也。战之者,仁心之至。”是也。

  虎窃毛谓之虦猫。(窃,浅也。《诗》曰:“有猫有虎。”)

  [疏]“虎窃毛谓之虦猫”。○释曰:窃,浅也。虎之浅毛者,别名虦猫。○注“《诗》曰:‘有猫有虎。’”○释曰:《诗·大雅·韩弈》篇文也。

  貘,白豹。(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或曰豹白色者别名貘。○貘,音陌。)

  [疏]“貘,白豹”。○释曰:貘,一名白豹。《字林》云:“似熊而白黄,出蜀郡。”一曰白豹。郭云:“熊,小头庳脚,黑白駁,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或曰豹白色者别名貘。”

  甝,白虎。(汉宣帝时,南郡获白虎,兽其皮、骨、爪牙。○甝,音舍。)

  [疏]“甝,白虎”。○释曰:白虎一名甝。汉宣帝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骨、爪牙。

  虪,黑虎。(晋永嘉四年,建平秭归县槛得之。状如小虎而黑,毛深者为班。《山海经》云:幽都山多玄虎、玄豹。○虪,式六切。)

  [疏]“虪,黑虎”。○释曰:黑虎,一名虪。郭云“晋永嘉四年,建平秭归县槛得之。状如小虎而黑,毛深者为班。《山海经》云:幽都山多玄虎、玄豹”者,案《海内经》云:“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是也。

  貀,无前足。(晋太康七年,召陵扶夷县槛得一兽,似狗,豹文,有角,两足,即此种类也。或说貀似虎而黑,无前两足。○貀,女滑切。)

  [疏]“貀,无前足”。○释曰:《字林》云:“兽无前足,似虎而黑者名貀。”郭云:“晋大康七年,召陵扶夷县槛得一兽,似狗,豹文,有角,两脚,即此种类也。或说貀似虎而黑,无前两足。”

  鼳,鼠身长须而贼,秦人谓之小驴。(鼳,似鼠而马蹄,一岁千斤,为物残贼。○鼳,古役切。)

  [疏]“鼳,鼠身”至“小驴”。○释曰:鼳,兽名也。身如鼠,有长须,而贼害於物,秦人呼为小驴。郭云:“鼳,似鼠而马蹄,一岁千斤,为物残贼。”

  熊虎丑,其子,狗;绝有力,麙。(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麙,音岩。)

  [疏]“熊虎丑”至“力麙”。○释曰:丑,类也。熊虎之类,其子名狗。绝有力名麙。郭云:“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此当时之律也。引之以证虎子名狗之义也。

  貍子,〈豸隶〉。(今或呼豾貍。○〈豸隶〉,音曳。)

  [疏]“貍子,〈豸隶〉”。○释曰:《字林》云:“貍,伏兽,似貙,其子名〈豸隶〉。”郭云“今或呼豾貍”者,《字林》云:“豾貍也。”

  貈子,貆。(其雌者名。今江东呼貉为〈豸央〉〈豸吏〉。○貈,乎各切。貆,音丸。)

  [疏]“貈子,貆”。○释曰:《字林》云:“貈似狐,善睡,其子名貆。”郭云:“其雌者名。今江东呼貉为〈豸央〉〈豸吏〉。”《字林》云:“〈豸央〉,貍类。貁,谓之〈豸吏〉。”《广雅》云:“〈豸吏〉,貁也。”然则皆貈之通名也。

  貒子,貗。(貒豚也,一名獾。○貒,音湍。貗,其禹切。)

  [疏]“貒子,貗”。○释曰:《字林》云:“貒兽似豕而肥。”其子名貗。郭云:“貒豚也,一名獾。”

  貔,白狐。其子,豰。(一名执夷,虎豹之属。○貔,音毗。豰,火卜切。)

  [疏]“貔,白狐。其子,豰”。○释曰:《字林》云:“貔,豹属,一名白狐。其子名豰。”郭云:“一名执夷,虎豹之属。”《诗·大雅》云:“献其貔皮。”陆机《疏》云:“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执夷,一名白狐。辽东人谓之白罴。”

  麝父,麕足。(脚似麕有香。○父,音甫。)

  [疏]“麝父,麕足”。○释曰:《字林》云:“小鹿有香,其足似獐,故云麕足。”郭云:“脚似麕有香。”

  豺,狗足。(脚似狗。)

  [疏]“豺,狗足”。○释曰:《说文》云:“豺,狼属,狗声。”郭云:“脚似狗。”贪残之兽。《左传》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貙獌,似貍。(今山民呼貙虎之大者为貙豻。音岸。○貙,音枢。獌,音万。)

  [疏]“貙獌,似貍”。○释曰:《字林》云:“貙似貍而大,一名獌。”郭云:“今山民呼貙虎之大者貙豻。”《字林》云:“豻,胡地野狗,似狐,黑喙,皆貙之类。”故又呼貙豻。

  罴,如熊,黄白文。(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关西呼曰罴。)

  [疏]“罴,如熊,黄白文”。○释曰:舍人曰:“罴如熊,色黄白也。”郭云:“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关西呼曰罴。”《诗·大雅·韩奕》云:“赤豹黄罴。”陆机《疏》云:“罴有黄罴,有赤罴,大於熊。其脂如熊,白而粗理,不如熊白美也。”

  麢,大羊。(麢羊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麢,音零。)

  [疏]“麢,大羊”。○释曰:羊之大者名麢。郭云:“麢羊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陶注《本草》云:今出建平、宜都诸蛮中及西域。多两角,有一角者为胜。角甚多节,蹙蹙圆绕。别有山羊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而不入用。羌夷云,只此名麢羊。

  麠,大麃,牛尾,一角。(汉武帝郊雍,得一角兽,若麃然,谓之麟者,此是也。麃即獐。○麠,音京。麃,音炮。)

  [疏]“麠大”至“一角”。○释曰:麃,獐也。大獐牛尾、一角者名麠。即所谓麟也。郭云“汉武帝郊雍,得一角兽,若麃然谓之麟者,此是也”者,《汉书·郊祀志》文也。麃,即獐也。

  ,大麕,旄毛,狗足。(旄毛,〈犭农〉长。○,音几。旄,音帽。)

  [疏]“大”至“狗足”。○释曰:麕亦獐也。旄毛,〈犭农〉长毛也。大獐毛长、狗足者,名。《山海经》云:女几山,其兽多麖 。

  魋如小熊,窃毛而黄。(今建平山中有此兽,状如熊而小,毛麆浅赤黄色,俗呼为赤熊,即魋也。○魋,音颓。)

  [疏]“魋如”至“而黄”。○释曰:窃,浅也。兽如小熊,浅毛而黄者名魋。郭云:“今建平山中有此兽,状如熊而小,毛麆浅赤黄色,俗呼为赤熊,即魋也。”

  窫貐,类貙,虎爪,食人,迅走。(迅,疾。○窫,乌八切。貐,羊玉切。)

  [疏]“窫貐”至“迅走”。○释曰:迅,疾也。窫貐之兽,其状类貙而虎爪,食人,疾走。《山海经》云:少咸山有兽,“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食人。”其名与此同,其状与此错。

  狻麑,如虦猫,食虎豹。(即师子也,出西域。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犎牛及师子。《穆天子传》曰:“狻猊日走五百里。”)

  [疏]“狻麑”至“虎豹”。○释曰:即师子也,出西域。其状如虦猫,食虎豹,善走者也。○注“汉顺帝”至“百里”。○释曰:云“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犎牛及师子”者,案《後汉·帝纪》云:“孝顺帝讳保,安帝之子也。”阳嘉三年,“疏勒国献师子、犎牛”。注引《东观记》曰:“疏勒王盘遣使文时诣阙献师子,似虎,正黄,有髯耏,尾端茸毛,大如斗。封牛,其领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峰牛。”是也。云“《穆天子传》曰:‘狻猊日走五百里’”,案《穆天子传》云柏天曰“名兽使足,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是也。

  驨,如马,一角;不角者,骐。(元康八年,九真郡猎得一兽,大如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驨也。今深山中人时或见之,亦有无角者。○驨,胡圭切。)

  [疏]“驨如”至“者骐”。○释曰:驨,兽名也。状如马,一角。不角者,名骐。郭云:“元康八年,九真郡猎得一兽,大如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驨也。今深山中人时或见之,亦有无角者。”

  羱,如羊。(羱羊,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羱,音元。)

  [疏]“羱,如羊”。○释曰:《字林》云:“野羊大角者也。”郭云:“羱羊,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椭,谓狭而长也。

  麐,麕身,牛尾,一角。(角头有肉。《公羊传》曰:“有麕而角。”○麐,音邻。)

  [疏]“麐,麕身,牛尾,一角”。○释曰:李巡曰:“麐,瑞应兽名。”孙炎曰:“灵兽也。”京房《易传》曰:“麐,麕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彩,腹下黄,高丈二。”《诗·周南》云:“麟之趾。”毛传云:“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郑笺云:“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陆机《疏》云:“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锺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详而後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陷阱,不罹罗网。王者至仁则出。”今并州界有麟,大小如鹿,非瑞应麟也。故司马相如赋曰“射麋脚麟”。谓此麟也。○注“《公羊传》曰:‘有麕而角。’”○释曰:案《春秋》哀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云:“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是其事也。

  犹,如麂,善登木。(健上树。○麂,音几。)

  [疏]“犹如麂,善登木”。○释曰:《说文》云:“犹,貜属”也。其状如麂,为兽健捷,善能上树。

  貄,脩毫。(毫毛长。○貄,音四。)

  [疏]“貄,脩毫”。○释曰:脩,长也。《广雅》云:“乾毛谓之毫。”言貄兽体多长毛。

  貙,似貍。(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

  [疏]“貙,似貍”。○释曰:貙兽,其文似貍。郭云:“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

  兕,似牛。(一角,青色,重千斤。)

  [疏]“兕,似牛”。○释曰:郭云:“一角,青色,重千斤。”《说文》云:“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坚厚,可制铠。”《交州记》曰:“兕出九德,有一角,角长三尺馀,形如马鞭柄。”是也。

  犀,似豕。(形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椭,音堕。)

  [疏]“犀,似豕”。○释曰:郭云:“形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音堕),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刘欣期《交州记》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有甲,头似马。”《吴录·地理志》云:“武陵阮南县以南皆有犀。”

  汇,毛刺。(今猬状似鼠。○汇,音谓。刺,音次。)

  [疏]汇即猬也,其毛如针。郭云:“今猬状如鼠。”

  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枭羊也。《山海经》曰:“其状如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交广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长丈许。俗呼之曰山都。”○狒,音费。被,之备。)

  [疏]“狒狒”至“食人”。○释曰:狒狒,兽名,状如人,被发,疾走,食人。《山海经》谓之枭羊。又谓之赣(音感)臣人。《周书·王会》云:“北方谓之吐喽。”郭云:“枭羊也。《山海经》曰:‘其状如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交广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长丈许。俗呼之曰山都。’”云“《山海经》曰”者,《海内南经》文也。案,彼文云枭羊,“在北胸之西,其状人面长唇,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又《海内经》云:“笑则唇蔽其面,因可逃也。”故郭《赞》云:“狒狒怪萌,被发操竹;获人则笑,唇蔽其目;终亦号咷,反为我戮。”是也。云“反踵”者,脚跟反向也。《大传》云:“周成王时州靡国献之”也。

  貍、狐、貒、貈丑,其足,蹯;(皆有掌蹯。○蹯,音烦。)其迹,,指头处。○,音钮。)

  [疏]“貍狐”至“迹”。○释曰:《说文》云:“蹯,掌也。”此四兽之类皆有掌蹯。宣二年《左传》云“宰夫胹熊蹯”,是其类也。其指头著地处,名

  蒙颂,猱状。(即蒙贵也。状如蜼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胜於猫。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狝猴之类。○猱,奴刀切。)

  [疏]“蒙颂,猱状”。○释曰:蒙颂,一名蒙贵,状似猪猱,故曰猱状。郭云:“即蒙贵也。状如蜼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胜於猫。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狝猴之类。”

  猱、蝯,善援。(便攀援。○蝯,音袁。)

  [疏]“猱、蝯,善援”。○释曰:猱,一名蝯,善攀援树枝。郭云“便攀援”者,便,谓便捷也。

  貜父,善顾。(貜也,似狝猴而大,色苍黑,能貜持人,好顾盼。○貜,音镬。父,音甫。)

  [疏]“貜父,善顾”。○释曰:大蝯也。能貜持人,又善顾盼。因名。郭云:“貜也,似狝猴而大。色苍黑,能貜持人,好顾盼。”

  威夷,长脊而泥。(泥,少才力。)

  [疏]“威夷,长脊而泥”。○释曰:泥,弱也。威夷之兽,长脊而劣弱,少才力也。

  麔、麚,短脰。(脰,项。)

  [疏]“麔、麚,短脰”。○释曰:脰,项也。麔、麚之兽,皆短项。

  贙,有力。(出西海,大秦国有养者,似狗,多力,獷恶。○贙,音铉。)

  [疏]“贙,有力”。○释曰:贙,似大之兽名也。郭云:“出西海,大秦国有养者,似狗,多力,獷恶。”

  豦,迅头。(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狝猴。黄黑色,多髯鬣,好奋迅其头,能举石摘人。貜类也。○豦,音据。)

  [疏]“豦,迅头”。○释曰:豦,似猴之兽也。好奋迅其头,故曰迅头。郭云:“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狝猴。黄黑色,多髯鬣,奋迅其头,能举石摘人。貜类也。”

  蜼,卬鼻而长尾。(蜼,似狝猴而大。黄黑色,尾长数尺,似獭,尾末有岐。鼻露向上,雨即自县於树,以尾塞鼻,或以两指。江东人亦取养之。为物健捷。○蜼,音诔。)

  [疏]“蜼,卬鼻而长尾”。○释曰:蜼,亦猴类之兽,卬鼻而尾长大。《山海经》曰:“鬲山多猿蜼。”是也。郭云:“蜼,似狝猴而大,黄黑色,尾长数尺,似獭,尾末有岐。鼻露向上,雨即自县於树,以尾塞鼻,或以两指。江东人亦取养之。为物健捷。”

  时,善乘领。(好登山峰。○乘,音承。)

  [疏]“时,善乘领”。○释曰:好登山峰之一兽也。

  猩猩,小而好啼。(《山海经》曰:“人面豕身,能言语。”今交趾封谿县出猩猩,状如獾〈犭屯〉,声似小儿啼。)

  [疏]“猩猩,小而好啼”。○释曰:能言兽也。《曲礼》曰:“猩猩能言。”《周书·王会》曰:“都郭狌狌,欺羽狌狌,若黄狗,人面能言。”郭云:“《山海经》曰:‘人面豕身,能言语。’今交趾封谿县出猩猩,状如獾〈犭屯〉,声似小儿啼。”云“《山海经》”者,《海内南经》文也。

  阙洩多狃。(说者云“脚饶指”。未详。○阙,其越切。狃,音钮。)

  [疏]“阙洩多狃”。○释曰:旧说以为阙泄兽名,其脚多狃。狃,指也。然其形,所未详闻。

  寓属。

  [疏]“寓属”。○释曰:寓,寄也。言此上兽属多寄寓木上,故题云“寓属”。

  鼢鼠,(地中行者。○鼢,音愤。)鼸鼠。(以颊里藏食。○鼸,故忝切。)鼷鼠,(有螫毒者。○鼷,音奚。)鼶鼠,(《夏小正》曰:“鼬则穴。”○鼶,音斯。)鼬鼠,(今鼬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为鼪。音牲。○鼬,音佑。)鼩鼠,(小鼱鼩也,亦名〈鼠從〉鼩。○鼩,音劬。)鼭鼠,(未详。)鼣鼠,(《山海经》说兽云:“状如鼣鼠。”然形则未详。○鼭,音时。鼣,音吠。)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鼩鼠,见《广雅》。音瞿。○鼫,音石。)鼤鼠,鼨鼠,(皆未详。○鼤,音问。鼨,音终。)豹文鼮鼠,(鼠文彩如豹者。汉武帝时得此鼠,孝廉郎终军知之,赐绢百匹。○鼮,音廷。)鼳鼠。(今江东山中有鼳鼠,状如鼠而大,苍色,在树木上。音巫觋。○鼳,南见切。)鼠属。

  [疏]“鼢鼠”至“鼳鼠”。○释曰:此别鼠属也。云“鼢鼠”者,郭云:“地中行者。”《说文》云:“地中行鼠,伯劳所作也。”《广雅》云:“鼹鼠也。”《方言》名“犁鼠”,即此鼠也。谓起地若耕,因名云。云“鼸鼠”者,《大戴礼》云:“田鼠者,鼸鼠也。”是颊里藏食之名,鼠若此者,因名鼸鼠。云“鼷鼠”者,李巡曰:“鼱鼩鼠。”郭云:“有螫毒者。”盖如今鼠狼。《春秋·成七年》“食郊牛伯”者是也。《博物志》云:“鼠之最小者,或谓之耳鼠。”何休亦云:“鼷鼠者,鼠中之微者。”云“鼶鼠”者,似鼬之鼠也。郭云:“《夏小正》曰‘鼶鼬则穴’”者,在九月。云“鼬鼠”者,《字林》云:“如鼠,赤黄而文。”郭云:“今鼬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为鼪。”即《庄子》云:“骐骥骅骝,捕鼠不如貍鼪”是也。云“鼩鼠”者,鼱鼩小鼠也。本云“一名鼷鼠”。郭云:“小鼱鼩也,亦名〈鼠從〉。”云“鼫鼠”者,孙炎曰:“五技鼠。”许慎云:“鼫鼠五技:能飞不能上屋,能游不能渡谷,能缘不能穷木,能走不能先人,能穴不能覆身。”此之谓五技。蔡邕以此为蝼蛄。郭云:“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鼠勺〉鼠,见《广雅》。” 〈鼠勺〉(音雀),今本作鼩,误也。案《诗·魏风》云:“硕鼠硕鼠。”陆机《疏》云:“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於颈上。号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技。或谓之雀鼠。”案,此与郭氏所说同。云“豹文鼮鼠”者,郭云“鼠文彩如豹者。汉武帝时得此鼠,孝廉郎终军知之,赐绢百匹”者,案《汉书》云: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初入关,弃繻而去。至长安上书,拜为谒者给事中。使南越,为吕嘉所杀。死时年二十馀,故世号之终童。武帝尝得豹文鼠,终军以《尔雅》辨其名,故受赐也。“鼳鼠”者,鼳,鼠名也。郭云:“今江东山中有鼳鼠,状如鼠而大,苍色,在树木上。”○注“《山海经》说兽云:‘状如鼣鼠。’”○释曰:案《中山经》云:“倚帝山,其上多玉,下多金。有兽焉,状如鼣鼠,白喙,名狙如,见则其国有大兵。”是也。“鼠属。”○释曰:言此上皆鼠之属类也。鼠,小兽也。亦四足而毛,故於此释之。案《字林》云:“鼸鼠,即鼢鼠也。”今郭氏分为二。又《说文》云:“鼨,豹文鼠也。”今郭氏以豹文下属,未知孰是。故略言之

  牛曰齝,(食之已久复出嚼之也。○齝,丑之切。)羊曰齛,(今江东呼齝为齛。音漏洩。)麋鹿曰齸。(江东名咽曰齸。齸者,食之所在,依名云。○齸,音益。)鸟曰嗉,(咽中裹食处。)寓鼠曰嗛。(颊裹贮食处。寓,谓狝猴之类寄寓木上。)齸属。

  [疏]“牛曰齝”至“齸属”。○释曰:此别鸟、兽嚼食之名也。牛名曰齝。郭云:“食之已久,复出嚼之。”羊名曰齛。郭云:“今江东呼齝为齛。”麋鹿名曰齸。郭云:“江东名咽为齸。齸者,食之所在,依名云。”鸟名曰嗉。郭云:“咽中裹食处。”即上篇“其粻长,嗉”也。寓木之兽及鼠皆曰嗛。郭云:“颊裹贮食处。寓,谓狝猴之类寄寓木上。”此属皆咽中藏食,复出嚼之。故题云“齸属”。

  兽曰衅,(自奋迅动作。○衅,许刃切。)人曰挢,(频伸夭挢。○挢,纪小切。)鱼曰须,(鼓鳃须息。)鸟曰旲。(张两翅,皆气体所须。○旲,古阒切。)须属。

  [疏]“兽曰衅”至“须属”。○释曰:此辨人、鱼、鸟、兽气体所须之名也。兽之自奋迅动作名衅。人之罢倦,频伸夭挢、舒展屈折名挢。鱼之鼓动两颊,若人之欠须导其气息者名须。鸟之张两翅,旲旲然摇动者名旲。此皆气倦体罢所须若此。故题云“须属”也。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