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病血厥
血厥者,妇人平居无病,忽如死人,身不动摇,目闭口噤,重者不救,轻者移时乃寤,此名血厥。由汗多血少,阳气独上,气塞不行,故身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故移时方寤。妇人多有此症,比痫症大不相同,但此条混见大方全书之内,未曾指出讲明,所以卒然莫救,今特表而出之。经曰: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其脉微弱,初或呕吐,便尔昏沉,阴阳乖隔,荣卫不和,比之中风,身不发热,喉无痰声,手不握搐,为异耳。急宜握住顶心发,令人扶起,不得平卧,外用通关散吹鼻取嚏,有嚏则吉,无嚏则凶,或以铁秤锤烧红入碗内,以醋沃之,熏鼻下,醋气入内,透隔立苏。口噤不能灌药者,针少商及三阳,五会等穴。或以作筒吹其两耳,或以童便灌之,切记不可灌热汤,盖灌热汤则血得热而泛滥。犯胃冲心,多致不救,心为君主,心不受邪,一丝血入心即死矣。经所谓经水波涛而涌起也,名曰血厥,治宜花蕊石散,童便调服,或苏合香丸,醒后白薇汤、八珍散、归脾汤调理也。《家秘》曰:经隧乖戾,血上冲心,所以神昏,缓则不救,治以八宝丹。
[卷之一调经门]经水愆期
【歌】
经水违期号曰愆,或多或少或流连,过期涩少因无血,热盛脾虚则向前,乍热乍痛须细审,适来适断看风烟,逾期五十经还漏,室女停经有避年。
【论】
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心脾和平,则经候如常矣。苟或饮食失节,起居违宜,脾胃亏损,则经不调也。
赵养葵曰:不及期来者,有火也,滋水则火自平矣,六味丸。如不及期而来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如半月十日一来,属气虚,补中汤。如过期不来者,无火也,本方加艾叶。脉迟色淡加炮姜、肉桂,此其大略耳。其间亦有不及期而无火者,过期而有火者,有过期而多者,不及期而少者,不可拘于一定,当辨脉之迟数,禀之虚实,形之强弱,年之多寡而施治之。如肝脾热者,四物加减。脾肺虚弱者,补中益气汤。肝脾郁结者,归脾汤。怒动肝火者,加味逍遥散。肝肾阴虚者,六味丸。盖脾为化生之源,心统诸经之血,而阳气生于阴精,故宜补心脾肾也。
【脉】
寸关脉调和如故,尺脉绝不至者,当患少腹痛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脉至状如琴弦,苦小腹痛,月水不利,孔窍生疮。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弱则发热。肝脉沉,主月水不利,腹胀满,腰间痛。
赶前
先期而至曰赶前,血热阴虚土不坚,怒气伤肝及劳役,固经凉血始安然。
四物三补丸。
落后
只因血少故来迟,涩少无痛大补之,色淡脉虚皆不足,养荣归芍及参。
滋血汤。
过多
阳气乘阴血去多,当归饮子可调和,劳伤冲任宜胶艾,摄血参苓术莎。
涩少
涩少原来阴胜阳,或临经脉着寒凉,若然不足宜滋补,气滞津虚另有方。
不通
行后如何又不通,冷凝热结不相同,避年血少居经等,莫作寻常一例攻。
薛立斋曰: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其为患,有脾虚不能生血者,调而补之。脾郁而血不行者,解而补之。胃火而血不成者,清而补之。脾胃虚损而血少者,温而补之。劳伤心血者,逸而补之。
怒气伤肝者,和而补之。肺气虚而不能行血者,补土以生金。肾水虚不能生肝而血少者,补脾肺以滋化源,而疾自愈。《难经》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
损其肾者,益其精。皆当审而治之。
不断
经水淋浊不肯除,皆因气血本元虚,或缘房事伤冲任,郁怒忧思亦载书。
固经丸。
逾期
七七阴阳数已终,如何经脉复流通,皆因忧怒兼劳役,邪气停留在子宫。
芩心丸。
避年
断续经期号避年,要知处女属先天,一云经度随年转,气血循环合自然。
拱辰丹。
《脉经》曰:有妇人将一女子年十五来诊,言年十四时经水自下,今经反断,何也。师曰:若是夫人亲女,必夫人年十四时亦以经水下后断,所以此女亦至此而断,是为避年,后当自下。盖其气尚怯,禀赋素弱而然也。李时珍曰:经水一年一度者,亦为避年。
适来适断
经水将行忽着寒,适来适断不相安,触经感冒柴胡治,更刺期门可泻肝。
加味小柴胡汤。
妇人寒热如疟,昼则明白,夜则谵语,胸胁胀满,乃因血去室空,风邪乘虚而入,名曰热入血室。
当行不行
二七天癸任脉通,过期断绝不来红,风寒惊恐并思虑,养血清心勿误攻。
柏子仁丸。
大凡天癸至早者,性机巧至,迟者,性鲁钝。通行则无病,涩滞不行变成劳瘵者多矣。
[卷之一调经门]经病疼痛
【歌】
临病疼痛有多般,不识根源治便难,未至先疼因实积,去空觉痛是虚寒,复庵治血先调气,产宝临经莫嗜酸,气滞风寒兼血涩,更参脉证下汤丸。
【论】
经水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若外亏卫气充养,内乏荣血灌溉,而被风寒劳役,经候欲行先身痛也。其或风冷客于胞中,而动冲任之脉,故腹痛也。
【脉】
沉紧细动皆主腹痛,阳弦头痛,阴弦腹痛,肝脉若弦月水不利,腰腹疼痛,月水不通,绕脐寒疝痛。
其脉沉紧,此由血积不散,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痛。
腹痛
腹痛虽云冲任伤,须分气血与阴阳,风寒湿热参虚实,看脉推源用古方。
风冷:经来冲任伤风冷,腹内绵绵痛不停,足冷脉迟频欲呕,桂枝桃核及温经。
温经汤。
寒湿:经水如同豆汁形,腹中痛不安宁,胫浮两尺皆沉细,四物汤煎合五苓。
血涩:临经先有腹中疼,血涩因而即不行,渐渐痛来移趋下,调荣顺气可和平。
八物汤。
气滞:气滞胞门经不通,腹中疼痛往来攻,脉沉走注牵腰胁,抑气延胡大有功。
食积:妇女炎天临月经,误伤生冷忽然停,后来欲至先疼痛,琥珀延胡及胡苓。
小琥珀散。
虚痛:经来腰腹痛悠悠,过后缘何反不休,脉弱痛绵手可按,必然血少是根由。
八珍汤加延胡、香附、炮姜。
实痛:痛阵攻冲血不行,按之破满手难迎,便知里实宣通好,气血流行痛自平。
瓦垄子丸玉烛散。
头痛
临经头痛着风寒,莫作寻常一样看,发表必须兼养血,一七五积自能安。
身痛
临经身痛如何断,或冒风邪气血虚,调卫祛风兼补血,古方趁痛饮堪除。
腰痛
经病如何腰亦疼,只因两肾系胞门,内经具载今拈出,化育根基在一元。
琥珀散。
失血心痛
失血心疼人罕知,只因血统在心脾,去多治本归脾好,治标先将补血脾。
[卷之一调经门]经病发热
【歌】
劳热神思多困倦,客邪口燥及心烦,内伤有瘀成潮热,外感无时热又温,平昔经前实积看,去多经后作虚论,实宜清解虚温补,寒热谵言另立门。
【论】
王太仆曰: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止,是无火也,当治其心。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助其肾。心盛则生热,肾盛则生寒,肾虚则寒动于中,心虚则热伏于内。
李氏曰:潮热有时为内伤、为虚热,无时为外感、为实。虚者,大温经汤。实者,四物汤加柴胡、黄芩。经闭者,滋血汤。骨蒸者,大胡连丸、乌鸡丸。五心烦热,四物加胡连、川连。无汗者,茯苓补心汤。有汗者,加味逍遥散。
【脉】
洪数有力是为实热,细数无力即是虚热。浮主外邪,沉乃里热,表里虚实,以此分别,脏腑经络,具在脉诀。
平时发热
平时发热必偏阳,人瘦阴虚火自狂,能戒五辛如淡食,胜如煎服地黄汤。
临经发热
血去阴虚内热生,口干烦躁不和平,行过初至须分治,客实虚潮另有名。
劳热
因劳发热为劳热,肢体酸痛盗汗多,烦躁不宁神困倦,急投良剂免沉。午前热属气分,清心莲子饮。午后热属阴分,地黄汤。若劳心者,天王补心丹。劳力者,加味逍遥散。
客热
客热皆由元气虚,卫家浅薄外邪居,心烦口渴肌肤燥,加味逍遥治有余。《良方》曰:经行体虚,温暖过度,外邪乘之,故曰客热,其状上焦胸膈之间虚热,口燥心烦,手足壮热是也。
潮热
要知潮热阳明实,热至如潮不失期,若是太冲停瘀血,桃仁承气可行之。
实热
脉洪有力名为实,热在先前经未行,便闭唇焦兼口渴,可煎玉烛把衣更。
虚热
脉来无力便知虚,阴不足兮气有余,必是去多经水后,六神补血自能除。
寒热
寒热虽云外中风,阴虚阳弱不相同,更寻气血分虚实,寒热交争又一宗。经曰: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发热,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阴阳不调之,故当分气血虚实治之。寸口脉微为阳不足,则阴气上入于阳中,宜补中益气汤。尺部脉弱为阴不足,则阳气下陷于阴中,宜益阴地黄丸。若怒动肝火者,小柴胡汤。寒热交争,生地黄丸。
[卷之一调经门]崩漏
【歌】
阴虚阳搏谓之崩,恚怒忧思风热乘,阴络受伤血内溢,脾家亏损外奔腾,悲哀太过心胞绝,涎滞中焦气不增,更有阴阳崩两说,须参脉症可为凭。
【论】
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悲哀太过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故血走而崩也。
忽然大下谓之崩,淋沥不止谓之漏也。
【脉】
仲景曰: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弱不实,则谷消而水化。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者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男子则亡血失精,妇人则半产漏下。尺脉急而弦大,风邪入少阴之经,女子则漏下赤白。漏血不止,脉小虚滑者生,大紧实数者死,日下赤白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浮者不治。
阴虚阳搏
尺脉虚微阴不足,寸如弦急阳有余,必然失血崩中症,四物阿胶黑地榆。漏久而虚者,黑地黄丸。
劳伤冲任
冲任原来主月经,络伤血溢不留停,备金散子宜调服,大剂芎归极有灵。
涎郁胸膈
痰涎凝滞郁胸中,壅遏经隧气不通,血不归经因漏下,备金抑气可收功。
风热乘肝
风热乘肝血妄行,头痛胁痛目羞明,莎柴四物焦荆芥,一服教君疾自平。
乌金散。
思虑伤脾
忧愁思虑总伤脾,倦怠贪眠食不思,坤土卑监难摄血,归脾加减最相宜。
暴怒伤阴
怒气伤肝血不藏,忽然崩下甚徨,青皮香附炮焦黑,白芍芎归及地黄。
元气下陷
血脱多时气必虚,阳生阴长理相宜,肝能生血调脾胃,归草升柴参术。
补中益气汤。
[卷之一调经门]经闭
【歌】
二阳之病发心脾,血海无余土已亏,气结痰凝良有说,肝劳心损亦须知。东垣指出三焦病,学人宜将五脏推,血滞血枯当有别,通经不可浪施为。
【论】
经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洁古云:宜先降心火之剂,后服五补丸、卫生汤,治脾以养其血。经曰:二阳之病,发于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奔者死,不治。经曰:有病胸胁支满,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东垣曰:经闭不行有三,脾胃久虚,形体羸瘦,气血俱衰,以致经水断绝,或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胞脉闭也,治宜安心补血,泻火则经自行,此上焦心肺有热而不行,一也。或病中消,胃热善饥,渐瘦,津液不生,盖经乃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为热烁,肌肉渐瘦,时见烦渴,血海干枯,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则经自行,此中焦胃热而不行,二也。或心胞络脉洪数,时见大便闭,小便难而经水断绝,血海干枯,治宜调血脉,除胞络中相火,则经自行,此下焦胞络热结而经不行,三也。
【脉】
寸脉弦,关脉沉,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窍生疮。尺脉滑,气血实,经不利。尺脉绝不至,兼主少腹引腰痛,气攻胸臆也。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脉来至如琴弦者,苦少腹痛,月水不利也。肝脉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尺脉来而断续者,月水不利,腹不通,绕脐痛,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也。
血热
清热泻火出东垣,病属三焦必热烦,玉烛三和分上下,经水调后必调元。
三和汤玉烛散二气丸。
风冷
热则宜通冷则凝,腹中瘕聚结如冰,或缘劳役兼惊恐,久则伤肝寒热增。
千金桃仁丸露丸。
痰阻
痰滞胞门气不清,久而食少热寒生,肥人血海偏脂满,去积消痰经自行。
瓦垄丸。
血结
血结胞中病郁陶,精神减少欲成劳,寒宜三垒三方治,热用罗君血极膏。
气滞
妇女偏多执性情,哀怀隐曲不舒伸,停经大半由于此,琥珀当归效若神。
琥珀散当归散。
心虚
婺妇宫娥及女尼,心思散耗致肝亏,须培血脉调荣卫,柏子仁丸最合宜。
茯苓补心汤。
肝劳
肝劳支满妨于食,时觉喉间有臭腥,胁痛目眩或唾血,芦茹乌贼载于经。
经闭成劳
室女停经病不轻,渐成劳瘵热寒并,急宜艾炎投符药,若得经通疾自平。
泽兰汤柏子仁丸生地黄丸。
劳瘵多端不等论,先须去病后调元,骨蒸冷热传尸,若要寻精另一门。秦艽鳖甲散、獭肝丸、北斗符、取劳虫方、灸四花穴、腰俞。
[卷之一调经门]梦与鬼交
【歌】
元神虚损被邪侵,鬼魅交通莫可禁,恍惚昏迷言语乱,调肝养血及清心。
【论】
人禀五行秀气而生,五脏神气而养,若调理失节,气血衰微,或思想过度,神不守舍,则邪乘虚而入。
其症隐避而不欲见人,时独言笑,或时悲泣,面色不变是也。
【脉】
其脉沉迟而伏,或如鸟啄,或绵绵而来,不知度数,或乍大乍小,乍短乍长,皆邪脉也。
【方】
茯神散
茯神茯苓人参赤小豆石菖蒲水煎服。
妙香散
茯神茯苓黄远志山药(各一两)甘草人参桔梗(各五钱)朱砂(三钱)木香(二钱五分)麝香(一钱)酒服二钱。
鹿角散
生鹿角为末,酒服三钱,日三服。
桃仁丸
辰砂槟榔当归桃仁(各三钱)阿魏(一钱)沉香麝香(一钱)炼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丸。
秦承祖灸鬼哭穴
病患两手拇指相并,线扎紧合缝处,半肉半甲间灸七壮,必要四人四角一齐默火方妙,孙真人有十三鬼穴。
黄帝灸法:上唇里而中央肉弦上一肚如小麦大。
[卷之一调经门]积聚瘕肠覃石瘕
【歌】
癖聚瘕痞疝症,血凝痰气食兼成,难经五积由于脏,六聚相传腑所生,肠覃经行气分病,石瘕不月血相并,青黄燥血脂狐鳖,虱发蛇鱼亦瘕名。
【论】
经曰: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而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肠覃也,气病而血不病也。
露丸
石瘕者,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二者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五积者,五脏所生,心曰伏梁,肝曰肥气,脾曰痞气,肺曰息贲,肾曰奔豚。六聚者,六腑所生也。生脐傍,癖在两肋,痞在胸前,疝居小腹。食症、血症、气癖、疟癖,又有龙蛇鱼鳖肉发虱瘕等,皆事出偶尔,饮食间误中之,留聚腹中,假血而成,自有活性,如永徽僧病噎,腹中一物如鱼之类是也。他如败梳治虱瘕,铜屑治龙瘕,曲治米瘕,锻石治酒瘕,茶泥治蛭瘕可以理解也。皆因饮食不节,起居失宜,脏腑亏损,气血乖戾,痰涎凝结,阴阳受伤,经络隧道循行失度,所以发作则痛,甚则欲死,皆血之所为也。
【脉】
寸口沉而横,胁下有积痛。六脉沉涩,皆主积痛。浮牢数紧,亦主积聚。少阴浮紧,紧则腹痛,半产,浮则亡血、恶寒、绝产。弦急者可治,虚弱者不治。
【方】
瓦垄子丸五积丸桃仁煎露丸李子豫八毒赤丸太乙神明陷冰丸。
【针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天枢在脐旁二寸,三报在巨阙下一寸章门在季胁端,胃脘穴在脐上四寸。
[卷之一调经门]脏躁悲伤
【歌】
妇人无故忽悲伤,不是神灵不是狂,脏躁欠伸谁识得,长沙传下麦甘汤。
【论】
妇人脏躁悲伤欲哭,像如鬼神所作,数欠身,甘草小麦大枣汤主之。盖心虚则悲伤,悲伤则心动,心动则宗脉感而液道开,令人欲哭,过甚则宗气消而荣卫不利,阴阳相引而作欠伸也。《产宝》曰:喜属阳心主之,怒属阴肝主之,妇人禀性阴柔,故喜常少而怒常多,或悲泣不止,皆阴类也。有似神灵所凭,皆因所欲不遂,思极伤心故也。
【脉】
精气并于肺则悲,脉必浮涩而短,设或洪大,肺被火克也。
【方】
甘麦大枣汤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水(六升)煮三升,去渣分三次服。
立斋曰:前症有寒水攻心者,有肺受风邪者,治当审察,无执一方。
[卷之一调经门]咽中如炙
【歌】
只因经络着风寒,痰结咽中吞吐难,久久不除成噎隔,早宜四七破棺丹。
【论】
仲景曰:妇人咽中炙,半夏浓朴汤主之。孙真人曰: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含生姜片五十日愈,以意逆之,当是寒伤经络,气血不和,浮于咽中,妇人血分受寒多,积冷气,故有此症。予用破棺丹噙化频咽之,曾治数人多效。盖喉侯也,喉出天气,咽者咽也,咽出地气,故喉为呼吸之门,咽乃水谷之路,其或忧思内结,风冷外侵,痰气隔塞,逆于喉咙,妨碍饮食,久之而成翻胃、噎隔者有矣。
【脉】
浮滑风痰,沉涩气郁,弦数紧涩,终为不吉。
【方】
半夏浓朴汤
半夏(一升)浓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紫苏(二两)水七升煮四升,分四服每日一服。
四七汤即前方而分两不同。
二气散
山栀(炒)干姜(炮)等分为末,砂仁汤下二钱。
[卷之一调经门]脬转
【歌】
忍尿持重入房中,了戾膀胱溺不通,莫把药汤增水泛,沉香琥珀有神功。
【论】
仲景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此转脬不得溺也。以脬系了戾,故致此病,宜利小便则愈,肾气丸主之。夫脬受水液,气不转行,则小肠满胀,或忍小便,饱食用力,或忍便行房,或忍便疾行,或忍便持重,今脬系了戾,屈抑而不得舒张,故小便不下。其症:脐下急痛,烦闷汗出,气逆奔迫,内外壅塞,胀满不通,此脬系转戾不通,非汤药所能治,法当行其气,气化则能出矣。沉香琥珀丸主之,外用小麦杆煎汤熏洗。《甲乙经》曰:脬转不得溺,关元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