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介齐、鲁间,昉于《管子》;孔子登泰山小天下,尽于《孟子》。后世著述不一,是编恐未悉合。偶读《灵岩志》,叹其雄奇巧,然皆泰山也。故王元美曰:“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按:灵岩在泰山西北,至《水经注》琨瑞山之朗公谷在泰山东北,犹两背然。或朗公谷属灵岩者,误。而《岱史》诸书姑置弗载,致泰山全体不备,非例也。
岁巳酉夏,余乃游灵岩,探琨瑞,搜访名迹;据三川,辩玉水,履勘源流。附录之以补言泰山之缺略云。
余又谓:山水从金石中见,金石自山水中来。今是编既出,犹有《泰山金石考》六卷。凡历代遗迹、碑刻、方向及间有断缺者,须分别存佚,各为跋语剖晰以注之。恭纪《国朝东巡金石录》为卷首,窃附《泰山道里记》于卷末,是山水与金石所宜并著者也。叹流光之迅速,嗟老眼之昏华,未可矫强,姑存虚志。
癸巳春,有上元严侍读先生雅好登临,广搜金石,因纂《泰山志》;过访《泰山道里记》及《泰山金石考》诸书,披阅携归。乃别为《金石类签》一书,而泰山金石并随意采入,岂非时数使然哉?噫!金石也,山水也,同余夙癖为不徒矣——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