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友③击敌,坐观其势。倘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④。则金蝉脱壳者,非徒⑤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⑥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已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知。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葛亮⑦卒于军,司马懿⑧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⑨,若向⑩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⑪而去。檀道济⑫被围,乃命军士悉甲⑬,身白服⑭乘舆徐出外围⑮。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1)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阵容,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2)巽而止,蛊:语出《周易蛊》。蛊卦为巽下艮上。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卦。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为静;巽为下,为谦逊,故又是“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蛊”有顺的意思。
(3)共友:与友军联合。
(4)存势:保存阵势。
(5)徒:仅仅、只是。
(6)俨然:很相像。
(7)诸葛亮(公元(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徐州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初为刘备军师;刘备称帝后任丞相,总理军政;刘备死后,辅佐后主,封武乡侯。此处所引诸葛亮死后退兵之事,见前文“【计名源出】”。
(8)司马懿(公元(17)9—(25)1年):三国时军事家、魏国名将。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属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曾为曹操军司马;曹丕称帝后任抚军大将军。
(9)姜维令仪反旗鸣鼓:姜维(公元(20)2—(26)4年),三国时天水(今甘肃甘谷)人。蜀汉诸葛亮死后,为军权继承人,多次率兵伐中原,劳而无功。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后来后主刘禅降魏,才被迫向钟会投降。后企图恢复蜀汉,事败被杀。仪,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今湖北襄樊)。东汉末年为荆州刺史主簿,后投关羽。刘备进位汉中王,拔擢杨仪为尚书。后主时,随诸葛亮出师北伐,任杨仪为长史、绥军将军。诸葛亮死后,因言行不检,被贬自杀。
(10)若向:好像是指向。若,如、像是。
(11)结营:安营扎寨;此处意为保持着完整的营寨,亦即保持了军队的完整。
(12)檀道济:南北朝时期宋国名将。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初随刘裕从军,历任扬威将军、宁朔将军、冠军将军、镇南大将军,战功显赫。后因朝廷畏其兵权太重,被宋文帝刘义隆指使彭城王刘义康将他杀了。
(13)悉甲:全部披上盔甲。
(14)身白服:身,这里是指身上穿着;白服,便服。
(15)徐出外围:徐,从容地;外围,包围圈之外。
保存阵地原形,保持原有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我方却暗中转移主力,打击别处的敌人。这就是《周易蛊》卦中“巽而止,蛊”所说的道理。
同友军联合对敌作战,要仔细察明敌、我、友三方面的态势。如果另外发现敌人,必须保持原来的阵势而分兵去迎击。“金蝉脱壳”并不是一走了事,它是一种分身的法术。因此,当我方大军转移后,依然要旗帜招展,锣鼓声喧,很逼真地保持原来的阵势,这就可以使敌人不敢妄动,友军也不致生疑。等到我已摧毁别处的敌人返回来,友军和敌人才发觉,或者还没有发觉。“金蝉脱壳”就是在对敌作战时,暗中抽走精锐部队去袭击别处的敌人的计谋。比如: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魏时死于军中,魏军大都督司马懿领兵追袭。姜维命令杨仪指挥部队擂鼓佯攻,其矛头好像是指向司马懿的魏军。司马懿见后便引军退走了。于是杨仪得以完军而归去。又如南北朝时,宋将檀道济被北魏军队围困。檀道济命令军士全戴盔披甲,而自己则身着便装、坐着车子,领军从容地走出敌军包围圈。北魏的军队害怕宋军有埋伏,因而不敢逼近,于是檀道济得以安全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