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黄国伟

“国之有师范学校,自光绪二十八年始,民间之自立师范学校自通州(今江苏南通市)始”。这是张謇在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后向世界所发出的豪迈宣言。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94年中状元,做了一年多的京官。从1895年起,张謇便弃官从商,投身实业,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值得一提的是张謇还曾是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首创者。

在举办实业的过程中,张謇深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才是立国之本,而人才出自教育”,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道理。在各项教育事业中,张謇尤其注重师范教育,他把师范教育视为一切教育之母,认为只有发展师范教育,专科以上的高等教育才能有其基础。因此,他在家乡开办实业的同时,又积极兴办教育文化事业,特别是开办师范学校。

1902年8月,张謇利用在大生纱厂历年积累未支的个人薪俸2万余两白银,再加上叔兄张与两三位同仁的赞助,在通州选定荒废的千佛寺作为通州师范学校校址,经过7个月的修建、筹备,1903年4月27日,我国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私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正式创办。学校属于中等师范性质,主要培养小学教师。课程设置主要有:国文、修身、教育、伦理、算术、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博物、图画、手工、体操等,基本上适应高、初等小学教学的需要。后来根据需要又增设简易科、测绘科、蚕科、农科和土木工科。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工科教室、农学教室、农场、博物苑、测绘所等。这些设施已超过了一般中等师范学校的范围,具有大专学校的基本建制规模了。

张謇极为重视师范教育,他从爱国主义角度明确指出:“欲雪其耻(国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张謇希望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国雪耻。所以他特别重视对师范生的养成教育,要求师范生除了刻苦学习,还必须自己打扫教室、整理食堂,养成劳动习惯,并在学生中大力提倡节俭,将当时通州师范的伙食由初定的每饭三荤三蔬减为一荤一蔬。张謇本人在校就餐时与学生共餐,学校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乃至他10岁的儿子也与学生吃同样的饭菜。张謇还提倡师范生勤工俭学。1910年,他曾亲自带领通州师范学校的学生到军山、剑山植树造林,名为“学校林”,将两山树木的收益作为通州师范的校产。

张謇是中国近代教育中第一个给教师评定职称并定期给教师以荣誉奖励的人。他提出,凡习师范本科者,毕业后分为最优等、优等。最优等给以贡生、优等给以廪生头衔,并“充初高两等小学教员”。其中连续工作四五年而工作优良者,则由地方劝学所、教育会陈明地方官考核,报请提学使复考确实者,奖以“教谕、训导”学官称号,积资累绩,可递升至祭酒而上为管学大臣。

除了精神荣誉奖励外,张謇还主张给教师以物质上的奖励。他提出凡师范毕业生,连续在一校任教四五年,其学生毕业程度合格者过半,由劝学所、教育会呈报发给6个月俸额的奖金。长期任教并作出成绩者,还可享受相当工资一半的医疗费和退休金。张謇还主张采取“擢优”、“励恒”、“彰廉”等奖励办法,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奖励。

从1902年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至1925年20余年间,张謇将他在大生纱厂中的全部工资与部分红利150余万元全部捐作教育、慈善及地方公益经费,此外张謇又另负债达八九十万元之多。除去叔兄张捐助全部工资50余万元外,张謇单独一人捐助达230~240万元之多。

除了通州师范学校外,张謇还设立了女子师范学校、盲哑师范、乡村师范、甲种师范讲习所、乙种小学教员讲习所等师范学校。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