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寇永波

王维为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陈铁民先生《王维为蒲州猗氏人考》再议

寇永波

摘 要: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籍贯,一般多以《旧唐书》定为原籍太原祁县,后迁蒲,为河东人(今山西永济)。近年来有学者根据山西临猗县现存唐代王颜《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的研究指出王维的籍贯应为蒲州猗氏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其中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铁民先生的《王维为蒲州猗氏人考》影响最大,本文根据对该神道碑的研究对比,指出其碑文内容完全不可信,并不能据此认定王维的籍贯为蒲州猗氏县,而仍应以《旧唐书·王维传》的记载为准,王维是蒲州人(今山西永济蒲州镇一带)。

关键词:王颜;王维;籍贯;河东;猗氏;蒲州

引 言

王维(699?-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精通诗书、绘画、音乐,以诗名盛于唐开元、天宝年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奇妙,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王维出生时间至今仍有争议,尚无定论。

王缙(700-781),唐代宰相、书法家,王维之胞弟。

当代学者多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称王维祖籍太原祁县,后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今山西永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铁民先生根据对山西临猗县现存唐代王颜《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太原王公神道碑铭》(以下简称《王卓碑》)的研究,写出《王维为蒲州猗氏人考》一文(以下简称《猗氏人考》)得出“王维为蒲州猗氏人,应该是可以成立的”的结论。经过对相关史料和《王卓碑》的对比研究,发现此结论并不成立,论证过程值得商榷,需要进一步讨论辨正

《猗氏人考》一文是在《王卓碑》完全可信和新旧《唐书》完全不可信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但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王

卓碑》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考证,不能仓促下结论!

《王卓碑》是“东晋河东太守猗氏侯”王卓墓前神道碑,唐代虢州刺史王颜撰文并立碑,碑高3.4米,宽1.05米,厚0.36米,碑阳刻《王卓碑》,碑阴刻《慈州文城县令王景祚并仲子郴州郴县丞墓碣序》,碑西侧刻《太原乡牒》。此碑现存临猗县庙上乡城西村第三居民组果园内。字迹已多有漫漶之处。

关于《王卓碑》,陈铁民先生在《猗氏人考》中论证了《王卓碑》为唐代原作,此结论完全正确是唐代真迹无疑!但神道碑及碑铭为唐代真迹是一问题,碑铭内容完全可信又是另外一问题,需要区别看待,分别论证,而《王卓碑》正是内容上存在很多问题,并不能支撑“王维为猗氏人”的结论。

根据《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河东太守猗氏侯太原王公神道碑》记载,王颜的十八代祖为王卓,碑云:“始祖无名,道之出也。……厥后子孙,因王显姓,始自四十一代祖周平王孙赤,其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崩,赤当嗣,为叔父桓王林废而自立,用赤为大夫,及庄王不明,赤遂奔晋,晋用为并州牧。自赤至龟八代,代牧并州。龟生乔,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代袭封晋阳侯。文钊生叔儁,叔儁生伯明,伯明生乇,乇河东太守、征西大将军。乇生卓,卓字世盛,历魏、晋为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卓翁年七十九,薨于河东,时属刘聪、石勒乱太原、晋阳,不遂归葬,葬河东猗氏县焉。隋并猗氏为桑泉县,今司空冢墓在县东南解古城西二里,至今子孙族焉,自古太原乡也。……开元中,左丞相张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