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漢書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漢書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漢書卷十八 外戚恩澤侯表第六
漢書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漢書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漢書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漢書卷三十二 張耳陳餘傳第二 漢書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漢書卷三十六 楚元王傳第六 漢書卷三十七 季布欒布田叔傳第七
漢書卷四十 張陳王周傳第十 漢書卷四十一 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第十一
漢書卷四十二 張周趙任申屠傳第十二 漢書卷四十三 酈陸朱劉叔孫傳第十三
漢書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濟北王傳第十四 漢書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漢書卷四十六 萬石衛直周張傳第十六 漢書卷四十七 文三王傳第十七
漢書卷五十 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漢書卷五十一 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
漢書卷五十二 竇田灌韓傳第二十二 漢書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漢書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漢書卷五十五 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漢書卷五十六 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漢書卷五十七上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上
漢書卷五十七下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下 漢書卷五十八 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漢書卷六十一 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漢書卷六十二 司馬遷傳第三十二
漢書卷六十三 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漢書卷六十四上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
漢書卷六十四下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下 漢書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漢書卷六十六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第三十六 漢書卷六十七 楊胡朱梅云傳第三十七
漢書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 漢書卷六十九 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漢書卷七十 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漢書卷七十一 雋疏于薛平彭傳第四十一
漢書卷七十二 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漢書卷七十三 韋賢傳第四十三
漢書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漢書卷七十五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漢書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漢書卷七十七 蓋諸葛劉鄭孫毌將何傳第四十七
漢書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漢書卷七十九 馮奉世傳第四十九
漢書卷八十 宣元六王傳第五十 漢書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漢書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漢書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漢書卷八十四 翟方進傳第五十四 漢書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漢書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漢書卷八十七上 揚雄傳第五十七上
漢書卷八十七下 揚雄傳第五十七下 漢書卷八十八 儒林傳第五十八
漢書卷九十三 佞幸傳第六十三 漢書卷九十四上 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漢書卷九十四下 匈奴傳第六十四下 漢書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
漢書卷九十六上 西域傳第六十六上 漢書卷九十六下 西域傳第六十六下
漢書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漢書卷九十七下 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漢書卷九十八 元后傳第六十八 漢書卷九十九上 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一〕七十子喪而大義乖。〔二〕故春秋分為五,〔三〕詩分為四,〔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五〕諸子之言紛然殽亂。〔六〕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七〕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八〕聖上喟然而稱曰:〔九〕「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一0〕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祕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一一〕侍醫李柱國校方技。〔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