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集成 清 江顺诒辑 宗山参订
江先生秋珊,宏才绩学,尤工倚声。折肱于此,垂三十年,著有明镜词。山与先生有同好,倡和往还,多所指授。窃念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先生忧之,为之寻源竟委,审律考音,取诸说之异同得失,旁通曲证。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心苦矣,功亦伟矣。山校雠既竣,分列子目,成书八卷,名曰词学集成,怂其付梓,以公同志。先生虚怀若谷,俾附贱名于简,谨缀数言,并撰序目如左:
析津沿支,每况愈下。正畀闰统,祧紊鼻祖。循乃故辙,溯厥本根。为民祈祀,必先追源。集词源第一。
辞尚体要,无体不立。正变剖分,大小次第。物不可遗,声亦如味。★稽其属,总有十二。集词体第二。
六律克谐,八风宣畅。应节角徵,调钟唇吭。已无伶伦,矧乃夔旷。如缕袅袅,谁其继响。集词音第三。
彦伦切韵,李登声类。差积累黍,五音几废。益则减半,损则加倍。如礼已止,竞守绵蕞。集词韵第四。
滚滚词源,横拥其派。泛涉者疏,专攻者隘。风归丽则,语芟荑稗。南北江河,入海而会。集词派第五。
法立文成,旋周旋折。异曲异诗,非庄非谑。变必归宗,反而能缩。一气转圜,是谓中则。集词法第六。
不离乎情,不泥乎境。托逍遥游,辟町畦迳。寓目皆春,水流不竞。香象羚羊,乃臻上乘。集词境第七。
盈廷之官,各司其司。八珍之味,各宜其宜。析缕分条,抒以论断。希迹名流,则吾何敢。集词品第八。铁岭宗山谨识
○凡例
一、引证前人书,或词序,或词话,或专论词,或不专论,有与词相发明者,率皆引用,抒以论断,皆加[诒]案以别之。论断后再引他人之说者,亦加某以别之,以清眉目。
一、徵引书不能不删节字句。然有删无增,不能妄窜人著作也。
一、有前人论议,必全篇登载始能得其旨趣者,率皆全篇录之。期读者于词之源律,展卷了然。钞胥之讥,所不辞也。
一、间有己论,自成一则者,皆不书名,以省烦渎。
一、家藏书绝少。仅就目之所见集成书,挂漏之讥,知所不免。
一、此书积之数十年,有见必录,迄求成书,亦不过词话之流耳,未敢出以示人。铁岭宗小梧司马[山],文字之交,莫逆最久。偶论作词,以是稿就正。遂蒙激赏,谓为卞和之璞,有功于词不小。即为之条分缕析,撮其纲,曰源、曰体、曰音、曰韵,衍其流曰派、曰法、曰境、曰品,分为八卷,以各则丽之,易其名曰词学集成。蒉桴土鼓,俨若金声而玉振矣,岂参订云尔哉。因并列其名于卷首。
一、或谓此书诋讥万氏太甚。余曰不然,古今事变,各有其时。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易地皆然。使余生万氏之时,亦为万氏之词律,以辟啸余之谬。使万氏生今之时,亦能因韵以求音,因音以求体,亦能知繁声增字之所以然,余此书可以不作。
一、是书论又一体之非,仅证之一二词之增字,殊不足为确据。拟博考群书,凡一调而有数体者,悉为之删繁去复,以正体列于前,以异同各体低一格列于后。俟书成后,再为续刻。
一、是书虽皆引前人之说,究不能无议论之偏,或弃或取,各因学力所造之浅深。尚望诸君子指摘讥评,不遗余力,庶不致贻误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