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第二部分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第二部分

清朝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傅山 著

[癫狂门]发狂不见鬼

此症是内热之症,方用:人参(三钱)白芍(三钱)半夏(三钱)南星(二钱)白芥子(一钱)陈皮(一钱)黄连(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黄连,盖厥深热益深,去其热则厥自定。黄连入心,引诸补心之味,同群共济,或补或泻,中正之意也。〕

[癫狂门]热狂

此症有因伤寒得之者,一时之狂也,可用白虎汤以泻其火。更有终年狂而不愈者,或拿刀杀人,或詈骂人,不认儿女,见水大喜,见食大恶,此心气之虚,而热邪乘之,痰气侵之也,方用化狂汤:人参(一两)白术(一两)茯神(一两)附子(一分)半夏(三钱)菟丝子(三钱)菖蒲(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一剂狂定。此方妙在补心、脾、胃三经,化其痰而不去泻火。盖泻火则心气益伤,而痰涎益盛,狂何以止乎?尤妙微用附子,引补心消痰之品,直入心中,则气易补而痰易消,又何用泻火之多事哉?

[癫狂门]寒狂

凡发狂骂人,不口渴,索引与水不饮者,寒症之狂也。此必气郁不舒,怒气未泄,其人平日定懦弱不振耳。

〔治之法,宜祛痰为主,而佐以补气之药,〕方用:人参(一两)白术(五钱)茯神(一两)半夏(一钱)南星(一钱)附子(一两)柴胡(一钱)菖蒲(三分)水煎服。

(此方之妙,全在补气,而不十分祛痰,寒症发寒,与痫症同治,加入附子以消其寒气,菖蒲引药入心经,自然下喉熟睡,病如失矣。方中再加柴胡,以舒其木旺之郁气,尤易奏功耳。)

[怔忡惊悸门]怔忡不寐

〔心经之病,怔忡不寐,乃心血少也。〕方用:人参(三钱)丹皮(二钱)茯神(三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当归(三钱)生枣仁(五钱)熟枣仁(五钱)菖蒲(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生、熟枣仁〔各五钱〕,生使其日间不卧,熟使其夜间不醒;又以补心之药为佐,而怔忡安矣。

[怔忡惊悸门]心惊不安夜卧不睡

〔人非心不能宁静致远,非肾不能作强生育。故补心即当补肾,补肾即当补心,是二经乃一身之主宰,脏腑之根本也。故人病心惊不安,或夜卧不睡者,人以为心病也,谁知非心病,乃肾病也。然则欲安心者先治肾,欲治肾者当治心。〕方用:人参(三两)茯苓(三两)茯神(三两)远志(二两)生枣仁(一两)熟地(三两)山萸(三两)当归(三两)菖蒲(三钱)黄连(五钱)肉桂(五钱)白芥子(一两)麦冬(三两)砂仁(五钱)蜜丸,每日送下五钱,汤,酒俱可。

此方治心惊不安与不寐耳,用人参、茯神、当归、麦冬足矣。即为火起不寐,亦不过加黄连足矣。何以反用熟地、山萸补肾之药,又加肉桂以助火?不知人之惊恐者,乃肾气不入于心也;不寐者,乃心气不归于肾也。今用熟地,山萸补肾,则肾气可上通于心矣。肉桂以补命门之火,则肾气既温,相火有权,〔则心气下行〕,君火相得,自然上下同心,君臣合德矣。

然补肾固是,而亦不可徒补其肾也。亦有肝气不上于心易成此症者,如果有之,宜再加白芍二两,以兼补肝木,斯心泰然矣。

[怔忡惊悸门]恐怕症

夫人夜卧交睫,则梦争斗,负败恐怕之状难以形容〔者〕,人以为心病也,谁知是肝病乎?盖肝藏魂,肝血虚则魂失养,故交睫则若魇,乃肝胆虚怯,故负恐维多,此非竣补,不克奏功。而草木之品,不堪任重,乃以酒化鹿角胶,空心服之可痊。盖鹿角胶峻补精血,血旺则神自安矣。

[怔忡惊悸门]神气不宁

人有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魂离体也,惊悖多魇,通夕无寐,人以为心病也,谁知是肝经受邪乎?盖肝气一虚,邪气袭之,肝藏魂则魂无根据,是以魂飞扬而若离体也。

此症当用珍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珍珠母入肝为第一,龙齿与肝同类也。龙齿、虎睛,令人例以为镇心之药,不知龙齿安魂,虎睛定魄也。东方苍龙,木也,属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而藏魄。龙能变化,故魂游而不定;虎能专静,故魄止而有守。

是以治魄不宁,宜虎睛;治魂飞扬。宜龙齿;药各有当也。

[痰嗽门]治痰之法

古人所立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标,而不能治痰之本也。如二陈汤上中下久暂之痰皆治之,而其实无实效也。

今立三方,痰病总不出其范围也。

[痰嗽门]初病之痰

伤风、咳嗽、吐痰是也。方用:半夏(一钱)陈皮(一钱)天花粉(一钱)茯苓(一钱)苏子(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二剂而痰可消矣。此方去上焦之痰,上焦之痰,原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而肺金自然清肃,又何至火之上升哉?

[痰嗽门]已病之痰

必观其色之白与黄而辨之:黄者,火将退也。白者,火正炽也。正炽者,用寒凉之品,将退者,用祛逐之味。

今一方而俱治,方用:白术(三钱)茯苓(五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白芥子(三钱)枳壳(五分)水煎服。

有火加栀子,无火不必加也。此方健脾去湿,治痰在中焦者也。

又方:

白术(五钱)茯苓(五钱)薏仁(五钱)陈皮(一钱)天花粉(二钱)益智仁(三分)人参(三分)水煎服。

有火加黄芩一钱,无火加干姜耶、甘草二分。此方健脾去湿而不耗气,二剂而痰自消也。

[痰嗽门]久病之痰

久病之痰,切不可作脾湿生痰论之。盖久病不愈,未有不因肾水亏损者也。非肾水泛上为痰,即肾火沸腾为痰。当补肾以祛逐之,方用:熟地(一两)山萸(五钱)薏仁(一两)山药(五钱)芡实(五钱)麦冬(五钱)五味子(三钱)茯苓(三钱)车前子(一钱)益智仁(二钱)水煎服。

此治水泛为痰之圣药也。若火沸为痰者,加肉桂一钱。此方补肾去湿而化痰,水入肾宫,自变为真精而不化痰矣。此治下焦有痰之法也。

又方:

久病之痰,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实有奇功。无火加附子、肉桂可耳。

[痰嗽门]滞痰

夫痰之滞,乃气之滞也。苟不补气而惟去其痰,未见痰去而病消也。方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三钱)陈皮(一钱)白芥子(一钱)花粉(一钱)苏子(八分)豆蔻(三粒)水煎服。

〔此方之妙,在于治痰之中而理其气。气顺则痰活,气顺则湿流而痰不生矣。此气治之宜知。〕

[痰嗽门]湿痰

〔气虚痰多之症,本是湿也。而〕治痰之法,不可徒去其湿,必以补气为先,而佐以化痰之品,乃克有效。方用:人参(三钱)茯苓(三钱)薏仁(五钱)半夏(三钱)陈皮(一钱)神曲(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此方之中用神曲,人多不识其意,谓神曲乃消食之圣药,非化痰之神品也。殊不知痰之积聚稠粘,甚不易化,惟用神曲以发之,则积聚稠粘开矣。继之以半夏、陈皮,可以奏功。虽然有半夏、陈皮消痰。不多用人参,则痰何从消?有人参以助气,又有薏仁,茯苓能健脾去湿,湿去而痰亦去矣。

[痰嗽门]寒痰

人有气虚而痰寒者,即用前方加肉桂三钱、干姜五分足矣。

[痰嗽门]热痰

人有气虚痰热者,方用:麦冬(二钱)白芍(二钱)花粉(一钱)甘草(一钱)陈皮(一钱)白芥子(一钱)茯苓(二钱)神曲(三分)当归(三钱)水煎服。

〔此方之妙,妙在不燥而又是补气之剂,润以化痰,痰去而气自足矣。〕。

[痰嗽门]火痰

此症方用痰火神丸:大黄(五两)陈皮(一两)焦白术(二两)前胡(二两)枳壳(二两)山楂(二两)甘草(四钱)半夏(二两)天花粉(二两)制半夏法:生姜自然汁泡之,三次用姜三两取汁,滚水半碗入半夏内,一次泡七天,取出焙干。共为细末,老米煮粥,捣烂为丸,每服二、三钱。

[痰嗽门]老痰

凡疾在胸膈不化者,为老疾也。方用:白芥子(五钱)白芍(三钱)薏仁(五钱)柴胡(一钱)茯苓(三钱)陈皮(三分)丹皮(二钱)甘草(一钱)花粉(八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白芥子为君,薏仁、白芍为臣,柴胡、花粉为佐,使老痰无处可藏,(自然渐渐消化,十剂而老痰无不消矣)

[痰嗽门]顽痰

痰成块而塞咽喉者,为顽痰也。方用:贝母(三钱)半夏(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神曲(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三钱)白矾(一钱)紫菀(二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贝母、半夏同用,一燥一湿,使痰无处藏避。又有白矾以消块,梗、菀去邪,甘草调中,有不奏功〔如响〕者乎?

[痰嗽门]水泛为痰

肾中之水,有火则安,无火则泛。倘人过于入房,则水去而火亦去,久之则水虚而火亦虚;水无可藏之地,则上泛而为痰矣。治之法,欲抑水之下降,必先使火之下温,当于补肾水之中,加火热之药,使水足以制火,而火足以暖水,则水火有既济之道,自不上泛为痰矣。方用:熟地(一两)山萸(五钱)肉桂(二钱)五味子(一钱)牛膝(三钱)水煎服。

一剂而痰下行,二剂而痰无不消矣。

又方:

凡人久有痰而不愈,用猪肺一个,萝卜子五钱,研碎,白芥子一两,五味调和,饭锅蒸熟,饭后顿服一个即愈。此乃治上焦之痰,汤药不愈者,最神效。

[痰嗽门]湿嗽

秋伤于湿,若用乌梅、米壳,断乎不效。方用:白术(三钱)陈皮(一钱)当归(一钱)甘草(一钱)枳壳(一钱)桔梗(一钱)水煎服。

三剂安然矣。冬咳皆秋伤于湿也,岂可拘于受寒乎?

[痰嗽门]久嗽

〔久嗽者,人无不以为邪之聚也。日日用发散之剂而不效者,乃气散故耳。气散矣而仍用散药,无怪乎经年累月而不效也。法当用收敛之药一、二味以见功也。方用:〕人参(五钱)白芍(三钱)生枣仁(一钱)五味子(一钱)白芥子(一钱)苏子(一钱)麦冬(五钱)益智仁(五分)水煎服。

二剂后,服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三两、五味子一两,服之不再发,否则不能保其不发也。

[痰嗽门]久嗽

治久嗽,不论老少,神效。方用:乌梅(五钱)栝蒌仁(五钱)杏仁(一钱)硼砂(一钱)人参(一钱)(童便浸)五味子(一钱)寒水石(一钱)胡桃仁(一钱)薄荷(五分)甘草(五分)贝母(三两)蜜丸,樱桃大,净绵包之,口中噙化。虚劳未曾失血,脉未数者,均可用之,不过十粒即见效,二十粒愈。

[痰嗽门]又久嗽

人参、当归、细茶各一钱,水煎,连渣嚼尽,一、二服即愈。

[痰嗽门]肺嗽兼补肾

肺嗽之症,本是肺虚,其补肺也明矣,奈何兼亦肾乎?盖肺经之气,夜必归于肾。若肺金为心火所伤,必求救于其子,子若力量不足,将何以救其母哉?方用:熟地(一两)麦冬(一两)山萸(四钱)元参(五钱)苏子(一钱)牛膝(一钱)沙参(三钱)天冬(一钱)紫菀(五分)水煎服。

〔此方之妙,全在竣补肾水,而少清肺金,则子盛于母,而母仇可报也。况又有祛邪之品,用之得宜,全不耗散肺金,外邪退舍,不敢重犯,此肺肾同治之法也。〕

[喘症门]气治法

气虚、气实,不可不平之也。气实者,非气实乃正气虚而邪气实也。法当用补气之药,而加祛逐之品,则正气足而邪气消矣。方用: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水煎服。

推而广之,治气非一条也。气滔:补中益气汤可用;气衰:六君子汤可采;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可施;气虚:则用四君汤;气郁:则用归脾汤;气热:则用生脉散;气喘:则用独参汤;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气塞:则用射干汤;气逆:则用逍遥散。

气虚则羸弱,气实则壮盛。气虚用前方,气实用另一方: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柴胡(一钱)白芍(二钱)栀子(一钱)山楂(十个)水煎服。

[喘症门]气喘

凡人气喘而上者,人以为气有余也,殊不知气盛当作气虚看,有余认作不足看。若认作肺气之盛,而错用苏叶、桔梗、百部、山豆根之类,则去生远矣。方用:人参(一两)牛膝(三钱)熟地(五钱)山萸(四钱)枸杞(一钱)麦冬(五钱)五味子(一钱)胡桃肉(三个)生姜(五片)水煎服。

此方不治肺,而正所以治肺也。或疑人参乃健脾之药,既宜补肾,则不宜多用人参。不知肾水大虚,一时不能遽生,非急补其气,则元阳一钱,必且断绝。况人参少用则泛上,多用即下行。妙在用人参两许,使下达病源,补气以生肾水。方中熟地、山萸之类,同气相求,直入命门,又何患其多哉?若病重之人,尤宜多加,一两尚欠少也。

但喘有初起之喘,有久病之喘。初起之喘多实邪,久病之喘多气虚。实邪喘者必抬肩,气虚喘者微微气急耳。

此方治久病之喘方也。若初病之喘,四磨,四七汤,一剂即止。盖喘不独肺气虚,而肾水〔亦〕竭也。

[喘症门]气短

此症似喘而实非喘也,若作实喘治之,则立死矣。盖气短乃肾气虚耗,气冲于上焦,壅塞于肺经,症似有余而实为不足也。方用:人参(二两)麦冬(五钱)五味子(二钱)牛膝(三钱)熟地(一两)山萸(三钱)破故纸(三钱)枸杞(三钱)胡桃肉(三个)水煎服。

三剂气平而喘定矣。此方妙在用人参之多,能下达气原,挽回于无何有之乡。其余纯是补肺、补肾之品,子母相求,水气自旺,则火气自安于故宅,不上冲于咽门,此治气短之妙法也。

[喘症门]实喘

凡实喘之症,气大急,喉中必作声,肩必抬起,此症若重而实轻也。方用:黄芩(二钱)麦冬(三钱)柴胡(一钱)苏叶(一钱)乌药(一钱)半夏(一钱)山豆根(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一剂喘定,不必再剂也。

[喘症门]虚喘

此症气少息而喉无声,肩不抬也。此乃肾气大虚,脾气又复将绝,故奔冲而上,欲绝未绝也。方用救绝止喘汤:人参(一两)熟地(一两)山萸(三钱)牛膝(一钱)麦冬(五钱)五味子(一钱)白芥子(一钱)水煎服。

[喘症门]抬肩大喘

人忽感风邪,寒入于肺,以致喘急、肩抬气逆,痰吐不出,身不能卧,方用:柴胡(二钱)茯苓(二钱)麦冬(二钱)桔梗(二钱)当归(二钱)黄芩(一钱)射干(一钱)半夏(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发舒肺金之气,用半夏以去痰,用黄芩以去火。但外感寒邪,内必变为热症,故用黄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黄芩,虽曰清火,转足以抑遏其火气,而火未必伏也。有柴胡、射干、桔梗一派辛散之品,则足以消火灭邪矣。

[喘症门]肾寒气喘

凡人气喘〔而〕不能卧,吐痰如涌泉者,舌不燥而喘不止,一卧即喘,此非外感之寒邪,乃肾中之寒气也。盖肾中无火,则水无所养,乃泛上而为痰,方用六味地黄汤加肉桂、附子、大剂饮之。盖人之卧,必肺气与肾气相安,而居河车之路,平安而无奔越也。

[喘症门]肾火扶肝上冲

凡人肾火之逆,扶肝气而上冲,以致作喘,甚有吐红粉痰者,此〔乃〕肾火炎上以烧肺金,肺热不能克肝,而龙雷之火升腾矣。龙雷火,相火也。方用:地骨皮(一两)沙参(一两)丹参(三钱)麦冬(五钱)白芍(五钱)白芥子(二钱)桔梗(五分)甘草(三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地骨皮清骨髓中之火,沙参、丹皮以养阴,白芍平肝,麦冬清肺,甘草、桔梗引入肺经,则痰喘除而气喘定矣。

[喘症门]喘嗽

人有喘而嗽者,人以为气虚而有风痰也,谁知是气虚不能归源于肾,而肝木挟之作,祟乎?法当峻补其肾,少助以引火之品,则气自归源于肾,而喘嗽自止矣。方用:人参(一两)熟地(二两)麦冬(五钱)五味子(一钱)牛膝(一钱)枸杞(一钱)菟丝子(一钱)茯苓(三钱)白术(一钱)水煎服。

连服几剂,必有奇功。倘以四磨、四七汤治之,必不效矣。

[喘症门]假热气喘吐痰

人有假热气喘吐痰者,人以为热,而非热也,乃下元寒极,逼其火而上喘也。此最危急之症,苟不急补其肾与命门之火,则一线之微,必然断绝。方用:熟地(四两)山药(三两)麦冬(三两)五味子(一两)牛膝(一两)附子(一钱)肉桂(一钱)水煎冷服,一剂而愈。

[喘症门]贞元饮

喘而脉微涩者:熟地(三两)当归(七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妇人多有此症。

[吐血及血门]论治血宜顺性

凡人出血,乃血病不肯归经,或上或下,或四肢皮毛,各处出血者是也。血循经络,外行于皮毛,中行于脏腑,内行于筋骨,上行于头月、两手,下行于二便、两足、一脐,固身无非血路,一不归经,自然各处妄行,有孔则钻,有洞则泄,甚者呕吐,或见于皮毛,或出于齿缝,或渗于脐腹,或露于二便,皆宜顺其性而引之归经。方用:熟地(五钱)生地(五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一钱)黑荆芥(一钱)茜草(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此方即加味四物汤,妙在用茜草、〔荆芥〕,引血归经,〔不拂乱其性,则血自归经,各不相犯矣。〕。

[吐血及血门]阳症吐血

凡人感伤暑气,忽然吐血盈盆,人以为阴虚也,不知阴虚吐血与阳虚不同。

阴虚吐血者,人安静,不似阳虚之燥动不宁也。

阳虚必大热作渴,欲饮凉水,舌必有刺,不似阴虚之口不渴而舌滑也。法当清胃火,不必止血也。方用:生石膏(三钱)青蒿(五钱)香薷(三钱)荆芥(一钱)当归(三钱)人参(三钱)水煎服。

此方乃阳症吐血之神剂也。方中虽有解暑之味,然而补正多于解暑,去香薷一味,实可通治〔诸阳症之吐血也。〕但此方止可用一、二剂,即宜改用六味地黄汤,〔以滋其阴水,水足则阳火自消耳。〕

[吐血及血门]血不归经吐血

此症吐血,人以为火盛,用凉药以泻火,乃火愈盛而血愈多;或用止血之品仍不效〔者〕,谁知是血不归经乎?治法当用补气之药,而佐以引血归经之味,不止血而自止矣。方用:人参(五钱)当归(一两)炒丹皮(三钱)炒荆芥(三钱)水煎服。

一剂而血无不止者。此方妙在不专补血,而反去补气以补血;尤妙在不去止血,而去行血以止血。盖血逢寒则凝结而不行,逢散则归经而不逆,救死于呼吸之际,实大有奇功。

[吐血及血门]大怒吐血

有大怒后吐血,或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死在顷刻也。以止血治之,则气闷而不安;以补血治之,则胸满而不受;有变症蜂起而死者,不可不治之得法也。方用解血平气汤,白芍(二两)当归(二两)炒荆芥(三钱)黑栀子(三钱)柴胡(八分)红花(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一剂而气平舒,二剂而血止息,三剂而病大愈。盖怒伤肝,不能平其气,以致吐血。若不先舒气而遽止血,则愈激动肝木之气,必气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芍药为多用之品,平肝而又舒气;荆芥、柴胡,皆引血归经之品;当归,红花,生新去旧;安有不愈者哉?

[吐血及血门]肺经吐血

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最能补肾滋肝,木得其养,则有可藏之经而不外泄,血症最宜服之。

据《石室秘录》“血治法”录如下:〔血病最忌寒凉之品,寒则凝滞而不行,难以归经。六味地黄丸、汤,妙在不寒不热,补肾水以滋肝木,肝木得养,则血有可藏之经,自然不致外泄,何至上吐?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熟地(五钱)山萸(三钱)山药(二钱)丹皮(三钱)泽泻(二钱)茯苓(二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服。

六味地黄汤得麦、味二味,又能清补肺金,使毛皮得养,毛孔坚固,则血难外越。肺金不干,下且足以克肝,而肝木畏金之克,又何至上犯于肺耶?故血症最宜用此方,久服三年不吐,始庆重生,否则尚在生死之间也。

[吐血及血门]吐白血

血未有不红者,何以名“白血”?不知久病之人,吐痰皆白沫,乃白血也。白沫何以名白血?以其状似蟹涎,无败痰存其中,实血而非痰也。若将所吐沫,露于星光之下,一夜必变红矣。此沫出于肾,而肾火沸腾于咽喉,不得不吐之者也。虽是白沫,而实肾中之精,岂特血而已哉?苟不速治,则白沫变为绿痰,无可如何矣。方用:熟地(一两)山萸(五钱)山药(五钱)丹皮(二钱)茯苓(五钱)泽泻(二钱)麦冬(一两)五味子(一钱)水煎服,日日服之。

[吐血及血门]三黑神奇饮

丹皮(七分炒黑)栀子(五分炒黑)真蒲黄(一钱二分,炒黑)川芎(一钱,酒洗)生地(一钱,酒洗)贝母(一钱)陈皮(七分)水二樽,童便、藕汁各半樽,煎服。此方治吐血,神效无比,二剂止。

[吐血及血门]急救吐血

吐血不止,救急方用:青柏叶(一把)干姜(三片)阿胶(一挺)共三味,水二碗,煎一碗服。

又方:

就用吐出血块,炒黑为末,每服三人,以麦冬汤调服。

又方:

以古金墨磨汁,同萝卜汁饮之。

又方:

痰带血丝,童便、竹沥止之。(《男科》中无)

又方:

茜草根末二、三钱,童便煎服。

又方:

吐血不止,藕汁加童便良。

又方:

大苏叶根,捣汁温服。

[吐血及血门]衄血

鼻血欲死,乱发烧灰,水服方寸七,仍吹之。

又方:

刀削指甲末,吹之即止。

[呕吐门]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谁知是肾水之方乎?盖脾胃必借肾水而滋润之,肾水一亏,则胃之火沸腾而上,以致目红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时燥时静,时欲饮水,及水到又不欲饮,即强饮之,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黄汤加桂、附,水煎,冷服。

〔此方可治上假热而下真寒者,无不神妙奏功,大吐之症宜之耳。〕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极热时,然后用附子一个煎汤,用鹅翎扫之,随干随扫,少顷亦不吐矣。后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即安然也。或服逍遥散加黄连,亦立止也。

无如世医以杂药妄投而成噎膈矣,方用:熟地(二两)山萸(一两)当归(五钱)元参(一两)牛膝(三钱)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盖肾水不足,则大肠必干而细,饮食入胃,不能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呕吐门]寒邪犯肾大吐

寒邪入肾宫,将脾胃之水,挟之尽出,手足厥逆,少腹痛不可忍,以热物熨之少快,否则寒冷欲死。不知者以为胃病,而乃肾病也。方用:附子(一个)白术(四两)肉桂(一钱)干姜(三钱)人参(三两)水煎服。

下喉便觉吐定,煎渣再服,则安然如故矣。〔盖肾水养人,何能克心以死人?惟阴寒邪气,直入肾宫,则肾火外避,而诸邪挟众,逆犯心君,则不宁矣。所以必用附子、肉桂、干姜,一派辛辣之热药,而不必多用人参以定变,使诸药遍列分部,无非春温之气,自然寒邪散而吐止矣。〕

[呕吐门]肾虚呕吐

呕吐之症,人以为胃虚也,谁知是由于肾虚乎?故治吐不效,未窥见病之根也。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五钱)薏仁(五钱)芡实(五钱)砂仁(五粒)吴茱萸(五分)水煎服。

〔此方似乎治脾胃之药,不知皆治肾之味。方中取人参救胃之外,其余药品,俱入肾经,而不止留在脾也。肾火生脾,脾土生胃,胃气一转,呕吐自平,此治胃而用治肾之法,人知之乎?〕

[呕吐门]脾虚胃吐

胃吐由于脾虚,脾气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呕,补脾则胃安。方用:人参(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肉桂(一钱)神曲(一钱)半夏(一钱)砂仁(三粒)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补脾土者,何也?盖胃为肾之关,关门之沸腾,由于关中之溃乱,然则欲使关外之安静,必先使关中之安宁。

况用砂仁、半夏、神曲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如神者乎?此脾胃双补法也。

[呕吐门]肾寒吐泻

肾寒吐泻,由于心寒胃弱,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利不已,五更时痛泻三、五次者是也。此症人以为脾胃之寒,服脾胃药而不效者,何也?盖胃为肾之关,脾为肾之海。胃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心包甚寒,何以生胃土而消谷食?脾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下焦虚寒,何以化糟粕而生精微?故补脾胃莫急于补肾也。方用:熟地(三两)山萸(二两)茯苓(三两)人参(三两)山药(四两)附子(一两)肉桂(一两)五味子(一两)吴茱萸(五钱)蜜丸,每日空心服五钱。

〔此方之妙,全在用肾药居多,而脾胃药居少。尤妙在用热温之药,于补肾、补土之中,则火足而土健,谁知水足而生火乎?此种议论,举世未闻,岂徒托空言以示奇乎?实有至理存焉。试之无不效奏顷刻,愿世人加意此妙法也。〕

[呕吐门]火吐

此症若降火,则由脾而入于大肠,必变为便血之症,方用清火止泻汤:茯苓(一两)人参(二钱)砂仁(三粒)黄连(三钱)水煎服。

[呕吐门]寒吐

此症若降寒,则又引入肾,而流于膀胱,必变为遗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方用止呕散寒汤:白术(二两)人参(五钱)附子(一钱)干姜(一钱)丁香(五分)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补脾之品,则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势不得不从脐出也。

[呕吐门]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肾水虚不能润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熟地(二两)山萸(五钱)山药(一两)丹皮(三钱)茯苓(五钱)泽泻(三钱)麦冬(五钱)五味子(一钱)水煎服。

[呕吐门]反胃

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肾火虚不能温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熟地(二两)山萸(一两)山药(六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附子(三钱)肉桂(三钱)水煎服。

[臌症门]水臌

此症满身皆肿,按之如泥者是也。若不急救,水流四肢,不得从膀胱而出,则为死症矣。方用决流汤:黑丑(二钱)甘遂(二钱)肉桂(一两)车前子(一两)水煎服。

一剂而水流斗余,二剂而痊愈,断不可与三剂也,与三剂反杀之矣。盖牵牛、甘遂,最善利水,又加之肉桂、车前子,引水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气,不使牛、遂之过猛也。二剂之后,须用五苓散调理二剂,再以六君子汤补脾可也。更须忌食盐三月,犯之则不救矣。

[臌症门]气臌

此症乃气虚作肿,似水而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从脚面上肿起,后渐肿至身上,于是头面皆肿者有之,此之谓之气臌。宜于健脾行气之中,加利水之品。若以水臌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白术(一两)茯苓(一两)人参(一钱)甘草(一分)山药(五钱)肉桂(一分)萝卜子(一钱)枳壳(五分)薏仁(一两)车前子(一钱)神曲(一钱)水煎服。

初服若觉有碍,久之自有大功,不过三十剂而痊愈矣。忌食盐三月,秋石亦忌。

[臌症门]虫臌

此症小腹作痛,四肢浮肿而未甚,面色红而有白点,如虫食之状,眼下无卧蚕微肿之形,是之谓之血臌,方用消虫神奇丹:雷丸(三钱)当归(一两)鳖甲(一两)地栗粉(一两)神曲(三钱)茯苓(三钱)车前子(五钱)白矾(三钱)水煎服。

一剂下虫无数,二剂虫尽出而臌消,不必三剂。但病好后必须用六君子汤去甘草调理。

[臌症门]血臌

此症或因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因忧郁而结血不行,或因风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致成血臌。饮食入胃,不变精血,反去助邪,久则胀,胀则成臌矣。倘以治水法逐之,而症非水,徒伤元气。倘以治气法治之,而症非气,徒增饱满。方用逐瘀荡秽汤:水蛭(炒萸为末,三钱)当归(二两)雷丸(三钱)白芍(三钱)红花(三钱)枳壳(三钱)牛膝(三钱)桃仁(四十粒)水煎服。

一剂血尽而愈,切勿与二剂,当改用四物汤调理。于补血内加白术、茯苓、人参,补元气而利水,自然痊愈,否则恐成干枯之症。

辨血臌,惟腹胀如臌,而四肢手足并无胀意也。

[水症门]水肿

此症土不能克水也。方用:牵牛(三钱)甘遂(三钱)水煎服。

〔一服则大泻水斗余,肿胀消尽,此则直夺其水势,而土得其平成也。……第服此二味之后,切不可食盐,一食盐则前病重犯,不可救矣。〕此症治法虽多,独此方奇效。其次,鸡屎醴亦效,鸡屎醴治血臌尤效。〔然鸡屎醴终不若此二味之神。盖鸡屎醴有毒,而此无毒也。〕一说前方用牛、遂各三钱,过于竣猛,不如用一钱,病去不伤本,不消再进,不失中和之道。

[水症门]呃逆

此症乃水气凌心包也。心包为水气所凌,呃逆不止,号召五脏之气,救水气之犯心也。治法当利湿分水,而呃逆自除也。方用止呃汤:茯神(一两)薏仁(一两)芡实(五钱)丁香(五钱)苍术(三钱)白术(三钱)人参(三钱)法半夏(一钱)陈皮(一钱)吴茱萸(三分)水煎服,二剂愈。

[水症门]水结膀胱

此症目突口张,足肿气喘,人以为不治之症也。〔殊〕不知膀胱与肾为表里,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也。故通其肾气,而膀胱自通矣。方用通肾消水汤:熟地(一两)山萸(钱半)山药(一两)薏仁(一两)茯神(五钱)车前子(三钱)肉桂(一钱)牛膝(一钱)水煎服。

[泄泻门]火泻寒泻辨

〔大泄之症,有火泻,有寒泻,然则将何以辨之?热与痛耳。

火泻者,口必渴,舌必燥,甚则生刺也。胎必黄,或灰黑色,腹必痛而手不能按也。

若寒泻者,口不渴,即渴亦不喜饮水,舌胎必白滑而不燥,腹痛喜手按,不按则苦是也。〕

[泄泻门]火泻

火泻,完谷不化,饮食下喉即吐,日夜有泄数十次,甚至百次者,人皆知其热也。然而热之生也,何故?生于肾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关门不能守于上下,所以直进而直出也。论其势之急迫,似乎宜治其标。然治其标,而不能使火之骤降,必须急补肾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后不至于上腾,方用:熟地(三两)山萸(一两)白芍(三两)茯苓(一两)车前子(一两)甘草(一两)肉桂(三分)水煎服。

此方乃补肾之药,非止泻之品,然而止泻之妙,捷如桴鼓。〔盖肾水一生,肾火即降,顷刻应验,非好为奇谈,而乃据实理也。若正作胃虚有火治之,未尝无功,不若此方之捷也。〕

[泄泻门]泻甚

有一日泻五、六十行者,倾肠而出,完谷不化,粪门肿痛,如火之热,苟无以救之,必致立亡。方用截泻汤:薏仁(二两)白芍(二两)山药(一两)车前子(一两)茯苓(五钱)泽膝(二钱)黄连(五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肉桂(三分)水煎服。

[泄泻门]水泻

水泻,〔乃脾气不温,〕方用: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水煎服。

此方补肾健脾,利水去湿,治泻神效。〔白术、车前子,利腰脐而消水气。然而白术亦能健脾,脾健水湿自能分消,不必借重车前子。车前子能通窍而安脏气,亦不止分消水湿巳也。脏安则水湿之气自消,各有专能,又能分助,所以奏功如神耳。〕

[泄泻门]水泻

此症乃纯是下清水,非言下痢也。痢无止法,岂泻水亦无止法乎?故人患水泻者,急宜止遏,方用:白术(五钱)茯苓(三钱)车前子(一钱)五味子(一钱)生枣仁(一钱)吴茱萸(五分)水煎服。

〔此方止药少于补药,健脾去湿,水性分消,不收而自收也。〕

[泄泻门]脾泻

治脾泻,方用:上党参(四钱)焦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六分)陈皮(八分)砂仁(五分)白扁豆(二钱)薏仁(三钱)谷芽(三钱)莲子肉(七个)水煎服。

又方:

又治脾泄散,方用:焦白术(四两)茯苓(三两)甘草(一两)陈皮(一两)砂仁(七钱)白扁豆(三两)薏仁(四两)谷芽(三两)莲子肉(四两)共为细末,每早服四钱,米汤或开水下。每服一钱,加人参末半分。如不用人参,则原方加上党参四两。

[痢疾门]火邪内伤辨

此辨痢疾之血色也。火邪之血,色必鲜红,脉必洪缓,口必渴而饮冷水,小便必涩而赤浊。

内伤之血,色不鲜而暗紫,或微红淡白,脉必细而迟,或浮涩而空,口不渴,即渴而喜饮热汤;小便不赤不涩,即赤而不热不浊,此诀也。

[痢疾门]血痢

〔血痢者,乃肝经来克脾土也。虽因脾土之湿,又加暑热暗侵,瓜果内伤所致。然终因肝木太旺无制,凌脾土而然也。滋肝而平木,肝木得养,不来下克脾土,则土亦得养,而血痢自痊矣。〕〔血痢有腹痛,不痛之分:痛者,乃火也;不痛者,乃寒也。〕。

[痢疾门]血痢腹痛

血痢腹痛者,火也。方用:归尾(一两)白芍(一两)黄连(三钱)枳壳(二钱)木香(二钱)萝卜子(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痢疾门]血痢腹不痛

血痢腹不痛者,寒也。方用:当归(三钱)白芍(三钱)槟榔(一钱)枳壳(一钱)萝卜子(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前方治壮实之人,火邪挟湿者。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血痢虽有痛、不痛之分,其实火邪,而挟湿气也。

论理二方俱可通用,而分痛、不痛,乃慎之也。二方出入减,各为神效,正不必畏首畏尾,一用之于痛,一用之于不痛也。盖火邪滞湿气于肠脾之际,不得奔下,未有不里急而后重也。妙在用当归、白芍而利之,则火邪利于直下,不止平肝木而救脾土也。〕

[痢疾门]红白痢疾

此症感湿热而成,红白相见,如脓如血,至危至急者也。苟用凉药止血,热药攻邪,俱非善治之法。方用:当归(二两)白芍(二两)槟榔(二钱)枳壳(二钱)广木香(一钱)萝卜子(一钱)甘草(二钱)滑石(三钱)水煎服。

一、二剂收功。此方妙在用归、芍二两之多,则肝血有余,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肠有传送之功。加之枳壳、槟榔、萝卜子,俱逐秽去积之品,尤能于补中用攻。而滑石、甘草、木香,调达于迟速之间,不疾不缓,使瘀滞尽下也。其余些小痢疾,只用减半治之,无不奏功。此方不论红白痢疾,痛与不痛,服之皆神效。

又方:

当归(一两)黄芩(七钱)苍术(一钱)浓朴(一钱)陈皮(一钱)大腹皮(一钱)水二樽,煎一樽,顿服。

[痢疾门]内伤血痢

更有内伤劳倦,与中气虚寒之人,脾不摄血而成血痢,当用理中汤加木香、肉桂;或用补中益利汤加熟地、炒黑干姜,治之而始愈也。

[痢疾门]久泻血痢

经验久泻血痢,小腹作痛,神效方:秋梨(四两)生姜(五钱)趋树根皮(一两)共捣烂,夏布拧汁水,空心服之,立愈。

[痢疾门]中暑痢疾

夏日中暑,红白痢疾,方用:焦山楂(五钱)红糖(五钱)白糖(五钱)白萝卜(一个)藿香(钱半)水煎服。

若为白痢,用红糖一两,若为红痢,用白糖一两。〔若为红白痢,即用上方〕。

[大小便门]大便不通

〔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也,谁知是肺气燥乎?盖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涸哉?方用:熟地(三两)元参(三两)升麻(三钱)牛乳(一碗)火麻仁(一钱)水二碗,煎六分,将牛乳同调服之,一、二剂必大便通矣。〔此方之妙,全不在润大肠而补肾,尤妙不止补肾,而且补肺;更妙不正补肺,而且升肺。〕盖大肠居于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经〕以润之,从肺〔经〕以清之,启其下窍,则上窍自然流动通利矣。此下病上治之法也。

[大小便门]实症大便不通

〔大便不通,亦多实症,上方乃治虚症之方耳。此方治实症,实有奇效。方用〕:大黄(五钱)归尾(一两)升麻(五分)蜜(半杯)水煎服。

此方大黄泄利,当归以润之,仍以为君,虽泄而不至十分猛烈,不致有亡阴之弊。况有升麻以提之,则泄中有留,又何必过虑哉?

[大小便门]虚症大便不通

〔凡久病之后,大便一月不通者,不必性急,止补其真阴,使精足自生血,血足以润肠,大便自出,不可视为报本之病,而速其愈也。〕方用:熟地(一两)元参(一两)当归(一两)川芎(五钱)桃仁(十粒)火麻仁(一钱)大黄(一钱)红花(三分)蜜(半杯)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熟地、元参、当归以生阴血,少加麻仁、大黄以润肠下行,此正末治其闭结,而不急急以通之也。〕

[大小便门]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乃膀胱之病〕,膀胱之气化不行,小便即不能出。小便闭塞,治膀胱之经而已矣,然而治法全不在治膀胱也。方用:人参(三钱)莲子(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肉桂(一钱)白果(二钱)车前子(一钱)王不留(一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人参、肉桂。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始出。气化者何?心胞络之气也。〔膀胱必得心包络之气下行,而水路始能出。〕既用参、桂,而气化行矣,尤妙在用白果,人多不识此意。白果通任、督之脉,又走膀胱,(引参、桂之气,直奔于膀胱之中),况车前子,王不留尽是下泄之药,服之而前阴有不利者乎?

[大小便门]肾虚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方用:熟地(一两)山萸(四钱)丹皮(一钱)山药(一钱)肉桂(一钱)车前子(一钱)泽泻(一钱)茯苓(二钱)此方〔即七味地黄汤〕,妙在不去通小便,而专治肾水。肾中有水,而膀胱之气自行矣。盖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也。

[大小便门]大小便不通

方用:头发烧灰研末,用三指一捻,入热水半碗,饮之立通。

又方:

蜜一茶杯,皮硝一两,大黄一钱,黄酒一杯,煎一处,温服甚效。

按:上二方,《方论》、《男科》、《石室秘录》均同。皮硝用一两,慎之。

[大小便门]尿方

为风寒湿气伤者,用此方:小茴香二两,用上好真酒(即二锅头烧酒)一大碗,猪尿泡一个,将茴香(微炒)、真酒装入泡内,将口控(捆)好,砂锅内用水上火煮,以酒尽为度,取出晒于研末,每服三钱,红糖水冲服。

又方:因人事过多伤者,用此方:川军三钱研末,用鸡子一个,包入泥内,上火烧之,以熟为度,去皮、黄,将川军末与鸡白共为一处和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真酒送下。连造三次,服完痊愈矣。

又方:

川军三钱,牡蛎三钱,芡实三钱,共为细末,用鸡清和丸,梧子大,每服三钱,开水送下,分三日用,服完即愈。

又方:

用八味丸原方,加白果七个,水煎服,三、五服即愈。

[痛疼门]论诸痛治肝

〔凡人〕手痛,足痛,心腹痛,一身而众处皆痛,将何以治?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不可头痛救头,足痛救足也。方用:当归(二钱)白芍(五钱)柴胡(一钱)茯苓(五钱)苍术(二钱)甘草(一钱)薏仁(五钱)栀子(一钱)陈皮(一钱)水煎服。

此方逍遥散之变方也,舒肝而又去湿,去火,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

[痛疼门]肩背痛

两臂肩膊痛

〔臂与肩膊痛,〕乃手经之病,肝气之郁也。方用:当归(三两)白芍(三两)柴胡(五钱)陈皮(五钱)白芥子(三钱)羌活(三钱)半夏(三钱)秦艽(三钱)附子(一钱)水六碗,煎沸,取汁一碗,入黄酒服之,一醉而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为君以平肝〔舒〕木,不来侵克脾胃之气,而羌活、柴胡又善去风,直走手经之上;秦艽亦是风药,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陈皮、白芥子祛痰圣药;风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无经不达,而其痛如失也,〔自然一醉而愈〕。

背骨痛

此症乃肾水虚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作痛也。方用:熟地(一两)山萸(四钱)黄(一两)白术(五钱)茯苓(三钱)麦冬(二钱)五味子(一钱)防风(五分)附子(一分)水煎服。

(二剂膀胱之水道通,而背脊之痛亦失矣。)此方补气补水,去湿去风,润筋滋骨,何痛之不愈哉?

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

筋骨牵引,坐卧不得,时时走易不定,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头痛,夜间喉中如锯声,口流涎唾,手足重,腿冷。但用控涎丹,不足十剂,其疾如失矣。

[痛疼门]胁痛

胁痛

此乃肝病也,故治胁痛者,必须平肝,平肝必须补肾,肾水足而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胁痛自平也。方用肝肾兼资汤:熟地(一两)山萸(五钱)当归(一两)白芍(二两)白芥子(三钱)黑栀子(一钱)甘草(三钱)水煎服。

左胁痛

左胁痛,肝经受邪也。方用:黄连(三钱,吴茱萸炒)柴胡(一钱)青皮(一钱)桃仁泥(一钱)枳壳(一钱)当归(一钱)川芎(八分)红花(五分)水煎食远服。

有痰加陈皮、半夏。

右胁痛

右胁痛,邪入肺经也。方用:片姜黄(二钱)枳壳(二钱)桂心(二分)陈皮(五分)半夏(五分)炙草(五分)水煎服。

左右胁俱痛

〔左右胁俱痛者〕,方用:柴胡青皮当归川芎白芍龙胆草枳壳香附砂仁甘草木香姜水煎服。(原缺分量)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