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类经 >查看详情

《类经》·二十二卷针刺类

明朝 类经 张景岳 著

四十八、上膈下膈虫痈之刺

(《灵枢·上膈篇》全附:膈证治按)

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时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此言膈证有上下之分,而复有因气因虫之异也。因于气则病在上,故食饮一入,实时还出;因于虫则病在下,故食入时而复出。时,周时也。愚按:上膈下膈,即膈食证也。此在本经,自有正条,奈何后世俱以脉之关格,认为膈证,既不知有上下之辨,亦不知有虫气之分,其谬甚矣。音醉。)岐伯曰: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营,邪气居之。(凡伤胃气,则阳虚而寒汁流于肠中,虫寒不行,则聚于下管而肠胃充满也。卫气,脾气也。脾气不能营运,故邪得聚而居之。管,脘同。郭,廓同。)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痈成则下管约。(虫寒闻食,则喜而上求之,上则邪气居之而乘虚留聚,以致痈于下脘,要约不行,故食入时复出也。痈,壅同。如《论疾诊尺篇》曰目窠微痈者,义亦犹此。)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用户评论

1人参与1条评价
575dc9401-中国
2024-12-05 18:03
运行今古
没有更多数据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