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中庸 >三重

《中庸》·三重

南宋朝 子思 著
wàngtiānxiàyǒusānchóngyānguǎguòshàngyānzhěsuīshànzhēngzhēngxìnxìnmíncóngxiàyānzhěsuīshànzūnzūnxìnxìnmíncóngjūnzhīdàoběnzhūshēnzhēngzhūshùmínkǎozhūsānwángérmiùjiànzhūtiānérbèizhìzhūguǐshénérbǎishìshèngrénérhuòzhìzhūguǐshénérzhītiānbǎishìshèngrénérhuòzhīrénshìjūndòngérshìwéitiānxiàdàoxíngérshìwéitiānxiàyánérshìwéitiānxiàyuǎnzhīyǒuwàngjìnzhīyànshīyuēzàièzàishùyǒngzhōngjūnwèiyǒuérzǎoyǒutiānxiàzhě

注释

1 王天下有三重蔫: 王(wàng) ,作为动词,代表了在世界中担任君主的意思, 也就是称霸天下。“三重” 是指上文提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三个重要环节:礼节、制度和历史文献。

2 上焉者:指夏、商两代的礼俗制度。

3 下焉者:指的是下位的人,也就是人民。

4 不尊:是说没有得到尊重的位置。

5 三王:指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的君主。

6 建 :建立。

7 缪: 通“谬”,意为错误。

8 质:质询,询问。

9 俟:等待。

10 道:同“导”,意为引导。

11 望 :威望。

12 “《诗》曰”句:引自《诗经·周颂·振鹭》,“射(yì)”为《诗经》的通假字,实为“厌”,意为厌恶。

13 庶几(jǐ):几乎。

14 夙夜:早晚,夙:为白天。

15 终:通“众”。

16 誉:赞誉。

译文

在治理世界的过程中有三件重要的事情要注意,如果忽视了,就会失去准则。
身处高位的领导者,尽管他们的行为堪称楷模,但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或实例来加以验证,便难以使人心悦诚服。而一旦缺乏这种信服力,老百姓便不会衷心听从他们的号令。
同样地,对于身处下位的普通人而言,即使他们的品行高尚,但由于地位不够尊贵,也难以赢得他人的信服。没有信服力,自然也就无法引导百姓跟随他们的脚步。因此,君子在治理天下时,应以自身的德行作为根基,并以此赢得民心的验证。他们通过考察夏、商、周三代先王的治国之道,确保自己的做法不与之相悖;他们立于天地之间,行事公正无私,毫无悖乱之举;
他们甚至向鬼神质询,以求得天理的指引,心中无疑。这样的君子之道,即使百世之后有圣人出现,也不会有任何难以理解之处。向鬼神质询而心中无疑,这是因为他们明了天理;百世之后的圣人也能理解他们的道,这是因为他们顺应了人意。简而言之,君子治理天下,既顺应天理,又合乎人心,故能长治久安。
因此,君子的举止能够世代引领天下潮流,他们的行为能够世代成为天下的规范,他们的语言能够世代被奉为天下的准则。他们不仅在远方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在近处也绝不会引起人们的厌恶。
《诗经》中赞美道:“彼处无人憎,此处无人烦,日夜勤努力,美名永流传。”这恰恰是对君子品德的真实写照。君子之所以能早早地在天下赢得美名,正是因为他们始终秉持着这样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评析

这段引自《荀子·儒效》的文言文,以“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了凭借德行治理天下的理念,并阐述了君子的内涵,这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研究者和历史学家们关注的热。

文章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全面论述了君子所应具备的品质。从个人品格的锤炼,到待人接物的智慧,再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君子之道贯穿始终。文章让我们深刻领悟到,提升自身品质是一切成就的根本,而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秉持尊重和理解人性的原则。最终,通过反思历史文化,明辨是非,我们将达到君子修行的至高境界。

这段文言文精彩地论述了君子的品质与修行之道,深刻体现了荀子的哲学智慧。它不仅在哲理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解。

荀子巧妙地采用问答形式进行论述,使得文章逻辑严谨、说服力强,引发读者深思。

总体来看,这篇文言文语言精练、意蕴深厚,对儒家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自我阐释。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更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教育经典,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