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用:凭借自身主观观念行事,自以为正确,不采纳他人的意见,就是指固执己见的含义。
(2)自专:自我决策,独自决定并行动。
(3)反:就是”返”的意思,即回归。
(4)制度:在此处作为动词使用,意味着制定规章制度。制:制订。
(5)考文:审查并确定文字标准。
(6)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表明车轮的间距一样;书同文表示字体一致;行同伦意味着道德标准相同。这种状态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实现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庸》中有部分章节确实是秦代的儒学者添加的。
(7)夏礼,夏朝的制度。夏朝,大约公元前2205年——前1776年,据传是禹所建立的。
(8)杞:一种国名,据传是周武王封禅禹的后人在此,其城在河南杞县。征,验证。
(9)殷礼:殷朝的礼法。商代从盘庚迁都至殷(现在的河南安阳)到纣王灭国,通常被称为殷时期,整个商朝也被称为商殷或殷商。
(10)宋:国家名称,商汤的后代居住在此,其故城位于现在的河南商丘县南部。
(11)周礼:周朝的礼制。
孔子说:“那些愚蠢而又偏执己见,地位卑微但却自行其是,生活在现代,破坏古代的道理。像这样的人,必然会遭受灾难。”
除非是天子,否则不能议论礼仪,不能制定法度,不能确定文字规范。
现在天下的车轮距离一样,书写的文字一样,行为的道德一样。
虽然有位,但如果没有德,不敢制作礼乐;虽然有德,但如果没有位,也不敢制作礼乐。
孔子曾言:“我谈论夏朝的礼制时,发现夏朝的后裔杞国已无法为我提供足够的验证;当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时,发现殷朝的后裔宋国还保留着一些殷礼的痕迹;而当我学习周朝的礼制时,发现它至今仍在实行之中。因此,我选择了遵从周礼。”孔子的这番话,不仅展现了他对礼制的深入研究,更体现了他对周礼的推崇与尊重。
这段文字摘自儒家经典《中庸》,凝聚了孔子深邃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孔子在其中不仅着重论述了古代制度的深远价值,更以独到的视角,透视当下社会的纷繁复杂,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与独到理解。
首先,孔子通过描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那些忽视历史传统、一味坚持己见的人的愚昧和危险之处。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也是对每个人行为的郑重警示。
从更为深入的角度来看,孔子所反对的并非是对社会现状或潮流做出的个性化选择,也不是单纯地对既定规则的挑战。他真正反对的,是对古代智慧与道德传统的轻视和颠覆。在孔子看来,正确的行为方式应该是:在尊重和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再去积极追求个性化和创新。
其次,孔子在这段文字中明确提出了礼制的重要性。他强调只有天子才有权力讨论、制定礼仪和法度,并对其进行考察和修订。这一观点体现了孔子对于社会秩序和礼制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只有在一个合理且明确的社会框架下,国家才能实现长远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孔子表达了自己学习和践行周礼的坚定决心。他描绘了一个注重礼制、追求和谐、崇尚真实与务实的个人修养图景,以及这种修养所带来的社会风尚。这一理念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而引领我们在追求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蕴含着孔子对社会、对国家、对个人品行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