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外科发挥 >卷六

《外科发挥》·卷六

明朝 外科发挥 薛己 著

[卷六]咽喉

疼痛或寒热者,邪在表也,宜发散。肿痛痰涎壅盛者,邪在上也,宜降之。痛而脉数无力者,属阴虚,宜滋阴降火。肿痛发热便闭者,表里俱实病也,宜解表攻里。如证紧急,更刺患处,或刺少商穴。

一男子咽痛而脉数,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二剂稍愈,乃去芩、连,又二剂而愈。

一男子咽喉肿闭,牙关紧急,针不能入,先刺少商二穴,出黑血,口即开;更针患处,饮清救。

一妇人咽喉肿痛,大小便秘,以防风通圣散一剂,诸证悉退;又荆防败毒散,三剂而安。常治此证,轻则荆防败毒散、吹喉散,重则用密钥匙,及刺患处,出血最效,否则不救。针少商二穴,亦可,不若刺患处之为神速耳。

一男子咽喉肿痛,脉数而实,以凉膈散,一剂而痛止;以荆防败毒散加牛蒡子,二剂而肿退;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又以甘、桔、荆、防、玄参、牛蒡子,四剂而平。

一男子咽喉肿闭,痰涎壅甚,以胆矾吹咽中,吐痰碗许;更以清咽利膈汤,四剂而安。

一男子咽喉肿痛,药不能下,针患处,出紫血稍愈,以破棺丹噙之;更以清咽消毒散,服之而愈。

一男子咽喉干燥而痛,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玄参、四剂稍愈,更以人参固本丸,一剂不再发。

一男子口舌生疮,服凉药愈甚,治以理中汤而愈。

一男子咽痛,午后益甚,脉数无力,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荆、防,四剂而愈;仍以前药,去荆、防加玄参、甘桔数剂,后不再发。

一弱人咽痛,服凉药,或遇劳愈甚,以补中益气汤加芩、连,四剂而愈;乃去芩、连,又数剂,不再发。常治午后痛,去芩连加知母、黄柏、玄参,亦效。

一老人咽痛,日晡尤甚,以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黄柏、知母,数剂而愈。

一男子乳蛾肿痛,脉浮数,尚未成脓,针去恶血,饮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消。

一男子乳蛾肿痛,饮食不入,疮色白,其脓已成,针之,脓出即安。

一男嗌痈肿痛,脉浮数,更沉实,饮防风通圣散一剂,泻一次,势顿退;又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消。

一男子咽喉肿痛,余欲针之,以泄其毒,彼畏针止,服药,然药既熟,已不能下矣;始急针患处,出毒血,更饮清咽消毒药而愈。

一患者,其色已绝,心头尚温,急针患处,出黑血即苏,如鲍符卿、乔侍御素有此证,每患皆以针去血即愈。

大抵咽喉之症,皆因火为患,其害甚速,须分缓急,及脓成否。若肿闭及壅塞者,死在反掌须急针患处,否则不治。前人云:治喉闭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待。又云:走马看喉闭,信夫!治喉之方固多,惟用针有回生之功。

一男子口舌生疮,饮食不甘,劳而愈甚,以理中汤,治之顿愈。

一男子口舌糜烂,服凉药愈甚,脉数而无力,以四物加酒炒黄柏、知母、玄参,一剂顿退,四剂而痊。

一男子口舌生疮,脉浮而缓,饮补中益气汤加炮姜,更以桂末,含之即愈。

一男子患之,劳而愈甚,以前药加附子三片,二剂即愈。丹溪云: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

一男子咽喉作痛,痰涎上壅,余欲治以荆防败毒散,加连翘、山栀、牛蒡子,彼自服甘寒降紫荆防败毒散以散之;治之迟,或势重者,须刺少商穴。瘀血已结,必刺患处,亦有刺少商。

咽虽利而未全消者,必成脓也,然脓去即安。若有大便秘结者,虽经针刺去血,必欲以防风通圣散攻之,甘寒之剂,非虚火不宜用。

一妇人咽间作痛,两月后始溃,突而不敛,遍身筋骨亦痛,诸药不应,先以萆汤,数剂而身上,年余不愈,以萆为末,乳汁调服,母以白汤调服,月余而愈。一男子咽间先患,及于身,服轻粉之剂,稍愈;已而复发,仍服之,亦稍愈;后大发,上溃蚀,与鼻相通,臂腿数枚,其状如桃,大溃,年余不敛;神思倦怠,饮食少思,虚证悉具,投以萆汤为主,以健脾胃之剂,兼服之,月余而安。

一妇人患之,脸鼻俱蚀,筋骨作痛,脚面与跟各肿一块,三月而溃,脓水淋漓,半载不敛,治以前药亦愈。(萆汤方见杨梅疮门)一男子齿痛,脉数实便秘,用防风通圣散即愈。

一男子齿痛,而胃脉数而有力,以清胃散加石膏、荆防风,二剂而痊。

一男子齿痛甚,胃脉数实,以承气汤一剂即止。

一男子齿痛,脉浮无力,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连、生地黄、石膏治之,不复作。

一老人齿痛,午后即发,至晚尤甚,胃脉数而实,以凉膈散加荆芥、防风、石膏,一剂而瘳。

一妇人常口舌糜烂,颊赤唇干,眼涩作渴,脉数,按之则涩,此心肺壅热,伤于气血为患,云:妇人热劳者,由心肺壅热,伤于气血。气血不调,脏腑壅滞,热毒内积,不得宣通之所致也。其候心神烦躁,颊赤头痛,眼涩唇干,四肢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神思沉昏,嗜卧少寐,饮食无味,举体酸疼,或时心怔,或时盗汗,肌肤日渐消瘦,故名热劳也。

附方

荆防败毒散

(方见溃疡发热门)

清咽利膈汤

治积热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胸膈不利,烦躁饮冷,大便秘结。

金银花防风荆芥薄荷桔梗(炒)黄芩(炒)黄连(炒,各钱半)山栀(炒、研)翘(各二钱)玄参大黄(煨)朴硝牛蒡子(研)甘草(各七分)作一剂,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服。

密钥匙

治喉闭缠喉风痰涎壅塞盛者,水浆难下。

焰硝(一两五钱)鹏砂(五钱)脑子(一字)白僵蚕(一钱)雄黄(二钱)各另为细末,和匀,以竹管吹患处,痰涎即出。如痰虽出,咽喉仍不消,急针患处,去恶血。

凉膈散

(方见作渴门)

防风通圣散

(方见天泡疮门)

补中益气汤

(方见溃疡发热门)

刺少商穴法

穴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刺入二分许,以手自臂勒至刺处出血,即消。若重者,及脓成者,必须针患处,否则不治(复绘图于卷末。)

四物汤

(方见瘰门)

破棺丹

(方见发背门)

理中汤

治脾胃不健,饮食少思,或作呕,或服寒药,致饮食少思,或肚腹作痛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炒,各一钱半)作一剂,水一钟,煎五分,食远服

清胃散

治胃经湿热,牙齿或牙龈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并治之。

当归身(酒拌,一钱)黄连生地黄(酒拌,各二钱)牡丹皮(一钱五分)升麻(二钱)作一剂,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承气汤

治肠胃积热,口舌生疮,或牙齿龈作痛。

大黄(煨)甘草朴硝(各二钱)作一剂,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

清咽消毒散

治咽喉生疮肿痛,痰涎壅盛,或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即荆防败毒散加芩、连、硝黄(方见溃疡发热门。)

人参固本丸

治肺气燥热作渴,或小便短少赤色,及肺气虚热,小便涩滞如淋,此虚而有火之圣药也。

生地黄(酒拌)熟地黄(用生者酒拌,铜器蒸半日)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一两)温酒下,中寒人不可服。

[卷六]疹(附小儿丹毒)

脉浮者,消气为主。脉浮数者,祛风清热。脉沉数者,泻火为主。脉数按之沉实者,解表攻里。

一妇人患,作痒脉浮,以消风散,四剂而愈。

一妇人患,作痒脉浮数,以人参败毒散,二剂稍愈;更以消风散,四剂而安。

一男子患,色赤紫痛,发热喜冷,脉沉实,以防风通圣散,一剂顿退;又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四剂而愈。

一妇人患斑,痒痛,大便秘,脉沉实,以四物汤加芩、连、大黄、槐花,治之而愈。

一老人患疹,色微赤,作痒,发热,以人参败毒散,二剂稍愈;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芩、山栀而愈。

一小儿患疹作痛,发热烦渴,欲服清凉饮下之。诊其脉不实,举指不数,此邪在经络也,不王海藏曰:前人云:首尾俱不可下者,何也?曰:首不可下者,为未见于表,下则邪气不得伸越,此脉证有表而无里,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为毒已显于外,内无根蒂,大便不实,无一切里证,下之则气逆陷,故禁尾不可下也。一儿作痒发热,以消毒犀角饮,一剂作吐泻,此邪气上下俱出也,毒自解,少顷吐泻俱止,其疹果消。吐泻后,脉见七至,此小儿和平之脉也,邪已尽矣,不须治,果愈。洁古云:疹之病,其为证各异。发肿于外者,属少阳三焦相火也,谓之;小红靥行皮肤之中,不出者,属少阳君火也,谓之疹凡显证,若自吐泻者,慎勿乱治,而多吉,谓邪气上下皆出也,疹并出,小儿难禁,是以别生他证也。首尾不可下,大抵安里之药多,发表之药少,秘则微疏之,令邪气不壅,并令其次第出,使儿易禁也。身温暖者顺,身凉者逆。

一男子患丹毒,痛便秘,脉数而实,服防风通圣散不应,令砭患处,去恶血,仍用前药即愈。

一小儿腿患丹如霞,游走不定,先以麻油涂患处,砭出恶血,毒即散;更以金银花散,一剂而安。

一小儿患之,外势虽轻,内则大便不利,此患在脏也,服大连翘饮,敷神效散而瘥。

一小儿遍身皆赤,砭之,投解毒药而即愈。

一小儿遍身亦赤,不从砭治,以致毒瓦斯入腹,遂不救,此症乃恶毒热血,蕴蓄于命门,遇相,砭之以泄其毒。凡从四肢起入腹者不治。虽云,丹有数种,治有数法,无如砭之为善,常见患稍重者,不用砭法,俱不救也。

附方

消风散

(方见疮疥门)

荆防败毒散

(方见溃疡发热门)

四物汤

(方见瘰门)

防风通圣散

(方见天泡疮门)

人参败毒散

补中益气汤

(二方见溃疡发热门)

清凉饮

(方见发背门)

消毒犀角饮子

治或瘾疹瘙痒或作痛,及风热疮毒。

牛蒡子(二钱)荆芥防风(各一钱半)甘草(三分)作一剂,水一钟,煎五分,徐徐服。

解毒防风汤

治或瘾疹,痒或作痛。

防风(一钱)地骨皮黄芍药荆芥枳壳(炒,各二钱)作一剂,水一钟,煎五分,徐徐服。

金银花散

(方见作呕门)

神功散

(方见发背门)

大连翘饮

(方见天泡疮门)

砭法

治小儿丹毒色赤,游走不定,用细磁击碎,取其锋芒者一块,以箸一根,劈开头,令毒血遇刺皆出,却以神功散敷搽。毒入腹者,不救。

[卷六]天泡疮(旧名)

脉浮发热,或拘急者,发散表邪。脉沉发热便秘者,解表攻里。发热小便赤涩者,分利消毒。

一小儿患此,痛发热,脉浮数,挑去毒水,以黄柏、滑石末敷之;更饮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愈。

一男子痛发热,服祛风清热药愈炽,诊其脉沉实,乃邪在内也,用防风通圣散一剂,顿愈;又荆防败毒散,二剂而安。夫此证虽属风热,当审在表里,治无误。

一小儿赤发热,以黄柏、滑石末敷之,饮大连翘汤二剂,稍愈;更以金银花散而痊。

附方

荆防败毒散

(方见溃疡发热门)

防风通圣散

治一切风热积毒,疮肿发热,便秘,表里俱实。

芍药(炒)芒硝滑石()川芎当归(酒拌)桔梗石膏()荆芥麻黄(各四分半)剂,水一钟,煎八分服。

大连翘饮

治疹丹毒瘙痒,或作痛,及大人小儿,风邪热毒痛;或作痒,小便涩。

连翘瞿麦荆芥木通芍药当归(酒拌)蝉蜕甘草防风柴胡滑石()山栀

金银花散

(方见作渴门)

[卷六]杨梅疮

(近时称。从咽喉患起者,仍见咽喉门)湿胜者宜先导湿。表实者宜先解表。里实者宜先疏内。表里俱实者,解表攻里。表虚者补气。里虚者补血。表里俱虚者补气血。

一男子玉茎患之,肿痛,先以导水丸、龙胆泻肝汤各四服,稍愈;再以小柴胡汤加黄柏、苍术,五十余剂而平。

一男子玉茎肿溃,小便赤色,肝木弦数,以小柴胡汤,加木通、青皮、龙胆草四剂;又龙胆泻肝汤,数剂而愈。

一童子玉茎患之,延及小腹数枚作痛,发热,以小柴胡汤吞芦荟丸,更贴神异膏,月余而安。

一男子遍身皆患,左手脉浮而数,以荆防败毒散治之,表证乃退;以仙方活命饮六剂,疮渐愈,兼饮萆汤,月余而愈。

一妇人痛,便秘作渴,脉沉实,以内疏黄连汤二剂,里证已退;以龙胆泻肝汤数剂,疮毒顿退,间服萆汤,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之,发热便秘,作渴,两手脉实,以防风通圣散治之而退;以荆防败毒散兼龙胆泻肝汤,而痊。

一男子愈后,腿肿一块,久而溃烂不敛,以蒜捣烂,敷患处,用艾隔蒜灸之;更贴神异膏,及服黑丸子并托里药,两月而愈。

一妇人燃轻粉药,于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脓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黄柏、绿豆粉末等分,铺席上,令可卧,更饮金银花散,月余而痊。

一男子皆愈,但背肿一块甚硬,肉色不变,年余方溃,出水三载不愈,气血俱虚,饮食少思,以六君子汤加当归、藿香,三十余剂稍愈;更饮萆汤,两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之势炽,兼脾胃气血皆虚,亦服前药而瘥。

一妇人患之,皆愈,惟两腿两各烂一块如掌,兼筋挛骨痛,三载不愈,诸药不应,日晡热汤,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余剂而痊。

附方

导水丸

(方见便痈门)

龙胆泻肝汤

(方见下疳门)

荆防败毒散

(方见溃疡发热门)

内疏黄连汤

(方见肿疡门)

仙方活命饮

(方见发背门)

防风通圣散

(方见天泡疮门)

隔蒜灸法

(方见发背门)

八珍汤

(方见溃疡发热门)

黑丸子

(方见流注门)

金银花散

(方见作渴门)

小柴胡汤

(方见瘰门)

神异膏

治痈疽疮毒甚效,此疮疡中第一药也。

露蜂房(儿多者,一两)蛇蜕(盐水洗、焙,半两)玄参(半两)黄(三钱)男子发(洗如鸡子一团)杏仁(去皮尖,一两)黄丹(十二两)真麻油(二斤)先以玄参、杏仁、黄入油,煎至将,滴,水捻至软硬得中,即成膏矣。

萆汤

治杨梅疮,不问新旧溃烂,或筋骨作痛,并效。用川萆(俗呼土茯苓,)每气血等症者,以此一味为主,而加以兼症之剂。)

芦荟丸

(方见下疳门)

又捷法

治杨梅疮不同新旧并效,不过旬日。用胆矾、白矾末并水银各三钱半,入香油、仍前再擦,用药尽即卧,汗出或大便去垢,口出秽涎为验。连擦三日,煎通圣散澡洗;更服内疏黄连汤或败毒散。愈后服萆汤,有热加芩、连,气虚参、,血虚四物之类。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