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药笼小品 >卷五

《药笼小品》·卷五

清朝 药笼小品 黄凯钧 著

半夏

辛温性燥,能走能散。

和胃健脾,除湿化痰,发表开郁止呕,又能行水利二便,为治湿痰之主药。

苟无湿者禁。古有三禁,谓失血、口渴、多汗也。造曲燥性减,调理剂中宜之。

常山

辛苦寒。

能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截诸疟必效。

性猛烈,挟虚不可用。

藜芦

至苦辛,入口即令人吐,善通顶使嚏。

风痫宜用之,因其善吐痰涎也。

取根用。

大戟

辛苦寒。

专能泻脏腑水湿,治十二种水肿,发汗通经,消痈逐血。

除寒善泄,大损真气,元虚无湿勿用。

杭产色紫者入药。

甘遂

苦寒。

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下水之圣药。

主十二种水,大腹肿满。

去水极神,损真极速。

大实大水,可以暂用。

面裹煨。

商陆

苦寒。

沉阴下行,逐水退肿胀肿属脾,胀属肝。

肿胀因脾虚者多,若误用甘遂、大戟、商陆等药,虽取快一时,未几再作,决不能救。

芫花

苦温。

去水饮痰癖,疗五水在五脏,皮肤胀满。五水者,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也。仲景治伤寒心下有水而咳,干呕,痛引两胁,十枣汤。

毒性至紧,取效最捷。稍虚服之,多致夭折。

千金子

辛温。

行水破血,治冷气胀,下恶滞物,攻击猛挚。

肿胀不因体实水积而用之必死。

去壳研,压净油。

牵牛

辛热。

惟善走泻气,宜下焦郁遏。

治大小便气闭不通,逐水消痰,杀虫堕胎。

凡气虚病在血分者大忌。

有黑白二种,黑者力速。

蓖麻子

辛甘热。

性善收,又善走,能开通诸窍经络。

治水症浮肿,针刺入肉捣敷伤处,刺出即去药,追脓拔毒,敷瘰疬恶疮,屡奏奇功。

外科煎膏多用之,内服不可轻率。

贯众

有毒而能解毒,故解邪热之毒,发斑痘,杀诸虫。

浸水缸中,日饮其水,能辟时疫。

射干

苦寒。

泻肺脾实火,消结痰老血。

治喉痹咽痛为要药。消结核,化疟母。

惟实火宜之。

扁竹花根也。

大黄

大苦大寒,气味俱厚。

除肠胃中有形之邪,治伤寒邪结于胃,与少阳胆、少阴肾诸经者,皆可下之。

温疫邪伏膜原,积滞于肠胃,非此不能疗。血痢初起,体实者亦可用。一切上病治下、釜底抽薪法,用之得当,亦其效如神。

辨症不真而误用之,贻害非细。

酒制力缓;煎剂生用,迟入有力。

天名精

一名地松辛甘寒。

能破血,吐痰涎,解毒杀虫。

治乳蛾喉痹,小儿急惊不省人事,绞汁入好酒灌之即醒。服汁能吐疟痰。

根名杜牛膝,功用相同。子名鹤虱,杀虫治蛔咬腹痛。

山慈菇

甘辛微寒。

功专清热散结,痈疮疔肿解毒。

去毛切。

仙茅

产浙东仙居县,性温补肾,不入丸料,只可浸酒服。

苍耳子

即《诗》卷耳甘苦温。

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

治头痛,肢挛痹痛,遍身瘙痒。

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何首乌

益肝补肾,敛阴气,乌发须。

于冬季得大重斤者,竹刀刮去皮,切开煨,料豆汁拌蒸曝干,再蒸黑色为度。

七宝美髯丹,前明嘉靖初,方士邵应节进上,世宗服饵,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方,天下大行矣。

菟丝子

补肾强腰膝,和平中正之品。

《千金》大菟丝子丸首用此味。凡脾疾久而不愈,必责诸肾,此丸是也。

淘净杂子,煮透吐丝,捣饼酒炒。

覆盆子

甘酸温。

益肾补肝,固精缩小便。女子服之多孕。

小便不利忌。

淘净酒拌蒸。

此味贱药之金玉品也。

五味子

收肺家耗散之金。

一分肺邪未尽,用之即受其害。

虽名五味,酸居其八,辛居其二,余味非我所知。

其酸不亚于梅,即欲用之,只可十粒,或一分,不宜多用。

天冬

苦寒。

补水,与地黄皆为补北济南之品。

但脾胃虚寒者大忌。糖制者虽易其性,然亦能滑肠,大便不实者不宜服。

百部

甘苦温。

润肺经,治寒嗽久咳,杀蛔除虱。烧烟熏椨虫。

伤胃滑肠,虚人须与补药并行。

酒浸焙。

马兜铃

轻清肺热,苦辛降气。

治痰嗽喘促。

若肺虚挟寒大忌。

根名青木香,涂诸毒热肿。

瓜蒌皮

能和肝阳,开胸涤痰。

瓜蒌仁润肺,疗干咳,便滑者忌。

天花粉

即栝楼根生津止渴,清肺胃烦热。

和平之品,同地骨皮、桑叶治客热久而不愈。

同漂青黛,治火呛如神。

山豆根

苦寒。

泻心火,保肺金,去大肠风热。

治喉痈喉风。

能损脾胃。

金银花

甘平。

除热解毒,养血除痢宽膨,治一切疮疽。

禀春和之气以生,故无禁忌。

其藤名忍冬凌冬不凋,治筋骨痹痛。

按银花无论外科与痢症,俱宜重用。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