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药笼小品 >卷六

《药笼小品》·卷六

清朝 药笼小品 黄凯钧 著

土茯苓

甘淡。

祛湿热,利小便,止泄泻。

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淡渗伤阴,肝肾阴亏勿服。

有赤白二种,白者良。

萆薢

甘苦,入胃肝。

祛风湿,治风寒湿痹,茎痛遗浊。

肾虚无湿者禁。

有黄白二种,白者良。

防己

辛苦寒。

行十二经,开太阳膀胱,通腠利窍,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木通苦寒,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兼治脚气、水肿。

若下焦无湿热忌。

出汉中,根大而中通,名汉防己,治湿;更有木防己,治风。

木通

旧称轻清平淡。尝其味,实大苦。

通脏府之气,消乳积,治热淋。

通草

降肺气,利小便。

同桑皮治水臌。

水出高源,肺气下降,则水亦泄矣。轻清平淡,加诸通利则合。

葛根

辛甘。

轻扬升发,入阳明经。

能助胃气,上行生津,止渴开肌,发汗退热,为治清气下陷泄泻之圣药。血痢温疟,肠风痘疹凡斑疹已见红点,不可更服。

上盛下虚之人须斟酌用之。

葛花解酒毒。

欲缓其性,可煨用。

茜草

色赤,入厥阴血分。

消瘀通经,治风痹黄疸疸有五种,茜草治蓄血发黄。

无瘀滞者忌。

威灵仙

辛温。

风药善走,能宣五脏,通十二经。

治中风痛风,头痛顽痹,癥瘕积聚,黄疸浮肿,一切冷痛,性疾快利,治诸骨骾颇验威灵仙用糖酒煎一碗,一气饮下,诸骨尽销。

大耗真气,不得已而后用之可也。

钩藤

甘苦微寒。

除心热,平肝风,舒筋除眩。

治小儿惊啼瘛疭伸缩不已,俗谓之搐搦。

味淡力薄,煎剂宜迟入。

使君子

甘温。

杀虫,消积。

治五疳,为小儿诸病要药。

泽泻

利小便,消水肿。

六味汤同茯苓并用,治肝肾虚火上炎如神。

小便不禁者忌用。

石菖蒲

气辛性窜,惟痰火结于包络用之,以开蒙塞。

若小儿小有惊痛,自当散风清热,平肝消食,此味不可轻用,因走窜真气。

蒲黄

甘平。厥阴血分药心包、肝。

生用行血消瘀,通经脉,祛膀胱之热。

同五灵脂名失笑散,治心腹血气痛。

炒黑性涩止血,治崩带泄精。

无瘀勿用。

海藻

苦泄结,咸软坚,寒涤热。

消瘰疬结核癥瘕。

脾胃有湿勿服。

昆布

用同海藻而性雄,除顽痰积聚,治瘿瘤阴(疒贵)。

石斛

入胃。

穭豆皮入肾。

虚而有热宜之。

二种皆轻清淡味,配入诸药,如馔中之虾莱,无甚紧要,然不可缺。

鲜石斛清养胃阴,调理之病,最妙之品。

骨碎补

苦坚肾,温行血,补伤折,疗骨痿,蜜拌蒸晒。

景天

苦酸寒,纯阴之品,入心清热。

为末同菊叶汁疗火丹。

中寒者勿服。

马勃

辛平。

轻虚清肺,解热散血止嗽,治喉痹咽痛失音。

将粉吹入,治鼻衄;外用敷诸疮,良。

柏子仁

色赤入心。

补心益智。

凡健忘多汗惊痫,皆心气不足,柏子仁汤主之。

炒研。

侧柏叶

性涩而燥,清血分湿热。

凡治便血,炒黑用;吐血衄血,捣汁冲。

肉桂

辛甘大热。

气厚纯阳,入肝肾血分。

补命门相火不足,痼冷沉寒之症,疏通血脉;小腹痛,奔豚疝瘕,抑肝扶土;疗寒热久疟,引火归元。

出交趾最贵,猺产其厚者亦可用。

去皮及油而止。

桂枝

辛甘温。

气薄升浮,入肺、膀胱。

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伤风头痛,伤寒自汗,同芍药、甘草、姜、枣名桂枝汤,能和营实表。

阳盛之人,或挟暑热,下咽生灾。

沉香

辛甘温。

能下气,理痰调中。

治心腹痛,噤口毒痢。

气虚下陷,切勿沾唇。

入汤剂磨汁,入丸散镑曝燥磨,忌火。

丁香

辛温,纯阳。

温胃暖肾,治心腹冷痛,挟寒白痢,痛经。

同柿蒂、生姜,治呕哕呃逆。痘疮灰白不起,须同人参,当归。

非虚寒勿用。

檀香

辛温,调脾利膈。

降真香辛温,辟恶止金疮出血。

乌药

辛温,上入肺、脾,下通膀胱与肾。

疏胸腹气逆,兼能止痛,气虚血热勿服。

乳香

苦辛温,入心通十二经。

去风伸筋,调气活血,托里护心,生肌止痛。

痈疽疮肿,疮疽已溃勿服。

没药

苦平,入十二经。

散结通血,消肿定痛。

出南番,色赤如琥珀者良。

血竭

甘咸。

散瘀生新,止痛生肌,善收疮口。

出南番,嚼之如蜡者佳。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