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药笼小品 >卷九

《药笼小品》·卷九

清朝 药笼小品 黄凯钧 著

荔枝核

治睾丸胀痛,取象形之义。

须配入平肝祛风湿剂中,烧存性,研冲。

龙眼

甘温。

补心益智。

惟嫌助火,故胃热者服之,多作齿痛。

松子

润肠开胃,悦肌肤,散风止嗽,治大便虚闭。

槟榔

尖长如鸡心者。

苦辛温。

能破滞散邪,泻胸心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攻坚去积,消食行痰,遂水杀虫,堕诸气至于下极。

气虚下陷者,所当远避。

虽能辟瘴,耗损真气,多食少寿。

更有花纹者,只可行滞消食阴囊生虱,煎汤洗之,即除。

大腹皮

辛温。

泄肺运脾,宽胸利水,为诸腹肿胀之首。

惟鸠鸟多栖其树,故须泡用。

川椒

热,有毒。

入肺,发汗散寒;入脾暖胃燥湿。

治心腹冷痛,肾寒水肿。

若阳虚火旺者,大忌。

微炒去汗。

椒目苦辛,行水消水蛊,除胀定喘。秦椒俗名花椒,主冶与川椒相同。

胡椒

辛,大热有毒。

温中下气,快膈消痰。

治寒痰冷痢,阴毒腹痛。

胡椒走气助火,最能损肺,莫以其快膈而嗜之。

吴茱萸

辛苦大热,有小毒。

疏肝燥脾,温中下气,除湿解郁。

治厥阴腹痛,呕逆吞酸。善能降浊阴上僭,利大肠壅气。

病非寒滞有湿者勿用。

滚汤泡去辛烈,止呕黄连水炒,治血醋炒。

甘苦微寒。

上清头目,醒昏睡,消油腻,解肉毒。

瓜蒂

苦寒。

能吐阳明风热,痰涎,上膈宿食瓜蒂散加淡豉,赤小豆,同为末,开水调服,取水调。

西瓜

甘寒。

解暑毒,除烦清热。

翠衣入心包络,退热凉心,清暑之品。

蔗浆

甘微寒。

和中润燥。

治呕哕噎膈翻胃和姜汁服,大便燥结。

取浆须备器榨之。

莲子

象心。

宁心益脾,与龙眼肉煮汤,长服大益心脾。

痢之重者,以此调治,无损有益。故东垣治母高年病痢,首用此味也。

去心炒。

莲须涩精固胎。

石莲子

苦寒。

清心除烦,去湿热。

专治噤口痢。

甘寒。

凉血散瘀。

节,功用相同。

荷叶

色青而仰,象震。

开发阳气,凡肝经病,用此引经甚妙。

芡实

扶脾益肾。

性涩,精不禁者宜之。

辛温补肾,暖腰膝,散瘀血。

治噎膈翻胃。

多食神昏目暗。忌蜜。

韭子辛温补肾,助命门,故五子衍宗丸用之。

蒸晒炒研。

葱白

辛散。

发汗解肌,通阳气。

多食神昏。

青葱管同红花、杏仁,能入络治肋痛。

薤白

辛温而滑。

下气调中。

治胸痹刺痛,肺气喘急。

滑利之品,无滞勿用。

大蒜

辛热有毒。

开胃健脾,消食去寒滞,利小便,消水肿。其气钻经入髓,与麝脐同功。

生痰助火,散气耗血,昏神损目,虚热之人,切勿沾唇。

独头者切片灼艾,治一切痈疽恶疮,妙。

白芥子

辛温入肺。

能发汗散寒,祛皮里膜外之痰,消肿止痛。

芥菜辛热,多食昏目发疮。

莱菔子

辛温。

长于利气,生用豁风痰,散风寒,炒熟定痰嗽,消食除膨。

肺虚者勿服。

莱菔生食升气,熟食降气,制面毒。

生姜

辛温行阳分,祛寒发表,宣肺解郁,和胃止呕。

姜皮辛凉行水,故五皮饮用之。

煨姜与大枣并用,行脾胃之滓津液,和营卫之气。

干姜

辛热。

能温经散寒邪。

客寒犯胃作痛,厥阴浊阴上僭,必用之品。

同五味子治寒嗽,通关节,宣脉络,为用甚广。

炮姜

辛苦大热。

能使阳生阴退,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亦能引血药入气分,故入四物汤,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宜之。

即干姜炮黑,阴虚有火者勿服,孕妇尤忌。

大茴香

产宁夏。

辛温。

暖丹田,补命门,疗小肠冷气,癫疝阴肿疝有七种,皆属于肝。

小茴香

辛平理气,入肾治腰痛,入肝治腹痛,并疗阴疝。

菠菜

取老菠菜直下根,治老人大便难下最妙。

须佐补气养血之药。

蒲公英

苦甘寒。

化热毒,消肿核。

治乳痈、乳积之圣药。

山药

培脾益肾,强骨节。

一切滋补药,不能成丸者,用此收之。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