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陶秉福
《易系辞上》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也”。

这句话讲得何等清楚明白!《易经》是讲什么的?《易经》讲的就是关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如此而已。

既然《易经》本书把这一问题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那么,为什么后来又引出这么多不同的理解呢?这就是由于宇宙间的根本规律虽然只有一个,但是万事万物又各有其特殊的规律。可是,人们在观察万事万物的特殊性及其特殊规律时,又往往看不到它们的特殊性之中所包含的共性及共有的根本规律。这正如《易系辞下》所指出的:“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所以,人们便把《易经》一书所研究的对象看成是多种多样的缘故。可是《易系辞下》在讲了“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之后,接着又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只要把这前后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就可看出,《易经》这部书所包含的内容虽然极其广泛,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但是,概括起来,所讲的内容又不外乎天道、人道与地道而已。换句话来说,《易经》一书所讲的内容无非是关于天体运行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已。分而言之,则为天道、人道与地道三者,合而言之,则为宇宙根本规律。就这个问题,《易系辞下》做了如下的结论:“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这段话的大意是:《易经》这部书不可远离,也就是说不可不读,因为它是讲客观规律的,尤其是它所讲的根本规律,其表现形式变化多端,充满整个宇宙,上下无常,刚柔相互变动,对这些变化,都不可把它看死;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而必须要把这一根本规律看成是不断变化的,它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与条件,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与作用。只有这样理解,才算是把握住《易经》的真髓。

《易系辞上》明确指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善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宽者尚其占”。

这就是说:《易经》用语言来规范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以动来表示事物的变化多端;以形式来表示事物的本质;用占卜来表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抓住易之四道,《易经》的要旨可谓得矣。为什么这么说呢?《易系辞上》回答是:“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通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这段话讲的是:《易经》之所以广大悉备,就是因为先贤看问题,极深且几。由于看问题看得极深,所以能够透过各种事物的现象而看到它们的本质。又由于看问题能够认识到事物内在的发展机制,故能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唯神也,所以对周围发生的事件特别敏感,见微而知著,预见性特别强。所以,“易有圣人之道焉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观点摘自《易经探髓大自在论》,同心出版社)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