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唐耕省
按:这是笔者上课时用的讲稿,刊用时,稍加修改。
什么是儒学?
这自然是一个大问题。一般以为,大问题必然是个复杂的问题。其实,中国学问从根源上讲,都是简而易的。
《周易·系辞传》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欤。”天下之理,归根到底,就是易和简两个字。
为什么要“易简”,因为,“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中国哲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于人生,任何思考都求有助于人生。因此,只有可以落实到人生上的哲学,才是真哲学。西方那种离器而言道的形上学,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可以把形式从质料中抽离出来讲,构成亚里士多德的上帝观。中国人不会这样,离开了质料的形式,中国人不需要去想它,因为形式总是在质料中呈现出来的。
既然强调“易简”,儒学从根源上讲,也必然如此。然而,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人,非有大智慧不可。我没有,就只好规规矩矩从古人的论述来了解:何为儒学。
治学之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知道的知。只要了解了,记住了,就算成了。第二个层次是懂,光知道还不行,只不过拾人牙慧。要想让知成为自己的知,必须要懂,要透。第一层与第二层互为表里,知是懂的基础,懂是知的深化。正如黄梨洲先生所讲:“读书不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