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①《中庸》亦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王夫之在读《资治通鉴》时亦得出结论:“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 ②这三者互相印证,互相补充,我认为基本揭示了孔子思想的性质(“道”)及其历史根据(“法”),从而也提供或限定了我们读解孔子有关文献的基本思路或框架。
本文即尝试据此对《礼记》之《大学》一篇进行分析。所谓新读云者是相对朱子《大学章句集注》而为言。我认为,朱子最大的误读处是其将《大学》之书的主题或性质判定为对“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的讨论。如此处理或许十分便利于他将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作为申述其哲学心得,表达其时代感受的注释文本。但是,这却不仅使得孔子在此扮演的角色无形中由“圣人”降格为“史家”, ③也使得该文本的原主题“大学之道”的内涵或意义很大程度上被覆盖遮蔽。

了解“古之大学”及其“所以教人之法”的基本情形究竟如何,应该是我们评估朱子所给出的定位能否成立首先所必须加以考察的。根据《礼记》中《学记》、《王制》、《文王世子》诸篇再加上其它一些材料,我们即不难对此勾画出一个大致梗概。
(一)《王制》: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二)《周礼·春官·大司乐》:
“掌成均之法以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教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磐》、《大夏》、《大濩》、《大武》。……”
(三)《文王世子》: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秋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
仲尼曰: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
(四)《祭义》: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礼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籍,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之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

(五)《大戴礼记·保傅》载《学礼》云:
"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如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如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而圣智在位,而功不匮矣。帝之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
帝入太学,承师问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