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刘宗迪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书,《尧典》则是这部古书中的第一篇,它讲述的是远古名君尧和舜任人唯贤、除恶务尽、勤政爱民、鞠躬尽瘁的故事,历来为传统知识分子所艳称,但因其中君臣揖让、歌舞升平的景象太理想化,不象是真正的史实,更兼其用语多有战国乃至秦汉时代的语汇和修辞,因此,对《尧典》一文是否是唐虞盛世的实录,历来就有怀疑,至现代疑古学派出,《尧典》的造伪之迹更是昭然于世,时至今日,再也没有人把《尧典》当成实录的历史文献看待了。但是《尧典》究竟是一篇什么性质的文献?难道仅仅如疑古学派所认为的那样,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儒家文人一篇政治寓言?或者如大部分历史学者所相信的那样,是后世史官追记古代民主制度的怀古之作?
笔者在《鼓之舞之以尽神》一文从理论上证明,人类的原始叙事神话都有其巫术仪式原型,也就是说,巫术仪式是人类最原始的叙事方式,一件故事,在被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讲述或记载之前,就已被人们用仪式这种动作语言表演着了,人类最初的语言叙事只是对巫术仪式的描述或“翻版”。基于这一观点,笔者对诸如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中国古典神话的著名篇章和中国北方广泛流传的“狐狸精”故事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它们与原始仪式的渊源关系。这些研究意味着,中国古典神话、古史传说大多并非仅仅源自民众的口头捏造或好事者的凭空虚构,而是有其古老的仪式渊源,也就是说,先王圣君的业绩在被用文字记载之前,或许已经在被用“戏剧”表演着了。正由于古老叙事是由原始表演中脱胎而出的,因此其文本修辞中必留有原始表演的“胎记”,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发见和分析,我们就能揭示其仪式-戏剧原型。
《尧典》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叙事,那么,它是否也有原始仪式作为其叙事原型呢?回答是肯定的。《尧典》彻头彻尾是对一场岁终大傩仪式的写照,它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篇“剧本”,其中傩仪表演的遗迹昭然可辨,几千年来的文献学家和史学家们由于一直将之视为历史文献,竟然对此一直视而不见。
一、“舜放四凶”与“四门磔禳”
舜是《尧典》中的主角,《尧典》说舜接受了尧的禅让,舜上台后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流放世代为非作殆的“四凶”: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左传.文公十八年》对此事有更详细的叙述,其中,鲁国太史克先历述了舜任用高阳氏八恺和高辛氏八元的事情,然后又讲到舜放四凶的故事: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大临、 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嚣不友,是与比周,天下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