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周易》及《系辞》、《易说》(指对《周易》的解说材料:《二三子问》、《易之义》、《要》及《缪力》、《昭和》)资料的出土,无疑是易学史研究中极具意义的大事。1993年资料公布后,学术界进行了热烈研讨,许多问题争论激烈,成果甚多。但帛书《系辞》和通行本《系辞》编撰的时代,谁先谁后?帛书《系辞》和《易之义》等五篇《易说》的思想文化特征、史料价值等等重要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讨论。 关于帛书与通行本《系辞》的时代,于豪亮、陈鼓应、王葆玹、陈松长等认为帛本早于通行本。通行本乃汉初学者将帛本与《易之义》等部分文字合编、增删、改编而成的。时间约在汉初或武帝经学独尊时期。(陈松长 帛书《系辞》初探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160-161.)廖名春等认为通行本早于帛本,帛本是摘抄通行本的,因而出现了摘抄不全、段落错置等问题。(廖名春 论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关系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131-143)朱伯昆先生认为,帛本是最早的手抄本,不是最早的传本;是否比通行本早,尚无证据证明。(朱伯昆 帛书易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国际易学研究:(一) 56)李学勤、韩仲民认为“是不同传本,不好说是前后演变的关系。”(廖名春 论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关系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131-143)
本文认为早出派的某些理由倒不一定能真正成立。如卦名使用一些战国古文字等等。因为这可能是汉初抄写时的文字特点造成的。《周官》与《吕氏春秋》古本,也有这种情况。通行本如为汉初人抄写,也可能有这种古文字特点。又如内容古朴,无象数色彩,也很难说。本文认为,帛书《系辞》早出,主要是它反映的时代与文化,与占筮、巫术有更深、更密切的联系,通行本则把这些与占筮、巫术相联系的内容改编、删节了。时代的变化,或易学承传的变化,使他们或者已不了解这些占筮巫术的东西,或者感到不再需要而加以删节了。因而帛本和通行本从整体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面貌。通行本许多段落之丛杂、矛盾,文义晦涩,不可能读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删节改编造成的。
下面我们选择《系辞》中有代表性的章节予以分析。
1.从《系辞上传》看
(一)从“信息”与“本义”的观点看,上述区别,最突出、集中的表现就是帛本第十章“易有大恒”,通行本为“易有太极”。
“大恒”与“太极”是否一个概念?其涵义、意义为何?已有极多文章进行论述。朱伯昆先生说:“帛《系辞》凡‘象’字皆写为隶书‘马’字;凡‘坤’字皆写为隶书‘川’字;‘太极’写为‘大恒’,亦是如此,乃出于篆文转抄为隶书而造成的笔误。从义理上说,‘太极’之名词最好,不应改变。”(朱伯昆 帛书本《系辞》文读后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38)饶宗颐先生认为,“大恒”绝非笔误。在对“恒”字作了详细考证、训诂后,饶认为“大恒”与“大一”、“太极”涵义、意义完全相同,皆指无形的“道”,“宇宙的本原”,一个“抽象的观念”。( 饶宗颐 帛书《系辞传》“大恒”说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17)
要了解“大恒”的意义、涵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