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富祥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济南 250100)
摘要:文献所见夏代积年的431年之数,当是西汉末由《三统历》谱推排而来的;现存推求夏年的比较可信的参考数据,仍是古本《竹书纪年》所记的471年。古籍中有关上古“五星聚”的记录,皆出于西汉《太初历》颁行以后的虚构,不能作为推求古史年代的天象依据。
关键词:夏代积年;五星聚;《竹书纪年》
近年暂时结项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年代的研究,主要依据文献分析、天文推算与考古测年,其概要情况见于已出版的工程研究报告简本(下简称《报告》)第六部分〔1〕(P74)。这几项工作在研究方法和具体材料的运用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这里仅就个人学习所得,对其中的两项——夏代积年的估计和“五星聚”问题的探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夏代积年
文献所见夏代积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古本《竹书纪年》(下简称《纪年》)所说的“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二是《易纬稽览图》所说的“禹(夏)四百三十一年”。关于二者相差40年的原因,历来又有两种解说:一是471年包括羿、浞代夏的“无王”阶段,431年不包括“无王”阶段;二是471年自禹代舜事起算,431年自禹元年起算。工程的《报告》对这些说法均未作出明确的判断,只说到《易纬稽览图》所记的431年是“殷历家的说法”,但工程最终估定夏始年仍采用了471年之说。
为弄清这两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