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徐在国
新蔡葛陵楚简中有几支涉及车、马的简1,如:

□白,一乘絑路,A义(犧)马,一□       甲三79

□絑路,A义(犧)马□             乙三21

□乘雀(从韦)路,A[犧马]              乙二10

与祷一乘大路黄肙(从车),一分(从韦)玉弁(从网)□□     甲三237-1

□□义(犧)马,女乘黄□□             甲三84

女乘骝□                               甲三183-1

□两义(犧)马,以与祷□               乙二9

□车,义(犧)马□                      零167

□[犧]马□                             零366

这些涉及车、马的简可以和曾侯乙墓竹简相比对。

甲三79、乙三21中的“絑路”,读为“朱路”。“路”字从“辵”从“各”,我们径写作“路”,下同。曾侯乙墓竹简180-182作“朱路”可证。“大路”亦见于曾侯乙墓竹简178。“朱路”、“大路”,是路车的一种,见于《礼记•月令》:“春乘鸾路,夏乘朱路,中央土乘大路,秋乘戎路,冬乘玄路。”

乙二10中的“雀(从韦)路”之“雀(从韦)”,当分析为从“韦”,“雀”声,读为“雀”。《书•顾命》“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赤黑曰雀,言如雀头色也。”“雀路”相当于上引《礼记•月令》篇中的“玄路”。《说文》:“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诗•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毛传:“玄,黑而有赤也。”“雀”、“玄”均指赤黑色,与“玄路”义同。
附带谈一下曾侯乙墓竹简183-184的“肖(从韦)路”。关于“肖(从韦)路”,裘锡圭、李家浩二先生考证说2:

古代有輎车。《玉篇•车部》:“輎,兵车。”《集韵》爻韵:“輎,兵车,以鹿皮为饰。”或以“销”字为之。……疑简文“肖(从韦)路”之“肖(从韦)”当读为“輎”。輎车以鹿皮为饰,故简文从皮韦之“韦”。

我们认为“肖(从韦)路”与新蔡简“雀(从韦)路”同,当读为“雀”。上古音雀,溪纽药部字;肖,心纽宵部。韵部对转。还有一条证据,信阳简2-11有“雀韦”,天星观简作“小韦”。刘信芳先生认为“从辞例分析,‘小韦’即信阳之‘雀韦’。”3其说可从。天星观简中的“小”也应读为“雀”。颇疑“雀”字应分析为从小从雀,小亦声。雀、爵二字古通,例极多不备举。上博楚简中的“爵”字从少,冯胜君博士认为“少”是声符4。可从。小、少一字分化。这也是“小”(或“肖”)读“雀”之证。曾侯乙墓竹简178-184号简所记路车有“大路”、“戎路”、“朱路”、“肖(从韦)路”,前三路名称均与《月令》同。“肖(从韦)路”应相当于《月令》中的“玄路”。

关于“A”,作者隶定可从。此字可分析为从“糸”“骊”声,读作“丽”或“骊”。曾侯乙墓竹简163有“丽□君之□车”,164有“长肠人与杙人之马,丽,骑马,旧安车”。裘锡圭、李家浩二位先生说5:

“丽”,谓两马并驾。《汉书•扬雄传》“丽句芒与骖蓐妆兮”,颜师古注“丽,并驾也”。字或作“骊”。《汉书•平帝纪》颜师古注引服虔曰:“併马,骊驾也。”

其说可从。新蔡楚简“丽”,义为两,成对的。《小尔雅•广言》:“丽,两也。”《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八丽一师。”郑玄注:“丽,耦也。”“丽犧马”,义为两匹犧马。
甲三237-1“一乘大路黄肙(从车),一分(从韦)玉弁(从网)□□”。“大路”,车名,参前。“黄肙(从车)”读“黄绢”,黄色的绢。“分(从韦)”读纷。《周礼•春官•司几筵》“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郑玄注:“郑司农曰:‘纷’,读为‘豳’,又读为和粉之‘粉’,谓白绣也……玄谓‘粉’如绶,有文而狭者。”李家浩先生认为先郑的说法是可取的,“纷”应该是指“纯”的花纹6。“玉”后一字,作者仅作硬性隶定。我们认为此字当分析为从“网”、“弁”声,读为“緐”。《说文》“緐,马髦饰也。”或体从“糸”从籀文“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文选•张衡〈西京赋〉》“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駮,戴翠帽,倚金较,璿弁玉缨,遗光儵爚。”薛综注云:“弁,马冠也,叉髦以璿玉作之。缨,马鞅也,以玉饰之。”“弁缨”,或作“樊缨”、“繁缨”。《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鍚,樊缨,十有再就。”《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繁多训为马大带,缨为马当胸之带。孙诒让有不同意见,他说7:

盖缨虽即胸膺之革,而緐则当于马鞁具之外,别为盛饰。緐者弁也,犹人之有冠也。……凡马额有鍚,则似冠武;緐前属于鍚,落马髦而后接于马背之革,则似冠梁;又以削革缀于緐,而下复绕胸而上,则似冠缨;缨下有垂饰,则似冠緌。緐落髦而缨落胸,纵横上下,互相贯属,古马、贾以为一物也。凡经典言緐缨者,义并如此。緐或借作樊,作鞶,说者遂失其义。

孙说可从。緐、缨均指马饰。故可相对为文。简文“玉緐”,与张衡《西京赋》“璿弁”同,指饰玉的马冠。“一纷玉緐”,义为一件粉白色的饰玉的马冠。

甲三237-1还可与包山简、牍相比照。包山271简:

一乘正车:……青绢之纯;多分(从木、车)戍(从糸)呈(从糸)。

包山竹牍:
一乘正车:……青绢之纯;其栘纷秋之弁(从糸)。

包山简“绢”可与葛陵简“黄绢”比对。包山简“分(从木、车)”或认为上部从“刃”8,误。或读为“棼”9,亦误。此字当读为“纷”。包山竹牍“弁(从糸)”字或释为“呈(从糸)”10,误。此字多硬性隶定,当分析为从“糸”,“弁”声,即《说文》“緐”字或体。位置与葛陵简“弁(从网)”字同,可互证。

至于包山271简中的“呈(从糸)”,位置与“弁(从糸)”字同。此字当分析为从“糸”“呈”声,疑应读为“缨”。“繁”、“缨”二字常连用,如《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 “繁”、“缨”均指马饰。竹牍“栘”当读为“多”,与“一”位置同,似为数词,表示多。“戍(从糸)”、“秋”义待考。

甲三183-1“女乘”亦见于望山二、2“女乘一乘”。朱德熙、裘锡圭、李家浩三位先生考释说11:

女乘疑指妇女所乘的四周遮蔽得比较严密的车子。《诗•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毛传:“帷裳,妇女之车也。”《释名•释车》“容车,妇人所载小车也,其盖施帷,所以隐蔽其形容也。”

其说可从

注释:

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

2、  裘锡圭、李家浩:《曾侯乙墓》529页注258,文物出版社1989年。

3、  刘信芳:《包山楚简解诂》314页,艺文印书馆2003年。

4、  冯胜军:《读上博简〈缁衣〉札记二则》,《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452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5、  裘锡圭、李家浩:《曾侯乙墓》527页注232,文物出版社1989年。

6、  李家浩:《楚简中的袷衣》,《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299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7、  孙诒让:《 周礼正义》卷五二第八册2147-2148页,中华书局1987年。

8、  刘信芳:《包山楚简解诂》320页,艺文印书馆2003年。
9、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66页注643,文物出版社1991年。

10、刘信芳:《包山楚简解诂》320页,艺文印书馆2003年。

1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望山楚简》114页注5,中华书局,1995年。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