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磊
郭店楚简《老子》丙本之后附抄了一段被命名为《太一生水》的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刊载了数篇研究文字,对〈太一生水〉中的重要概念以及它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作了有益的探索。笔者捧读之余,觉得义犹未尽,现将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粗浅认识笔之于端,以就正于方家。
[一]
首先抄录〈太一生水〉原文: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不知者谓□□。◆]”[1]
学者对这段文字中的概念已作了不少研究,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些概念在传世文献中均可找到,并不生疏。问题在于这些概念在不同文献或同一文献的不同上下文中的含义都有差异,尤其是太一和神明两个词。孤立地研究这些概念的含义显然是困难的,只有弄清这篇文献的主体内容与中心思想,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其中的概念的含义。
论者多谓〈太一生水〉为又一种